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别称

别称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别称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别称问题。

分享

浏览

3722

作文

35

清明节的别称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为什么还有一个寒食节的别称?

关于清明节为什么又叫做寒食节,这跟清明节的一项习俗以及这项习俗的由来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习俗就是在清明这一天,家里不能够动烟火,只能吃凉的食物,又称寒食。实际上,在原来,清明节和寒食节本不是一天,只不过由于这两个日子非常接近,经过历史的演变,清明节和寒食节就逐渐变为一天了。那么,又为什么会有寒食这样一个习俗呢?

寒食的习俗跟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个著名人物介子推有关。据传说介绍,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二皇子重耳为奸人所害,被迫流亡,最开始有许多臣子追随,主要是希望重耳复国时能够获得更多的荣华富贵,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都不再对重耳复国有信心,所以逐渐离开了重耳,只剩下了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这其中就包括介子推。再后来,历尽千辛万苦,重耳复国成功,成为著名的晋文公。但是开国元勋介子推却隐居在了绵山的深山老林中。重耳派人去请介子推,希望能够让介子推继续辅国,但是介子推却不从,因此晋文公下令大火烧山,希望能够逼出介子推。但是却没想到介子推被烧死在了绵山上。晋文公异常悲痛,下令全国这一天都不许开火烧饭,只许吃冷食,这便是寒食的由来。

清明节为什么又叫踏青节?

清明节别名踏青节还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清明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时节,所以古人喜欢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呼朋引伴,放浪形骸。所以清明这一天就又别称踏青节。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诗人的别称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古代诗人别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诗家天子—王昌龄

唐代诗人王昌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花”,而被举为“诗家天子”。

15、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生必背文学常识:中国古代诗人的别称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古今中外的文学家用丰富的词汇、审美的语感、神奇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无数不朽表现人丰富精神世界的艺术形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必背文学常识中国古代诗人别称,欢迎大家查看。

1. 诗仙——李白

2. 诗圣——杜甫

3. 诗魔——白居易

4. 诗鬼——李贺

5. 诗豪——刘禹锡

6. 诗杰——王勃

7. 诗佛——王维

8. 诗狂——贺知章

9. 诗骨——陈子昂

10. 诗囚——孟郊

11. 诗奴——贾岛

12. 诗神——苏轼

13. 青莲居士——李白(唐代大诗人)

14.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15.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16. 乌伤居士——傅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17. 莲峰居士——李煜(南唐后主)

18. 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

19. 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20.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21.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22.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23.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

24. 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

25. 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

26. 诗仙——李白

27. 诗圣——杜甫

28. 诗魔——白居易

29. 诗鬼——李贺

30. 诗豪——刘禹锡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高考写作素材:春节的别称及习俗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 “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30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玉兔捣药--"兔"字系列别称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月亮的"兔"字系列别称--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玉兔捣药用的"玉杵"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①玉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李绅《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

②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江总《答王均早朝守建阳门开》)

③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汤显祖《牡丹亭·闹殇》)

④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卢照邻《江中望月》)

展开阅读全文

嫦娥奔月--"娥"字系列别称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不死之药升月成仙,由此便产生了月亮的"娥"字系列别称--嫦娥、姮娥、月峨、金娥、素娥、残娥、姱娥、娥月、娥影、娥灵……"婵娟"本指美女,借指嫦娥仙子,故"婵娟"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①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与风铃雨夜长。(宋·范大成《枕上》)

②引玄免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谢庄《月赋》)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④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李郢《中元夜》)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高考写作素材:中国的别称及解释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位于东亚,是以华夏文明为主体、中华文化为基础,以汉族为主要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国人一般称呼自己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或中华民族。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从夏商周时期黄河地域,逐步扩展到现今大陆法定领土内,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

中国人口和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人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同周边各个民族进行交流,魏晋南北朝和宋元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融合,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北宋时期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而到2013年中国人口达到十三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主体,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有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和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一、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二、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传》 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

三、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四、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 外国叫海外。

五、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 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六、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七、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十、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 《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十一、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高考写作素材:泰国的别称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泰王国(泰语: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通称泰国(泰语: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其西部与北部和缅甸、安达曼海接壤,东北边是老挝,东南是柬埔寨,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泰国旧名暹罗,1949年5月11日,泰国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称,把“暹罗”改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

泰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跻身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但于“九八经济危机”中受重大挫折,之后陷入衰退和停滞。是世界的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制造业、农业和旅游业是经济的主要部门。泰国是亚洲唯一的粮食净出口国,世界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电子工业等制造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变化明显,汽车业是支柱产业,是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泰国是世界最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泰国是佛教之国,大多数泰国人信奉四面佛。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九成以上。

泰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和创始国之一,同时也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泰国的别称:佛教之国 大象之国 微笑之国,古称“暹罗国”。

展开阅读全文

玉兔捣药--"兔"字系列别称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月亮的"兔"字系列别称--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玉兔捣药用的"玉杵"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①玉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李绅《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

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②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江总《答王均早朝守建阳门开》)

③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汤显祖《牡丹亭·闹殇》)

④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卢照邻《江中望月》)

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蟾蜍成精--"蟾"字系列别称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月亮上有一只蟾蜍成了精,由此产生了"蟾"字的系列别称--蟾蜍、玉蟾、明蟾、清蟾、凉蟾、寒蟾、冰蟾、金蟾、银蟾、灵蟾、彩蟾、素蟾、孤蟾、新蟾、蟾窟、蟾宫、蟾阙、蟾光、蟾彩……如:

①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村。(唐·李白《初月》)

②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李贺《梦天》)

③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李商隐《燕台诗·秋》)

④孤蟾久未上,五写不成归。(宋·司马光《停月亭》)

⑤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方复回。(刘商《胡笳十八拍》)

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

在以上四个系列别称之外,还有由"免""桂""蟾"等并列而成的新的别称--兔蟾、蟾兔、蟾桂、桂蟾、桂兔……如:

①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唐·罗隐《旅梦》)

②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展开阅读全文

父亲的别称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的称呼繁多,包括爸、爸爸、老爸、阿爸、爹、老爹、阿爹、爹哋(来自英语「Daddy」的粤语发音)、老子、老窦(或作老豆,粤语)、老头等等。 中国古代又称爹,满语称阿玛。已死去的父亲被称为亡父、先父、先严、先考,在世的父亲为生父,「生父」亦同时可指有血缘关系亲生的父亲(相对於继父或後父)。 此外,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较文雅的说法是家父、家严,称已死去的父亲为先考,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令尊。要特别注意的是,有时候母亲或与有子女男性结婚的女性(继母)也会用儿女对父亲的称呼(爸爸或孩子他爸)代表她的丈夫。 在古代中国的汉族皇族中,父亲被称为父皇或父王。清代的皇族则称父亲作皇阿玛。 在某些一妻多夫家庭中,子女称母亲的主夫以外的其他丈夫为「叔」,实际上却可能是他们的亲生父亲。 在华人社会中,一对夫妇婚后也会称对方的双亲为爸、妈,以示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节日的别称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农历月份有哪些别称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古代诗人的别称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1. 诗仙——李白

2. 诗圣——杜甫

3. 诗魔——白居易

4. 诗鬼——李贺

5. 诗豪——刘禹锡

6. 诗杰——王勃

7. 诗佛——王维

8. 诗狂——贺知章

9. 诗骨——陈子昂

10. 诗囚——孟郊

11. 诗奴——贾岛

12. 诗神——苏轼

13. 青莲居士——李白(唐代大诗人)

14.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15.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16. 乌伤居士——傅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17. 莲峰居士——李煜(南唐后主)

18. 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

19. 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20.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21.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22.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23.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

24. 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

25. 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

26. 诗仙——李白

27. 诗圣——杜甫

28. 诗魔——白居易

29. 诗鬼——李贺

30. 诗豪——刘禹锡

[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诗人的别称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花的别称有哪些

全文共 415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种都有其行对应的别称,在是诗词中出现的概率也不一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花的别称有哪些,欢迎参考阅读!

宋代张景修旧以十二种名花比作十二客:

牡丹——贵客;莲花——静客;梅花——清客;茶花——雅客;菊花——寿客;桂花——仙客;

瑞香——佳客;蔷薇——野客;丁香——素客;茉莉——远客;兰花——幽客;芍药——匠客。

宋代曾瑞伯则以十种名花比作朋友:

茶花——韵友;桂花——仙友;梅花——清友;荷花——净友;芍药——艳友;瑞香——殊友;

菊花——佳友;茉莉——雅友;海棠——名友;栀子——禅友。

中国历代文人对几种特别喜爱的花卉的雅称:

“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双绝”——牡丹、芍药;“花中之王”——牡丹;“花相”——芍药;

“中国三大天然名花”——杜鹃、报春、龙胆;

“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

“花中四友”——茶花、迎春、梅花、水仙;

“蔷薇三姊妹”——蔷薇、月季、玫瑰;

“花中二姊妹”——薄荷、留兰香;

“红花二姊妹”——红花、藏红花;

“盆花五姊妹”——山茶、杜鹃、仙客来、石蜡红、吊钟海棠;

“树桩七贤”——黄山松、缨络柏、枫、银杏、雀梅、冬青、榆;

“园林三宝”——树中银杏、花中牡丹、草中兰;

“云南八大名花”——山茶、玉兰、杜鹃、报春、百合、兰花、绿绒蒿、龙胆。

“花中皇后”——月季;

“花中西施”——杜鹃;

“花中君子”、“天下第一香”、“空俗佳人”——兰花;

“凌波仙子”——水仙

“十里飘香”、 “秋风送爽”——桂花

“花中珍品”——山茶花

“人间第一香”——茉莉;

“东篱高士”、“雪里婵娟” “高风亮节”——菊花;

“水中芙蓉”——荷花;

“白花盟主”——铃儿花(吊钟);

“月下美人”——昙花;

“绿色仙子”——吊兰;

“花中之魁”——梅花;

中国花卉别称

玉英——(花的美称)      玉玲珑——(花的别名)      瑶芳——(白色花朵的美称)

琼苞——(花苞的美称)    玉叶——(花木叶子的美称)

木芍药——(牡丹的别名) 百两金——(牡丹的别名)  伊洛传芳——(牡丹的别称)

花后——(牡丹的别名)   贵客——(牡丹的别名)    洛阳花——(牡丹的别称)

鹿韭——(牡丹的别名)   雄红——(牡丹的别名)    赏客——(牡丹的别名)

鼠姑——(牡丹的别名)   醒酒花——(牡丹花的别名)京花——(千叶牡丹的别名)

九英梅——(蜡梅的别名)久客——(腊梅的别名)    小黄香——(蜡梅的别名)

奇友——(蜡梅的别称)黄梅花——(蜡梅的别名)  寒客——(腊梅的异名)

一枝春——(梅花的别名)木母——(梅的别名)花魁——(梅的别名)

状元花——(梅花的别称)国香——(梅的异名)梅兄——(对梅花的雅称)

梅妻——(对梅花的戏称)清客——(梅的别名)寄春君——(梅的别称)

暗香疏影——(梅花的代称)九疑仙人——(绿萼梅的别名)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

水花——(亦称“水芝”、“水芸”、“水旦”,莲花的别名)玉环——(莲花的异名)

芙蓉——(亦作“夫容”,荷花的别名)芙蕖——(亦作“芙渠”,荷花的别名)

君子花——(莲花的别称)金芙蓉——(荷花的美称)泽芝——(荷花的别称)

草芙蓉——(荷花的别名)菡萏——(荷花的别称)溪客——(莲花的别称)

静客——(莲花的别称)翠钱——(新荷的雅称)红衣——(荷花瓣的别称)

宫莲——(莲花瓣的美称)佛座须—— (莲花蕊的别名)水客——(菱花的别称)

九花——(菊花的别名)女华——(菊花的别名)

日精——(菊花的别名)节华——(菊的别称)朱嬴——(菊的别名)

延寿客——(菊花的异名)延龄客——(菊花的异名)阴威——(菊的别名)

寿客——(菊的异称)更生——(菊花的别名)金蕊——(菊的异名)

周盈——(菊的别名)笑靥金——(菊花的别称)家菊——(甘菊的别名)

傅延年——(菊的别名)禽华——(菊的别名)月朵——(白菊花的别称)

金精——(甘菊的别称)官样黄——(柑子菊的异名)江西腊——(亦作“江西蜡”,翠菊的别名)

狂客—— (杨花的别称)

一捻红——(山茶花的别名)月丹——(山茶的别名)      玉茗—— (白山茶花的别称)

丰瑞花——(瑞圣花的别名)闺客——(瑞香花的别名)    紫风流——(麝囊花的别名)

蓬莱紫——(瑞香花的别名) 锦熏笼——(瑞香花的别名)  麝囊——(瑞香花的别名)

僭客——(春花的别名)    百结花——(丁香的别名)    素客—— (丁香花的别名)

情客——(丁香的别名)    女郎花——(辛夷的别名)    书客——(木笔花的名)

新夷——(木兰的别名)    山石榴——(亦省称“山榴”,杜鹃花的别称)

山客——(踯躅的雅称)      山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红踯躅——(红杜鹃花的别称)

映山红——(杜鹃花的别名) 谢豹花——( 杜鹃花的别名) 踯跼——(杜鹃花的别名)

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拘那夷——(亦称“拘拏儿”,夹竹桃的别名)

俱那卫——(夹竹桃的别名)也叫俱那异、枸那花          川红——(海棠的别名)

名友——(海棠的别名)     蜀客——(海棠的别名)       蜀锦——(海棠的别称)

醉美人——(垂丝海棠的别称)雪毬——(绣球花的别名)    内消——(紫荆的别名)

蚍蜉——(紫荆的别名)      七里香——(山矾的别名)    幽客——(山矾的别名)

米囊——(玚花的别名)      照殿红——(佛桑花的别名)  马塍——(合欢的别名)

马缨花——(合欢树的别称)  青囊——(合欢的别称)      夜合——(合欢的别名)

鹦哥花——(刺桐花的别名)  木丹——(栀子的别名)      林兰——(栀子的别名)

越桃——(栀子的别名)       禅客——(栀子的别称)     鲜支——(栀子的别名)

石醋醋——(石榴的异名)    村客——(对石榴的戏称)    百日红——(紫薇的别名)

怕痒树——(又名百日红,紫薇花的别名)   官样花——(紫薇花的异名)

猴郎达树——(亦称“猴刺脱”,紫薇的别名) 满堂红——(紫薇的别名)

王蒸——(木槿的别名)       日及——(木槿的别名)      时客——(木槿的别称)

疟子花——(槿花的别名)     面花——(木槿花的别名)    爱老——(木槿的异名)

朝开暮落花——(木槿的别名)朝生——(木槿的别名)朝华—(亦称“朝客”,木槿的别名)

朝蕣——(木槿的别名)       裹梅花——(木槿的别称)      藩篱草——(木槿的别称)

七里香-——(桂花的别名)九里香——(木犀的别称)       广寒仙——(桂花的美称)

木樨——(同“木犀”,桂花的别称)  仙客——(桂的异名)

严客——(亦作“岩客”,木樨的别称)岩桂——(木犀的别名)金粟——(桂花的别名)

木莲——(木芙蓉的别名)木蕖——(木芙蓉的别名)拒霜——(木芙蓉的别称)

断肠草——(木芙蓉的别名)绮帐——(芙蓉花的别名)醉客——(木莲的谑称)

女郎花——(木兰的别名)佞客——(含笑花的异名)  攀枝花——(木棉花的别称)

苇绡——(李花的别称)俗客——(李花的别名)及第花——(杏花的别名)

瀛州玉雨——(梨花的别名)鬼客——(棠梨花的别称)月临花——(林檎花的别名)

隽客——(橘花的雅称)势客——(凌霄花的别名)鬼目——(凌霄花的别名)

陵苕——(凌霄花的别名)紫葳——(凌霄花的别名)小南强——(茉莉花的别称)

狎客——(茉莉的别名))柰花——(亦作“柰子花”,茉莉花的别名)

萼绿君——(茉莉花的别名)鬘华——(亦作“鬘花”,茉莉花的别名)

俗客——(棣棠花的别名)玉鸡苗——(蔷薇的别名)买笑——(蔷薇花的别名)

锦被堆——(蔷薇花的俗名)刺客——(玫瑰花的别称)徘徊花——(亦省称“徘徊”,玫瑰花的别称)

斗雪红——(月季花的别名)紫华——(月季花的别名)痴客——(月季花的别名)

才客——(酴醿花的谑称)木香——酴醿花的别名)独步春——(酴醿花的别名)

雅客——(酴醿的别称)韵友——(酴醿花的别名)乌朕花——(玉蕊花的别名)

散水花——(玉蕊花的别名)仙客——(琼花的异名)文官花——(锦带花的别名)

海仙——(锦带花的别名)长十八——(牵牛花的别名)狗耳草——(牵牛花的别名)

喇叭花——(牵牛花的别名)勤娘子——(牵牛花的俗称)田客——(鼓子花的别名)

豚肠草——(旋花的别名)筋根——(旋花的别名)赦肺侯——(款冬花的别称)

橐吾——(款冬花的别名)可离——(芍药的别名)白犬——(芍药的别名)

当离——(又名将离,芍药的别名)近客——(芍药的别名)将离——(芍药的别名)

娇客——(芍药的别名)馀容—— (芍药的别名)离草—— (芍药的别名)

婪尾春——(芍药的别名)王者香——(兰的别称)国香——(兰的异名)

幽客——(兰的别名)香祖——(兰花的别称)侍女——(兰花的别名)

媚世——(兰花的别名)玉盘盂——(白芍药的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的别名)

伊兰——(赛兰香的别称)金盏银台——(水仙的别名)栗玉花——(水仙花的别称)

凌波仙子——(水仙花的别称)雅客——(水仙的别称)雅蒜——(水仙花的别名)

洛阳花—— (石竹花的别名)一丈红——(蜀葵的别称)含胎花——(山姜花的别名)

白鹤仙——(亦作“白萼仙”,玉簪花的别名) 花戚里( (玉簪花的别名)

绿庄严——(玉簪花的别名)紫述香——(郁金香的别名)乌赖树——(夜合花的别名)

夜合——(向日莲的别称)夹竹桃——(凤仙花的别名) 羽客——(凤仙花的别名)

金凤——(凤仙花的别称)指甲草——(亦称“指甲”,凤仙花的别名)

染指甲草—— (凤仙花的别名)急性子——(凤仙花种子的别名)

好女儿花——(金凤花的别名)仙人花——(乌莲花的别名)连缬花——(乌莲花的别名)

黄蓝——(红蓝花的别名)玉蝉花——(石蝉花的别名)

忠客—— (葵的别称)子午花——(金钱花的别名)润笔花——(金钱花的别名)

阇提花——(金钱花的别名)滴滴金——(旋覆花的别名) 八月春——(秋海棠的别名)

断肠花——(亦称“断肠”,秋海棠的别名)花嬖倖——(素馨花的别名)

洗手花——(鸡冠花的别名)山茄子——(曼陀罗花的别名) 风茄——(曼陀罗花的别名)

恶客——(曼陀罗的别称)

展开阅读全文

月亮的别称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展开阅读全文

月亮的别称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1.白兔(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2.白玉盘(呼作白玉盘。大明夜已残)

3.半轮(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4.宝镜(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5.冰壶(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6.冰鉴(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7.冰镜(团团冰镜叶清辉)

8.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

9.冰盘(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10.冰魄(玄云忽开黄道明,顾兔涵秋抱冰魄)

11.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13.蟾宫(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14.蟾光(仰首望蟾光, 无踪亦无影)

15.蟾盘(共看蟾盘上海涯)

16.嫦娥(嫦娥出复还, 似诉无限情)

17.方晖(方晖竟户入,圆影隙中来)

18.飞镜(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19.飞轮(飞轮了无辙,明镜不安台)

20.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

21.挂镜(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

22.广寒(深守广寒内, 时思海上生)

23.桂宫(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

24.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25.姮娥(譬若羿请不死之药於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26.金波(月穆穆似金波)

27.金镜(何人玉匣开金镜)

28.金盆(墙西云正黑,趾趾堕金盆)

29.明镜(飞轮了无辙,明镜不安台)

30.清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31.琼阙(细雨蒙琼阙, 浓云蔽玉京)

32.秋影(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33.素娥(素娥即月亮别称)

34.素月(太阴妙果素月天尊神位)

35.太阴(太阴妙果素月天尊神位)

36.兔影(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卢照邻)

37.悬钩(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

38.瑶台镜(又疑瑶台镜)

39.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

40.银盘(月从海东来,径尺熔银盘)

展开阅读全文

春天别称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三春:古时,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简称为“三春”。如孟郊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

九春:春季三个月为九十天,十天为一春,称为“九春”,如阮籍笔下有“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之句。

青阳:春天阳光温明媚,因而又有“青阳”之美称。如:陈子昂诗云:“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

芳春:春天气温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天又有“芳春”美称。如:陆机笔下有“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之句。

阳春:我国江南一带,人们给春天以“阳春”或“阳春三月”美称。李白诗“阳春召我以烟景”是对春天绝妙写照。

在我国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又分别正月称“早春”,二月称“酣春”,三月称“晚春”、“暮春”与“末春”。

展开阅读全文

古诗词中美女别称

全文共 1494 字

+ 加入清单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蛾眉:白居易《王昭君》:“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红颜: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袖:韩《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红粉: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二、描写女性容貌美丽成语:

女大十八变:指女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容貌性情各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天生尤物:比喻艳质女子,宛如上天特别赐予特殊人。尤,特别,专用于形容艳丽媚人女子。

倾国倾城:比喻女人美丽之极,专用于称赞绝代美人方面。

国色天香:原指牡丹花色俱佳,后又指女子才貌出众。形容女性美丽。

沉鱼落雁:鱼见沉入水底,雁见从天上落下。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闭月羞花:闭,躲避,羞,害躁,使月亮见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也自觉羞愧,一般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秀色可餐:美丽容貌或秀丽景色可以当饭吃,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让人入迷忘情。常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丰容盛鬋(shi):丰,丰润,容,面容,鬋,下垂鬓发。也泛指头发,丰润容颜,密而长头发,形容女子健康美丽。

体态轻盈:女子身材窈窕,婀娜多姿。只适用于形容身材苗条美丽女子方面。

丰韵娉婷:丰韵,风韵,娉婷,姿态美好。形容女子丰润标致,姿态美好。

丰姿冶丽:冶丽,妖冶艳丽,形容女子容貌姿态妖冶艳丽。

珠围翠绕:比喻妇女们装饰华贵美丽,或形容侍候美女众多。

珠光宝气:珍贵华丽服饰等,多用于形容妇女服饰华贵,穿戴饰物光耀夺目。

嫣然一笑:巧笑样子。凡女性美妙地一笑,用此语形容。

秋波微转:形容美女眼神。凡美貌女子看人,都可用此语形容。

含情脉脉:比喻女子情意满怀。形容女性想倾吐爱情,但又害羞得说不出来用语。

齿若编贝:牙齿佝编排起来贝壳,形容牙齿洁白整齐。

齿若瓠犀:瓠犀,瓠瓜子,牙齿像瓠瓜子一样方正洁白。

莺声燕语:多比喻女子说话声音柔和悦耳。

三、描写女性气质姿态成语:

巾帼英雄:比喻勇敢而有英雄气概女人。(专用于形容有英雄气概女人)

女中豪杰:妇女中杰出人士。近义词还有:女中尧舜、女中丈夫

女子无才便是德:旧社会衡量妇女德行一种标准,提倡妇女不必有学识、有才干,只须一切顺从。

女流之辈:指妇女,常含有轻蔑或自卑之意。

才貌双全:学识和相貌都很好。(多用于称赞女子有才能、样子长得美丽)

窈窕淑女:比喻女子秀外慧中,凡女子外貌美内心聪明可用此语赞美。

秀外慧中:外表秀美,内心聪明,常用于形容女子美丽而聪明。

惠心纨质:纨,洁白细绢,形容女子姿质美好,心灵纯净。

惠质兰心:惠、兰,香草名,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温柔雅静。

林下风气(致):林下幽静境界,风气,风致风度,比喻女子闲雅超逸气度。

绰约多姿:柔弱美丽,仪态万方。多用于形容女性姿态美方面。

仪态万方:仪态,容貌姿态,万方,多方面多种多样,形容千姿百态,非常美好。

千娇百媚:比喻女子或花朵姿态娇媚人见人爱,专用于形容女子或花朵风度仪态。

展开阅读全文

秋的别称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此外,秋天还有三秋、素秋、商秋、西陆、白藏等雅称。

三秋:古时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代就就是指秋天。王勃《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金天: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王维有诗:“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陈子昂有诗:“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素秋:秋属金而色白,秋天又称素秋。杜甫《秋兴》:“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欧阳修《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商秋: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秋故名商秋。潘尼《安石榴赋》:“商秋授气,收毕敛实。”陆机《行思赋》:“商秋肃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秋还称商序、商节、白商。

西陆:就就是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牞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骆宾王《在狱咏蝉》诗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秋色为白,秋又就是收获储藏季节,故秋称之为白藏。有“白藏”注解曰:“气白而收藏万物。”《尔雅·释天》:“秋为白藏。”

爽节:天高气爽的季节,就就是指秋天。谢月兆有诗云:“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爽节亦就就是指重阳节。李适有诗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馀。”

秋天称呼颇多,还有清秋、高秋、霜天之别称,秋意似乎详述不尽。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子侯《董娇饶》:“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庾信《和裴仪同秋日》:“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女人的别称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

①、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②、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诺z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③、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色的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④、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色的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⑤、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如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⑥、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⑦、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⑧、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