技巧四:借助手段巧妙抒情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细腻的情感往往融在人、事、景、物之中,因此我们可以借写人叙事、描绘景物、吟咏物品来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是在叙事中寄托思念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在写景中传达惜别之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在咏物中敞开坦荡的胸襟……
为了增加感染力,强化抒情效果,写作中尤其要注意突出词语的感情色彩,发挥句式的表情功能,借助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例如浙江温州某考生的作文《做一个“行者”》,结末写道:“做一个‘行者’,我以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我的愿望,愿它唤醒大家沉睡的内心。 行动,虽微不足道,却为文化的传承之路开出一朵绚丽的花。我,骄傲!倘若可以,我一定做‘行者’,带着二胡,走遍世界。”这里就运用了“沉睡”“绚丽”“骄傲”等充满感情色彩的词语,长短有致的句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二胡所承载的那份个人情和民族情热情洋溢地传递给了每一个读者。
借助别人的力量而成功的作文
全文共 1750 字
+ 加入清单成功不一定就只能靠自己,适当地借助他人的力量,推自己一把,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你觉得呢?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借助别人的力量而成功的作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借助别人的力量而成功的作文篇1:借他人之力成就自我
我们一直再强调靠自己的双手开拓世界,推崇以一己之力建功立业,却忽视了借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力量追求无限的成功,又怎能取得辉煌?所以智者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我。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而刘备却能成为其中的翘楚,争得一壁江山。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善借助别人的才能。“诸葛亮者,人间之卧龙也。”于是,刘备便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他也正是借助诸葛亮的三把火烧出了蜀汉政权的根基。由此来说,刘备之所以能成就帝王之业,他谙知借他人之力成就自我的道理。
乌江之畔,利剑下落,宏文顿成断章,喷洒的热血化为历史的一声长叹。项羽的帝业粉碎了,但这并不是最可悲的,可悲的是至死他仍无明白败在何处。“此天欲亡我,非战不利也。”真的是天要亡项羽吗?恐怕是他不懂得借助他人之力吧。张良这等人才却不被项羽重用,愤而离去。范增也最终离他而去。不懂凭借他人之力而孤战无援又怎能不失败呢?
中华历史的竹简上凭他人之力成就辉煌的不单刘备一人,桓公借管仲之才而雄霸一时;勾践借范蠡之计而报仇雪恨;刘彻借卫青之勇而北却匈奴。如项羽般不懂借他人之力而失败的当然也不止千万。在这千年的历史上在千万人的故事背后赫然刻着一行大字:要学会凭借他人之力成就自我。
我们并未处于战火纷飞的时代,也无需争霸天下,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借助他人之力。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借助老师的力量一步步攀登知识的高峰;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借助同行的力量步步走向成功;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借助社会的力量营造幸福的时光。
然而,借助他人的力量并不代表依赖他人。康有为靠光绪帝之力变法而中途夭折,孙中山靠军阀革命而屡遭失败,这些历史的悲剧都在警告我们不能过于依赖别人的力量,否则只能迷失自己的方向,失去自我。
所以,是借助他人而不是依赖别人。是借他人之力帮助、辅助自己,所助之力要为我所用。 借助别人的力量而成功的作文篇2:外力助你成功
借助于显微镜我们才发现原来蝴蝶那五彩斑斓的翅膀竟然是无色的,这看似极小的事情却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不管何时何地,我们无不需要借助外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有志与力,而不随以怠,至
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有外力,做事自然省力。反之,事倍功半。
一个人的力量总归是有限的,很多的事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必须假借于他人、他物,才能缩短工作的时间,提高成功的几率。
自然中的万物需要借。我们喜欢的常春藤与金钱花,虽然它们没有坚强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树干和篱墙,以昂扬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我们不喜欢的篱墙和树干,看起来毫无美丽可言,然而凭借着常春藤和金钱花的美丽,它们也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人生亦需要借。汉高祖刘邦,如果不借助张良的谋略,不借助萧何的智慧,不借助韩信的带兵策略,是无法成就大汉江山,从而登上帝王宝座的。反观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等人的谋略,结果被刘邦击败,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下场,空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叹息。
国家同样需要借。一个国家要想强大,也应当学习借鉴别国的文化与科学。吸取别国成功的经验,把别国的经验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我所用,才能壮大自己,发展自己。才能让社会太平,让人民安居乐业。
因为懂得借助同伴的力量,那滑雪场上身轻如燕的女子便能在空中进行着高难度的动作,带给我们美的震撼;因为懂得借助网络和书籍,我们才能解决各种生活疑难问题。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讲述了借助外力的重要性。没有外力的帮助,你可能完成不了一件事;没有外力的帮助,你可能无法发现宇宙的奇妙之处;没有外力的帮助,你可能永远无法提高自身的水平。
外力,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拥有了外力,才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合理使用外力,是前进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
[借助别人的力量而成功的作文
借助网络优势深扎作文基本功
全文共 2486 字
+ 加入清单【摘 要】网络时代的到来,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作文课也因网络而精彩。作文是语言的训练,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水平。随着网络的发展,探索应用网络辅助作文教学已方兴未艾,它可以突破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诱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深扎语言、观察、想象等作文基本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网络优势作文基本功兴趣观察想象
网络作文是应用计算机交互的科学性、介面的友好性及反馈的及时性,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眼、耳、口、手和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为学生营造一个练习写作的乐园。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既能深扎作文基本功,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写作心境,让学生快乐作文。网络无疑给作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一、激发写作兴趣,优化写作心态
1.斑斓形象激发创作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作文,懵懵懂懂不知作文为何物。他们刚写作文时,常带有一种畏惧心理,认为作文是神秘的,是难写的。如何打破这一心理定势,让学生爱上作文呢?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就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而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而获得,这充分说明了人类听觉视觉对学习活动的重要作用。在网络课堂中,老师借助校园网络优势,通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时使用多种感受器官的机会。让学生的世界变得更大,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使“静”变成“动”。这些无疑都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作文。
二、高密度,快节奏,提高语言表现力
作文是儿童试着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语言就是写作的基本功,学生有了这一基本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同样是几道练习题,那么多文字靠板书显得繁乱,刻印不能引起注意,老师读更不全便于记忆。而网络的利用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并用,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缩短了认知过程,同时促进了认知的深化。使教学向高密度、高速度快节奏发展,提高了效率,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文章的好坏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描写具体,这也是检验一篇文章的成败之处。现在的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指导起来困难重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借助校园网络的新型作文课堂可以让每个学生尽情抒写自己心中的想法,更能得到教师及时的帮助。正因为网络的高效快捷,可以使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接受到更多信息,理解吸收更多的写作知识。同时利用网络创设一种声乐交融的意境,让学生在流畅轻松的语体和声像环境中自由遐想,在发散思维状态下汲取精华,加之观察理解记忆,并用语言文字再创造,表达各自的思维状态。有力的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形象再现,培养敏锐观察力
写作的基本功,还应包括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的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前提。试想,对生活没有深刻的体验,即使有很高的写作水平,写出来的东西也只会是苍白无力的,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古今中外的任何作品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因而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网络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网络可将文字、声音、图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小学生所写的作文,更多的是用儿童的眼光和儿童的语言对生活素材的描摹,而素材选取的内容应由两部分组成:表象和概念。“表象”是对以前感知过、但当前并未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是对过去感知所留下痕迹的再现,也就是在人们头脑中保存的关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概念”是对以前感知过的事物(表象)的感受和看法。为了能获得大量形象、生动和具体的写作素材,关键是要有丰富的表象,这就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许多学生在谈及作文的难处时,都认为作文的最大困难是“没有什么东西好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现实生活观察不够,生活积累贫乏,在其记忆储备中找不到相应的事物表象。因此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利用网络优势,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四、丰富生活,拓展想象空间
想象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样的作文教学能营造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效地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思考,实现全体参与、这不能不说是网络作文教学给了孩子们成功的翅膀。
总之,网络作文教学突破传统的羁绊,通过听、说、视等各种感官的刺激,再现生活场景。并可以进行多角色扮演和体验,真正意义上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一旦走进了网络世界,狭窄的生活空间就得宽广开阔,单纯的生活阅历变得丰富多彩。比尔盖茨曾说:网络提供的信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可以使学习变得充满乐趣,让教育环境更富于人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借助网络优势,训练语言基本功,使学生的观察事物能力、想象力得以提高,学生也就不会面对稿纸一筹莫展,思维堵塞了。
浅谈借助形象思维教好说明文的方法
全文共 2956 字
+ 加入清单就语文教学而言,初中学生对那些形象性较强的叙事类文体感兴趣,而对说明类文体(说明文)缺乏兴趣。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让学生较好地掌握阅读和写说明文,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分析说明类文体的特点,我认为,说明文并不只是抽象的解说事物,像其他叙事类文体一样,有抽象,也有情感。就是说也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形象思维的方法来进行说明文的教学。
如何借助形象思维的方法来教好说明文呢?
一、抓住关键词语,启发想象,从解说事物的准确性词语中使学生领会被解说的事物及其特色。
本来,形象思维的第一个特点是“神与物游”,而被解说事物的特征大都被体现在一些关键的词语上。如果我们让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能很好地把握这些关键词语,那么抽象的解说同样可以“活”起来,学生就有可能“神与物游”。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两句话。教学时,我先要学生图示这一物象,并要求依课文申述理由(在这个图示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意误导,在词语的解说中,可以进行斟换或删除的比较)。结果,大家都明确一边画两个小拱是由“各”字决定的;小拱不能画在大拱的两端或其他位置,是由“肩”字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讲解说明文的特点之一,就是用词的准确性。“各”字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数量,“两肩”不仅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位置,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把这座桥梁的石拱形状,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若换一个字,就很难收到如此的效果。这样,学生对赵州桥不但造型美观,而且结构坚固(小拱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的特点就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深深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此课中还有许多词语,如“大约”、“几乎”、“左右”、“有些”、“全部”“在当时”、“最”等等,我把这些词都拿出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去掉它们换上另一个词,句子意思会不会有变化?是不是不够准确了?从而使学生懂得说话写文章用词造句都要经过认真的推敲,周密的思考,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学生在体会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周密性中,思维也会渐渐变得周密起来。
二、利用文学因素,用再造想象的规律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体会说明方法的生动性。
所谓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于某种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这一事物的新形象的过程,即在脑子里“放电影”。在教学中,借助于再造想象,使学生头脑中重现出教材中所说明、描绘的事物,培养、丰富和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牢固地掌握知识,并转化为技能。
初中课本说明文中不乏形象描述的部分。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观文”、“览物”,带入那些以描写作为说明手段所创造的情境,体验一定的情感,就会由于美的感受而引起兴趣。梁衡的《晋祠》是一篇“发现美,表现美”的优秀说明文。作者把准确说明与生动描写相结合,充分表现了古晋明珠——晋祠的自然美与社会美“浑然一体”的突出特征。讲说时,我注意抓住那些以动写静的动词,引导赏析,带入情景,让每个学生头脑中放映出晋祠。文中写山,用了一个“拥”字,表现其巍巍的气势之美。山拥抱着祠,“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的祠,多么壮伟;祠,偎依着山,高大、幽深,景色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魅力无穷的山,何等怡适。文中写树,用了“荫护”一词,表现其苍劲的风骨之美。树,以自己“挑着”的青枝,“如盖”的绿叶,“荫护”着古老的祠,好大的力量;祠,正由于隐身于“托天”、“拔地”的古木荫中,才显得格外的幽静而典雅,这又是多么的美好。文中写水,用了一个“飘”字,表现其柔静之美。晋祠的水多、清、静、柔。作者把水与祠和其他景物连在一起写。水在祠中“穿”、“绕”,祠在水上“飘”着,水面有波,是微微的波;水“带”在流,是静静地流……水中有景,是数以万计的亭台楼阁的倒映之景。可以想象,在那景色如画,“飘带”如“织”的水边游览,移情于物,该是一种何等美妙的享受啊!由于生动的动态描写,本是静止的历史文物“三绝”,也处处给人以动势感,动则生势,势则感人。千百年来,山因祠而名,祠以山而存;苍劲的树,柔静的水,都成了古祠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美丽的自然风景,璀璨的古代文物就是如此动人的“浑然融为一体”!教学此文,由于我引导学生“观文”如同“览物”,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练习写说明文时,也初步学会运用生动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借助课文本身的文学因素,将学生引入描述意境,不仅能促进对被说明事物的理解,而且能学到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三、分析具体形象,揭示本质,把握说明文的主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从具体形象入手,经过抽象、概括,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教学说明文,自然应该本着这个原则,通过各个局部形象的具体的分析,抽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教学《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时,我先具体分析它的位置(在天安门右前方)、外观(面积宽、体积大、轮廓巍峨、色调淡雅)、内景(装饰富丽堂皇,立面层次繁多),先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画面。然后通过抽象概括,得出“雄伟”的印象。分析课文中“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架”这句话时,我引导学生借助形象思维来理解,北京是祖国的首都,长安街是北京的一条主要街道,它的路面会有多宽?可能比我们娄底新城的街道路面要宽些吧。而大礼堂顶部的钢屋架却比长安街路面还要宽。这时候,学生的头脑中马上就会放出“电影”,形成鲜明的画面,即使没有到过长安街的学生也可以间接地想出大礼堂的宽度,并由此抽象出大会堂“雄伟”的本质特征。课文用“七十六米”、“六十米”、“三十三米”、“八万六千立方米”分别说明了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和体积。我引导学生把万人大礼堂和教室比一比(公布了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数据),通过比较想象,学生就会深深感知到,课文运用这些具体数字,不正表明了大会堂的雄伟吗?这样从形象思维入手,抽象出人民大会堂结构整体所形成的雄伟的风格特点,而这也正是这篇说明文的主脉,对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性也是不无裨益的。
四、依据逻辑结论,展开幻想,深化说明的主题。
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揭示了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之后,说明文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说明文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和读写说明文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例如前面提到的《中国石拱桥》一课,作者对芦沟桥的桥面装饰作了生动的描绘,“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态,惟妙惟肖”。对石狮子的这种神态逼真、活灵活现的刻画,显示了桥的高度艺术价值,增添了说明的文采,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带解说性的生动、形象的描绘语段,无须多做分析,只要张口诵读,闭目神思,细细品味,便可以想象到作者观桥时的那种喜悦之情,体会到作者作此文时那种对祖国古代灿烂文化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的赞颂之情。同时,学生对我国劳动人民、科学家、科学事业的热爱景仰之情就会涌上心头,增强民族自豪感,立志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
其次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
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夕阳的赞美,对夕阳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要多观察、多练习,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写出来,让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借助外物才能成就自我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舟借助水,才得以行千里;鸟借助风,才得以翱翔于天空;草借助雨,才得以茁壮地成长。借助外物,才能成就自我。
借助外物,我们可以强大弱小的自己。刘邦出生农民,在秦朝末期的争霸中,并不被看好,可是,刘邦善于借助外物,他总是问身边的谋士该怎么办,借助众多谋士的策谋,他的势力迅速强大起来,最终打败项羽,建立汉朝。而汉朝建立之初,弱小至极,外敌虎视眈眈,而刘邦借助“休养生息政策”,迅速使汉朝繁荣起来,打消了外敌的恶念。二战之后,日本借助美国之力,强大自我,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毛泽东借助农民之力,才使共产党有了和国民党对抗的资本。可见,借助外物,我们可以完善自我,强大弱小的自己。
借助外物,我们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战国时期,商鞅本是一没落的贵族,无处施展才华。但后来他来到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他借此契机,提出变法,使秦国走向繁盛。他的才华才得以施展。宋朝王安石,借助皇帝的支持,当上丞相,并也开展变法。他的政治才华得以施展。清朝末期,国家岌岌可危,一大批人才涌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公车上书,要求“戊戌变法”,光绪帝大力支持,也使戊戌变法在历史上留下浓厚一笔。可见,借助外物,我们可以传播自己的想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借助外物,我们可以完成不可能的目标。三国时期,魏国势力强大,蜀吴结盟,于赤壁共同抗魏,魏国几十万精兵与蜀吴几万士兵形成一个不可能跨越的差距。然而,孔明先是草船借箭后又借助东风,大获全胜,完成不可能获胜的战争,工业革命后,英国借助强大的科技,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堪称奇迹。二战期间,美国借助战争,大发战争横财,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完成不可能的转变。现代的人不也借助火箭,飞机等完成了不可能的“飞翔梦”吗?可见,借助外物,我们可以超越常规,创造奇迹,完成不可能的目标。
人借书籍,成其智慧;鸟借清风,成其自由;山借地面,成其巍峨。借助外物,才能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