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

历史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历史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历史问题。

分享

浏览

3752

作文

3146

尊重历史初二作文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你说历史就像一幅油画,越远就看得越清楚,有白居易口舌成疮、手肘成肝的读书之图。有幸弃疾壮怀激烈、满腔热血的杀敌之图,有杜甫在进无门、困顿十年的流亡之图。历史,就犹如那双磨损的软底红棉鞋,在被时间磨损后,依旧保持着它的色泽,传递出血肉之躯的温热。从一幅幅油画中,我们似乎读懂了它的一部分,但历史远没那么简单,悠悠中华五千年历史,又岂是一朝一夕所能参透。

我说历史就像一首歌,有的人唱就好听,换个人唱就难听。面对南宋小朝廷一隅的无能,岳飞唱出了“臣子恨,何时灭”的悲壮之歌;而对江月日下的大唐王朝,看着千百万无家可归的黎明百姓,杜甫唱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之歌;面对“天子亲迎”的至尚礼遇,李白发出了“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的自信之歌。历史的每一个音符,都诉说着一个个凄美动人的故事,聆听历史这首歌,我们了解的不仅仅是那些鲜活的人物和事迹,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

他说历史像一面镜子,映出世间百态的镜子,屈原投身汩罗江,我们看到的是国破家亡百姓颠沛流离的伤感之景;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我们看到了“仪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千古教训;苏武出使,我们看到在北海风雪中的民族气节之花将万事不衰。这面镜子,比任何镜子都要明亮透明,从历史这面镜子中,我们不只看到过去,足可以看见未来。

或许,会有人说历史还像一本书,聪明的人以史为鉴,少走弯路,愚蠢的人视而不见,一再重复相同的错误,还有人说历史像一壶酒,会品的人如饮甘露,不懂的人如喝白开水……关于历史,这是一个我们永远也参不透的东西,你说,我说,他说……都只是一个角度一种想法,所以历史要求你,我,他一起努力,应我们对历史仅有的一些认识去感悟,领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展开阅读全文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900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古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自豪。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也有屈辱的一面。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1860年10月6、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付之一炬。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智则国智。我们中华民族再也不能受到这样的耻辱和伤害,中国要强大起来,中国人民要铭记历史,圆梦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清明节的历史典故-清明树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无雨的清明,乍暖还寒。

迷睡了多日的赵氏,突然在清晨苏醒过来,儿孙们一阵惊喜。

这是一座无碑的孤坟,坟土新培。

清明赵氏被搀扶着站在坟前,身后跪着她的儿孙们。坟窑里焚烧的火纸呼呼地舞动着。象是又再追忆半个世纪发生的那遥远而耳熟的故事。

一个新婚不久已有生孕的妻子,把心爱的丈夫送出大巴山,送到了抗日前线,转战数载音信全无。日本投降了,她带着儿子兴高采烈地去寻找久别的亲人。然而,找到的却是一件手工缝制的已满是弹孔的衬衣和一枚闪光的勋章。母子俩没有向部队提出任何要求,含泪返回故乡。母亲带着对丈夫的永远思念,儿子带着从未见到生父的终身遗憾,掩埋了一个仅装有两件遗物的棺木。

孤独的一座坟凸现在大巴山中一个无名而荒芜的小山上,孤寂凄凉。而自从有了这座坟,每逢清明,荒山上孤坟旁便会多几棵新植的松柏。年复一年,从没间断。不知不觉五十年过去了。秃山早已被绿树覆盖,孤坟始终被松柏掩映。参天的大树与新植的小苗相间,构成年轮分明的林带。起伏山林却没能掩盖赵氏一生的辛酸、坎坷和不老的情结。

“赵哥,我又来了,带着我们的儿孙种清明树了。时间过的好慢,一年见你一次真不容易呀。今天险些来不了啦,不过我迟早一定会来的。我说过你不会寂寞不会被遗忘的,有这些清明树陪伴你,你并不孤独。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连咱们的儿子都当爷了。赵哥呀,我这辈子也真够……不说了,我知道你不爱听那伤心的事。说些别的吧!”赵氏低声自语着。火纸渐渐烧尽,纸灰随风轻轻飞升。

这个无雨的清明,一座孤坟的周围又多了数棵新植的松柏。其中有一棵竟是一位八十多岁老妇人亲自种植的清明树。

第二年的清明时节,阴雨绵绵,在那棵清明树旁多了一座新坟。

展开阅读全文

老子出世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楚国苦县曲仁里村(今河南鹿邑)被团团紫气笼罩着。紫绛色的场院,紫黑色的房脊,紫绿色的烟柳,紫灰色的树叶,连初升的太阳也变成了—片紫红。好一派祥瑞之气啊!人们都感到惊奇!这时,几声“啊哇-!啊哇-!”鲜嫩悦耳的婴儿啼哭声从这紫气弥漫的村子里传了出来……。

2月15日那天,曲仁里村的李氏女早早起床,她一边梳理着满头秀发,一边小声唱着她平日最爱哼唱的村歌:“天水清,河水浑,俺上对岸去撑人,撑来一船男和女,个个都是好心人”。她一边唱一边在床边上坐下,可没想到身子还没有坐稳,突然觉得肚子有点不对劲,感到隐隐疼痛,后来越疼得厉害。当村上人做饭的青烟和紫气徐徐上升的时候,她肚子已疼得难以忍受了,脸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流。她忍不住倒在床上呻吟。邻家妇女闻声赶来,知道她要临产了,急忙给她请来了有名的接生婆——金妈。

这人称金妈的接生婆,来到李氏床前,细心察看,凭她平日积累的经验,确认是少有的难产,就是胎儿在娘肚子里过月时间太长,胎儿长得又大,再加上李氏女又是头胎,象这样的情况,大人小孩都有危险。连金妈这有经验的接生婆也感到为难。金妈只好请来一位大夫,大夫仔细看过,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走了。金妈无奈地让李氏斜靠在自己怀里,用手托着她的脖子。

李氏更加疼痛难忍,金妈只好用双手在她的肚子上慢慢揉着,一阵剧烈的疼痛使李氏昏死过去了。脸上没有一点血色。“这叫人该昨办?这叫人该昨办?”金妈一抬头瞅见了案板上的一把菜刀。“给她剖腹取胎”这念头在心头一闪——“不中,这样不光李氏生命难以保全,自己还将落下埋怨。”就在金妈瞅着菜刀迟疑的时候,李氏突然说:“快把我的肚子割开!”金妈犹豫地抓着刀举起又放下,没想到李氏女以惊人的力量抽身坐起,从金妈手中夺过菜刀,照着自己的肚子“哧”地一下拉开了一条血口子,血水从被划破的肚子和包衣之中泉涌一样的流出来。李氏微弱的断断续续地说;“我死后,告诉孩子,做个……对苍生……有益的……好……好人……。”话没说完,这位英勇的母亲永远闭上了双眼。

李氏去世了,她的儿子却活下来了。

李氏女生下的这一男婴,脑门儿圆圆的,鼻梁高高的,头发是白的,小嘴下面还有一道白白的胡须。两只耳朵大的出奇,因为这孩子的耳朵非常大,人们就给他起名叫李聃,聃,就是耳幔的意思,也就是说耳垂大。又因为李聃出生那年是虎年,当地人把虎称“狸儿”和李耳接近,这样就被人叫做李耳了。

这就是后来的老子

由于李氏生李耳时是剖腹产,怀胎时间又长,后来被传说为李氏是吃了李子怀了孕。又说李耳是在娘肚里怀了九九八十一年,才从母亲的右肋下出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的定格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一声尖叫,场内的人几乎都欢呼了起来。是那三人站在升降台上,朝着我们挥手。当豪华的升降台落到地上时,音响震动了起来,一声声甜美的歌声在耳边回荡着,我们摇起了手中闪烁的棒子,像星星在喧嚣的夜晚中点睛,像一群群萤火虫在暴风雨中匍匐前行……

没错,那就是仍记忆犹新的——SHE移动城堡演唱会。

当得知演唱会举行的日期时,我的心几乎蹦了出来: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如果没有把握好这次,恐怕要等上好几年才能亲耳听到她们的演唱会了。于是我苦苦央求妈妈,看着那个日期一天一天来临,我的心也就越来越慌。手机里出现了充话费送门票的短信广告,我恨不得当场就去买,但是,被不重视的演唱会几乎在拒绝中演出。就在演唱会的前一晚,妈妈拿出了同事送我的一张门票,我跳了起来,想到那个不眠之夜在慢慢地向我招手着。

周六的早晨,阳光似乎是那么的迷茫,我多么盼望阳光早点消失。眼看着秒针的“神速”,我恨不得把闹钟拆了。左等右等,左顾右盼,终于,在最后一丝阳光疲惫地扫走大地上的余晖时,我欢呼起来。只记得那是北京时间6:30。

手里拽着来之不易且可贵的门票,穿上自认会最华丽的衣服,带上准备签名的新专辑,飞奔地走向车站,1路车缓缓才来,好像在和我作对似的。来不及座位,心急如火的我早已在后门等待那一句:深圳体育馆到了,请乘客从后门下车。在断断续续的塞车中,我恨不得坐架直升机直接飞去,徐徐来迟的那一句话终于出现了,就在门开了的那一霎那,我飞也地冲了出去……

终于,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我见到了她们,清晰的面孔虽不是在朝着我笑,但是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沉醉在城堡之旅中。我多么想冲上去握个手,送束花,可惜可惜,几乎要到达一层楼的舞台使人胆战心惊,看来,只能等到可能出现的签名会了。回头遥望,人多得简直无法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的平方的平方!我看到了不远处,三块闪亮的牌子,明亮的灯关组成了绚丽的三个大字:S H E 。真是羡慕啊,我想,舞台上那三位也许就在望着那几块牌呢。看看自己手中亮度日益减少的棒子,不免觉得有少许寒意。不过,对她们的喜欢程度,会是永远,forever!

如果上帝允许让人生定格在一个时间里,我也许会选择这一刻,我希望坐在这儿,永远听着歌曲,永远在那移动城堡的喜悦中。

2006,定格;2006,11,11,定格;2006,11,11,8:00~11:30,定格。

永远怀念这一个不眠之夜,永远铭记这一短历史

那是一个月分与日期相同的两位数的日子中,我见证到了2006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征文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转眼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

回首百年,悠悠岁月。黄继光为了人民的幸福,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邱少云叔叔,为了不暴露革命目标,趴在烈火中活活烧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

缅怀先烈,我感慨万分;缅怀先烈,我思绪起伏;缅怀先烈,我心潮澎湃……革命先烈虽然壮志未酬,未能亲眼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冉冉升起,但你们为革命而洒下的热血,将永远浇灌着中华民族解放胜利的鲜花!

青山肃立,绿水长歌。同学们,我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既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学习的快乐,又肩负着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听!祖国的明天在召唤我们,我们只有认真学习,以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随时迎接困难的挑战,将来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和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大事不糊涂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dà shì bù hú tú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谏议大夫吕端办事公正,是非分明。他为人谦虚谨慎,宋太宗十分信任他,他的名声位于寇准之下。宋太宗不满当时的宰相吕蒙正,想让吕端取代,征询大臣的意见。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宋太宗说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典故】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宋史·吕端传》

【释义】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头脑清醒

【近义词】难得糊涂

【反义词】糊里糊涂

【示例】他一向都是大事不糊涂的。

[历史典故:大事不糊涂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不吃烟火食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bù chī yān huǒ shí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王九13岁得了重病,父亲把他抱到青华观,许愿让他做道士。王九梦中见到一个姓阴的鬓发斑白的道士叫他不吃五谷熟食的方法,并给他吃柏树枝。王九醒来后不再吃五谷,神清气爽,只吃生果饮清泉。宋太宗赐他名字赵自然。

【出处】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卷九引《直方诗话》

【解释】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同凡俗

【近义词】不食人间烟火

【成语示列】我看你每每宁神养性,不食烟火,虽然有些道理;但这上面事迹,你何能晓得,却要观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回

[历史典故:不吃烟火食

展开阅读全文

我心中的历史人物作文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记载着从夏朝至清朝期间二、三十个大王朝的兴亡史。纵观历史,各朝代的兴亡原因,大同小异。窥其一斑,可略见全豹。

在这些大王朝中,有许多伟人,有精忠报国的岳飞;坚贞不屈的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卫青…而卧最敬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而与唐太宗截然不同的是——隋炀帝杨广。就隋唐两朝而论,我们知道,隋朝只经历了两代皇帝就灭亡了。而唐朝的“贞观之治”则是为史家所大加赞誉的。为什么隋朝这么快就灭亡了呢?在《隋唐嘉话》上记有这样一句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炀帝就是隋朝末代的皇帝。炀帝妒贤嫉能之心极强。司隶大夫薛道衡,因为诗写得比炀帝好,炀帝就逼他自杀,并说:“更能作‘空粱落燕泥’否?”对于才华高于自己的人就要加以杀害。

还有一件事,炀帝曾作《燕歌行》,当时文人学士纷纷写诗唱和,一般都平庸之作,唯著作郎王胄的诗不在炀帝之下,炀帝就借故把他杀了。王胄临刑时,炀帝还古口诵王胄诗中的警句,说:“从今以后你还能写出‘庭草无人随意绿’这样的佳句吗?”真是活脱脱的一副小人嘴脸!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炀帝妒忌人才到了何等地步!炀帝如此不容有才华学识的人,他所宠信重用的就只能是专事阿谀奉承,弄奸藏刁的小人了。在这种人的治理下,隋朝怎么会不灭呢?固然,炀帝的妒贤嫉能不是隋朝灭亡的唯一原因,但是,正是由于炀帝的心胸狭窄,不容贤能,才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与之相反,唐太宗李世民对于人才却很重视。即使是曾经与他作对过的,但是要是人才,他就给予重用,表现出了封建政治家的宽宏大量的态度。魏征曾是唐太宗的哥哥——原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官员,他看到李世民战功卓著,手下人才济济,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就暗中劝太子尽早除掉李世民,结果被李世民识破。

李世民登位后,不仅不记旧恨,反而拜魏征为大夫,就因为魏征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才。以后,由于魏征能大胆进谏,使得唐太宗一生中避免了许多过失。唐太宗曾经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去世后,他叹惜从此就没有这面“镜子”了。唐太宗李世民用人唯贤,不拘一格,从不计较出身贵贱。当他发现山东平民马周是个人才时,便立即任命马周当监察御史。后来,又让他担任宰相职务,马周在参与国政方面有不少建树,提出过不少重要建议,事实证明马周确实是唐太宗治国安邦的一个得力助手。唐太宗为了纳贤,还确立了一套科举制度,从考生中挑选优秀人才,他看见考中进士的金榜,就高兴地说:“天下英才都落入我的手中了!”思贤之心,溢于言表。由于唐太宗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思贤望才之心如饥似渴,爱护人才,又善于用人,所以,在他统治时期,社会政治安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五谷丰登,牛羊遍野,人口增加,文化艺术水平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为历代史学家所称誉的“贞观之治”。

从隋朝的快速灭亡和唐朝的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来看,人才对于辅国安邦是多么重要!所以我敬重唐太宗。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历史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句话,那么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历史典故呢,出自哪里呢,一起来看看!

【典故】

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鲁庄公于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为夫人哀靖没有生子,既无“嫡嗣”,便从“庶子”中议立。庄公与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哥的买嘱,主张立庆父;与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的生子公子斑,并逼叔牙以死表明拥立斑。当年八月,鲁庄公病死,姬斑继位。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姬斑。恰好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怀恨在心,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打死了姬斑,另由庆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开,为鲁闵公。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越来野心越大。鲁闵公二年,一对奸夫妇又指使一个叫齮的人杀了闵公,欲立庆父。季友趁乱领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申逃到邾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庆父,立姬申。国人响应,庆父畏惧,逃亡到莒国,哀姜逃到邾国。姬申得立,季友买通莒国押回了庆父,庆父于途自缢;因为哀姜是齐公室之女,所以齐桓公很生气,将哀姜召回,也杀了。在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由于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成语】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拼音】

qìngfùbùsǐ,lǔnànwèiyǐ

【注释】: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已指无法了结,停止的事物。

【出处】:

《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例子】: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历史典故: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展开阅读全文

讳疾忌医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学习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史!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一讳疾忌医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出处】

《韩非子·喻老》。

【释义】

讳:忌讳;疾:疾病。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历史典故】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医,医术非常高名,他只需诊脉,就能知道患者脏腑里的病。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公。他仔细端详了蔡桓公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如果不及时医治,恐怕病情会加重的。”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也用不着治!”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说:“当医生的就爱给人治病,没病也说你有病,只为显示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几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公。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公把头一歪,只当没听见,理也没理他。

又过了几天,扁鹊又来见蔡桓公。他看了看蔡桓公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公还是不予理睬。

又过了几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公。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公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公的病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没过几天,蔡桓公就病死了。

【成长心语】

闭目塞听的人,往往自视甚高,自以为是,结果却背道而驰。蔡桓公因为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病,就一次次拒绝扁鹊的劝告,结果也只能自作自受。古人云:“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罪人。”我们对待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要认真接受他人纠正过错的好意,这样才能避免犯更大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孔丘周游列国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926 字

+ 加入清单

孔丘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家任用他,只好又回到了鲁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丘周游列国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正当吴楚、吴越争斗激烈的时候,中原的诸侯国内部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公元前年,鲁国的国君鲁昭公被大夫季孙意如驱逐。季孙意如另立昭公庶出的儿子宋为国君。这就是鲁定公。从此,鲁定公就只成了鲁国的一个象征性的国君,鲁国的权力就分别到了三家大夫的手中。

这就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但是,这三家大夫在各自为政的过程中,慢慢地又被自己的家臣窃取了实权。其中,以季孙氏家的问题最为严重。这时季孙意如已死,他的儿子季孙斯继承了权力,并任鲁国的相国。季孙斯的家臣阳虎,乘机攫取了季孙氏的实权,并且企图灭掉季孙、孟孙、叔孙三族,自己取而代之。

公元前年,阳虎起兵叛乱,季孙斯逃到了孟孙氏无忌的封地。孟孙无忌有个老师叫孔丘,他早已料到了这次事变,并且事先对孟孙无忌作了警告。因此,孟孙氏预先调兵遣将,将士兵伪装成搞建筑的工匠,埋伏在自己封地的四周,待阳虎赶来捉拿季孙斯时,孟孙无忌的伏兵一拥而上,将阳虎打败了。

孟孙无忌的老师孔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公元前年。他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邑(今山东邹城东南)大夫。但在孔丘幼年时父亲就死了,因此家中生活很贫苦。母亲颜征在把他抚养成人。他好学不倦,学问很深,并且收了不少学生、弟子。不久,这些学生、弟子遍及各诸侯国,孔丘也很快地就在诸侯国中出了名。孔丘主张各诸侯在治理国家方面要用“德治”,要“举贤才”,同时还应该“正名”,即国君、大夫、百姓、父亲、儿子都应各守自己的本分,不得“僭(jiàn)越”。在思想方面,他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仁”的意思就是说做人要有道德观念,要爱人;“礼”就是要人重视内心修养,并用它来约束自己。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无类”,即不分人出身的门第高低,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他自己收教的学生,就各种出身的人都有,实践了他“有教无类”的观点。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都成为以后人们在治学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格言。

当时一些诸侯国的国君想聘用孔丘。但是,他的一些观点显然触犯了那些掌握着诸侯国大权的大夫们的利益。比如关于“正名”的观点,正打中了大夫们的夺权割据、篡夺诸侯权力的要害,他们怎么可能让国君采用孔丘的政治主张呢?

孔丘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家任用他,只好又回到了鲁国。孔丘五十岁那一年,正碰上阳虎叛乱。

由于孔丘提醒孟孙无忌,制止了阳虎的叛乱,孟孙无忌向相国季孙斯推荐,孔丘当上了鲁国的司空。

公元前年的一天,鲁定公让孔丘当相礼,陪定公一起去夹谷(今山东莱芜)与齐景公会盟。由于孔丘的周密筹划和临危不惧的机警应对,使齐国企图借合盟的机会羞辱和绑架鲁定公的阴谋彻底破产。

鲁定公回国后,升孔丘为大司寇(主管司法的长官),以表彰他在夹谷会盟时为鲁国立下的功劳。孔丘乘机施展了自己的抱负,他一面协助鲁定公平息了季孙斯的家臣公山不狃(niǔ)的叛乱,一面帮助相国季孙斯治理鲁国。三个月之后,鲁国的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齐景公听说鲁国在孔丘的治理下正在起变化,就紧张起来了。大夫黎弥给景公出了个主意:选一批漂亮的美女和乐工送给鲁定公,让他纵情声色,疏远孔丘。这一招果然灵验。从此,鲁定公就日夜享乐,不理朝政了。

孔丘见鲁定公实在没出息,就带领一些学生再次到各国游历。他先后从卫国、宋国、郑国又到了陈国。当他准备从陈国到蔡国去的时候,楚昭王知道了,派人去请他。陈、蔡两国的大夫怕孔丘被楚国重用后会对他们不利,就在路上派兵截住了孔丘,将他围困了三天三夜。孔丘受了三天惊吓,饿了三天肚子,到第四天上,楚国的救兵到了,才脱离了困境,到了楚国。但楚昭王的大臣们也不能容纳孔丘,他最后只好又辗转回到了鲁国。

孔丘回到鲁国后,年纪也大了。他终于放弃了从政的念头,专心致志地着书立说和教授学生。古代的许多文化典籍,如《周易》、《尚书》、《诗经》、《礼》、《乐》,他都进行过系统的整理;他的言行,由他后来的弟子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他教的学生、弟子,号称三千人,其中有名气有成绩的,就有七十二人。最难能可贵的,他还用编年体的形式,根据鲁国史官的记载,整理编纂成了《春秋》一书。这部书记载了从公元前年(鲁隐公元年)到公元前年(鲁哀公十四年)的我国历史上共年中的重大事件。这个时期,人们就通称它为春秋时期。孔丘于公元前年去世。按照后人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划分,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开始,到公元前年结束。也就是说,就在孔丘去世后四年,我国的社会历史,就进入战国时期了。

孔丘的学说,后来就发展成了我国文化史上的儒家学派。孔丘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于孔丘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贡献,以后人们尊称他为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暗度陈仓历史典故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暗度陈仓不只是一种战争谋略,还是一种指导生活的处世智慧,在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制造一种迷惑人心的假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暗度陈仓历史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出处】(元代)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

【释义】度:通“渡”;陈仓:古代的地名,今陕西宝鸡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比喻正面迷惑敌人,而暗中从侧翼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历史典故】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不放心。早些时候,他曾与刘邦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是刘邦。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让他回到家乡,便故意把巴、蜀和汉中三个郡分给他,封他为汉王,想把他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自己则自封为西楚霸王,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为都城。

刘邦的确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只得听从支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放松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发现了一个有才能的人——韩信,于是便拜他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是,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觉得他们自己烧了之后,再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所以根本没有重视。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急报,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证实消息后,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一下子被刘邦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成长心语】

蒙蔽别人最关键的在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和目的。不能让人发现,更不能让人预见,所以诈者蒙蔽他人时,常玩的把戏便是声东击西。假装瞄准一个目标煞有介事地佯攻一番,其实暗自瞅准别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后伺机施以致命打击。有时似乎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实际上是在骗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赖,目的在于突然发难而出奇制胜。这时,暗度陈仓便成了一种易于成功的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介绍

全文共 300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指鹿为这个成语在生活很常见,它有什么成语典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指鹿为马的解释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指鹿为马的成语典故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译文: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这时,秦王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相关人物

赵高

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对胡亥说:“陛下要注意,诸公子和大臣们正在为沙丘之谋而蠢蠢欲动啊!”二世一听,马上紧张起来,忙问赵高如何应付。赵高见时机已到,便煞有其事地说:“万全之策惟有‘换血’,铲除祸患。这样,陛下就可尽情享受人间乐趣了。”二世一听,乐得手舞足蹈。于是,一场“换血”大行动开始了。大批朝臣先后被杀,连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们都惨死在屠刀之下。最后连李斯都遭五刑腰斩,合家灭门。李斯一死,赵高便顶替他做了丞相,其族人、亲信都安插到了权要部门。赵高当了丞相后,成了秦朝的实际独裁zhe。渐渐地,他就想踢开二世自己做皇帝,但又担心群臣不顺从,于是就导演了一幕“指鹿为马”的闹剧。从此,群臣更加害怕赵高了。

李斯

秦相李斯,楚国上蔡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当上了秦王政的侍卫,后任命为长史,又拜为客卿,协助秦王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扶苏

扶苏,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最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胡亥,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秦二世,嬴姓,赵氏,名胡亥,在位时间前210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长子扶苏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了骊山陵墓里。征调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秦朝的暴政激起了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左丞相李斯与右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纷纷请奏停止修建阿房宫,减轻各种苛捐杂税。二世听信赵高谗言,诛杀李斯,迫使冯去疾和冯劫自杀。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王离投降项羽,刘邦攻下武关,赵高惶恐。前207年赵高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合谋,逼胡亥自杀于望夷宫。临死前二世说只愿当万户侯,阎乐不准,遂自杀,时年24岁。以平民之礼葬。墓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称胡亥墓。

指鹿为马的造句

1) 指鹿作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2) 指鹿为马,颠倒是非,是一些阴谋家的惯用伎俩。

3) 从中国历史上的赵高"指鹿为马",到建国以来的历次运动无一不表明。

4) 指鹿为马是领导干部的大忌。

5) 社会上多的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人,媒体报导不可不慎。

6) 秦朝末年,丞相赵高阴谋篡位,为了排除异己,他想出了一个"指鹿为马"的花招。此举既将皇帝秦世玩于股掌之上,又能将那些不阿权势敢讲真话的大臣识别出来,以便加以清除,可见其用心之深毒。

7) 在如今的社会中,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不被打破,员工们只能阿谀奉承,即使领导指鹿为马,他们也得应声附和。

8) 我们对待科学应该严谨一丝不苟,如果不懂装懂,就可能闹出指鹿为马的笑话。

9) 现代社会,颠倒是非指鹿为马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10) 纵然是长官,也不可以要求部属指鹿为马,颠倒是非。

11) 所谓指鹿为马,今日是处处一现实。

12) 做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对那些指鹿为马的人和事明明心知肚明,却要随声附和,阿谀奉承。

13) 成语“指鹿为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我们用它来形容那些故意颠倒是非的人。

14) 画饼充饥,指鹿为马,误导消费。

15) 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却也是以羊易牛。

16)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17) 一些开发商听到某些"官话"后也拍案而起:"简直是指鹿为马,一派胡言"。

18) 明明是一只狮子,却被贴上了驴的标签,这不是指鹿为马吗?

19) 在正义与真理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人终究是要受到惩罚的。

20) 今天经理说话真是蛮横无理,居然指鹿为马,是非不分。

21) 你们"斧头帮"使出的招式叫"指鹿为马",自称京城水景住宅,"坐享清凉的河边生活",其实不过是一条污水沟,像老舍笔下的龙须沟。

22) 岂不知奴才发烧了可以指鹿为马,杀了皇帝,夺了天下。

23) 他竟然敢在大众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真是胆大妄为。

24)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时间引申出"指鹿为马"这句成语。比喻怀着恶意,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5) 环境科学家都支持设定行动的优先顺序;隆伯格指鹿为马,只不过因为他反对别人订定的顺序。

26) 真理只有一个,不可以指鹿为马,也不可以白马指为黑马。

27) 我们一定要彻底杜绝这种粉饰太平,指鹿为马的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

28) 以前我不相信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看到余秋雨曾轶可莲花河畔,我相信了。

29) 他对机械根本就不认识的,不是在指鹿为马吗?

30) 他是当大官的人,他应该明辨是非。如果故意指鹿为马,混淆视听,终会让人讨厌。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刻牛伐蜀,石牛道_300字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引《蜀王本记》(汉扬雄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

秦惠王知道蜀王杜宇贪财好色,一方面以献石牛打开蜀道;另一方面又献五美女给蜀王。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派丞相张仪等伐蜀。蜀灭。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见示题洋州崔侍郎宅双木爪花,倾接侍郎同舍,陪宴树下,吟玩来什,辄成和章》诗。“金牛蜀道远,玉树帝城春。”

展开阅读全文

倾听历史的声音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本以为寸阴若岁,其实,不过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天意弄人。四个字,道尽了人世间的辛酸苦涩。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翻开沉重的史书,我仿佛听到了一声声叹息。

那是悲凉与苦涩。

本“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李清照,在遇见她命中人后,在两人从此阴阳相隔后,竟落得“人比黄花瘦”。时隔经年,寒暑老却的不只是年华。不再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刹那芳华;不再有“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的恣意闲适。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当她站在被苍凉追逐的尽头回望,叹着自己染上孤寂与无尽相思的人生,想着“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的物是人非,是否会欲语泪先流?

那是绝望与无奈。

通音律,擅歌舞,精琵琶的杨玉环,在经历一个男人,出家为女道士后,一朝被选在君王侧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因一曲《霓裳羽衣》宠冠后宫,虽因妒而触怒玄宗两次,可最后终是被玄宗重新宠爱。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但,自古帝王多无情。在马嵬坡兵变时,唐玄宗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却逼着这个曾经的枕边人上吊自尽。当面对皇帝冰冷与惊悸的神情,终逃不过一死杨玉环是会含泪成全还是拼死反抗?

那是悲愤与解脱。

马嘶龙吼,硝烟烽火,残阳如血,月影长河。那脸戴狰狞面具,身披厚重保甲的将军,就是北齐的战神——兰陵王高长恭。他为国家为人民戎马一生,却因声望太高,功高盖主而遭皇帝嫉妒,最后竟死在了一心想保护的兄弟手里。不知走到人生最后一刻时,他是否因此而悲愤?是否会为了从此而不用再杀人,不用再面临那横尸遍野而感到解脱?

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的豪叹;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怅叹;仓央嘉措“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的凄叹;李白“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的殇叹; 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婉叹;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慨息;纳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苦叹;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思叹;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叹;苏轼“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哀叹……

谁也逃不过岁月的轮回流转。看枯藤长出枝桠,才恍然,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混混沌沌,转眼即会终了。于是所有的荡气回肠,爱恨情愁,金戈铁马都一并掩在了厚重的史书里。

望向苍穹,只见天边满月,洒照寰宇,千里同辉。我轻轻合上了眼,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历史声音

声声慢,声声叹!

展开阅读全文

我是历史控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的兴趣爱好,那还真是很多,比如游泳、玩乐高、阅读等等,但是谈上最喜欢的还算是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了。每每遇到历史方面的书籍或故事,我都会沉迷其中不能自已。

记得小时候,我并不太喜欢听童话方面的故事,睡觉前,我总是缠着妈妈给我讲历史故事,特别是有关历史人物的。虽然那时我还不懂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但唐太宗、宋太祖,明代朱元璋等人物都会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小学识字以后,我爱上读历史方面的书籍。小学二年级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三国演义》。刚看到第二页,我就像被铁链子拴在书里一样,怎么也拉不出来了。随着阅读的深入,书中所描写的关于张飞的暴躁、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勇等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故事,越来越深刻地给我留下了印记,让我第一次对人物的性格特征分类有了深刻了解。原来在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是一模一样的,各人都会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我在与爸爸探讨这些人物不同性格特征时,爸爸告诉我,性格特征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实践中养成好的习惯,培育自己好的性格。

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又被一本历史故事书吸引了,那就是《林汉达历史故事》,我几乎在十天时间就把这本厚厚的书看完了。从书中我浏览了从春秋战国到三国之间几百年间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故事,诸如管鲍之交、图穷匕见、四面楚歌等等,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就像一部鲜活的电影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幕幕的精彩画面,演绎了古代中国夏、商、周以后列朝列代的变更。读完之后,我心中也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都是很英雄的人物,都有不少的历史作为,为什么会最终失败而被他人所替代呢?我思考再三,我从阿公的交谈中找到了答案: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谁能顺应历史的潮流,谁就能笑到最后。

展望今天,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我想,作为小学生,我们应当多读书、多思考、多了解中国的历史,多感悟中国的民族精神,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将记住那段血腥作文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忘记意味着背叛。

——题记

回望历史,战争多于和平,眼前浮现出的总是战火熊熊,硝烟滚滚,枪炮轰鸣,尸横遍野。刺眼的鲜红,毁坏的城市,坍塌的建筑……一幕幕惨烈的场景,都让人目不忍视,不寒而栗。世界呼唤着和平!

2017年12月13日,国家在南京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沉痛悼念80年前,惨死于日军屠刀下的中国三十万无辜民众。

历史追溯至1937年12月,在上海失守后,南京也随之沦陷。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南京城,疯狂屠杀城内手无寸铁的百姓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随处可见的是断壁残垣,血流成河,堆积如山的尸骸。

先前战争失利的怒火,与中国人的软弱,激起了日军心中的征服欲望。这种欲望更激发了他们的兽性,使他们成为了毫无人性可言的杀戮机器。

在街上,成群的日军,肆意射杀中国军民。他们冲进居民家中,打死主人,抢走值钱的东西。突然,他们发现了一个待产的孕妇,他们冲了过去。

孕妇惊恐万分,急忙向后退,那无助的眼神,使日军更加兴奋,那乌鸦般邪恶的笑声响彻上空。“欣赏”够了,一个日本士兵端起闪着寒光的刺刀,直冲过去,对着孕妇肚子猛地一刺。孕妇在惨痛中死去,浓郁的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孕妇闭不上眼,她的眼里充满的是对胎儿的不舍与对这杀人魔鬼的诅咒。

日本士兵如此,那军官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把俘虏集合起来,绑在柱子上,用作给下属练习刺杀的活靶,或是让狼狗练习撕咬。中国人凄厉的惨叫声与日本人歇斯底里的笑声交织一起,在夜空中荡漾。

日本侵略者还不过瘾,居然开展了“杀人比赛”。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在日本国内大肆宣扬,把他们称为“勇士”。这是多么丧心病狂!

在长达6周的杀戮中,日军共残忍杀害三十万同胞。这惨绝人寰的血腥暴行,令人发指!

一个勇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的民族,才能得到宽容与谅解,任彼此间放下仇恨,铭记战争的伤痛;让那段血腥历史不再上演。

然而,80年过去了,日本历史书仍不承认这段侵华罪行,有人甚至还为侵略者涂脂抹粉。但历史怎会忘记?战争给世界人民带去了毁灭性的浩劫啊!

安倍政府自上任以来,一直想抹杀二战的侵略历史:不仅有篡改教科书事件,更有一直倍受争议的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事件,慰安妇事件。安倍政府一意孤行,受到了国际的舆论谴责,也让中国人民难以原谅。

同为二战法西斯的德国,1970年,德国总理曾跪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馆前,向600万犹太亡灵真诚忏悔,赢得了“宿敌”的宽容。德国为日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我认为:历史已经发生,现在能做的就是向曾被自己伤害的国家与人民道歉,去征得他们原谅,而不是选择逃避,公道自在人心,逃避是没有用的。

在纪念南京大屠杀殉难者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正告安倍政府:正视历史,向中国真诚道歉去求得原谅,而不要一意孤行。对于某些妄图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战争狂人,别打错了算盘,不要想着再侵略中国;今日之中国不再是昔日的中国,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铭记历史,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这是每个人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其实也很精彩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的事情,但偶尔翻翻历史,也是十分惬意的——历史其实也很精彩。

乌江河畔洒热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唱道。他逃至乌江畔,已无路可逃。他仰天长叹道:“莫非天意绝吾?如今,兵马皆无,只留下吾一人于此,又有何用。”他拔出宝剑。

“大王!大王!”回首一望,一叶小舟从江上飘来。“大王,上来吧,您还可卷土重来啊!”项羽苦笑着,摇摇头。“成者王,败者寇,吾已无颜面见江东父老!”遂将宝剑架在咽喉上。此时他的眼前浮现出与众人在宫殿内寻欢作乐的场景,虞姬的舞姿时时出现在他的眼前。他将本要夺眶而出的眼泪咽回,落在心坎,把心一横,引剑自刎。一代霸王,从此坠落。

秦王阁上尽忠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在为民众唤起对英雄的思念,在勾起无数好汉心底的蓬勃之气。荆轲在太子丹的目送下,绝尘而去。明知这是条死胡同,却为了报负毅然进入。图穷匕现,当荆轲触碰到匕首冰冷的手柄时,他迅速抽出,刺向秦王。绕柱追杀,使秦王一时不知所措。在他的身后,是一出千古绝唱。滚烫的血染红了秦王的宝殿,名垂青史。荆轲,用他果敢的行动,掷地有声的言辞,唤醒了沉睡的世界,让后人纷纷奔跑在实现报负的道路之上。

合上书本,长长呼出一口气,回想为尊严而自刎的西楚霸王,为正义抛头颅洒热血的荆轲,以及其他的英雄人物,忽而觉得他们的故事都像是一幕幕精彩的短片,将我引入了更深层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