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匹敌

匹敌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匹敌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匹敌问题。

分享

浏览

480

作文

1

中国官场罕有与其匹敌之人

全文共 161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学者夏东元曾以“十一个第一”来概括盛宣怀一生的成就: 参与创办中国第一家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建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创办中国第一家内河小火轮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师范班;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

当时上海滩有人讥讽盛宣怀,说他是“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意指他独揽轮船、电报、邮政铁路、银行、煤矿、纺织诸国民经济大政,财势、权势倾一时。

1895年,李鸿章因为甲午战败和随后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成为慈禧和清政府的替罪羊,黯然离开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之职。

此时的盛宣怀却因创办、主持轮运、电报、矿业、纺织等一系列洋务企业,声名如日中天,成为清廷越来越倚重和各方势力拉拢的对象。接任李鸿章之职的王文韶、恭亲王奕訢、封疆大吏张之洞、刘坤一等人都越发器重他。

1896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约他到湖北商讨铁路和铁厂的事。紧接着,张之洞就向朝廷奏请让他来接办汉阳铁厂之事。之前,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也邀他到江宁商议新政条陈。

当时,有人弹劾盛宣怀,指控他的罪名包括“招权纳贿,任意妄为”,“总办电报,害则归公,利则归己,克扣军饷,搜罗股票”,“平日居官,亦多攀援依附”等等。清廷责令直隶总督王文韶进行查证,并让他举荐可替代盛宣怀督办一职的人选。在给朝廷的奏折里,王文韶为盛宣怀一一洗脱“罪名”,然后肯定盛创办、经营电报之劳苦功高,最后给出了“谓盛之外,竟无一人堪以胜任者”的评价。

甲午战争后,清廷最终把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的事提到日程上来。张之洞、王文韶联合保举盛宣怀做督办。1896年10月,盛宣怀遵旨入京,受光绪帝召见,随后被任命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总督办,10日后又授太常寺少卿。同时被授予专折奏事的特权——这意味着他成为可以直接和皇帝对话的人物。

在仅有清廷一千万两拨款的条件下,盛宣怀采用了“先尽官款开办,然后择借洋债,再集华股”的原则:每建好一段铁路就以之作抵押,再借洋款继续造;造好一段再抵押,再借款再建下一段。1906年,历时7年的卢汉铁路全线通车,全程1300公里,共有6条支线和一座铁路大桥(黄河大桥)。

在清末财政困窘、政治乱象频生的最后十余年间,卢汉铁路的修筑完工不失为一个奇迹。

在盛宣怀掌控的一系列近代工业企业中,他倾注心血、乃至投上大部分身家的,是他所打造的汉冶萍钢铁联合公司。

汉阳铁厂创办于1890年,原本是张之洞洋务事业的重中之重。至1896年,铁厂已用去官款五百多万两,仍无起色。心力交瘁的张之洞于是决定把汉阳铁厂交由盛宣怀来“商办”。

操办钢铁煤炭业,是盛宣怀的经年夙愿。接手铁厂后,他认为汉阳铁厂不振的首要问题是煤炭短缺,随后带人在江西、湖南等地反复寻觅煤矿;为解决铁厂的市场销路问题,他运用个人能量,联合张之洞、王文韶等权臣,推动清廷出台“轨归厂造”的民族工业保护政策,即铁厂必须生产铁轨,中国自造的铁路必须敷用汉阳铁厂的铁轨,在重工业基础几近为零的现实中为中国钢铁业的发展谋到了一条生路。

1908年,在盛宣怀奏请下,清政府批准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成立汉冶萍公司,同时由官督商办转为完全商办。

盛宣怀接办后的10年里,汉阳铁厂真正做到了从原料、燃料、生产、市场等生产到流通过程的全运作,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到辛亥革命前夕,该公司员工七千多人,年产钢近7万吨、铁矿50万吨、煤60万吨,占清政府全年钢产量90%以上。由于汉冶萍公司是清政府惟一的新式钢铁联合企业,盛宣怀控实际上等于控制了清政府的重工业。

自1896年起,盛宣怀奉旨接办了汉阳铁厂、督办中国铁路总公司、招商组建中国通商银行,掌握了大清国民经济命脉的钢铁、矿务、银行。他真正成为张之洞所说的“承上注下,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中国官场罕有与其匹敌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