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共识

共识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共识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共识问题。

分享

浏览

4042

作文

20

2024各界对“南方供暖”达共识最新

全文共 2857 字

+ 加入清单

15日开始,北京、河北、陕西等多个省市正式供暖,标志着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冬季供暖季。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不过,“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集中供暖的北方,不少居民仍然要忍受室内的寒冷;而在南方有些城市,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冬天开始变得并不那么难熬。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北方供暖之争”其实已经演化为“集中与分散”的供暖模式之争。

北方:同一热网住户取暖效果大不相同,一户不交费全小区受“连坐”

“我在北方的寒夜享受春天的温暖”。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因为有集中供暖而非常安逸、舒适,令南方人“羡慕嫉妒恨”。但事实上,对于不少北方居民来说,漫长的冬天同样意味着要忍受寒冷的煎熬。

“就一个字——冷!”北京朝阳区管庄西里小区的居民杨新月,住的是一个大约20多年前建的“90后”板楼,保温性能较差,而杨新月又恰恰住在一层,室温根本达不到18摄氏度的基本供暖标准。不得已,“双十一”期间,她抢购了一大批保暖衣物。她说,小区内至少有二十几户面临同样的问题。“我的老家在江苏,南方人都说北京冬天有暖气很热,其实这要具体看个人的居住情况。”

事实上,在北方现行的集中供暖模式下,受楼层、楼体质量、管网等因素影响,即使处于同一热网内的住户,取暖效果也往往大不相同。交同样的取暖费但“冷暖各异”,这往往令居民对供热公司产生怨气。

在宁夏石嘴山市长庆社区,住户李阿姨家东侧卧室供暖正常,西侧客厅却长期“勉强温热”。“交了全额取暖费家里却只热一半的房间,冬天在客厅看电视要披棉袄。供暖公司说这一侧的暖气管道老化堵塞,热水流不过来。”李阿姨说。

除了楼体老化、管道“跑冒滴漏”等客观因素,还有一些居民因“连坐”挨冻。银川市绿地21城的一位业主说,物业公司提出要向燃气公司预交100多万元燃气费,只要有一个业主不交暖费,小区整体都无法供暖。“屋里开了电暖气还是冻得腿疼。”这位业主说。

业主认为暖气烧得不好拒绝交暖气费,而供热企业因收不回供暖费无力提供更好的采暖服务,这种“死循环”在集中供暖的北方十分常见。以北京为例,去年整个采暖季内,负责北京三分之一城区供暖的北京热力集团接听了约15万个投诉电话,七成以上是投诉室温不达标。与此相应的是一些市民拖欠暖费。“确实有恶意欠费的,一年年累积下来比较多。”北京热力集团副总经理刘荣说。

为破解这一“死循环”,北京热力集团在前期试供暖时,侧重老旧小区、低温区和重点不热地区,尽量提早解决暖气不热的问题;同时,相关部门正与社会征信体系机构磋商,或将恶意拖欠暖费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南方: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采暖方式多元化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却在南方被冻成了狗。”这个在网上流传颇广的段子,是不少北方人长期以来对南方冬天的印象。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披露,调研发现,南方近年来采暖方式日趋多元化,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具体包括蒸汽供暖、地源热泵技术供暖,或者暖气片、地暖、空调、油汀等家庭独立供暖设备。当然,由于设备差异,供暖的效果不尽相同。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并非所有南方城市有供暖需求,真正需要的是国家划定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川等。这些省份冬季室温远低于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时的室内温度。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地区近年来都陆续启动供暖服务,规模和形式相较北方而言属于分散型,却让不少人过上了相对的“暖冬”。在湖南长沙,市民董英使用燃气壁挂炉取暖,她的邻居有的使用空调、有的使用地暖。董英说:“我的房子90平方米,一般每年用4个月,家里有老人所以24小时开着,燃气费约1500元,不贵、也暖和。”

虽然南方以分散采暖为主,但也有城市逐步探索“集中供热”。湖北武汉在2006年启动“冬暖夏凉”工程,通过铺设完善的城市热网,让数万户家庭受益;2010年颁布的《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热力规划,推广热电联产……新建的开发区和有条件的住宅区、城镇,应当集中供热。”

安徽合肥热电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总体来说,南方的“集中供热”以小区和一些公共建筑为单位,和北方相比仍属于“分散”。也正因如此,服务手段更加灵活。该集团15日宣布,在当地12月5日的法定供暖时间前,需要提前用暖的用户通过申请即可供暖。“我们盯着天气预报,一有冷空气过来,马上申请开通暖气。”合肥市报业园小区居民吕峰说。

江亿说,有人呼吁南方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上可能存在误区。一是觉得集中供暖是“福利”、有补贴,事实上,目前北方采暖多数也是个人自费;二是认为集中供暖方便、暖和。其实,冷热不均、环境问题都困扰着北方老百姓。更何况,南方的能源种类、气候和生活习惯与北方截然不同。

集中还是分散?算好经济、节能、环保“三本账”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南方极端天气增多和老百姓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界对于“南方也要供暖”已达成共识,当前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在于如何供暖。为比较集中和分散两种供暖模式,可以先算“三本账”。

一是老百姓的“经济账”。传统的集中供暖按面积收费,供热时间早晚、暖气温度高低甚至家中是否使用,都得按同样标准交费,这也是老百姓最大的“吐槽点”。

家住北京西二旗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房子面积140平方米,如果集中供暖,按照每平方米30元的标准,一年采暖费4200元。她和家人选择壁挂炉采暖,出差或是天暖些就关上,天冷了就开,温度适宜,一年下来大约花费1600元。

二是环境的“治理账”。近年来,一到供暖季,北方雾霾指数便迅猛飙升。为降低燃煤污染,北方要求使用优质煤,北京更是全面“煤改气”。不过,刘荣等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燃气锅炉与燃煤相比,粉尘、二氧化碳减少了,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依然很大,而氮氧化物是雾霾的重要成因。

江亿说,无论是燃煤还是燃气,在集中供暖模式下都难免造成污染,建议在条件适合的城市,更多使用燃气壁挂炉等“分户式设备”。像北京回龙观等区域,新建小区几乎都安装了燃气壁挂炉。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调研发现,使用分户式设备操作更自主,所产生的排放相对更少。

三是国家的“能源账”。记者了解到,集中供暖主要有三方面的能源损耗,一是管网热损耗,尤其是长途输送,二是建筑热损耗,三是一些居民“开窗散热”等不良习惯带来的浪费。其中,建筑损耗占比达到40%以上。所以无论南方北方,当务之急是对老旧小区做好节能改造,新建房屋必须提高节能标准。

业内人士建议,从节能角度看,由于天然气的稀缺,北京“煤改气”后应更多使用壁挂式燃气炉,否则把燃气用于热电联产或大量锅炉房,用量大、损耗多;对于没法实现“煤改气”的绝大多数北方城市,以及江苏徐州等煤炭资源丰富、电厂较多的南方城市,还是要依靠燃煤集中供热,但在热源上可以更多加入工业余热,减少优质煤损耗、降低污染,同时,在计量方式上不能像以往那样“一刀切”,需要探索更灵活的“分散计量”。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南方供暖成各界共识解读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北京、河北、陕西等多个省市正式供暖,标志着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冬季供暖季。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据记者调查,在集中供暖的北方,不少居民仍然要忍受室内的寒冷;而在南方有些城市,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

“北风吹、雪花飘、寒意浓”。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就是这样寒冷。但是北方因为有集中供暖而令南方人“羡慕嫉妒恨”。但事实上,对于很多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漫长的冬天忍受寒冷已是一种常态,毕竟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农村,真正能享受到集中供暖的只是城市中的部分人而已。

其实,在北方现行的集中供暖模式下,受楼层、楼体质量等种种因素影响,同一城市中的不同小区、统一热网下的不同家庭取暖效果也大不相同,在个别地方交同样的取暖费但“冷暖各异”,甚至有些小区一家不交供暖费就会全部挨冻。这样的事情往往引起群众的不满,由集中供暖导致上访的现象也偶有发生。所以,名义上集中供暖的北方也显得不是到处“暖意融融”。

反之,在南方,大部分地区虽无明确表示集中供暖,但是绝大多数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采暖方式也日趋多元化。“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却在南方被冻成了狗。”这个流传颇广的段子也是南方某些地方冬天很冷的真实写照。

据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并非所有南方城市有供暖需求,真正需要的是国家划定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川等。这些省份冬季室温远低于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时的室内温度。

其实,所谓的南方北方只是一种模糊的地域划分而已。以这个概念作为是否集中供暖的确定标准,不仅不科学,还是不尊重群众需求的体现。毕竟面临寒冬,南方一些地方也不是那么温暖。这样来看,“寒冷”中的群众呼唤集中供暖则显得顺理成章了。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之近年来南方极端天气的日趋增多,各界对于“南方也要供暖”已达成共识,“南北方供暖之争”其实已经演化为“集中与分散”的供暖模式之争。至于如何供暖,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相关部门做好供暖模式的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算好经济、节能、环保“三本账”,早日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灵活的供暖模式。毕竟,地域有别,供暖岂能再局限于南北之分?让所有群众都能在冬天不再受冻才是“终极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南方供暖成各界共识:集中或分散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5日开始,北京、河北、陕西等多个省市正式供暖,标志着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冬季供暖季。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在集中供暖的北方,不少居民仍然要忍受室内的寒冷;而在南方有些城市,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冬天开始变得并不那么难熬。有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北方供暖之争”其实已经演化为“集中与分散”的供暖模式之争。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南方极端天气增多和老百姓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界对于“南方也要供暖”已达成共识,当前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在于如何供暖。为比较集中和分散两种供暖模式,可以先算“三本账”。

一是老百姓的“经济账”。传统的集中供暖按面积收费,供热时间早晚、暖气温度高低甚至家中是否使用,都得按同样标准交费,这也是老百姓最大的“吐槽点”。

家住北京西二旗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房子面积140平方米,如果集中供暖,按照每平方米30元的标准,一年采暖费4200元。她和家人选择壁挂炉采暖,出差或是天暖些就关上,天冷了就开,温度适宜,一年下来大约花费1600元。

二是环境的“治理账”。近年来,一到供暖季,北方雾霾指数便迅猛飙升。为降低燃煤污染,北方要求使用优质煤,北京更是全面“煤改气”。不过,刘荣等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燃气锅炉与燃煤相比,粉尘、二氧化碳减少了,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依然很大,而氮氧化物是雾霾的重要成因。

江亿说,无论是燃煤还是燃气,在集中供暖模式下都难免造成污染,建议在条件适合的城市,更多使用燃气壁挂炉等“分户式设备”。像北京回龙观等区域,新建小区几乎都安装了燃气壁挂炉。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调研发现,使用分户式设备操作更自主,所产生的排放相对更少。

三是国家的“能源账”。记者了解到,集中供暖主要有三方面的能源损耗,一是管网热损耗,尤其是长途输送,二是建筑热损耗,三是一些居民“开窗散热”等不良习惯带来的浪费。其中,建筑损耗占比达到40%以上。所以无论南方北方,当务之急是对老旧小区做好节能改造,新建房屋必须提高节能标准。

业内人士建议,从节能角度看,由于天然气的稀缺,北京“煤改气”后应更多使用壁挂式燃气炉,否则把燃气用于热电联产或大量锅炉房,用量大、损耗多;对于没法实现“煤改气”的绝大多数北方城市,以及江苏徐州等煤炭资源丰富、电厂较多的南方城市,还是要依靠燃煤集中供热,但在热源上可以更多加入工业余热,减少优质煤损耗、降低污染,同时,在计量方式上不能像以往那样“一刀切”,需要探索更灵活的“分散计量”。

展开阅读全文

全球共识,从我做起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显现——住房紧张、水源供应不足、石油价格急速上升、天然气浮现季节性短缺、环境污染程度加深……巨大的能源供需矛盾和环保压力迫使咱们必需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道路。

第一,政府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不雅念。

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度,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程度的1/4,耕地不到1/2,森林不到1/7。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资源短缺都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不考虑的一件大事。正因如此,国度把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这一细节希望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效法,再放大为全国人民节约资源的共同步履,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深切人心,蔚成风气。节约资源,各级政府都应该作表率。节约资源的国策是政府定的,落到实处这个国策也需要政府做大量工作。自己做榜样重于言传。政府机关在每件具体事务中注意节约,利于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不雅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

第二,重视垃圾的回收和处理。

据有关部分公布的数字,今朝全国每年垃圾总量约5亿吨,价值250亿元,其中32%为生物垃圾,18%为塑料垃圾,8%为纸垃圾,4%为纺织品,3%为金属,1。5%为玻璃制品,而这些占量2/3以上的垃圾是可以回收哄骗的。一吨废纸可造纸800公斤;一吨废塑料可炼汽油700公斤;易拉罐和玻璃瓶再生可节约事物成本的90%以上;一次性木筷可以用来造纸;生物垃圾可制成优质肥料;不能回收的纸屑、布头等仍可燃烧发电。因此垃圾是害也是宝。现在的人们会有几个会注意垃圾分类这种小事……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垃圾最少排放和资源最佳循环,已成为世界各国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成立循环型社会形态的一种必然选择。作为绿颜色校园的创建者,希望咱们所有的同学步履起来,将垃圾分类存放,用实际步履保护好提供咱们进修的绿颜色家园,这是咱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咱们应尽的义务。

第三,减少塑料污染,倡导绿颜色购物。

我记得我与母亲去北海度假,由于刚经历台风,海滩已经一片狼藉,远远望去,只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色垃圾,我想应该是人们在游泳时落下的,这破坏了我国给他国的良好印象,也破坏了海滩美丽的环境……每当人们到商场购物时,总会买几个袋子装食物,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当垃圾袋使用,最后还是制造了白色垃圾。对于这些白色垃圾,它们虽然脱离了咱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上消散。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随处可见塑料袋在空中飘动,降落在树枝上、河流中,影响卫生和市容。塑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占用耕地,污染土壤和泉水。更为严重的是塑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进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要是使用更加环保的菜篮子和布袋子购物买菜,那么不单减少了塑料制品对于环境的污染,并且节约了资源。德国年轻人正以挎布袋购物为荣,让咱们也来追随这种“绿颜色时尚”吧。

第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环境的保护与咱们每个人都有关。很多事情咱们能够做到,如:必需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烧毁物的划定,把烧毁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一节废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要是流到清洁的水中,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厉害的。节约用水,杜绝浪费,应该尽量制止使用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能够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

第五,维护治安,遵守秩序。

记得我父亲去泰国旅游时,他说:泰国的人们很热情,我们很受欢迎,可是每当我们看见别的中国人从车上下来时,他们总会让开一步,似乎在躲避着什么,难道是因为这声音太刺耳了吗?不是的,原来是因为他们的声音太大了,他们是受不了的,我们应该遵守他国秩序,不扰乱他国治安。

同学们,咱们是地球的小主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咱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咱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咱们的努力,使祖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九二共识到底说了些什么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九二共识”指,在1992年11月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中国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二共识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3、台湾但书:一个中国的含义认知各有不同;

4、大陆但书:一个中国原则在事务性商谈不涉及其政治含义。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九二共识究竟有多重要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九二共识”的缘起是为两岸协商寻求与奠定政治基础。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二共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二共识”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两岸为一国的基本公式。如果不承认“九二共识”,那就意味着不再承认一国。不再承认一国,就是要搞分裂。民进党不想承认“九二共识”,是想借机把台独在“法理”和“舆论”上坐实。正是基于民进党的这种小算盘,习总在2015年3月初就已明确表态,给两岸关系划出了红线,即如果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遭到破坏,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也就是说,如果两岸关系倒退到不承认“九二共识”,就意味着过去二十多年两岸达成的“一个中国”的基础共识不存在了,这个基础不存在了连谈的基础都没有了,就剩下“台独”与“反分裂”尖锐的对立了。

没有了这一政治基础,两岸无法再进行政治对话,接下来台方的做法一旦踩了红线,那么两岸关系将瞬间出现崩塌,局势可能会在短期内急剧失控。莫说现在,就是过去中央政府也绝无可能允许台湾分裂出去,以现在大陆的军事实力,收台并非什么难事,大陆是不想与美国撕破脸,所以暂时并不想打破两岸的平衡,同时也希望推动和平统一。对大陆中央政府来说,发展仍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台湾要搞台独,那就是台湾民进党政府及背后的美国不想让中国发展的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消灭台独,收回台湾。当然,一旦如此,可就不仅仅是收台那么简单了,而是中美在西太平洋的摊牌。这种摊牌,其地震级别远非台湾所能承受,是要波及整个东亚。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新加坡才一个劲的批评台湾,督促台湾民进党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原因。

近日,在我国东南某海域,解放军第31集团军合成营演练立体登陆突击针对什么不言而喻。从官方公布的这次演习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解放军出动大量主力装备,武直-10、19,96、63A坦克,各型登陆舰艇,最精锐的特种部队斩首作战等。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那么接下来大陆方面将必然会采取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外交战(拿掉等着和中国大陆中央政府建交的所谓中华民国“邦交国”),阻止民进党政府的国际活动空间,相应的军事行动和经济行动等。

所以,我们只需要看蔡英文在5月20日是否提“九二共识”就知道接下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了。那么,蔡英文会承认“九二共识”吗?从现在看,美国只是向中国表态承认一个中国,并未明确施压民进党承认“九二共识”,那么民进党很可能会选择一个折中,即所谓的“九二会谈”之类的说法来糊弄大陆中央政府。也正是基于这种可能性,接下来两岸的局面并不让人乐观。当然,这对于大年的大中国来说也已经很淡定了,民进党非要做,那么必然是 no zuo no die。就像过去,两岸关系发展顺利,外交休兵,很多事情都停止了,现在恰好可以逐步操作。

至于美国,如果非要去在这个领域找事,中国也有了进一步反击的借口,大家正好再较量较量。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九二共识有何意义?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二共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前谢长廷接受日媒专访,透露蔡英文的就职演说不会提到“九二共识”,也不会谈两岸同属一中。谢长廷在这一次专访中,不仅自己证实将担任驻日代表,而且还透露蔡英文的“520”演说内容,并不是很得体的表现。说得白一点,他根本不把蔡英文放在眼中,否则岂会如此不尊重。但最严重的是他不应该对就职演说指指点点,似有借机给蔡英文压力之疑。我们不是要讨论谢长廷的不得体,而是想点出民进党以及蔡英文的一个盲点:他们都小看了“九二共识”的价值了。

在我们看来,“九二共识”有三个重要的价值,一是维持现状的价值,一是强化台湾竞争力的价值,一是台湾走出去的价值。可惜,民进党把黄金当成粪土了。

蔡英文说要维持现状,我们不怀疑她的用心,但如果没有“九二共识”,如何维持现状,她至今没有给社会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们相信她不会挑衅大陆,但在双方没有互信的基础上,任何事件都可能擦枪走火,使两岸对立升高,更何况还有像时代力量这种激进政党在旁边加油添火。这不是杞人忧天,陈水扁执政时的经验,相信大家仍记忆犹新。过去8年的现状和“九二共识”是一个铜板的两面,现在蔡英文要将另一面磨平,那铜板还是铜板吗?

“九二共识”对台湾竞争力也是关键。过去8年来,两岸在这个基础上签署了许多经济协议,也达成了全面三通,提升了两岸人流、物流、金流的效率。对企业而言,效率就是竞争力,也因为效率的提升,让台湾的经济在这几年仍有不错的表现。然而,一旦蔡英文拆掉了“九二共识”这根支柱,这些已签署的协议,未来执行时必然会面临困难,甚至于倒退都有可能。至于签署新协议,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了。

“九二共识”的第三个价值是让台湾可以走出去。为了避免过度依赖大陆,蔡英文主张“南向政策”,这是很自然的想法。其实早在李登辉时期就已主张南向政策了,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首先,东南亚各国与大陆的经贸关系,远远大于与台湾的经贸关系。其次,东南亚各国与大陆已签了自由贸易协定,而台湾只和新加坡签了经济合作协定。最后,台湾根本还没有做好南向政策应该有的准备。

三个因素中,只有最后一项操之在我,前两个因素都和大陆有关系。台湾想要南向,但东南亚各国会和台湾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吗?东南亚各国会为了台湾而得罪大陆这个政治与经济上的巨人吗?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认为,两岸有了“九二共识”,台湾更有机会融入区域经济整合,要南向也更有机会。换言之,拆掉“九二共识”这根支柱,台湾不论是西向或那一向,都会面临极大的阻力,事倍而功半,这是小学生都可以了解的道理。

“九二共识”不是鸡肋,不是毒药,而是两岸双赢互利的基础。距离“520”还有一段时间,希望蔡英文冷静深思,与其转其它的弯,不如转这个弯吧!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苏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九二共识这个名词的人,但是“九二共识”一词的提出,却是凝聚了两岸专家学者的思想结晶。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二共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949年后,虽然两岸在一个中国政治含义的看法上存在分歧,但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分割。为此,1992年海协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各自以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与态度。正是在此共识的基础上,我与辜振甫先生于1993年4月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海协与海基会开启了制度化的对话与商谈,解决了一些经济性、事务性问题。1998年10月,我与辜先生再度会晤,进行了两岸政治对话。事实说明,两会开展的对话与商谈,是完全平等的,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符合两岸同胞利益的。

总之,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

1、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3、台湾但书:一个中国的含义认知各有不同;

4、大陆但书:一个中国原则在事务性商谈不涉及其政治含义。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二共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92年8月台湾国统会上通过了一则关于台湾认定的『一个中国』的涵义。『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中共当局认为一个中国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来统一后,台湾将成为其管辖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台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但目前之治权,则仅及于台澎金马。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

92年10月,海协海基两会在香港会谈,会上并没有共识。这一点可能与外界印象中了解的九二共识并不一致。也成了野党反对九二共识最大的理由。

两会结束之后借由电话以及书信的方式继续沟通。同年11月,海基会发表声明并致函海协会关于一个中国的论述,『“我方将根据国家统一纲领和国家统一委员会本年八月一日对于‘一个中国’涵义所作决议,加以表达”。』也就是说,重新回到了8月国统会定义的一个中国涵义,这也是所谓一中各表的原型。同月海协会传真回函表示尊重与接受。这个事件体现了双方是存在共识的。

95年海基会提出以『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来总结双方政治立场,这是目前广为流传的这八个字的出处。但同年李登辉抛出特殊两国论,引得大陆官方开始否定把两岸同属一中归结于一中各表,认为各表是分裂主义的体现。

00年,民进党胜选,作为有独派色彩的政党是不可能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苏起先生发明了『九二共识』这个词用以为民进党解套。

回到原题,92年两会没共识,但双方会后继续接触。双方对于台湾国统会版本的一个中国涵义有了初步的共识。国统会版本的一中涵义,可以理解为九二共识的最初原型。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蔡英文谈两岸关系未提九二共识遭质疑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社”报道,针对蔡英文的“双十”谈话,国民党主席洪秀柱通过新闻稿表示,要以民众的安全福祉为念,而不是把人民带向一个不安的未来。

洪秀柱说,国民党过去执政8年以来,两岸关系能够稳定发展的基础在于信守“九二共识”,但是蔡英文自己及所属的民进党,迄今仍然不放弃分离主义的信仰与党纲,将台湾视为台独“借壳上市”的工具而已,这种表里不一、缺乏真诚的政治基本立场早已为民众看穿,又岂有可能为两岸创造和平的基础?将两岸关系塑造成敌我对抗关系,又对台湾能够有什么好处?

“中央社”以《马:既尊重九二会谈 如何否定九二共识》为题报道,马英九办公室谈到,如果否定了有关共识,现状就无法维持,也很难避免外界解读蔡英文重复“维持现状”承诺只是空洞的口号。

《旺报》报道,台湾文化大学陆研所教授庞建国认为,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的讲话,还是一种单方面的喊话,并且仍然采取“拖字诀”。

台湾中山大学政治所教授廖达琪指出,蔡英文的谈话与5月20日就职演说相差不大,也持续不提“九二共识”。

展开阅读全文

2.怎样达成动物保护共识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河北霸州煎茶铺镇荣乌高速北,几名志愿者驾车拦截一辆运狗车。拦截造成志愿者所驾轿车被运狗车撞行10余米,3名志愿者受伤。目前,警方已对此事展开调查。

高速拦车救狗早已不是新鲜事。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近5年,同类事件至少发生过15起。虽然职业救狗者以及潜藏其后的灰色利益链已被媒体揭掉了面纱,但笔者依旧愿意相信此次拦车救狗者内心的真诚。只是,真诚归真诚,但不能“抱必死决心驾车拦截运狗车”,罔顾更多人的生命安全,无视法律。

爱狗无错,但爱要合法。保护动物不能逾越法治的边界,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和自由。在历经多次民间“救狗”事件后,这一点正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如果自认为在“动物保护”的正义光环之下,可以肆意对别人实施语言以及行为暴力,凌驾于法律之上,那这种以暴制暴的所谓“动物保护”,毋宁说是一种发泄的借口。更进一步讲,如此绝对地捍卫自身“伴侣动物”的价值观、理念,与其说是关心动物,不如说是关心他们自己。

对拦车救狗者该给予怎样的惩罚,有待于更多事实细节的查证。但可以预见的是,调查的结束并不会带来“救狗”争论的终结。不仅非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法规“千呼万唤始不出”,无法为“救狗”提供解释和规范,狗被救下之后的一系列善后问题,至今也无法得到民间“救狗”志愿者及组织的妥善处理,这也是其招致公众“行为艺术”指摘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文明的伴生物,如何对待猫狗以及如何冷静地把握、引导由此引起的争论,是更多的人必须面对,也亟须解决的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对自然支配能力的增强,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从农业逐步转向工业,在生活场景方面,城市与农村也日渐分离。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从实用主义转为浪漫主义,包括动物。更多人,尤其是城市中爱狗的人把狗视为家庭成员。

圣雄甘地说:“一个国家的伟大及其道德上的进步,可以从其对待动物的方式来衡量。”近些年,社会舆论对虐待动物的剧烈反应,确实折射出一个社会的进步。但要求所有人对动物的态度“同步”,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无法,也不能忽略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多元差异。当原有的价值参照系坍塌,固有的伦理界限变得模糊,激烈的舆论撕裂也就不足为怪了。

动物保护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长期议题而存在,但矛盾的解决和共识的达成,在激烈对立和自说自话中注定无法实现。关于该不该吃狗肉、要不要救狗,各方不妨给予异己价值观更多的尊重和包容,共同寻求在现有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开展动物保护的可能性。相比高速拦车的高危险,积极投身动物保护知识的普及与宣传,领养流浪狗等“救狗”手段,更容易得到法律与道义的认可。

对于高速拦车救狗,执法部门不应踏入法不责众的泥沼。严肃执法才是对动物保护行为边界最有力的廓清与引导。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拦车救狗事件才能在文化碰撞中释放正效应,而不是让舆论场在喧嚣中走向进一步的撕裂。

展开阅读全文

反对“台独”是维护“九二共识”的重要任务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九二共识”的另一核心价值是反对台独”,维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框架。

然而,台湾岛内的民进党、台联党等“台独”分裂势力却不断否定与攻击“九二共识”,并提出“九六共识”(吕秀莲)、“零五共识”(谢长廷)、“台湾共识”(蔡英文与苏贞昌)等。其实,这些主张只是民进党内部政治人物的个人政治主张,没有经过党内讨论与协商,也未获得泛蓝阵营的认同,更没有与大陆协商,不可能成为两岸的“共识”。

民进党等绿营势力之所以提出种种其他共识,核心是要否定“九二共识”,否定一个中国原则,顽固坚持两岸“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一旦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由于其采取不承认“九二共识”的立场,两岸就失去了既有的政治互信基础,两岸两会协商的政治基础也将不复存在,两会的协商机制将会再告中断,两岸关系将会重新陷于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防止“九二共识”差异的扩大与异化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大陆不仅要与否定、反对“九二共识”的民进党等绿营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而且还要纠正国民党在“九二共识”问题上存在的偏差。台湾执政的国民党虽然承认“九二共识”,并将国共领导人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其核心思想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纳入国民党政纲,但在“九二共识”的认识问题上一直存在严重偏差甚至曲解,如果不能正视或有效纠正,可能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两岸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或国共的认知,有重要一致或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共同认知之处一是“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是“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差异之处在于台湾方面认为“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意涵采取口头各自表述”,简称为“各自表述”;大陆方面则是强调“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协商,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简称为“一中不表”。特别是马当局近年来不断强调“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的命运由2300万人民来决定”及“捍卫国家主权”(对象则是直指大陆),而且常常将“中华民国”与“台湾”等同,已严重脱离了“九二共识”对一个中国原则与国家统一的主张,这是非常危险的政治论述,可能使“九二共识”发生异化

两岸或国共两党维护“九二共识”的可行做法是坚持“两岸一中”的“九二共识”这一核心思想与价值,在现阶段或事务商谈中不讨论、不涉及一个中国的内涵,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留下足够的战略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应强化“九二共识”国家统一的政治主张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九二共识”不仅仅强调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且均强调“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然而,多年来,两岸在论述“九二共识”时,却仅仅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忽视了对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论述 。“九二共识”不只是简单地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是明确了两岸的共同目标是“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其历史价值与政治价值是包括了维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追求国家和平统一与反对“台独”的重要思想内容。因此,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海峡两岸在强调“九二共识”的同时,需要更多地强调两岸共同追求国家和平统一这一重要内容与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蓝绿激辩“九二共识”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与其他民主地区不同的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激战焦点往往是台湾的政治定位,而不是内部的经济、民生政策。

蔡英文回应媒体提问民进党是否承认“九二共识”时说,若那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就没有承认、不承认,接受、不接受的问题”。她称,1992年并没有“九二共识”这个名词,到了2000年以后,才逐渐出现这个名词,当时的主事者,无论是前“总统”李登辉或是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都没提及“九二共识”。

蔡英文与民进党对“九二共识”的理解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层次:1.这个名词是2000年后才被提及;2.1992年两岸间的确没有发表文字公告,确定共识的内容;3.扁政府时期明确否认“九二共识”,国民党单方承认只是在野党的政见。

蔡英文表达了自己的强硬态度后,马英九与国民党政府自8月底开始数度回应,并以亲身经历描述,对外保证“九二共识”的确存在,不是国民党单方创造。对蔡英文的第一个问题,国民党并不否认,但是后面两点,国民党有不同见解。

马英九先是在金门举行的“中华民国”建国百年和平祈福日活动时声明,不能推翻“九二共识”,若相关政策被推翻,“对两岸会有很大冲击”。

负责两岸协商的海基会及主导两岸政策的政府单位陆委会也在第一时间分别发布新闻稿、召开记者会,回应蔡的讲话。二者认为,蔡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不但会使两岸现有协议执行碰到问题,也将使未来的协商成为不可能。

此后,马英九数次接受采访时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证明“九二共识”不仅重要,而且有据可查。马英九称,“九二共识”这个名称虽是后来才有,这就像“三一九枪击事件”、“二二八事件”,都是事后命名。而1993年海基会新闻稿及海协会的传真,即可证明“九二共识”的存在。

马英九称,自己当年以研究委员的身份参加1993年8月1日由李登辉主持的“国家统一委员会”(李登辉政府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任务是“研究并咨询有关国家统一之大政方针”,由李登辉担任主任委员)的例会时,会议主题就是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这个会议定调,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涵义彼此不同,这就是“一中各表”的来源。

马英九还认为陈水扁政府也曾承认过“一中各表”。他称,陈水扁在2000年6月27日接见美国亚洲基金会访问团时说,“新政府愿意接受两岸海基会及海协会之前会谈的共识,那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但是大陆方面却不承认,另外提出一个中国的政策。”马英九还提醒媒体,这段话至今还保留在台“总统府”官方网站。

此外,2006年3月马英九到美国访问,发现“九二共识”是可以推动的重要理念,回台湾后拜会陈水扁,说明“九二共识”是一条可以走的路,扁的说法则是关键在于大陆不接受“九二共识”,如果对方接受,他可以尊重。因此马英九就此推断,“陈水扁当年也不是没有弹性,是有条件接受‘九二共识’。”

展开阅读全文

“九二”是否有共识?

全文共 1935 字

+ 加入清单

蔡英文与民进党人之所以高调反对并得到部分选民认可,是因为“九二共识”这个名词的确是在2000年后才被国共两党提及,并成为国共两党对话的基础。

2011年9月初,苏起的一篇有关“九二共识”的文章引起注意。苏起在文章中称,“的确,‘九二共识’这个名词是我个人的创见,但它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新瓶旧酒’。1992年两岸之间确曾达成共识。这个共识是用函电往返及各自表述,而不是经过签署的单一文件来呈现,所以它有一定的模糊性。”

苏起在李登辉政府时期曾任陆委会主委,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都是台湾地区两岸政策的操盘手。苏起认为,正是因为两岸在1992年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因此才有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辜汪会谈以及之后7年间海基会与海协会的21次商谈。

苏起正是在李登辉政府成为看守内阁时提出“九二共识”,并得到国共两党认可的。若仔细观察苏起近年来有关“九二共识”的回忆和访谈,可看出其用心良苦。

2000年陈水扁和民进党的选战胜利曾让苏起忧心忡忡。“即将离开陆委会的我,非常忧虑双方立场很难有共同点。因为:共产党的立场是‘一中’,不谈‘各表’;国民党是‘一中各表’;而民进党是‘各表’,不谈‘一中’。三者间,‘一中’与‘一中各表’有共同点,但‘一中’与‘各表’却没有共同点。这就极可能造成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的僵局,甚至恶化。”

因此2000年4月,即将离任的苏起提出“九二共识”这个新名词。苏起认为,这个新包装可以掩饰国民党下台后,两岸执政党共产党与民进党在主权问题上的根本差异,并为民共两党创造一个共同点――如果加上双方意愿及一点点基本互信,难能可贵的两岸和解就可得以延续。

“当时我比较担心北京方面会排斥这个新瓶。不料北京海协会在明底就表示愿意以‘九二共识’重开两岸谈判,反而是扁政府拒绝接受。同时期,‘九二共识’越来越成为两岸许多人眼中两岸和解的桥梁。” 不可否认,正是基于“九二共识”,哪怕国共双方对此理解有很大不同,两岸海空运直航、大陆游客赴台旅游、ECFA等协议在事实上生效实施了,那些互相对准的炮架已慢慢被台湾人淡忘,干戈变玉帛,被视为国民党政府执政后最大的政绩。

但台湾毕竟是民主社会,哪怕“九二共识”带来的好处众多,但倘若“九二共识”果真是不符合民主程序的政治决策,也会被选民质疑甚至抛弃。因此1992年两岸官方是否曾经达成现今“九二共识”内涵所体现的共识,是讨论该议题的重点。

根据大陆官方的说法,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在香港,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一个中国原则问题进行讨论时,大陆海协会建议,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台湾海基会则提出:“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基会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信海基会表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协会的信后还附上了海基会提供的表述方案。

1992年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会,对海协会的表述没有异议。

至此,两岸就“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形成了双方相互接受的具体表述,为海协会和海基会继续会谈奠定了政治基础。而这两封信件的内容,被视为大陆与台湾泛蓝阵营所承认的“九二共识”。

1990年,李登辉执政初期,对“一个中国”并没有异议。1993年,在国民党十四大上,时任陆委会主委的黄昆辉在“两岸关系报告”中对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基本立场进行了梳理。黄认为,国民党十三大提出本党大陆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马列共产制度的专制统治,并以民主、自由、均富为国家统一蓝图,并引述党主席李登辉的讲话称这个立场要坚定不移,而现阶段,建立共识乃当前大陆政策的首要之务。李登辉的总结发言也称,国民党背负的是海内外中国人的期望,要以开阔的胸襟促进国家统一。

虽然黄没有进一步阐述“共识”的含义,但彼时将“台独”列入纲领内容的民进党正逐步强大,在立法机构有不少席位。当时,台湾内部对台湾的定位有前所未有的大辩论。

1990年,李登辉推动宪政改革,主动邀请民进党人参与“国是会议”,讨论台湾民主改革与政治定位。双方最大的分歧依然在“统”、“独”,但最后还是在两岸政策上达成共识,即“肯定‘两府’的现实,经济等功能性交流从宽,政治谈判从严”――不过,国民党坚持“两府”也是“一国两府”,并主张未来走向统一;在野党则主张“两国两府”或“一族两国”。

这也意味着,国民党政府在1990年代与大陆接触时,其主张一直是“一中各表”,并曾与在野党交流过,试图与大陆达成共识前在内部先达成共识,只是“国是会议”的收获很小。

展开阅读全文

《“九二共识”的意义与作用》

全文共 5087 字

+ 加入清单

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台湾学者苏起将其冠名为“九二共识”,获两岸政界和媒体的广泛采用。

然而,围绕“九二共识”这四个字,二十年来存在的争议也是一直不断。基本的争端有三:一是到底有无“九二共识”?台湾的蓝营说有而绿营否认;二是“九二共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国民党说是“一中各表”,而大陆说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三是“九二共识”是否应有一个“升级版”,甚至应被某种新共识取代?两岸的学者也都有不同的看法。

从辩证的角度看,争议性高恰恰反映出其影响力大!以下,笔者就以上述三大争议为由头,分析一下“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究竟发挥何种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一、“九二共识”确立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先看第一个争端,主要是在台湾的民进党坚持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却总是说不清楚真正要质疑的是什么东西。

是要质疑1992年没有见诸书面的共识吗?当年大陆和台湾双方来往公函中多次出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提法,这就是共识之体现!白纸黑字俱在,怎能睁眼不承认?

是要质疑“九二共识”这四个字的提法当时不存在吗?那人们有理由反问:一个孩子生出来了,几年后有人给孩子取了个正式的名字,谁能因为这孩子的名字是后取的,就可以说这孩子当年不存在吗?

是要质疑谈判不应该先设置一个基本的指导原则或先建构一个初步的共识基础吗?然而古今中外任何谈判,要想谈出成果,这二者都是必须具备的。似这种ABC的常识,民进党内衮衮诸公难道真不明白?

说穿了,民进党既不反对谈判前应先有双方的共识基础,也不在乎1992年两岸在程序上到底有没有达成书面共识,它实际真正要反对的是大陆和台湾双方同意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而这正是“九二共识”最重大的价值所在!

回顾二十年的历史,“九二共识”在台湾走过了一段“肯定——否定——再肯定”的曲折历程,两岸关系则相应展现出“发展——停滞乃至高度紧张——再度蓬勃发展”的起伏轨迹。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了“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关性。自1949年以来,两岸虽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并没有分裂,两岸在法理上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这一个中国,两岸关系是一国内部地区间之关系而非两国关系。有了这一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反之,如果背离或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就是挑战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坐视不理,台湾有良知的人也会挺身反对。

二、“九二共识”开拓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求同存异”的路径与方法

了解大陆和台湾两岸关系变化历史的人会发问: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双方都非常真诚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当时非但缺乏和平交流且公开接触的形式,反倒是直接炮战和海空接火。可见,仅在“坚持一中”的意愿上“求同”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到“存异”的路径与方法,才能使两岸关系真正转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九二共识”就是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共同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就大陆方面而言,“存异”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只要求双方表明坚持“一中”的基本态度,在事务性商谈中可不讨论“一中”原则的内涵。“不讨论”不是“不知道”,其实双方想说什么,彼此都是大致清楚的。之所以“不讨论”,就是明知对方要说的是本方无法同意的话,但又不便当面批驳;更何况此类分歧争论再激烈,一时也找不到妥善的解决办法;不如以“不讨论”的方式将其搁置,以防因为此类一时无解的深刻分歧爆发争吵,使本来可以共同解决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第二,不仅仅讲本方的法理,也需要从对方的“官方文件”和“现行规定”中寻找依据。早在1992年3月30日,“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先生就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本来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没有分歧,这见之于中共领导人的谈话,见之于中国国民党领导人的谈话,见之于台湾当局公布的有关统一的文件。”这是笔者所见大陆有关方面负责人首次正面引述台湾方面的“文件”。2000年5月20日,中台办、国台办受权就两岸关系发表声明,其中表示:“一个中国原则见之于台湾当局多年来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文件,不是我们单方面强加给台湾的。”此后同类表述越来越多见,特别值得重视的是,2005年3月,当时的胡锦涛总书记在著名的“胡四点”讲话中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场,也见之于台湾现有的规定和文件”;2012年3月,胡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名誉主席吴伯雄时重申“见之于双方的现行规定”;2012年7月28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两岸从各自现行规定出发,确立这一客观事实(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形成共同认知,就确立、维护和巩固了一个中国框架。”这些正面引用台湾方面“官方文件”和“现行规定”的表态,实际是在对峙状态未结束的情况下,大陆方面给予对方以某种“合法性”的“弱承认”。

第三,表述方式双方可以协商,大陆方面愿意尽力听取台湾各界的意见。上文所引史料已说明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于1992年10月底至11月16日的密切协商互动过程,最后以大陆方面表示“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而告达成共识。兹不赘述。

就台湾方面而言,“存异”主要表现为对“一中各表”的坚持,特别是对“各表”的强调。大陆则不同意把“九二共识”简单概括为“一中各表”,其顾虑有三:(1)当初大陆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示”的对象,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而不是“一中”原则的内涵。(2)在“两岸”共处场合,只有“坚持一中”才是双方能够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各表”则仍旧是“自说自话”,是双方都把“一中”同自己的法统和政权合法性连接,这就容易导致分歧的凸显,不利于搁置争议。可以理解为,双方认可与其重申自身原来的一贯主张而刺激对方,但又解决不了问题,不如暂时“不讨论”即“不表”。(3)如果接受“各表”为游戏规则,必将难以避免有人把“一中”空洞化,或对“各表”做指鹿为马式的处理。后来两岸关系的演变,充分证明了这绝不是杞人忧天之虑。

必须强调的是,虽然大陆一直不同意简单地“一中各表”,但也极力避免就这个问题引起争论。其理由在于:(1)对大陆而言,重要的不在于能否“各表”而在于“各表”的内容是否真正符合“一中”。事实上在“对内”层次,双方一直是“各表”的,台湾当局对内讲“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大陆当然也可以理解。在未来很长时段内,大陆也并非刻意要改变这种表述的“现状”。(2)毕竟大陆已经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实际上与“一中各表”真的很相似,除非专家,一般人很难说清二者之区别,而对绝大多数民众而言,只要突出双方“求同”的一面即好,不必凸显“异”的一面。(3)台湾的“各表”内容,大陆尽管有不同意的部分,但也有可以正面引述的部分,所以不能简单地“一棍子打死”。

从后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实际过程看,不论是达成共识时的1992年,还是2008年以后,只要双方都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就意味着双方都有“求同存异”的决心、诚心和包容心。诚如苏起所说:“九二共识”是1949年以来两岸针对“最核心、最关键、最棘手的‘一个中国’问题所达成的第一个深具历史意义的政治性妥协”。其历史意义就在于此项共识充分体现了两岸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和博大胸襟,它不仅确认了双方的共同立场,实现了“求同”,又较妥善地搁置了彼此的重大争议,达到了“存异”。它为照顾对方的利益、共谋合作开拓出必要的模糊空间,为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开拓出广阔的前景,为两岸关系迈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九二共识”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终极方向

虽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早已反复强调了和平发展的主题,但在1992年,这方面的理论还未应用到台湾问题的领域,当时更没有出现“和平发展架构”之类的提法。二十年后,两岸关系的大环境和大格局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迈入了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共同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已经成为两岸人民追求的价值目标和美好愿景。那么二十年前达成的“九二共识”还能否适应今日的需要?二十年前,双方是把“暂不讨论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台湾方面表述为“一中各表”)确定为“事务性协商”中所适用的原则,而今两岸虽然仍未进入政治领域的谈判,但时间应当说是越来越近了,一旦双方开始研讨政治议题,此项共识还能否继续适用?国民党把“九二共识”概括为“一中各表”,大陆对此始终不同意,结果形成“九二共识、各自表述”的局面,说明其作为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仍嫌薄弱,是否应当创新和强化?带着这些问题,就有人提出了“九二共识”应当有“升级版”甚至应被某种新共识取代的看法,从而形成在“九二共识”问题上的第三大争议。

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讨论。首先应当承认,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九二共识”同样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鉴于“一中各表”不能在两岸领域形成双方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必须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有一个能超越双方法统与政权认同的表述方式,而且双方都能接受、甚至都同意用书面协议的方式来表述,才能比较久远地解决两岸双方在“一中”问题上的争议,真正奠定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事务性谈判中,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但一旦进入政治性议题,这个问题可能必须要谈;但又不能谈崩,这也需要对“一中”原则找出一个“同表”或“共表”的方案。

大陆方面近些年很强调“一中框架”的概念,它和“一中原则”是什么关系?笔者个人理解,对“一中原则”双方有不同的表述,把双方表述中能共同接受的部分连起来,搭起来,就能够形成“一中框架”。因此,“一中框架”比“一中原则”更有包容性,它不仅要能包容本方对“一中”的见解,也要能包容对方的。同时,“一中框架”还包括它将设置一个架子或箱子,把那些暂时解决不了的争端(如“谁代表一中”、“谁是中央”等问题)搁置或封存,尽量减少由这些争端导致的冲击波伤害两岸关系。

近几年来,两岸有很多人提出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如“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主权属于台海两岸全体人民”之类的提法,在台湾内部还是有不少人接受的。台湾两岸统合学会已经明确主张“一中同表才能为两岸和平发展奠定基石”。这四年来,国民党的一些重要领导人也提出了很好的观点和意见,如吴伯雄荣誉主席2012年3月与中共胡锦涛总书记会晤时代表国民党提出“一国两区”的表态,就是大陆可以接受的,因而有助于“一中同表”即“一中框架”的建构。马英九先生提出的“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的主张,也具有一些可供双方共同认可的价值,可通过双方的讨论化成具体的制度安排。总之,双方的共识还是在渐渐增加和积累,对最终形成一个“一中框架”的“同表”方案,还是可以乐观的。

即使将来形成了“同表”,也不意味就取代或否定了原来的“各表”。在统一之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在两岸场合双方多讲“一中框架”的内容,而在“对内”的时候仍坚持“各表”,但以尽量不刺激对岸为宜。因此,“一中同表”并不意味着取代“九二共识”,而是对“九二共识”的补充和强化。

另一方面,在现阶段,仍然要大力宣传“九二共识”、维护“九二共识”、坚持“九二共识”。首先,不论两岸关系发展到什么阶段,由“九二共识”所奠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和互信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不能变的。在事务性协商中要坚持这一原则,将来进入政治议题协商,更要坚持这一原则。其次,“九二共识”所开拓的基本路径——求同存异,以及在达成“九二共识”过程中双方所汇聚的智慧涵养和成功之道,是进入“和平发展”阶段的两岸关系更需要借重的。其三,“九二共识”指明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走向——国家统一!在1992年10月“海基会”提交“海协会”的八种表述版本中,至少有三个版本(包括最后的第八版)使用了“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这样的提法,可见,当时的台湾当局还认为“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本应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在台湾《国统纲领》和1992年8月“国统会”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的“结论”中也有很清楚的表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二十年之后,今日台湾领导人所高举的旗帜却变成了“不统”,从这个角度讲他甚至还没有回到当年“九二共识”的高度,由此亦可见继续坚持“九二共识”之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两会热点素材:征收拥堵费需形成共识依法实施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履新半年首次在“两会部长通道”上亮相的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5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拥堵费只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手段之一,征收拥堵费需形成社会共识,依法实施

李小鹏说,拥堵问题是大城市病。解决拥堵问题,仅用一种办法不行,要综合施策,打组合拳,上下联动、共同努力,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拥堵费涉及面广,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最大范围的社会共识,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决策,依法实施。

在谈到摇号、限行时,李小鹏说:“摇号、限行都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治标之策,可以说是没办法的办法,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不方便。大家都是治理交通拥堵的贡献者。”

李小鹏指出,治理交通拥堵,需要加强规划,完善城市的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需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高服务品质;需要坚持公交优先的战略,倡导绿色出行。

对于共享单车迅速发展的现象,李小鹏说,共享单车是一种模式创新,应积极鼓励支持。各地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管理。政府要有作为,规范加强管理;企业要遵纪守法,改善服务;广大使用者也要文明出行。

展开阅读全文

全球共识从我做起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全球共识,从我做起”我们听到这个题目都并不陌生,但是,我们是否真正的了解过这个世界以及各地方的习惯、文化、让我为大家讲一讲我读的“外国人民怎么看中国游客”的故事。

泰国人曾问过:中国人关门声为什么这么大?中国人认为车门声大,是对主人的尊敬,可泰国人并不这么认为,而泰国人是这么认为的声音越大越是对他们的不满意。

埃及人曾说过:中国游“玩”心太重。

有一个埃及人及导游他认为:

第一:中国游客倾向于旅游娱乐,而不像西方人侧重于旅游增长文化知识。

第二:中国游客没有西方那样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容易交朋友。会和埃及人聊天,合影,这样使埃及人有一种亲近感。

第三:中国游客在公共卫生、公共秩序表现不如西方游客,也可能埃及人对公共观念缺乏,所以对中国游客表现有点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美国人曾认为:中国人既有钱又“嘴上功夫了得”

有一次:美国记者上午出去办事,看见中国游客一下子买了三个法国名牌包,一个就四千美元。美国人这时认为中国人既有钱又“嘴上功夫了得”第一是随地吐痰,第二是说话声音很大。若是在饭店、博物馆只要有一群中国人在,那里热闹的像市场一样,现在去美国旅游许多着名的景区和酒店,随时可以看见中文的一些提示语。

法国人认为:中国人的动静太大。一位法国记者陪着一对法国夫妇参观正看着一幅幅精美的画时,一位中国人大喊:“蒙娜丽莎就在前面那个厅!快走啊”一个20多人的旅游团冲进去,你一言,我一语满心欢喜,而且还把那画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其他游客甭想靠近这画,那对夫妇说:“中国人动静真大”。博物馆的管理员走去,提醒他们不要喧哗!

同学们,以上这些中国人的品质和素质太低了,在国内都不应该“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大声喧哗”……我们就更不应该在国外做了。

以后再去外国旅游提前把该地方的文化,习俗和表达方式搞清楚,然后在去玩,而且在旅游的过程当中,不应该光顾玩和拍照,也应该看一看科学文化的简介,学会怎么既看了地方,也了解它的由来,那才叫会旅游。那才没有在国外失去咱中国人的品质和素质。

我希望下次我们去任何国家去旅游都会对我们中国人有一个新的看法,不要一出去就给我们中国人抹黑!

展开阅读全文

公民的共识作文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喜欢受奴役或者认可受奴役的性质仿佛早已经根深蒂固,若是要去除这一性质就变得极不可思议。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独裁专治才唤醒了民主意识,却付出了流血和牺牲的巨大代价。几千年啊,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若赢得民主需要过程,那这个过程是不是太过漫长?虽然在先秦时期站出来了几个哲学家,他们为勾画的美好社会振臂高呼,可他们的呼声显得那样的无力。虽然在几千年中也出了几个开明的君主,可社会的性质根本没变。如果民主的意识早就被唤起,那后来的社会是不是会更加的昌明?如果民主的国度早就产生,那现在的世界是不是更加的美好?如果这些早就实现了,那不管是理念社会主义还是无政府主义,一个更理想的主义社会是不是会早日到来?其实不存在这些如果,因为已经没有意义了!但是现在仍要假设,现在有必要意义的假设是,如果现在人们的思想大多能够开明起来,都热爱民主自由公正,注重人本,拒绝奴役和压迫,那么相信日后的社会会越来越理想。

社会的公民应该对社会抱有希望对美好充满向往,应该具有忧患的意识和长远的考虑,而不是只求过好当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