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军工

军工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军工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军工问题。

分享

浏览

5090

作文

21

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军工记忆》,该片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出品,央视纪录频道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摄制,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军事武器艰苦卓绝的历程,一代“军工人”将以群像的形式进入电视观众的视野,带领人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作为一部国防科技题材的纪录片,《军工记忆》分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三集,每集讲述一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这三种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军工尖端领域零的突破,为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与以往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不同,该片摒弃了宣教式、歌颂式的创作思路,而是将重心放在研制武器装备中的曲折故事上,以层层揭秘的手法,让观众领略那些不平凡的历史。通过采访当事人和真实资料的穿插,将每一个项目的缘起、设计、制造、运行的过程娓娓道来,实现时间上的纵向讲述;同时,还将每一个项目置于全球军事工业的整体大环境下进行比较,呈现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如何面对现实坚持自主创新,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最终结出丰硕成果。全片将研制武器装备的复杂性、艰巨性作为故事核心,因而使这部专业性极强的纪录片引人入胜,很具观赏性。

据总导演叶旻鹏介绍,在《军工记忆》一片中,特意加入了科普性知识性的解读,增加了科研人员个人的视角,并强调了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关键节点,以此引导普通观众进入“军工人”的世界。通过呈现研制过程中的一个个难关和越过难关的努力,把情感的线索隐藏在事件背后,只在适合的出口才让它爆发。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更不能出现口号式的套话。对包装特效的要求是适当和恰如其分。对剪辑的要求是提炼节奏、烘托气氛。我们希望所有创作人员都对电视片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对‘军工人’的精神要有真诚的认同。”

片中,“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这些当年的尖端武器装备,它们神秘的身姿和艰难的诞生过程,将使观众大开眼界。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研制先进武器装备迫在眉睫,而这,需要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在《军工记忆》中,展示了军工英雄的光辉群像,既有黄纬禄、侯世明、潘镜芙、王小谟、杜耀惟等精忠报国的一流科学家,也有徐鸿禧、刘维新等踏实肯干的建造专家和高级技师,而更多的,是无数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献给了国防事业的普通科技人员。他们或者白手起家、在艰难的岁月里艰苦奋斗;或者点滴积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或者勇于创新、在封锁和打击的困境中冲击极限。每一种先进武器的诞生背后,都充满了预想不到的重重艰险,甚至惨痛的失败,而这些看似平凡的军工英雄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落后的国力、国际的封锁、薄弱的科研基础、无法匹配的工艺水平,这一切都让军工人备受失意和困苦的双重打击,而每一次的突破也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军工记忆》采访了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界人士,将首次公开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拍摄了军工研制和生产的精彩场面,向世人展示中国军事工业的研制步骤和细节,并传递来自几代军工人的深沉而凝重的情感力量。当您看到他们回忆往事时眼里闪烁的泪光,也许就能理解“爱国”的含义和分量。

更多军工记忆观后感的相关作文:

1.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2.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3.央视《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4.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5.军工记忆1观后感

6.观军工记忆有感

7.观后感

8.地道战观后感精选2015

9.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观军工记忆有感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六集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于7月27日起每晚20时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该片聚焦国防科技工业重大装备型号研制历程,可谓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此次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共六集。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

八一前夕,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摄制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在央视陆续播出,纪录片用真实的史料加面对面访谈的模式在现一批为国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军事武器制造的军工人默默奋斗在隐秘战线的历史。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及中国的军事重心逐渐引入深海战略这个大背景下,在八一前夕推出这部《军工记忆》无疑是具有鲜明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面对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面对新中国成立的一穷二白,老一辈的军工人用中国人的勤勉和坚韧,临危受命,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勤劳智慧在一张白纸上为新中国的军工事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描绘着新中国军工事业的未来。

自日本自编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发生以来,中国在军事上的战略逐渐从陆地走向海洋,2014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更是明确表示中国国防费预算较上年增加12.2%……

遭受了近百年丧权辱国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深深刺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维护一个国家主权的完整,军事力量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体现,而一个国家的军事工业是国家军力的基础保障,也是能力的体现,军工人的素质又是一个国家军工业赖以生存并能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魂魄。

美国这个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大国,从战略层面始终把中国这个沉睡的狮子视作假想敌,为了达到“亚太再平衡”,也为了阻止中国的崛起,在亚太地区搞起“美日韩三国同盟”,同时拉拢其他周边国家从各方面制衡中国。中国又一次面临被封锁的边缘。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执着探索,死守梦想。这是一代代中国军工人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军工人的风骨与脊梁。zuowen.yjbys.com

上一代军工人要么已故去,要么进入耄耋之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站在二十一世纪这个新的起点,借助历史史料充分的挖掘上一辈军工人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借助访谈当事人的模式,走进他们的为国家、为民族的事业勤勉、忘我奋斗的内心世界,是为现阶段的年轻人学习的楷模,定将为新一代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奉献的精神大餐,我想这也是《军工记忆》摄制组的初衷吧。

1.军工记忆观后感

2.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3.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4.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5.新地雷战神勇小子观后感400字

6.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纪录片军工记忆全集观后感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品味《军工记忆纪录片,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自豪、感动、惊叹、钦佩、惋惜,各种复杂情绪不断交织着,撞击着我的心。这些军工巨匠从抽象的简笔画,清晰为我们身边嬉笑怒骂的普通人。他们工作中针锋相对的争论,生活中的彼此照顾,专业上的冲锋,镜头前的赧然,让我敬佩又动容。

中国的军工行业,如初升的旭日,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建国初期,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研制出两弹一星和核潜艇,令无数国外专家折服;如今,我们自主研制的武器装备频频亮相,航母入列,歼-10劲舞,又屡屡被冠以“中国奇迹”。

歌德说,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激起的热情。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在变,但是触动人内心的感情并没有变。排除万难的坚韧——“死对我来说,没这个型号重要”;殚精竭虑的拼搏——“没白没夜干了50天,结果最后尿血了”;淡泊名利的坚守——“我管钱,但我从来不动钱”,愧对家人的动容——“我耽误了父亲的病情,我非常愧疚啊”,在武器装备研制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做好了随时奉献自己一切的准备。

镜头前,“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讲述百岁老母临终前对他的牵挂时,脸上仍带着克制温和的笑,眼角却止不住留泪;“独臂英雄”祝榆生,年近古稀时担纲三代坦克的总师,当记者问他为何忍着摔断三根肋骨的剧痛也不肯误了会议的时间时,他朴实而认真地回答,都在开会啊,都等着我啊!看到这儿,我不禁泪流满面。

作为记者,我曾参加过几次《军工记忆》的摄制采访,老专家们缜密的思路、严谨的作风、赤子的忠诚,依然可以从屏幕前闪亮的眼睛、整洁的衣角和谦和多礼的态度感受到。

052驱逐舰的总指挥王荣生,如今已入仗朝之年,看着我们的“长枪短炮”,他带着孩子般的羞涩说道,“我们这些人,特别不习惯见人”。他们无一例外地一再强调,个人渺小不足道,是中央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大力协同才铸就丰碑。他们本着“有誉于前,不如无毁于后”的低调作风,在远离聚光灯的地方,咀嚼着一生的付出与收获,静静地用生命践行“为党奉献一生”的承诺。zuowen.yjbys.com

从放映室出来,在灵魂深处,一股激情勃勃升起。一代代军工人的付出,已沉淀为行业的生命力;守护安宁的使命,早已渗透进每一位军工人的血脉中。我们没有割断记忆,新时期的军工人将源源不断提供令后人回味的新的记忆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军工记忆1观后感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6月26日,一部聚焦国防科技前沿“军工人”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军工记忆》,登陆央视纪录频道。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出品、央视纪录频道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摄制的《军工记忆》,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军事武器艰苦卓绝的历程,将一代“军工人”以群像的形式进入电视观众的视野,带领人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防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军工人”以他们的赤子之心和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抒写了国防科研史上的传奇。

聚焦国防科技 揭秘尘封往事

作为一部国防科技题材的纪录片,《军工记忆》分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 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三集,每集讲述一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这三种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军工尖端领域零的突破,为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与以往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不同,该片摒弃了宣教式、歌颂式的创作思路,而是将重心放在研制武器装备中的曲折故事上,以层层揭秘的手法,让观众领略那些不平凡的历史。通过采访当事人和真实资料的穿插,将每一个项目的缘起、设计、制造、运行的过程娓娓道来,实现时间上的纵向讲述;同时,还将每一个项目置于全球军事工业的整体大环境下进行比较,呈现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如何面对现实坚持自主创新,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最终结出丰硕成果。全片将研制武器装备的复杂性、艰巨性作为故事核心,因而使这部专业性极强的纪录片引人入胜,很具观赏性。

据导演叶旻鹏介绍,在《军工记忆》一片中,特意加入了科普性知识性的解读,增加了科研人员个人的视角,并强调了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关键节点,以此引导普通观众进入“军工人”的世界。通过呈现研制过程中的一个个难关和越过难关的努力,把情感的线索隐藏在事件背后,只在适合的出口才让它爆发。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更不能出现口号式的套话。对包装特效的要求是适当和恰如其分。对剪辑的要求是提炼节奏、烘托气氛。我们希望所有创作人员都对电视片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对‘军工人’的精神要有真诚的认同。”

片中,“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这些当年的尖端武器装备,它们神秘的身姿和艰难的诞生过程,使观众大开眼界。

展示英雄群像 讴歌赤子之心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研制先进武器装备迫在眉睫,而这,需要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在《军工记忆》中,展示了军工英雄的光辉群像,既有黄纬禄、侯世明、潘镜芙、王小谟、杜耀惟等精忠报国的一流科学家,也有徐鸿禧、刘维新等踏实肯干的建造专家和高级技师,而更多的,是无数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献给了国 防事业的普通科技人员。他们或者白手起家、在艰难的岁月里艰苦奋斗;或者点滴积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或者勇于创新、在封锁和打击的困境中冲击极限。每一种先进武器的诞生背后,都充满了预想不到的重重艰险,甚至惨痛的失败,而这些看似平凡的军工英雄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落后的国力、国际的封锁、薄弱的科研基础、无法匹配的工艺水平,这一切都让军工人备受失意和困苦的双重打击,而每一次的突破也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军工记忆》采访了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界人士,将首次公开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拍摄了军工研制和生产的精彩场面,向世人展示中国军事工业的研制步骤和细节,并传递来自几代军工人的深沉而凝重的情感力量。当观众看到他们回忆往事时眼里闪烁的泪光,也许就能理解“爱国”的含义和分量。

1.军工记忆观后感

2.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3.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4.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5.观军工记忆有感

6.新地雷战神勇小子观后感400字

7.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cctv9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当这些成果向全世界展现时,成就了这些荣耀的军工人却和我们一样,只是普通的观众;当更多新型的先进导弹保卫着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沉默了一生的人们。”这是摄制组执行制片人、撰稿许丁心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写的片尾解说词,“普通”“伟大”“沉默”正是摄制组成员对这些老同志的一致评价。

许丁心曾开玩笑说,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接触这么大规模的理工男,他们生活简单,性格朴实,“很多戳中泪点的故事,他们在讲述时却都很平静,而能令他们落泪的往往是讲述‘阅兵’、‘成功’时的激动。”

据许丁心回忆,在采访052 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潘镜芙时,摄制组发现他竟住在一所很普通的房子里。夏季的上海非常炎热,而他却只用电风扇。当天他的女儿特意来帮忙找衣服并叮嘱说:“爸,你上镜得穿好看点”。许丁心忍不住问他:“作了这么大贡献,生活却如此简朴,您觉得值得吗?”,他满足地说了句:“可以了!”

“他们身上有一种共性的‘傻子’精神,我将其概括为特别专一的奉献精神、不图名利的实干精神和执着于理想的吃苦精神。”李阳说。

他们也曾是一群不顾后果、敢闯敢干的年轻人。据时任七机部某局副总工程师的邵爱民回忆,在首次开展中国第一个固体发动机试验时,由于没有试车台,他们把发动机两端捆着吊起来,不料点火后冲击力过大,发动机转了180 度,火焰往上、两侧喷火,他们顿时不知所措,赶紧钻进旁边一个钢管,只听得耳边“咻”的一声有东西划过。

如今,这些老同志许多都已到外地子女处养老,但听说单位要拍纪录片,他们不顾家人的担忧,毅然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采访打开了他们记忆的闸门,每位老同志都有太多的话要说。”

邱卫民说,原本预定每个人讲一个小时,时间顺延后被约来的老同志默默等在外面,大家都毫无怨言。

“老同志要求很简单,就是被理解和尊重。”邱卫民说,他们在纪录片播出后,给各个被采访单位发了一封感谢信,信中特意提及接受采访的老同志。

没想到在单位领导念完后,感谢信就被老同志抢走了,于是科工局重新给每位老同志发了一封感谢信,“他们可开心了”。

正如许丁心所说,要向观众介绍一件事物,你首先得自己认识这个事物;而要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动,你必须深入实地、入脑入心地去体会那份感动。

由于历史的脚步已经走得太远,很多尘封的事实已经变得相当模糊,为缕清脉络,摄制组在第二季拍摄前开展了三个月的调研,深入到影片策划型号的主要设计研制单位内部,理清型号研制历程及参与的主要人物,搜集各单位档案和影像部门留存的历史资料,并查勘拍摄场地。

老同志们在接受采访时讲了很多过去工作的场景,为了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摄制组进行了情景再现。他们从仓库翻出已经淘汰的老部件、桌椅、图板等,到图书馆借出一些老图书和笔记,并发动老同志“贡献”他们尚保留的老物件如风扇、鸭嘴笔、尺子、削笔刀等,布设了一个老式设计室,让现在的设计人员重现过去的工作画面。

“我们是把科普、人文、历史三种纪录片的创作手法结合起来,实现了最优效果。”许丁心说。整部纪录片里没有一句口号,却在展现真实的过去,也传播着强大的正能量,以最真实质朴的情感感染了无数观众。

展开阅读全文

央视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军工记忆纪录片牢牢把握“中国梦”主题,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捕捉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片中一组组人物故事见微知著,无一不传递出“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的深刻内涵,传达了“强国梦、强军梦”背后的“中国梦”深刻主题,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梦”不仅仅在当下,更是历史与未来的一脉相承,给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以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中央电视台联袂打造的6集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将于7月27日起每晚8点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聚焦国防科技工业重大装备型号研制历程,向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几代军工科研人员致敬。

此次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六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纪录片讲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凭借“军工报国”“自力更生”的军工精神,突破国防尖端科技,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精彩故事。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本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公里,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既生动展现了催人奋进的重大武器装备研制进程,又深刻勾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既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卫星、导弹、军舰、战机研制过程中的科普知识,又真实再现了特殊年代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情怀。同时,纪录片在拍摄手段和创作手法上做出了多种创新的努力,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献价值。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央实施三线建设50周年,《军工记忆——抗战硝烟》、《军工记忆——三线风云》等多部系列纪录作品也正在紧锣密鼓摄制,将陆续面世。“军工记忆”已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点打造的军工特色文化品牌。

1.军工记忆观后感

2.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3.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4.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5.观军工记忆有感

6.观后感

7.新地雷战神勇小子观后感400字

8.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26日登陆CCTV-9,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摄制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将于6月26日至28日黄金时段晚8点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播出。该片以纪实拍摄和人物采访拍摄的形式,讲述了“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等重大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

第一集《巨浪一号潜地导弹》再现了我国第一颗潜地导弹惊心动魄的研制历程,主要讲述研制人员首创中国特色的试验程序及模式,攻克固体发动机技术、水下发射技术的感人故事。第二集《052导弹驱逐舰》还原了被誉为“中华第一舰”的052导弹驱逐舰从决定立项到正式下水的全过程,讲述了工程研制人员突破舰体设计、建造、新型钢材等众多关键技术,实现战斗指控、武器装备等方面跨越发展的故事。第三集《空警2000预警机》主要讲述科研人员攻克三坐标有源相控阵雷达、世界上直径最大的雷达天线罩及飞机设计改装等诸多技术难关,最终研制出领先世界水平的“争气机”的艰辛历程。

《军工记忆》摄制组历时十个月,行程数万里,先后赴北京、西安、呼和浩特等10余家军工厂所,采访栾恩杰、王小谟等近百位型号研制的亲历者,整理口述资料近百万字。该片宏大叙事与细节铺陈有机结合,完整清晰地展示了相关型号研制的决策背景和研制过程,深度挖掘了研制历程中许多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充分展示了研制者的内心世界和人文情怀,催人奋进,感人泪下。有关专家认为,该片融史实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了解军工历史和装备发展的重要窗口,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生动教材。

创作摄制《军工记忆》,是国防科工局“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军工文化、弘扬军工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央有关部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摄制该片是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创新开展老干部工作的典范。该片的前四集《水下长征》《金戈铁马》《豹啸长空》《东风破晓》去年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其中《水下长征》《东风破晓》获得了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

展开阅读全文

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央视记录频道连续播出了三集纪录片《军工记忆》,分别披露了我国“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等重大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看后令人十分感动和振奋。

《军工记忆》为我们展现了我国军工人的英雄群体形象,讴歌了我国军工人的拳拳赤子之心,让公众知晓了:战斗在国防科技前沿的军工人,长年默默无闻地用他们的勤奋和智慧,不断在军事工业的尖端领域创新、突破,为祖国打造了一个个重大、尖端的武器装备,令敌人胆寒,令国人振奋。

值得我们感动、振奋和自豪的是: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中国人民中,战斗在国防科技前沿的军工人,仅仅是其无数的战斗群体之一。

试看2020年的中国,必将以更加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美国绞尽脑汁的遏制,日菲越恬不知耻的骚扰,岂能阻挡住中国巨人这一有力前进的步伐?

更多纪录片军工记忆的观后感推荐:

1.央视《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2.军工记忆观后感

3.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4.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5.军工记忆1观后感

6.观军工记忆有感

7.观后感

8.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9.地道战观后感精选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看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1197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部国防科技题材的纪录片,《军工记忆》分为《“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三集,每集讲述一种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这三种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军工尖端领域零的突破,为我国国防力量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与以往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不同,该片摒弃了宣教式、歌颂式的创作思路,而是将重心放在研制武器装备中的曲折故事上,以层层揭秘的手法,让观众领略那些不平凡的历史。通过采访当事人和真实资料的穿插,将每一个项目的缘起、设计、制造、运行的过程娓娓道来,实现时间上的纵向讲述;同时,还将每一个项目置于全球军事工业的整体大环境下进行比较,呈现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如何面对现实坚持自主创新,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最终结出丰硕成果。全片将研制武器装备的复杂性、艰巨性作为故事核心,因而使这部专业性极强的纪录片引人入胜,很具观赏性。

据总导演叶旻鹏介绍,在《军工记忆》一片中,特意加入了科普性知识性的解读,增加了科研人员个人的视角,并强调了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关键节点,以此引导普通观众进入“军工人”的世界。通过呈现研制过程中的一个个难关和越过难关的努力,把情感的线索隐藏在事件背后,只在适合的出口才让它爆发。他说:“我们对解说词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壮语,更不能出现口号式的套话。对包装特效的要求是适当和恰如其分。对剪辑的要求是提炼节奏、烘托气氛。我们希望所有创作人员都对电视片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对‘军工人’的精神要有真诚的认同。”

片中,“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这些当年的尖端武器装备,它们神秘的身姿和艰难的诞生过程,将使观众大开眼界。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研制先进武器装备迫在眉睫,而这,需要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在《军工记忆》中,展示了军工英雄的光辉群像,既有黄纬禄、侯世明、潘镜芙、王小谟、杜耀惟等精忠报国的一流科学家,也有徐鸿禧、刘维新等踏实肯干的建造专家和高级技师,而更多的,是无数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献给了国防事业的普通科技人员。他们或者白手起家、在艰难的岁月里艰苦奋斗;或者点滴积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迈上新的台阶;或者勇于创新、在封锁和打击的困境中冲击极限。每一种先进武器的诞生背后,都充满了预想不到的重重艰险,甚至惨痛的失败,而这些看似平凡的军工英雄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落后的国力、国际的封锁、薄弱的科研基础、无法匹配的工艺水平,这一切都让军工人备受失意和困苦的双重打击,而每一次的突破也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军工记忆》采访了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界人士,将首次公开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拍摄了军工研制和生产的精彩场面,向世人展示中国军事工业的研制步骤和细节,并传递来自几代军工人的深沉而凝重的情感力量。当您看到他们回忆往事时眼里闪烁的泪光,也许就能理解“爱国”的含义和分量。

展开阅读全文

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共六集。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

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中央电视台联袂打造的6集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将于7月27日起每晚8点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聚焦国防科技工业重大装备型号研制历程,向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几代军工科研人员致敬。

此次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歼-10 战斗机》、《空警200 0预警机》六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纪录片讲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凭借“军工报国”“自力更生”的军工精神,突破国防尖端科技,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精彩故事。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军工记忆》纪录片牢牢把握“中国 梦”主题,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捕捉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片中一组组人物故事见微知著,无一不传递出“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的深刻内涵,传达了“强国梦、强军梦”背后的“中国梦”深刻主题,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梦”不仅仅在当下,更是历史与未来的一脉相承,给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以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本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公里,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既生动展现了催人奋进的重大武器装备研制进程,又深刻勾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既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卫星、导弹、军舰、战机研制过程中的科普知识,又真实再现了特殊年代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情怀。同时,纪录片在拍摄手段和创作手法上做出了多种创新的努力,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献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军工记忆党员观后感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军工记忆》纪录片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中央电视台联袂打造,将于7月27日起每晚8点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聚焦国防科技工业重大装备型号研制历程,向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几代军工科研人员致敬。

此次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六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纪录片讲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凭借“军工报国”“自力更生”的军工精神,突破国防尖端科技,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精彩故事。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军工记忆》纪录片牢牢把握“中国梦”主题,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捕捉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片中一组组人物故事见微知著,无一不传递出“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的深刻内涵,传达了“强国梦、强军梦”背后的“中国梦”深刻主题,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梦”不仅仅在当下,更是历史与未来的一脉相承,给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以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本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公里,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既生动展现了催人奋进的重大武器装备研制进程,又深刻勾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既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卫星、导弹、军舰、战机研制过程中的科普知识,又真实再现了特殊年代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情怀。同时,纪录片在拍摄手段和创作手法上做出了多种创新的努力,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献价值。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央实施三线建设50周年,《军工记忆——抗战硝烟》、《军工记忆——三线风云》等多部系列纪录作品也正在紧锣密鼓摄制,将陆续面世。“军工记忆”已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点打造的军工特色文化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军工记忆的观后感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守望和平,珍爱和平,是中华民族长久的期盼,也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军工记忆》纪录片介绍我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军工人员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出国产先进武器的过程。

中国的军工行业,如初升的旭日,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建国初期,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研制出两弹一星和核潜艇,令无数国外专家折服;如今,我们自主研制的武器装备频频亮相,航母入列,歼-10劲舞,又屡屡被冠以“中国奇迹”。

品味《军工记忆》纪录片,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自豪、感动、惊叹、钦佩、惋惜,各种复杂情绪不断交织着,撞击着我的心。这些军工巨匠从抽象的简笔画,清晰为我们身边嬉笑怒骂的普通人。他们工作中针锋相对的争论,生活中的彼此照顾,专业上的冲锋,镜头前的赧然,让我敬佩又动容。

歌德说,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激起的热情。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在变,但是触动人内心的感情并没有变。排除万难的坚韧——“死对我来说,没这个型号重要”;殚精竭虑的拼搏——“没白没夜干了50天,结果最后尿血了”;淡泊名利的坚守——“我管钱,但我从来不动钱”,愧对家人的动容——“我耽误了父亲的病情,我非常愧疚啊”,在武器装备研制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做好了随时奉献自己一切的准备。

镜头前,“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讲述百岁老母临终前对他的牵挂时,脸上仍带着克制温和的笑,眼角却止不住留泪;“独臂英雄”祝榆生,年近古稀时担纲三代坦克的总师,当记者问他为何忍着摔断三根肋骨的剧痛也不肯误了会议的时间时,他朴实而认真地回答,都在开会啊,都等着我啊!看到这儿,我不禁泪流满面。

052驱逐舰的总指挥王荣生,如今已入仗朝之年,看着我们的“长枪短炮”,他带着孩子般的羞涩说道,“我们这些人,特别不习惯见人”。他们无一例外地一再强调,个人渺小不足道,是中央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大力协同才铸就丰碑。他们本着“有誉于前,不如无毁于后”的低调作风,在远离聚光灯的地方,咀嚼着一生的付出与收获,静静地用生命践行“为党奉献一生”的承诺。

从放映室出来,在灵魂深处,一股激情勃勃升起。一代代军工人的付出,已沉淀为行业的生命力;守护安宁的使命,早已渗透进每一位军工人的血脉中。

我们没有割断记忆,新时期的军工人将源源不断提供令后人回味的新的记忆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197 字

+ 加入清单

此次即将登陆央视纪录片频道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讲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突破国防尖端科技,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精彩故事。该片的时间跨度从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内容上涵盖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红箭8反坦克导弹、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等多项军事装备的研发过程。

将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首次在纪录片中公开。在谈到拍摄影片的初衷时,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 党委书记 丁杰盔表示,军工人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把他们的精神和功绩传承下去,“过去长期以来呢,由于保密的原因,我们军工系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那么一大批人长期为国家,为民族默默地奉献,但是不为人所知,那么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部分人渐渐地老去,一些历史的遗迹也在慢慢地消失。一方面我们想通过这种形式。记述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传承他们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形式,抢救历史,把他们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激励我们的后人。”

与以往的宏大叙事方式有所不同,该片不但将生动展现催人奋进的 重大武器装备 研制进程,还将深刻勾画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副总监史岩介绍说,纪录片《军工记忆》中的每一集都会通过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来呈现军工人的执着与坚守,“《军工记忆》这套片子呢,每一集讲一个具体的型号的尖端武器的研制过程,它是通过一个一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来体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它的故事性也非常强。最重要的我还是认为这个行业几百万人默默地奉献,确实他们的所有努力都是我们应该抒写的。”

纪录片拍摄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公里,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

在《军工记忆》摄制组 总撰稿人许丁心女士看来,军工人既特殊,又朴实,他们之所以能突破一道道技术难关,完成一项项攻坚任务,是由于他们专注于科研超越了自我,“这些人非常值得我们尊敬,这两年我们一直在走近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你们去翻翻他们的简历,那绝对都是高智商的人。他们很朴实,包括我们去采访052舰船的总师潘劲夫院士,他们看到我们拿着摄像机就问,到这里来干什么?我们说我们来采访你们这里的一个院士,我们这里还住着院士呢?不听说过。当我们问潘院士的时候,他只是笑着摆摆手。他就住着一个老式三居室的房子。我想这些人就是一生都专注于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在某种意义上与小我无关,因为他们超越了自我,所以他能够专注于某些更大的事情。”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执着探索,坚守梦想,这是一代代中国军工人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军工人的风骨与脊梁。

更多关于军工记忆的精彩观后感作文推荐:

1.军工记忆观后感

2.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3.观军工记忆有感

4.央视《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5.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6.军工记忆1观后感

7.观后感

8.地道战观后感精选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纪录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六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纪录片讲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凭借“军工报国”“自力更生”的军工精神,突破国防尖端科技,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故事。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军工记忆》纪录片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并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公里,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央实施三线建设50周年,《军工记忆抗战硝烟》《军工记忆三线风云》等多部系列纪录作品也正在紧锣密鼓摄制,将陆续面世。

据了解,此次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六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党委书记丁杰盔介绍,《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纪录片牢牢把握“中国梦”主题,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片中一组组人物故事见微知著,无一不传递出“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的深刻内涵,传达了“强国梦、强军梦”背后的“中国梦”深刻主题,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梦”不仅仅在当下,更是历史与未来的一脉相承,给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以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据悉,本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千米,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捕捉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既展现了催人奋进的重大武器装备研制进程,又深刻勾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卫星、导弹、军舰、战机研制过程中的科普知识,又真实再现了特殊年代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情怀。

日前,集团公司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将系列电视片作为军工优良传统教育的参考资料,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观看。

更多纪录片《军工记忆》观后感推荐:

1.军工记忆观后感

2.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3.军工记忆观后感1000字

4.央视《军工记忆》纪录片观后感

5.观军工记忆有感

6.cctv9军工记忆全集观后感

7.观后感

8.抗日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cctv9军工记忆全集观后感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总目标,积极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参与军工文化建设、传承军工精神中的独特作用,国防科工局离退休干部局于2012年起组织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以推选军工行业“老领导、老专家、老模范”代表“讲故事、忆传统、传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口述历史”为表现形式,拍摄制作“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歼-10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六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纪录片讲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几代科研人员凭借“军工报国”“自力更生”的军工精神,突破国防尖端科技,成功研制军工重大型号装备的故事。这六种装备研制时间涵盖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军工记忆》纪录片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采访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32位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军工科研专家,并拍摄到许多军工研制和生产场面的精彩瞬间。

《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片摄制历时两年,摄制组行程数万公里,走访了30多家军工科研生产厂所,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开展“回顾历史,传承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央实施三线建设50周年,《军工记忆抗战硝烟》《军工记忆三线风云》等多部系列纪录作品也正在紧锣密鼓摄制,将陆续面世。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195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央视记录频道正在热播大型军事历史纪录片《军工记忆》,为观众展示了我国研制尖端国防装备艰苦卓绝的历程,讲述了一段段可歌可泣、催人奋进、感人泪下的尘封往事。

虽然我们可能记不清那些军工人的名字,但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都离不开每一位军工人默默付出的辛勤汗水。军工人以他们的赤诚之心和开拓精神,书写了国防科研史上的传奇。这老一辈军工人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通过观看《“巨浪一号”潜地导弹》这一集,我也更加深刻的领会了航天精神的内涵和精髓。

特别能吃苦

1965年春天,周恩来总理宣布搁浅了三年的核潜艇研制重新上马。在国家一声令下,一群年轻的科研人员拿起背包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可不是一场轻松的旅行,而是一场肩负着使命,历经十七载潜心研究,克服艰苦环境,攻克无数技术难关的艰难之旅。刚到“巨浪一号”研制基地,所有的科研人员都被眼前的凄凉景象所震撼,没有实验室和资料室,工作人员就自己动手盖土坯房,没有办公桌就在床上画图纸。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巨浪一号”的总体设计和核心技术——固体发动机技术开始蹒跚起步。

特别能战斗

条件虽然艰苦,工具虽然简陋,差错却不能容忍。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夜以继日。科研人员为了尽快得出计算数据,白天黑夜不休息的连轴转,有的工作人员累出病来还坚守在科研一线中。那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就是模拟计算机,计算效率低,操作繁琐,用现代计算机一秒钟就能算出的结果,在当时却要一周的时间,甚至有很多的计算数据都是拿最基本的量角器和直尺得出的。这是需要多么顽强的战斗精神才能完成的任务啊!

特别能攻关

固体燃料发动机喷口的温度可达3000摄氏度,有最高熔点的金属钨也很难满足环境要求。科研人员通过夜以继日的攻关,进行数以百计次的高危险试验,终于研制出能够承受3000度高温,满足要求的复合材料,解决了固体发动机喷口材料的难题。美国“北极星”潜射导弹耗费了一百多发试验弹,还专门在沿海建立了一个水下发射试验平台,科研经费达27.5亿,这对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无法拥有那么完善的试验环境。于是在艰苦的条件下,科研人员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设计出了称作“台筒艇”的水下发射试验技术并获得成功,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正是这一次次迫不得已的土办法,书写了我国国防装备科研史上的奇迹。

特别能奉献

参与“巨浪一号”研制的科研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工作特别认真,对导弹事业非常热爱,他们把全部热情都投进了潜射导弹的研制工作里,甚至有些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导弹事业中。时任“巨浪一号”的总设计师黄纬禄曾说:“中间不管失败多少次,那么你最后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除非你生命在成功之前结束了”。这句话说出了所有航天人的心声,也是所有航天人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巨浪一号”的研制成功意义深远,不仅为我国固体导弹发展铺开了一条路,也为我国战略国防装备走固体化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军事和经济的不断强大,越来越多的先进国防装备研制成功,共同保卫着祖国的安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释了“中国梦 ”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不同时期中国梦有不同的阐释,但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做保障。研制“巨浪一号”,正是那个时代我们要摆脱帝国主义核威胁的中国梦。在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实现了这个中国梦。研制先进国防装备不是为牟取利益而欺凌他国的手段,而是通过手握这些先进的国防装备,对他国产生有力的威慑,使自己在国际对话和博弈中,拥有更高的姿态和更重的话语权,能够以大国身份维持世界平衡的战略格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中国梦。同时,这也是国防装备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我无法忘记一百多年前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惨烈,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殒命海底的悲壮;每当回想起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飞行员王伟为驱赶入侵我国领空的美战机而坠机南海,内心都会无比悲痛。“落后就要挨打”,这朴实而深刻的道理是我们经过无数次的惨痛教训反思 出来的,是要时刻牢记在脑海中的。如今,我们的国家逐渐强大起来了,可是依旧面临着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周边安全形势,强大国防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更多的先进国防装备保卫着祖国的安宁时,我们无法忘记曾经那些一生默默无闻的军工人。而身为一名飞航人,我感受到了无比的荣耀,也明白肩上的使命与责任之重。作为刚入职的新人,虽然我还不具备完备的科研能力,但我有奉献青春的勇气和满腔的热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牢记使命,发扬航天传统精神,为研制新型国防装备,强大我国防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军工记忆2024观后感

全文共 1542 字

+ 加入清单

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摄制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日前已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播出。该片以纪实拍摄和人物采访拍摄的形式,讲述了“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等重大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作为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使命的航天人,来看看我们的青年小伙伴如何感悟军工记忆吧!

最近观看了央视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记录片之《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看到了老一辈崇高的使命感,强烈的爱国情,感慨之余,收获颇多。

提及1967年,脑海里浮现出国家经济萧条、民生贫困、举国艰难的景象,然而在这个困顿时期,有那么一群年轻人,凭着不服输的勇气,以及科技强军的崇高信仰,正在着手开展一个难于登天的高科技项目,研制“巨浪一号潜地导弹”。

潜地导弹由潜水艇在水下发射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战略导弹,与潜艇的导弹射击控制、检测、发射系统和导航系统等构成潜地导弹武器系统。其隐蔽性强,机动性好,生存能力强,便于实施核攻击,是一个国家强大国防能力的象征。然而潜地导弹的研制不但需要顶尖的军工技术,更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美国研制的第一颗潜地导弹“北极星”,曾花费25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当时,我们国家财力薄弱、技术落后、信息匮乏、设备老旧、经验不足,要想在这种条件下研制出潜地导弹,无疑难于登天!然而,我们不服输的科研前辈们,却毅然接受了这个巨大挑战。从总体设计师到普通工人,他们虽不是军人,却履行着军令如山的诺言,毫不犹豫的将千斤重担扛在肩上,开启了他们长达17年刻骨铭心的科研之旅。

17年中,他们曾在生活条件积极恶劣的荒漠中,在自己建造的矮小土坯房里,开始“巨浪一号”的总体设计和核心技术固体发动机的研究;他们曾在特殊动荡的岁月中,绞尽脑汁、昼夜不休,利用简单方程解决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复杂问题;他们曾在普通机床上,利用独具匠心设计的特殊工具,加上精准的手工操作,加工出能与数控机床相媲美的零部件;他们曾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编制详尽的工艺规范,指导每一个装调过程,大到铸件锻造,小到螺钉安装,一丝一环都十分严谨,甚至是严苛,做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在“巨浪一号”的研制过程中,辛苦、困难自不必说,但是所有科研人员的坚定信念和我必担大任的决心,更是让人由衷敬佩。“巨浪一号”总体设计师黄纬禄院士曾说过:“中间不管失败多少次,最后都一定要完成任务,除非你的生命在成功之前结束,那就没有办法了,否则只要接收任务,就一定要成功,你能承受得了要承受,承受不了也要承受!”多么朴实的一段话,却又多么沉重的一段话,只要任务在身,不管怎样,都要承受,都要承担,都要完成,都要成功!

经历了艰苦卓绝的17年,经历了苦苦探索的17年,“巨浪一号”在成千上万的军工人的努力下成功发射,这是我们老一辈科研人的丰功伟绩,更是中国军工史上的奇迹。

当年奋战在军工尖端的科学家和设计师,如今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很多科研老前辈,每每提及自己当年的工作,谈到自己设计的产品,无不热泪盈眶。他们真的热爱自己的工作,留恋自己的岗位,钟爱自己的事业,他们把整个青春,整个生命都放到了事业中。在他们的人生中,虽然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不为人知,他们的名字也不会被后人铭记,但是承载他们毕生梦想的“巨浪一号”终将写进历史,流芳千古。

感慨老一辈为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之余,也让我想到当前的我们,当下的年轻人。现在,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源、海量的信息、精良的设备、完善的实验室、丰富的科研经验,还有什么理由攻克不了技术难关,创造不出先进的武器装备呢!站在老一辈科学家的肩膀上,让我们给自己充满力量,奔跑吧,年轻人,前方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成功也将是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看军工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1780 字

+ 加入清单

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摄制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将于6月26日至28日黄金时段晚8点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播出。该片以纪实拍摄和人物采访拍摄的形式,讲述了“巨浪一号”潜地导弹、052导弹驱逐舰和“空警2000”预警机等重大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

“这些纪录片讲的都是尘封的往事。”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影像处处长李阳说,有些采访对象直到被采访前,家人都不知道他们曾经所做过的工作。“我们采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批这样的人。他们并不是军人,可是当国家一声令下,他们就能拿起背包说走就走,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据《军工记忆》摄制组介绍,他们历时十个月,行程数万里,先后赴北京、西安、呼和浩特等10余家军工场所,采访了“巨浪一号”总指挥栾恩杰、“预警机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等近百位亲历者,深度挖掘了研制历程中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据了解,《军工记忆》的前四集《水下长征》《金戈铁马》《豹啸长空》《东风破晓》去年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其中《水下长征》《东风破晓》获得了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

提及1967年,脑海里浮现出国家经济萧条、民生贫困、举国艰难的景象,然而在这个困顿时期,有那么一群年轻人,凭着不服输的勇气,以及科技强军的崇高信仰,正在着手开展一个难于登天的高科技项目,研制“巨浪一号潜地导弹”。

潜地导弹由潜水艇在水下发射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战略导弹,与潜艇的导弹射击控制、检测、发射系统和导航系统等构成潜地导弹武器系统。其隐蔽性强,机动性好,生存能力强,便于实施核攻击,是一个国家强大国防能力的象征。然而潜地导弹的研制不但需要顶尖的军工技术,更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美国研制的第一颗潜地导弹“北极星”,曾花费25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当时,我们国家财力薄弱、技术落后、信息匮乏、设备老旧、经验不足,要想在这种条件下研制出潜地导弹,无疑难于登天!然而,我们不服输的科研前辈们,却毅然接受了这个巨大挑战。从总体设计师到普通工人,他们虽不是军人,却履行着军令如山的诺言,毫不犹豫的将千斤重担扛在肩上,开启了他们长达17年刻骨铭心的科研之旅。

17年中,他们曾在生活条件积极恶劣的荒漠中,在自己建造的矮小土坯房里,开始“巨浪一号”的总体设计和核心技术固体发动机的研究;他们曾在特殊动荡的岁月中,绞尽脑汁、昼夜不休,利用简单方程解决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复杂问题;他们曾在普通机床上,利用独具匠心设计的特殊工具,加上精准的手工操作,加工出能与数控机床相媲美的零部件;他们曾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编制详尽的工艺规范,指导每一个装调过程,大到铸件锻造,小到螺钉安装,一丝一环都十分严谨,甚至是严苛,做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在“巨浪一号”的研制过程中,辛苦、困难自不必说,但是所有科研人员的坚定信念和我必担大任的决心,更是让人由衷敬佩。“巨浪一号”总体设计师黄纬禄院士曾说过:“中间不管失败多少次,最后都一定要完成任务,除非你的生命在成功之前结束,那就没有办法了,否则只要接收任务,就一定要成功,你能承受得了要承受,承受不了也要承受!”多么朴实的一段话,却又多么沉重的一段话,只要任务在身,不管怎样,都要承受,都要承担,都要完成,都要成功!

经历了艰苦卓绝的17年,经历了苦苦探索的17年,“巨浪一号”在成千上万的军工人的努力下成功发射,这是我们老一辈科研人的丰功伟绩,更是中国军工史上的奇迹。

当年奋战在军工尖端的科学家和设计师,如今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很多科研老前辈,每每提及自己当年的工作,谈到自己设计的产品,无不热泪盈眶。他们真的热爱自己的工作,留恋自己的岗位,钟爱自己的事业,他们把整个青春,整个生命都放到了事业中。在他们的人生中,虽然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不为人知,他们的名字也不会被后人铭记,但是承载他们毕生梦想的“巨浪一号”终将写进历史,流芳千古。

感慨老一辈为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之余,也让我想到当前的我们,当下的年轻人。现在,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源、海量的信息、精良的设备、完善的实验室、丰富的科研经验,还有什么理由攻克不了技术难关,创造不出先进的武器装备呢!站在老一辈科学家的肩膀上,让我们给自己充满力量,奔跑吧,年轻人,前方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成功也将是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军工单位4人被策反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据央视报道,近期四川省国家安全机关破获境外间谍策反案件,在抓获的四名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员当中,有2人是90后。

报道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在网络上通过论坛、求职网站、社交平台等,将ID虚设到我国重要单位附近,以虚设的单位或个人身份主动寻找有国防军工单位背景的人员,以拉拢感情利益诱惑等手段,套取国家秘密。或者发布虚假的岗位信息,预留联系方式,守株待兔等待我国公民主动联系,建立所谓的聘用关系,从一开始搜集公开信息逐步发展到搜集报送重点单位内部资料,从而达到窃密的目的。

而在这四起破获的案件当中,有三起都是通过网络来策反嫌疑人的。除了利用网络外,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还会指使被策反人员提供可能利用人员的联系方式,物色新的被策反人员,以此扩大关系网,拓宽信息渠道。

在这四起案件当中,李某没完成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交给的任务,随后又推荐了自己的朋友,结果导致朋友被策反。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策反的人员当中,涵盖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段,但目前80、90后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由于涉世不深,防范意识薄弱等因素,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策反的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近期四川省国家安全机关抓获的四名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员当中,有2人就是90后。

展开阅读全文

军工股冲高回落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股市由于大盘暴跌,绝大部分股票都是大跌,盘中的热点难得一见。从上午的盘面来看,除了次新股之外,最让股民心安的那就是军工股了。这是因为有这样的消息——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近日正式成立,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另外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宣布,中国正在自主设计和建造第二艘航母。

在此消息影响下,上午,飞机制造和船舶制造两大行业领涨,板块几乎全部飘红,其中航天通信一度封涨停,其他诸如中船防务、航天动力、中航机电也有不错的涨幅。不过随着大盘的进一步下挫,这些个股涨幅纷纷收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