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人

古人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古人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古人问题。

分享

浏览

6265

作文

72

古人好句

全文共 1851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7.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8.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9.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0.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尚书》

11. 满招损,谦受益。

12.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3.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周易》

1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5.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6.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7.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8.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礼记》

1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0.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2.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23.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左传》

2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5.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6.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27.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8.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管子》

29.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30.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晏子春秋》

31.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32.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论语》

3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8. 言必信,行必果。

3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1.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5. 马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0.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5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2. 道不同,不相为谋。

53. 既来之,则安之。

54. 是可忍,孰不可忍。

5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6.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8.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59. 小不忍,则乱大谋。

《老子》

60.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6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64.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6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孙子兵法》

66.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67.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战国策》

68. 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69.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孟子》

7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7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2.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亦敬之。

7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4.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8.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79.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0. 尽信书,不如无书。

8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2.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3.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庄子》

8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85.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荀子》

86.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楚屈原

87.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

88. 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8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杂家

9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93.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

94.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齐杜弼《檄梁文》

95.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96.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古人诚信的故事

全文共 2927 字

+ 加入清单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泛指今江淮流域)人。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结交朋友,很讲义气和信用,凡事答应过人,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到。季布言而有信的品质使他在同辈的朋友中赢得了声誉。后来他的名声更加远扬,连北方的许多游侠之士都知道了,以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为政应取信于民(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者给予50金。有个大胆的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

诚信的本质是不违心(季札挂剑墓树)

季札子是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元前544年间,他奉命出使徐、鲁、齐、郑、卫、晋等国。他首先经过徐国时,徐君十分欣赏季札子身上佩戴的宝剑,却说不出口。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他还要出使其他的国家,宝剑暂时不能送给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国后,再送给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国,再途经徐国回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遗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宝剑送给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季札子对于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的许诺赠剑的事,也毫不马虎,不做违背己心的事,可见他守信的思想境界更纯更高!

失去诚信甚至可以导致亡国(幽王失信亡国)

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有一年,褒国为了讨好周幽王,把美女褒姒送给幽王,周幽王十分喜欢褒姒。不久,褒姒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伯服。周幽王便废了申后和太子宜,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褒姒虽然深得周幽王的宠爱,又贵为皇后,但却从来没见她笑过。周幽王千方百计引她笑,但都徒劳。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竟想出个举烽火的办法来。烽火是当时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在边界设的,相当于现在的报警设备。如果敌人在夜里入侵,则在烽火台点燃柴禾;如果敌人在白天来犯,则点燃干狼粪放烟,而且是一处接一处,一直点燃到远方。诸侯看见烟火,就会立即赶来救援。这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到骊山去玩,下令点起烽火。各路诸侯看到烟火,立即率兵匆忙赶来。褒姒看见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赶来,乐得开口笑了。褒姒笑了,诸侯们白白跑了一趟,怏怏而返。幽王为了欣赏褒姒笑的媚态,屡次点起烽火,诸侯屡次上当,就不再来了。这时,敌人真的入侵了,这是申后的父亲申侯恨幽王废皇后和太子,便发动缯国和西夷犬戎起兵攻打幽王,幽王势孤力单,无兵救援,被杀于骊山下,西周从此灭亡了。

守信是一种承诺(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欣然应允。无奈,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成画作。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画案,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肃立将画烧毁。事后,李苦禅还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郁离子》

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郭汲守信: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 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尾生抱柱,又称柱下期信:

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与一女子相爱,情深意切。一日,两人相约在某桥下相会。后来,恰遇泛潮,江水上涨,那女子还没有到来。尾生却始终坚守诺言,死守在桥下,抱着桥柱不放,最后被江水淹没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为守信的代词。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不远——窗前听雨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深夜,浮风,点。

夜里,风夹杂着雨点敲打在窗户上,一阵聒噪。尔后,望四周,伸手不见五指。打开窗,触摸着丝丝夜风,收集着点点雨滴。望天,捕风,捉雨,思历史风流人物……

——题记

春意丝丝

夜里,水上,楼阁。

一缕清风拂过水面,拂过木窗,拂过一张沧桑的脸。窗外下着蒙蒙细雨,而你静静地傍在窗前,手中高举一酌淡雅香醇的美酒,一个人望着不远处的桃树,时而微笑,时而默叹,时而低吟,时而摇头,我想,你是为那寒风斜雨中摇摆的花朵感到惋惜吧。已是深夜,而你,却无了睡意。

醉了,你醉了,醉在这良辰美酒中,更醉在这盎然春意中。你朦胧地看到花朵从枝头飘落,又随着地上的涟漪潇洒而去。 于是,你一气呵成,咏出了这千古名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丝丝春意,春意丝丝。

国恨悠悠

暮秋,茅屋,国恨。

你站在瓢泼大雨之中,望着被卷了三重茅草的屋顶。那些茅草有的挂在树梢,有的沉入池塘,有的在风中摇曳。而你的心中只有阵阵凄凉,声声无奈叹息。

你望望周围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 不觉,潸然泪下,哀伤地咏叹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悠悠国恨,国恨悠悠。

愁思绵绵

南宋,易安,孤寂。

你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不如随分前最,莫负东篱菊蕊黄”的冷清无奈,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 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绿肥红瘦,面对着残酒断香,没有伯乐,没有知己,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寂寞就和着这愁化作咸咸的泪水,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此时的你,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愁,人比黄花瘦。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殇,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绵绵愁思,愁思绵绵。

……

风拂过脸颊,一片树叶飘过,落进我捧着雨水的手里。这是一片古老的树叶,也许它的身上饱含了欢笑与痛楚,就像这不可捉摸的空灵的雨夜,会随着人的悲欢离合而变化。因此,有了一生悠悠然的孟浩然,忧国忧民的杜甫,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的李清照……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但我依然懂您。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高考素材:古人家教故事

全文共 2471 字

+ 加入清单

重视家庭教育,这是中国历来的传统,翻检史册,故事无数,其中,尤以母亲教育子女成材的事迹最为生动深刻、流传久远。

宽严相济巧劝学

孟母“断织喻学”的举动,可以算是体现中国母亲智慧的典型例子。孟子小时无心向学,一次还没放学就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闻言,举起剪刀一把剪断了织好的布。“读书犹如织布,累丝成寸。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还能接得上吗?”孟子顿有所悟,从此手不释卷,刻苦攻读。

与孟母一样,东晋名将陶侃之母也曾借助纺织教儿爱惜光阴,用功读书。她让小陶侃观察织布时梭子飞快穿梭的情景,温言启发,循循善诱,从此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八个字印在了陶侃心里。此外,宋朝欧阳修母画荻教子识字、唐朝诗人元稹之母从不体罚子女的佳话,都为人们称颂。

著名作家茅盾八十寿辰时,写了一首《八十自述》诗,深情地回顾了童年时母亲的精心培育:“……大节贵不亏,小德许出入。课儿攻诗史,岁终勤考绩”,述说自己小时贪玩,母亲虽然生气,但也不忍心打骂,而是说服教育,循循善诱。邻人颇有微词,认为她对孩子太“姑息”。母亲一度也困惑,但她经过深思,坚定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只要抓好大节教育,孩子偶尔贪玩点也没什么。”这与古人宽严相济、劝学有方的教子智慧一脉相承。

点评:“知识改变命运”,古今一理。古时的母亲们都十分重视促子学习,千方百计地教子读书。值得称道的是,这些母亲自有一种天然的睿智,在教子时不是举起棍棒,而多以巧妙的方式喻学,晓之以理,以情感化。

防微杜渐敦品行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由婶母一手抚养长大。顾炎武从小聪颖,常被夸赞,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婶母觉察后,让他背诵并解释《卖柑者言》。这是一篇寓言杂文,用形象的比喻,揭露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达官贵人的腐朽本质。顾炎武解释得很清楚。“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吗?”婶母追问。顾炎武无言以对。“文章的讽刺对一般人不也很有教益吗?如果做学问刚有一点进步就骄傲起来,满足于一知半解,那不也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吗!”顾炎武闻言大窘,从此立志进德,勤于修身。

三国人孟宗十岁时,母亲送他到河南南阳求学,临行前,特意为儿子做了厚褥大被。南阳气温较高,用不着厚褥大被,邻人感到奇怪,便问为什么。孟宗母说:“我儿年幼无知,不懂得怎样和同伴们相处,不会帮助别人。我想,求学的同伴中难免有缺衣少被的,我是要他和那些家境贫穷的同伴同铺一条褥,同盖一条被。这样,可以‘听声相应,同气相求’,受到良好的影响和熏陶。”用心良苦的话语里,闪现出朴素而高明的智慧。

再比如,孟母三迁,是防微杜渐,看到了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春秋时文伯母教子克己自励,春秋时江乙母、东汉范滂母教子刚直不阿,岳飞母刺字励子“精忠报国”等等,均体现了不俗眼界与高尚德行。

点评:与重学崇文相比,历代母亲更注重对孩子品性的培养。她们都把良好行为规范和优秀品质视为做人的根本,巧妙地输送到孩子心里。

行正品端身为范

《礼记》中说:“幼子常视勿诳。”意为小孩子常在父母身边,父母不要说谎。孟轲母正是这样严于律己,不打诳语。

有一次,小孟轲看到邻居家正在杀猪,便问母亲:“他们杀猪干什么?”孟母信口说:“杀猪给你吃肉呗!”刚说出口便觉失言,非常后悔:“孩子刚刚懂事我就欺骗他,这明明是在撒谎,真不该信口开河。”为了不给儿子造成言而无信的不良影响,孟母咬牙从拮据的生活费中挤出钱来,从邻家买回猪肉,炖好给孟子吃,兑现了无意中的许诺。

此外,陶侃母甘受贫困,退鱼劝子为官清廉;唐朝郑果母周济穷困亲友,教子自励,秦末王陵母视死如归教子坚持正义,东汉赵苞母以死励子保卫国家,均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点评:严于律己,重视以身作则,是中国母亲们教育子女的一剂良方。在古代社会,妇女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最底层,形成了诸如吃苦耐劳、勤勉俭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慕名利等高尚情操。在中国母亲身上体现出的传统美德,一直是子女教育最为宝贵的教育资源。

岳母刺字

岳飞(1103~1142)自从枪挑了小梁王,大闹比武场之后,和牛皋、王贵、汤怀、张显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家乡河南汤阴,闲居起来。

这时候,北方金国兴起,四太子金兀术率领大兵南侵。北宋朝廷腐败无能,无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开封),皇帝钦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掳到北国。金兵在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再加上河南这一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颗粒无收,百姓生在水火之中,苦不堪言。岳飞和母亲、妻子在家苦守清贫,甚是凄凉。王贵、汤怀、牛皋几个人的父母相继过世,几个人耐不住饥寒,未免去做些不洁之事。岳飞几次劝他们休取不义之财,他们也不肯听,最后竟一齐去山中落草了。岳飞见这般光景,心中悲伤不已。

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岳飞把那人接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久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当下王佐拿出许多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

王佐走后,岳飞进去将这些细细说与母亲。岳母听罢,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孩儿,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了!”岳飞听罢,说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便将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母流泪道:“孩儿,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起来。刺完,将醋墨涂上,使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训子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一、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二、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三、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古人的飞天梦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飞天是中华民族久远的梦想)

回想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古代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飞行器具,它们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形。大约从公元前400多年起,古代中国人民就多次用竹、木等材料尝试制作能飞的器械,称为木鸢。西汉大将军韩信发明了风筝,它是最早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东汉班固著的《前汉书》记载了有人用鸟羽做成两只翅膀装在身上,并在头和身上连以羽毛,飞行数百步落下。

火箭一词,在三国时期已出现,那时的火箭是用弓弩发射易燃物的纵火器。北宋时期,民间流行的能高飞的“流星”(或称“起火”), 已利用了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可以称为玩赏火箭。南宋时,出现了火药燃气从尾部喷出的军用火箭。火箭由箭身、药筒组成。药筒用竹、纸制成,内装火药,前端封死,后端引出导火线,捆扎在箭杆前端,点燃导火线后,利用火药喷射燃烧气体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它的发射原理与现代火箭是一致的。

明代时出现的多火药筒并联火箭,用竹篾扎成乌鸦形状的飞弹,其内部装满火药,由四支火药筒为动力,推进火箭,将火药团发射出去。明代还出现了二级火箭,是世界兵器史上出现最早的多级火箭。龙身用竹筒做成,前后安装木制龙头龙尾。龙身前两侧各扎一支大火药筒,用以推动龙身飞行。腹内装有火箭,先点燃龙身外火药筒,龙身飞行中,点燃龙腹内火箭,射入前方。火龙出水多用于水战,龙体和体内火箭皆水面飞行。

14世纪末,中国人万户乘坐在捆绑有47支起火(火箭)的椅子上,想借着火箭向前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做飞行试验,虽失败,但他的功绩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现代航天专家和天文学家为纪念第一个利用火箭做飞行试验的先驱者,将月球上一个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山。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赞美雪的古诗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何时,已有漫天花从灰色的天空飘然落下…看着那纷飞的白色精灵…感觉好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雪的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王初·唐】

早春咏雪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望雪

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已似王恭披鹤氅,凭栏仍是玉栏干。

雪霁

星榆叶叶昼离披,云粉千重凝不飞。

昆玉楼台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村雪夜坐 》

【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子夜四时歌》

【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唐】刘禹锡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白雪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咏桃花的诗句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桃花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桃花

作者: 齐己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桃花

作者: 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金谷桃花

作者: 许浑

花在舞楼空,年年依旧红。泪光停晓露,愁态倚春风。

开处妾先死,落时君亦终。东流两三片,应在夜泉中。

桃花

作者: 薛能

香色自天种,千年岂易逢。开齐全未落,繁极欲相重。

冷湿朝如淡,晴干午更浓。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

篱落欹临竹,亭台盛间松。乱缘堪羡蚁,深入不如蜂。

有影宜暄煦,无言自冶容。洞连非俗世,溪静接仙踪。

子熟河应变,根盘土已封。西王潜爱惜,东朔盗过从。

醉席眠英好,题诗恋景慵。芳菲聊一望,何必在临邛。

千叶桃花

作者: 杨凭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桃花

作者: 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桃花

作者: 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唐 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宋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宋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唐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唐 元稹《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宋 苏轼《桃花》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不敢自称“我”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称的代词,譬如吾、余、予、我,但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公共场合,真正自称为“我”、“吾”、“余”的,却是少之又少。

在古代,公开自称“我”、“余”甚至会被大家讥为不懂礼仪。

据考证,至少从晋朝开始,各级官僚已经不习惯于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自己了,他们热衷于自称“下官”来显示自己的谦卑。

唐人虽然旷达,但在相互交往之时依然羞于自称“我”,而是用略显青涩的“小生”来指代自己。宋朝则再进一步,那时的官僚喜欢自称“卑职”,普通人则更愿意自称“晚生”。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哲理故事之圆智妙答乾隆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古人哲理故事:圆智妙答乾隆

圆智是清代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

虽然他没有点化之术,却颇有应变之才。

一次,乾隆皇帝只身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自来到天童寺。

圆智躬身对乾隆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这个人就是圆智,想给他来一个“下马威”,于是,马上把脸一沉,厉声问道:“你既然已经知道朕来这里,为什么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渎圣躬!该当何罪?”

圆智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僧岂敢亵渎圣上,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恐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不敢劳师动众,故小僧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人情人理,只好说:“那好吧,就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一路上,乾隆说道:“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要比得不好,全寺恐怕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但他忽然灵机一动,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如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更比一步高!”乾隆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无可指责。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了上山时候发生的事,就又想难一难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是一步更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样说呢?”乾隆说完,得意地瞅着圆智,心里想:上山是爬高,好比;下山是落低,我看你现在怎么个比法!

圆智略加思索,从容答道:“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罢,不禁对圆智的聪明机智产生一股敬佩之情。

大道理:

乾隆多次想使圆智难堪,却没想到每次都被圆智的妙答解除了。他的对答充分显示了圆智大师的机智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古人的名和字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3.“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欠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

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

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

姜夔,字尧章: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描写古人的小学作文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道路坎坷,他选择了坚强,人生方向迷茫,他选择了写作。他是谁?他就是文坛上一代天骄——冯骥才。

冯骥才,出身于商世之家。从小酷爱画画,儿时。立志成为一名画家。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初中高中,身高猛增,对篮球又情有独钟的他,再而来的高考落第,便使他走上了运动员的生涯。即使这样,他依然没有放弃画画,那依旧是他的梦想。他在这个运动员的道路上,吃了太多的苦,但他依旧坚持了下来。谁曾想,在一次投篮中,他不幸摔下,胸骨骨折,终生不能再做剧烈运动。他运动员的生涯也在此时彻底宣告结束。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的信心,而是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更多的坎坷,特别是在文革中,他的家庭被挂名为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也因此被捕。自此,冯家开始一蹶不振。冯骥才并没有因此而倒下,依然坚强的面对。他的文章依旧一篇接一篇,由于当时文革之风盛行,因此他的很多文章都被藏了起来,自行车上,暖气片底,墙缝里家里大多数地方都有。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以至于出现为后人所惊叹的伤痕文学。

风雨长途,写作伴随他走过。文革中的巨大创伤,使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可是,谁曾想到过他把这一切都当做历练,他把文革之苦当做写作的背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当做写作的素材,把自己内心那悲愤的怒火化作一个个充满力量的字眼,来寄托自己的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压抑了许久,写作最终使他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这就是冯骥才,久历风雨而不倒,饱经沧桑而不衰。

他,风雨征途,依然不倒:他,长路漫漫,坚持不懈:他,道路坎坷,披荆斩棘:他,文坛上的天之骄子,我心目中的铁人。

[描写古人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的智慧哲理故事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朝建国初年,两浙向朝廷进献了一条长二十多丈的龙船,船的上部是多层的楼房,还设有专供皇上游玩时的御榻。过了一些年,这条船因风吹雨淋日晒,腹部毁坏了,朝廷想对它进行修缮,但因水上不方便施工,所以就搁置下来。到了熙宁年间,有一个叫黄怀信的宦官想出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就是在金明池(船所在的池子)北边另挖一个大坑,坑的大小以能容纳龙船为度,在坑下立木柱,柱上安大木横梁,然后把水放进来,等水放满了以后,顺水将龙船引进坑中,船就会浮在水面,恰好停在横梁上面。然后,再用水车将坑里的水排出去,龙船便会安然架在空中的大横梁上,这样就可以修缮了。等修缮完毕,再引水浮船,就可以将船开走了。那么,大坑是不是就没有用了呢?黄怀信还建议:在大坑上面建筑一座大房子(其实就一个房盖儿),大坑便成了一个藏船的库房,以后,龙船就再也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了。朝廷采纳了黄怀信的建议,果然将龙船修缮一新。

《癸辛杂识》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也是关于宦官的:战乱年间,许多家庭为了避免财产损失,都会在院子里挖一个窖,把值钱的东西放进去,上面再填上土。可是啊,那些盗贼和军人早就了解了这个情况,所以许多人家的窖都被挖开了,所藏的财物也都被洗劫一空。有个有钱的宦官,在走的时候也将财物藏到了挖好的窖中,却只损失了少数不值钱的财物,大部分值钱的财物都保存完好。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宦官挖了个很深的窖,把大部分重要的财物放到最下层,放好之后,用石块盖住,石块上面再盖上土;然后,又把一些不重要的财物放到土上,再在上面砌上砖、盖上土。这样一来,当有人挖开窖的时候,看到最上面的财物,将其拿走,就不会再往下挖了,因为挖的人想不到下面还有一层,如此一来,放在最下层的那些值钱的财物就保住了。

据《万历野获编》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女真及阿拉伯等国来中国进贡,回国的时候,都要携带大量中华物产回去,仅瓷器就要带数十车。瓷器这种东西容易损坏,特别是那么远的路,能够完好无损地运回去很不容易。可是,这些国家的使者几乎都能完整地将瓷器运回国内,基本上没有损坏的。什么原因呢?原来,他们买到瓷器以后,先在每一个瓷器中装一点土,然后再放入少许豆麦,再将瓷器一一摞起,数十个捆绑成一体,把捆好的瓷器放到潮湿的地上,并不断地往瓷器上洒水,过些日子,豆麦就会发芽,芽茎越长越长、互相缠绕,就会将瓷器牢牢地固定住。此时,即使把瓷器扔到地上,它也不会破碎了。

由此看来,古人拥有很高的智慧,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时所想的办法并不比当代人逊色。

展开阅读全文

畅读古人说作文900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五千年的时间磨砺,数不尽的岁月涤荡,那根植于历朝历代灵魂深处的文化与传承,成就了如今的华夏福祉厚重如山。思绪翩翩,佳境再现眼前。遥知哪是风云,古今世事人所传!

从三皇五帝开始,古人就开始用自身的践行向后人树立榜样,在文字尚未成为记录与传播载体的年代,这种言传身教中流露出的是古人对于人性根本的坚定和灵魂深处的执着。于是,便有了尧帝选材、舜帝大孝、大禹重义的美谈,之后绵延数千年,能人贤士们更是以毕生智慧为华夏国学奠定深不可测的基础。从先秦经典到诸子百家,从仲尼传道授业到朱子八德,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那朗朗上口的传世之作,更仿佛见到了古人那直视人性根本的睿智和维护与弘扬国学精义的勇气。

后人把文化分成了数不清的流派与门类,却始终未能脱离那基于最基本的儒释道之精髓。儒家之中庸、释家之因果、道家之无为抑或还有墨家之兼爱、法家之规矩……当我们重新捡起《三字经》的深入浅出、《弟子规》的循循善道、《千字文》的天地人和,犹如打开了中华文化宝库的一扇小窗。我们透过那小窗中透出的一丝丝光亮,感受着文化的芬芳,却迷失在物质与精神的纠结之中。正因为如此,我们开始对传统文化逐渐丧失敬仰之心并且自诩为破旧与创新,而这恰恰是面对国学的浸染所表现出的卑微与虚弱,因此重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显得多么重要。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教人育人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为世人所传唱,带领着祖国的接班人健康成长,扬起祖国新时代的风帆。远处那抹靓丽的风景四处洋溢着芳香,飘散着国学的味道。使我深深迷恋,摄人心魂的芳香愈来愈加浓烈,我陶醉其中无法自拔,而它更是肆意了,似是任我浸润其中。接受它们的滋养。耳边突闻一阵呢喃:喏,你已经过国学的熏陶,放手拼搏吧,成功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作为浩如烟海的国学文化中的一个初学者,我在畅读古人中享受的是那种穿越时空般的奇妙,在“以文化人、以学习性”中领略知识的理想和文学的魅力。当后人在大谈《四书》之老套、《五经》之迂腐的同时,我真想大喝:“畅读古人说,当怀敬仰心;要做传承者,必先修自身。我愿意从学步开始,竭尽全力去走向那传统文化深处,一直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不远作文700字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已去,带走多少风流人物,然而不变的是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题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一种悠然的境界。我想,陶渊明性格的本质是心灵的自由与心态的闲适悠雅。他心中有着一份清廉,于是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远离黑暗官场,挂印归田。从此过着无欲无求,归隐田园的生活。

他的无名利之观念,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洒脱的生活方式真让我钦佩不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苏东坡历经风雨后的坦然,是他真情告白。苏东坡一生坎坷,一生风雨,但他那多情、豪放、豁达的性格,造就了他风雨无阻的一生。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更是道尽了他的乐观、从容,让人明白为人处世需要宽容、豁达。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被贬至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甘甜去冲淡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人,也不愿去做趋炎附势的官场小人。

苏轼,你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汩罗江畔,身着白衫的你——屈原,失去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心,纵身一跳,只留下了波涛怒吼声……

那时,你的心中充满了委屈吧,你身处在那样一个“凭君话诸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年代人们都误会于你。但你有爱国之心我不会忘记,你的爱国之情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历史,定格在汩罗江畔。

陶潜、苏轼、屈原,虽然历史已经逝去,但我们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爱国之情、豁达、开朗、悠然的生活态度,永远烛照我们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休闲之我见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孕育了多少的豪杰,在他们的光辉辉煌的事迹后,可以看到他们那一颗享受生活,安闲乐道的闲情雅致。

古人休闲,可以概括为修身养性。休闲活动有许多种,比如,张大千喜欢养猴。他常常将这种休闲的事情,作为生活的解脱,理想的放飞。每每他与猴子相处时,便更能感受到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也正是这样,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一幅幅巧夺天工的画卷,在她的妙笔中徐徐展开。

还记得《核舟记》吗?那边是一个休闲的高雅活动——雕刻。雕刻不仅考验人们的手工技巧,更考验其耐心的程度,每当小小的篆刻刀在手中运转自如时,便能使心沉静,情舒定,仿佛天地间,只剩刻刀、墨石和篆刻者了。文章中的核舟,便是一件非常精巧的雕刻作品,每个细节,每个细微之处都处理得滴水不漏,栩栩如生。仿佛一幅立体画卷,在人们的视野中徐徐展开。古人的这种闲情、雅致,是与今人的休闲活动大相径庭的——

今人的休闲活动,可谓是耗尽精力,耗尽时间,耗尽金钱!许多的人每每在工作之余,拖着疲惫的身躯,不是回家休息,反而进了工作单位旁边的黑网吧,他们畅快淋漓的玩了一场游戏之后,反而是更加重了大脑的负担,更加重了身体的消耗。他们这种并不是所谓的休闲,而是一种更加消耗精力的表现,是不宜提倡的。

而现在,也有很多适合现代人休闲的地方或者方式。比如,我们可以去体育场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在运动中获得成长,在运动中放飞心灵。我们也可以到安静的图书馆静静地品味一本好书,在字里行间中发现古今流传的经典,感悟魅力,也可以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开放思维……

休闲,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高雅情趣,是于人们学习之余,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休闲的独特魅力,更在于它所给人们带来的品位,以及价值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的智慧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会开始了!”老师兴奋地说。同学们一听九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老师让我们说出几个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大家一听争先恐后的说着:“手不释卷,悬梁刺股……”老师准备了八个成语故事,选到哪个故事就上讲台生动的讲出来,有十分钟准备时间,真是太有挑战了!

我选了1号,原来是我最熟悉的囊萤映雪,我的心轻松了一点,再看看同学们有的兴高采烈,有的仰天长叹,有的愁眉苦脸,大家反复地朗读着。我为我的口才担心,但也有一点小激动,只听老师说:“下面有请杨嘉琪为我们讲囊萤映雪。”站在讲台上心里却有说不出的紧张,心想一鼓作气把故事讲完吧!故事的内容是:晋朝的孙康在雪地中,利用月光照在雪上反射出的光来看书。车胤捉来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当灯来看书。在度日如年的两分钟里讲完了成语故事,尽管对自己讲的没有多少信心,当看到只得了一分时瞬间惊呆了,宝宝心里苦但一点办法也没有,于是就尴尬的笑了笑。

其他同学们有的慢条斯理的讲着,有的眉飞色舞的讲着,有的还加了些可爱的动作。其中我最佩服天乐同学,只见他毫不紧张,大步流星的走上讲台,“手不释卷”这个成语典故被他讲的十分流畅,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故事讲完后我们给他打了七分,这是我们中最高的。

故事会结束后,我想为什么我只得了一分而天乐得了七分呢?我只是讲了故事的梗概就匆匆下台了,而他们为了故事内容丰富多彩,用了许多小技巧,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让我大开眼界这一分得的值!

展开阅读全文

你好古人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观赏眼前的《清明上河图》,欣赏其所描绘的繁荣昌盛。再仔细一观望,自己犹如身临其境:两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转入幽巷,轻扣大门,缓缓推开,远远地望见你痛饮酒醉,陷入沉思。

你好,宋朝的杰出人物——苏东坡。

自小时,便知道你的名字,也听闻过你的功名。你是一位豪放派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许多著名古诗都出自你手。

你天资聪慧、聪明过人,有着极高的领悟能力,对看过的书过目不忘。十九岁,你便入京考试。我羡慕你有着极高的政治意识,所写下的文章,文笔优美、字迹狂放、内容别出心裁。我想那时的你,肯定必为状元,可意外的是,你只为探花。你好啊!探花!

你的一生坎坷不平,如祥子一般三起三落,但你更为惨淡、无奈,无奈统治阶级的封建愚昧,可惜了自己的一腔热血。

你性格正直,凭借着自己极高的政治意识,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思想,一心想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可能是你生不逢时,在那个属于王安石的时代,你与他的主要思想相违背,难免遭到王安石的“批评”。最后在“鸟台诗案”中,免去一死,流放黄州。每次想到这,便不禁为你愤怒与无奈,只好吟道:“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此去黄州途中,风景甚是秀美,有名之地遍地是。马行走在破碎的沙土中,马车在摇晃中发出惨淡的“吱呀”声,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不舍与无奈,“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你吟道,“此去黄州,何时才可回京?”你摇摇头,叹叹气,眼神中充满了忧虑。

你,才气横溢,“一任群芳妒”;你,德高望重,清正廉洁;你,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你何不似一位君子?

早晨,山间流水声潺潺,小径山路干净平滑,香草在两旁挥水欢迎君子。杜鹃在山林间自由飞翔鸣叫。你坐在青石上,对山间激昂高喊:“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既然京城不容,何必再伤心,你何以按捺心中的激动。你的乐观向上,无不让我感叹!你好,苏东坡——最美君子!

我无时无刻不想与你同观天下,像你一般的才华横溢,我羡慕你、感叹你,何时不向往。

你好,苏东坡!

展开阅读全文

与古人同行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听闻苏东坡通过时光机已然来到北京,作为学生代表兼导游的我急忙去机场迎接。人流涌动,我以为他仙风道骨的气质鹤立鸡群,谁料,还是他先找到我。眼前俨然是一位身着便服,有些玩世不恭的英俊公子,我不由得大跌眼镜。他有些调皮地冲我眨眨眼,待我回过神来,才发现他竟然没有带行李箱,很好,是苏轼本人没错了。

我为他安排的第一站是杭州西湖。是时春和景明,波澜不兴,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我与他并肩走在西堤上,我突然停下来,指着不远处说道:“您可还记得那里?”他循手望去,使劲点了点头:“当然记得。当年西湖水灾,老百姓们不分昼夜,努力抢险,那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啊!”他的脸上泛起了红晕,眼眸里盛满了光泽,我知晓,他正被往日的幸福浸润着。“您可是大功臣啊!”他慌忙摆摆手,“不不不,我也没做什么,看到百姓和乐,幸福安康,足矣!”

领略完西湖的天堂胜景,辗转来到湖北黄冈。我领他进到一座酒楼,点了两份东坡肉。本想给她一个措不及防的惊喜,怎料,他对着东坡肉指指点点:“这个汤汁略稀了,这肉的火候也有些过了,服务员!”他半开玩笑半诚恳地求请服务员到厨房一看。谁知,他一到厨房,俨然化身大厨,大展身手。他将猪肉清洗,煮沸,焯去浮沫,一丝不苟,控制得恰到好处。少焉,一块香喷喷的正宗牌东坡肉出炉了。他颇为自豪,将肉切成几小块,连忙请周围的人品尝,与饭店的肉做比较。吃两块肉罢,他不由得笑了:“鄙人厨艺疏浅,让各位见笑了。”这下周围人的尴尬才有所缓和。出了饭店,他仰天爽朗大笑:“有长进啊,有长进啊!老天,没想到啊,哈哈哈…”

我原本为他安排的是准点的飞机去往海南,谁料一席大雨冲破了计划,飞机延误,只能在机场苦苦等待。我按捺不住的耐心一点点膨胀发酵,苏东坡在我旁边却云淡风轻,波澜不惊。“年轻人,要有耐心。”他打趣地看着我如一座摇摇欲坠的火山,自如地从口袋里拿了一本诗集游戏书,与我玩了起来。不知不觉,就玩到他要走的点了。我还沉浸在诗词美妙的世界里,他已然在跟我挥手:“谢谢你,有缘再会!”随后消失在视线里。

我的不安焦急早已一扫而空,是那个世人所崇仰的苏东坡带我完成了这为期不短,却史上最棒的旅行。他的人格与魅力如清风一扫历史的烟尘,润化人物的心灵。

苏东坡再见,有缘再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