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凸显

凸显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凸显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凸显问题。

分享

浏览

2648

作文

13

技巧六: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例14:(首)时间流逝,光阴飞转。十四岁的春秋,我已与父母走遍数载花开花落。从我生命的始初以同一速度不可挽回地向未来飞速冲刺。待偶尔停驻,才发现:季节轮替的十四年里,我一直与父母同行。苍老的,是岁月,是父母;而与之相反的,我长大了。

(尾)我想我们还会一直走更长的岁月,大概要有他们的一辈子那么长。我们会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以后的几十载,我与父母同行。苍老的,是岁月,是人;而不变的,是爱。(《我与父母同行》)

点评: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例14中,开头和结尾都用朴实而深情的语言,将绵绵的亲情娓娓道来,虽然不是文采斐然,可字里行间的浓浓的真情使得本文情思饱满,而且首尾的最后一个长句,都用了相同的句式,仅仅是用词的巧妙变换,形成了前后照应,激起了内心的感动、深情的勃发与和情感的共鸣,凸现了本文的主旨——和父母一生同行,永生相爱。

展开阅读全文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首) 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 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首) 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 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 (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 :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首) 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 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 (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 :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首) 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 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展开阅读全文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

技巧点拨: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细节凸显美丽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琥珀一般的时光是上帝所雕刻给我们的,流水一样的年华是父母辛苦积累的,而美丽是由生活中的细节凸显的。

我家附近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婆婆,她膝下无子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住在一间小屋里,没有人去看望她。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看望那位老婆婆。老婆婆的家比较小,但一个人住还可以,那里光线偏暗,湿气很重,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老婆婆很慈祥,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她亲切的与我们打招呼,让我们坐下。我们在那儿待的并不久,老人却对我们很好,她又给我们讲了许多她小时侯的趣事,我听得津津有味,那个时代的一切都十分质朴:玩具是绳子做的毽子,游戏只需要一片树叶。不想现在,什么都变得华丽起来。因为我挺怕生,所以没怎么说话,到时我旁边的女孩子,什么都能聊,虽然与老婆婆不是同一个年代的却好像是生活了好久的朋友,知道回家时都滔滔不绝。后来我们的事被家长们知道了,有些家长十分反对,认为不适合,有些家长通情达理,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大家有空就去看望老婆婆,偶尔带写零食,水果给老人。那些不赞同的家长也只好罢休了。那位孤僻的老奶奶也渐渐开朗了,时不时也会出来活动。我们几个则是为当初的行动感到自豪。

这些美丽不正是从这些互相关心,关爱的细节中显现出来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展开阅读全文

频提短板凸显全面小康社会的均衡性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全面”二字所言不能虚。为此,习近平在说明的时候多次提到补齐短板这样的话语,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有多少短板?一是贫困问题,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

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短板之所在,也是问题之所在,也恰恰是发力的方向,这些都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示例: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中公点拨】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在上例中,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示例: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

【中公点拨】

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大选乱象凸显美国政党政治的衰败

全文共 1437 字

+ 加入清单

【鸣镝】 作者:董春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今年的美国大选可谓“乱”字当头、意外频发,进入最后角逐的希拉里与特朗普两位总统候选人丑闻缠身、争议不断。从希拉里的“邮件门”“健康门”到特朗普的“录音门”“避税门”,再到“最肮脏的总统辩论”,令外界观察者大跌眼镜、不忍直视。并且,希拉里与特朗普比拼的重点似乎不是政策差异,而是“互黑”的手段,并一次又一次刷新“负面选举”的下限。这场乱象频出的大选带给选民的是失望和愤怒,也直观地展示出美国政党政治衰败

一方面,极化政治造就另类初选。在奥巴马任内,美国两党之争愈演愈烈,政治极化已经蔓延至美国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两党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激烈博弈,互不妥协,府会对立,国会分裂,导致事关国家发展的重要议案难以推动,政府关门危机频繁上演。曾提出“历史终结论”的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将其作为美国政治衰败的一个重要表现。极化政治所产生的愤怒情绪也由政治层面传导到社会层面,导致暴戾之气积聚,枪击等暴力事件频发。

同时,民众厌倦了政党之争和“低效政治”,因此在选举中将矛头指向那些深谙政治规则的传统政客,并寄希望于特朗普和桑德斯这种非传统的政治人物,希望他们能够重新塑造美国的政治文化,

打造温和的中间派,弥合两党之间的裂痕。但之后的选举态势表明,选民这种“天真的”愿望或是被投机者利用,或是被传统政治势力联手扼杀。决胜阶段的两位候选人特朗普和希拉里都没有结束极化政治的意愿和主张,他们都将注意力放在打击和抹黑对手上,都没有意识到美国政治所面临的这场危机,为美国未来所开出的政策“药方”也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美国政治衰败的根源。

另一方面,政党竞争嬗变为“阶级斗争”。与以往美国大选最后阶段截然不同的是,此次特朗普并没有完成对共和党的整合。共和党政治精英阶层,如众议院议长保罗·瑞安、资深参议员麦凯恩等人,纷纷与特朗普“划清界限”;除此之外,共和党传统政治力量布什家族甚至宣布“倒戈”支持希拉里。共和党“建制派”抛弃特朗普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不够资格”,而且更在于他的政治人格与政治诉求是矛盾的。特朗普这位谙熟金钱政治游戏的人,正试图颠覆美国的金钱政治游戏规则,“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为了阻止特朗普,共和党“建制派”并不寄希望于所谓“民主的力量”和“神圣的选票”,而是试图采用非正常的、反民主的手法来实现目标。这对自诩为“民主典范”的美国而言确实是莫大的讽刺。

与以往大选过程中媒体各有所属阵营的景象不同,在此次大选的决胜阶段,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站在了民主党这一边,对特朗普实施“舆论围剿”,各类选择性的报道充斥着偏见与恶意中伤,早已背离了客观中立的新闻原则。这是既有媒体利益集团的支持和希拉里“买断媒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特朗普的支持者们主要也只能依靠网络来表达诉求。如果以“建制派的阴谋”来看待所有涉及特朗普的负面报道,主流话语与网络舆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对立态势。这也体现出“精英—大众”民意日益分化的趋势。

在大选的最后阶段,原本的“驴象之争”正戏剧性地演变为另一场变了味道的“华尔街运动”(1%与99%两大阶层的对立)。其结果是共和党内部严重撕裂,传统的两党政治势力均衡被打破。若在此次选举中失败,共和党或将经历一个漫长的恢复与重塑过程,美国的政党政治也将从结构上呈现出长期失衡的局面。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0日 12版)

电信诈骗横行,仅仅因为我们“傻”?

展开阅读全文

探究社会背景,凸显本质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以《话说一掷千金》为例:“有了钱怎么花,似乎是个人的事。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从灯红酒绿的豪门夜宴移到农舍窑洞,警惕拜金主义的话题会变得更加沉重。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到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但现在还远非黄金满地。我国人均GDP还不到4500美元,在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行榜上,我们的座次仅仅是几十位,光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就有许多农民仍在为温饱问题发愁。如果把一掷千金的做法放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我国刚解决温饱问题这个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会发现,这种奢侈之风在污染着社会环境,损害着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我的钱该怎么花你管不着”,这一观点看起来很是合理,但是将其放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大背景下,这种做法的错误性本质凸显了出来。因为任何现象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我们在论及这一现象时。若能揭示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本质就会凸显出来,进而使说理走向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写人要凸显个性高中作文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到了,妈妈规定我一星期写三篇日记或作文,我极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我硬着头皮答应了妈妈。

我隔两天把发生在我身边的事写下来,妈妈都把它们变成铅字搬到了网上,结果全都选中了,而且有两篇还是优秀作文,本期热点呢!我高兴极了,真想再多写几篇。但又一想:“又不给稿费,我写它有何用?”妈妈却说:“这是一个荣誉嘛!”我知道妈妈这样做是要激发我的写作兴趣,趁机来提高我的作文水平,但妈妈你知道吗?写一篇作文有多难,写作文本来就是一件烦恼的事,身边的题材再多,也总要构思,每次我都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妈妈说:“多读书.多观察.多实践.多动笔,再说日记大可随便些,可以写一天遇到的新鲜事,也可写自己对人.事.物的观察,一点感想,也可以写自己看书的心得体会,只要如实地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毋容置疑就是一篇好文章。”听了妈妈的话,我突发奇想,又对妈妈说:“以后我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备有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遇到什么新奇事记下来,俗话说的好‘趁热打铁’吗!”妈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十几天来,我沉浸在书的海洋中,记书中的好词好句,想他们的写作方法,积累他们的写作经验,再加上我的实践能力,我想我的作文会提高得更快的。

展开阅读全文

写人要凸显个性作文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的下午6点多,《红猫仗剑走天涯》快播完了,我心想7点还要播《快乐精灵》,爸爸是个新闻迷,7点钟准要看《新闻联播》,怎么让爸爸看不成新闻,而我可以看自己喜欢的《快乐精灵》呢?想了好长时间,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把遥控器藏在被窝里,爸爸找不见,不就成了!

我刚把遥控器藏在被窝,爸爸就回来了,也真巧,正好七点钟,爸爸想看《新闻联播》。可找不到遥控器,爸爸急得翻遍整个屋子,还是没找着。看着爸爸着急的样子,我暗自得意。

爸爸突然把目光对准我,认真地说:“是不是你把遥控器藏了?”我当时很紧张,心想爸爸料事如神啊,竟然想到我,本来想承认,可那动画片多诱人啊!于是镇定下来,死活不承认。

看着爸爸那锐利的目光,我有些心虚,不敢正视爸爸。

过了一会儿,爸爸和蔼的对我说:“嘟嘟,爸爸看新闻,是关心国家大事……为人之本就是诚实……”听了爸爸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爸爸关注的是大事啊,我更不该不诚实。想到这里,我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

[写人凸显个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点击查看:高考作文怎么才能凸显亮点

全文共 1733 字

+ 加入清单

四、符号题目要赋予现实意义

有些题目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准确地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特殊意义是写作重点。例如“?——!”“6和9”“‘十’的联想”等。我们把“?”理解为“疑问”,把“!”理解为“获得的成功”可以;把“?”理解为“对某个问题的发现”,把“!”理解为一种令人吃惊的结论也可以。“6”和“9”从形体上看刚好相反,如果从不同方位去看“6”和“9”刚好颠倒了过来,这个特点完全可以比附为我们看问题的“角度”现象。“十”可以联想很多很多——人生的十字架,人生的十字路口,红十字会,数学中的加法等,如果我们确定了一种或几种理解,写成文章,一定有趣有理。

五、漫画命题要揭示象征意义

漫画是高考经常采用的形式。写这种形式的供料作文,如何准确把握漫画艺术,揣摩漫画主题显得非常关键。审题时以下几点应该引起我们注意:(1)思考夸张变形的实质;(2)抓住借代象征等手法;(3)注意画题和画中文字;(4)挖掘画中的现实意义。

六、材料命题可以分四步进入不跑题

一般来说,材料有如下类型:①一则材料;②几则材料;③材料加题目。从内容上看,有现实世象的,也有寓言形式的,还有名言警句式的。我们要明确材料的主旨,揣摩命题意图。可进行四步思考:

①切割要点,将材料内容包含的要点进行分割。分割要点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把握命题主旨。②补充空白,将材料中未直接说出或象征暗示出的意思挖掘出来。有时应采用辩证分析方法来补充,结合社会现实来思考。③组合推论,将切割出来的要点和补充空白得到的内容结合起来思考,然后分类合并,组合推断,得出结论。④联系现实,将这个结论和现实社会、个人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思考,得出新的结论,这就是文章的立意。

无论怎样的命题材料(浅显的或是隐寓的),有了以上四步,审题就一步到位了。

七、材料作文要注意“三个抓住”

(1)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一般有那么一两句(有时是关键短语)暗示了它的主旨,我们审题分析材料,就要抓住不放。如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的作文材料: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以裁判的角度看,比赛目的就是选拔,比赛结果应分胜负。在比赛中规则是关键,如果无视规则,就失去了比赛的意义。从这一角度可以得到的关键词是“规则”。抓住了这个关键词,立意就不会偏。

(2)抓住材料中的潜台词意。一般材料,具有潜台词义的较多,因为这种供料可以有多个理解,这就为多角度思维提供了条件。材料作文审题难度并不大,但重视潜台词仍然有意义。一般来说,寓言材料都有潜台词。如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的作文题: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材料有对比的因素,反映的是情、理、法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暗含命题者的思想倾向(潜台词)——赞同小陈的行为,强调法制精神。

(3)抓住材料中的对比实质。如果一则材料中有对比的两种情况,或者多则材料内容形成对比,我们不能只看对比的一方,而要考虑对比的实质。抓住了实质也就抓住了材料的主旨。如下面的材料:

诗人:走过的路使我暗自惊心/为什么要这样曲曲弯弯/浪费着生命/如果走成一条直线/岂不节省许多光阴

学者:曲线包容着无穷多的直线,避免了单调和重复,曲线构成的生活更富有弹性。

很明显,这两则材料的“质”(观点)相对。在对比上做文章,可以选取其一做观点,也可辩证地分析。

此外,还可以抓住材料的反面去领悟,抓住材料的因果联系去领悟。如果材料有几则,且内容各不相同,我们就应寻找这些材料之间的公共联系。找到这个联系也就找到了命题的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