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出处

出处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出处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出处问题。

分享

浏览

7514

作文

73

成语出处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1,《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2,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如此者处心积虑,已非一日。”

3,唐·柳宗元《复仇驳议》:“而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死而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4,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第十五卷:“学者须是潜心积虑,优游涵养,使之自得。”

5,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应世》:“措心积虑,甘为小人而不以为病,兹非惑欤。”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出处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①两山相对耸立。

例:山峡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峙,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刘白羽《长江三峡》.

相对而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资水》:“县左右二冈对峙。”

【唐】杨炯《浮沤赋》:“排两足而分规,擘波心而对峙。”

【清】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苏县境北际界平,两山对峙,叠嶂复崖,莾为盗薮。”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一条笔直的公路延伸过去,有一座两山对峙的山口,那想必就是虎鸣山口了。”

②对抗;抗衡。

例:【清】黄鸿寿《开设资政院》:“院中议员以钦选、民选两部分组织而成,两造之分子,隐隐然若两党之对峙。”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九章:“我军逐步后撤,退到张朴墕和十字墕村南,与敌人隔沟对峙。”

展开阅读全文

出处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1、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古文《赵普》写到:“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译为:宋朝初年,在宰相位子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孟郊《登科后》写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译为: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

2、 卑鄙,丑恶。

方勺(宋 )《青溪寇轨》:“当轴者皆龌龊邪佞之徒,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

归有光(明)《亡友方思曾墓表》:“与其客饮酒放歌,绝不与豪贵人通。间与之相涉,视其龌龊,必以气陵之。”

王冕(元) :“龌龊宁堪处,卑污奈此逢。”

展开阅读全文

出处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1. 同“ 麻痹 ”。

《朱子语类》卷二五:“心既不仁……如人身体麻木,都不醒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放绑要紧,手脚都麻木了。”郑观应 《盛世危言·医道》:“衰迈之人脑气不足,遂有麻木、昏瞶之病。”

2. 谓感觉迟钝。

《水浒传》第一一八回:“ 雷炯 、 计稷 惊得麻木了,动弹不得。”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先生’,乡下人麻木而平静的回答道:‘您是学者,总该知道现在已是午后,别人也要肚子饿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想不到的悲哀的袭击使她麻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精选形容景色优美的成语含解释出处

全文共 1879 字

+ 加入清单

桂子飘香guì zǐ piāo xiāng

解释】: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出自】: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浓香

莺啼燕语yīng tí yàn yǔ

【解释】: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出自】: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花红柳绿huā hóng liǔ lǜ

【解释】: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出自】: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示例】:史见那郊园野旷,景物芳菲,~,仕女游人不断头的走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九回

【近义词】:姹紫嫣红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房屋的高大和众多

张灯结彩zhāng dēng jié cǎi

【解释】: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示例】: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好不热闹。

【近义词】:披红戴绿

【反义词】:披麻戴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郁郁葱葱yù yù cōng cōng

【解释】: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出自】:汉·王充《论衡·吉验》:“城郭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纪》:“望气者至南阳,曰:‘气佳哉,郁郁葱葱!”

【示例】:远处是几个农村,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大有~的气象。 ◎叶圣陶《游泳》

暗香疏影àn xiāng shū yǐng

【解释】: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出自】: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示例】:两个站在小桥上,疏影暗香,自甘清冷,屋后山冈积雪如银,背着手玩赏。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四回

【近义词】:疏影暗香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梅花 鸟语花香niǎo yǔ huā xiāng

【解释】: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自】:宋·吕本中《紫薇·庵居》:“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示例】:一路行来,山青水绿,~,真是个好风景也。 ◎清·李渔《比目鱼·肥遁》

【近义词】:山清水秀

【反义词】:穷乡僻壤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诗情画意shī qíng huà yì

【解释】: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出自】: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山清水秀shān qīng shuǐ xiù

【解释】:形容风景优美

【出自】: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示例】:我的家乡是个~的好地方。

【近义词】:山明水秀、山青水秀

【反义词】:穷山恶水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秀色可餐xiù sè kě cān

【解释】: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出自】: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近义词】:秀外慧中、国色天香

【反义词】:其貌不扬、面目可憎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茂林修竹mào lín xiū zhú

【解释】: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示例】:刚过了小桥曲水,又见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二回

流水桃花liú shuǐ táo huā

【解释】: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出自】: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示例】:~情不已,待刘郎。 ◎五代·后蜀·欧阳炯《春光好》词六

莺歌燕舞yīng gē yàn wǔ

【解释】: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出自】: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示例】: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

【近义词】:鸟语花香、莺吟燕舞

【反义词】:鸡犬不宁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展开阅读全文

妙笔生花,何问花出处感悟作文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好画!”当你看到齐白石画中那几只活灵活现的虾游动在纸上时,即便背景一片空白,你也会感到那一汪水的灵动与活力。此时的你,已不再计较那几只虾是否是真实的,它们已游动在你的心中,勾起了你对生命无尽的遐想和对自然无穷的赞叹。

“好画!”当你看到郑板桥画中那几抹苍劲冷峻的竹跳动在纸上时,即便墨色只有浓淡,你还是会听到那一片翠绿的竹在风中奏出的生命之歌。此时的你,已不再计较那几抹竹是否在生长,它们已摇曳在你的心中,唤起你对生命无比的崇敬和对自然无限的喜爱。

画由心生,因为心中本有画。齐白石画虾,以养虾、观察虾各个时候的神态为每天必做的功课;郑板桥画竹,住在竹林边,以听不同季节竹的鸣响、观竹不同季节的形态为生活的乐趣。他们不在作画,却又无时不在画,那是在心中反复描绘,做着对现实事物的艺术化处理。

画由心生,又因为心中本无画。画面中的实物只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外化与流露罢了。他们将内心的冲动与欲望宣泄在纸上、笔下,也正因为如此,笔下的虾已不是家养的那只虾,笔下的竹也远非林中的那棵竹,画中的它们承载了画家想要传达的情感,也正是这种情感,激起了我们心中那种对美天生的感悟能力。一幅单纯的鱼塘照片远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

妙笔生,何问花出处?我们眼中的花,无论是一枝、一束还是一盆、一片,无论是怒放、含苞还是枯萎、凋残,画家想要表现的只是心中对花最直接的感悟,最真实的情感6这种感悟与情感具有共通性,往往能一下子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梵·高画中的那几朵向日葵那么灿烂,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传输到大脑里的却是平静中的不安。毕加索笔下的裸体女人长着无数条手臂,那么地夸张变形,但是画中的她们扑面而来,简单直接地跃人我们的脑海,留下永久的温暖和感动。我们无须讨论那留在我们脑海里的美丽印迹究竟是一种主观感受还是一种物理现象,无须探究梵·高、毕加索的大脑是否天生对美就有

特别强的感知能力,我们已经通过那些单纯的线条与色彩,分享了他们的感悟与感知,我们的情感已随着画面传递的情感而流淌。

我们该满足,该手捧一杯馨香浓郁的咖啡,躺在沙发上,长久地对着那盆花,让内心的情感静静地流淌。

妙笔生花,我的情感在我的笔尖流淌

展开阅读全文

出处编辑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 魏 嵇康《琴赋》:“疎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

唐 郭子仪《享太庙乐章·广运舞》:“河海静谧,车书混同。”

清 林则徐《会奏九龙洋面轰击夷船情形折》:“再广东沿海闾阎,仍俱十分静谧。”

梁斌《红旗谱》十六:“ 春兰睁起又黑又大的眼睛,静谧的看着运涛 。”

《荷兰的花》:“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静谧的五彩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相辉映。”

《陈书·宣帝纪论》:“克淮南之地,开拓土宇,静谧封疆。”

法布尔《绿色蝈蝈》:“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名句出处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附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并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呢?”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高远,却因利益去辅佐奢华的君王,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小事和他绝交,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息的吹;子女想要赡养亲人,亲人却已不在!逝去就永远追不回来的是时光;过世后就再也见不到面的是双亲。请让我从此告别人世吧。”于是站立不动,枯槁而死。

孔子说:“同学们应引以为戒,经历过这件事,足以让人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孔子的学生十人中有三人辞别回家赡养双亲。

展开阅读全文

一、赞颂竹子的诗句及其出处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1、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竹》 梁·刘孝先

2、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赋得阶前嫩竹》 陈·张正见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 清·郑燮

4、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5、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郑谷

6、竹,临池,似玉。悒露静,和烟绿。抢节宁改,贞心自束。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竹》 唐·韦式

7、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长竹》 唐·陈陶

8、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咏竹》 宋·黄庭坚

9、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从韦续处觅绵竹》 唐·杜甫

10、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洗竹》 唐·王贞白

11、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熏。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送钟元外赋竹》唐·孙岘

12、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慈竹》宋·乐史

13、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新竹》宋·朱熹

14、竹坞深深处,檀栾绕舍青。暑风成惨淡,寒月助清冷。客去空尘塌,诗来拓采棂。——《次韵择之咏竹》宋·朱熹

展开阅读全文

不欺暗室成语出处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按:这只是”暗室而不欺“的字面出处。著名词典学家、语言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关于典故词溯源问题的若干思》指出: 不欺暗室,《辞源》、《成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俱谓其源为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所载之蘧伯玉事: 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味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

但文中只言蘧不以暗昧废礼。如说“暗室”,只有灵公及夫人所坐之室,然“夜坐”未必无灯,用“暗室”自属勉强;至于“不欺”,则只能扯到蘧不欺“暗室”内的灵公与夫人头上,蘧既是不以暗昧废礼的人,用“不欺”也显不当。

从使用书证所体现的词义上考察,“不欺暗室”当是源于有关男女关系的事上。

如: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三:“女仙谓建章曰:‘子不欺暗室,所谓君子人也。’”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天子……又看见二人不欺暗室,因说道:若果如此,又是一个鲁男子,诚可嘉也。”

《野叟曝言》十八回:“至于淫媒之事,休要说白相公是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即贱婢下人,亦知以礼相持,不欺暗室。”

这些用例写的都是男子在男女关系上能以礼自持。

特别是《汉语成语大词典》所收的《太平广记》卷六八转引的《传奇·封陟》一例,实际上已点明了此典之源:“陟乃怒目而言曰:‘我居书斋,不欺暗室。下惠为证,叔子是师。’”下惠,即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叔子,惜乎《汉语成语大词典》没有搞清所指的乃颜叔子,而错误地认为是指晋代的羊祜,并解释说:“羊祜待人诚恳,都督荆州时,和吴将陆抗对垒,陆抗生病,羊祜送药给他,陆抗服药不疑。”羊祜此事与不欺暗室毫不相干。

颜叔子事见《诗·小雅·巷伯》毛传:“昔者,颜叔子独坐于室。邻之嫠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使执烛,放乎旦而蒸尽,缩屋而继之。”文中虽无“不欺”及“暗室”字面,然颜叫妇人于室内执烛,实即不欺暗室。

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敢忘垂堂戒,宁将暗室欺?”清人冯浩笺注以及《事文类聚·不欺暗室》条所录《史记》云云,都是说的颜叔子此事,冯虽未下断语,然倾向性意见是明显的。上面的书例只有用颜叔子事作源才能说通。颜叔子事引申言之,自亦有不以暗昧废礼之义。

展开阅读全文

英雄不论出处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人杨基在《感怀》中写道“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杨基以邓禹和诸葛亮为例,指出邓禹生于南阳新野,后来追随光武帝刘秀,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成就了一番事业;诸葛亮出山前居于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力邀其入幕,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争得三分天下。这两个人最终功成名就,可谓之为“英雄”,但是成名之后,人们更在乎英雄的见解和谋略,而不会在意英雄的出身贵贱与否。后人也常把“英雄莫问出处”或“英雄不论出处”当作一句俗语,鼓励人们努力拼搏、顽强奋斗去建功立业,而不要在意出身的高低贵贱。

英雄不论出处,对于想成为英雄的人来说,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气和能力。要渴望成功,敢于成功,努力向上奋斗。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要放弃让自己努力进取的决心,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和素质,当机遇来临的时候,要善于抓住机会,展示自我,成就丰功伟绩。

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中写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需要伯乐的慧眼,否则只能埋没。同理,人才也需要人才使用者的慧眼识珠。选用人才必须突破资历学历的局限,不按个人好恶、亲疏远近,坚持唯才是举、德才兼备。选才用才当效“九方皋相马”,真正做到不为表象所迷惑,能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对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看准了就要不拘一格的选用。当然,破格不能出格,必须牢牢立足于本地发展实际,结合现实需要选拔,使具有真才实学之人脱颖而出,学以致用。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旨在鼓励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才不要被自身处境所局限,要勇于挑战核心技术,拿出干事业的激情与活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发挥自己所长,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出处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1、宋.徐铉〈筠州刺史林延皓责受制〉:“证据明具,词理俱穷,殊不省非,更为文过,谓竞厮养,为欺以对,狱官为羞,欲盖弥彰,侮我何甚!”

2、《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唐纪一二.太宗贞观十六年》:“陛下临朝,常以至公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僻。或畏人知,横加威怒,欲盖弥彰,竟有何益!”

3、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刑部.戊戌谤书.闺鉴图说跋》:“人谓吕因败露难容,乃上忧危一疏,号泣朝门,无乃欲盖而弥彰。”

4、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谁呼汝为鬼魅?而先辨非鬼非魅也,非欲盖弥彰乎?”

展开阅读全文

狗尾续貂释义出处近义词成语故事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貂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当对自己使用时也带有自谦的含义,表谦虚(多用于日常生活)。

1成语资料【读音】:gǒu wěi xù diāo

【英文】:a wretched sequel to a fine work

近义词】:佛头着粪、鱼目混珠[1]

【反义词】:凤头豹尾、抛砖引玉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贬义词。当用于自己时,有谦义。

【结构】:主谓式

【同韵词】:文韬武韬、洒洒潇潇、代人捉刀、臼杵之交、枉勘虚招、似漆投胶[2]

【简明释义】:指以坏续好, 前后不相称

2成语典故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个儿子),与一个名叫张林的大臣密谋策划,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由于是靠这种手段当上皇帝,司马伦整日忧心忡忡,害怕众人不服。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骑、常侍等一等高管,在当时的宫廷人事编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马伦当皇帝时竟达近百人。真是官职泛滥成灾!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凡宫内高级官员的官服,都是统一式样。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区别。侍中插在左边,常侍插在右边。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来比喻以坏续好,美丑不相称。多用来形象地揭示妄续他人文学作品,也有时用来表示自谦之意。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也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1][3]

3成语示例◎圣叹断定《水浒》只有七十回,而骂罗贯中、施耐庵为狗尾续貂。 (胡适《〈水浒传〉考证》四)

◎ 即便是悲剧,也给人留下一点希望的结局,好让好事者有一天来个狗尾续貂,满足我这种低层次的需要。

◎你这部小说已经写了大半;请我继续写下去;我怎敢狗尾续貂。

◎文章到这里结束就已经很圆满了,他非要在后面又加上一段,真是狗尾续貂!

◎当今的电视剧,动不动就整个续期,真是狗尾续貂啊!

[狗尾续貂释义出处近义词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出处与详解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1、稳妥适当。

①明 李贽 《答焦漪园》:"今不敢谓此书诸传皆已妥当,但以其是非堪为前人出气而已,断断然不宜使俗士见之。"

②《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名为助许,实是监守一般。齐、鲁二侯不知是计,以为处置妥当,称善不已。"

③《老残游记》第三回:"进了大门,望西一拐,便是三间客厅,铺设也还妥当。"

④老舍 《女店员》:"你自己看着对,就去干,劲头儿虽大,可未必干得妥当。"

⑤老舍 《我怎样写》:"他是北平人,自然就更能听出句子的顺当与否,和字眼的是否妥当。"

2、稳重。

《红楼梦》第一〇二回:"外面的人因那媳妇子不太妥当,便说妖怪爬过墙来吸了精去死的。"[1]

3、可靠

皇帝的新装中:"我倒是很想知道布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展开阅读全文

典故出处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近义词

不招自来

反义词

特约嘉宾

英文翻译

unexpected gues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成语举例:这样出乎意外的不速之客,却受着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恳切的欢迎。(郭沫若《海涛集 跨着东海》)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没有邀请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速,不能写作“悚”。

成语谜面:宾来慢

歇后语:蜗牛赴宴;乘车来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百闻不如一见成语故事出处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多;闻:听见。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他很熟悉汉初西北疆的匈奴和西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攻扰,勇敢善战,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后,封为营平侯。

公元63年西北羌族各部落奴隶主头子会盟,联合发兵进攻汉朝。宣帝先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义渠,部族名,当作姓用;安国,名)去征讨,结果被打得大败,一口气逃到今居(今甘肃平凉西北),再派人向朝廷讨救兵。

汉宣帝经过与大臣商量,觉得在将军中只有赵充国最熟悉西羌的情况,可是他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出征打仗吗?于是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看这次出征派谁去最好。赵充国自告奋勇地说:“要平定西羌,我这个老头子就适合。”

宣帝同意了,便问他:“老将军这次出征,你准备带多少人马,怎样去征服西羌?”

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喻(音yú 于)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说:听说百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打仗用兵,很难在遥远的地方作出估计。我到了金城,侦察了解了情况后,才能够制订出作战的计划。

赵充国到了金城,西羌人天天都来挑战。赵充国吩咐将士们坚守营地,不许出战。经过充分的了解后,赵充国就先后四次上书宣帝,报告了自己征服西羌准备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屯田防守,一是着重劝化。对不听劝化的顽固头子,就抓住时机狠狠打击。前三次上书,汉宣帝召集群臣研究,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赞同,并指责赵充国迟迟不进兵,催促他发兵进攻。后来,汉宣帝经过再三思考,又觉得赵充国讲的确有些道理,就把派去征讨的各路骑兵撤回来,只留下赵充国在那里屯田防守,开展各种工作,主要用教育、劝化的办法,去征服西羌。这么一来,果然很有效,西羌那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后来,人们便把“百闻不如一见”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即便听人说一百遍,也不如亲自看一看,了解情况处理问题要多作实地调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出处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原句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原文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已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已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下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注释

(1)斗:指私人间的争斗。

(2)是:正确。非:错误。

(3)人小人:别人是小人。前一个“人”字,名词动用,意动用法。

(4)贼害:伤害,危害。贼,害。

(5)下:这里指自身,对自己。

(6)矣:语气词,了,常常单用。这里和语气词“哉”连用,其感叹的语气比单个的“矣”要重些,可译成“了吗”。

(7 )狐父:地名,以铸造好戈而著称。钃(zhǔ),刺,斫。

展开阅读全文

亡羊补牢的出处与成语故事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战国策》。

在战国时,楚怀王因不听屈原的劝告,沦为了秦国的囚徒。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即位,他仍然是个不成器的国君,丝毫未吸取父亲的惨痛教训,和怀王一样贪图享乐,不顾国政。

大臣庄辛心中非常焦急。一次,他终于忍不住了,对襄王大声疾呼道:“大王,您整日和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四个小人在一起鬼混,吃喝玩乐,不管国家的大事。

照这样下去,国家必定灭亡!”襄王哪里听得进去?大骂庄辛老糊涂,故意耸人听闻。庄辛说:“既然您不愿听,那就允许我躲到赵国去,看我的话会不会变为事实。”

五个月后,秦国果真出兵入侵楚国,接连占领了许多城池。最后,楚都也沦陷了,襄王流亡到城阳,这才相信了庄辛的话。于是,襄王派人到赵国把庄辛请了回来。他恳切地对庄辛说:“过去我没有听先生的话,结果落到这种地步,现在我该怎么办呢?”庄辛见襄王确有悔过之意,于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牧民养了一群羊。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于是,他就围着羊圈转了一圈,原来是圈栏上坏了个洞,夜间狼钻进羊圈。把羊叼走了。邻居劝他说:“把其他的活放一下,先堵上这个窟窿吧!”牧民生气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嘛啊?”第二天早上,羊圈里又少了一只羊。牧民这才后悔未听邻居的劝告,赶快修好了羊圈。以后,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吃羊了。牧民感慨万分,逢人就谈“亡羊补牢”的道理。

庄辛讲完故事,对襄王说:“牧人尚且知道亡羊补牢的道理,何况楚国还有几千里的国土,只要您肯改过自新,还怕治理不好国家吗?”

释义

丢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比喻出了差错,就及时设法补救。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瞋目裂眦出处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故事见于《战国策·燕策三》和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

战国时代的末期,燕国的太子丹曾被作为人质押在秦国,秦王对待他很不礼貌,他便逃了回来,并且决心要报仇雪恨。后来,太子丹请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要他去刺杀秦王。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他,把

—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才请荆轲以燕国使者的名义,到秦国去见秦王,以便伺机行刺。

荆轲本来不愿意当刺客,他认为刺死秦王倒不是难事,可是仅仅刺死一个秦王,没有多大意义。不过,太子丹的爱国行为和诚恳待人的态度,感动了他,所以他答应去见秦王,并且提出建议,进行了各种准备。他还另外邀了一位勇士和他作伴同行,打算劫持秦王,胁逼他签下正式文件,同S7:把侵占各国的土地全部归还各国;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不想把秦王简单地刺死了事。可惜他的这种打算,太子丹并不了解。临走的那天,荆轲等待他所邀的人,别人也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太子丹以为他变卦了,便催促他起程。他愤怒地说:“不准备活着回来,只准备白白送死,难道还不容易!那不过是小孩子的行为而巳!好吧,既然催我走,那就走吧。”

人们对于荆轲的这几句话,仍然没有正确理解,只觉得非常伤心,难受。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的几个朋友,包括击筑的能手高渐离,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边。他们挥泪诀别,将要分手的时候,髙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激起了全体送行者无比悲愤慷慨的情绪。荆轲唱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史记·刺客列传》描写易水送别这一情景时的原文是这样的:“…至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展开阅读全文

防患未然的成语故事及出处_400字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

从前一人去探望他的朋友,见朋友家炉灶设计不合理,便提出改灶搬柴的建议,主人没有采纳。不久主人家房子着火,人们纷纷帮助救火,主人备酒杀牛感谢那些焦头烂额的救火人,人们提出应该感谢那个改灶搬柴的人。

出处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周易·既济》君子防未然。《乐府诗集·君子行》

解释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事前预防

相近词

防微杜渐、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反义词

临渴掘井、江心补漏、患至呼天

灯谜

禁烟;灭火器

歇后语

天晴开水道

成语示列

君子防患未然,这事非同小可。清·石昆玉《三侠五义》第十二回

其它使用

他恭维了那位视学一顿,然后说什么中西文明国家都严於男女之防,师生恋爱是有伤师道尊严的,万万要不得,为防患未然起见,未结婚的先生不得做女学生的导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