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军令状

军令状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军令状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军令状问题。

分享

浏览

169

作文

4

去年军令状今春回头看

全文共 3859 字

+ 加入清单

河 北

承诺:钢铁、水泥、玻璃,绝不新增一吨产能。

成效:2014全年压减炼铁产能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3918万吨、平板玻璃2533万重量箱。

内蒙古

承诺: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0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0万亩。

成效: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00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0万亩。

山 西

承诺:强化扬尘治理,有效防治大气污染。

成效: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9%。

陕 西

承诺:深入推进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全省100万人口实现脱贫。

成效:全省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36个,114万人脱贫。

山 东

承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万人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11.2%,收入比缩小到2.46:1。

福 建

承诺:强化预算约束,严控“三公”经费。

成效:“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2.5%。

四 川

承诺:确保全省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提高到65%。

成效:全省各级政府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4410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5%,全面完成了“十项民生工程”和19件民生实事。

(资料来源:部分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

【镜头回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无疑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何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融入这些国家战略,是相关省份两会的重要议题。

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详细阐述的“新常态”,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热词。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除了落实好顶层设计的国家战略,各地也在依靠自己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地方创新上下工夫,在不断做“加法”中,找寻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今年北京、河北、天津三地的两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均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更是将这一工作列为7项重点工作之首,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

对于不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北京今年将出台“疏解”清单;天津强调借力引进北京部分产业和项目,深化与北京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打造京津国家级创新主轴;而“承接合作”则是河北提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词。河北两会梳理出64项重点工作,确定了40个承接合作平台,签署并实施京冀“6+1”、津冀“4+1”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战略涉及中国东、中、西部多个省市,同样将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今年,上海、浙江和江苏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指出,要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拓展对内开放。安徽提出,未来3年将建设18条过江通道,并加快港口建设,将合肥打造成为一类口岸。

同样,在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到了“一带一路”,将其视作加速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并就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出具体举措,涉及经贸合作、交通、物流、信息设施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宁夏提出,进一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新疆提出,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西藏也提出,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

上海自贸区释放的改革红利有目共睹。今年“建设自贸区、对接自贸区”成为各地两会热议的话题。作为先行者的上海提出,自贸区制度创新要保持先发优势。第二批试点的天津强调突出天津特色,与上海自贸区形成互补试验、对比试验。更多的省区市将目光投向第三批自贸区试点上,陕西、甘肃、河南、广西和山东等省区均将自贸区申报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梳理各地两会透露的工作重点,共同的特点是更注重缩小收入差距,更注重城乡统筹、区域统筹,体现出放眼全局、注重长远的战略思维。

淡化GDP目标·提质增效

【镜头回放】今年的地方两会,绝大多数省区市下调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上海更是直接取消了GDP增长目标。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思路和政绩考核淡化“以GDP论英雄”是大势所趋,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带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正日益成为各方共识。

从今年地方两会上可以看到,淡化GDP增长目标和相关考核,既是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各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题中之义。

事实上,在县市层面,取消GDP考核早已进入探索实践阶段。比如,四川取消了藏区、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GDP考核;贵州取消了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GDP目标;福建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均已取消GDP考核指标。

强化GDP增长的考核、评价、排名等,一度是各地通行的激励约束做法,成为套在地方政府和官员头上的“紧箍咒”。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已发生了深刻转变,原有的“东慢西快”势头正在减弱。许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学会怎么正确对待GDP才是关键。“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GDP增长目标逐步调整是必然的趋势。”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吕余生委员说,欠发达地区有着后发优势,要找准增长点,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走出一条新常态下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最希望看见的应该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GDP含金量高。江苏省人大代表、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说:“淡化GDP目标,强化绿色发展,考验着地方战略发展定力。”实践证明,当环境成为城市发展名片时,城市也有更宽广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简政放权·法治政府

【镜头回放】“要用改革为一切创新开路、清障、除弊。”辽宁省省长李希的表态,很有代表性。辽宁省在2014年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职权783项,公开省政府部门496项审批事项清单。

权力事项精简68%、40%、66%……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晒出简政放权成绩单。抢眼的数字背后,政府到底向权力动了哪些真刀?简政放权是否达到社会预期?

“乘数效应”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指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对简政放权释放的“乘数效应”,浙江省人大代表田云飞深有感触:“我们公司曾经在自有土地上加盖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仓库,当时办理各种审批手续耗费了五六个月。后来公司要上市,又有很多文件要审批,原以为这回又要苦等好几个月,没想到政府部门一路绿灯,没花多长时间审批就办好了。简政放权让我们切实尝到了改革的红利。”

简政放权如何进一步深化推进?四川省人大代表冯斌建议,“简政放权绝不是让政府当‘甩手掌柜’,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落实放权责任的同时实行监管责任,防止放不到位和监管真空。要做到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发挥“乘数效应”,构建法治政府是重要一环。作为四中全会之后召开的地方两会,法治与反腐是重要话题。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能源大省山西,颇受关注。“深刻汲取我省发生严重腐败问题的惨痛教训,决不允许任何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在两会上说。据悉,山西圈定了今年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领域,将专项整治。

在各地人大会议所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法治”分量很重。在安徽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法治”今年单独成篇,且出现10次之多,去年只有3次。

建设法治政府,意味着政府不应该“任性”做事。在有的地方政府“一夜限牌”的失信之举曝光后,江苏省人大会议提出,“限牌”需提前30天向社会公告,以消除民众的猜测和疑虑。

呼吸保卫战·节能减排

【镜头回放】去年“APEC蓝”的实现,让人们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充满了信心。在今年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治污降霾成为热门话题。如去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4%,天津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13.5%,河北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12%……

治理城市顽疾,历来是地方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事实证明,政府只有重视群众的迫切愿望,充分考虑人民这个“分母”,做好“除法”,让每一名群众都能享受到更多改革的红利,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才能得出符合人民期待的“商”。这一点,在今年各地政府纷纷打响“呼吸保卫战”、推进节能减排的努力中,得到了体现。

2015,治污降霾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心的一件大事。北京市核心区将实现“无煤化”;天津市加大对“拒改”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浙江省将加大雾霾治理列为今年的十大民生实事,全面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基本淘汰黄标车,改进燃煤机技术、对大气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改造……治霾不能只靠天帮忙,必须得人努力,只有通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公众养成环保习惯,才能一步步走出“十面霾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的高度。从打破唯GDP论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修订环境保护法到考核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从狠抓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到推进环境治理体制创新……中国的实际行动,世界有目共睹。2014年秋,中美达成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今年两会各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力度只增不减,通过节能减排等一系列行动,有效治理环境污染。这不仅将有利于逐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还将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加”“减”“乘”“除”的背后,既是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每一题都非常关键,每一项都任重道远,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将对这些课题作出怎样的“解答”?不妨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激情干净超越军令状心得体会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小洋镇 召开以“激情干净超越”为主题的镇村干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对深化作风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八个必须”确保作风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必须调整好心态,对工作恰当准确定位。心态决定状态,干部要调整好心态,不能好高骛远,找准自己的位置,必须静下心来,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必须强化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政策,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在工作中行为不掉队,思想不落伍,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三是必须明确目标任务,致力于追赶超越。以开展“激情干净超越”作风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市县会议精神,确保今年各项工作良好开局,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推动追赶跨越迈上新台阶。四是必须强化措施,改进工作方法。要理清工作思路,做好沟通、协调,改进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必须点面结合,全面把握工作节奏。对镇村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安排,统筹考虑,聚力谋发展、抓落实,为建设美丽小洋积聚正能量、营造好环境。

六是必须遵章守纪,提升工作绩效。严格执行坐班、值班制度,压力层层传导到位、责任层层夯实到位,确保作风建设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有力有效深入开展,促进工作取得实效。

七是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匡正工作行为。时刻绷紧守纪律、讲规矩这根弦,严格律束言行,自觉接受来自组织、媒体、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匡正和规范工作行为。

八是必须突出发展主题,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以深化作风建设为载体,加快基础设施发展,强化产业带动,引领服务群众,突出发展要务,促进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展开阅读全文

激情干净超越军令状心得体会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2月6日上午,留坝国土局组织召开以“激情干净超越”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动员大会,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会上,首先组织学习了县委《关于开展以“激情、干净、超越”为主题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及《许秋雯同志在全县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本次专项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工作步骤及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激情干事、干净做人,用于自我超越、奋力追赶超越”的思想意识,发力整治“五病”。

会议指出,“治五病五查找五提升”是深化干部作风建设,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全面提升党组织战斗力、执行力,加快推进“四个留坝”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会议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深刻对照“五病”表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岗位职责,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列出整改清单、立下“军令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赶超目标,限期完成。

会议强调,局党支部和局纪检组要分别做好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工作等,坚持相互促进,把开展作风建设与推动国土资源工作目标任务紧密结合,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检验作风建设、自我超越和追赶的实际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激情干净超越军令状心得体会

全文共 4092 字

+ 加入清单

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以建设人才强省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活力,为建设更加美好的陕西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强调“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等。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关心重视,彰显了中国广纳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内涵。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施政总纲。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核心主体是人才,根本途径是释放人才活力,本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培养造就更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理解透彻、贯彻积极的人才,发挥他们在党执政兴国中的关键作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把握世界大势、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也是指引中国发展由“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的行动指南。我们只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引导各类人才充分认识、深刻理解、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追求和自觉行动,在陕西落地生根。

实现追赶超越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立足全国看陕西,作出“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科学判断,并提出“五个扎实”的具体要求。在新发展理念下实现追赶超越,不仅要有热情、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要有充满智慧、素质优良、敢闯善干的人才队伍。我们只有紧紧围绕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把更多有能力落实“五个扎实”的人才吸引到全省发展中来,让他们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有建功立业的平台,才能带动广大干部群众踏实干事、创新创业,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实现追赶超越的正能量。

二、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西部地区人才高地

机制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陕西有普通高校80所、在校学生超过100万人,有各类科研机构1000多家、专业技术人员110多万人。我们要充分挖掘科教资源优势,努力把陕西打造成西部地区人才高地。

给人才松绑,创新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社会深入发展,人才管理体制不适应的状况日益凸显。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向社会放权、为人才松绑,加快形成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人才管理和人力资源配置体系。一是完善人才评价体系。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分层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对知识分子要强化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的评价比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对党政干部要突出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导向,解决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问题;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要聚焦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和管理能力;对社会工作等其他领域的人才要注重提升工作岗位效能。二是提高人才配置效能。坚持用当适任、用当其才,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深化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力争把优秀人才放到合适岗位,让他们各展所长、各得其所。三是加强人才柔性管理。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专业人才市场和网上人才市场,形成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中介提供服务的人才资源配置模式。探索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倾斜政策,努力实现尊重人才意愿与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机统一。

向人才倾斜,强化激励机制。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能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强化激励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实现名利双收,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一是用事业激励人。事业发展是吸引人才、激发人才的最大动力。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增强各类人才对全省事业发展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便利条件。二是用荣誉激励人。发挥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等导向作用,对业绩突出的人才给予崇高荣誉和物质奖励。提高人才政治待遇,加快建设新型智库,畅通高层次人才建言献策直接通道。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三是用待遇激励人。探索推动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途径,推广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经验做法,鼓励各类企业采取股权奖励、股票期权、项目收益分红等方式,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完善人才生活保障制度,下大气力帮助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就学、住房医疗等实际困难,免除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为人才服务,搭建干事平台。搭好台才能唱好戏。近几年,陕西深入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科技成果交易额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元台阶,2015年达到721.7亿元。我们要以实施创新型省份、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大国家战略任务为契机,加快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功能,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和空间。一是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发挥全省各级开发区要素集聚作用,鼓励以“人才带项目”方式推进试验区发展。大力推广“众创空间”孵化平台,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二是建设战略合作平台。深化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建立全省知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不断增强创新资源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高端智库的交流合作,在我省驻外机构设立人才工作站和海外引智工作站,吸引更多优秀拔尖人才为我所用。三是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交易运行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全省人才发展综合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打造集人才工作组织管理、教育培训、信息服务、产学研交流合作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四是建设金融支持平台。设立全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探索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积极培育综合性专利运营公司,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创新领域。

助力人才成长,优化培养方式。人才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要更加关注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创新培养模式,促进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围绕我省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大力培养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等前沿领域,以及现代金融、现代服务业、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型人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培养一批视野开阔、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企业家。紧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着力培养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二是拓宽培养渠道。充分发挥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水平。加快建立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开展继续教育。支持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三是强化支持保障。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撬动作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综合运用区域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杠杆,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建立符合人才创新规律的经费管理办法,改革完善科研项目招投标制度,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破除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完善对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涵盖领域广,参与主体多,必须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履行好党委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更好地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

坚持党管人才这个根本。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健全党管人才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把牢市场导向这个关键。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形式,人才工作也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把权力放下去,落实政社分开、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要求,简化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审批流程,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更好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把服务搞扎实,加强人才工作与企业发展、高校建设、科研院所改革、社会组织壮大之间的协调联动,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市场手段,真正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用好分类施策这个方法。人才事业是一项宏大的事业,面临的情况千差万别,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领域、行业特点,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增强工作针对性、精准性。要加快造就高端人才,实施陕西“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拓展“三秦学者”岗位设置,鼓励人才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要大力引进急需人才,用好国家“万人计划”和“千人计划”,大力实施我省“百人计划”,更好地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要用好现有人才,坚决破除制约人才作用发挥的瓶颈因素,认真兑现各项政策待遇,正确处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