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作

写作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写作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写作问题。

分享

浏览

302

作文

3821

我喜欢写作_300字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能陶冶情操,能把心理的话说在上面。写作,能把山水花鸟写的活灵活现!写作,能尽情发挥你的思维!写作,有了构思你就能任意发挥!想到什么写什么,看到什么写什么,听到什么写什么。

城市、乡村、田间、地头都是写作的素材。飞禽、走兽、动物、人物,都是写作的底稿……

要想写出好的作品,你必须认真看懂每一个故事,认真写出你想要写的东西,只要你不离不弃,就一定会写出好的作品,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写作是发挥知识的源泉,要想写出好的作品,万卷书是你的帮手。只要你和帮手齐心协力,那你就会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清明节英语写作素材:清明节的来历

全文共 274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是24节气之一,是中国的流传千年传统节日,我想,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它都有着不一样的含义。它的由来很耐人寻味。

Qingming Festival, is one of the 24 solar terms, is Chin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I think, in each persons heart, it has a different meaning. Its origins are quite afford much food for thought.

清明节与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有关。重耳耳垂大,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晋国内乱,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杀太子自封晋惠公,对他更加无礼,重耳只好带着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齐国,在途中公子重耳因连日吃野草,发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岭中哪有大夫?为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块大腿肉生火做汤,把肉汤送给重耳,他的病好了。

The Qingming Festival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chonger. One ear, the ribs are linked together, one eye in two eyes. The civil strife, Wu and his son in exile. Who killed the prince - Wu Jin Hui Gong, more rude to him, he had to take the Huyan, fox fur, Jie et al to Qi, on the way to one of the princes due to days of eating weeds, disease, be at ones last gasp, but in the wild hills where the doctor? In order to his master, the muon push to cut a piece of thigh meat fire off the soup, broth gave Chonger, his disease.

他到了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了晋国做了晋文公,国家建立之后,晋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诉他那肉汤是介子推的肉,说重耳忘记给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给介子推封,可是现在六部的尚书都有人做了,他去请介子推去做官,谁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文公不忘本,就亲自去绵山请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He went to Qin, Qin Mugong help next time in the Jin Jin,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Jin State, his meritorious official seal, someone told him that the broth is muon push meat, that he forgot to give demonstration of the muon push. So he regrets that he forgot to muon push email, but now six of the book is done, he went to please muon push an official, who knows the meson pushes in Mianshan, Wen did not forget, then went Mianshan to please him, but I could not find him.

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烧山必他出来。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来,后来两个人抱着两棵老柳烧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举国哀悼介子推,把绵山重新命名介山,规定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不许用火,并要插柳,还将4月5号命名为清明,又称寒食节。

Someone out of a bad idea: burning mountain will him out. But Jie Zitui and mother is not out, then two people holding the two old tree willow. Wen Gongs life at her mourning, ordered the muon push, to rename the Mianshan medium mountain, stipulated every year on this day the no fire, and must be inserted Liu, also named April 5th as the Qingming Festival, also known as.

两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不动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团之类的。近来我国又把它定为法定假日。让人们有时间去祭祖、扫墓、踏青。

In two thousand years, we the Chinese peopl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holiday, during the Ching Ming Festival this day every family does not get angry, just eat some vegetables such as green or the next day. Recently, our country had made it a statutory holiday. Give people time to worship ancestors, sweep the tombs, outing.

清明节,标示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一个传统,说明中国人是讲义气的,重感情的,中国人有恩不忘。

The Qingming Festival, marked by a tradi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China, shows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is the sense of obligation, the feelings of the Chinese people did not forget, grace.

展开阅读全文

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347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016年高三开学已经一个星期了,高三的同学们是不是又投入了紧张的高考一轮复习中,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供大家鉴赏!

1、拟靓标题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阅卷老师慧眼为之一亮的第一点。遇到“题目自拟”的作文话题,最好不要直接引用话题做标题,要尽力展示个人才华,尽量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好标题,为获取高分奠定基础。好的标题应该是准确、简洁、新颖、别致,耀眼夺目,富有文采。拟题方法主要有①巧用修辞,如《让孤独飘飞》。②引用诗词、歌曲,如《我心中,你最重》。③改装名作,如《道德苦旅》。④术语嫁接,如《心灵比色卡》。⑤妙用标点,如《学生上网:喜耶?忧耶?》。⑥巧用数字,如《父爱“二十三”》。⑦巧借公式,如《天赋+努力=成功》等。但不论怎样拟写,都要注意锤炼词语,切合主旨。

2、合理选材

在作文中,材料往往承载和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因此,应选择具有文化气息、蕴含人生哲理、闪耀情感光华、积极健康、引人向善、启人心智的材料。具体来说,应做到两点。一要精当。所谓“精当”,是指所选用的材料能有效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没有偏离之感,没有叠加之嫌,更没有虚假之疑。二要“新颖”,即所选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生活色彩,有个性特征,有独到的发现等。从范围及方式上,选材可收揽古今、链接中外、紧扣时政要闻、钻探书籍、“播放”影视、“过滤”生活。总之,要根据话题,用大视野去搜寻,大浪淘沙般筛选,选出有深意、典型、鲜活、切合主旨的材料进行写作。

3、巧妙布局

布局关系到文章的整体质量,所以写作时应认真勾画文章经纬,做到“结构完整”,力求“构思精巧”。①可采用“题记+正文”的形式,结构全文。好的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美等特点。巧设题记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也可以展露才情,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②可采用“母题+标题”的形式。把一个大的话题或意旨切分成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部分,并配以精当的小标题,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写作实效,也可以给阅卷者以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良好印象。③可采用“引言+正文”的形式。好的引言,能升华思想感情的火花、生活哲理的闪光和人生意义的感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④也可采用数字化分节,一目了然,自然流畅。此外,语段上要错落匀称,长短相间,也能使文章体现一种建筑美。

4、精心开篇

古人云:“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因而,我们必须精心开篇涂彩,力求让阅卷老师一见倾心。作文毕竟是个认识美、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及其具体的体现,阅卷老师只有从你文章的开篇中获得审美意趣,才能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给你高分。开头方法常见的有:①开门见山,开宗明义。②描写环境,引出人物。③特写镜头,勾人心魄。④设置悬念,引人入胜。⑤编述故事,饶有情趣。⑥设疑发问,促人深省。⑦欲扬先抑,步步为营。⑧巧引名言、歌词、谚语等。但无论哪种开头,都要以新颖独到、别致小巧的简约文字,提纲挈领,自然引起下文。

5、审准话题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应慎重。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写得再好,最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意,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具体方法为:第一步,读“背景语”和“启发语”,巧借“启发语”的提示,弄清“背景语”的隐含意义,弄懂题目要求写的就是“话题语”。第二步,弄清“强调语”有哪些要求,即弄清立意、文体、拟题、字数等要求。第三步,应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为确保“符合题意”,在写作时,尽可能在开头点,中间提,结尾扣,这样,写就平稳的扣题文应该不成问题。

6、选妥文体

“文体自选”,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而是为考生提供选择最擅长文体的自由。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具备这种文体的特征,从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而不是“四不像”。那么怎样选择文体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若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写人物、事件、景物、场面时,一般应选择记叙文;若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若需要阐述主张、表明观点,自然选择议论文。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采用的文体。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

7、立意创新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高考作文立意,正确是前提,但要达到我们所说的“成功”,则还要力求“深邃、高远”。判断一篇作文的立意是否深邃、高远、有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①文章有没有在深度上有所建树,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是不是有超越大众化的见解,甚至创见。②有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注。③有没有深远的历史感与现实感。④有没有预见性。⑤有没有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情操。⑥有没有哲理性的思考……考生要在考场上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确非易事。文章要想出新,立意必须新奇。首先,要有超越一般的眼光,有时代责任感,意志坚定,情趣高尚。其次,要有历史感和预见性,能透析事理,升华哲理。再次,要从多角度联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

8、写好结尾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也一样,不可轻视。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散,黯然失色;写得好,则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大添异彩,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总的来说,文章结尾应简明有力,留有余韵,让人流连忘返。就内容而言,可采用启迪人心的结尾、诗情画意的结尾、促膝谈心的结尾、照应开头的结尾、激励号召的结尾、卒章显志的结尾等;就形式而言,可采用问句式、引用式、抒情式、点睛式、呼告式、比喻式、反复式、排比式等不同形式的结尾。具体要根据文体、内容和需要决定。但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结尾,都要使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富有文彩、更有创新意识,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

9、美化语言

语言不仅是作文思想内容的载体,更是阅卷者产生美感的契机。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将直接影响印象分的判给。所以,在写作中要用自己最好的语言,让阅卷者在愉悦中对你的作文产生一种“偏爱”。怎样的语言才是最好的语言呢?活泼的、有灵气的、富有表现力的,能给人以审美享受的,能感染人打动人的语言才是最好的语言。美化语言的方法主要有:①可用修辞手法装扮,使之富有韵味。比喻、排比、对比、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收到新颖含蓄的奇妙功效。②可用变化的语言装扮,使之摇曳多姿。如采撷新词新义为文章增添鲜明的时代气息;创新语言,在汉语语言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作新意搭配,使语言显得奇崛;变动语序,加强表达效果,令语言焕然一新;变换句式,长长短短、整整散散、节奏变化,语言的韵律美自然生成……③可用流行话语装扮,使之灵动活泼。同时,能起到化平淡为神奇的功效。④可用智慧的话语装扮,使之更有内涵。智慧的话语(包括幽默的话和蕴含哲理的话),在作文中恰当运用,不但使文章增添分量,更让埋头苦批的阅卷老师开心笑一回,实实在在地轻松一回,从而会不经意地给你记上一功。⑤可用古诗词装扮,使之尽显才气。可直接引用穿插在行文中,为文章增色添辉;或间接变用,机智地使它适合行文的要求;也可在它触发下写出诗情画意或意蕴深厚的文字来。

10、注重文面

文面是给评卷者的第一印象。作文卷面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评卷老师的情绪。有的考生文章写得不错,卷面却东拉一下、西抹一下,让人见了就没有好感,无形中加大了失分因素。所以我们在写作中必须注重文面质量。具体地说做到“三清”、“三适”、“三要”、“三不要”。“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适”,就是书写认真,快慢适可;字写在方格中间,大小适中;均匀落笔,轻重适度。“三要”,就是时间要控制在一小时以内,每小节前要空两格,字数要达到规定要求。“三不要”,就是用吃得准的字,不要写错别字;用规范字,不要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标点符号应灵活运用,不要一逗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毕业论文的写作基本知识

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撰写的质量高低,是对一个学员几年学习的全面检验,所以要写好评论文必须对论文有大致的了解,下面是小编收集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基本知识,欢迎阅读。

第一步是论文选题。

选题是论文能否写作成功的关键之一。选好一个题目是论文成功的一半,选题应坚持的指导思想:(1)选择有价值的题目。即选择社会亟待解决或解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2)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即个人有能力、有条件完成的。从主观条件讲,就是比较熟悉的、学有所得、工作接触、素有思考的论题。从客观条件讲,所需资料比较容易收集到。(3)选题不宜过大,题目过大必然涉及面宽,需要作者掌握多方面的丰富材料,具有很高的概括综合能力。作为初写论文的学员选择题目要适宜,要考虑占有的资料,限定的时间、要求的篇幅等条件,简言之,要量力而行。(4)选题不要偏离专业。论文的选题还应当符合专业或所学的主要课程,并结合本人工作实践。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得心应手,笔下生花,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第二步是收集、研究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调查研究,收集充分可靠的材料。收集资料可分为两种:(1)理论方面的有关材料。它是毕业论文的理论依据,关系到理论上是否站得住和像不像一篇理论文章。理论素材来源:有图书、报刊,文件,领导讲话、剪报资料等等。(2)事实、数据资料。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雄辩基于事实。论文主要靠事实和数据的支撑。事实材料,一般包括历史材料、现实材料、造境材料。而其中现实材料最为鲜活有力。对事实材料的收集,可采用由近及远、顺藤摸瓜、追根溯源的顺查法或逆流而上、适可而止的倒查法。同时,对收集的资料要研读,边读边分析,充分了解,深入思考。

第三步是编好论文写作提纲。

在完成收集资料和研读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撰写论文提纲。要求提纲思路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严谨,为论文写作形成打好基础。

论文基本结构,可分三部分:(1)前言。即说明研究撰写这一题目的理由、意义,并提出问题。(2)本论。这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论文的主题。(3)结尾。这部分是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要写得简明具体。特别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前言中提出来的,是本文论证而自然得出的结论。

拟提纲应抓住的几个环节:(1)拟制标题应开门见山,一目了然,能揭示所研究的课题或文章的中心观点。(2)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文章的基本观点。(3)安排好全篇的顺序,确定好文章的大框架。(4)逐个考虑各小部分的具体观点。(5)根据各段落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资料,依序码嵌入各段落。

第四步是起草、修改定稿。

起草写作,这是成文阶段,是个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1)论点要有独到见解,当然不可能一切都是新创造的,但至少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或独到的看法。绝不可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否则,会使论文失去价值。(2)突出分析论证。作者通过对材料的认识和对论点的理解,把论据和论点的联系提示出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3)在语言表达上,一要平易质朴,不要太花哨;二要注意修辞,语法规则;三要用好理论概念与新的术语。

修改定稿。论文草成后,一定要重视修改。修改过程是再学习、再研究的过程。鲁迅说过:“写好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是提高论文质量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所谓修改就是斟酌论点,检查论证,调整结构,推敲文字;就是看内容是否充实,清楚;观点是否正确,有无术语陈旧现象;表达是否简洁、可读。修改要着眼于全篇文章,要注意运用各种知识,为改好文章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写作提纲

全文共 1630 字

+ 加入清单

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提纲,提纲是一整篇文章的概括。就如一棵大树的枝干,而提纲以外的那些文字就是点缀的绿叶,就这样形成了一棵大树。

下面我给大家说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如何运用以及案例。

一.夸张

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例如:1、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项羽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

4、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大家可以自行体会一下运用到这个写作手法的作用,是不是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并加强了你的某种感情?

二.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清洁曲折。

例如:20美金的价值

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很累也有点儿烦,他发现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正等着他。

“爸,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您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您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儿哀求道。“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二十美金。”

“哦”小孩儿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十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睡觉去。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儿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心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孩子的房间:“你睡了吗?”“爸,还没有,我还醒着。”孩子回答。

“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不应该发那么大的火儿——这是你要的十美金。”“爸,谢谢您。”孩子高兴地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的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不解地问。

“因为原来不够,但现在凑够了。”孩子回答:“爸,我现在有二十美金了,我可以向您买—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儿回家——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

三、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例如:一个个昼夜的无声交替,汇集成一条条向前的河流,拽着所有的记忆无所依靠,没有方向的前行。一场烟雨,跌落在三月的书页里,漂白了一度泛起黄颜色的旧箴信笺,苍白了年华。静谥的深夜,一缕清柔的月光透过窗户,皎洁明亮,夜空的星星璀灿闪烁光芒,想念滴在左手凝成寂寞,落在右手化为牵挂。

四、伏笔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呼后应。这种手法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使用伏笔应注意:

1.有伏笔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段或者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察觉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笔要有照应,不宜前后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例如:雪儿变了一向活泼好动的雪儿这几天忽然变得文静起来,常见她托着腮独自沉思,大家觉得很奇怪:雪儿这是怎么了?

上个月的一天,雪儿的父亲兴冲冲地跑回家,从包里拿出一些电线、电闸之类的东西,像拿到宝贝似的轻轻地放进一个盒子里.雪儿好纳闷:父亲又不是搞科研的,要这些东西干什么?要知道,他对家电可是一窍不通啊!

不久,雪儿就发现,父亲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摆弄这些东西.他时而紧张,时而微笑,时而又激动得满脸通红.几个通宵的工作之后,一台不知是叫什么的电机安装起来了,父亲还郑重地把它安装在墙上.雪儿的疑团更大了:这是什么?父亲对它怎么如此重视?

安装了这台电机后,父亲经常把电闸向上或向下拉一下.月末,雪儿发现用电度数大大减少了.雪儿更陷入重重迷雾之中:用电量并没有比以前减少呀!怎么会……同时,两个字划过她的脑际:偷电!

展开阅读全文

职称论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581 字

+ 加入清单

职称论文是要评职称用的,要和自己的所学专业、所从事工作有相关性,小编收集了职称论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好论文的感觉

1、 您的论文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一句话可以长一点,但是表达很清楚;我们可以把这话叫做中心句。

2、 论文的框架(纲要)可以很快地表达出来,框架就是中心句的展开;

3、 论文的框架可以简明扼要地画出框图,看起来逻辑清楚,在一个表达的系统中;

4、 根据论文的框架(纲要);可以展开成整篇文章;

5、 好象你在画画,一开始就考虑好整篇文章的意旨、布局、重点、点睛处,这样争取一次性就把文章写好;

6、 写的文章是有价值的,能给读者带来受用;文章写起来感觉是在介绍经验;一边写文章一边有自豪感;

7、 科技技术类的选题有特别的角度,一般能套在“新、难、重、特”里面;

8、 写之前用至少看过3篇相近选题的文献;最好是5至10篇;

9、 行文格式标准,(只要去看文献就知道自己有哪些差距)。

二、怎么写好论文

1、写论文的准备工作

考虑自己评职称时的方向;

自己的工作领域;

可以取材的工程项目、论文相关的案例、工作经验、经历;

初步选几个题目;

根据初选的题目查询文献;

对比看哪个论文方向写起来在价值、表达方便、与自己结合上更合适。

2、确定题目

前面所说的在于选择大的选题方向,到这里的时候,要具体考虑细的题目、重点、聚焦点,题目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出来,这时候就要考虑清楚,这一句话可以很长,但是一句话出来的东西一定是逻辑很清晰的。往往的结构是“XX的XX的XX”这样表达的时候,文章的领域、着眼点、新颖点往往就被表达出来了。

3、快速撰写论文

因为能够用一句话一表达题目或者中心,所以写论文的时候就会比较快。

快速的写法是:

先根据那一句话,展开纲要,大概是二级目录就差不多了,就是1.1这样的级别;

之后,根据二级目录,可以很快地组织内容。

4、要点突出

这个时候再来比较内容与题目是对应性怎么样?是一致吗?要对题目做出轻微的调整,还是对内容做出轻微的调整?

哪一个部分是重点,哪个部分是重点的重点?文章的篇幅够了没有,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要不要修,修哪里?

这里的原则就是突出要点,如同画家画树,冬天时,有枝干而无叶,仍然是树,反过来就不行的。

5、整理

根据突出重点的原则,在保证主干清楚的情况下,进行增减。

根据国际单位制,对单位进行修改;

根据行文格式,对字体、大小、图片、参考文献等进行修改;

对摘要和关键词进行设定。

6、润色

对文章的创新点、系统性表述、逻辑清晰、文章的实用价值、可信度再行润色;

对语句的流利进行润色,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头到尾出声地读一遍下来,边读边改,一定会好很多。

三、重点强调

1、选题

至关重要。

职称论文是要评职称用的,要和自己的所学专业、所从事工作有相关性,特别是与你所将要评的职称专业有较大的相关性。这点对于学历专业、工作经历多、跨专业评职称的人要特别注意。

2、表达系统性和逻辑性

系统性的表达。就是说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要把它说清楚,说全面。比如,你跟人家介绍自家的房子,你就要把厅、主卧、客户、书房、饭厅、、卫生间、阳台都说到,这样就叫系统。如果觉得内容太大,就光说客厅,那就要把客厅的四面、上下、中间都有什么说清楚;如果还嫌太大,光说吊顶,就把凡是光于吊项的风格、材料、做工、等等全部说清楚。这就叫做系统性。系统性的反面就是缺漏。

逻辑性的表达。就是说一个东西的时候,要先主后次,先上后下,等等,有一个符合那个东西的规律的表达。比如说家庭的成员,从老的到少的,从男的到女的,从直系的说到旁系的,一代说完再说一代,必要时配要图表来辅助,这就是逻辑性的表达。逻辑性的反面就是乱。

3、规范性

论文只是一种体裁,一种风格,一种方式,有着它区别于其它体裁的规定套路,这就是规范性。比如:摘要要怎么写、关键词要怎么设,参考文献是怎么来表达,标点、格式、单位等要怎么做,这是规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记叙文六要素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211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记叙文要素写作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1.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如《一面》;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

5.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皇帝的新装》

(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

(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

(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7.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开拓意境,深化主题。很多是各种表达方工综合运用。

(1)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 )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 )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8.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小结:

1.记叙文的要素

2.记叙文的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5.记叙文的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总结:

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主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 以时空变化划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

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

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补充:

童话一般情况下是记叙文,但是也可以用议论的方式来写作技巧。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207年高考作文指导:如何提升写作能力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的作文对我们来下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欢迎阅读。

我们如何才能够增进作文的能力呢?其实多读、多写、多观察就是提升作文能力的三大指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多读的最佳范例。想想当你读了上万本,不只同时增进了字汇能力,也能吸收到文章的精华之处,当下次换你写作,便能引用或转化成自己心中的想法,铺陈到文章之中。

然而为何又要多观察呢?因为虽然我从别人的文章吸取了精华,但相对的,有时面对相同的事物,彼此所见所闻所感却不见得相同,也许你有更细致的发现,也许你心中有一份更深的认知或感触吧!诗人曾说:“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仔细用心的观察,我们也能发现一朵野花清新脱俗的美。

至于多写,其实是将观察的事物及内心所想,转化成文字,并加以修饰、布局。或许你认为写是个多余的要求,但是如果缺少了这一项,你又要如何了解自己作文的缺点及优点呢?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写作的技巧就像铁杵磨针般,愈磨愈利愈精,相信只要做到多读、多写、多观察,你我的作文程度在不久的将来都能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高考写作素材:火车慢悠悠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对火车有着极深的热爱,总感觉它有一种跟情怀相关的东西,慢悠悠地荡漾开来。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我对火车有着极深的热爱,总感觉它有一种跟情怀相关的东西,慢悠悠地荡漾开来。

一位名人,聊起自己当年对火车的感受,说起这么一个细节。大学毕业时,他去看望即将分手的女友,想挽回一段感情,但“到底留不住被抛弃的命运”,失望而归,登上返程的火车。那时的绿皮火车很慢,缓慢开动时,门也未关,他突然瞥见女友出现在站台,躲在一根柱子后忍不住抽泣,他心里一动,一下就跳下火车……那虽然是一段有始无终的感情,但因了火车,记住了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

《山居杂忆》中提起小时候跟父母一起坐火车,从杭州到上海,沿途小站都停,小孩子容易入睡,睡一会儿醒来,桌子上摆满了玫瑰酥糖、葱管糖,长安镇的特产,站台上买的;经过嘉兴,站台上可以买到南湖菱、嘉兴粽;再到另一个小站,又可以买到松江的酱烧猪蹄筋、酱麻雀,盛在用细竹编的小篓子里……车厢里满满的惊喜和生活气息。到开饭的时间了,餐车还送来热腾腾的鸡蛋炒饭,满车的葱香味,小孩们最爱……那时的生活大概是接地气些吧,回忆中总有香气。

读《繁花》时,我最喜欢其中那段对于慢火车的描写:

“江南晓寒,迷蒙细雨,湿云四集。春游,等于一块起司蛋糕,味道浓,可以慢慢吃,尤其坐慢车,最佳选择。人少,时间慢,窗外风景慢,心情适宜。

春天短,蛋糕小,层次多,味道厚,因此,慢慢看,慢慢抿。

窗外,似开未开的油菜花,黄中带青。稻田生青,柳枝也青青,曼语细说之间,风景永恒不动。”

展开阅读全文

写作方法:写景的技巧

全文共 167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当学生们面对一年四季换汤不换药的“写景作文”时,最发愁的莫过于那句老话“要有新意,要真情实感”。那么写景作文到底要如何才能写的正宗,并且做到“以景怡情,以景怡人”呢?

一、写景技巧六句话:

1 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 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3 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4 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 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6 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二、要把景物写出特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3、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4、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也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材料作文“对待人生的态度”写作指导

全文共 2117 字

+ 加入清单

观点要辩证,坚守自我精神和信仰 改变自我知识和能力,二者都必须谈。否则谈其中一个方面就片面。

【作文素材】

(一)

抬头是星空,仰望是群星璀璨。各行星默默的坚守着自己的轨道,有条不紊的轮回。

抬头是碧落,仰望是云卷云舒。各浮云随风的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轻逸自由的飘去。

高山巍峨,坚守一方沃土;清泉淙淙,舞动着一个灵动的魂魄。山川相缪,方显自然之美。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一个径直走路的人迟早会走到尽头!”

任尔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高山只坚守“壁立于仞,无欲则刚”的箴言,守住自我;

无论秋风萧瑟,人生几何,流水总相信“穷则变,变则通”的警句,改变自我。

水活则灵,山活则碧,棋活则胜,人活则生。

生活并不是一个人工开凿的运河,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了的河道内。 泰戈尔

(二)

坚守自我是“凌寒独自开”的傲骨,是“任而东南西北风”的坚韧,是“清净傲妙,抱玄守一”的清净,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坚守自我,就坚守了人性的崇高和爱的美好。

大江东去,淘不尽的是一个又一个执著坚守精神核心的灵魂。屈原“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鲁迅在”奴隶”的时代傲然屹立;居里夫人的美丽被放射性物质吞噬,被誉为“唯一没被荣誉迷住双眼的人”;伽利略不畏强权,冒死解释“日心说”真理。

守住就是守住自己的精神核心,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我心依旧。

改变就是打开心灵的堤坝,适当地融入江海,为了更好地生存,也为了提升生命的高度。

坚守的志者,改变的智者

【佳作展台】

人生中的守与变

古人云:修身养性,然后治国平天下。修身、养性其实就是守住自我的同时改变自我的过程。那么守什么,又变什么呢?

守住自己的诚实,守住自己的梦想,守住自己的灵魂。改变自己的懒惰,改变自己的平庸,改变自己的人生。守,给自己一片心灵的净土,变,给自己一个提升的空间。

屈原汨罗江的一跃,守住了自己的公正廉明,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李白大唐宫殿门前的毅然转身,守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气;朱自清对美国空投粮食的拒绝,守住了文人的一身正气。他们是中华的骄傲,是历史上的星光。他们的守,守住了灵魂,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族精神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个“守”字,简单几笔,却留了人类最高贵、最独特的灵魂;一个“守”字,多少行动,才能真实的阐释他。守住自我,即使举世混浊,也能拥有一棵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变,是好的,是需要勇气的。可怎样变,就决定怎样的人生。李斯变了,从一个本可留芳百世的兴国者变成一个与小人为伍的奸臣,这变,是可耻的。唐玄宗变了,从“开元之治”到“安史之乱”,从一个明君到一个只知享乐的昏君,这变,是可悲的。可是还有一些人,他们变了,让我眼前一亮。邰丽华改变自我对黑暗的盲从,从一个聋哑人到美丽舞者的蜕变,谱下了世间最美丽的心灵之舞;奥普拉温弗瑞改变了对黑人命运的盲从,凭借一个人可以清贫困顿,但决不可没有梦想的简单信念,写下了从丑小鸭到黑天鹅的美丽蜕变,成就了一代传媒女皇。改变自己,从平庸到出众,从平凡到不平凡,从胆怯到勇敢,从成功到失败,我们做得还很少,路还很长。

守,变,应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不死守,不乱变,改变我们性格上的缺憾,守住我们灵魂上纯洁,才能造就独一无二,光彩照人的自我,才能写下精彩绝伦,波澜壮阔的一生

为你而守,为你而变,我珍贵的人生。

江南赋

一提天堂,莫遗苏杭。一指江南,无比周庄乌镇。

中华的文化不能不说京城的恢宏磅礴,也绝不能不提江南的小桥流水。

林俊杰一曲《江南》将世人的心随他擅长的水笛之声来到那烟雨蒙蒙的地方。 这里是水最本性的归属。源源潺潺是筝演绎的水之灵;涌涌汨汨,世琴诠释的水之魂。

古往今来,多少英豪、杰雄出自江南这一脉水。

一支毫笔,一代繁华,一世浮沉,篇篇华章说人间,看世道,史书上处处是这脉水的痕迹。一柄长剑,几道寒光,几腔热血,个个故事伸正义,护安宁,若没有这脉水最后的冷却,又何来龙泉威慑天下。一方田,富庶的江南也是由水而成就的鱼米之乡。

直至今天,江南的水已久养育着旷世德才俊,依旧坚守着江南的牌坊。水墨乌周,白绢上依旧是烟雨蒙蒙。

正是因为这份坚守,江南便仍是那种说不尽,赏不够的地方,她亦如千年而微笑着,几倾人心。

但是,江南也不象她的女儿们总是小家碧玉,死守水之一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古典却不能古板,江南一直做得很好,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庄、乌镇,是杭州大力保留原始的基础上带入了市场,谁都不可回避市场经济,江南亦不例外。 而江南的水却并不是因此要让那脉水变成一汪散发铜臭的死水,他所做的其实是留住人性的清宁审美,现代的都市人在繁重的残酷竞争中疲惫了身心,或是年轻的文人寻求创作的灵泉,又是老者追根思前的源头,人们纷至沓来,这就是他所谓的市场价值。

江南敞开了宅门,欢迎世人,融入市场,她保持着古典的繁华,然而无论他如何改变方式留存下来,那分魅力,原始的水的味道没有变化,知江南者心中有数,见江南者心中有动。

江南守住了自我又改变了自我,就像水墨变成水彩,但画的韵味一就是水的兴味。苏杭的市中心是灿烂的灯影,可烟雨依旧蒙蒙盖着,江南还是江南。 走在水迹驳驳的江南路上,人更能懂得这种守住上的改变,改变中的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生作文写作指导参考

全文共 2022 字

+ 加入清单

一、热情鼓励,激发兴趣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教师,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以我最近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子。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我渴望……》的作文,我请同学上讲台朗读,并讲讲自己认为哪些地方较精彩,还存在哪些不足。然后同学们针对此文,发表看法。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看法,有从内容上分析的,有有从语言上分析的,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有的还针对文中涉及的“背叛”等字眼进行质疑。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互批时找出的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抒真情,写感受”类文章的写法,总结作文规律。通过交流,激发学生提出个人见解,表达修改意见,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亲身尝试,身临其境。

小学生作文多是记叙文,又多是记叙一些亲身经历(或听到或看到)的事。为此,让学生亲身尝试,身临其境尤为重要。1、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动口去说一说、议一议,动脑去想一想,然后再写一写。2、让习作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有的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每天之“最”:比如最好吃的食品、最好听的歌、最喜欢上的课、哪个电视节目最好看、最不高兴的事等等,这就使学生感到写作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了。这样有序引导,学生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三、实物观察,充分体会。

写物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目睹实物,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琢磨、充分讨论,然后再有序记录。这样成文有序、作文简易。再适当加入想象,这样作文内容就充实得多,也具体得多了。1、结合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德育活动、课外活动等,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2、写自己的朋友、亲人。先布置观察题,设计观察要求,然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首先教给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遇景则景。

四、学会自我修改作文。

指导学生学习修改的方法,掌握修改的标准,养成修改的习惯,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好作文也一定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我们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修改,使之成为自我提升、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使用范文时最好选精品,当然也可以用学生的好和差两方面的典型,但一定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好的习作最好让小组来推选,这个过程也是对相互间的提高和学习。

五、学会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

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如:留心生活写周记,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时常都会发生一些事情,但每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经过一段时间,都会淡忘,要求学生写周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样就成了一个素材库,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了。另外,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有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基石。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既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刊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源;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便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新课程背景下的习作教学,要实施开放式,全方位拓展开去,引领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观察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写作中积累与运用语言的几种方法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语言运用有着严格要求。学生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有话写不具体”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语言的积累。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语文课本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就是背诵。”现行苏教版教材插图美,语言文字更美。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等好词佳句,如道道甘泉,使人回味无穷。他们都是前人语言的精粹,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资源。如苏教版第六册《庐山》学完后,可引导学生积累以下好词:千姿百态、瞬息变幻、四蹄生风、云遮雾罩……

2、现代媒体中积累语言。

21世纪的今天,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电视、电脑等媒体已进入千家万户。教师鼓励学生在欣赏精彩画面、动人音乐的同时,用心听其中的语言。如最近的《雅典奥运会》,我让学生看电视、听采访,随时记录解说词中美的词语与句子,让学生获得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

3、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好文章的同时,还应多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应当说,阅读是作文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词汇;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多种知识:自然的、社会的、人生的等;它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一切,都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读懂的作品,尤其是名着《西游记》、《水浒传》等,我都大力推荐,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然后再摘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4、学生交往中积累语言。

学生是社会的人,也时常与他人交往。在交流中及时捕捉他人闪光的语言,先在头脑里暂时记忆,后抽空做好笔录。

要想真正落实语言的积累,还需要同学们多拿起笔来,碰到好的文章、好的名言警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品位语言,最终咀嚼消化成为自己脑子储存的知识,到用的时候可以呼之欲出,随心所欲。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5202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小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着。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着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漫画说明文写作的“两段四步法”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漫画就是用简洁而夸张的笔法描绘生活的图画,它极富幽默性与讽刺性。

怎样写漫画的说明文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了“两段四步法”,具体模式是:

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切中角度,领悟深意一点明特征,讲究顺序→选择方法,推敲语言。

其中,前两步为第一段──读画,后两步为第二段──写画。

下面以华君武的漫画《公牛挤奶》为例,对上述模式作以具体解说。(漫画略)

一、读画 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读透了,才能写准确、写扼要、写深刻。怎样读呢?

1.仔细观察,合理想象仔细观察,旨在掌握具体的富有特色的笔画,如公牛的双角、眼睛、鼻孔、躯体、尾巴等,如挤奶者的帽子、眉毛、口形、坐姿等,如瓶子的位置、形状。大小等。漫画简洁夸张的笔法常为观察者营造自由想象的天地,观察者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学语言描摹出来。如:

被挤奶的公牛,惊弯了双角,回视挤奶者,其目光呆滞,鼻孔扩大,嘴巴欲张却合,哭笑不得;牛四蹄撑地,背部成弓,尾巴翘而难直的姿态完全是骚痒难忍所致。

挤奶者头戴一顶旧帽,眉毛倒挂,笑口难合,穿一身工作服,坐在小凳上,双手─下一下,潇洒自如的挤奶,俨然行家里手。

小瓶子馋奶张圆了嘴,空得干燥的肚子急盼慰藉,但久等的结果仍然是没有尝到半滴奶汁。

2.切中角度,领悟深意观察和想象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漫画的寓意。领悟漫画寓意,既是读画的难点,也是读画的关键。怎样领悟漫画深意呢?切中角度,反复揣摩,这是最佳方案。端讲煌趣爱好不同,生活体验不同,切人的角度就不尽相同,得出的寓意也就不完全一样,如:

从挤奶者切人:讽刺那些不进行调查研究就动手于事的主观主义者。

从公牛切人:讽刺那些受辱而无反抗精神的软弱者。

从瓶子切人:讽刺那些不择手段,合伙骗人的作案者。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写画漫画的说明文写作之所以比较难,是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要会卖、读懂,会说、说清,还要求学生要用准确、扼要、形象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第一段的两步读,不仅突破了写的难点──寓意的领悟,而且为写作的重点──说明的方法和语言准备了充分的语言材料,这就变“难”为“易”了。怎样下笔成文呢?1.点明特征,讲究顺序 特征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是说明的中心。漫画的特征除了幽默性与讽刺性晕一共同特点画本身的寓意。动笔行文时,开篇点明寓意,不仅确立了说明的中心,使中心统领了材料,而且将自己与读者的思维控制在同一角度中。《公牛挤奶》一文的寓意,可根据写作的兴趣从一个角度切人,切忌面面俱到。开篇点题的构思,就确立了总→分→总的说明结构。分说时要讲究顺序,把画面说明得有条不紊,层次清楚,空间顺序是漫画的常用顺序,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主到次,等等,因图而异,因寓意而异,不拘一格,利于行艾,如《公牛挤奶》可从牛到人再到瓶子,可从人到牛再到瓶,还可从瓶到人再到牛,只要抓住特征,哪一种顺序,当然,应选最佳的顺序。

2.选择方法,推敲语言 只有选好方法,才能在具体说明时说得有趣又真实合理,行义中,应把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结合起来,要特别用好摹状貌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这两种方法时,必须推敲语音,力争语言准确、扼要、形象、幽默、风趣。要做到这些,读画中的“合理想象”是关键,只要能把想象说出来,再把抽象笔法变成文字材料,正式动笔行文时,就可集中精力对材料进行整理、编排、文字加工,语言关也就顺利通过了。

“两段四步法”是一种操作模式,对于初学者和中、差学生来说,的确是一大“法宝”,它可以驱逐作文时茫然而不知所措的畏惧心理,有步骤的构思行文,比较顺利的完成任务,但同时,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要排除其干扰,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对学生对模式的运用十分娴熟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说明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全文共 3290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在高考中虽然考查次数不多,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有说明文的影子。它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作为考纲中提到的文体之一(《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中的实用类文章),它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考生切不可忽视。写说明文和写其他文体一样,必须明确写作意图,确立文章中心;充分占有材料,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实际写作中,考生常常会陷入以下一些写作误区

误区一:知识性差错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它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所得,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不能有丝毫差错。如,有篇写牛的习作这样写道:牛有水牛、黄牛两种,牛是反刍动物,只吃青草,不必喂料。牛都有两只角,体强力大,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耕作工具。显然作者对牛了解不够,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因而在一知半解中造成了知识上的疏漏和错误。世界上牛的品种不只水牛、黄牛两种,杂交品种的牛并不长角;除了青草外,还必须给牛喂其他饲料;世界上也不是普遍使用牛作为耕作工具,牛还有专供食用、奶用或运输用,甚至作为神物崇拜的。

规避策略:抓住特征,把握中心。

说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使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介绍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写作时,必须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根据需要,重点介绍若干方面。如,《漫话圆周率》是一篇介绍数学基础知识的说明文,文章虽题为漫话,却是围绕求出圆周率的更精确的数值这个中心,向人们介绍了古今中外数学家对圆周率的数值所做的贡献。《青蛙》这篇说明文如果定位为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人类的朋友,落脚点便应是介绍青蛙这一两栖类动物为人类的粮食生产所作出的贡献,那么就不该出现介绍其营养价值高的说法了。

误区二:文体性错误

说明文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说明,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文艺性笔调,如中学课本中有《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但是考生应该牢记,说明的目的在于说清事理,教人以知识。弘扬精神、歌颂美德等社会性、审美性不是这种文体的功用。如,有篇题为《蚯蚓》的说明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别看这小动物不惹眼,它可天天在松土、干活,它不讲究吃穿,不讲究休息,不谈报酬,整天埋头苦干,为人们劳作耕地,让作物生长茂盛。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老师,他们也有蚯蚓一样的精神。我愿做一条辛勤劳动的蚯蚓。显而易见,该作者混淆了文体特征,写成了一篇借物咏志的抒情美文。

规避策略:针对情况,选好角度。

说明文也要求有的放矢,写什么,怎样写,要着眼于读者的实际情况,使文章具有针对性,切合读者的知识水平、职业特点和年龄大小。如,《香烟的危害》,可阐述的内容很多,有针对老年人而说的,也有对妇女而言的,还有对青少年而说的,角度不同,说明内容便各有侧重。如果是学校教育,那应该主要介绍吸烟的危害,突出分析青少年的生理特征,说明青少年接触毒性物质比成年人吸收快、排除慢、毒害大的情况,指出吸烟对青少年是绝对有害而无一利的。这样说明目的清楚,针对性强,收效也大。

如写热带风暴,本文应该是一篇事理性科学说明文,考生可根据中学地理书上所学到的知识,按照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什么是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地域、热带风暴的危害和好处、热带风暴的跟踪预报、未来人类利用热带风暴造福的前景等作出说明。当然,为了突出重心,可以选择几个重要的,尤其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写作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冷僻的行话和术语,因为如此写来显得深奥晦涩,应力求语言通俗、简明、平实,以使读者易于接受。

误区三:不恰当论述

说明文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和它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有不同的说明重点与中心。如,有篇题为《青蛙》的知识小品文,介绍青蛙时写道:青蛙是两栖、变温的动物,营养价值很高这样的定性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青蛙能捕捉害虫,有益于庄稼的生长,介绍宣传的目的在于保护它,而写它营养价值高,会引起一些人的兴趣,使它成为满足一些人的口食之欲的食物。这样的介绍必然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使读者产生误解,反而不利于普及科学知识。

规避策略:解说清楚,条理分明。

说明文的目的是让人获得其种知识或某项技能,只有解说清楚,才能达到目的。说明说明,一说即明,如何解说清楚,要讲究说明的方法,要注意结构的安排。解说事物、阐释事理要按其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的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如此读者才会有所得,有所获。至于如何具体安排结构,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有不同的要求,如《北京的立交桥》是一篇有关建筑的说明文,它以时间为经,介绍了北京立交桥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介绍中它又以空间为纬,具体介绍了几座立交桥的形状、结构、功能甚至审美等特征。这种时空结合的介绍方式全面具体、有效地传播了知识。

如写圆规:可以自上而下地写出它的部件结构及其作用,然后介绍圆规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写钢笔:则可以自外而内地介绍钢笔的构造及其功用,然后讲讲钢笔的使用与保养的注意点。当然,为了使介绍生动有趣,可以考虑采用自述的形式,可使用拟人手法,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但要注意写作的中心、重心,因为即便运用艺术手法,它也是为说明其特征服务的。

误区四:准确性不够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任何语言表达上的失之毫厘,其结果都会谬以千里。如,有篇题为《北京的立交桥》的科普小品文,文中说:1984年通车的三元立交桥,是二环快速路和一条主干道交叉的两座立交桥的组合,是国内最大规模的立交桥。这个说法存在较大的疑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中城市的立交桥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而且规模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比如南京的赛虹桥、双桥门,整个投资超过30个亿,相当于新建一座长江大桥,规模之大,气势之恢弘,不到现场无法领略。因此,这段文字应该在国内前加上当时二字,这样定位准确,说明到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规避策略:准确简明,通俗浅显。

选用准确的语言,精当地解说事物的事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性内容为主的,只有如实地反映被说明内容的客观情况,才能保证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失去知识的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说明文的价值。此外,说明文往往有些内容是专门领域的,必然会涉及一些专门名词和专业术语,在说明时,考生要把它们运用得准确无误,以避免误导读者。如,航空与航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篇文章作了这样的解说: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这种解说是十分准确的,使人对什么叫航空、什么叫航天有了科学的了解。

说明文往往是对科学知识的介绍,也往往是一般人所不熟悉的内容。要把专门化的科学知识解说清楚,让人易于了解,必须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如,《洲际导弹自述》是一篇介绍洲际导弹知识的科技小品文。文章用拟人手法把洲际导弹问世、分类、构造、特点及其威力和弱点都解说得十分清楚。文章中赋予其假定的人类行为,生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为了把说明文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也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如果写人行天桥这类说明建筑物的文章,可以从人行天桥是怎样的建筑、它是如何发挥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的等角度入手、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以一个参观者的目光,全方位地介绍某一座人行天桥的位置、结构、造型、支撑、装饰、功用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移步换景,细致地描绘人行天桥的容貌风姿。虚写:用概括性的语言说明人行天桥对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性,及站在桥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语言力求准确、简明,当然也可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拨开云雾终见日,考生只要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就一定能写出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说明文,还有利于考生做好现代文阅读中涉及到的说明文,可谓一举多得。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一作文写作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在茫茫的人海中,对于四肢健全的我们来说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呀!然而,有些人他们却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只有凭那触觉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只有凭听觉去了解那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节课中,我虽然没有体验“盲人”,但作为一个观众来说,我也有很多的感想。

看见钱老师手中拿着一条红领巾作为上课时用的工具,问号就爬满了我的脸,红领巾?有什么用呢?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原来钱老师今天要做一个“盲人摸人”的游戏。

首先,几位男同学自告奋勇。其中一位男同学通过黑白配后,被选定为摸的人。老师将他蒙上红领巾,还给他转了几圈儿。只见“盲人”顿时没有了方向感,他迈着小碎步,一会儿这边摸摸,一会儿又向那边摸索,在我们看来仅几步之遥的距离,而“盲人”却走得那么艰难。

就那么一瞬间,让我感觉到在光明中是那么地快乐,那么地幸福。看着他那无奈的表情,我在心里为他加油。哎,结果这位男同学摸着摸着竟然把前面的一位女同学摸到了,全班顿时哄堂大笑,可他仿佛特欣赏自己难得的劳动成果,紧紧拽着那女同学不放。

轮到我了,我心里乐滋滋的。“黑,白,赔”,我在心里暗自庆幸,不用当“盲人”了。游戏开始了,我发疯似地到处乱跑,像一只没了注意的老鼠。只见“盲人”一会儿摸这边,一会儿又往那边去了,她显得很无奈,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她只能凭触觉,听觉。即使听到有什么动静,但由于行动不便也不敢做出大的反应。“盲人”是多么可怜啊!我想:现在“盲人”已分不清什么东西南北了。终于,“盲人”经过努力把一个人捉住了。精彩的游戏还在继续着。

游戏结束了,我轻轻地闭上了眼睛,也想尝试一下失明的滋味。那一刻,我如同在黑暗的小径里摸索着前进,人也好像随时要跌倒,无助、绝望的感觉油然而生。

终于,我忍不住睁开了眼睛,这才发现,快乐其实就在睁眼的那一瞬间。在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盲人需要我们帮助,虽然他们看不到这个世界,但我相信,我们能用爱去温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精彩。这节课,真棒!

展开阅读全文

第二:文章要运用议论文常见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写高考作文,和过去写八股文一样,一定要讲究方法,按照议论文固有的写作方法谋篇布局,不能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是高兴了,你想过老师怎么判卷吗!平常要磨练一套议论文的常规的布局方法,考试就依葫芦画瓢。

第三:写来写去必须要“立德树人” 3: Write it to write "Lide Shi"

考题千千万万,其实就一个“德”?如何立德?而我们的回答,无非就是爱自己、爱亲人、爱社会、爱国家、爱我党,步步递进,层层向上,不管你怎么写,记住一点,落脚点一定是“高大上”,把自己和自己的思想,往圣人上写就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高考写作注意事项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是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增加文采、提升品位的重要手段。如借助排比,便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气势,增进论证。运用比喻,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增添情趣,令人遐想万千,思接古今。在文中如能巧妙地使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章就能“气象峥嵘,彩色绚烂”。

如要表达“龙泉洞上的千手佛像爬满了青苔”这个意思,若不用任何修辞手法,可这样说:“龙泉洞上的千手佛像上到处布满青苔。”语句显得平淡而乏味。如果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则可以这样表达:“他微笑着,看青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青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青苔浸上佛头。”在这里,作者用“微笑”“看”“爬”“跃”“浸”等动词,赋予佛和绿苔以生命,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它们的生气与活力。写得情趣盎然、文采飞扬,因而极具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红楼梦名著读后感悟写作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红楼梦》,不是滋味,似有些许感触。孰为宁荣二府家破人亡,或为红粉佳人香消玉陨,抑或为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烟销云散?《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秀的长篇章回小说,它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复杂而又和谐的结构,布局上。序幕拉开,出场引线人物,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意思是把真事隐(甄士隐)去,用假语村言(贾雨村言)写出,为闺阁昭传。纵观《石头记》,这石头沾染的胭脂味还是挺浓的,书中众闺阁裙钗个个堪称是巾帼豪英,须眉男子则个个都是坏男人。曹先生可谓是女权主义第一人,反对男尊女卑,甚至有点重女轻男。他为女儿摇旗呐喊,颂扬讴歌,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红楼梦》体现了一种落败的趋势,不管是仕途的、家族的,还是爱情的。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的中国传统中是不可多见,当然也应是不可或缺的。萧史弄玉、相如文君、张生莺莺等等,俱是才子配佳人,但宝黛钗的三角恋却是以悲剧收场。我不得不感谢高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达不到曹雪芹的水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不,应说是辞世或登仙,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对于她来说,死是她所有悲剧的总结,是她的解脱,是她的终结。当她在地下安静地沉眠时,看着宝玉人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是幸福的。不是我天生残忍看悲剧,但不是有这样两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黛玉这大观园里的出水莲,逆和孤僻,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豪无避讳,言随心至,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纯真,那份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大观园中,伤感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潇湘馆前,悲叹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落得个一缕香魂随风散。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并产生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同是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__,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这点我倒是相信的,倒是那种说现代科技、文化,林林总总,都蕴藏在《红楼梦》中,就实难苟同。本来薄薄的一本书却硬要把大千世界都塞进其中,未免太不理智了,难道我们会因此而受益。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当饭吃,也不能不停、永远地嚼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