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作

写作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写作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写作问题。

分享

浏览

4361

作文

3821

中考作文写作提示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十四五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在这个阶段,什么才是最精彩的呢?正如提示所言,是因为时尚还是因为智慧,是因为美德还是因为追求?不过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若是简单地选取这些提示里的内容,文章内容容易落入大同小异的误区。想一想,写“阅读”与“诗词”行不?若是再加入一些情景交融的描写,文章定会变得诗意盎然,格外精彩。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精彩的瞬间,也有精彩的阶段,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时间的呢?又是如何记录这样美好的生活的呢?在此作文中,可以围绕精彩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2024年医学论文格式及写作方法

全文共 5025 字

+ 加入清单

医学论文写作是一项严肃、意义重大的工作、是交流经验,传播科技成果,不断提高临床诊治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的进步。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去写,即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密切注意医学论文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读性。不同的工作性质写出来的医学论文不尽相同,个性是主要的,但也不能没有共性,不是无章可循。但应尽可能避免写作时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特别是医学论文的表达方式应该更科学一些,论文的布局和段落应分明,层次应清晰,推理应符合逻辑,条理性要强。下面就本人在编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重点谈谈医学论文写作的方法

一、医学论文题目的选择

1.1医学论文的命题

医学论文题目应是文章内容的集中概括。作者写论文,一是传播科技经验,二是为晋升需要,因此,论文好坏与标题有很大关系。由于论文题目首先映入读(编)者的眼帘,读(编)者浏览文章,多先看题目,然后才决是是否阅读(取舍)全文。所以,要求命题既能概括全文内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记忆和引用,做到恰当、确切、简短、鲜明,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引起读(编)者的注意与兴趣。

我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编写格式》提出:“题名应力求简短,一般不宜超过30个字。”应以20个字左右为宜,越简短(确切)越好。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稿约中规定“文题必要时给目录写一个限在75个字母空间之内的短题。”文题应与文章内容相符,一忌泛,二忌繁,同时还应具备可检索性、专指性、信息性,必要时可加副题,要给人一种“非看一下不可”的魅力。

一般先定题目再写论文,但亦可先写论文再定题,也可将要写的内容列出提纲,根据提纲再定标题,文题贵新,切忌老生常谈。别人用过的题目不要再用。从来稿情况看,多为回顾性与前瞻性两大类。回顾性的稿件容易走进前人形成的模式,格局大体相同,多半是多少病例的临床分析,经过几次试验、观察结论与前一致,这样说明的问题很有限。如果能在回顾中找出经验教训;阐明需要注意的间题;论证你的某个新观点;或修正前人的某种错误,这样文章就有了新意,在设备、文献、实验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写综述、讲座、学术论文、病案讨论之类;条件差的单位或初学写稿者,结合不同的具体情况,可先从写临床报道、误诊教训、技术改进、心得体会等入手。尽量结合自己熟悉的内容,日常从事的工作。否则难免在症状、体征的描述上无中心、不准确、矛盾大、漏洞多,而且不了解进展,不熟悉近况,甚至只是道听途说,这样就很难成功。总之,题目是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以最恰当、最鲜明的词语组合,好的命题可以使读(编)者看过题目后,能够得知论文中的梗概和主要特点,能够吸引读(编)者使之产生阅理全文的兴趣,反复引用,经久不忘。

1.2医学论文的署名

医学论文署名要用真名(学术论文)而不用笔名,并写明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以便联系和供读者咨询。本刊编排顺序为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而后是作者。集体创作应在文末署上执笔人或整理者的姓名,以明责任,便于查考。

署名不可过多,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参加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或参加本文章撰写,对文章内容负责并能进行答辨的人。署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起主要作用的人列在前面。根据目前各省晋升掌握的情况看,署名太多也无意义,一般3-5人即可。指导者、协作者或列在姓名中,或在文末致谢中写出。不要出现一篇短文或临床报道出现十余作者的情况。

署名本身是一件很严肃的、科学性很强的事,但由于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也同样冲击着科学技术界,作者的署名也无例外的出现了一些问题:①署名过多;②署名过乱;③带名;④挂名。论文第一作者必须对全文负责,不能无原则的乱署名,尤其不能将与本文章无关的人员署上。决不能以署名做为替人晋升创造条件的手段。

1.3医学论文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正文的高度浓缩,是医学论文内容不加注释的评论和简短陈述。便于读(编)者了解全文的要点,便于做文摘和检索。因此,摘要应力求简明扼要,字数一般为200字左右,如是特殊情况字数可以略多。摘要可以独立使用,不过简亦不过繁,不要一般的套套空活,但也不要照搬图表、公式,不可用非沿用编写符号。有的期刊要求列出关键词,即选出3-5个代表论文主要内容的单词或术语,另起一行列于摘要后。医学论文关键词的选用应尽可能的用《医学主题词表》中的术语。讲座、综述、病案讨论、误诊教训、临床报道可以不使用。

1.4医学论文的正文

医学论文由前言(引言)、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组成。各部分应妥善安排,即明确分工,避免重复,又互相配合,防止遗漏。正文内的小标题层次分配国内各刊使用不一,本刊要求为1,1.1、1.1.1、(1)、①,可以跳档使用。本刊正文亦主要分为前言、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四个层次,也即为四个段式的格式。相当一部分医学论文都有参考文献,其附在全文结束后,顺序应以右上角码的形式标注在文内相印处(即引用文献处)。

二、医学论文的内容要求

医学论文写作多是有感而发,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熟悉工作。怎样写医学论文呢?基本要求应是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要完成这样一项工作,就必须以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严谨的学风去认真对待。医学论文虽然都源于临床,但决不是临床工作的平铺直叙,应是从中取其精华,内容必须有材料、有概念、有判断、有观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且材料确实(经得起考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观点正确,不含水分。即应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可读性等内容。

2:1实用性

科学发展迅速,知识不断更新。临床医学文要做到为医学科学的发展积累资料,又要指导临床实践,就得密切注视信息,才能使医学论文兼具实用性和先进性。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除了少量纯理论研究,绝大多数医学论文应结合临床、预防的实际,也即是对临床工作有无实际的指导作用,实际指导作用越好,实用性越强,价值越大。前人多次观察、论证的数据可直接引用,但要结合自己的观察,从中找出变化的规律,从而在疾病和预防、治疗、转归上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既可普及,又利于提高,既看得懂,又用得上,既有社会效益,又有推广价值。

2.2科学性、真实性

从医学论文的命题起就一定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取材可靠、客观真实,有计划、有设计、有对照,并通过计算,对象选择、分组处理,评定应是双盲、随机、客观。这样的结果有说服力,科学性强。

科学本身不能想当然,也不能凭主观愿望,更不能臆想或编造。因此,从选题、设计、观察研究到结论,每一步都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方法。选题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设计要有充分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必要的随机性,观察研究要真实、准确和全面,强调推理的逻辑性和结论的严谨性。结果应忠于事实和原始资料,讨论的内容不夸张、不失实。即数据准确、引文准确、用词准确,内容观点正确无误。避免概念不清、论据不足、自相矛盾、层次不合理、观点不明确。不任意取舍,不摒弃偶然现象。

2.3新颖性、先进性(也称创新性)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一篇医学论文要有新意,有新内容、新观点、新方法、新经验等等。这样对别人(阅读者)才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所以要求论著的学术内容有别于过去已发表过的文献,应有所独创、有所发现或发明。例如在基础研究方面,选题新、方法先进,有新发现,新观点;在临床研究方面,病例更多,观察更深,诊断治疗方法有创新,效果更好,提出新见解等等。这样的论著才有刊出的价值。许多文稿投寄期刊后未被来纳,主要就因为它们只是重复了过去的文献或教科书的内容,缺乏新意或创见。

创,多指前人没做过或没发表过的,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凡达到国际水平、国内首创,即符合创造性。新,指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已有的,要仿中有创,推陈出新,即从新的角度阐明新的问题(如老药新用、古方今用)。有水平的医学论文必须是先进的经验或有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投寄后被采用的机会就大的多。

2.4可读性

言不在多,而在于精。文字表达准确、简练、通顺,论点鲜明、论据充足、逻辑性强、术语规范、格式合适、结论可靠切题,并有一定的生动性,使读(编)者以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多的收获,且爱不释手。切不可因某种原因,文稿仓促求成,内容不多,于是表格加图,再加文字叙述,反复叠罗汉,使之看而生厌,投寄期刊后多被退稿,于人无益,于己无用,无功而返,造成无谓的劳动。

三、医学论文的格式构成

3.1引言(前言)

是医学论文开篇的一段短文,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理论依据、论文的范围目的与工作的收获、结果、意义等。可根据论文的需要或长或短。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如“我院内科1992年2月至1995年10月应用盐酸纳络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48例,与同期未用纳络酮治疗的42例对照比较,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不可言过其实,尤其是诸如国内外罕见,未见报道,无先例,属最新水平之类,必须有充分证据,否则一般不用。

3.2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

是论著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对象、器具、采用什么方法、多少病例(男多少、女多少)、如何分组、诊断手断、依据、治疗方法(用药)、疗效标准、观察及随访时间等等。应说明资料来源的时限、年龄、性别、职业的可比性。在此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说明疗效或某种方法时需设对照组,条件同等、随机分组、用药或检测采用双盲法对照。共同的是使读者具体了解该研究的具体内容,一方面便于理解和评价,另方面便于验证和仿行。任何科学成果,必须能够在方法同样条件下重复出同样结果,方能得到公认。因此,描述材料和方法以使读者能进行重复为度,过分简略固然不行,过分详尽也无必要。

资料中如数字较多可用统计图表表示。统计表应有表题和序号(一个表不用序号,列为附表)。统计表应按统计学原则制作,表格两端开口,不用纵线,只用一条纵线说明主语与谓语,表格左上角不用斜线。表格内避免繁杂,更不能与正文重复。

3.3结果

医学论文的中心部分。即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分析观察、调查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经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后所得的结果。这是决定论著质量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准确可靠,要求高度真实和准确,实事求是的撰写。失败就是失败,成功就是成功,不要人为地夸大成功率,且要消灭统计方面的误差。

3.4讨论

即将所得结论或研究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认真分析。科学的推论和评价,证实所得结果的可靠性,阐明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论据,从而取得大家的公认。通常讨论的问题有:阐述该文研究的原理与机制;说明该文材料与方法的特点及其得失;分析该文结果与他人的异同及优缺点;根据该文结果提出新假设、新观点;对各种不同学术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出今后探索的方向等等。当然,一篇文章通常只讨论其中的某些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讨论必须紧紧扣住该文的研究结果,突出自己的新发现与新认识。有的医学论文讨论部分只是重复过去的文献,甚至抄袭某些专著和教科书的内容,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讨论的深浅、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文献的多少和分析能力。因此,必须了解本专业的近况及动向,才能比较客观的得出正确的结论。

3.5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只限于自己阅读过并引用的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行的刊物),按文内引用顺序排列写在文后,文内按1.2.3……顺序在引用处标出右上角码,如在右上角标注[1]或[1-3]或[1,4]最好是着重引用近年的(3-5年)期刊文献。医学论文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多采用温哥华式。

刊物:作者(两位作者可一并列上,中间加逗号;三位作者或以上,可只写第一作者,后加逗号及等),文题列于作者后(有的刊物略去文题),然后顺序列出刊物名称、年份、卷(期):起迄页。

例杨亚辉.国内外胸心血管外科进展临床医学1995;15(6):36

杨亚辉,等.国内外胸心血管外科进展临床医学1995;15(6):36一38

书籍:依次顺序为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份:起页~迄页

例张学礼主编,怎样撰写医学论文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82-90

外文资料西文只用姓,不用全称,其它顺序同期刊。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论著8条、综述20条以内为宜。引用的文献必须具有价值,引用的论点必须准确无误。取其精华,引用部分要恰到好处,宁少勿滥。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中职应用文写作基础

全文共 3260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训练是掌握技能的必经途径,所以,要掌握应用文的写作,学生必须多练。因此,作为《应用写作》课的科任老师必须要掌握一套激发学生愿意甚至喜欢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技巧。

一、兴趣与写作的联系

(一)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有稳定的指向、倾向,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如对书法感兴趣的人,不论是现场观摩即席挥毫还是观看电视上的书法讲座,都会全神贯注;在日常的谈论中,对书法也会津津乐道;对报刊杂志上有关书法展览和比赛,也总是予以极大的关注。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喜欢应用文的写作,我们作为老师的,就是要想方设法使他们对应用文的写作产生兴趣。

(二)兴趣与需要的关系

兴趣和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关事物予以关注,也就是对有关事物发生兴趣,不仅反映已有的需要,又可产生新的需要,不断探究,并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动力,去做好或完成感兴趣的事情。

需要对于兴趣的产生是直接的,而应用文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的文章,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经常用到,所以,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不愁找不到写应用文的需要。学生一旦对应用文有了需要,也就对应用文的写作产生了兴趣,那学生怕写应用文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激发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种类

激发学生对应用文的写作兴趣,按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学校实际的需要

《应用写作》是一门应用性行极强的学科,即使在学校读书期间也可能经常用到。在一个学期里每个阶段都可能会用到一些应用文。一般来说,开学初估计要用到的应用文有计划、规章制度、通知等;学期中可能遇到的有:申请书、演讲稿、广播稿、新闻、调查报告等;期末可能用到的有求职信、总结等。读书期间运用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感兴趣和最容易掌握的,所以,作为《应用写作》的科任老师,应该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学生要写好这类文章,争取得到好的结果这个心理需求,学习和掌握所学的应用文。

(二)社会现实的需要

社会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新事情新情况,这些新事情新情况有些是意义重大,如汶川大地震、中国2008年的奥运会、神舟飞船上天、爱国人士保钓行动等大事可以写成新闻;有些社会上的事情与学生有直接的关系,如有关禁止中小学生进入某些娱乐场所的通告、青少年犯罪的通报等,都可以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三)学生家庭的需要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不管是贫穷的还是富裕的,都会经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都很有必要用到一些应用文,从而获得较大的利益和保障。如果一些比较富裕的做生意的家庭,可能要写的应用文将会有:广告、合同、法律文书、请柬等;比较困难的家庭也可能要用申请书、感谢信等。不管哪一种情况,老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帮助学生,为家庭提高经济效益,创造幸福和谐的生活,。

(四)学生自身的需要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也会很多时候要用到应用文,如入学时学生干部竞选,可以学习演讲稿的写作,提高竞争能力,为班级、为自己写计划,做好一个学期的打算;一个学期里可能有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田径运动会、晚会,这些活动就可以写演讲稿、新闻稿、解说词;期末如果是毕业班的学生,就要引导写求职信,以期通过有创意、水平高的求职信,谋得一份好工作。

(五)创设情境的需要

应用文虽然也被称之为实用文体,但并不是所有的应用文在学生的读书时期都可以用得上。实际上,《应用写作》这本教材里,有很多文体学生在读书期间是用不上的,如公文的大多数文种、经济应用文、涉外应用文等,对于这些文体,科任老师只能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之不写不快,这样同样能达到训练写作,巩固和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激发写作兴趣的运用

学生对写作训练有了兴趣,这只是写作训练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的一步。但要学生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效果,还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

(一)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人们常说,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学校、社会、家庭、学生个人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应用文等着去写的,所以,我们做老师的就要做个有心人,把握好每一种文体练习的机会。

1.对于写学校需要的应用文,科任老师接到上课任务后,就要了解在一个学期中,学校、班级要开展什么活动,需要那些文体,做到心中有数。

2.对于写社会需要的应用文,科任老师要像抓小偷的警察一样时刻竖起耳朵,及时捕捉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然后把材料发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何如获取材料,最后要求按要求进行写作。

3.对于写家庭需要的应用文,科任老师应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后,就布置学生,关注自己的家庭需要,如有需要写的及时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写,把写得最好的应用文交给他的家里。这样,学生得到了锻炼,需要应用文的学生家庭又得到了一篇质量较高的应用文,真正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4.对于写学生需要的应用文,方法与第一点差不多,只不过写作的目的而已。第一点的写作目的是为集体,这一点所说的写作目的是为个人。

5.对于创设情境而写的应用文来说,就不需要把握什么时机了。这种教学方法,不受现实的限制,更能发挥老师的能动性,只要老师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趣味性以及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的角度出发,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就可以说已经成功了。

(二)要根据需要调整上课的内容

应该说,绝大部分的应用文的文体都不会与上述五点需要同步,科任老师应该把需要用的文体调前或者推后来学习,然后按照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的需要指导写作,由于所写的文体与学生的需要关系密切,学生一定会仔细听,认真写,从而达到学好应用文的目的。

(三)要做好指导工作

对应用文的教学,并不只是引导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行了,在教学中,首先要上好应用文的文体知识,然后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特别是指导好学生运用所写的文体知识,选取有用的材料进行写作。这个方面很重要,指导得好,学生就会觉得应用文并不难写,就会有兴趣写下去,指导得不好的话,结果也会相反,从而大大地影响应用文的教学效果。

(四)注意反馈信息,不断总结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把需要写好的应用文用到需要的地方之后,科任老师要时刻注意学生所写的应用文的效应和反响。例如是学生为自己写演讲稿的,就要了解学生的演讲是否成功、是否获奖。是学生为自己写求职信的,就要了解他们的求职是否成功,是为班级写规章制度的,要向班主任了解有没有采纳;是为家庭而写的法律文书,就要了解有没有帮助打赢官司;写的广告是否提高了经济效益;为社会而写的动态新闻稿件是否得到广播或发表等等。对于取得好结果的,要及时给予总结,找出成功的地方,便于今后继续发扬,取得更大的成功;对于失败的应用文,也要找出失败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四、注意事项

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应用文的写作教学时,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 兴趣与强制结合

兴趣这个东西,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激发,种种文体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一些启而不能发的学生或者难以激发写作兴趣的文体,做老师的必须实行强制的措施,强调写作的要求和交文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全班步调一致的整体效果。

(二)方法交叉运用

以上五种激发学生进行写作的方法只是为了说明清楚而分开说明,并不是每一种文体只能用一种方法,有时候,同一文体可以用两种甚至几种激趣法。例如,写经济合同,既可以是为自己写的,也可以是为家庭和社会某些企业而写。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更大,写作就会更积极,写作水平也就提高得更快。

(三)注重训练实效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绝对最好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兴趣的方法不是唯一,相信除了本文所列的方法意外,还有很多好方法,只要在实际训练效果明显的,就应该采用哪一种(包括本文没有列举的)。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确,只要我们做老师的从多个方面、多种渠道去想,是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可以激发中职学生的对应用文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应用文的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写作基础知识:电影剧本

全文共 10064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剧本,包括着三种不同的剧本,即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和电影完成台本。小编收集了电影剧本的写作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电影剧本,包括着三种不同的剧本,即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和电影完成台本。今天,几乎任何一部发行放映了的国产影片都同时拥有这三种剧本。就一部影片所拥有的这三种剧本的内容而言,是大致一样的,但它们是由影片不同职务的创作人员完成的,而且在影片制作的不同阶段上出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 、电影文学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活动,是一部影片总体创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是由电影编剧来完成的。在影片的全部创作人员中,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是他最先从生活中获得启示、灵感、冲动和思想,对素材进行分析、选择、加工、提炼,使之成为一部影片特定的题材,构思出人物和情节,并组织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格局,设计出与内容相应的艺术形式的。

电影文学剧本是电影的基础,它对未来影片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以及风格、样式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导演在把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实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对上述内容通常是无法作根本改动的。例如他不可能把在文学剧本中本来是顺序讲下来的故事改成插叙或回叙式的结构;他也不可能把一个喜剧剧本导演成一部悲剧。除非在拍摄之前他重新改写电影文学剧本,而这样的作法反而更加说明文学剧本乃"一剧之本"了。

电影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成功的保障。一个导演只是在拥有一个好剧本之后才有可能组织创作班子,展开他的工作;一个电影厂的领导部门只有在审定了电影文学剧本并对它的思想艺术质量做出充分估价之后,才有可能下达生产命令,投放摄制经费。

二 、电影分镜头剧本

又常被称为导演台本或导演剧本。

电影是由一个个场景和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导演在拿到满意的文学剧本之后,就要作一些更为具体细致的拍摄计划,比如这一段戏用多少镜头拍,这些镜头是从什么角度、什么距离、什么方式(推、拉、摇、移……等)去拍。在这个剧本中,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景里拍摄?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季节里拍摄?等等。所有这一切,在文学剧本中通常规定的并不是十分明确,有些问题甚至根本不去规定它(例如不规定拍摄的镜位、景别),所以导演要以电影文学剧本为依据,在电影分镜头剧本中把它们制定出来。只有这样,摄制组全体人员才能根据分镜头剧本的十分具体的指示,着手自己的工作。

分镜头剧本的写作方式因导演的习惯而不同。有的导演喜欢自己单独来干,有的导演则喜欢同它的主要创作人员(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化妆师、道具师……)一齐讨论研究,最终把它制定下来。

三、 完成台本

又常被称作镜头记录本。这是在整部影片拍完之后,由场记完成的工作。导演在拍片过程中并不总是按照分镜头剧本进行。他经常灵机一动地改变自己在分镜头剧本中订下的方案,作一些增删改动。完成台本的任务就是把拍成并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术、艺术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并详细写明每个镜头的呎数。每卖出一个影片拷贝,都附上一册完成台本。这样,电影理论工作者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研究资料,比如通过它与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的对比,看看其间作了哪些改动,琢磨一下改动的原由。电影放映部门可以根据它对拷贝作检查,看看它的损坏程度,并据此进行修复。最后,我想说明一点:在口语中,我们又常常习惯地把电影文学剧本简称为电影剧本。在这本书中,我们也认同这种习惯式的说法,把电影文学剧本称为电影剧本

电影剧本的文字形式

可以肯定地说,电影剧本不象写信或打电报那样有个固定的文字形式。它的文字形式甚至比话剧剧本更自由。譬如话剧剧本大约总是先在起首写上时间,地点,人物表之类,然后再写内容----台词,和写在台词缝隙里,用括号括起来的情景说明。电影剧本却没有这一套成规。一个电影剧作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或剧本内容的需要,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文字形式。在此,我只能根据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电影剧本的文字形式粗分为两大类。

一 、可读性较强的剧本

这种类型的剧本在苏联和我国较为流行。它们的文字形式大都有如下几个特点:(1)剧本不但是可供拍摄的(习惯上称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语言的修辞和文采。它既为导演拍摄提供了基础,又能成为一种普通读者直接阅读欣赏的文字读物。例如《甲午风云》、《红色娘子军》、《归心似箭》、《巴山夜雨》等等;我国已经翻译出版的苏联电影剧本《夏伯阳》、《红莓》、《恋人曲》等等,即便作为读物阅读,它们所给予人的审美快感也不亚于小说。(2)往往以场景的时空变化来划分剧本的文字段落,但不在每次时空转换的时候标明时间,地点之类。而是通过对情节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内容体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时保持住情绪的连贯性,不被"5.县城火车站。寒冷的冬夜。"之类的文字打断。例如《夏伯阳》中的这一段:

小县城的火车站上,停着客车。司令部车厢的车窗里,灯火辉煌。传来断续的铜号声,火车头调度的汽笛声,缓冲器的铿锵声,挂车员的口笛声…… 在司令部华丽的车厢里,一个穿着卡别列夫中尉军服的军官站在一大幅标着战线的地图前面。

如果按照镜头记录式剧本的写法,这两段前边都会标明时间,地点,比如第二段文字起首可能专用一行文字写上:"6.司令部车厢内景。夜。" 甚至有这样一些剧本,编剧为了不打断读者在阅读时情绪上的连贯性,索性不以场景的时空转换来划分文字的段落,而是以情节发展相对完整的阶段来划分。例如美国电影剧本《克莱默夫妇》在同一文字自然段落中写下了一系列不同时空中发生的场面:先写父亲特德带儿子在公园里玩,同女邻居聊天,再写他在办公室给儿子打电话的情景,而后又写俩人一同在家中用晚餐…… (3) 不对拍摄技术作明确的规定(比如注明什么"特写"、"推"、"淡出"之类),而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直接描写把那些内容暗示出来。例如苏联电影剧本《应该为她辩护》(又译《辩护词》)的开头这样写道:

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站着一位面目清秀的青年,他身体斜倚、臂肘撑住铁栅栏,正在等待什么人。我们从裁缝店里偷偷地注视着他,仔细地打量他,简直出了神。那女裁缝干脆凑在玻璃窗前看。后来,她终于转过身来对我说:

这段文字虽未写明用什么具体方法拍摄,但有经验的导演却不难想象出摄影机的拍摄位置。例如被我加了着重号的那句话,暗示出摄影机是由屋内对准街窗方向拍摄的,而且会出现女裁缝的近景。最后一句则暗示出境头里该出现正试穿衣服的女主角了。这样的写法有一定的好处,它可以使导演能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也不使读者因被那些技术术语干扰而破坏了阅读时的情绪。

二、 可读性不强的剧本

这类剧本在西方国家和日本比较流行。它们大致有如下几个正好与前一类相反的特点:(1)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唯一的责任和目的,并不准备使自己的剧本成为一种文字读物。因此,多采用对动作或画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读性。例如日本影片《裸岛》的剧本:

2. 黎明

海还在沉睡。

人也在沉睡。

晨雾中传来橹声。

一只小舢板靠近岸边。

船上有一对贫苦农民夫妇,那是千太和阿丰。

千太是个三十五、六岁动作笨拙的矮胖汉子。

阿丰是个二十六、七岁,脸色微黑肩膀很窄的妇女。

船上放着四只木桶。

两人各自用扁担挑起木桶,走上岸边。

象这样的剧本,普通读者是读不出什么味道来的。(2)以场景(有时甚至细致到以镜头)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专用一行文字标明场(或镜)号,场面发生的地点、时间等等。例如上面列举过的《裸岛》中的那段文字,一开始就标明了场号和时间:"2.黎明"。后面的段落又有标明地点的,如:"22.梯田"、"23.干旱的大地"。而"24.海滩上的松球"就写下了镜头内容,这一文字段落是一个仅仅包括一个空镜头的场面。(3)这类剧本经常明确地从技术上规定拍摄的方法,甚至详细地对摄制组的其他创作人员(导、演、摄、录、美……)也做出许多的较为具体的指示。例如法国电影剧本《广岛之恋》开头的这一段文字的描写:电影开始时,两对赤裸裸的肩膀一点一点地显现出来。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这两对肩膀拥抱在一起---头部和臀部都在画外,上面好像布满了灰尘、雨水、露珠或汗水,随便什么都可以。主要是让我们感到这些露珠和汗水都是被飘向远方、逐渐消散的"蘑菇云"污染过的。

剧作者在这段文字里十分明确地在拍摄方法上、镜头的距离上、画面构图上、人物造型上提出了技术方面的要求。由于这类剧本看上去较接近于导演的分镜头剧本,故而人们又常常称其为镜头记录式剧本或技术剧本等等。

当然,这两种不同文字形式的剧本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的,有很多剧本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它们既追求文字语言的文采,又在必要的时候对摄法作一些简要的提示。这种剧本在今天的我国是较为普遍的,《祝福》就采用了这种文字形式。我见过不少初学者采用镜头记录式剧本的写法,行文之间加入了很多技术术语,诸如"特写" 、"淡出"、"推"、"拉"之类。由于他们尚未弄懂那些导演术语的内涵和使用时的逻辑根据,而仅仅是为了装点自己的剧本,让人读来似乎很有点象个电影剧本似的,其实,那些术语常常让内行人看了以后不免皱眉摇头,有时甚至感到有些画蛇添足。例如有个青年写道:"一缕轻烟从铜烟锅上冉冉升起(特写)。"其实,稍有点电影常识的人看了这句话就知是个特写镜头,这时再标明"特写",就显得多余了。

我以为,初学者不宜采用镜头记录式剧本的文字形式。那种文体应建立在你对电影的导演和制作知识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基础之上,没有这个基础反倒会弄巧成拙的。

03 小说和电影剧本的不同?

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颇有水平的小说家对写电影剧本发生了兴趣,但在他们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之后,写出的东西却常常无法拍摄,或者即使拍摄了也不是什么好作品。这使他们非常恼火,因为若把这部分生命用来写小说,成果要比这大得多。于是他们乘兴而来,扫兴而去,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地去写什么电影剧本,并告诫别的小说家也不要去写电影剧本。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

原来,小说和电影剧本虽说都是用笔在纸上写故事,但叙事的方法、手段和构思的规律却是有差别的。写小说和电影剧本虽说都需要运用形象思维,但电影的形象思维特殊一些,它叫做电影思维。这种思维要求剧作者在构思的时候,时时刻刻站在摄影师的立场和视点展开艺术想象。他的脑海里总是张挂着一个银幕,构思中的一切生活都只能在这个四方框框里出现。这就好像戏剧家在构思的时候,脑海里总有一个舞台是一个道理。我们知道,凡是出现在电影银幕上的一切内容都是十分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如果一辆车迎面驶来,那就一定是一辆汽车或是一辆火车,不可能又是汽车又是火车或随便什么车。这一特点与小说相去甚远,小说的文字描写需通过读者头脑中的想象才能变成形象。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同的读者就可能想象出不同长相的贾宝玉来。但一旦把《红楼梦》拍成电影,贾宝玉就只能是具体地由一位演员扮演的贾宝玉了。正因为电影有这么个特点,所以电影思维也就要比小说思维更为避虚就实。

比方说肖像描写吧,你写"一人走来,四十多岁年纪,一看便知是个善良和气、讨人喜欢的人。"这就不符合电影剧本避虚就实的要求。因为"善良和气、讨人喜欢"只是对性格抽象的、虚泛的形容,导演无法得知这些性格是具体通过什么形象一看便知的。你不如这么写:"一个人走来,四十多岁年纪,胖乎乎的脸上带着一种颇有感染力的心满意足的微笑,他不断对身边走过的人点头打招呼,那些熟人们---不论年长年轻--都亲切地拍拍他的肩,拉拉他的手,甚至刮刮他的后脑勺。"当然,这不一定是段好文字,但至少它是可拍的。

小说家企图通过文字描写使读者对人物外表特征有个正确的想象,往往需要对肖像作十分细致入微的描绘。有时,这种肖像描写甚至是连篇累牍的。电影剧本中的肖像描写虽求具体,但又不能过于繁杂琐细,因为一个人物的造型最终还要由导演、演员、化妆师、服装师等一系列创作人员的合作实现在银幕上,规定得过于具体是没多大意义的,只需抓住关键性的、能从某一侧面反射出人物个性特征的细节具体地描写出来就行了。

电影剧本中的景物描写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语言尽可能简洁,但又绝不能虚泛、抽象。比如,"夜,甜蜜而温柔的夜。"这样的写法就要不得。你必须把"甜蜜而温柔"这层意思通过视听形象表露出来才行。比如你可以写:"街道旁的垂柳隐退到暮色里,街灯向路面喷洒下金红色柔美的光,一辆洒水车从街上缓缓驰过,湿湿的路面便映出灯光,象是闪光的河。一对情侣相偎而来、飘然而去。晚风里远远传来隐约的圆舞曲声……"这样,你就通过具体的视听形象所体现出的舒缓的节奏和韵律,把那种"甜蜜而温柔"的情绪传导出来了。

在一部电影剧本中,最重要的还是写好人物的行动。电影剧本中的行动描写与小说中的行动描写之间的差异也许是最突出的。小说家写人物行动,常常用很多抽象的语言直接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却不一定直接描写这些内心活动是通过怎样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信手从中篇小说《万元户主和猫》中摘来这样一段:他家的大花猫病得厉害。按理说,他不能去开会,要想办法抓紧诊猫病。但他怕人家说他装大、装阔,发了财就喊不动了。他之所以能混到眼下这步田地,当初离不开干部们呢。人在得意的时候,引人注目的时候,千万不可傲慢哩。

第一句就不符合电影的要求。在电影剧本中不能只写"猫病得厉害",要具体写出"厉害"成什么样子才行,否则就等于把编剧的责任推给了导演。后面的句子就更无法拍了,他们都是写对人物内心矛盾的直接介绍,至于这时的人物是站着还是蹲着?是坐在炕沿上叹气还是准备出门?我们一概不得而知。当然,机械地要求电影剧本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具体的形象也是不对的。其实,在不少时候,编剧对自己设计的人物动作加上一些解释,也是必要的和允许的。例如《裸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11. 村里的路上

阿丰挑着空木桶边走边向来往的行人恭敬地行礼。因为阿丰一家在村里所处的地位低于村里所有的人,所以不得不走向对方恭敬地行礼。

"因为……"后面的这句话,就是对阿丰前边行为的解释性语言。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解释性语言与小说中直接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语言不一样。它有一个重要的存在前提,即这种解释是依附于具体的动作描写的,是能通过那个动作表现出来的。创作者之所以写入这类句子,一定是他认为有必要让导演和演员知道自己前边写下那个动作的用意,以使他们更好地把那层意思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比如上边这一例中,如果不作解释,"阿丰对人行礼"这个动作的意义可能会被导演和演员忽视。经编剧一解释,他们得知剧作者如此设计的苦心,在表现这个动作时就会掌握恰到好处的心理依据,通过行礼表现出因地位低下而露出的卑谦来。但又要注意,如果导演和演员通过行动描写完全可以看出人物做出这些行动的内心动机和内心依据,编剧如再用一些话语把它们解释一番,就是不必要的了。电影剧本的行动描写还不允许小说中常见的那种对动作过程的"虚处理"。例如,"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兰兰已长成了大姑娘。""他找遍了大街小巷,可就是寻不见小佳佳。""他夜以继日一连苦战三天,终于攻克了最后一道技术难关。"这些句子都是无法直接搬上银幕的。例如中间那一句,除非你把他写成这样:

"人群熙攘的公园里,他焦急地寻找、呼唤着小佳佳。

街头,他焦急地向警察询问。

他在百货商店里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地寻找着……

他精疲力竭地坐在街头一家商店的台阶上。

电影剧本与小说的又一不同之处是它不允许写入视、听以外的内容,比如肤觉、味觉、嗅觉等。"他和她走在一起,她身上散发出的香味使他迷醉。""脸孔开始象针扎般发痛。"这些句子如果出现在小说里不算稀奇,可是一旦你把它们写入电影剧本,人家就会说你是外行,因为再高明的导演也不可能把它们表现清楚。

最难办的是,小说作者只管写他要写的一切,完全不必顾及自己与被表现的对象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之类的问题,而一个电影剧作家却不能这样,在他头脑中出现的不再是随心所欲的漫无边际的生活场景,而是一个又一个有着具体的方位、具体的视句和拍摄方法的镜头。他在稿纸上写下的,实际就是在他的大脑银幕上由这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影片。而这部影片的包括导演、表演、摄影、剪辑等等一切制作过程,都是由剧作者一个人预先在自己的大脑中完成的。一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再强,如果没有这种电影思维,写出的东西也往往只能读,不能拍。我们从下面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例一:"车身上,北京开往C市直快的白牌。"

也许,我们在小说中写什么"M君"、"S市"尚无不可,但如果表现在银幕上,这块牌子莫非写成"北京--C"吗?这不是苛求,这暴露出作者在写它的时候头脑里没有画面感觉,而这对写电影剧本的人来说是至关紧要的。

例二:"在场的三人,眼光对视着。"

如果我们在写的时候考虑到了演员的表演,就会发现,要么是其中一人与另外两人对视着,要么是其中两人对视着,而第三人左右地观察他们。三人对视是不可能表演的。

例三:"从海边吹来一阵风,吹动了果实累累的树枝。真奇怪,这棵被无花果树紧紧环绕起来的苹果树上有多少个苹果成熟了啊!累累的苹果!你看!这面是粉红色的,那面是金黄色的,仿佛被太阳射透了似的。本可以靠近来看它们,糟糕的是,大石头叠成的围墙挡住了我们。"

从表面上看,这段文字描写下的形象都是十分具体的,但由于作者缺乏电影场面调度的知识,仍然无法拍摄。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苹果的两面颜色和"被太阳射透了似的"形象,要想把它表现出来除非使用近景拍摄。然而,作者又告诉我们这苹果是被一圈无花果树环绕着的(且不说这环绕不好表现),无花果树挡住了镜头的视线。何况在最后一句里,作者又一次否定了我们靠近拍摄的可能性,让"大石头叠成的围墙挡住了我们"。

综上所述,一个电影剧作家的电影思维水平是建立在他对电影总体制作工艺的全面了解之上的,而这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小说家已经习惯于不受限制地在纸上纵横驰骋,他不习惯把目光限制在镜头的取景框里,不习惯以镜头组接的方式来结构自己的作品,所以才会出现作家害怕写电影剧本的情形。

04 "人"是银幕形象的主题核心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人与环境

任何一部电影剧作都少不了对环境景物的描写。那么,什么样的景物描写才算得上是好的呢?标准很简单,就看那描写是否为塑造人物提供了有利条件或者直接成为人物思想情绪的体现者。从这点来看,倒与我国古典诗词有某些相似之处。在古诗里常有对景物的描写,但最终那描写要落在人的身上。例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边写景的句子都在最后一句上找到了归宿。电影剧作中成功的景物描写也是如此。例如《城南旧事》的结尾处,影片充分发挥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台湾义地里,灰色的坟茔静卧于凄凄芳草之中,一团一团火红的栌叶在秋风中瑟索,霜天里传来乌鸦苍凉的叫声,再伴之以令人神伤的音乐,这一切构成了义地特有的情调。在此,剧作者显然不是在单纯地描绘美丽的秋天景色。对于全剧来说,这里是一个情绪高潮:英子长大了,经历了人世不少风雨了,她的性格至此已有较大的发展。她再不是那个无忧无虑,只知道唱"小麻雀"的小姑娘了。除了快乐之外,她明白了世间还有许多不平和痛苦,她学会了忧伤。影片结尾的这一系列景物描写,恰恰是通过画面的内涵、色调、节奏和韵律,将小英子那种与亲人(死去的父亲和离去的宋妈)、也是与自己的童年告别时那种凄切的离愁和怅惘的心绪外观化了。它折射出小英子的性格和情感,因而也才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使观众能从这景物描写之中对人生思索和品味一些什么……

由此可见,在剧本中景物是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的。离开了人,景物写得再美,也会令人生厌。这种毛病在今天的国产影片里还是较为普遍的。一些影片中的景物描写很多,也很美,但它们仍无法吸引观众。说到底,就因为人们在欣赏不同艺术的时候是采取不同标准,提出不同要求的。欣赏话剧,没有人会抱怨听不到唱腔:欣赏歌剧,听不到好的歌曲就不行了。观众欣赏电影,要看的就是人生--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的命运。如果要看风景,他们就会去看摄影展览或风光旅游片去了。我们很多初学编剧的同志往往不懂这一点,片面地追求景物描写的文词华美,却忽视了多写人于人的关系,这是不对的。

二 、人与动物

确实,有不少影片直接描写人与动物的关系。例如苏联影片《白比姆,黑耳朵》中很详尽地写了一条狗的生活经历。表面上看,这部影片主要描写对象是条狗,但实际上剧作者正是通过这条狗在人类中的种种遭遇,揭示了苏联社会之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同人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道德情操。又如美国影片《大白鲨》用了很多的篇幅来写鲨鱼的凶猛残暴,从片名看,大白鲨成了影片的主角,而人倒反而成了辅助因素似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从头到尾,这部影片的诱人魅力都仅仅来自一个原因:观众在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担忧。他们关心的是,在突然降临的灾难面前各种人物的性格反映,以及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他们期待着人能战胜这一灾难。如果这部影片不是以这些"人的问题"为核心的,这部影片就与电视系列片《动物世界》没有多大区别了。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是一部纯粹以动物为描写对象的影片又怎么以"人"为核心呢?这样的影片确实是有的,比如日本影片《狐狸的故事》,美国影片《海鸥乔那森》,前者只写狐狸,后者只写海鸥。其实,如果我们细心对它们分析一下,便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寓言式的。其中的动物分明是人的化身,是拟人化了的。剧作者赋予它们的是人的思想情感,社会本质和社会关系,它们的生活就象征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因此,也就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如果不是这样,这些影片就与普通科教片无异了。

三 、人与技术

我曾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个同志写了一个反映炼钢工人的剧本给故事片厂送去,编辑看过之后却把它转到科教片厂去了。因为那个剧本把主要的精力用来描写炼钢的技术问题,却忘了塑造人物,忘了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致编辑误以为它是部有关如何炼钢的科教片脚本。可以设想,一旦把这样的剧本拍摄下来,其结果会怎么样。

在故事片剧本中遇到技术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绕开它。比如你写石油战线的故事,其中写到井喷,你就没有必要通过人物之口详细讲解井喷的原因,只要暗示出它将造成的严重后果就行了。因为观众要看的是井喷以后人们的不同表现,而不想听那一大堆技术术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充分地认识到:电影剧作家应时时刻刻把自己创作的目光对准人,他所感兴趣的只能是和人物的性格揭示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与此无关的他都不屑一顾。

05 性格

所谓性格,即指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构成性格的因素是很复杂的,研究性格心理学的专家们经常要用大量的文字去分析、推论、总结、归纳它们。我们学习编剧的人在构思人物性格的时候更多地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出发的。没有必要象心理学家那样去一一剖析人物性格的构成因素。真那样去做,反而会把一个生动活泼的艺术创作弄得冷漠、机械。所以,我们只要从主要的方面把握人物的性格就行了。

在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倾向性"和"气质"这两个因素。一场大火燃烧起来了,烈焰正在吞噬着国家的财产。面对此情,有的人公而忘私、奋勇救火,有的人则贪生怕死、逃之夭夭。决定人们采取不同态度的,就是性格中的倾向性。所谓倾向性,即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立场、政治态度等等。它是性格结构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人的行为的目的、意志、情感、生活计划,以及他的生活积极性的程度。很显然,性格结构中的倾向性是后天形成的。它的成因与人的社会经历、遭遇、家庭、阶级地位、出身、教育、职业……等等一系列社会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一场大火燃烧起来了,两个人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想着保护国家财产。但其中一人简单鲁莽,一下子冲进火海,反被烈火烧伤;另一人从容冷静、机智灵活,采取了有效措施。这两人的倾向性是相近的,这时决定他们行为方式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性格结构中的气质(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对于救火知识是否了解熟悉)。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脾气火爆、容易激动;有的人沉静稳重、动作迟缓;有的人性情脆弱、内向娴静等等。这就是不同的气质表现。气质受先天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不断改变着人的生理素质,所以人的气质也会有所改变。

在人的性格中,倾向性和气质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错误地以为人的这一些行为取决于他的倾向性,而那一些行为取决于他的气质。人的任何行为都同时受着两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并同时体现着这两个因素。我们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不仅要写人物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人物怎么做,而这些都是由人物性格中的倾向性、气质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气质等等虽然不能改变人的倾向性,却能使倾向性呈现出丰富的个性色彩。

文艺作品中真正活生生的人物性格,是丰富复杂的,也是千差万别的。我在这里着重讲了"倾向性"和"气质",并不是说只注意这两个因素就够了。要从多方面去把握性格的各种因素和复杂表现,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丰富的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借物喻人写作方法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借物喻人写作方法的内容,欢迎阅读!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 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 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 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会计论文的写作基础、选题和格式

全文共 1762 字

+ 加入清单

会计论文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会计工作者。会计学论文与一般议论文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理论性文章。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会计论文的写作基础选题和格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会计论文的概念

会计学论文是对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领域中某些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阐述,指出这些现象、问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用以丰富人们对于会计科学和会计工作的知识,促进会计科学的发展和会计工作的开展。

二、会计论文的要求

会计论文的一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性”,即正确性、客观性、创见性、平易性。

正确性 会计论文的观点要正确,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现行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令法规,言之成理,文以载道。要求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乎客观规律的观点。

客观性 会计论文作为学术性论文,特别要注重实事求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忠于客观实际,尊重事实,从客观实践中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切忌带着框框找材料,或凭空捏造,主观臆想,面壁虚构。

创见性 会计论文要有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论文作者应对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分析,以便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创见是会计论文的生命。时下某些论文之所以毫无价值,原因就是没有创见,或拾人牙慧,或抄袭拼凑,没有一点新东西。

平易性 会计论文是阐扬会计科学、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要求通俗易懂,不仅会计专家懂,而且有一般会计知识的人也能懂。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会计论文语言明白准确、浅显通俗。

三、会计论文选题

选题是会计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会计学科无论作为理论还是作为应用,值得研究的内容都很广泛,可以提炼出的论文题目很多,但“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每次论文写作只能选择确定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一) 会计论文选题的方向

1.针对自己最有兴趣的现象、问题选题。作者对选题涉及的问题或现象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或有强烈的研究欲望,才有可能在选题确定之后,孜孜以求,最终写出有质量的会计论文。

2.围绕会计工作实践选题。理论研究是指导实践的。因此,会计论文选题决不可以脱离会计工作的实践。

3.立足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会计科学在发展中,在它前进的每一步都会有新问题、新现象发生,都需要解决和解释。会计论文只有立足于会计科学的发展选题,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

初写会计论文者易犯的毛病是选题过于宽泛,大而不当,论述起来面面俱到,很难作深入研究,写不出独到的东西。这一点在选题时应避免。

(二) 会计论文选题的方法

1.选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类题目具有探索性、拓荒性,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为,尤其是工会会计研究。比如《中国工会财会》近年开展的关于工会会计科目改革的讨论等即属此类。

2.前人已经做过的题目,有的结论不对,或者还有探讨的余地。这类题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如关于工会经费属性及特点的研究,已有多篇会计论文予以探讨,但尚未成定论,还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选题。

3.有的题目已有别人讲过,但说法不一,甚至分歧很大。这类题目带有争鸣性质,如对于以实物抵顶工会经费当否问题的讨论等。对这类题目进行研究时,要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应有新见解、新突破。

(三) 会计论文选题的禁忌

1.忌脱离个人业务专长选题。只有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选题,才能充分依靠坚实的业务基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问题谈深谈透。

2.忌选题过大。小题目容易说透,大题目则很难说透。

3.忌选题不看文献资料。不看文献资料就不知道某个题目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前人是否已经作过,取得哪些成果,自己的意见前人是否已经说过。

四、会计论文格式结构

会计论文格式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是三段式,即序论、本论、结论。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

会计论文——序论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应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这一题目的现实意义。内容要极其简明扼要,文字宜短不宜长。

会计论文——本论部分:这一部分应详细阐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内容,提出新的见解。这是会计论文的核心部分,要着力写好。

上述只是一般的会计论文格式结构,作者可从自己论文的实际需要出发加以变通,也可分为四段式或多段式。(摘自《中国工会财会》2002.9,原文:“会计论文写作浅谈”作者 陈桂申 陈 晨)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作文是高考语文的一种重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1、确定话题内容。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题目大,范围宽,选材有一定的难度,每每让学生难以下手。怎样迅速选定材料呢?一是“化大为小”。它指的是通过对话题进行修饰、限制、补充等方法,将话题锁定在某一内容上,以缩小选材的范围,迅速捕捉写作的切入点。比如以“美景”为话题(辽宁2002年中考题),你可以通过限制和修饰补充话题,使文章变成“校园美景”“家乡美景”“心中的美景”“美景其实也平凡”等等。二是“化虚为实”,有的话题比较抽象,是一个“虚”的话题,你就应该从实入手。比如“靠”这个话题(江苏盐城2002年中考题),你可以往实处“靠”,爸妈靠科技致富,学生靠勤奋成才,运动员靠拚搏夺冠等,这样一来,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

2、选择文体强项。话题作文的不限文体,给考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因此,你应选定你的文体强项来充分展示你的写作个性。擅长叙事,你可选择记叙文;擅长说理,你可选择议论文;擅长抒情,你可选择散文;擅长想象,你可以选择童话;擅长讽刺,你可以选择杂文……比如以“水”为话题的文章(湖北襄樊2002年中考题),你可以叙述一个停水后的故事,你可以说明水的性质、用途,你可抒发对“水”的情感,你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可叙述“水”的童话,你可以想象说资源枯竭后地球的劫难等等。

3、强化创新意识。不少考生写话题作文唯恐误入“歧途”,总是选定一个四平八稳的切口写作,结果文章平平,根本上不了档次。其实话题作文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因此你在写作时也应放开手脚,大胆创新。这种创新首先是内容的创新。就是所选的材料不能人云亦云,要写出新的故事、新的观点、新的主旨。比如写“门”这个话题,写人与人之间的心之“门”就叫人击节赞赏。第二是文体的创新。你不能总是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你可以写小说,写故事,写寓言,还可以采用各种应用文体。文体一变,能让人耳目一新。第三是结构创新。不能老用那几种传统的结构方式,你可以采用“小锻连缀”“反复穿插”“散点辐射”“镜头剪辑”“双线交织”等方式展开思路,开头结尾也要突破藩篱,不落窠臼。

展开阅读全文

写作方法:观察是写景的前提

全文共 286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景物,由于观察的方位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形象是有区别的。要想把景物写好,那就必须先学会观察。

观察角度是指观察者看景物时的平视、仰视、俯视或正视、侧视、料视、远视、近视等。观察角度有别,呈现在观察者视觉中的景物形象各异。例如《我的空中楼阁》里的“山如眉黛,小崖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是作者远距离从面上观察得到的印象。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崖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里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小屋后面有一裸高过崖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革起来。这株树使小及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作者近距离,从面上对小崖的整体和它周围的景物进行观察。这里高大的树,衬托出屋的小巧,树的摇曳,衬托出屋的恬静;山是绿的,树是密的,小屋处在“美而浓”的绿荫的包围中。“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远远地站在山下仰视,看到的只是小屋的局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及前面的树,它们遮住了小屋。“只在树与树之间霖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及瓦”。小崖的整体掩映在树丛中“若隐若现”,翩然欲飞。

观察景物时,人们常常用以下五种方法

1.定点不定景。

即把作者的立足点作为固定的观察点。观察的对象根据作者的观察角度而变化。如:“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蜂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坐着、外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这是峻青《海滨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写。作者在固定的观察点,仰视天空,俯瞰大海,远观海面,近察海滩,写了天上的圆月、海上的银波、沙滩的人影。

再如刘白羽《长江三峡》中的一段描写:“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崖,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作者由一个固定的观察点,远看平视倒影在江面上的巨崖,近看仰视苍翠的山峦,水光山色在作者笔下熠熠生辉。吴燕红同学的《登鬼见愁》,同样使用了这种定点不定景的观察方法。她写道:“我们站在白云笼革着的山顶上,俯嗽下面的景致,透过迷蒙的低云层,露出了一排排青砖红瓦的农舍、银灰色的马 路,坑蜒的澳水流入‘眼镜湖’中,湖水映着天光,溪上架着桥梁……极目远眺,公路上来往的车辆如同穿校,远处工厂的楼房林立,烟自冒着一婆络白烟……”

小作者站在山之巅,俯视农舍、马路、澳水、桥梁,远眺公路的车辆,工厂的楼房、林立的烟囱,从多个角度描绘了“登鬼见愁”所见到的景象。

2.定景不定点。

有时对一个景物需要多侧面,多角度地描绘,使之更丰满,更通真,这要进行定景不定.蔽的观察。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对瀑流的描写,就是这种方法:“高山的雪水汇入湖中,又从像被一刀劈开的峡谷岩间泻落到千丈以下的山涧里。水从愚崖上像条飞练似地泻下,即使站在十里外的山头上,也能看见那飞练的白光。如果你走到惫崖跟前,脚下就会受到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惊。俯视水练冲泻到深谷的涧石上,城起密密的飞沫,在日中的阳光下,形成蒙蒙的瑰丽的彩色水雾。”

本段观察的景物是瀑流。但观察点不同,站在远处,看到的是它的“飞练似的白光”,走到近前,听到的是它的雷鸣般水声。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观看、体察同一景物,把景物写得千变万化,生动形象。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也是用这种方法观察、描写景物的。“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期的金色朝晖之中。抬头望处已是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中上,山如斧刘,隽秀婀娜。”远看山峰“笔立于红雾之中”,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近看山峰,“站在巫峡中”,如斧削,“隽秀婀娜”,阳光垂照,浓雾升腾,“颇为壮观”。在不同的观察点,领略了同一景物的不同景象。

3.换点换景。

对多个景物,有时需要作者变换观察点,按空间位置逐一观察,这就是换换景的观察法。我们来看一下《雨中登泰山》中的一段描写:“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走出长门洞,豁 然开 胡,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恳崖峻增,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料坡,流进山洞,潺潺的水声变成旬旬的雷鸣。有时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坪,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淌过中璐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这里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上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香提前到了人间。”作者一行从走出长门洞,来到经石峪,再到柏洞,观察.汽在变化,所看到的景物也在随观察点不断地变化。长门洞外,主要是观水;经石峪,主要是览石;柏洞,主要是看树。作者的观察点决定了景物描写的顺序。

刘国华同学的《愉园览粹》,也是用换点换景的方法写愉因的。“沿着用石子和瓦片砌成花形图案的雨道往里走,……这里,是观愉园全景的最佳角度。”在这里可以看见正前方的辛子、辛子上的匾颇,从“侍霞辛”向左走,有一个素馨院。那里“笠竹潇洒,剑麻挺俊”,“择香阵阵”。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们被带到了一个个风光如画的景点。

4.换时换景。

日出日落,风起云涌,雨雪霜落,这些景物都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作家徐迟在(黄山记》里有这样一段描述:“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萦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道光芒。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出光柱。万松林无比约丽;云谷寺豪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焰火正飞舞。那啥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笙管齐鸣,山呼谷应。风急了。西海门前,雪浪滔滔。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却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

作者的描写,十分退真地再现7朝阳初露至红日升空这段时间的景色变化,绘声绘色,光彩夺目。

5.局部整体。

画家作画,有时突出人物的眼神,有时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有时突出人物的肢体,很明显,这是为了集中表现人物的某种特征。写景也一样,根据文章的需要重点描绘某些景物,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画人物不能只画一双眼、一张嘴,写景也不能孤零零地只写一个景。写景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世间的景物是多种多样的。观察景物的方法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写作中,往往是多种观察方法交互使用,以便形象地展现景物的全貌,使读者更好地感知景物。但是,要切忌观察点混乱,以免造成文章层次不清,顺序不明,影响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状物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状物作文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事物进行描绘、说明,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状物作文写作指导,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考场作文万能写作技巧

全文共 5916 字

+ 加入清单

考场作文想要拿高分,就得掌握一些必备的万能写作技巧。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考场作文万能写作技巧,希望对你有用。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补叙法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

9、略叙法

【特点】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特点】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9、写生法

【特点】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矗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转动法

【特点】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1、剥笋法

【特点】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22、拟人法

【特点】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23、化动法

【特点】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24、说明法

【特点】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25、运用"五觉"法

【特点】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6、借物抒情法

【特点】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27、托物言志法

【特点】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28、物品自述法

【特点】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29、远眺近看法

【特点】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30、内外结合法

【特点】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材愫么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31、移步换形法

【特点】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32、说明介绍法

【特点】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3、环境衬托法

【特点】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34、彩笔描绘法

【特点】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35、远近结合法

【特点】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36、时序变换法

【特点】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37、生长变化法

【特点】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38、展开联想法

【特点】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39、突出重点法

【特点】

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40、对照比较法

【特点】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方法

全文共 263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命题作文包罗万象。如:童年回忆童年琐事、青春剪影我在花季、心香一瓣忘不了他(她)、难忘时刻:记一次升旗活动、走向未来自强的我、生活感悟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山光水色家乡变了、世相写生记一位平凡的人、温馨情怀母亲的爱等等。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从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

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第四,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

了解这些规律,那么,在实际应试实践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下面介绍四个要点。

1.要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④文题中的的标点或其它符号及其含义。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掉以轻心。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

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那个美字上。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而忽视对美字的品读。由于没有抓住这个美字,就会写出丰富多彩的课余、好玩的课余、有趣的课余、热闹的课余等等内容,这就没有突出这个美字。

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

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既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表现出的时代的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还可以写人,还可以写事,等等。

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

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某种物,更多的也许是喻指像礼物一样的美好事物。用喻指来写文章,其思路更广,其情感更丰富。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它就是你做过的原题;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它的影子。

2.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些信手拈来的中考作文题:学语文的故事、母亲的爱、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他做得对、同学,你不能这样、在错误和挫折面前、谈谈我们的课堂教学、雨中、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等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好像只是画出了一个取材立意的框框,需要我们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其具体化。

对这样一些文题,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第一,将宽题变窄。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如火柴的联想是一个宽题,它可以让你联想到非常多的事,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现象。但这种丰富的联想只能是在构思过程中,必须从这丰富的联想中决定一个供展开的联想点,才能开始考场作文的写作。

第二,将大题变小。

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意义上看,有些题目的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如文题“变了”,从这个变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某种意义。

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如“变了”这个题,我们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语言,如:兰兰变了、我们家变了;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如“变了——从一件小事看我们的班风、变了——他又回到了我们班。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开始构思了。

再来看下面一些常见中考作文题:

我的一天、记我受到的一次小挫折、家中小事、记一堂我喜欢的语文课、我的老师、常人小传、令我深思的一件事。这些题目对内容的要求都很具体,选材也比较容易。

对这样的文题,我们要做到的以小见大。小中见大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选点生发,也就是说,要选好一个能够让你很好地展开记叙、很好地展开议论的点,再从这个点上写开去。

3.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这句话,可以说是中考作文构思的总策略。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看下面中考作文题的构思方向:

家乡变了:用多个画面、事例的组合来表现变,这是多点式铺陈。

我在家中的故事:可写一个故事的始末,这是一点式伸展。

给班主任老师的一封信:或谈一个观点,或回忆几件小事。

天下无难事:可通过记一件事来突现主题,也可用几个例证证明观点。

读书乐:可乐在一处,乐在一点;也可乐在几处,乐在几点。

我眼中的同龄人:必须进行多点式铺陈,写几个同龄人的生活。

一件小事给我的教益:必须进行一点式伸展,先写事,再写理。

以这两种模式为基础进行变化,设计好开头、结尾,安排好不同表达方式的穿插,考场命题作文的框架便能够设置得完整、规范。

4.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

表现个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将读后感写成读后叙、在家乡变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议论、将自强的我写成自我介绍等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

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展开阅读全文

人物描写作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描写人物有很多的方法,常用的有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等等,除此之外,人物描写作文的写作方法还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首先,要抓人物的特征,以形传神。

人和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管是外貌、动作、语言,还是性格,人和人总是有些地方相同或相似,有些地方不同。要想把人写活,关键的地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的特点来,写出这个人和其他人的区别来。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名着对人物的描写,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关羽、孔明等等,几百个人物形象都是那么鲜活动人。在课本中我们已经学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鲁达拳打镇关西》一文,鲁达的威猛、粗卤、机智、性急,通过一系列的描写被生动逼真地传达了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要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因为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

一种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直接进行描写,写其怎么想,怎么感觉。比如课本中的《一件小事》,当我看到车夫送老女人向巡警驻所走去时,就有一段心理直接写,揭示了一名知识分子在一件小事中的心灵震动。另一种是对内心世界进行间接描写,这种描写,最重要的是语言描写,因为言为心声,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便可将人物的思想性格刻画出来。人物语言的描写,通常是以对话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对话描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力求显示人物的性格。人物要说自己会说的话,该说的话,而不是作者代替别人说话。二是要力求简单,切忌唠叨。

人物语言不能原样直录生活中的语言,需要修饰加工,使其简洁、明快,反映出说话者的特征。三是人物的话语还要和表情、动作描写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再次,要注意描写好人物的行动。

人物行动描写不好,写出来的人恐怕就是苍白的,干瘪的。动中写人是我国写作的优良传统之一。老舍先生曾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起来。我们都知道利用职业、阶级、民族等特色,帮助形成人物特有的性格;可是,这些东西并不能使人物活跃;反之,有时反因详细的介绍,而使人物更死板。我们应记住,要描写一个人必须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相面似地全写在一处,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每一个动作清楚的有力表现出他的一点来。他便越来越活泼、越实在。可见动作描写在记人写作中的重要地位。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可使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

展开阅读全文

英语写作方法介绍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攻克英语写作:滴水穿石,积累成章

考研作文作为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题型,是考研英语的压轴戏。考生在日常复习中应更趋向于积累。考研作文的复习和提高是与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技巧分不开的,在此,万学海文考研英语辅导专家提供大家一些练习方法及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考研作文分为大、小两类。小作文多以应用文体裁为主,例如求职信、感谢信、辞职信,道歉信等,这类作文不需要复杂华丽的文采修饰,表意明确就可以了;大作文的题型多是通过图片或者提示文字,要求考生完成提示所透视出来的问题。命题范围,从近几年看,都比较倾向于当前社会热门话题或观念。

一、欲速则不达,步步行进

想要达到一定的程度,首先要向这个程度看齐。就写作来说,如果你想将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到一个质的飞跃,首先你要懂得去吸取别人文章中的精华。这个吸取精华的过程就是阅读。只有多阅读,才能够培养起良好的语感,才会知道如何去构思,如何去质疑别人的观点,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论何时,大家都勿急躁,因为"跑"得好的前提是"走",

作文这种慢火候才能提高的题更是如此,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写作稳步提高的策略。

近些年写作考题的内容和主题,基本都与当年的热点话题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平时多阅读英语报纸、杂志,能够帮助你掌握更多的话题资源。对于比较热点、比较重要的主题,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搜集整理。阅读的过程也应该讲究方法,应该以泛读与精读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一些好的文章建议你读过以后做英文阅读笔记(即观后感)。在读与写的过程中,你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快速提高。

二、在研读中背记

除了读与写,还要进行适当的背。背诵是积极备战快速提高写作成绩的一条捷径。建议考生可以选择历年真题中的写作佳文,先是研究,思考人家是怎么构思,怎么写的,获得高分的闪光点在哪。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更能够在无形中增强你的表达能力。同学们也可以拿一些英语原著名篇来读、背,这样可以加强自己的语感,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地道。

三、每周一练,积累成章

表达能力需要考生平时多一点练习,给自己制定一个写作计划。一周至少练习一篇文章。在加强写作练习之后,你的文章才能够 "成章"。因此,实际动手的能力至关重要。平时训练的重点应该锁定在文章是否切题,行文是否表意明确、通顺,有无语法错误等。另外,一定要给每一次行文限定一个可行的时间。并且,按照这个时间严格要求自己完成。

如果你能够找到范文,然后在练习之后进行比较,效果会更加明显。假使没有范文作为标样,建议你可以找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看一看。也许评看你作文的这个考生英语水平不是很高,但个人看别人文章的缺点很容易看出来。如果条件允许,找老师请教一下最好。

掌握好的方法加之持之以恒,相信最后的成功一定属于你,继续坚定的考研信念,自信满满的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方法

全文共 3034 字

+ 加入清单

一、话题作文审题指要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都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为发挥考生的写作才能而缩小了限制性,加大了自主性,相对材料作文而言,题面的要求说得比较明白,所以审题难度有所下降。但是,如果考生审题意识淡薄,既不重视把握题目内涵,也不注意审清要求,还是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严重后果。这方面的教训并不少。比如2017年上海卷要求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按理说不存在什么审题障碍,但仍有考生出现偏差,例如写成“帮忙”。“忙”的内涵应该是显性的,变成复合词“帮忙”,也就改变了它的本来涵义。另外,有考生由上海方言中的“帮帮忙”、电话术语“忙音”等切入话题,也都偏离了“忙”的原意。2017年高考分省命题,共涌现出九道话题作文,考生审题不准、偏离题意的情况依然突出。像全国卷一的话题为“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可能是引出话题的玻尔的回答(“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让部分考生难以理解,于是他们就反复考虑这句话,在这句话上大做文章,大谈“愚蠢”“聪明与愚蠢”“天才与愚蠢”“成功与愚蠢”,以致与话题谬以千里。有必要提请考生注意,话题作文审题时应做到三点:

首先要全面。即凡是命题者给出的材料、提示语、要求或注意事项,都要一一看明白,不能遗漏。与材料相比,命题人给出的提示语更应认真阅读。比如2017年高考试题的提示语是“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这就交代得很清楚,试题用登山者的故事作为材料,但并没有限定考生一定要写生死抉择或帮助别人的题材,所以也就不一定按照这个故事的帮人救人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来立意,事实上,许多心灵的选择是不属于帮人救人的,有一大批优秀的考场作文没有写帮助他人,而是从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中寻找素材,同样产生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其次要吃透话题的内涵。比如面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明确以下几点:(1)“记忆”是指“保存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不是“思维”“性格”“精神”,当然更不是“身份”“地位”“面貌”。(2)“移植”在这里是指“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转移到另一机体上的一种医疗手术”,不是“克隆”“复制”,也不是单方面的“删除”,而是有“移”有“植”。通过这样的分析,就不会闹出移植爱因斯坦记忆后自己也长出大胡子之类的笑话,也不会写出“借尸还魂”等荒唐故事了。(3)“假如”,表明这是一个假设的判断,即已经假定这是一种“事实”,接下来只能对由此而产生的结果作出判断和评价,而不必对移植技术本身的可能性、可靠性发表什么意见,决不能死抠住材料中“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自说自话地以“记忆是不能够移植的”为观点作文,否则得分必然少得可怜。又如写“纪念”,要弄清:不能把它等同于怀念,因为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即“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

近年来,关系类话题作文是高考测试热点中的热点。对于此类试题,审题时须将两者(甚至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出来,不可偏废,否则就有可能偏离题意。从何处着手呢?搞清各自所属的领域或范畴,搞清各自的本质、特点,更要搞清这两者在何时何地、何情何景下有何联系——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是显性关系还是隐性关系,是偶然联系还是必然联系;是单向联系还是多向联系,或者是互动关联、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等等。搞清关系之后,再从中挑选出自己准备准确表达的一种关系,进而形成观点或判断,并以此来构思作文。

最后一点,要围绕话题选材。根据话题范围确立主题后,还要精选材料,充分表现主题,这样才算真正符合题意。有些考生没有注意这一点,作文开头也能抓住话题,但主体部分却不能围绕中心行文,这也是不符合题意的表现。

二、命题作文审题指要

(一)咀嚼含义。即弄清题目的意思。比如2017年北京卷要求“以‘转折’为题”作文,“转折”的意思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式等”(《现代汉语词典》)。可见,这是一个中性的名词性概念,古今中外,称得上有“转折”的人与事都可入文,且不分是向好处转,还是向坏处转——向好处转可以提供经验,向坏处转可以提供教训。但是从审题上看,“转折”不同于“转变”“转化”“挫折”,更不同于一般的“变化”。又如以“自嘲”为题作文,须用辩证的眼光审视题目——自嘲作为一种正视尴尬、自我宽慰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失去了一个度,就会转变为自卑和颓废,会沦落为阿q式的心理麻醉。

(二)明确重点。即要找出“题眼”。比如“我的财富”,重点在“财富”,而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近墨者未必黑”,重点在“未必”,不能把“近墨者未必黑”混同于“近墨者不黑”;“今年花胜去年红”,重点在于一个“胜”字,隐含着“今年”与“去年”的优劣比较。

(三)确定范围。即弄清题目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对象和内容等方面的要求。比如“我的财富”,内容上应扣住“我”来展开;“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同一块土地上”应指比较广大的地域,假如写教室、宿舍、家庭等很小的范围,就不够切题。

三、材料作文审题指要

(一)努力抓住“关键词”。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比如2017年福建卷要求“把图给你的联想或感悟写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有三个“关键词”巧妙地“嵌”在试题中——“请你联系提示文字”的“联系”,“对它们加以比较”的“比较”,“联想或感悟要与两幅图都相关”的“都相关”。“联系提示文字”,启发考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规范”与“新颖”、“稳定”与“多变”、“周长短,面积大”与“周长长,面积小”等彼此间的关系;“比较”“都相关”,则要求兼顾两幅图,而不能只说一幅。那么,怎样抓“关键词”呢?南京师大何永康教授的建议是:一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试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二要在找出“关键词”后,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拉四;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二)尽可能多地找出材料的含义,准确确定论点。材料作文的材料绝大多数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少见。比如“达·芬奇画蛋”的材料,至少有三种含义:一是“天才出于勤奋”,二是“要练好基本功”,三是“名师出高徒”。找出材料的多种含义后,应注意通过比较鉴别,选出你认为最直接、最佳的一条来,作为将写的作文的主旨。试以1995年高考试题为例。这一年所给材料是寓言诗《鸟的评说》(“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本则材料含义甚多,选择时千万不能抓住其中的某一个局部,由此扯开去,讲到其他问题(比如由“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讲到要追求心灵美)。正确的做法是:由个别到一般,抓住材料中七种鸟共同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那就是——要全面地、辨证地、正确地对待他人和自己,不能“看别人一块疤,看自己一朵花”。这是材料最直接的含义。此外,还可以察“前因”(为什么会这样),探“后果”(这样会带来什么结果),确立“要以正常的心态待人”“要注意调查,实事求是”“要加强团结”等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指导感恩话题作文的写作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感恩

宽泛的说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的情感比感谢要深切、要厚重、要丰沛。

(二)对谁感恩。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和范围。

在写作范围上同学们一定要拓宽选材空间,可以思考的范围有:回顾历史,放眼社会,倾听大自然,展望未来。

在写作对象上同学们要倾注丰富情感,可以寄托的情感的载体有人、物、景、事等。

(三)感恩的原因。

这是这篇作文的写作缘由。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

使世界变得美丽;感恩,使我们拥有爱心,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但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感恩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展现自己与写作对象之间发生的事件交往、情感交流和独特体悟。很多事情、很多情感值得我们写入作文。可以参考的有:

1父母亲的爱惜、呵护

2老师们的指导、教诲

3朋友间的关心、提醒

4陌生人的帮助、风险

4大自然的恩赐、赋予

5失败后的鞭策、启迪

6祖国、民族的强壮、哺育

(四)怎样感恩

感恩,不像你想像得那么遥不可及,它做起来也很简单。以下给出几个小材料,通过这几个小材料,总结下我们可以借鉴的感恩的做法:

一.为何国王把王位传给第三个儿子?

有个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三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支撑他们。三儿子: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第三个儿子。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需要真诚,它应该来自心灵的深处。

二、小女孩为何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老师正在做一次如何感恩父母的调查。一个同学马上说:等我长大的时候,我要送一套很大很大的别墅给他们。其他的同学露出惊奇和羡慕的目光。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要请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南极的冰川和北极的极光就是我送给他们的礼物!其他的同学传出不小的赞叹声。只有一个女孩怯怯地说:我要给妈妈洗头,让让她的长发飘逸起来空气在这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心跳声。为什么?老师不解地问。在一次车祸中,妈妈的双手致残了,只有我给她洗头对妈妈来说,洗头是种幸福!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需要爱,它是幸福的另一种表达。

感恩需要细心呵护,它应该来自平凡的生活。

三、奥运会冠军顾俊的感人之处何在?

《江南时报》报道,载誉归来的奥运会冠军顾俊回到家乡无锡,得知父亲顾德元所在的无锡第四纺织机械厂正遇到贷款难题,便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16枚金牌,给父亲拿去作为贷款抵押。如今,这家企业蒸蒸日上。当职工们共拿出20万元奖励她时,顾俊却说:我为家乡人民做些事情是应该的没有家乡的哺育,就没有我的今天。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需要提升境界,它应该来自博大的胸怀。

四、国手拒绝回国原因哪般?

釜山亚运会之前,中国篮球协会召回在美国打球的王治郅,准备将他与姚明、巴特尔组成固若金汤的防线。然而,由于害怕经济利益受到损失,这位无人能替的国手最终没有回国效力。比赛的结果可以想象,我们以几分之差屈居亚军

通过这则材料我们总结出的是:

感恩应该远离冷漠,拒绝自私,对心胸狭窄勇敢地说不。

[如何指导感恩话题作文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着优美的自然景观,你感动过吗?面对着精美的艺术品,你感动过吗?面对着崇高的精神和伟大人格,你感动过吗?面对着真挚的亲情、友情和浓浓的乡情,你感动过吗?面对这古今诗人的名篇大作,沉浸其中,你感动过吗?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③8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人自生下来,情感、情绪就受到客观坏境的影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感动就是人的感情受到冲击时的一种反应。

考生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就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为之感动的人或事,景或情,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把它们组织到文章中来。此外在充分领会感动的内涵基础上,还要从全新的角度,选择一个新视角,去抒写真情。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感动的事情,只有善于用心捕捉,就能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内容上,我们即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凡人小事;还可以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切记,所写的这些都必须是令你感动的,能与读者用心交流的。要让读者感动,让生活感动,让世界感动。

写法上,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但组织起来的材料作为文章主体框架必须都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望而生厌。无论采取何种表达方式,都必须要把握住情感的基调,以真情感人,以深邃的思想感人。

总之,只要文章内容能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就都符合要求。

[“感动”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读后感写作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展开阅读全文

英语读后感写作技巧

全文共 2507 字

+ 加入清单

What can I say about Pixar? Amazing?? Perfect?? Got to see this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in France (went>【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求职信的正确写作方法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部分写明你要申请的职位和你是如何得知该职位的招聘息的。

第二部分说明你如何满足公司的要求,陈述个人技能和个性特征。

第三部分表明你希望迅速得到回音,并标明与你联系的最佳方式。

第四部分感谢对方阅读并考虑你的应聘。每封求职信应以针对适合雇主而精心设计,以此表明你明白该公司的需要。

求职信还应包括与你所取得的成果及解决的问题的事例,这些事例与你所申请的工作类型相关。

求职信应是寄给有职位的某一特定的人,使用高档纸书写,仔细校对,避免打字或语法方面的错误,要自存副本档案。

展开阅读全文

高考作文预测与写作指导:勇于担当_高考作文指导500字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中学读书的一名学生,总觉得自己屈才。和班上同学比,自己成绩稍差,他就抱怨老师“水平太低”,参加市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获奖,他又抱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珠”;父母都是普通百姓,他就经常埋怨他们没能耐,不能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优越的条件……

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倾听了她的叙说,沉默片刻,说:“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个人在他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此则材料卒章显志:“个人在他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可以这样表述最佳立意:

1、 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2、勇于担当,不要抱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