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

历史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历史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历史问题。

分享

浏览

4406

作文

3146

历史典故:朱熹理学

全文共 1781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1162年五月,没有皇子的宋高宗,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赵玮为太子,并改名眘(shèn)。六月,高宗宣布退位,做太上皇去了,太子赵玮即位,这就是宋孝宗。

宋孝宗即位后,也想整顿朝纲,抗击金兵,收复大宋疆土,因此一度出现了较好的局面。他即位后不久就下诏书,要大臣们对朝廷政治提意见。曾任泉州同安(今福建厦门东北)主簿的朱熹立即写了奏章。在奏章中他指出,与金人“不作战不能复仇,不守住国土不能确保胜利”;甚至提出,和议有百害而无一利。他还劝孝宗要“正心诚意”,多学知识,管好国家。

朱熹是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公元1148年(宋高宗绍兴十八年)的进士。朱熹从小就很聪明,有悟性。在他刚学说话的年龄,有一天,他父亲朱松手指着天空教他说:“天。”朱熹仰头看看天,眨巴着眼睛竟问他父亲道:“天的上面是什么东西呀?”朱松又惊又喜,于是便教他读书。朱熹学习很努力,熟读经史,受到老师的赞赏,称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公元1163年,朱熹被朝廷授予武学博士一职,两年后到临安上任。但那时宋军在符离(今江苏宿州东北)大败,宋金签订了“隆兴和议”;而宋孝宗依仗为抗金“长城”的大臣张浚,也病死了,朝中主和派又占了上风。主张抗金的朱熹受不了这样的环境,不多久便辞职回家。十多年后,他已经四十九岁时,才又到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主持政务。

任职期间,朱熹修复了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并亲自为学生讲课。那时,他的学说正是发展成熟时期,影响很大,因此吸引了各地的读书人,他们纷纷来到白鹿洞书院求学。白鹿洞书院一时间也声名远扬,成了和石鼓、应天、岳麓齐名的宋代“四大书院”。

朱熹在学术上最大的成就,是发展了北宋哲学家程颢(hào)、程颐兄弟关于“理气”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

自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学说便成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为了适应各个不同时期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家所提倡的学说又有所不同。宋代的儒学着重阐释天道义理,所以叫理学,也称道学。它是新儒学,是儒学发展史上最大的学派和思想体系。

理学的先驱是北宋早期的哲学家周敦颐,奠基者是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周敦颐的学生,世称二程。他们长期在原籍洛阳讲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他们以“理”为最高范畴,主张“天下只有一个理”,认为“天理”是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产生万物,主宰万物,“顺之者昌,逆之则难”;他们还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著名的理学原则。当时曾有人问:如果寡妇家庭贫穷,能不能改嫁?他们回答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朱熹是二程的四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二程的学说,他们的学说被世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理”、“气”学说,主张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是生物的根本,气是生物的形态。但“理在先,气在后”,“理生气”,“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这就是朱熹理学的哲学本体论。

朱熹的理学也具有辩证法思想,他提出“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天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相对应或对立的一面。这些对应、对立的方面是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的。朱熹还继承了二程的主张,坚持“天理”和“人欲”的对立,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公元1190年,宋光宗即位,朱熹被授以漳州(在今福建)知府一职。三年后,他又调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当知府。在潭州,他又重建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引来众多的学子前来求学。公元1195年,宋宁宗即位,朱熹被宰相赵汝愚推荐为焕章阁侍讲。但赵汝愚是太宗赵匡义的后代,宁宗是太祖的后人,因此他不久就引起了宁宗的猜忌,被贬为福州知府。朱熹等人也受到株连,他不仅被罢官,连他的理学也被定为是“伪学”,他的学生被称为“伪党”。这就是历史上的“庆元党禁”。

公元1200年,七十一岁的朱熹因病去世。他去世后,党禁渐渐放松,他的学说也渐渐受到重视。到元代时,科举考试要采用他的《四书集注》;而明清两代则把他的学说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日本在江户时代,也流行他的“朱子学”,可见,他的学说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朱熹的重要著作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易本义》、《通鉴纲目》等,后人偏有《朱子语类》和《朱子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勿忘历史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也有人说青春是…

所以我认为拥有着青春的青年人宰割抓住这个“机会”做个积极向上,不游手好闲的人

80年前,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我们的祖国能够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最令人难忘的青春之歌,会就了一幅最宏伟,最美丽的青春图画。

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在我眼里“五四”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是一种精神—表现出青年人对我们民族炽热的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表现着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

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有幸站立在世纪和千年交汇点上。我们是幸运者,面对新世纪,我们责任重大,我们应该发扬“五四”精神!

认真思索着,自己应该拥有一个怎么样的青春?怎么的人生呢?

记得最初开始认识“五四“是初中的社会课上,那时听得懵懂!而现在渐渐明白自己,要有着并发扬那样的精神,必须先做个积极上进的青年,这只是个基础却很重要。“好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不是吗?

我们虽不能想毛主席那样的伟大,但我们可以尽自己一点力气去为社会做点贡献!那等以后老了就不会遗憾因为曾经做过,努力过,尽力过,而不是“坐以待毙”

历史上有那么多伟人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引以为豪!可他们哪个不是求积极求上进呢?他们使我们这首壮丽的青春之歌更加动听!

让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将它唱得更响,不被历史所埋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七七事变”77周年祭: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新华网北京7月7日电(记者 李学梅)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7月7日,位于北京西南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聚焦世界目光。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首都各界齐聚一堂,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今年的纪念日,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如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所说,纪念的目的,在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

对“七七事变”的纪念,首先是为了镌刻那段人类历史上难以磨灭的记忆。

历史长河中,“七七事变”是一座永恒的界碑。于中国,它标志着日军侵华战争的全面打响,铭刻着中华民族奋起反抗的历史转折;于世界,它改变了反法西斯战场的格局,彰显了正义的力量。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那些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值得世人永远铭记。

对“七七事变”的纪念,更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敲响警钟,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六七月之交,一个个历史性纪念日接踵而至:诺曼底登陆70周年、甲午战争开战12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在这个反思战争、祈祷和平的年份,曾经的施暴者日本,却在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日益成为国际共识,安倍政府偏偏逆流而动,为一己私利,成为地区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历史这本教科书清楚地记录着,二战前的日本军国主义如何在“亚洲解放者和保护者”的伪装下和世界主要大国的绥靖下,变成嗜血的战争恶魔;历史这味清醒剂也在警醒着世人,由于意识形态和冷战等原因,日本并未在二战后彻底清算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根源和错误史观。

如今,历史似乎正在重演:日本新闻调查网站日前刊文指出,当年日本军方打着“保护侨民”、“自卫自存”的旗号发动战争,如今安倍采取的煽情手段以及不具现实性的种种设计,与过去日本军方的做法并无二致。

面对这样的日本,世界理应警醒:如果任由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将是对数千万二战死难者的遗忘和背叛;如果放纵安倍政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在整军备武的道路上继续狂奔,损害的不仅是地区稳定局势,更是世界和平。

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

多年来,中国除了在政府层面细致梳理日本侵华历史,散落于民间及世界各地的记忆也被一点点聚拢,一大批侵华日军的官方文书、日本官兵日记和回忆录先后浮出水面。不久前,中央档案馆首次在网站陆续全文公布45名侵华日军战犯的亲笔供词。这些珍贵的一手史料,无疑是对安倍政府扭曲史观的有力回击。

此外,国际合作的展开,譬如中美共同收集南京大屠杀视频证词的行动,拉贝墓园在柏林的落成,也使得中国抗战史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视线,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中国对“七七事变”的隆重纪念,以及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无一不是在更大范围内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牢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决心。

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认。“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习近平主席庄严的宣誓,道出了中国和各国人民的心声。

“七七”警钟,为中国而鸣,更为世界而鸣!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征文

全文共 2431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征文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卢沟桥畔的枪声。1937年7月7日的那个夜晚,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枪声唤醒了中华民族百年的沉睡,枪声宣告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8年后的1945年,这场攸关人类命运的战争,在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战后有了最终结果:法西斯军队和军国主义者彻底战败,反法西斯联盟和抗日力量大获全胜!

78年后的2015年,我们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因为历史的功勋不能忘却,历史的教训需要反思,历史的伟业应当传承,历史的责任呼唤担当。

我们深深铭记。在那场战争中,中国是东方战场的重心所在和希望所系。中国人民的抗战,比其他国家反法西斯力量投入作战要早很多。由于日军穷凶极恶,这里的战争尤其残酷,战斗尤其激烈,牺牲尤其巨大。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共毙伤、俘虏日军150余万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0%以上;日军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共计128万余人,占当时其海外投降总兵力的50%以上。中国军民付出的伤亡则达到350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

我们创造辉煌。从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1945年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坚决抗战,动员和组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论持久战》等光辉思想指引战争实践,开辟了点亮东方战场的众多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民兵游击队与国民党爱国抗日力量一道勇战日寇,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侵略者的“速胜”迷梦,陷其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正是在这场伟大战争中,中华民族如凤凰涅槃一般获得新生,彻底终结了黑暗、屈辱和懦弱的近代史,迎来了独立自强的新曙光。

我们自警自励。每一次回望这场战争,中国人民的头脑中就会回响起历史的声音:落后就会挨打,软弱必招欺凌;光有和平的愿望是不够的,拥有和平的力量才是根本;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安宁;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强盛中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起来才能捍卫国家的完整与神圣的主权;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是力量源泉;闭关锁国只会带来贫弱,改革开放才能走向富强;正义的同盟军越多,和平的捍卫者越强。

我们缅怀英烈。中国人民和东方战场上的所有民族,都永远怀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人们。从左权、杨靖宇、赵一曼、张自忠等抗日将领,到“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东北抗联8位女战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从忻口、淞沪、徐州、武汉等保卫战和台儿庄战役牺牲的烈士,到“百团大战”中战死的英雄;从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以及无数没有留下姓名却为抗日牺牲的军人和民众,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必将传颂千古。他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必将永垂不朽。

我们必须清醒。惨烈的战争虽然远去,历史的硝烟也已消散,但军国主义的阴魂并没有远离,强权政治仍然是一些人信奉的法则。即使是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庄严时刻,有人还在大摇大摆地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有人企图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翻案,或者否定那场战争的侵略性质;有人处心积虑地抛弃和平宪法,以求重掌发动战争之权杖;有人奉行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以残忍的暴行毁坏普通民众的和平生活;也有人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和核心利益,中国人民遭受武力威胁和战争祸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铭记历史,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胜利,是为了不忘教训。纪念历经苦难与牺牲换来的正义,是对背叛与遗忘正义的鲜明批判。历史的格言不容遗忘,历史的警钟总要回响。只有光荣、胜利与正义之声响彻永恒的天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篇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征文

1894年——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民都不该忘记的日子,因为就在这时甲午战争发动,无数人死于日本人的刀下,这场战争正式拉开了为时51年的侵略战争,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一百多年前年前那日寇侵略乐清的场面,也看到了日本,这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

我想,日本的侵略,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现在的日本应该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南京大屠杀,侵略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这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还有圆明园,这又是一个令全中国人民为之愤怒的事。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十五国先后侵略我国领土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展开阅读全文

聆听历史的声音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窗外的雨滴滴答滴答的敲打在窗前的玻璃上,发出的声音是那么令人愉悦,好像那声音永远也不会停下,滴答,滴答……

沉浸在雨的声音里,似乎远处传来的雨声带着那么一点沧桑,一点沉重,一点,轻快。历史的长河经久不息,无论是未来还是现在,抑或是未来,它总有它行走的轨迹。就那么一点一点的流逝着。

中国的历史悠久漫长,它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传承,是否是能用只言片语便可描绘清楚的,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一个时代的文明起源便是历史的开头,在我们还未曾来到这个国度时,这个国度却早已存在了上百万年甚至更久。

从原始社会的结束,到奴隶社会,从禅让制到“家传子,公天下。”从夏朝到西周,再到一统天下的秦国,悠悠岁月,弹指之间就这样过了,王朝的复兴更替,在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的牺牲下诞生了,又从一个个百姓的苦不堪言,怨声载道间结束了。而尧、舜、禹、周文王、嬴政等人的名字却永远记载在了史册上。

历史声音依旧在回响,回荡在那壮志英雄们的故事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那一声声的壮志豪情震惊了多少后人,挥师北伐,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岳家军的英武在历史的长河中画下了浓重的一笔。

丝绸之路,是从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各国人民交换物品,传承文化,西汉末年,因匈奴的袭扰不得不终止,后又因王朝的延续而继续这一“浩大的工程”。

历史走得如此之久,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帝王的雄图霸业,多少人世间的丑恶与真、善、美。却从不曾停下歇歇。一个时代的过往,便在这场历史的大舞台上开演。笑的,笑得癫狂。哭的,哭的伤感。南唐后主李煜只因一首《虞美人》便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真正的国仇家恨,他是否能真的忘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彻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诉尽了多少的无奈与辛酸。

不能忘记历史,历史是我们应吸取的教训,历史是激励我们向前的鼓点,曾经的过往,全被岁月给带过,咆哮的黄河,你奔腾不息,向着历史的前方行走,追逐。

历史纵有太多的无奈,愤怒与不甘,却又展现着一个民族的骄傲与自豪,千年文化的传承是经久不息的,展望未来,充满着自信,记住这历史的代价。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学会倾听历史的声音,去倾听伟人们的诉说,去看那奔腾的历史长河中的风帆浪花。将名族的气节与热血永远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英公燎须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典出《大唐新语·友悌》。

李勣,字茂功,本姓徐。他原是隋朝末年瓦岗寨义军首领李密手下的大将,后归顺唐高祖李渊,赐姓李。他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贞观三年,他奉唐太宗之命,与名将李靖一起率兵讨伐东突厥,因功被封为英国公,守并州十六年。唐高宗时,官至宰相。

李勣虽官居高位,但为人友爱,平易近人,真心诚意地关心属下,深受属下的爱戴。在家中,他有一个年长寡居的姐姐,他们姐弟之间感情很深。李勣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对姐姐嘘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

李勣的姐姐经常生病,李勣除了请医生给姐姐诊治外,他还亲自为姐姐煮粥。家中的婢女说:“煮粥这种事,还是由我们来做吧!”

李勤摇摇头说:“我姐姐吃的粥,还是由我来煮吧!”

李勣留着一绺漂气的长须,煮粥时,他一不留心,炉火燃着了他的胡须。婢女见了,立即上前帮他把火扑灭,但他的胡须已经被烧短了一大截。

婢女说:“老爷,这种事还是由我们来做吧!等我们煮好后,你端去就是了。”

李勣毫不在乎地说:“烧掉一些胡须,这有什么关系呢?我这是在尽对我姐姐的一番心意呀!今天的事,你们不可说给我姐姐知道。”

婢女们当面答应了,但背后还是把李勣燎须的事告诉了他姐姐。一天,他又要去为姐姐煮粥。他姐姐劝他说:“家中有那么多婢女,上次煮粥,害兄弟胡须也烧掉不少。以后煮粥,就由婢女去做好了,你不要再亲自去煮了。”

李勣摇摇头说:“姐姐,俗语说‘长姐若母’,我要像侍奉母亲一样侍奉你。确实,家中不是没人煮粥,但姐姐体弱多病,我也已经老了,即使想经常给姐姐煮粥,恐怕也没有多少次了。”

李勣的姐姐听了,十分感动。

后来,“英公燎须”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兄弟姐妹之间的深厚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728 字

+ 加入清单

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以其美艳绝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而流传千古。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

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有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历史典故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3、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於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纱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5、沉鱼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6、落雁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7、闭月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8、羞花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的定格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一声尖叫,场内的人几乎都欢呼了起来。是那三人站在升降台上,朝着我们挥手。当豪华的升降台落到地上时,音响震动了起来,一声声甜美的歌声在耳边回荡着,我们摇起了手中闪烁的棒子,像星星在喧嚣的夜晚中点睛,像一群群萤火虫在暴风雨中匍匐前行……

没错,那就是仍记忆犹新的——SHE移动城堡演唱会。

当得知演唱会举行的日期时,我的心几乎蹦了出来: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如果没有把握好这次,恐怕要等上好几年才能亲耳听到她们的演唱会了。于是我苦苦央求妈妈,看着那个日期一天一天来临,我的心也就越来越慌。手机里出现了充话费送门票的短信广告,我恨不得当场就去买,但是,被不重视的演唱会几乎在拒绝中演出。就在演唱会的前一晚,妈妈拿出了同事送我的一张门票,我跳了起来,想到那个不眠之夜在慢慢地向我招手着。

周六的早晨,阳光似乎是那么的迷茫,我多么盼望阳光早点消失。眼看着秒针的“神速”,我恨不得把闹钟拆了。左等右等,左顾右盼,终于,在最后一丝阳光疲惫地扫走大地上的余晖时,我欢呼起来。只记得那是北京时间6:30。

手里拽着来之不易且可贵的门票,穿上自认会最华丽的衣服,带上准备签名的新专辑,飞奔地走向车站,1路车缓缓才来,好像在和我作对似的。来不及座位,心急如火的我早已在后门等待那一句:深圳体育馆到了,请乘客从后门下车。在断断续续的塞车中,我恨不得坐架直升机直接飞去,徐徐来迟的那一句话终于出现了,就在门开了的那一霎那,我飞也地冲了出去……

终于,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我见到了她们,清晰的面孔虽不是在朝着我笑,但是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沉醉在城堡之旅中。我多么想冲上去握个手,送束花,可惜可惜,几乎要到达一层楼的舞台使人胆战心惊,看来,只能等到可能出现的签名会了。回头遥望,人多得简直无法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的平方的平方!我看到了不远处,三块闪亮的牌子,明亮的灯关组成了绚丽的三个大字:S H E 。真是羡慕啊,我想,舞台上那三位也许就在望着那几块牌呢。看看自己手中亮度日益减少的棒子,不免觉得有少许寒意。不过,对她们的喜欢程度,会是永远,forever!

如果上帝允许让人生定格在一个时间里,我也许会选择这一刻,我希望坐在这儿,永远听着歌曲,永远在那移动城堡的喜悦中。

2006,定格;2006,11,11,定格;2006,11,11,8:00~11:30,定格。

永远怀念这一个不眠之夜,永远铭记这一短历史

那是一个月分与日期相同的两位数的日子中,我见证到了2006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2024重大历史题材的战争影片《血战小朱庄》观后感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9月7日晚,杜集区文体广电局的“送电影下乡”来到白顶山村,在该村农民文化广场上为村民们播放了电影《血战小朱庄》,近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吸引了三百多村民前来观看。

《血战小朱庄》是一部抗战题材电影,它再现了1944年8月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为策应中原战役,破坏日伪调兵计划,恢复津浦路西革命根据地,率部越过津浦铁路,挺进路西的英勇故事。

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播放抗战题材影片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它让我们回首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缅怀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热爱祖国和人民,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三兄弟分牛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印度老人在临死前把他的三个儿子都叫到跟前,对他们说:“孩子们,我一生清贫,现在要离开你们了,这19头牛是我留给你们的惟一财产。

老大应拿财产的1/2,老二拿1/4,老三应得1/5。”说完,老人就去世了。

三个儿子将父亲安葬后,便来分遗产。19头牛的1/2、1/4、1/5都不是整数,按照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可是,先人的遗嘱也不能更改。这可难坏了三兄弟,他们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个好办法来。

这时,有位老人牵着头牛经过,看到三兄弟愁眉不展,旁边还圈着一群牛,便上前询问是怎么回事,三兄弟便把父亲立的遗嘱如实地告诉他。

这位老人沉思片刻,说:“这么办吧,我先借一头牛给你们,你们就好分了。”

于是三兄弟就按照20头牛分,老大分1/2,高高兴兴地牵着10头牛走了;

老二应得1/4,他赶着自己的5头牛,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老三说:“我应分1/5,就是4头牛。”

老人笑着说:“剩下的这头牛应该还是我的。”老人牵着自己的那头牛,继续向前赶路了。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贾政讲述了“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当年一位恒王出镇青州,他“好武兼好色”,令一班美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中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艺更精”,恒王让林四娘统辖诸位美女,称为“姽婳将军”。

当然了,这位恒王是一个真正的“须眉浊物”兼草包,竟被“流贼”杀死。文武官员纷纷要献城,“不期忠义明闺阁”,林四娘带领众美女夜袭贼营,力战不支,殉王报国……有人考证,曹雪芹并非杜撰,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林四娘是明末崇祯年间的秦淮歌妓,后成为衡王朱常庶的宠妃,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斗,在战斗中香消玉殒,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

到了清代,蒲松龄还把林四娘写进了《聊斋志异》。

此事的考证是否可靠不得而知,但是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姽婳将军”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不系明珠系宝刀,艳李浓桃临战场,让婀娜和娇媚在刀光剑影里亮丽着。她们上马杀敌,就是将军;下马后娴静美好,是为“姽婳”,称之为“姽婳将军”,用《红楼梦》中的说法,是“妙极神奇,更觉妩媚风流”。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姽婳将军”是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甲骨文中有关她的记载有二百多条,她曾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去攻打前来侵略的鬼方,并大胜而归,因功勋卓着而深得国民的爱戴。

后来,她的墓中出土了带有“妇好”铭文的“钺”,是妇好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八点五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九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她武艺超群,力大过人。

在历史中,虽然这些巾帼英雄不让须眉,屡立功勋,但正式被皇帝册封,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只有一位,她就是明末的女帅秦良玉,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将军。

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姑娘,她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战功卓着。她统帅的“白杆兵”更是威名远扬,这也是她自己独有的一支部队。

崇祯二年十二月,清兵绕道喜峰口,直抵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匆忙下诏征调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闻讯,火速“出家财济饷”,率“白杆兵”兼程北上。当时各地赶来的十余万官军互相观望,畏缩不前。唯独秦良玉率先奋勇出击,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清兵对北京的威胁。

为此,崇祯皇帝召见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秦良玉,封其为一品夫人,充总兵官,加封少保。崇祯感慨万千,写下四首诗赐给了秦良玉,夸赞她的功绩。其中“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这一句是非常值得体味的。在国家危在旦夕的时候,崇祯皇帝对男人们也许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他们是靠不住的。明末的男人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我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一)

那日,汨罗江畔。水平如镜,波光粼粼。

江畔杨柳依依,偶有风,微拂。阳光照耀之下,一片温暖景象。春和日丽。

你立于青柳之下。我听见,你低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笑容美好又安宁。我仿佛听出了你的内心:如美玉一般高洁,向往平和生活,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那日,汨罗江畔。碧波荡漾,风起浪涌。

你立于江水之畔。我听见,你感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笑容苦涩。奸臣当道,妖妃祸国,君王渐渐疏远你,你被流放,惨遭迫害。

那日,又是汨罗江畔。波涛汹涌,狂风暴雨。

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暗无天日,巨大的雷声宛若天神的怒吼,一切,多么狰狞!

你立于孤舟之上。我听见,你大呼,“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脸上杂含着许多复杂神色,早已不复当初那般安宁。怀王囚死秦国,襄王即位,更加疏离你,举国上下,风雨飘摇,欲坠。

雨势愈加凶猛,江面愈加不平,波浪滔天,你摇摇头,向前一跃,从此,了无牵挂。

只给历史留下一个声音——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你怨愤的声音在滚滚的江面上渐行渐远,却悲而弥壮,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世世代代的人都记住了你的忧国忧民,记住了你的名字——屈子。

(二)

暮春三月,原本前几日还开得郁郁葱葱的繁花们都悄悄地谢了,花瓣落到地上像给土地铺了一层华美的毯子。

那夜,没有征兆的下起雨来,雨丝霏霏,不小心落到你心上,化作了心之泪。

你闭上眼,轻叹:“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那夜,你孤身走上西边的小楼,抬头望,只有一轮弯月挂在天上,是夜的疤吗?

再低头,一株梧桐长在庭院里,叶子都掉光了,被笼罩在清冷的月光下,它孤单吗?

你也有一道疤呢,不过不愿意透露出来给别人看罢了,虽然贵为帝王,却也不过是孤单一人而已。

闭上眼,低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那夜,歌姬唱你新写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经意湿了眼角。

是啊,那般愁绪,如滔滔江水般永无止境,永无止地向前流去,流去……流不尽亡国的伤痛,却也,成就了一代词王风华绝代的千古绝唱。

千古绝唱千古唱。

词家李煜。王君李煜。幸也?不幸?!

[我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管鲍之交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朋友是一种相遇,朋友是一种相互认可,朋友是一种相助,朋友是一种关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

【释义】管:管仲;鲍:鲍叔牙;交:交情。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另一个叫鲍叔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以后,管仲分到很多,鲍叔牙却分到很少。人们纷纷议论管仲是个贪财之人,不讲情谊。鲍叔牙知道后,便替管仲辩解说,管仲不是不讲情谊,他家里情况不好,而且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都说他是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听说后,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只是他得留着命回去照顾家中的老母亲啊!

后来,公子诸当上了国君,他每天吃喝玩乐,任意妄为。鲍叔牙和管仲都预感齐国将会发生内乱,就分别带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逃到莒国和鲁国去了。不久,诸被人杀死,管仲想让纠顺利地当上国君,于是便在暗中对付小白,可惜把箭射偏了,小白不仅没死,还当上了齐国的国王,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齐桓公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是!”齐桓公惊讶地说:“管仲曾经想要杀我,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便请管仲回来当宰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

管仲在谈到他与鲍叔牙之间的往事时,曾说:“我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成长心语】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朋友是一种相遇,朋友是一种相互认可,朋友是一种相助,朋友是一种关爱……但是,朋友最为可贵的还是相互信任。一旦成为知己,一定是彼此了解的,或许细节并不熟悉,但观念必定是了然于胸的,对于对方的行为总是可以作出最符合其初衷的解释。

管仲在鲍叔牙的坟前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管仲一生因为有这样一个知己,显得更加有意义了。

展开阅读全文

我关注历史作文800字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天地玄黄,沧海桑田,人类历史好比一个硕大无比的万花筒。色彩斑斓。千变万化,隐藏着无数的谜面和谜底,种种不同人生相互碰撞产生的大悲喜剧。民族如何兴起发展繁荣衰落的传奇;宫廷兵戎相见,掀起一幕幕血腥战争的曲折经历,这一系列的谜团,令我困惑、矛盾,触动了我的心弦。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勾起我对历史的无限憧憬,促使我关注历史……。

历史离我们很远,其实又贴我们很近,生活中处处都有历史。

家庭中的历史工:每当爷爷奶奶讲述他们的往事,家乡的往事,拿出他们那些经过时间的磨擦微微泛黄的老照片……这一连串的事向我敞开的是一个全然不知的世界,因为陌生,好奇心催促我不断地缠着大人追问,这为什么那为什么?大人们也乐呵着跟我娓娓道来,我便小鸟依人般在大人的怀里,聆听历史的声音,幻想过去历史的场面,感受历史的兴味。

学习中的历史:每当黄老师为我们阐述中国历史时,我总会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听着,历史的传奇故事加上黄老师妙语连珠,诙谐幽默的语言,常常听得我是乐陶陶,因此我对历史浓厚的兴起递进了一层,结合历史书学习更是颇有一番情趣,道道迤逦的故事情节,撩人情怀,扣人心弦,令我心旌荡漾,迤逦得迤逦,连绵复连绵,细细品读,裸其奥秘隐其精髓,关注历史让我成为了饥饿的读者。

电视中的历史:每当《百家讲坛》,《隋唐英雄传》《三国演义》之类的历史性节目播放时,都会倍受我的宠爱,倍受我的关注,我如同饕餮之徒,一览而尽,从中去领悟真谛,感受世态炎凉,体验探求知识的迫切之情,在这些富有戏剧性的历史故事背后,确实蕴藏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资源,历史让我了解了隋朝第二代皇帝炀帝杨广,暴君,为人骄奢淫逸,滥用民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让我感悟到曹操远大的抱负与宽大的胸怀。《三国演义》中曹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休教我天下人负我》我领悟到处世哲学。李世民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让我领受到君民关系的重要性……

中国史学的始祖司马迁就告诉人们:历史能打通古今的变化,能明瞭人在天地之间施展身手的奥秘,历史拉近了古今的距离,中外的距离,将人类千年万年的经历浓缩到方寸之间,历史这座文学瑰丽的城堡,等待着我去摸索,等等着我去关注,等待着我去进军。

[我关注历史作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历史老师

全文共 1604 字

+ 加入清单

在初中,一位历史老师以他渊博的常识曾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一帮毛头小子,想来离现在应也有十几年的时光了。他姓黄,我们都称他为黄老师。

大家都说黄老师有点特别,其实就是有些“神经过敏”似的一个人,他不喜欢与人相处,总是特立独行。上完课夹起书就会骑上他的那辆早已是叮当作响的“宝马”,一转眼不见人影。但就在这样一个让他同事觉得“神经质”的人却很是受学生的欢迎。

历史课对于我们来说是让人提不起兴趣的一门课程,可在黄老师上来,我们个个却听得津津有味。他不会照本读书,而是每讲到一个章节或是一个历史事件时,他总能旁征博引,甚至把书本放在一边,把那个历史事件的精彩场面给我们讲述得绘声绘色,常常让我们如临其境。不知道是否由于黄老师的课,从那时起我到现在还对历史充满着好奇。

有时在课堂上,他还会语出惊人地评判起当时社会种种的不是,这在当时我们是很少能够从其他老师口中听到这些我们无法懂得的时事。有时听着听着大家会笑成一团,现在想想我们根本无法懂得什么是政治时事,只是笑笑。

而他的课,总让我们喜欢,不管怎么不爱读书的学生此时总也是两耳竖起。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不但是教历史同时还会给我们传授地理知识。他做为一位历史老师竟对中国、世界的地理情况也是那么了如指掌。常常在历史课堂上他会结合着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给我们讲述着那里的地理、风土人情。一样,世界各地的地理情况他同样如数家珍。记得他曾给我们讲农村的“风水”,他说这“风水”简单来说说是要有风还要有水,这样的地方就是好地方……你们谁要看“风水”的,可以请他去,他保管给你看的“风水”一定是好风水。

当时我们好多人不明白,一位历史老师怎有这样深厚的地理知识?难道他也是学地理的,但他又为何教授历史?这常常是我们争论的话题……

但有时他也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记得一次教授中国现代史中的“文革”章节时,他却不再神采飞扬,一脸的暗淡,似乎还有些伤怀。有时讲着讲着他又会语出惊人,说些(对于当时的我们)有些奇怪和难以理解的话来。说到激动处,能记得他眼角的泪光。当时我们不知所以。

他还曾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农民教师,即做教师又做农民。他曾在课上给我们说,他能做各种各样农活,农民们能做的他也都能出色地完成。有时他竟还会教我们什么样的田地要种什么植物,怎样的田地需要下什么肥料……他还说他也曾上山去偷砍树木来换些油盐……听着他讲的这些故事,我们大伙儿是大笑一番,而他却依然侃侃而谈。此时我们不觉得他是历史老师,更像是一个老农在给我们讲他的经历……

随着年级的升高从各方面有了对黄老师的了解。原来黄老师是一所地质大学的高材生,他的理想就是能够走遍中国的山山水水。但历史有时会跟你开个小小的玩笑的,后来遇到了那一个让他总想不明白的特殊的历史时期——文革。

一次,他为了给他的同事说上两句公道话,他在参加地质勘测人作两年后,被带上一顶“帽子”后,被撤职返回老家开始另一种对地球的“勘测”工作——回家种田。他曾感到不平,但当时能向谁说去呢?我们许多同学当时也是无法读懂那段历史的,不明白为什么会让一个高材生回家“修理地球”。从一位高材生又到起点(对当时的人来说)总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但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在文革结束后他曾带着的“帽子”也摘掉了,他满以为他又可以去实现他曾经的理想。但历史又再一次和他开了一次玩笑,安排他到自己家乡一所中学任历史老师。我不知他当时是否有过抗争,或者他也害怕了这种抗争。他或许在不情愿中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或者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国家的安排,不然他为何能把历史还有地理讲得让他的学生们在许多年后仍记着他讲的课。他也许用另一种方式在实现着他的理想。

从农家小子到大学的高材生再到农民,最后又成了一位历史老师。对他来说,历史给他开一次玩笑,但历史又给了他另一种机会。在这样的机会中,我们有幸成为他的学生,我们能在他种种“奇怪”收获着“历史”,似乎他就是一部“历史”一个和国家历史相连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白头如新历史典故精选_800字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汉代)邹阳《狱中上书自明》。

【释义】白头:头发白了,代指老年;新:新交。互相认识的时间虽久,却跟刚认识一样。形容交朋友彼此不了解。

历史典故

邹阳是西汉时期的齐国人,他听说梁孝王礼贤下士,就到梁国来游学,并上书给梁孝王,纵谈天下大事,以展示自己的才华。羊胜和公孙诡都是邹阳的朋友,他们也都是有才之人,但是羊胜嫉妒邹阳的才华,几次在梁孝王面前说他的坏话,终于有一天,梁孝王信以为真,下令将邹阳关进监牢,准备处死。

邹阳十分激愤,他不甘心就这样被人陷害,于是,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为燕国报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双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俗话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相知与否,不在于相处时间的长短。”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奉为上宾。

【成长心语】

友情是一种不能完全用理智去对待的情感。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与地位无关,与年龄无关,与时间亦无关。有些人,你即使与他相处一生,他也无法了解你内心深处的想法;但有些人,你们即使只是初相遇,他也已经可以看出你心底最深处的渴望。朋友也是要讲究缘分的!朋友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你不仅要知道财富为何物,还要善于创造财富,善于从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个知你心的朋友,并及时将那些永远无法沟通的人从朋友行列中驱逐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的魅力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历史,真正的历史?什么是历史真正的魅力?也不是繁杂的历史课本,确实那线装竹板散发的古色古香,它不是厚重尘封的往事,却是那古老基垫酝酿的深沉悠远;它不是道听途说的故事,却是那五千年的积累,五千年的传承,一个民族真正的内涵。

从远古走来,炎黄两帝的光辉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渊源,尧舜禹的禅让奠定了一个文明古国的根基。启的夺位看似只是一段插曲,却开创了封建世袭的先河,第一个朝代夏,如同一颗东方明星般冉冉升起。商,朝歌的光辉纵是一把大火也不能埋没,哪怕深埋地底,哪怕千年腐化,一件件出土文物的背后曾是一个帝国何等的繁华。西周,伯侯演易,周公义礼,一个民族的根本精神自此有了支柱。然而八戎进京,打乱了一切,之后平王东迁,点燃了中兴的希冀。事与愿违,日日衰弱日日离散的国度,随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上台而落幕。这就是历史的魅力硝烟瓦砾后,是一个民族的支柱与根源。

继往开来的春秋战国虽说政治混乱,却开创了中华文明的盛兴时代,如同宇宙爆发般,思想在神州大地上回旋冲荡,先秦的诸子百家创造了中国的思想,不论是仁义礼智的儒家大肆宣扬着礼易治国的根本方针,是法家的以法治国以法安国王民同罚的公平理智,是墨家的精通百工兼爱非攻,是庄子的大鹏鸿志心隐云边,是名家的诡辩神论,思飞天外……这就是历史,不是枯燥的资料、繁琐的文稿,而是一段文化的发源,思想的兴起。

这是一段看似尘封的历史,却散发着一个民族的精髓,这是一段看似枯燥的历史,却冲荡着理性与思想的狂潮,这是一段看似冗余的历史,却闪耀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荣光!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与历史对话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一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可以是一部历史

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可以是一部历史;

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可以是一部历史。

历史的车轮碾过了无数朝代,长河中不知流逝了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中人们受到启发和感慨,又到底是怎样的感慨呢?只有去与历史对话了。

与历史对话,我已听到历史悲风中发出的阵阵悲鸣。

刘邦,项羽垓下大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后。项羽兵败如山,率领残军一直退到乌江边,刘邦军队汹涌而至,逃无可逃。唯有一叶轻舟可渡乌江,可项羽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于是叹气说:“非战不利,此乃天也。”说罢在江边自刎而亡。

楚汉之争长达四年,这四年他与刘邦斗智斗勇。从最初的稳操胜劵到最后的自刎江边。这种痛彻心扉有谁体会过?他是楚霸王,骄傲如他。他是楚霸王,他怎能败在一个地痞流氓手上?江山不在了,美人也不在了,尘世间再无留恋,为何不能任性一次?放纵一次?

与历史对话,我已感受到历史长河中激荡出的不灭星光。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用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王者霸业。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臣,公瑾是也。

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早年与孙策是挚友时,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又效力孙权。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与历史对话,我已看到历史潮流中的丝丝隐逸。

陶渊明是魏晋时重要诗人。他性格豁达,崇尚自然,放荡不羁。因家境贫寒,29岁时才走上仕途,每次做官时间都很短。几番出世入世后终归于田园。

他蔑视权贵,重视个人情操,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佳话;他执著地追求人生的真善美,以超然物外的隐逸之心,为后世的士大夫们筑了一个“巢”,成为他们灵魂的休憩之所,避免了虚伪与丑恶的精神家园。

与历史对话,方知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与历史对话,方知生命长度有限,宽度不限;

与历史对话,方知收获的不仅仅是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我想穿越历史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每次我都想有一个时光传送门,去到我想去的年代,这样就可以耍耍威风,满足我的虚荣心。

我想交换到上古时代,教会人们种植五谷,用石头在地上建房子,而不是树上,这样人类的文明不就要进步好多年吗?这样人类的始祖就不是炎帝和黄帝了,而是我“祖帝”。

我想交换到战国时代,那时一定是头上戴盔,身上着甲,手拿大刀,随兵出征,说不定还能当上大将军,那时必是身着金甲,腰系玉带,手持红枪,带领部队攻城拔战,立下赫赫战功,生前那真是威风凛凛呀!死后还会流芳百世,令后人钦佩。去说服像禽兽般的秦始皇,改掉他的暴脾气,多做好事,积德,学习尧舜帝把天下之位禅让给有贤能之人,说不定秦朝可以流传百年呢!

我想交换到三国时期,饱读兵书,和诸葛亮庞统畅谈天下,如果投了蜀国,周瑜可能会喝道:“既生瑜,何生亮鸣二人。”诸葛亮就更不会派马谡去守街亭了,蜀国还能一统江山吗?如果投了吴国,估计周瑜就不会气死了,诸葛亮倒有了一位劲敌,可以一举夺回荆州,让吴国成为天下继承人。如果投了魏国,那就不会让曹操赤壁战败并且不会平白无故战损那么多箭了,并把司马家族早日除掉,这样蜀国就会早日称雄天下了!

我想交换到唐朝,和李白杜甫互谈诗作,写下千古名句,我背出李白的诗《君不见》《静夜思》等著作,李白估计会称赞我是神童,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还有个封号名叫“诗神”,他是谁?他就是我——董祖鸣啊!那该是多完美啊!

“董祖鸣,快起来了。”我被妈妈吵醒了,原来是一场白日梦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