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

历史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历史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历史问题。

分享

浏览

4018

作文

3146

历史典故:孟尝君的门客的故事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

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找到了内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有个名叫冯驩(一作冯煖)的老头子,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驩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驩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五天,冯驩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驩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驩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冯驩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驩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

冯驩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驩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湣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

这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驩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

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对冯驩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鉴史问廉观后感——历史为鉴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鉴史问廉》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该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

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

《鉴史问廉》于2015年1月9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段播出。

西晋的富豪官员们为何喜欢斗富?唐朝何以从“贞观之治”演变出“安史之乱”?北宋为何从一个空前富裕的盛世消失在历史深处?……

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典籍《周礼》中提出的“六廉”概念,到魏征、包拯、海瑞、张养浩、孙嘉淦等清官廉吏的不断涌现,廉政文化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梳理这些丰厚的廉政文化资源,对于雷霆反腐的当下而言,不无现实意义。

和“廉政文化”相对应的就是“腐败文化”。腐败文化严重损害着党风、政风和民风,在这种情况下,以廉政文化提高官员的防腐拒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在此意义上而言,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和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拍摄的《鉴史问廉》,无疑是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文化力作。如果说,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旗下的河南影视集团之前推出的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为我们呈现了一位现代“廉吏”的榜样,那么,《鉴史问廉》则深入历史的肌理,让我们从历史的镜鉴中寻找到反腐的文化力量。从这一点而言,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把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的制作和播出正当其时,它将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生态吹响嘹亮号角。

展开阅读全文

50个古代历史典故大全

全文共 4791 字

+ 加入清单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后两位也有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i),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mi)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25、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po)负荆请罪。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ta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3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3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34、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5、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6、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i)”。吕氏执政16年,死后,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了刘氏家族的统治。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37、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38、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

39、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

40、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1、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qiang),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42、王莽改制:汉成帝时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该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汉宗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43、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44、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shan)善、于阗(tia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45、党锢(gu)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ing)、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称:“党锢之祸”,时光荏(ren)苒(ran),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46、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冀(ji)州巨鹿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作乱了20余年,使得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47、董卓专权: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以镇压黄巾为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割据一方。凉州军阀董卓以铲除宦官为名进京驻守,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董卓自封相国,独揽大权。骁(xiao)骑校尉曹操,联络冀州袁绍,聚集各州郡人马,选袁绍为盟主,进军洛阳。董卓得知,迁都长安,烧毁洛阳城。

48、袁绍尽灭宦官: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大将军何进召前将军董卓进京协助诛灭宦官,反被宦官谋杀,袁绍、袁术引兵入宫,大杀宦官两千多人,宦官张让、段珪(gui)挟帝出逃,后被逼投水自尽。

49、王允巧诛董卓:董卓挟天子专横当道,发展到“董卓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司马王允将义女貂蝉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义父子关系),使之反目,并挑唆吕布将董卓诛杀。(正史中未有貂蝉的记载,只说是吕布与董卓婢妾私通,二人终至反目)

50、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定计诛董卓,执掌朝政,董卓部将郭汜(si)帅大军攻陷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杀,郭汜当政,国舅董承及部将杨奉护汉献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许昌为都,曹操自封大将军,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展开阅读全文

白鹿原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513 字

+ 加入清单

白鹿原,陕西省西安市境黄土台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地跨长安区(原长安县)、灞桥区、蓝田县两区一县的灞河、浐河之间,东起点与篑山相接,西到西安和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白鹿原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一只雪白的神鹿,柔若无骨,欢欢蹦蹦,舞之蹈之,从南山飘逸而出,在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厉廓清,毒虫灭绝,万家康乐,那是怎样美妙的太平盛世!这样的白鹿一旦在人刚能解知人言的时候进入心间,便永远也无法忘记。

白鹿原因有白鹿出现而名,这不仅是出自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就连历代史籍也有记载:《后汉书郡国志》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原,以是名。”由此可见,关于白鹿原名称的来历及有白鹿出现的历史,已是遥远的2700多年以前的事了。

然而,那个神奇的白鹿的故事,却是和一个神奇的巨鲸的故事相伴产生的,它们共同为神奇的白鹿原赋予了神秘、悠远、厚重的特殊色彩!

传说,西周末期,西方兴起一支凶悍的部落犬戊,对已经开始走向衰败的西周镐京都城造成严重威胁。周幽王被犬戊杀死后,新登基的周平王因镐京无险可守,岌岌可危,乃与大臣商议,决计另行择地建都。不日,平王便带领执掌星象扶乩等大臣们,在大队卫士的簇拥下,向东涉过滔滔的滋水河,登上平展展、莽苍苍的一座原上。此原三面环水,一面接南山;从原上向西北可以瞰制广阔的渭河平原,东南依靠终南山,进退可据,军事地位极为有利。平王过去曾随幽王来原上围猎,这次上原的目的是想在原上周走一遍,决定是否在此原上修建都城。周平王一干人马从原西头向东,浩浩荡荡一直走到原东头。这时天色已晚,便择一处古柏苍郁、花香朴鼻的小谷岸边一所庙宇设下行宫,结队扎营。

翌晨破晓,平王忽被外边的一片惊呼声吵醒,出寺门一看:只见东南方向的崇山峻岭之间,一团祥光瑞气环绕着一个雪白之物冉冉而来!刹时已看清这东来紫气的中心原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神鹿,除一双眼睛象闪着亮光的红玛瑙外,全身无一根杂色。白鹿口含一枚灵芝,四蹄飘云生风,忽攸而至。这只白鹿是受天帝旨意,专来此原消灾播福的,这时白鹿突然看见了旌旗猎猎、喊声雷动的周王卫队,猛吃一惊,那口中所含的灵芝便掉落到小谷中,白鹿随机便扭头向西南方向疾驰而去。平王随父射猎多年,从未看到也未听说过有如此奇鹿,立即传旨卫队快骑,紧随白鹿去向拼命追赶。追到一个沟坡时,白鹿见再向前就要到南原坡了,便忽又折头向西北而去,那里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庙,周围没有村庄;白鹿绕庙一周,见骑队追了上来,又继续向前奔跑十多里地,来到一个稀稀落落的村庄。村边有一座女娲祠,不远有两株相依相抱的苍柏,白鹿便于双柏树下的草丛中小憩起来。刚一打盹,平王的卫队已蜂涌跟至。白鹿受惊而起,闯入村中,左冲右突迷失了方向,一直向北跑到了半原坡时,才知道走错了方向。于是又折而向南,从西原下了原坡,进入浐河谷道的苇蒿丛中,忽攸之间便无踪无影。

人们惊奇地发现:凡白鹿经过、祥光照及的地方,尽皆一片郁郁葱葱,草木茂盛,百卉竞开,毒虫殆尽,疫疠灭绝,六畜兴旺,人寿年丰。人们为了纪念这只带来吉祥康乐的白鹿,从此便把这原起名为白鹿原;又把白鹿在东南方向经过的沟称作鹿走沟,把白鹿绕行一周的“无村庙”(今吴村庙)起名鹿走村、鹿走镇,把白鹿小憩过后迷失方向的村叫迷鹿村,把白鹿迷路后跑到的原坡起名为鹿到坡,把白鹿最后从西原下坡进入浐河川经过的村叫做神鹿坊;此后白鹿原上祀奉神鹿的白鹿寺、白鹿观、白鹿庙、白鹿祠也纷纷建立起来;白鹿从南山出来最先踏上白鹿原的地方即今安村乡的韩寺村,古时在此建有白鹿寺,附近的村也有白鹿观;当年白鹿遗落灵芝的小谷,今安村乡聚仙坊村南边沟道直到现在仍生长着灵芝。白鹿原古时又称为万寿山,自从白鹿出现,原上便成为五谷的粮仓,即使遇到干旱,只要能长出幼苗,总会有一定收成。因此白鹿原从那时起,便流传下一句民谚:“白鹿原、长寿山,见苗收一半”。

且说周平王与王宫卫士及大臣们,一路追赶白鹿不及,眼睁睁见这样一只奇鹿从眼皮底下逃走,怏怏回到镐京王宫,懊恼不已。这时那些星象、易卜大臣和方士一齐上前奏道:“大王勿恼,那鹿并非凡间所有,实乃上天为大王传讯吉兆,应我王开建新基大利,百代顺昌;臣等昨观星象,推演卦形,占卜吉凶,皆已测得白鹿出现之原乃一龙脉所在,实为建立新都之风水宝地;如在此原建都,定可保王业永固,千秋万代兴盛不衰。”平王听罢大喜,当即传召建工大臣,择日兴工动土,要在这原上兴建比镐京大数倍的王宫。

再说这古老的白鹿原下,其实并非龙穴,而是潜藏着一条数千年修成的神鲸。这条神鲸得厚土津润,与白鹿原同浴天地精华,相依相安,共享福泰。不料这一曰,神鲸被强烈的震动惊醒,只见千军万马在原上开基垒石,夯土伐木,知道周王要在原上建造王宫都城。神鲸非常惊惧!如此巨城怎能负起?若不立刻逃走,必将困死原下!于是神鲸洒泪告别这个几千年的故居,连夜向西逃去。于是白鹿原便从东到西拉开了一条巨大的深沟。据说此沟形成之初,水涌数十丈,水色墨绿,巨龟蛟龙腾跃其中,轰响如雷,数月后大水方退,人们说这是神鲸悲愤之气所致。从此,平坦的白鹿原便被分成南北两半:沟南面的叫南原,沟北面的叫北原,这条沟也被人们称之为鲸鱼沟。鲸鱼沟的形成,为这单调的旱原增添了一道草木茂密、风光秀丽、溪水长流、鸟鸣鱼欢的水乡泽地景色;从此鲸鱼沟水便无私地润泽着世世代代的白鹿原人:人们在沟里摸鱼捕蟹,植苇种稻,蓄水灌田。白鹿原虽未建成王宫都城,却成为后来历代帝王围猎消遣的御园行宫。神鹿和神鲸的故事共同为白鹿原增添了无尽的韵趣和神采。以此引为自豪的白鹿原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拟了一幅对联:“白鹿原上听鹿鸣,鲸鱼沟畔观鱼跃”,这幅对联直到现在仍广泛地出现在年节时鹿原人的大门两旁。

据说,白鹿原被神鲸拉出这道深沟后,平王在原上修建都城的事也自然就告吹了。此时王宫又发生了内乱,一些王戚拉拢部分大臣欲拥褒姒之子为王,勾结犬戌攻陷镐京。平王率众臣星夜逃往河南洛邑,并于洛邑另建都城,改号东周。从此,便有了传说和史载中的“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此原”的故事。

到底有没有白鹿?世人对此一直存有疑议。其实历史上真有白鹿,只不过实为罕见罢了。据史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武帝刘彻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曾设奇招、制皮币,此皮币即以白鹿皮制成。武帝要求“王候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壁,然后约行。”每块白鹿皮值四十万,相当于当时黄金一斤。中央“只需将禁苑中的白鹿杀取其皮,加以缘馈即成。”王候宗室只得向朝廷购买,这样他们手中的大量金钱便流入中央政府手中。据说豢养白鹿的禁苑就在白鹿原上。说也奇怪,此后姑且不说白鹿原是否还有白鹿出现,但白鹿原上多鹿却是事实: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几乎每年农历二月二古庙会和清明节前后,在吴村庙及周围十数里内的地方,常有群鹿汇聚于此,有许多离群的鹿还蹿入村舍,最后被人们追赶着向西逃去。人们说这是鹿来此朝拜先祖白鹿!无论这些说法可靠与否,但这些传说为白鹿原这块土地赋予了神秘、吉祥、瑞和的色彩和深化了白鹿原历史文化渊源却是毋庸置疑的。古时人们向来把鹿与福寿相连,传说中的福、禄、寿神仙总是和鹿形影不离;古人臆想中的吉祥物麒麟也是在鹿的形态上加工创造的。因此白鹿原又被人们称为“白鹿福地”。古时白鹿原的许多庙宇大殿正中都嵌挂有“白鹿福地”的牌额。白鹿原的名声与神鹿和神鲸的故事永远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也许人们不禁要问:那只神鲸后来逃到哪儿去了?传说神鲸的去向有两种:一说神鲸逃到今西安市西郊的鱼化寨时,被天帝差遣神将堵截,无法脱身,化作一个村寨,故将此地称为鱼化寨 。另外传说神鲸逃到今西安城下时,被天帝擒获,用铁链锁住镇压在西安钟楼下面深处的海眼上:由于神鲸的负载,后来才得以在此建了古长安城。据说民国时期,在西安钟楼原址附近的甜水井街有一口供半城人吃用的大井,此井深不可测,水丰味甘,井沿装置四具双绳辘轳绞水,水旺而不衰。一日傍晚,四具辘轳绳同时被一物缠坠于井底水中,八名绞水工奋力拉出一看,原是一条粗大的铁链!未出水的尚不知还有多长?人们拼命地把铁链拉出,拉了很大一堆仍不见头。此时忽觉西安城整个地抖动起来,东倒西歪的人们慌忙把铁链尽数投入井中,西安城才又恢复了平静。人们这才恍然大悟,皆曰此链乃锁神鲸之链!直到西安解放前,西安城更深夜静,街无行人时,还有些好奇的人们把耳朵贴在钟楼根下,据说还能听到海水流动的声音。那时在西安城干事的白鹿原人回家时,还经常提到这些奇闻趣事呢!

展开阅读全文

党的历史我知道

全文共 116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经五千年沧桑巨变,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与爱戴,我们的国家也必将越来越强大。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的心情跌宕起伏。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人民苦难深重,社会一片黑暗。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近80年的时间里,先后经历过太平运动、戊戌变法、义和运动……,人民在苦苦探寻摆脱困境、走向光明的道路,可是无一例外,这些运动都失败了。1911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然而,辛亥革命还是失败了,人民依旧生活在苦难之中。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一个预示着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秘密会议在上海举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了。它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期间涌现出了一批历史人物、革命先辈、战斗英雄。有让世人敬仰的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有写下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大义凌然赴死的夏明翰同志;有毛主席挥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年仅十七岁牺牲的刘胡兰同志;有面对刑具毫无惧色的江姐……。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心怀共产主义信念的这些共产党员、革命先辈,有了他们牺牲个人、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及一切维护和平的海内外人士,经过28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等反动势力,建立了新中国。但是新中国的起步却是异常艰难,国民经济的极端落后、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给了我们的党极大考验,并且还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住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步伐。经过土地改革、民主改革、第一部《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工农业建设、科技发展、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伟大决策、方针、政策的出台、执行,我们的国家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姥姥经常对我说,说我像是生活在蜜罐里,我知道她是拿我现在的生活和她的童年在做比较,我们的现实生活正好验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奔小康的丰功业绩。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中国共产党,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小小的我也在心底许下心愿—长大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同做踏实的纤夫吧!

展开阅读全文

一文钱难倒赵匡胤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次,赵匡胤领兵打仗,因寡不敌众,吃了败仗。他单枪匹马冲出重围,跑了一段路程,只觉得又饥又渴,肚里咕咕直叫。想弄点什么吃的,又偏偏前不邻村,后不靠店。没办法,只好拖着青龙宝棍,无精打采地骑在马上往前走。他走啊,走啊,走了好远,仍不见一个人影儿。赵匡胤心想:好家伙,难道今天要饿死不成?就在他眼睛发花、恍恍惚惚将要栽下马时,突然前面出现一个黑点,定睛一看,像是一个棚子。于是他打起精神,拍马赶去。

黑点越来越近,果然不错,是一个看瓜的棚子,棚子前边是一片青绿青绿的西瓜地。满地的大西瓜,使他顿时流出了口水。他翻身下马,拖着那条青龙宝棍,来到瓜棚旁边,正要开口买瓜时,一摸口袋,竟连一文钱也没有。怎么办呢?继续赶路吧,怕是再也支持不住了;说明没钱吧,又觉有失自己的身份。他在瓜地边转过来,走过去,也没有想出啥好办法来。停了一会儿,他想了一个混账的办法:到瓜棚只管让称瓜吃。吃罢,如果卖瓜人要的价钱贵,就吓唬一顿,骑马便走。主意拿定,他就三步并作两步进了瓜棚。只见瓜棚下坐着一位胡须雪白、面容慈祥的看瓜老人。

赵匡胤粗声粗气地说:“老头子,拿瓜来吃!”看瓜老人急忙站起来笑着说:“军爷请坐,我去给您挑瓜。”老人说着进地挑了一个大西瓜,抱到赵匡胤面前,说:“军爷,请吃吧!”

赵匡胤虽说饥渴得很,恨不能一口把西瓜吃掉,但又怕卖瓜的人瞧不起自己,就强鼓起肚皮子说:“我又不白吃你的,怎么不称一称?”老人听他这样说,就过了秤。称罢用刀切开,拱手递到赵匡胤面前。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老人坐在旁边也不答话,一边叭嗒叭嗒地抽着旱烟,一边瞧着赵匡胤吃瓜。

不一会儿,赵匡胤把一个十斤重的大西瓜吃了个净光,他用手抹了抹嘴,对着老人瓮声瓮气地说:“这瓜多少钱一斤?”边说边在心里合算:他就是说个公道价钱,也要说他瓜贵,有意诈人,吓唬吓唬,便扬长而去。

卖瓜的老人看出了他的用心,笑着说:“军爷,自己的瓜,过路人口渴了吃个瓜,从来是不要钱的。”

“胡说!你是有意小看人,难道说我给不起你的瓜钱吗?”赵匡胤说着还故意拍了拍自己的口袋。“如果军爷真的过意不去,那就按别人吃瓜的价钱,一文钱十斤吧。”老人慢慢地说了一句。

这一下可把赵匡胤给难住了。人家不要钱,自己硬要给;价钱又极便宜,可该怎么办呢?他不自觉地又摸了摸口袋,依然是没有分文。此时,赵匡胤脸红了,汗珠也从鬓角上渗了出来。卖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在等着接钱。赵匡胤服软了,走上前去哀求道:“老伯伯,我忘了带钱,你有什么活让我干干,顶瓜钱好吗?”

卖瓜老人轻蔑地瞟他一眼,说:“年轻人,你一来我就看出你饥渴难忍,而又空无一文。可你又装腔作势,出言不逊。如果你真有悔改之意,就请你在地下打个滚儿顶瓜钱吧。”

赵匡胤无奈,只好在地下打了个滚儿,满脸通红地上了马。一路上,他不住地长叹:“哎,真是没有一文钱,逼倒英雄汉哪!”

展开阅读全文

一个“红小鬼”的长征历史典故

全文共 2000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长征路经贵州时参军的一个“红小鬼”,现已是84岁的耄耋老人,虽已过去70年了,但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艰苦转战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特别是过草地的情况,至今记忆犹新。我们红六军团长征中走了两段草地,第一段是从西康色达到四川阿坝,走过了渺无人烟的干草地;第二段是从阿坝到甘肃哈达铺,走过了连鸟兽也难以见到的水草地。

1936年6月,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央军委电令正式成立红二方面军,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从甘孜北进。我们红六军团当时在原西康省的甘海子,于1936年7月初出发,经西康色达县绕道青海省南部到四川阿坝。本来计划10天的路程,整整走了20天。由于部队刚通过了几座雪山,指战员们体力消耗严重,又缺少粮食,当我们第一次进入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后,虽然这里还只是干草地,但已面临到不少难以克服的困难。行军中,草地露营,经常遇到大风和雨雪袭击,气候恶劣,又没有粮食,指战员们有时连野菜也找不到,还有的战士因吃了毒蘑菇而致死。军团首长心急如焚,把马杀了给战士们充饥,但杯水车薪,部队天天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行进,而且还要和突然来袭的敌人骑兵作战。不少同志,在这第一段草地行军中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经过20天的艰难行军,到达四川阿坝,在阿坝部队稍事休整补充,准备过大草地(水草地),这也是红军长征路上最艰苦的一段行程。在这里首先是补充粮食,我们军团想尽办法筹集到一批青稞麦,加工成炒面发给每个人,作为过草地的全部口粮。我们于7月30日开始进入水草地,第一天就遭到暴风雨和冰雹的袭击。这里的气候,真如神话一般,变化莫测。本来万里无云,突然一片黑云会在头顶出现,于是大雨冰雹猛落下来,无处可躲,把大家打得浑身湿透,有人头上还被冰雹打起了包包。就这样,我们天天都在茫茫的水草地里艰难地跋涉,行进中每个人都要小心翼翼地沿着前面部队踩出的路前进,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沼,活活被草地吞没。

水草地行军,我们军团遇到的最大困难仍是缺粮。前段过干草地,指战员们饿着肚子走路,体力普遍下降,大家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通过环境非常恶劣的水草地,再加上缺粮,极度困难。当时我们的战斗口号是“走出草地就是胜利”。因此,我们军团行进中,只要一休营,大家都不顾疲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找吃的,有的挖野菜,有的捉鱼虾,有的拣死牛死马的骨头砸来煮水喝。总之,“为吃奋斗”,为争取活着走出草地干革命。

我们红六军团在这茫茫的水草地中整整走了9天,每天不仅要为“吃”奋斗,而且还要为“宿”担忧。我们宿营时的所谓“帐篷”,都是指战员们用自己的床单支撑起来的,既不遮风,也难御寒,更挡不了大雨夹着冰雹的袭击,有时碰上整夜下雨,大家只能背靠背地蹲在水里等待天明,有的体弱有病的同志支持不住而倒下,当场死去。我当时是红十八师三营七连的卫生员,我们连的二排长,江西人,是党支部委员,原来身体很好,打仗勇敢,很能干,行军中他经常帮助体弱有病的战士背枪,有时把两三个战士的枪都背上,叫“背架枪”,全连同志都很喜欢他。一天晚上经雨淋后,第二天他怎么也站不起来了,咬紧牙关挣扎也无济于事。指导员和我要搀他走,他不要,战士们要背他走,他也不要。他说:“我不行了,你们难道想要多牺牲几个人吗?能多活着一个人走出草地就多一份革命力量牎”当天我们连是后卫,部队已经走了,指导员要照顾整个连队,就要我等一下二排长。我蹲在二排长身边,两人眼望着远去的部队,这时二排长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对我讲:“卫生员,你快走,等会儿你赶不上队伍了。”又指指身上还剩有一点炒面的干粮袋说:“炒面我用不着了,你拿上,你还小,一定要活着走出去……”看着二排长慢慢瘫倒在草地上,我已泣不成声,连连呼叫“二排长牎二排长……”可他再也听不到我的声音了。我们可爱的二排长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茫茫的水草地上。

饥饿寒冷压不倒红军的英雄气概,艰难险阻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8月8日我们终于走出了水草地,到达四川省的包座。从这里往前又走了十几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山间隘路,通过了“八里卡子”“腊子口”等天险,才到达了甘肃的哈达铺。

经过雪山、草地,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转战,我们红六军团与其他军团一样,牺牲了很多优秀指战员,就拿我们连队来讲,原来有100多人,到走出草地时仅剩下17人。虽然人员减少了,但大家锻炼得更坚强了。“走出草地就是胜利”。指战员们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地高唱着“大踏步,向前进,解放大西北……”勇往直前,奔赴抗日前线。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过草地只是其中一节。无数先烈出生入死,前赴后继迎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好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要牢记历史,学习先烈们,学习当年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继承、发扬光大他们的革命精神,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孔夫子徒弟买瓜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夫子开山门学生叫颜渊,第二个学生叫子路,到六月暑天,先生放假,他俩是同乡,正好结伴同行。

走到半路,口干了,想起先生讲过勿好吃冷水,几里路没有人家,哪样弄法呢?师兄弟两个人走到一棵大树底下乘风凉,望见前面有个瓜棚。颜渊就对师弟讲:“你去望望看,有西瓜买只来吃吃!”

子路跑进瓜田,瞥见瓜棚里有个老头子,胡须洁白,子路连喊三声:“丈夫公!”丈夫公爬起来了,说:“哪家?”“是我,我,向丈夫公买只瓜吃吃。”丈夫公又讲:“你从哪里来的?”“我是孔夫子的学生,走走路,口干了,来买只西瓜。”“你是孔夫子的学生,这样吧。我讲八个字,你要用在四句话里,用得对,送只西瓜你吃吃。”

子路要紧问:“是哪八个字?”丈夫公讲:“无数、无痕、最喜、最难。”

子路昂昂头、挺挺胸:“好!丈夫公,你听好,远望青山无数,快刀切菜无痕,洞房花烛最喜,新科状元最难。”

老头子笃笃烟筒,火石一敲,说:“官人啊,过失。”

子路没措施,回回身就走。颜渊就问:“你买的瓜呢?”“唉,老头子瓜倒有,要我出个对。用无数、无痕、最喜、最

难。”“你哪样对的呢?”“我讲远望青山无数。”“过失哟。远望无数,天天起来望就有数了。”“快刀切菜无痕。”“啊哟,菜割断了都是刀痕。”“洞房花柱最喜。”“不是啊,伴侣总有喧华,牙齿舌头还碰撞呢。”“新科状元最难。”“不算最难,有宗师大人辅导呢!让我去对。”

颜渊又来到瓜棚,作一揖说:“丈夫公,我来买只瓜吃吃。”“瓜啊,生的。”“我家口干得冒火,管它生瓜熟瓜,请你卖只吃吃。”“这徉吧,我出副对你对对,你对得出,我三亩西瓜田,尽你拣大瓜,勿收钱。”“丈夫公你讲。”“官人你听好:无数、无痕、最喜、最难。”颜渊接口讲:“丈夫公你听好啊,远望星斗无数,西北风割耳无痕,秋雨落地最喜,人前叙话最难。”

丈夫公笑笑:“这几句另有点像。”就让颜渊摘了个大西瓜。

展开阅读全文

古鲁的三位老师历史典故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师是谁?”

古鲁微闭双目,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在我的一生中,曾有过无数个老师。即使给我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我也难以将他们一一说出来。不过,真正让我受益终生的,是这样三位老师。

古鲁的三位老师”我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个乞丐。有一次,我在山中迷了路,眼看天色已晚,不知何处得以容身。黑夜中,我在崎岖的山路上徘徊,遇到一位乞丐。我向他请教,我到什么地方可以借宿一夜。乞丐对我说,‘这里是荒郊野外,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如果你愿意和一个乞丐住在一起的话,你就跟我走’。于是,我就跟了他去,一待就是一个月。每天早上,我随他一起上路乞讨。乞丐的生活漂泊不定,常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可他总是非常快乐,从未有过失望。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是对我说,‘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都在坚持冥思苦修。我的生活就像那位乞丐一样,时常陷入困顿之中。于是,我开始感到绝望,失去信心,甚至要放弃自己的功课。每每在这样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乞丐,想起他每天晚上对我说的那句话,‘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我的第二位老师是一条狗。有一天,我因为口渴来到河边,碰巧,有一条狗也来到河边喝水。狗朝水中望去,突然发现水里也有一条狗——它自己的倒影。那条狗感到非常恐慌,它狂吠着落荒而逃。可口渴难耐,那条狗又不得不回到河边。尽管非常害怕,它还是一跃,跳进了水里,立刻,水中的那条狗不见了。由此我感悟到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启示:尽管你会感到害怕,可你一定要跳到水里去。

“我的第三位老师是一个小孩。一天傍晚,我在一个小镇上遇到一个小男孩,他的手里捧着一根点燃的蜡烛,他要到寺里去敬献他的蜡烛。我对小男孩说,‘这蜡烛是你自己点的吗’?小孩回答,‘是的,先生’。我又问他,‘点燃的时候,蜡烛就会发出光,而在未燃之前,蜡烛却不会发光。你能告诉我,这光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男孩咯咯地笑着,并不急着回答,而是一口气吹灭了蜡烛,然后问我,‘你看,我现在把蜡烛吹灭了。你能告诉我,那蜡烛的光跑到哪里去了吗’?让我自视渊博的学问顿时化为乌有。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浅薄、愚蠢迟钝。”

其实,人无常师,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学习的机会——世间万物皆为吾师。学习乃人生之常道,然师常师者未若师自然也。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树木,自然万物皆可为我师。

如果说一个老师是一座游泳池,那你可以在此学会游泳。而一旦你学会了游泳,整个海洋就都是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戚继光巧树军威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明隆庆二年,着名的抗倭英雄威继光被调往蓟州担任总兵,负责守卫大明的边境。

被委以重任的戚继光怀着兴奋又喜悦的心情到蓟州走马上任。可是,到了蓟州,戚继光就傻了眼,朝廷派他来这里带兵,可是这里的兵哪是兵呀,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但不会拉弓射箭,骑马格斗,就连简单的操练.,也提不起一点精神来。把这样的兵,拉到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对敌作战,那还不等着吃败仗吗?

看着这群散兵游勇,戚继光又气又急,茶饭不思。身边的谋士看不过眼,给戚继光出主意说:“将军何不拿出您抗倭时的气魄,来个杀一儆百,震慑一下他们!”

听了谋士的话,戚继光却摇头叹息说:“那样做,是会起到一点效果,可是恐怕也要把不少兵士吓得当了逃兵啊!”

经过反复思考,一个可以整顿军威的好方法在戚继光的头脑中闪现了出来。

那天早上,大雨滂沱,雨水溅起泥水,天地混沌一片。这种天气,人们巴不得能待在屋里,可是一大清早,戚继光就传令下去,无论是他带来的戚家军,还是原来蓟州的兵员,都到练兵场集合。

接到命令,所有的兵将都集合到练兵场上,在暴雨的袭击下,蓟州的兵员缩着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可是跟随戚继光的戚家军却在雨中有板有眼地操练起来。雨下了一天,戚家军就在雨中站了一天,练了一天。

看着脸上淌着雨水,身上裹着湿衣的成家军在雨中操练一天,还依然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蓟州的兵员们都从心底里对戚家军产生了一股敬意,这才叫兵啊!他们虽然没有说出来,可从他们一个个饱含崇敬的眼神中绝对可以看出,他们被戚家军的军威震撼住了。

从那天起,蓟州的兵员们也都学戚家军的样子,听从戚继光的指挥,认真操练,不久就练成了另一支英勇善战的戚家军。

戚继光面对散漫的蓟州军,没有采取强硬的治军措施,而是巧用戚家军给蓟州军立了榜样,既没有让蓟州军失了军心,又在全军树立起了军威,看来这位大英雄,勇猛之外,也不缺乏睿智。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

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免死后,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着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原来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气。后来得知萧何竟亲自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萧何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然后说:“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吉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为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216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故事片《大火种》观后感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建党95周年的献礼之作,影片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共产党宣言》是如何克服残酷的镇压和血腥屠杀,如火种般在人民群众中传递的故事。

当姜玉兰及一众农村女性得知从《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个小本子里能够知道取得馍馍的方法时,那激动而兴奋的表情仍然历历在目。那个年代,地主压榨老百姓,家里的孩子是顿顿吃不饱,天天饿着肚子睡觉,吃饺子都是奢望。想来如今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青年共产党员刘雨心带着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支持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念,保护《共产党宣言》,保护革命的种子,最终她为了革命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种子生长需要泥土,能成为泥土,好。”的确,我们现在的安定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现代的我们可以吃饱穿暖,再不用天天饿肚子,穿大补丁的衣服,女性也不用裹小脚,且拥有了上学读书的权利。

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先烈们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美好生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无比光荣。

展开阅读全文

适用话题:精神、文化、申遗、民族历史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张立勇代表提出要加快太极拳申遗,韩日等国已在抢注,尤其是韩国媒体甚至散布“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是辽东济州岛人,属于韩国”等言论为其助威。

太极拳及太极文化对我们影响实在太大,前些年便有人大代表呼吁加快太极拳申遗步伐,其实申遗工作一直在进行,之所以还未成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两项,该规定对一般国家或许无大影响,但对中国这样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就有点严苛了。第二,非遗关注的是“文化”,而非具体的人或物,根据这一规则,“太极拳”本身不具备申遗资格。换句话说,为成功申遗,我们必须充分做好关于“太极拳文化”的资料整理工作。不过张立勇代表关注的显然不是上述两点,他是担心被韩日等国捷足先登。

近几年,韩国一些申遗成功的项目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端午”“拔河”“泡菜文化”……这些在我们国家都能找到历史根源的民俗文化却戳上了他们的印记。不少专家学者劝诫我们: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是官方认证,其他国家申请后,我们依然可以毫无障碍地使用,不会产生任何“专利费用”。还有一些颇具考据精神的学者指出韩国申请的“端午”“拔河”等与我国存在区别,如他们的“端午”发端于朝鲜半岛萨满文化的“江陵端午祭”;他们的“拔河”规模、形式都比我们俗常玩耍的大得多。照他们看来,申遗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竞争,申遗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文化,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历史和文化,尽管部分国家文化间具有同源性,却不妨碍彼此申请属于自己民族记忆的民俗,而无论最终哪个国家申请成功,对于全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都是幸事。

这种意见只是蹩脚的精神胜利法,申遗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争夺战。当上述专家学者教导我们息事宁人时,韩国等国家却始终抱着极强的抢注意识。如韩国计划申报暖炕,其媒体直率地表示:“拥有火炕生产技术的中国有可能成为韩国申遗的主要障碍,为‘抢得先机’必须加快进程。”如果彼此之间井水不犯河水,韩国媒体为何要如此紧张呢?韩国对非遗抢注是否成功的关注度大大超出我们想象,当其申报的“泡菜文化”尚在审核阶段,不少媒体便在国内宣传“泡菜”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至于联合国不得不公开谴责和警告此类行为。每一轮申遗工作前,韩国政府都花费大力气搞宣传、做调查、整理资料,其争分夺秒的意识相当强烈,对其抢注行为,并非只有我们反感,像日本等国网友也常常在网络上对韩国此类行为嗤之以鼻。

申遗的确不是官方认证,历史上某种文化、民俗究竟源于何处自有公断,对韩国而言,申遗成功除了能提高本国文化影响力外,还能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确如部分专家所言,韩国申遗的民俗与我国存在差异,但有差异就意味着不存在竞争关系吗?无论是韩国的泡菜还是我国诸多省份的泡菜、酱菜,在制作、食用方式上均存在相当一致的部分,当申遗成功使韩国泡菜成为一张世界级的吸金名片时,我们还能泰然处之地表示无所谓吗?

申遗就是一场争夺战,这本无需讳言。其他国家在争分夺秒抢注时,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利用现有规则,提高申遗成功率,缩短排队项目等待时间,绝不能将本应到手的益处拱手让人。

展开阅读全文

高考英语作文:互联网的历史

全文共 19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你知道因特网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备考的同学准备的优秀英语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Nowadays Intemet is very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some big cities. Do you know when the Intemet was first established? Built in 1960s, the Internet was a crude network of a few computers which shared information. If one of the computers broke down, the whole networks would be unable to work, causing continual problems. At first, just the government had access to the Internet, using it for communications among different branches. However, by 1970s the Internet had been used in universities, banks, and hospitals. At the beginning of 1990s computers became affordable for common people and this affordability increased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by people,

It is said that each day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log off, making it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fe.

Internet was first established in 1960s. At that time, the computer was both large and expensive and the networks were unable to work well. If one of the computers broke down, the whole networks would be unable to work.

At first, the Intemet was just used by the government. By 1970s, it had been used in universities, banks and hospitals. At the beginning of 1990s,computers became both cheaper and easier to operate. Now 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log on the Intemet.

It is said that each day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log on the Internet. Sending e-mail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 Intemet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fe.

【参考译文】

现在因特网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更是如此。你知道因特网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吗?建立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因特网是少许计算机分享信息的原始网络。如果一台计算机坏了,整个计算机网络就停止工作,这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最初只是政府利用因特网在不同的分支机构间交流。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特网开始被用于大学、银行和医院。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计算机对大众来说已经负担得起了,因此因特网的使用也随之增加。

据说,每天使用互联网的人超过几百万,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互联网首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时,计算机又大又贵,计算机网络也不能很好地工作。如果网络中一台计算机坏了,整个网络就会停止运作。

起初,互联网只由政府使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大学、医院和银行也开始使用互联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计算机价格下降,也更容易操作了。现在上网很方便了。

据说,每天使用互联网的人超过几百万。发电子邮件也越来越普遍。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恶贯满盈

商朝末年,国君商纣王暴虐无道,任用奸臣,残杀忠良,激起了民愤,就连诸侯王也都觉得他不是一个明君。

当时,有一个西伯侯名字叫姬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暴政。纣王便把他抓了起来,关在羑(yǒu)里这个地方。后来姬昌被释放,他更加实施仁政,政治清明,国力日渐强大,其他诸侯王开始纷纷归顺他。

姬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当了诸侯王。姬发起兵讨伐商纣王,得到了其他诸侯的响应。大军向东渡过黄河,向商朝的国都进发,最后在牧野这个地方与纣王的军队交战,打了一场大仗。纣王军队中的战士也对纣王心怀不满,所以在交战的时候纷纷调转武器,进攻纣王。纣王见大势已去,便自杀了,商朝由此灭亡。

姬发出兵东征之前,曾向全军发布了誓师宣言《泰誓》。宣言列举了商纣王的种种滔天罪行,并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意思是说,商纣王罪大恶极,坏事做绝,就像穿在绳子上的钱币一样,已经穿满了整根绳子。对这样的人,上天命令我们一定要杀了他。

后来,人们总结出“恶贯满盈”作为成语,指所犯罪恶如绳贯钱,已周遍满溢,比喻罪大恶极,末日已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目不见睫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典故故事更是数不清,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推荐目不见睫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出处】

《韩非子·喻老》。

【释义】

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历史典故】

春秋时,楚庄王想出兵讨伐越国。杜子听说后,去问楚庄王:“听说大王要攻打越国,是真的吗?”楚庄王回答:“是。”杜子又问:“您有成功的把握吗?”庄王说:“现在越国政治混乱,兵力不足,不堪一击。”杜子听了楚庄王的话,笑着说:“大王,您想错了。我虽然见识不多,但我知道,人的智慧往往就同人的眼睛一样,能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请您仔细想一下,我们楚国自从败给秦国、晋国后,失掉了几百里土地,难道这不是楚国军力虚弱吗?而国内又有庄矫这样的大强盗无法铲除,这难道不是政治混乱吗?因此我觉得楚国的乱和弱并不在越国之下,而您却自以为比越国强大,还想去讨伐它,这不就像眼睛看不到睫毛一样吗?”楚庄王听从了杜子的劝告,放弃了攻打越国的打算。

【成长心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要了解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进而才能有所成就。自知让人明理明事,让人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自知是一种智慧的追寻与探求。自知是一种不回避弱点与弱势的勇气。自知的力量是人类追求前进与发展的动力。人贵有自知之明。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真正认识自己,才能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历史天空留下自己独特的轨迹。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将记住耻辱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自清朝起,中国便开始卷入帝国主义争斗之中,泱泱华夏,一次次地沦为西方列强争夺的对象。他们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与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控制中国主权与经济命脉,试图瓜分中国。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一次又一次,中国从一个文明古国逐步沦为列强口中的“东亚病夫”,中国人已无力支撑,大厦将倾,国将危矣!

然而在一次次的艰难困苦中,衍生出一片又一片仁人志士。

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来到三元里,当地103乡的群众包围了英军,当时恰逢倾盆大雨,人民群众持刀、矛、锄把奋起反抗,英军援兵到后,才解救被困英军。

5月31日,三元里再次被群众围住,侵略者万分惊恐,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抗英队伍,人民群众立即发出《申渝英夷告示》,英军若敢再来“不用狗官,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亡害也!”中国人民,感谢有你!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人犯下滔天罪行,实施细菌战、毒气战,更有甚者,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人惨遭杀害,震惊中外!

在与日本人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地更是突出。

北洋舰队邓世昌,抗日英雄杨靖宇,民族英雄赵一曼……

日本人的炮火确实很猛烈,可中国人用血肉筑起了一道道城墙,铸成一柄柄利刃,将外来的侵入者驱逐出中国!

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中国人民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舍勿忘死,前仆后继,无私奉献。中国军人,感谢有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天泽大沽炮台总兵罗荣光,血染大沽炮台,义和团却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在民间掀起轰轰烈烈的暴力运动,与八国联军夹击,中国变得破碎不堪。

面对如此场景,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为了反抗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中国人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失败了不要紧,中国在一次次改革中砥砺前行,艰苦卓绝,终成如今的中国。中国,感谢有你!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大国,我们已不惧任何人的挑战。感恩祖国,祖国带给我们安定,祖国带给我们富裕,我们没有经历战争,没有经历贫穷,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祖国经历的峥嵘岁月,我们更要为了我们的祖国不懈奋斗。正如詹天佑所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仇恨可以被放下,但历史不应该被忘记。我们要铭记历史,感恩人民,感恩先烈,感恩祖国,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奋斗、奋进!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将记住杜甫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他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少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百姓,甚至能自我牺牲。他一生都不忘济世报国,然他报国无门,满腹忧国忧民之情只能寄于诗歌。

他的一生很苦,很累,很辛酸,也是,哪一个诗人背后没有发生刻苦铭心的事情。我每读完一首他的诗都多多少少了解到他所发生的故事,又心疼,又心酸。另他感慨发出的号角,我更是久久不能忘怀,一句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使得多少中华儿女明责任,报国家。

当他坐在破烂不堪的茅屋里,无人问津时,他还在为别人着想,这又是何等气势才能呼吁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越想越觉得难过,为什么名声大躁的他,如此落魄,静言思,不禁让我想到“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时不只唯他如此这般艰辛吧,他所受的哭定比别人多的多,所以才能颂出这千古名句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情结,但他的“悲秋”也独独仅此一份。安史之乱后,他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从48到59岁去世为止,一直在外漂泊。“万里”我看到他归家无期,欲归难。秋天的天色肃冷,天高风急,猿啼哀啸,落叶飘零,无边无际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处处透着孤独,寂寞。叹一声悲词于他。又更是亲朋离散,相会侥然无期,且身患疾病,连最爱的酒都不能喝,人生唯一一乐趣也被抽走,他应该是可悲的。

没有此生的遭遇,何来那流芳百世的作品,一代传一代,不洺不灭,也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

展开阅读全文

听历史说话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无言,只需静坐倾听。

她轻挥衣袖,画面回溯到1937年,一声枪响,日军从泸沟桥涌入中国,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鬼子的狞笑,难民的哭嚎,交汇在一起。她沉痛地看着我,如水的秋眸中似乎泛起了些许水光。画面转换,转瞬到达集中营。深厚如墨的黑云笼罩了集中营上方的整个天空,阴风扫过,令人毛骨悚然。深处传来的几声呻吟,更添几分阴森,恐怖之感。营外,在纳粹的武装监控下,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被火车送了进去,这么多人,竟无一丝声响,仿佛在演一出压抑、沉闷的默剧。营内,犹太从默默地向牢房挪着。突然,一个小男孩挣脱了母亲,跑出了队伍,天边似乎出现了一丝白光,然而白光还来不及绽放光彩,他的母亲还来不及惊呼,一声枪响,生机已从孩子清澈如水的大眼睛中迅速褪去。白光泯灭,他的母亲爆发出令人心惊的悲嚎。她奋力地想从人群中挣脱出来,又是一声枪响……我沉默不语,泪水中她的眼角滑落。

画面闪过,法西斯所过之处,唯有痛哭,唯有呻吟,还有那滔天的战火。但黎明的光芒终会来到。8年转瞬即逝,却又漫漫无边。1945年,垂头丧气的德国人,惊愕的日本人,法西斯主义终于垂下了他的头,中国人民喜极而泣,举国欢庆,世界人民吹呼雀跃。她微微扬起了嘴角,却带着些许沉重。我笑笑,轻道:“已经过去了,不是吗?”她点点头,却又摇摇头。

画面切换,来到了熙熙攘攘的繁华街道,街道中心巍然屹立着一座犹为突出的高楼,看着楼上的标志,我不禁一震。不一会儿,天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白点,正快速靠近,白点逐渐增大,显现出了飞机轮廓,随之而来的是“隆隆”的轰鸣声。人们纷纷停下脚步,驻足望向天空,飞机离五角大楼越来越近,300米,200米,100米……似乎是意识到了即将发生的事,人群中爆发出了惊呼声,带着满满的惊恐。“呯”,一声巨响,五角大楼随着飞机撞上的那一刻轰然倒塌。这栋举世闻名的金融中心一瞬间就成为了废墟,而楼中的生命也因此受到了创伤,甚至是消亡。她抿着嘴唇,面色凝重,右手又是一转,画面再度改变。昆明火车站,画面中,一个男子面色狰狞,双手举着一把约一米长的砍刀向前砍去,他的面前是一位正紧紧将女儿护在怀里的母亲,而他的四周则是同样拿着砍刀四处砍人的同伴和惊慌失措、四处逃散的人群。一个个无辜的生命倒在了血泊之中。我闭上了眼睛,不忍再看。

她轻拍我的肩膀,画面中已没有了血腥的场面,而是那奋斗于第一一岗位的青年,是那在教室中认真读书的莘莘学子,是那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我愣愣地看着她。她轻蹙眉头,却目光坚毅。带着鼓励,带着希冀,继而面前的画面变为空白。我茅塞顿开,拿起笔在画面上写下了:“铭记历史,吸取教训;反对暴力,提倡和平;未来兴荣,在于我们。”她欣慰地笑了。

我想,历史无言,只需用心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唐朝历史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看历史书,尤其是唐朝的历史,令我爱不释手,我可能太喜欢强大的唐朝了。在唐朝的历史中,你们一定知道平阳公主吧?平阳公主是唐朝的一大名人,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她的名字,而“平阳公主”这个名字,只是她的父亲唐高祖李渊给她的一个封号。

也许你会问:唐朝的女牛人那么多,比如:武则天、太平公主、安乐公主、杨贵妃等等,为什么我就非要写平阳公主呢?答案很明显,我非常敬佩平阳公主,她不仅仅是女中豪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娘子军,就是平阳公主建立并统领起来的,山西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娘子关就因平阳公主带兵驻守于此而得名。顺便说一句,她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用军礼安葬的公主。

带领一个军队,对于男人来说也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在那个落后的年代,一个女人带领军队那就更难了。首先,女人地位低下。能召集几万人的军队,说明平阳公主的政治能力很强;其次,女人没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平阳公主还能带领军队打那么多的胜仗,真是绝顶的聪明。

平阳公主带领她组建起来的几万部队和父亲李渊会合,顿时,李家军队势力猛涨,在那个打仗靠人多的古代,这简直就是助了很大一力。这也为以后的李渊建立唐朝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其实我最佩服平阳公主的还有两点,第一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不像一般的女人退缩,而是担当起了男人都不敢担当的事情。第二,平阳公主不贪恋于权势,她能把她辛苦组建的几万人部队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父亲管理,不拉帮结派,不结党营私,这也是最宝贵的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