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倾城之恋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倾城之恋问题。

分享

浏览

1552

作文

14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1996 字

+ 加入清单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1.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好女人教坏了,又喜欢感化坏的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2.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侯在这堵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3.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

4.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5.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6.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

7.柳原倚着窗台,伸出一只手来撑在窗格子上,挡住了她的视线,只管望着她微笑。流苏低下头去。柳原笑道:“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流苏抬头笑道:“什么?我不懂。”柳原道:“有的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流苏道:“我什么都不会。我是顶无用的人。”柳原笑道:“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8.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流苏交叉着骼膊,抱住她自己的颈项。七八年一眨眼就过去了。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希罕的。他们有的是青春——孩子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这一代便被吸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9.柳原道:“有的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流苏道:“我什么都不会。我是顶无用的人。”柳原笑道:“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10.一个礼拜往往比一年值得怀念…

11.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12.范柳原在细雨迷蒙的码头上迎接她。他说她的绿色玻璃雨衣像一只瓶,又注了一句:“药瓶。”她以为他在那里讽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医我的药。”她红了脸,白了他一眼。

13.柳原叹道:“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流苏也怆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柳原笑道:“你打算替我守节么?”他们两人都有点神经失常,无缘无故,齐声大笑。而且一笑便止不住。笑完了,浑身只打颤。

14.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

15.柳原又道:“鬼使神差地,我们倒真的恋爱起来了!”流苏道:“你早就说过你爱我。”柳原笑道:“那不算。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

16.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

17.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

18.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象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19.精神恋爱的结果永远是结婚,而肉体之爱往往就停顿在某一阶段,很少结婚的希望。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

20.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21.死生契约,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实在是最悲哀的一首诗,死与生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一生一世也不分开。”好像我们做得了主似的。

22.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23.我一直想从你的窗户里看月亮。这边屋里比那边看得清楚些。注:之前的遮遮掩掩缥缥缈缈其实都是那么撩人。只有这么躲躲闪闪地恋爱,才会让人觉得深刻。

24.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女人教坏了,又喜欢去感化坏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25.我们最怕的不是身处的环境怎样,遇见的人多么可耻,而是久而久之,我们已经无法将自己与他们界定开了

26.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那么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27.柳原道:“有的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流苏道:“我什么都不会。我是顶无用的人。”柳原笑道:“无用的女人是最厉害的女人,”

展开阅读全文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读后感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张爱玲,这一廓在我心中没有多少月光的月亮,读她的作品,就如在原本漆黑的夜里更品其平添的一份凄凉。

她在苍凉的基调中刻画一个个悲哀的女性。她极度不满“过渡阶段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于是,基于对文化败落命运的思考,把笔下的女性推向绝望。别人评价她做为一个职业女性,思想尚停留在“旧制度”间,认为结婚找个安乐窝比在社会上打拼更适合女性。而我认为,是当时的社会逼她产生无奈的思想,于是,她逼笔下的女主角一个一个看似自愿其实无可奈何得往火坑里跳。

很多人以为《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想依靠范柳原的婚姻关系摆脱白公馆的时间。甚至有些人取笑白的弥顽不灵。在我看来,她是迫不得已的,她除此出路外无从选择。

白流苏已经结过一次婚,已经从白公馆逃出过一次。张虽然没有直接描述白与前夫的生活状况,但从众人口中旁敲侧击。当得知前夫逝世时,大家劝她回去,白先是淡淡道:“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三爷劝说:“六妹,话不是这么说。他当初有许多对不起你的地方,我们全知道……”从着里可以看出,白在前夫家是不幸的,这中不幸不仅仅自己感受到,而是“大家都知道”的。

在三爷的另一段话中加以追究:“想当初你哭哭啼啼回家来,闹着要离婚,怪只怪我是个血性汉子,眼见你给他打成那个样子,心有不忍……”中更证实了所谓的婚姻安乐窝实际上鸡犬不宁。我们暂且不追究白在夫家为人处事如何,从“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得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可以看出前夫的品性恶劣。那么,这段婚姻的失败不是不幸,而是脱离虎口。回娘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依靠。但亲人并没有给她多少安慰,甚至把她当作耻辱的典范,把她捻出去都嫌浪费工夫。文中道:“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只是为了要打发她出门,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可见,她在娘家中已经丝毫没有地位,这些情人比陌生人还要可怕。女人最苦莫过于在外面受了伤害投靠最亲的人却遭到抛弃,而且把她当作笑料。其实娘家人也有苦恼:既想着把她轰出去,又苦于没地方着落。好在,出现了性格怪癖的范柳原。

展开阅读全文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读后感

全文共 1688 字

+ 加入清单

倾城之恋张爱玲写于1943年的上海,这本书似乎和教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我之所以写这本书的读后心得其实是个人觉得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有,而现在的社会对于文学的美感似乎不太去重视,让我觉得其实在看一些教条式的书籍后,应该也要再回味一下中国文学之美。虽然,这是属于白话式的小说,但不可否认,张爱玲在人性上细腻与别出心裁的刻画与时代意义有其可读性,否则也不会造成一股风潮及许多人潜心的研究。从大学时期我就爱看张爱玲的书,并偶尔会回味一下,她的作品对我的确是造成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在对文学的欣赏与感动方面,而她对于人性(尤其是对女性)的深入分析,在当时也带给我不少的冲击。以下就这篇倾城之恋,它的创作背景作一简单介绍:张爱玲出生于封建式的望族家庭,她的生活便是成长在父权制度底下,1943年,就是很接近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那时候很多中国地区陷入战争的局面,可是上海没有,这时候的张爱玲就是在上海,远离这种战局,也让她有机会去回顾中国社会的父权真相,更使她有机会可以暂时避开父权的支配,那倾城之恋就是在这种恍如切断心理的状态下酿造产生的。

故事大纲是:女主角是白流苏,男主角是范柳原,白流苏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她在守旧的白公馆里没有地位,后来为了替自己争一口气,白流苏便抢走了原先要介绍给妹妹的范柳原,后来两人在一起,可是他们对爱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时,因为战争踏上婚姻这条路。关于这篇文章有几个部份我先讲一下:像白公馆代表的是旧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书一开始就有提到像他们的时钟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从这边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一种很守旧、很旧日的。跟当时的中国其实是很像的!另外,张爱玲在描写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现在的文学所描写的是差异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写范柳原的动心时。从三奶奶讲的话可以看的出来:「三奶奶叹了口气道:『跳了一次说是敷衍人家的面子,还跳第二次第三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说范柳原对白流苏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我跟妳跳了一次舞还会想跟妳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对妳其实是有感觉的。这种写法多么的含蓄,一个「爱」字都没有提到,可是,从一些事件的叙述却可以描写出人心中感情最细腻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后有讲到范柳原和白流苏要结婚,可是在最后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还是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边会有什么感觉?我觉得她可能想要表达结婚不代表幸福吧!到最后一定还是有挫折!所以张爱玲可能是个悲观主义者!爱有一天可能还是会变习惯吧!到最后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就是习惯而已,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还是会有危险。

我觉得念完这一整篇我会觉得说流苏和范柳原一开始都没有真心的感觉,后来是因为一场战争让他们的感情开始有那种「患难中见真情」的感觉。它最后说:「到处都是传奇,不见得会有这么圆满的收场。」我觉得是其实这种故事很多,譬如说:丑小鸭变天鹅、麻雀变凤凰。不一定每个人都有那么圆满的结局,后面又说:「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很像在比喻说在这么多盏灯、这么多的故事,这种故事可能不断地上演类似的情节,可是却有很多苍凉的故事在这中间发生,她的意思好像就是说这种情节一直在上演,可是圆满的却没有几个。但就是要珍惜眼前这一刻!

在这篇文章当中白流苏生命的转折出现在她果敢的离家出走,有一段描写白流苏的长相、她看镜子的动作以及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诉说的都是一些忠孝节义的故事,跟她都不相关了!我觉得这就意味着她要跟白家有所区离,她要跨出去追求她自己的世界,在她和范柳原相处当中双方都若即若离,我看到的资料是说因为他们两个都怕输!范柳原怕输掉他自己的自由;白流苏怕输掉一生。因为在那个时候对一个女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找一张长期饭票过着安稳的生活,白流苏一开始便是抱持这种想法,他们两人最怕的是怕对方知道自己紧张对方。我们现代女人对爱情的态度,在恋爱当中,妳是否也会怕输掉什么?

所以,看她的作品虽然会让人感受一些人生中淡淡的悲哀,但是也非常值得人去深省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读后感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离了婚的女人,生活在封建的时代里,那就是白流苏。我觉得白流苏是一个有现代精神的女性,在封建的大环境下,离了婚已实属不得了,而白流苏却愿意为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爱情再放手一搏,相比之下其他深居简出的大家闺秀门,即使离了婚,也不会如此。毕竟压在他们身上的几座大山不是说说就可以搬走的。

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相识相知很大程度上是拜白公馆那些人所赐,若他们不是对流苏冷嘲热讽,而是对流苏嘘寒问暖,流苏或许也就在家人的温暖下缓缓愈合伤口直至成为一个姿色全无的的老女人,也就不可能和认识一个多金公子哥范柳原。而白流苏又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即使他在白公馆处于那么尴尬的地位,却依就没有答应范柳原做他的情妇。骨子里还是有一种清高的小姐模样。直到最后,又到秋叶飘零时,流苏才发现自己已经老了,岁月容不得他再拖,于是才在一栋别墅里老老实实的当起了他范柳原的情妇,起码,心里还有一种依靠相伴。本以为自己将这么度过一生时,战争的突然爆发成就了流苏和范柳原的婚姻,所以说,流苏无疑是幸运的。爱情毕竟是短暂的,况且流苏和范柳原之间的爱情不像是爱情,更像是一种惺惺相惜,所以唯有用婚姻,才能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几座大山的重重压迫之下,白流苏的爱情故事走的还算圆满,缺多少夹杂着些许无奈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读后感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反复吟咏的一句话,它不仅表达了张爱玲最高的爱情理想 ,也是所有女人对爱情的最高憧憬。

是啊,无论什么样的女人,最后都是期望结婚的。因为只有婚姻能代表这个男人是真的爱自己,它是男人对一个女人最高的承诺。

电影让人感动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范柳原终究是娶了白流苏啊!不管他一开始有几分真心,不管这中间他用了多少玩女人的惯常伎俩,不管他们来来回回持续了多久的"拉锯战",试探了多少对方的真情假意......但最终他是娶了她呀,是当着外人对她说了句:不,她不是白小姐,她是范太太.....就为了这句活,流苏泪如雨下,因为她已经等得太久太久了。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颠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

我相信是战争成全了流苏,成全了范柳原的真心,经历过生死的人会不一样,是生死将范柳原从一个风流公子变成了一个能安下心来居家过日子的男人。

如果我是流苏,不知道我会不会要感谢这场战争,或许会吧......这样说好像很不人道,但在那流离失所的乱世里,我会只想和所爱的人做一对平凡的夫妻。

记得以前看《天若有情》里王琪和方以安讨论位置问题。方以安说:一个人的位置应该是在对方心里。王琪听了,笑笑说:那是因为你还年轻,一个人只有在他家里有了位置,才说明在他心里有了位置。

娶了白流苏的范柳原才是让人感动的范柳原,否则也只不过是和所有的男欢女爱一样玩了一场暧昧的游戏,纵然使人倾心,却不会让人感动......

不管是什么成全了他们的爱情,最终他们是走到了一起。不想去感叹战争的残酷,不想去感叹女人的悲哀,只想为他们说一句:真好。"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真好.....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结尾。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鉴赏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张爱玲对于我,是一个熟悉又不熟悉的名字,熟悉是因为经常听到这个名字,不熟悉是因为对她并不了解,《倾城之恋》这本书是一位女生在后台推荐给我的,还有《金锁记》,我先看了《倾城之恋》,从《引爆点》这本书我才开始做读书笔记,所以先把《倾城之恋》的书评写了,之后再继续看她的小说散文等,再做笔记~

看完《倾城之恋》,我特地去了解了张爱玲的生平,发现她的身世真的很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母亲黄素琼的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提督,但是出身名门的她,一生却是坎坷的,父母离异,婚姻被背叛,远走他乡,最后客死异国,她的经历既让她创作出这么多的作品,又让她一生颠沛流离。

故事的主角的白流苏和范柳原,白柳芳是出身一个上海末落望族的女子,一个离过异的女子,范柳原是一个广州商人在英国的私生子,他母亲由于惧怕原配的报复,所以母子在伦敦生活直到他父亲去世,因为得不到承认,他费了一些力气才拿到继承权同时也跟族人结了仇。白流芳想要逃离白公馆,寻找一个长期饭票,范柳原本想跟她七妹谈婚姻,命运就这么让他们相见了。

这本书一开始描写着一个末落望族的生活,比如“正中天然几上,玻璃罩子里,搁着珐琅自鸣钟,机括早坏了,停了多年”,珐琅钟是富有人家的象征,坏了修不了,却还留着,说明这个家族早已经末落只剩一个躯壳,“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来一天,世上已经过来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三言两语又描绘了一个望族单调无聊的生活,

我宁愿相信《倾城之恋》是一个爱情故事,可惜它不是,它更多的是写人性,白流芳的前夫死了,花光白流芳离婚分的钱的三爷准备让她回到前夫那里过继个孩子守着祠堂,免得在家作为累赘,无法自立的白流芳不想回前夫那,只能另找婚姻,作为旧社会女性很多时候都做不了主,自力更生不了,只能寄托在其他人身上,所以,白流芳一开始到后来,都把与范柳原结婚当作一个豪赌,也一直想要一个长期的饭票。范柳原是个玩够女人的花花公子,所以他想要有自己想法的女人,能够懂他了解他的女人,而白流芳却一直在提防他,怕他只是想要得到她,让她做情妇,怕他只是玩玩而已,我相信范柳原后来是爱上她的,她的一直提防,让他开始心冷。

故事的最后,香港的沦陷,使得两个人真正走在了一起,结了婚。倾城之恋,会幸福吗?

展开阅读全文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鉴赏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白公馆里胡琴咿呀咿呀的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述说着不尽苍凉的故事,也流露着主人公无奈而倔强的生命。民国岁月,白公馆空留着一具躯壳,可里头的人却想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挽救这具毫无生气的躯体,若是哪个鲜活的生命失去了青春的朝气,逝去了诱人的光泽,那么排斥、唾弃、咒骂便就成了她的归宿。

流苏已经28岁了,她早已过了曼妙花季,曾经的纯真少女、掌上明珠到如今哥哥嫂嫂眼里的残花败柳、扫把星,在哥嫂心中她所剩的价值已经不多。唯一一点资本就是她还可以拖着残躯去为那个痨病而死的丈夫守节,过继个孩子了此残年,以换取白公馆的苟延残喘。白流苏受着家里人的非议,在母亲床前凄凄凉凉的跪着,绣花鞋帮子上的针扎在手上也不觉得疼,只是小声道:这屋子里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她的声音灰暗而轻飘,像断断续续的尘灰吊子。她求着母亲,可又恍惚明白她心中的母亲与她真正的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现实的母亲不会救她。于是,她决定搏一搏,赌一赌。

倾城之恋》里当流苏取代宝络引起范柳原的注意时,她知道宝络恨她也不得不敬她。她心里觉得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这句话颇具现实意味,可我总觉得再改一改会更好。一个女人,再好些,如果不用力一搏,就不会得到异性或同性的爱或尊重。即使这一搏代价沉重,可人生匆匆,能有几回搏。流苏与徐太太去香港,与范柳原谈一段金钱之间的不纯的恋爱,换得的是两年范柳原的不闻不问。可当范柳原再次相邀时,她还是决定继续这场博弈,最后那场战争为她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场胜利她的战果颇丰,她不仅离开了那座神仙般的白公馆,出尽这些年心口的恶气,也为她赢得了后半生的依靠。

前些天,无意中看到一本汪国真的诗集,其中有一篇诗是这样写的:

在这个年龄

什么都值得记忆

无论哪一个季节走来

都是难忘的花季

在这个年龄

生长很多幻想

也生长很多忧虑

渴望像一株健硕的昙花

一朵朵醒来

又一朵朵睡去

在这个年龄

要哭你就尽情地哭

要笑你就尽情地笑

在这个年龄

不必太含蓄。

念完后我总觉得它在心里挥之不去,好像这首诗里有着某个人的影子,默默地想了很久,突然觉得流苏便是这么个人。她的盛开绽放虽不在花季,可却大胆而决绝,像晚春的茶花,壮丽的令人心碎。她在用一生做赌注进行着一场豪赌,可是又有谁能否认她是勇敢的,她尽情的追逐着自己的幸福,想以抽干骨髓似的方式摆脱她前半生的不幸,换取后半生的安定与祥和。

我们一生牵绊太多太多,多的以至于我们丧失了恣意欢笑、随心搏斗的勇气。我们假装洒脱不羁甚至恣意妄为,可是我们却从未真正的勇敢过,就像夏日的知了,狂躁的吱吱声掩盖不了它们内心的恐惧。

我想数十年之后,当流苏站在香港的浅水湾酒店,望着那片火烧般的野火花时,想起这次用一生做赌注的博弈时,不论是赢是输,她都应该会仰天大笑吧。因为她勇敢的奋斗过,所以她的生命里留有一段可以温暖她一生的经历,刻骨铭心,此生难忘。人的青春就像是一堆火苗,我们的博弈是它燃烧的动力,即使燃烧过后留下的是灰烬的余烟,充斥生命的灶台,可至少那灶台还含着余温。我想仅凭着这点余温我们的生命就不至于太过寒冷。

展开阅读全文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鉴赏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初时读《倾城之恋》是慕名而去的,早先不了解张爱玲,只是听大家说她的文章写得很好,所以一度。初读没有什么感觉,可能是我没有太细读吧。这一次因为和舍友一起读书,所以有机会将这篇文章重读了一遍,这次读完却有了些感悟。

提到倾城,不得不说自己最初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白流苏是一个长得倾国倾城的女子,后来才明白,所谓的倾城是指在城倾的那一刻,两个人终于放下了原来所坚守的东西,真正的在一起。白流苏的遭遇真的很坎坷,最初离了婚,回到娘家后,自己的钱财被家人花光后就每天受到家里人的冷嘲热讽。哥哥们听到妹妹的前夫死了之后,竟然还让她还回去披麻戴孝,尽管白流苏已经离婚七八年了。她的嫂子们还冷嘲热讽“我早就跟我们老四说过——我说:老四你去劝劝三爷,你们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姑奶奶的钱呐,没的沾上了晦气!她一嫁到了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得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最令人伤心的就是她的母亲,“流苏听她母亲这话风,一味的避重就轻,自己觉得没意思,只得一言不发”。再这样的家庭里,白流苏的生活苦闷压抑,充满了委屈。

就在这种情况下白流苏陪宝络去相亲,遇见了范柳原,开始了这场爱情里的算计。在我看来,范柳原是爱白流苏的,不然他也不会说“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但是范柳原不愿意娶白流苏。而白流苏对范柳原却是没什么爱情,只是想让他早一点娶自己。两个人在爱情里一步步地算计,谁也不肯先退后一步。如果没有城破,也许两个人永远也不会真心地相爱,最后守在一起。城倾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苦难的开始,“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但对于二人来说,应该也算美好的开始吧。最后两个人终于在城倾的一刻放下了所有,真正的在一起了,也许生活就该这样美好下去。可是对白流苏来说,范柳原现在从不和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留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做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其实谁能说这是不幸福,又有谁能说这是真正的幸福呢?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在那一瞬间找到吧!

展开阅读全文

《倾城之恋》里面的精彩句子

全文共 1782 字

+ 加入清单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倾城之恋》里面的精彩句子,快来看看吧!

《倾城之恋》里面的精彩句子

1、精神恋爱的结果永远是结婚,而肉体之爱往往就停留在某一阶段,很少结婚的希望。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

2、有些傻话,不但要背着人说,还得背着自己。让自己听见了也难为情的。比如说“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

3、花落自会又花开,花开自有落花来,醒也迟,梦也迟,一朝风雨满秋池,却是一片疏雨轻烟。

4、南北千里相隔,两心何论生死,琴瑟空鸣自成恨,此情此境实难为。如今只是梦一场。

5、风雨凄清,刺骨透心,庭院深锁,寂寞梧桐,却是聚散苦匆匆,还君明珠。此恨无穷,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6、如今桃花已开,只等到南去的大雁归来,春天就到了。我曾说这一辈子定要与你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到了此时此刻,能与你这样好好地看桃花,我心已是知足。

7、在繁华的萧府,她第一次遇见了他,而这一面,恰是她此生躲不掉的孽。这正是——伊人千行珠泪,系君一世痴心。

8、如果一开始,她就没有来到这里,如果她从未见过他,那她一生一定是在江南水乡的柔风细雨里氤氲着。还有那片水生的光芒,甜糯一如善醇的米酒......如果早知道这是最后的结果,终成殇恨的结果......只可惜——

这世间万事,最经不得的就是如果两字。

9、犹记最初时,他是北新官家纨绔子的不羁,她是寄人篱下默然少语的安静,再往后,他是总角少帅的狂妄骄傲,她是空谷幽兰般的清冷平淡,这样的磕磕绊绊,牵牵扯扯,终于到了今时今日——繁花落尽,终见汝颜,千帆尽掠,终执尔手。

10、也许这就是他们今生今世的最后一刻相守,窗外是茫茫的夜色,带着料峭寒意的风一阵阵地吹来,将未化尽的残雪从屋檐上吹落下来,扑簌簌地打在窗 户上。他还记得她初到萧家时,窗外的雪也是发出这样扑簌簌的声响,转眼之间,那些过往匆匆,恍若一梦,又仿佛成了隔世的事情,那么近,又那么 远......

11、他看着一滴眼泪从她乌黑的眼睫毛下缓缓滑落下来,无声无息地滴落在他的手心里,那一滴清澈的泪恰如明珠般晶莹剔透......他竟在恍惚间出了神,就连自己的呼吸,都在她那一滴泪落入自己手心的瞬间,一如这半生的故事,变得那么近,又那么远......

12、他说,你在,北新城在,我就在!他说,林杭景,我要你一辈子!他说,林杭景,你记住,我萧北辰这一辈子只爱过一个女人,就是你!

13、我这一辈子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眼泪。如果能让你不流泪,我情愿死了。

14、乱世催成了国破家亡,也催成了一段倾城绝恋。这份深沉而绝望的痴爱,能否撼动那绵绵的恨意......

15、那夜凉如水,月色如霜,萧北辰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月亮门的后面。他呆呆地站了片刻,半晌略低头看一看自己的左手,似乎是她那柔弱无骨的小手还 在自己的手心一样,手心竟是一阵滑腻的感觉。他微微地笑一笑,慢慢地攥上左手,便依稀觉得自己仿佛是攥了满手的清香一般,只让他一阵心神荡漾……

16、萧北辰心跳得极快,竟似把持不住,就低头去吻她的嘴唇,才刚要碰触到她的唇,却又硬生生地止住了自己的动作。他抬起黑眸看着她安静的睡容,如 此近在咫尺的距离,他却不想亵渎了她,没有吻上去,呼吸间,只闻得她唇上梨花酒淡淡的香气,他竟似也已醉了,一时间眼底深情无限,只低声念道:“愿得你 心,白头不离。”

17、他笑着对她说:“你看你这眼泪多的,若是我死一遭你哭一回,林妹妹的眼泪淹了北新城,那可真真是美人倾城,祸国殃民了。”

18、萧家曾经那样地繁华,油烹鼎沸,冠盖京华之盛。大帅府里的二姝同艳,百花竞放;紫藤花架下的七姨打趣,欢声笑语;花汀州的烟花炮竹,火树银 花……热热闹闹多少故事,如今却是人去楼空,香消云散,花叶凋零,这天地间却只剩下他们二人,宛如血脉相融般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终究是这样的缘分,谁也 没有躲开去。

19、她循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那不远处的假山石旁,却是一树桃花,衬着那白雪消融,团团花朵鲜妍绚烂,随风轻摆,恰似粉雪流年,满眼云霞,美不胜收,只将那万般风流都看遍,只剩下落英如雪,相思满地。

20、他笑一笑,说:“是你说的,这桃树两年开花,三年结果,你已经错过了它两年的花期,这一年,我却是再也不能让你错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倾城之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倾城之恋》是由作家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改编,香港著名演员周润发主演。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间认识了多金潇洒的范柳原先生,便拿自己当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俩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俩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白流苏终于找到了延续自己故事的人,范柳原也找到了家的感觉。

“倾城之恋”是传奇作家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小说,创作于1943年,也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尽情的故事。所谓的倾城是经一个城市沦陷背景下方可成全的一段婚姻。所以,从整体而言,“倾城之恋”是描写普通人乱世中的“传奇”,从而寻求那份最后回归的普通。

展开阅读全文

《倾城之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作品,原来就读过此书,可是早就忘的差不多了,最近看了根据同名小说《倾城之恋》拍摄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不仅重温了故事情节,而且剧中的人物形象也鲜活起来。

《倾城之恋》反应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祖上曾盛极一时、如今家道中落的前清翰林白家六小姐白流苏嫁给当时上海滩数一数二的暴发户唐家的少爷唐一元,唐老爷骨子里根本看不起白家因循守旧、死要面子的做派,唐一元婚后依然游手好闲、拈花惹草,白流苏奔波于两家的同时,还要应对丈夫的风流新闻,心力交瘁。经历夫妻冷战、一元纳妾、腹的孩也意外流产、协议回娘家、家人算计、自杀、离婚等等,流苏深感寒心。偶遇印尼富商范天和的私生子范柳原,白流苏的种种表现令范柳原莫名心动。对白流苏念念不忘,于是俩人间演绎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给我印最深的还是白流苏,这是个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较高素质、又很有情感、语言得体、温柔善良、贤惠端庄、更具大家闺秀风范的女性,在那个年代真的是少少之又少,难能可贵……

但是好人不一定有好的命运,人生的道路不一定顺畅。白流苏就是这样的命运。尽管她有着很高的素质、优雅的外表、坚韧的性格,但是偏偏遇到一元这个不争气的男人,遇到母亲守旧、一家子自私自利、又庸俗迂腐的哥哥嫂子……让其受尽生活之苦。

在牢笼般的生活中,白流苏一直在跟命运抗争着。看到一元不学好,她学起跳舞做舞女,希望拉回一元。面对唐家对其设置的障碍,她找来警察,只为了叫开大门。为了获得自由,她不畏惧唐家的要挟,找来记者,只为了制造氛围逼迫唐家离婚……凡此种种,尽管似乎不符合她书香门第出身的女子,但是,在那个年代她不得不用一种看似荒唐的做法来对付令其痛苦的婆家及婆家人。而在关键时刻,她却大义救出一元。她的沉稳,她的深明大义,她的外柔内刚,让人折服。

故事结尾还是好的,白流苏和范柳原经过曲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真是扣了主题《倾城之恋》。

白流苏的扮演者陈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我曾看过她演的电视剧《暗算》,非常出色。《倾城之恋》中陈数饰演的白流苏更是精彩绝伦,陈数简直把白流苏演活了,我觉得陈数的年龄和气质都和白流苏吻合,她的旗袍也是别有一番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倾城之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周润发演的范柳原算是最贴近原著了。

俊俏的脸,玩世不恭的气质,一会儿认真,转瞬又开始胡闹。不只是待字闺中的老小姐白流苏,任谁都看不出哪句话是真,哪句是假。

张爱玲的小说里,倾城之恋的评价不是最高的,但却是流传最广的。跟着流传的段子,还有那句极经典的诗,出处是诗经,带点文艺腔的言情小说经常引用,死生契阔,与子诚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首原是讲兄弟情的诗被张爱玲安排给了范柳原,此后便成为了爱情经典。

范柳原本人,大概是胡兰成在张爱玲心中美好的寄托。她一定也盼望着自己乱世中的爱情能成为一段平淡的永远,就像只是想嫁人的白流苏。只可惜胡兰成有范柳原的玩世不恭,而张爱玲却没法像白流苏一样能管住他。但是张爱玲本人却比白流苏更有先见之名,所以会安排范柳原在说出爱情宣言后,又大批荒唐,甚至说出婚姻是长期的卖淫。从这里能看到范柳原的慌张,这慌张也是张爱玲的慌张,明明在心里企盼着,却又清楚的知道不可能,只好用一句刻薄到极点的玩笑话打消这个念头。这话既是范柳原说给白流苏听的,又是张爱玲说给自己听的。只有坦然的接受了这个所谓的现实,才能安心的享受胡兰成短暂而又自私的爱意。

经历过乱世的文人,骨子里都带有无法磨灭的悲观。安排了一段爱情故事,却配上了香港沦陷的背景。彷佛只有在沦陷的假设下,才能成全一段平静的生活。因为持有同样的绝望,才可能安心相守。这悲观里有带着点希望,至少一段爱情以逐渐平淡作为结束,而不是分手。对于张爱玲,却连这悲观中的一点希望都不曾获得,只有无止境的背叛。

有一段关于精神恋爱和肉体恋爱的论述,放到现在仍然适用。精神恋爱的结局是结婚,但问题是,精神恋爱的时候,对方总是听不懂彼此说的话。白流苏与范柳原无时不验证着这个观点。范柳原难得讲出一些心里话,白流苏无时不想着结婚,于是范说的所有话,最终导出的结论都是他不想结婚。对于白流苏,结婚的问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结婚,二是不能结婚,而对于范,则还有个中间地带是想结婚但没条件。这是白流苏与范柳原的隔阂,就像范柳原形容的那样,白流苏是典型的传统中国女子,而范柳原24岁的时候才回到家乡。对于范柳原,白流苏的出现就像一个奇迹,在西化了那么多年的上海,终于出现了一个他想象中的中国女人,而这个女人唯一的目的,却是与他结婚。

对于爱情的理解则是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另一个矛盾。白流苏是不是爱范柳原,在白心中,爱与不爱都不是个问题,她只需要知道范是不是想结婚。而对于范柳原,他想得到的却是真心。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悲剧,更是男女两种性别之间的悲剧。关于爱情,男生与女生之间的理解从来都是说不通的。

放在现代来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故事根本无法发生。不会存在像范柳原这样的大款,掷千金只为获得一颗真心,也不太可能出现白流苏这样的女子,咬定目标只求结婚。所谓包養这回事,消灭了太多可能存在的爱情故事。因此,现在杂志上流行的爱情故事,总是以这样的模式进行:一个被包養的美丽女子,爱上一个没钱没地位的穷小子,为了爱情拼命挣脱开包養人的桎梏,最后人钱两失。与其说,这世上再没有白流苏,倒不如说,不再有范柳原。

邵氏版的《倾城之恋》,则是张爱玲小说改编电影的佳作。除了战乱一段略显刻意,其他的编排上绝无赘笔。比央视的电视剧版好太多了。选角也极精确,三嫂四嫂这样的小配角都颇具神采,作为龙套出场的七妹,仅有几个场景,也表达的极精确,尤其是开头赴范柳原家宴的戏,神态过度很自然。缪骞人略显苦相,与藏在家中7年的大小姐白流苏气质吻合,但不够漂亮,神情的犹豫有些过火,与离婚的女人相比更像寡妇。周润发的国语配音很是猥亵,听粤语会好很多。而出品邵逸夫,监制方逸华,策划乐易玲,导演许鞍华,副导演关锦鹏,这样的阵容在电影史上也算是独一无二了。

展开阅读全文

《倾城之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电影和原著还是有点出入的,毕竟这是几十分钟的电影,并不能完全地表现原著的丝丝入扣,但是在电影的角度,这是一部非常经典、成就非常之高的影片,不论是女主角的青涩和细腻的感情,还是范柳源不羁、潇洒的翩翩公子形象,都干净纯粹的表现出来了。范柳源的潇洒,流苏的传统中国女人的风韵,使整部影片显得唯美而不可言。整部影片由爱情这条主线贯穿,以两人最后结婚为结局。两人在开头的调情,到同居,再到范离开,到最后的公布结婚,无不体现在那个大背景下的人们对感情的冲突想法。随着战争的到来,两人的关系由情人转为夫妻。在战前,两人就如普通情侣般调情,范柳源在与流苏同居后就毅然的选择离开;在危难中,两人就像真正的夫妻那般相敬如宾。战争是两人爱情的转折点,若是没有这场战争,也许流苏永远只是范柳源的情人。看着在旧房子里,流苏揉搓着面团,范柳源擦着地板的画面,在混乱中紧紧相拥的两人,心中流过一股暖流。这种清苦的生活也许不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但却是流苏所向往的生活,也是那个年代所有的中国女性所向往的生活。

这部影片给我的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人性的冷淡。流苏是一个与前夫离婚的女人。从前夫家中回到自己家,受到的不是家人的安慰与照顾,而是家人的冷嘲热讽,还骂她是拖油瓶,她哥哥的一切不幸都被嫁祸在流苏身上。流苏很气恼,但是却无法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只能默默的忍受。可以看出当时那个年代,人们是多么的冷清,女性的名节是多么的重要。

流苏是典型的中国的女性,美丽温柔。但是像她这般的女子本应该安安静静的呆在家中过着小家碧玉般的安乐生活,但是她却个沦落为用一个城市的失落来换取爱情的境地。她与范柳源的爱情是在战争后才得正果。真的是可叹可悲。

而范柳源,一个从小在外国长大吃喝嫖赌样样都来的翩翩绅士,他喜欢流苏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他说她是他见过的最真的中国女人,他说她最美的时候是她低头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影片中可以看出,范柳源对白流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吸引他的只有流苏那颗懂得低下的头。范柳源不提倡婚姻,他说婚姻是一段长期卖淫,最后与流苏结婚,只是因为战争,若是当时没有爆发战争,白流苏也只是他后花园中的稍微有点特殊的一朵。

他们两人的爱恋让我想到现代人的爱恋。恋爱中a的女人都有一个通病:恋爱中的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所说的话。在宾馆的那天晚上,范柳源在电话里说的话,流苏完全没听懂,从她的表情与行为就可以看出。那天,他们完全就是各说各的。他们这完全就是精神恋爱,所以才会有这么个毛病。而且,所有的情场老手都和范柳源一样,只要女人到手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放手。在流苏跟他过夜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了个借口要回英国,日期很确定:一年半载。若是没有这场战争,这一年半载也许就是一辈子,谁知道。在追求流苏时的甜言蜜语,结婚后就不再对流苏说了,因为不再需要了,他只对有需要的女人说,是情人还是别的?谁知道,反正不是流苏。恋爱是不分时代的。流苏说:“炸死了你,我的故事也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这个神经的女人。这是否室现代女性与那个时期的女人最大的区别?现代的我们是绝对不会以别人的终结作为自己的终结的,更何况是因为男人。以前的女人受到的束缚太深了。范柳源说:“鬼使神差的,我们倒真的恋爱起来了。”还说:“那不算,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这种花心虚伪的男人现在很多。好的留了下来,不好的也遗留了下来。

两人最后的结局看似美好,实则依旧悲凉。香港战争使范柳源的生活转为平实,但并没有将他的劣根性剔除。婚后的他不再对流苏讲甜言蜜语了,因为没有必要,流苏是自己人,他的好话只讲给别的女人听。白、范两人最后虽然结婚,但其实都是以悲剧结尾。这更像作者自己的结局,一段婚姻的背后隐藏着悲凉的真相。

这是一个庸俗而又不失唯美的爱情故事。世俗对人们的毒害、女性的哀伤和战争的残酷,都在该片中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在胡琴声中,缓缓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却又带着点悲凉的,来到了白公馆。在白公馆,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的女主白流苏在亲戚间受尽冷嘲热讽,看尽了世态炎凉。在众多生动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各方对白流苏的冷漠与排挤,让我感慨她的身世之不易时,也隐隐觉得暗含着批判之意。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似是要“若无其事地继续做她的鞋子”,“可是手指头上直冒冷汗,针涩了,再也拔不过去”。这时,她遇到了多金风流浪子范柳成。

然后,白流苏为了一份好的婚姻,来到了香港,范柳成也在此。在浅水湾饭店,他们俩开始了更加频繁深入的接触。在范柳成频频的告白下,白流苏心里百般回转,犹豫显露无疑。一连串的心理、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白流苏被岁月冲刷所留下的猜疑和谨慎。这个旧时代的女性受过太多伤!原本白流苏似是输了,但转折处到来,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生死交关,范柳成折回保护白流苏。“死生契阔,与子相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一对平庸的男女处在这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怀着一点“真心”,于一座城市的陷落,成全了两个人的爱情。倾城之恋,果不负此名。他们俩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也没有权倾天下,白流苏想要一份值得托付的婚姻,范柳成想要那东方女性低头的温柔,但就在阴差阳错中,成全了双方。

“传奇里的倾城倾国的人大抵如此”,这是全文的点睛之处,再怎样传奇、美丽的女子,最好的收场也就是如此了。而白流苏,一个再平庸不过的旧社会女子,也得到了这般满意的结局。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在胡琴声中,故事又缓缓落幕。张爱玲用她那朴实但带着无数底蕴的语言,生动的心理、语言、环境描写,一环扣一环,讲述了这个乱世,这个乱世之中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男女。

倾城之恋,也就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