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分组

分组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分组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分组问题。

分享

浏览

1228

作文

2

分组风波初一作文

全文共 1796 字

+ 加入清单

分组,对于这个词而言我们多少都有些震悚,因为在从前的日子里我们为了这样一件事曾不知苦恼过多久。每个学期到了期末的休学典礼之时,我们都会展开这样一次震撼人心的分组风波。而今也不例外,今早同学们会聚一堂,共同探讨着这件严肃的事。

相比平常,我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仍是早早地来到了教室,提起粉笔就开始在黑板上写着本次期末考试的排名“第一名黎倩瑶;第二名王…”谭畅不觉来到了我的身边,和我一起完成了本次排名的书面。同学们渐渐围拢在一起,仔细思考着这次分组的方法,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分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组中。

人渐渐多了起来,黑板上的字迹使同学们的心潮变得更加腾涌。老师走进门来,我们才感到了一丝安慰。老师告诉了同学们:这次我们的分组是由班上11~20名的同学选组,每个组的人数是6人(除个别组是5人外),每组的平均分620分左右。听到这些话,我便赶紧在黑板上加了几句,直到预备选组之时,同学们提示了陈老师一句:“陈老师,班上倒数的几名怎么办?他们无论和每列中的哪些人凑在一起都不可能达到620分的平均分。”这一句话引起了陈老师的关注,这次选组又陷入了僵局。

班上总分在600分以下的同学共有16个,而低于500分的同学就有5个,如果某些组中确实有这样的同学,组内成绩该怎么提上去?班上的排名又该从何谈起?我们班是非常有凝聚力的一个班,班上同学的集体荣誉感非常强,只要组内有一个同学考得不好,全组都要受罚。虽不像文革时期的“批斗”一般残酷,却也伤了同学们的自尊心。因为这样,班上选组的同学都不愿意选到这些同学,班上猝然间少了这样的一份担当的精神,大家都开始顾全自己的利益而不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贡献给那些心灵仍残缺着的人们。这种情景陈老师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毕竟从教二十年来这是抨击一位支教者最为惨烈的伤痛!

我们班的责任意识在哪?我们班的奉献精神何在?

陈老师二话不说,向黑板那边走去,手指微微颤抖了几下,指着班上排名最靠后的四位同学。她先说着班上的倒数第一名——任俊霖,“有哪个组愿意接受任俊霖?”班上鸦雀无声,似乎这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接纳差生是同学们在分组之时最不愿做的。陈老师又说了几句“哪个同学愿意接纳任俊霖到他们组里?他可以有优先选择其他组员的权利。”似乎这些对于同学们来说稍有诱惑力,但出于对自己和其他组员的考虑,大多数人还是将自己的手牢牢地插在口袋里。就在这时,有一位同学将自己的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这成了我们班上仅存的一缕温暖,老师顿感欣慰,便连忙叫起那位同学,让那位同学先选组员。他的嘴中嘀咕着什么,似乎已经在为今后的学习规划了。他将自己选的组员报给陈老师,引起班上同学的极大反响。班上顿时间弥漫着一股久久迂回不散的思潮。当说完最后一位同学的时候,他就坐下了,眼神中流露着一缕恬静的温馨。

而在此时,有的同学对他、对陈老师厉声呵斥,陈老师却只说这是体验、感受,并不是真正应用,这才让同学们舒缓了一口气。老师给了我们一点时间,让班上选倒数四名的同学起立,找到自己想选的其他同学交谈。到时间之时,老师便叫他们起立并询问交谈的结果。果不其然,很多同学都没有令自己想选的同学同意,直到那时,陈老师才说了这次分组的用意,她想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这次实践的意义。让我们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还有缺陷,争取在今后的日子里有所改进。

陈老师找了4个能力非常强的同学,让他们带领这四位成绩差的同学学习,并让他们先将组员选好。陈老师还规定:任何人不得反抗,选到谁就是谁。因为人这一生没有什么事是完美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完善自己,适应不同的环境,这也是我们必然将要面对的。当他们选完后,我们便开始继续他们未完成的工作。虽然有许多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分组,因为这是强制性的。但是这是规定,每个人都务必要服从!所以,成长的足迹在我们的心中扎根地愈加强烈,在我们的心上显得更加耀眼!

分组结束了,大家都准备回家。此时我看到了我最不愿看到的一幕:我所选的人当中有一位同学由于不愿来我们组而悲伤泣泪。我的心上不觉隐隐作痛,这究竟是我的失败,又或是…我不愿呆在这悲伤滤过的净土上,赶紧冲出教室门,打着雨伞回了家。在这坐车的一路上,我一直想着这件事,因为我十分不忍让她们如此受累,也许是我那时太过于善良了吧!回家过后,我向她们道了歉,只是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过得更加充实,在学习的道路上能愈走愈远。

[分组风波初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不愉快的分组叙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天,我兴致勃勃地早早来到学校,可没想到会经历一次不愉快,让心情跌入到谷底。

和以前一样,每个月周老师都会选出几位作文写得不错的同学来做日记组长,而我经常被选中,这次也不例外。我觉得十分荣幸。

可接下来的事却令我十分伤心。报组的时间开始了,我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同学们来报名。可除了周老师分配的朱思远和老“战友”吴德亮,其他人都没有到我这里来,我有些失落。你看,张飞扬那儿多热闹,大部分同学都一下子涌到了他身边,争先恐后地报名。再看看其他组长的身边,也是人头攒动,报名的同学异常踊跃。看着组长们忙碌的样子,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只得低下了头写起了作业,心里却不停地在盘算:现在组里只有3个人,怎么办呢?我无力地靠在了椅子上,手脚冰冷,背上全是冷汗,周围的空气似乎凝结住了,同学们的眼神也让我异常难堪。让我煎熬的日记分组终于结束了,最后周老师只能把唐心怡分了过来,凑满了人数,这样的结果让我感觉心跳和呼吸都是那样沉重。

我边做着作业边暗自反省:同学们不来我这一组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分组几乎都是这样,大家总说我要求太严格了。其实我是想让大家发挥出好的写作水平,不应付了事,让我们的小组夺得冠军呀!那样大家都会高兴的。可没想到这样反而造成了同学们的不理解、不欢迎。我转念又想:我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方式或方法呢?主动接收些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不让他们受到冷落,和他们一起提升写作水平,让人人都能得到优+。对,我决定下次分组要主动出击,邀请他人,去帮助他人,不再设置条条框框,重新赢回同学们的心。

不愉快的日记分组就这样过去了,虽然令我郁闷,但我也收获很多:遇事多从自身找找原因并努力改正,终会被别人认可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