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创立

创立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创立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创立问题。

分享

浏览

2102

作文

6

创立背景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1987年6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联合国部长级禁毒国际会议,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国际禁毒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禁毒活动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26日会议结束时,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从1988年开始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世界范围的毒品蔓延泛滥,已成为严重的国际公害。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达5000亿美元以上,是仅次于军火交易的世界第二大宗买卖。80年代,全世界因吸毒造成10万人死亡。毒品不仅严重摧残人类健康,危害民族素质,助长暴力和犯罪,而且吞噬巨额社会财富。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毒品造成的损失和扫毒所需要的巨额经费更是沉重的负担。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吸毒和贩毒极易诱发诈骗、暴力犯罪、卖淫、艾滋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毒品问题还经常与恐怖主义、洗钱和贩卖人口等犯罪行为有所关联。

展开阅读全文

创立进化论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他的老师亨斯洛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同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小猎犬号”舰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他在随“小猎犬号”( theBeagle)环球旅行时,随身带了几只鸟,为了喂养这些鸟,又在船舱中种了一种叫草芦的草。船舱很暗,只有窗户透射进阳光,达尔文注意到,草的幼苗向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但后来几十年间,达尔文忙着创建进化论,直到其晚年,才着手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向光性的问题,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运动力》一书中总结了这些实验结果。达尔文是用草的种子做这些实验的。草的种子发芽时,胚芽外面套着一层胚芽鞘,胚芽鞘首先破土而出,保护胚芽在出土时不受损伤。达尔文发现胚芽鞘是向光性的关键。如果把种子种在黑暗中,它们的胚芽鞘将垂直向上生长。如果让阳光从一侧照射秧苗,胚芽鞘则向阳光的方向弯曲。如果把胚芽鞘尖端切掉,或用不透明的东西盖住,虽然光还能照射胚芽鞘,胚芽鞘也不再向光弯曲。如果是用透明的东西遮盖胚芽鞘,则胚芽鞘向光弯曲,而且,即使用不透光的黑色沙土掩埋胚芽鞘而只留出尖端,被掩埋的胚芽鞘仍然向光弯曲。达尔文推测,在胚芽鞘的尖端分泌一种信号物质,向下输送到会弯曲的部分,是这种信号物质导致了胚芽鞘向光弯曲。

这次航海改变了达尔文的生活。回到英格兰后,他一直忙于研究,立志成为一个促进进化论的严肃的科学家。1838年,他偶然读了T.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中得到启发,更加确定他自己正在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世界并非在一周内创造出来的,地球的年纪远比《圣经》所讲的老得多,所有的动植物也都改变过,而且还在继续变化之中,至于人类,可能是由某种原始的动物转变而成的,也就是说,亚当和夏娃故事根本就是神话。达尔文领悟到生存斗争在生物生活中意义,并意识到自然条件就是生物进化中所必须有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就不相同。

然而,他对发表研究结果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1842年,他开始撰写一份大纲,后将它扩展至数篇文章。1858年,出于年轻的博物学家R.华莱士的创造性顿悟的压力,加之好友的鼓动,达尔文决定把华莱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论稿呈交专业委员会。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初版1250册当天即告售罄。以后达尔文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搜集资料,以充实他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学说,并阐述其后果和意义。

作为一个不求功名但具创造性的人,达尔文回避了对其理论的争议。当宗教狂热者攻击进化论与《圣经》的创世说相违背时,达尔文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写了另外几本书。《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报告了人类自较低的生命形式进化而来的证据,报告了动物和人类心理过程相似性的证据,还报告了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证据。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展开阅读全文

创立京瓷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从大学毕业后就职的公司辞职后,稻盛和夫决心以自己亲手开发的精密陶瓷技术为核心成立新公司。幸运的是有人看中稻盛和夫的人品和技术而愿意出资。1959年4月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正式成立,当时共有28名员工。

稻盛和夫的京瓷在西之京原町创业之初,它那时还是一个很小的企业,就已经确立了宏伟的目标,即“现在要成为原町第一的企业,成为了原町第一之后,就要成为中京区第一,之后是京都第一。当成为了京都第一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成为日本第一。成为了日本第一之后,就要成为世界第一。”

1962年,一直想要进军海外市场的稻盛和夫,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访问了美国,这是他的首次海外出差。在1美元=360日元的当时,对于创业才第四个年头的京瓷来说,这次的海外出差是个极大的经济负担,但却是朝着进军世界市场这个梦想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没有获得至关重要的订单,但稻盛和夫的京瓷的技术实力得到了高度评价。

一直没有放弃进军海外这一梦想的稻盛和夫,于1964年再次出访了欧洲和美国,积极地开展营销活动。这些努力逐渐结出了硕果,稻盛和夫的京瓷开始接到了来自海外的订单。

伴随着出口的稳步攀升,京瓷于1969年在美国成立了首家海外现地法人,即KII(Kyocer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故事 Intern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故事tion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故事l Inc)。当时,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方兴未艾,KII所在的美国加州森尼维尔(Sunnyv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故事le)也正在逐步成为汇集半导体行业创新型企业的硅谷的一部分。KII的营销活动也日见成效,加之1969年成功开发了多层封装,稻盛和夫的京瓷从硅谷的半导体厂商那里获得了大批订单。

1971年,正式开始在美国的圣迭戈进行现地生产。最初时生产并未纳入正轨,由于与当地员工的沟通问题、劳动观的差异等原因,海外生产面临了众多困难。公司连续亏损,甚至一度陷入不得不关闭工厂的危机。但是,日方干部努力融入当地员工,与他们携手解决问题,以这种顽强的精神,最终克服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工厂的生产也慢慢走上了正轨。

在美国取得了成功之后,京瓷又不断地把业务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稻盛和夫为京瓷从创业之初的一家小企业时开始,就描绘了远大梦想,并为实现这一梦想而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发展成为了全球性的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二、毛泽东群众观的创立过程

全文共 1838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依剧毛泽东所经历的不同的革命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创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雏形:学生运动时期

1908至1920间,旧中国学生运动轰轰烈烈,尤其是五四运动。早期虽然毛泽东读了大量书籍,精通“民本”思想,但他仍将拯救旧中国的希望寄托于英雄人物。五四运动爆发后,使毛泽东看到了群众力量的强大,因而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从寄希望于圣贤转向依靠群众。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权力及民主思想在这一时期出现雏形。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先是叹“国民之愚”,提倡用教育来救国救民。后提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的论断,标志着毛泽东的群众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

(二)成形: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年至1937年,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促成了毛泽东群众观思想的形成。1925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明确详细地划分,并界定出了“人民群众”的范畴。1926年,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毛泽东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如果没有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特权,那么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就不会根本倒塌。”[ 《毛泽东文集》(《毛泽东文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页。]这样的论述,对划分敌我矛盾,建立广大的群众战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阶段的主要观点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动力、正确领导和教育群众、统一战线是三大法宝之一、群众路线等。

(三)成熟:抗日战争时期

1939年至1945年,是人民群众艰辛抗战的八年,而这八年也是毛泽东群众观成熟的八年。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许多著作,系统阐述了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说:“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0页。]概括出了中共群众路线的内涵。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里,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一991年版,第1031页。]再次深刻地阐述了群众路线。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因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七大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只有这种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拼命地反对人民战争”。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革命战争的力量之源。在军事斗争的力量组织方面,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人民战争中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革命战争主的主要力量,但是武装群众的方式也不能放松,“人是第一,武装第二”,要把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根据地的对敌斗争与敌占区人民的反抗斗争相结合等,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全部领域里都开展全民战争,汇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一阶段的主要观点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力来源于人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

(四)完善: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毛泽东重新界定了“人民群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分析了各阶级的地位、作用以及人民政权的结构与职能,而且突出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强调了人民群众观你的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而这一胜利也可以看做是毛泽东群众观的胜利。在建国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威胁,毛泽东依然坚信人民力量的强大,指出“帝国主义如果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我们将实现全民皆兵”,依靠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来战胜敌人。

(五)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成立新中国后,一系类的土改、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对稳定国内局势,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些工作也正是毛泽东群众观的实践体现,而且获得了成功。到1957年后,毛泽东群众观开始进入曲折阶段,直至1976年文革结束。这一时期,毛泽东过分夸大了人民群众的能动性,而忽视了客观规律,使得毛泽东群众观带有唯心主义色彩。这一阶段的主要观点有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分析知识分子、提高群众素质、反对个人崇拜等。

展开阅读全文

创造的近义词:创建、创立、建立、制造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创造( 注释:1.亦作"剙造"。 2.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3.制造;建造。 4.犹创作。谓撰写文章或创作文艺作品。)

创建( 注释:1.亦作"剙建"。 2.建造;建立。)

创立( 注释:1.初建;首次建立。 2.建立;建造。)

建立( 注释:①开始成立:~政权 ㄧ~新的工业基地。 ②开始产生 ;开始形成:~友谊ㄧ~邦交。)

制造( 注释:①将原材料加工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制造兵器|制造业。 ②有意识地造成某种氛围、局面:制造事端|制造轻松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创立秋山木工培养工匠

全文共 1406 字

+ 加入清单

从十六岁开始的十一年时间里,我先后进了四家会社。虽然在这四家会社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经验,但觉得每个月和吝啬的工场长就工资多少的问题发生争执,实在没有意义。

与其像以前那样,还不如自己创立一家会社。从结婚开始,我就说希望有一天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店铺,再加上妻子是设计师,拥有自己的店铺就等于成了木工匠人了。我自己万没想过要去做生意,因为小时候家里贫困,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成功。我常看见有人一边说着“不好意思,添麻烦了”,一边上门来催债。

做生意也许真是一件很不讲情义的事——在我是孩子时心里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尽管如此,当我回想起以前的亲身经历,便没有动摇自己创立会社的决心。

我父亲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虽然自己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却还看不起村里的其他人。生意失败的时候,他要么归咎于战争,要么怨恨自己没有很好地应对,总是后悔不迭。因此,我从小就坚定了一个想法:一定要有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心愿。但那时还只是想法而已。我发誓:要干,就干出一番事业,打败父亲的竞争对手。

因为没有本钱,我卖掉了刚买不久的新房,结果还差50 万日元。我只好带着卖房的钱,去找有些交情的木材厂和机械设备店帮忙。

“我现在只有这么多,求你们了!”最终我拿到了木材和加工设备。

在卖房的时候,我对妻子说:“五年后,我一定买一套比这个大一倍的房子!”

就这样,二十七岁的时候,我和两个朋友创立了秋山木工会社。

刚开始的时候,我一心只想着把会社维持住,不至倒闭。几年后,经过艰苦努力,秋山木工的工作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我也有了自信心。接单开始变得顺利了,我也兑现了和妻子的约定,买下了一套比原先的住所大一倍的房产。

那个时候,希望掌握更多知识的我开始胡乱读书。最初读的,是因开发小型火箭而被称为“日本火箭开发之父”的系川英夫博士的《逆转的构思》,此外还读了当时的经济类及自我启发一类的书籍。

读书的过程中我开始思考,是否因为生活太方便了,才使得如今的社会变得如此糟糕。

家电等方便的商品被开发出来,不断被销售出去,社会获益,日本经济好转。但那些立足于日本传统文化而获得成功的企业,他们回报社会了吗?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其中之一呢?

自从成为工匠,我就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吃饭而辛苦劳作了,而且我能成长为工匠,也是许多人出面相助的结果。所以,我必须要报答社会,这个想法一天比一天强烈。

但我又能干些什么呢?浮现出来的一个主意就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工匠,哪怕一个也好。但如果像当过去的师傅那样教学,不仅可能不会有人来学习,而且可能培养不出好的人才。回顾以往的亲身经历,自己以前上班的会社多半只对那些贡献大的工匠给予优待。大部分工匠在和外面的人交流时,只说自己不过一个工匠而已,表现得很谦虚;但在会社里,他们就表现得很跋扈,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气概。

我希望改变人们对工匠的印象,培养受人尊敬的真正的工匠,为此就必须要有舍弃自我的决心。我所敬爱的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名誉会长曾说过,“要动机纯,无私心”,要有益于社会,私欲是要不得的。也就是说,不能为了自己而培养工匠。

那么,怎样培养出在任何地方(不仅在秋山木工)都能通用的工匠人才呢?

我想出了现在这个“八年退职”的培训方案。让学徒们掌握到任何地方都能站住脚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后,在最好的深造时期,让他们离开会社。这样,他们就能成为去哪儿都不愁吃饭问题的工匠,而且通过各种经验积累,也许还能超过我。于是有了现在的培训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