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人

古人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古人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古人问题。

分享

浏览

6258

作文

72

古人尊师重道的典故故事

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尊师重道”,意为“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这一成语出自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要求学生的言行举止体现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礼貌,更要从内心敬重老师。教师节来临之际,讲一讲古代名人尊师重道的小故事,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程门立雪

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子贡结庐

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为师穿鞋

军事家张良:访贤求师终获真传

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  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  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

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帮助汉高祖刘邦统一了全中国,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汉王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彩礼未够被丢高速看古人是如何送彩礼的最新

全文共 1863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有些女方向男方索取“天价彩礼”作为结婚条件,引起社会广泛重视。

3月26日,湖北男子刘某原本高高兴兴“提钱”到周口上门见女朋友家人,不料因未凑足10万元彩礼,惹恼了女友父亲。“老丈人”连夜开车将他强行送走,并在高速路上将其撵下车后扬长而去。最后,刘某在高速交警的帮助下才顺利回家。

据商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五中队副中队长邵辉介绍,当日晚上7时47分,他和协警赵浩博巡逻途中接大队指挥中心电话称,有一男子被人甩到商周高速75公里东半幅。他们迅速赶到现场,发现一男青年小伙独身一人在高速公路边走边哭边絮叨。

经询问得知,该小伙名叫刘某,今年21岁,系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人,在北京某理发店做理发师。他含泪告诉民警,他的女朋友是周口市太康县人,他俩关系很好,准备结婚,前几天就把婚事给双方家长说了。“老岳”一家知道后,就把女儿带回来太康老家,并要让他10日内准备10万元彩礼到家提亲。

可是,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刘某,手里根本没多少存款,又不愿太难为家人,这么短的时间他未能凑够10万元钱,遂掂着几万元钱坐车从北京来到太康女朋友家,准备缓缓再说。谁知女朋友父母“认钱不认人”,听说没有凑足彩礼,就强行把女朋友手机关机,也不让他们见面,随后被“老丈人”开车拉到50公里外的商周高速公路75KM附近,撵他下车后弃他而去。

刘某下车后发现天已经黑了,也根本不知道啥地方,身边车辆呼啸而过。“高兴而来,败兴而归,让他死的味都有”,刘某说,人生地不熟,他只好报警进行求助。民警了解情况后,耐心劝说刘某,稳定其情绪后,把他送到柘城县一家宾馆,并为他安排好食宿。

“遭遇‘彩礼’痛心囧事让我痛不欲生,非常感谢商丘高速交警,是你们让我恢复理智和生活的信心”,27日上午刘某在返回北京的火车上向民警发来感谢短信。

彩礼原本是一种习俗,男提彩礼,女配嫁妆,表示一下诚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盲目攀比,通过索要高额彩礼来获取所谓的面子。殊不知,婚姻不是买卖,儿女不是商品。我们可以保留彩礼这种形式,但是应该掌握好尺度,量力而行,让彩礼符合健康文明和谐简约的风气,切莫盲目攀比,让畸形彩礼葬送了幸福婚姻。对于父母而言,子女找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彼此关怀爱护、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才是最好的彩礼。

古人如何送彩礼

古代,男子在行过“冠礼”(成年礼)以后,便可以娶妻了。士人娶妻,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项主要礼仪,又称六礼。古人认为,男女成亲,有阳来阴往之意,因为黄昏为一天中阴阳交替的时刻,婚礼便安排在此时进行,故娶妻又称昏。六礼之中,前五礼均由男方派媒人或使者,到女家表达意愿或送达礼物,只有在最后迎亲时,男子才亲自前往。

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士人娶妻,男家首先会请媒人向女家下达提亲之意,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才会派出使者向女家献上彩礼,表示已选择此家女孩为婚配对象。彩礼一般用雁,亦是取其顺阴阳往来之意。献彩礼的仪式称为纳采,要在家庙中举行,以显郑重。

纳采这天,男家使者身着玄端服(礼服),到达女家门外后,女家的摈者(佐礼的有司)出大门询问来由,然后入内禀告女家主人。主人也着玄端服,到门外迎接,直到进入家庙,然后举行仪式,直到礼毕,其间程序复杂。《仪礼·士昏礼》载,主人迎到使者后,“揖入,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三让。”主人在门口向使者行再拜礼,宾客无须答拜。主宾拱手行礼后进入大门,穿过甬道,至庙门前,又拱手入门。入门后三次拱手,走到家庙阶前,又三次互相谦让。主人从东阶上堂,使者从西阶上堂,面朝东致纳采辞,献彩礼。主人行再拜之礼,在两楹间接受彩礼,然后共同步出庙门。主人走下东阶,将雁交给家人中的长者,整个纳采的仪礼才算完毕。

古人在礼上繁琐,不过彩礼破费不多,礼轻情意重。如今下彩礼的过程没有这么复杂,但其本义已经不是送雁这么简单了,含金量也早已超过雁千万倍。据说,山东菏泽的彩礼一般是三斤三两,即送百元钞票的重量要达到三斤三两,折算出来大约是十四万多元。还有的地方创新加码,彩礼出现了所谓的“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五元钞票(万紫),一千张百元钞票(千红),一堆五十元钞票(一片绿)。“万紫”加“千红”就是十五万元。至于“一片绿”,新郎可以看着给,肯定要比“万紫”和“千红”多很多,才能烘托出那种豪奢的效果,有的还要求外加一辆小汽车。大概算算,没有四五十万是结不成婚的,让人咋舌。

不过,很多时候是这样的,钱多了,礼反而少了。有些人有钱任性,不仅彩礼高昂,而且婚礼之日,豪车百辆,招摇过市,影响交通,那就颇有些“无礼”了。

展开阅读全文

母亲节祝福语:古人孝敬父母的名言名句

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在社会学上,母亲可指养育与教养子女成长的女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人孝敬父母名言名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古人孝敬父母的名言名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意思是: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意思是: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意思是: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全文共 209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老人张湘霓娓娓道来,“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成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

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赏月饮酒

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极为普遍,先秦至汉唐,人们在中秋节拜月、赏月、咏月。中秋节的月亮以及明月辉映下的清景奠定了中秋节的审美意趣。人们以期盼团圆、渴望科举蟾宫折桂、追求爱情、祈求子嗣等为中秋节增添了世俗情怀。而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吴刚伐树等神话故事,更让中秋节包含了超越世俗之上的文化意蕴。

我们从诸多的皇帝诗文中可以看出,当年乾隆皇帝在山庄过中秋时的地点、时间以及当时的心情意境,如乾隆三十六年中秋即景中写道:“胜地云山真表地,中秋风月正秋分。”“云山胜地为康熙三十六景之一,每当中秋吟诗於此。”此外,还有青枫绿屿中的月台、月色江声、梨花伴月、云帆月舫等,这些以月为名的景点都影射着赏

月的意境,还有一些诗文说明了乾隆皇帝每年在山庄过完中秋节后,农历十六早便起程出发至木兰围场行围打猎,因而,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清宫行围出发的时间制度。

“纵观历史,将思想穿越时空,与皇帝一起欣赏山庄中秋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盛世时期的塞外山庄是怎样的欢歌乐舞、一派丰收景象。”张老兴奋地说。正像皇帝诗中描写的一样:“风景皇洲争较异,彩棚瓜饼货街头。”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张老说。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更加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

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张老边说边查资料让记者看。

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零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在清代,皇帝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听到这里,我禁不住问。“拜祭月神、品尝月饼、赏月饮酒、宴请群臣。”张老很爽快地回答。接着,张老详细地讲了起来。

拜祭月神

夜幕降临紫禁城,天清云淡,皓月升空。披着月亮的清辉,清代皇帝率领他们的嫔妃,拜祭月神,赏月饮酒。沐浴在略带清冷的月光中,每个人都从内心深处感到清爽,但除了皇帝之外的每个人,后妃们、太监们、宫女们,他们的心里似乎又有些落寞:自己的亲人都在宫外,在这团圆的时节,亲人们一定在思念自己吧?

宴请群臣

史载,乾隆皇帝是八月十三的生日,与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只隔一日。清代将皇帝的生日称为

“万寿节”,两个重大的节日如此相近,因此,乾隆帝在山庄谕旨曰:“八月十三上万寿节,皇太后行宫行礼,御澹泊敬诚殿扈从王公大臣行庆贺礼,上奏皇太后於卷阿胜境侍膳,此王公大臣等宴凡三日。”

也就是说万寿节后,中秋节继续侍宴,颁赐瓜果月饼,皇宫内外一派吉祥如意、喜庆祥和的场面不变。适时,宫中还会在山庄清音阁、一片云、云山胜地等大小戏台演出承应时令的戏目,像《丹桂飘香、霓裳献舞》、《日月迎祥》、《群仙庆贺》、《广寒法曲》等,这些曲目大多内容是感谢皇恩、歌功颂德,为的是增添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乾隆皇帝是位孝子,每年的八月十三万寿节到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几天都要给皇太后请安,并侍奉和宴请其母后,还要为母后作中秋侍宴诗,特别是在驻跸山庄期间。八月十五时节正是山庄秋色宜人、丹桂飘香的时候,每当中秋之夜,悠闲在山庄的月夜之中,欣赏着一轮明月,皇帝与群臣们一起举杯赏月,感受着人间天上仙境般的美景,这种情与景的交融恰好迎合了人们内心最惬意的性情。

展开阅读全文

诗词歌赋里古人关于春天的雅称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来了,到了万物生长的季节,那么古人是怎么称呼春天的呢。下面就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词歌赋里古人关于春天的雅称,欢迎阅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就是春天。 在古代,人们一般把农历正月称为孟春,把二月称为仲春,把三月称为季春,这就是合称的“三春”。

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唐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刘大白《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这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并不是春天的第三个月或者三年。

“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诗歌中的这个“九春”也是春天,古代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绿蘂碧须,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鸾凤翼。”明·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于千里。”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这句诗里的“阳春”依然是春天。《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唐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徐迟《我们工地的农场》:“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不仅这些诗文中的“阳春”是春天,连如今的广东省阳江市所辖的县级市阳春市,也是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

其他还有天端、艳阳、芳春、阳节、昭节、淑节、韵节以及苍灵等,都是春天的雅称。它们不但丰富了春天的内涵,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宝库,是后人不可多得的一笔文化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不远,我眼中的历史人物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首词,写出了历史人物的兴衰荣辱,需要多大的气魄。曾今有这么一个人,13岁登基,22岁君临天下,39岁一统中国。而他又及千古一帝与暴君于一身,评价不一,他创建的大秦帝国不可一世,可仅仅只存在了15年,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中华民族的奠基人。德国驻华大使康拉德赛茨说过:“中国是唯一一个不把其奠基人称作英雄,而看作为暴君的国家。”深深地刺激过我,秦始皇打破诸侯封建而建立的郡县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年,至今格局犹在。当秦始皇将历史的巨大车轮扭向全新的轨迹时,秦帝国自身却成了过渡王朝,成了先烈。有谁知道,一个人,在两千多年前,在飒飒风中,一统环宇,受着敌视与暗杀,在他身后,又有怎样的辛酸,这是真正的伟人啊。知道英文中china怎么来的吗?是秦的音译,在剑桥大学有专门的秦汉研究所,清政府有着殊荣吗?没有。诚然,秦始皇有他的错误,焚书坑儒,可这也是无奈之举啊。六国秦虽然用武力征服,人心叵测,要不然祖龙一死,陈胜吴广就揭竿而起了,天下大乱。战乱谁最受苦了,是老百姓,是人民。毛泽东说过:“百代犹行秦政法,孔学名高实秕糠。”秦始皇不带减速的紧急大转弯,把自己的大秦帝国从驾驶室摔了出去,而留在车里的人们,则继续前行,火车头朝着正确的方向驶向历史的未来。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秦始皇的一生,是缺乏理解的一生,帝王的性格让他变得多愁善感,谁也不信,这是封建帝制的悲哀,面对荆轲时,他又该是怎样的深思呢?面对高渐离他又该是怎样的怅想啊?面对一切他的敌人,他又能做些什么呢?杀仲父,烧邯郸,淹魏都,杀宗室。这是童年时在赵国流亡时的反映啊。到秦国又受到华阳夫人的挤兑,促成了他一生的复仇心理,他需要爱。纵观当今,世界纷争不断,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哪一个国家都没有信任和理解,只有猜忌和尔虞我诈,人类怎能进步,我们只需要一个国家,一个元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有嬴政更有。世界在于一,谁懂得了这个一,谁就能顺应大势,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厚古薄今是不可取的。嬴政少年苦难,青年磨练,中年大成,晚年大悲。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秦皇雄宇,一统天下。让历史铭记住他吧。为了历史的进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九九归一。记住雄狮的怒吼吧。

展开阅读全文

说说古人学习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这是一条古训。我国古代思想家高度重视学习。他们指出,一个人仅仅好仁、好智、好直、好勇、好刚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学习,懂得理义,掌握道德学问,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才可以广明德慧,处今知古,德业日进。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大多自幼熟读经、史、子、集,通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后入朝为官,实现个人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比如汉代职场人的阅读范围涵盖诸子百家经典,汉武帝时将通达儒学看作考核提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读书入仕,实现崇高政治理想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盛唐时期,社会普遍存在着一股好学之风,朝野上下对读书极为重视。唐太宗常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告诫百官多读史书,晚年任大唐“组织部部长”的大文学家韩愈也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宋代读书之风浓厚,宋太宗和宋真宗尤爱读史书,史载“太宗崇尚儒术,听政之暇,以观书为乐”,真宗“听政之暇,唯文史是乐”。至于一代名相赵普、范仲淹等,则更是勤学苦读的典范。元人脱脱所著《宋史》对宋代的读书之风给予了高度评价:“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明代统治者则十分重视教育文化事业。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格外受帝王的青睐。朱元璋时期免除了书籍税,朱棣亦指出:“士人家稍有余资,皆欲积书,况于朝廷。”永乐四年朱棣动用文人儒臣三千余人,集古今图书八千余种,历时六年编成11095册、3.7亿字的《永乐大典》,堪称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在统治者 的大力倡导下,明代刻书业发达,书市繁荣,尤以帝京云集天下书商,书市之大,书籍之全,他处无一可比。到了清代,上至宰相大臣,下至地方县令,皆流行玩一种名曰“曲水流觞”的高雅游戏。一群人围坐水渠两旁,在上游放置盛酒的杯子,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即兴赋诗饮酒。和|蒙宠时就特意将自家宅院的一处亭子开渠做此游戏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主要国家频频向东方派出使团和传教士,一些具有开明意识的清朝官员大量搜集、阅读西方书籍,了解西方的科学技术与历史地理。在这方面,康熙皇帝无疑做出了表率。他对西方的算学、地理、光学等自然科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下令将《几何原理》译成满汉文字发给臣僚学习。直至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清朝的官员们终于从虚骄的醉梦中惊醒,于是士林争讲西学,开读书会。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士人发起的强学会、保国会等新式学会,以学术为手段,主张新法,倡言变革。

关于古人的学习动机,虽然有人提倡“学也,禄在其中矣”,主张“学而优则仕”,但多数哲人还是学以自立,有志于社会。如“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学者,所以修性也” 。总的说来,中国古代的职场人士普遍有读书习惯,他们熟读典籍,体察民情,调养身体,形成了中国人喜好读书学习的优良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如此勤奋好学作文精选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实学;认定的成才之路,是发愤学习。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学习的格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等,也流传着很多古人珍惜时间、发愤苦读的故事。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中国当代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也是勤奋好学的楷模。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在一家店铺里打工,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仍挤出时间读书学习,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古人如此勤奋好学作文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哲理故事之圆智妙答乾隆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古人哲理故事:圆智妙答乾隆

圆智是清代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

虽然他没有点化之术,却颇有应变之才。

一次,乾隆皇帝只身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自来到天童寺。

圆智躬身对乾隆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这个人就是圆智,想给他来一个“下马威”,于是,马上把脸一沉,厉声问道:“你既然已经知道朕来这里,为什么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渎圣躬!该当何罪?”

圆智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僧岂敢亵渎圣上,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恐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不敢劳师动众,故小僧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人情人理,只好说:“那好吧,就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一路上,乾隆说道:“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要比得不好,全寺恐怕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但他忽然灵机一动,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如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更比一步高!”乾隆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无可指责。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了上山时候发生的事,就又想难一难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是一步更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样说呢?”乾隆说完,得意地瞅着圆智,心里想:上山是爬高,好比;下山是落低,我看你现在怎么个比法!

圆智略加思索,从容答道:“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罢,不禁对圆智的聪明机智产生一股敬佩之情。

大道理:

乾隆多次想使圆智难堪,却没想到每次都被圆智的妙答解除了。他的对答充分显示了圆智大师的机智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孝的作文400字古人二十四孝_劝姑孝祖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给孩子上学的寄语

全文共 1716 字

+ 加入清单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自赞就是自轻。 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 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谚语)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蒙古谚语)

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若要精,人前听。

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怕问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心坚石也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欠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

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

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

姜夔,字尧章: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描写古人的小学作文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道路坎坷,他选择了坚强,人生方向迷茫,他选择了写作。他是谁?他就是文坛上一代天骄——冯骥才。

冯骥才,出身于商世之家。从小酷爱画画,儿时。立志成为一名画家。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初中高中,身高猛增,对篮球又情有独钟的他,再而来的高考落第,便使他走上了运动员的生涯。即使这样,他依然没有放弃画画,那依旧是他的梦想。他在这个运动员的道路上,吃了太多的苦,但他依旧坚持了下来。谁曾想,在一次投篮中,他不幸摔下,胸骨骨折,终生不能再做剧烈运动。他运动员的生涯也在此时彻底宣告结束。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的信心,而是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更多的坎坷,特别是在文革中,他的家庭被挂名为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也因此被捕。自此,冯家开始一蹶不振。冯骥才并没有因此而倒下,依然坚强的面对。他的文章依旧一篇接一篇,由于当时文革之风盛行,因此他的很多文章都被藏了起来,自行车上,暖气片底,墙缝里家里大多数地方都有。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以至于出现为后人所惊叹的伤痕文学。

风雨长途,写作伴随他走过。文革中的巨大创伤,使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可是,谁曾想到过他把这一切都当做历练,他把文革之苦当做写作的背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当做写作的素材,把自己内心那悲愤的怒火化作一个个充满力量的字眼,来寄托自己的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压抑了许久,写作最终使他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这就是冯骥才,久历风雨而不倒,饱经沧桑而不衰。

他,风雨征途,依然不倒:他,长路漫漫,坚持不懈:他,道路坎坷,披荆斩棘:他,文坛上的天之骄子,我心目中的铁人。

[描写古人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勉励后人努力学习的警句有哪些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1学问勤中得。

2学然后知不足。

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志当存高远。

7有志者,事竟成。

8言必信,行必果。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满招损,谦受益。

12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17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1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22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23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24天生我才必有用。

2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6岁寒,然后知耸柏之后凋也。

27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9寸寸山河寸寸金。

30位卑未敢忘忧国。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3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34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36利于国者爱之,胲于国者恶之。

3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8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3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0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1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4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43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4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45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4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7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48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4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51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52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5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

5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5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5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8博学之,审问之,慎寺之,明辩之,笃行之。

59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6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61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的智慧哲理故事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朝建国初年,两浙向朝廷进献了一条长二十多丈的龙船,船的上部是多层的楼房,还设有专供皇上游玩时的御榻。过了一些年,这条船因风吹雨淋日晒,腹部毁坏了,朝廷想对它进行修缮,但因水上不方便施工,所以就搁置下来。到了熙宁年间,有一个叫黄怀信的宦官想出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就是在金明池(船所在的池子)北边另挖一个大坑,坑的大小以能容纳龙船为度,在坑下立木柱,柱上安大木横梁,然后把水放进来,等水放满了以后,顺水将龙船引进坑中,船就会浮在水面,恰好停在横梁上面。然后,再用水车将坑里的水排出去,龙船便会安然架在空中的大横梁上,这样就可以修缮了。等修缮完毕,再引水浮船,就可以将船开走了。那么,大坑是不是就没有用了呢?黄怀信还建议:在大坑上面建筑一座大房子(其实就一个房盖儿),大坑便成了一个藏船的库房,以后,龙船就再也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了。朝廷采纳了黄怀信的建议,果然将龙船修缮一新。

《癸辛杂识》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也是关于宦官的:战乱年间,许多家庭为了避免财产损失,都会在院子里挖一个窖,把值钱的东西放进去,上面再填上土。可是啊,那些盗贼和军人早就了解了这个情况,所以许多人家的窖都被挖开了,所藏的财物也都被洗劫一空。有个有钱的宦官,在走的时候也将财物藏到了挖好的窖中,却只损失了少数不值钱的财物,大部分值钱的财物都保存完好。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宦官挖了个很深的窖,把大部分重要的财物放到最下层,放好之后,用石块盖住,石块上面再盖上土;然后,又把一些不重要的财物放到土上,再在上面砌上砖、盖上土。这样一来,当有人挖开窖的时候,看到最上面的财物,将其拿走,就不会再往下挖了,因为挖的人想不到下面还有一层,如此一来,放在最下层的那些值钱的财物就保住了。

据《万历野获编》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女真及阿拉伯等国来中国进贡,回国的时候,都要携带大量中华物产回去,仅瓷器就要带数十车。瓷器这种东西容易损坏,特别是那么远的路,能够完好无损地运回去很不容易。可是,这些国家的使者几乎都能完整地将瓷器运回国内,基本上没有损坏的。什么原因呢?原来,他们买到瓷器以后,先在每一个瓷器中装一点土,然后再放入少许豆麦,再将瓷器一一摞起,数十个捆绑成一体,把捆好的瓷器放到潮湿的地上,并不断地往瓷器上洒水,过些日子,豆麦就会发芽,芽茎越长越长、互相缠绕,就会将瓷器牢牢地固定住。此时,即使把瓷器扔到地上,它也不会破碎了。

由此看来,古人拥有很高的智慧,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时所想的办法并不比当代人逊色。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不远高中作文

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让我推开岁月尘封的门,让我走过清,走到明,走过元,一路走到南宋。就让我和着凄婉的宋词,踩着千年的月光,悄然走进沈园,去寻那清香似旧时。

一、小楼一夜听春雨

那在江南的烟雨中徜徉了千年,忧伤了千年的《钗头凤》。

某一年,当时沈园中应是百芳争艳的时节吧,才华横溢的陆游娶了秀美柔雅的唐婉,过得幸福安宁。

又一年,应当是残灯听落花的时节吧,陆游心爱的唐婉因为“二亲恐其惰于学”遂将唐婉赶出家门“放翁不敢逆尊者意”泪眸中,他依稀的唐婉碧裙拽地。

两年的时光一晃而过,陆游不记得梦过唐婉多少次,两人终究难舍难分,多次私会,不想陆母发觉,,陆游是个孝子,听取母亲之意娶了另外一位女子,最后的悠悠情思也被陆母这样斩断。

陆游的再次娶亲使他的婉儿肝肠寸断,第二年唐父便安排女儿出嫁,嫁给当时一个名声显赫的文人—赵士程,唐婉当时入目的应当是满目刺眼红色吧,刺得两行清泪顺颊而下……

再次相见,已是十年之后,陆游故游沈园,走在沈园的幽深小径上,回想着当年与唐婉在一起的时光,低眉信步一抬头,眼前的分明是唐婉,唐婉和赵士程来沈园游玩,唐婉正在给赵士程斟酒,那露出的纤纤细手,拨动了放翁的思绪。是啊,唐婉早在十年之前的泪眸中就不属于他了……只是那一刹那,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二人眼中所包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万千心绪只留下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一生仕途坎坷,遭受排挤,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而一首《卜算子·咏梅》也表达了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如梅般高洁品质。

陆游的一生力主抗金,早年便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二十岁的放翁意气风发。

“失夜卧枕戈,睡觉满身霜。”陆游在自己的诗中寄托一缕又一缕的对祖国的前途以及自己的前途的满腔愁绪。

他是英雄,提起笔来,挥毫诉出一首永流千年的佳句;

他是英雄,拿上剑来,击狂胡草军书杀敌报国。

三、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岁月斑驳了过往,人是抵不住时间消磨的,哪怕是陆游。

人终究是会老的,一一生力主抗金的陆游,如今壮志难酬,却已斑白了两鬓,旧日的战袍也被那尘土所盖,锋利的宝剑也被那多年的锈迹所封。他们的主人也早已半面尘埃,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化为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窗外的冷雨,泼打着梦,耳边分明是千乘万骑的声音,落得这般境地,放翁不为自己悲哀,却依旧牵挂着国家安危。

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抗金之志,苍白了自己一生的陆游,在最后的遗愿中仍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多想,踩着那千年的月光,踏过千年的平仄,去读懂那半是当年半是放翁,去读懂那“粉壁醉颗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既有雄浑豪迈的大将风范,又有凄婉温柔的儿女情长;

既有要遣天健儿唱的气概,又有一夜小楼听春雨的情调。

放翁,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跨越千年的韵脚,放翁清香似旧时。

展开阅读全文

感恩古人作文800字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过,时间是冷酷的,再美好的也抵不过遗忘,再悲伤也经不住时间。话虽如此,但事实当真如此吗?小小的司马光因机智砸缸而被世人熟知,刘备因屈身三拜茅庐而为世人赞扬,岳飞因精忠报国而被世人传颂。在我看来,许许多多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终止,但其精神却烙印在我们的记忆里。无法被时间冲淡,更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学习与感恩

感恩孟子,教会我们仁爱

思想殿堂上权威的王,你胸怀天下,把民放在心上。周游列国劝说国君,为的是尽自己的力量避免战争、血流成河。唇枪舌剑,你的一席话堪比百万大军。即便如此,你依旧奉行你内心不变的宗旨——仁爱。以天下为己任,奔忙于天下,你为的是天下的安定和仁爱的散播。战国七雄,何处没有你的足迹?因为有了你的不懈努力,多少人免于战乱、多少家庭幸福美满;因为有了你的仁爱,世界才变得这般美好。

感谢你,感谢你教会我们仁爱。

感谢荆轲,教会我们勇敢

易水河畔,你又何尝舍得离开故乡;慷慨羽声,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勇士;咸阳宫上,你所对抗的是即将统一六国的始皇帝。但从始至终,你没说过一句害怕,更没从战线上畏缩一步。你身被八创的悲壮让我感动,入宫行刺虽然无力挽救危亡的国家,但你也因为你的勇气而被刻进历史。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勇气早已为后人赞叹、夸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智前途凶险,却也毫不犹豫的伴着歌声踏上征程。

感谢你,感谢你教会我们勇敢。

感谢王昭君,教会我们无私

大漠还能看见你吃赛和亲的场面。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被细沙掩住了轮廓;你梅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被寒风吹到了天边;你珠线般连绵的泪痕伴着骏马踏起的风沙消逝了。一个宫廷女子,为了国家的安宁挺身而出,不为前途的艰险,长路漫漫。一介女流,你让多少男儿汗颜让堂堂东汉羞愧。你展现了女性最伟大的光芒,最无私的形象。你是所有女性的榜样。感谢你,感谢你,感谢你教会我们无私。

鲁迅曾说过:“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本意是说,死去的人所留下的那些可贵的精神,总会教会我们一些东西。如今我们生活的安逸,但总是忘记感恩,感恩教会自己成长的人。感恩让人变得容易知足,感恩让人变得成熟,感恩让世界充满爱。

感恩教导我们感恩的人,让历史时刻不忘这些伟大的先人,让他们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照亮人类前进的行程。

展开阅读全文

跟着古人去旅行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有个电视节目做了个调查:“假如让你做一次心仪许久的长途旅行,可以挑选一位古人与你作伴,你会选谁?”心中答案其实很多。

旅行,是现代人衡量生活品质的标准之一,在古代却不然。周公主张“无淫于游”,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然而在不提倡长时出游的古代,古人长行,有的则是为了报国求仕,有的则为科学考察,各人初衷不同,情怀与故事亦不相同。这一个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旅行家们,用他们特别之处吸引感染了我。

比如任性派的谢灵运。谢灵运乃江晋名将谢玄的孙子,袭奉唐乐公。作为南朝最有名的驴友,他的游踪遍布江南。利用家族的雄厚财力,他所到之处凿山浚湖,“功役无已”。一次,谢灵运从始宁南山出发,携数百名奴仆,伐木开路,一路行至临海,太守王琇以为山贼出没,差点打报告请朝廷派兵保护。谢灵运还发明了便于登山的“谢公履”,曲柄笠。而他最大的贡献,在于留下了大量吟咏山水的诗作,被称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

又如逍遥派的庄子。其实,论实地出行,庄子并没有走多远。他没有周游列国,只曾与同学结伴到楚、越国等地采风。庄子回到老家蒙邑做了漆园小吏,但人未动,心已远,庄子主张物我两忘,不依外力而神游八荒,达到真正的逍遥自在。有如大鹏振翅,庄子“神游”过昆仑,尘垢之外,无何有之乡、扩垠之野,也曾藐姑射山之神人,将自己化成蝴蝶,恣意飞翔于天地间。庄子的逍遥游直接影响了道家的修行与仙游风,并被称为“南华真人”。

像这样别具特色的古人们还有许多,坚毅派的玄奘,不羁派的李白,全能派的徐霞客,还有务实派的李时珍等等。漫漫长途,这些古人,都是中国古代旅行的重要角色。

有距离通常会美一些,令人往往羡慕古人驴行天下、浪漫洒脱。但如果我们奏近一点,便会发现,古人旅行其实为的不是风景,而是有不同目的与情怀的。他们有的为治理天下巡游,有的为求取仕进而漫游,有的为了拓展见识而周游……他们有时雄心壮志,也时常坎坷悲凉,我们唯有理解了古人前行的真意,才能与其一起上路。

展开阅读全文

梦遇古人作文

全文共 1790 字

+ 加入清单

遇易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夜深了,静静地读着这首我最爱的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又默读了一遍,不由得凝泪于睫,泛黄书页上的铅字忽远忽近,模模糊糊。

恍惚中,泪帘里闯进了一个孤单的身影,我慌忙拭干泪眼,诧异地看着这一切。空荡荡的长廊上,一位身袭长袍的女子在灯火阑珊处抬头望月,月光倾泻,映照出她的神秘与沧桑,她是在对着月亮许下心愿,还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我正想着,却不料这位女子叹了一口气,向我走来,我顿时慌了神,快藏起来!可我很快发现破败的庭院和走廊根本无处藏身,而移动的脚步在地板上发出吱呀的声线,只见她顺着声音望向我,劲惊喜的喊了一声:“明诚!”只见她飞快的奔向我,可走近之后他的脸上由高兴变成惊讶:“你,你找谁?不好意思,我还以为是我丈夫明诚呢。”随后又拍拍脑袋:“我忘了,他已经死了。”我突然想起历史上好像也有味名人的丈夫也叫明诚吧,对了,“李清照!”我不禁为我超强的记忆力激动的喊出了这个名字。“啊,你叫我?”我被这个回答吃了一惊,上下打量她一番,难道她……“你,你是李清照?”“是,你是?”“嗯,我……我是为你写传记的。”“哦,请随我来。”

想到自己正和赫赫有名的大词人在一起,不禁血脉喷张,心扑通跳个不停。她领我我走进一件书房,尽管古旧的书桌书架已经漆迹斑驳,但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在跳动的烛光下,我细细打量着这个奇女子,虽没有沉鱼落雁之美,缕缕银丝也证明她已不再年轻,但眉宇间总能投射出动人心魄的美,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不同寻常的气息。我如欣赏一幅名画一般看着她,她羞涩地抿嘴笑了,仿佛是个青涩的少女,我回过神来,说:“跟我讲讲你的少女时代吧。”

她仿佛真的回到了童年,边笑边说:“我父亲是个礼部侍郎,以前我们家人丁兴旺,我很爱读书,常常在池塘的亭子里读书,读累了,就在亭子边喂鱼,采下一大朵一大朵的荷花……”听着她如诗如画的描述,我仿佛看到在夕阳的余晖下,一个窈窕女子斜倚长廊捧着书,一个个字像一串串跳跃的音符,爽朗的声音飘荡得很远,很远……

“……我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正荡着秋千,享受着阳光的的温暖和风的柔情,就这样邂逅了明诚,”说到这,她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后来我回忆起那天的事,诗兴大发,便写下了《点绎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衩溜,含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吟咏着自己的作品,轻移莲步,若有所思,想必心中一定感慨万千吧。

“可是,”她顿了顿,“就在新婚后不久,金兵来犯,明诚征战沙场,我日夜牵挂,辗转反侧,忍受着独守空房的寂寞和惆怅……”讲到这儿,她哽咽了起来,这就是那个饱经风霜,历尽磨难的坚强女子吗?我似乎看到一叶扁舟飘来,载着浓浓的愁绪,不知归路,忧郁的眼神,人比黄花瘦,泪光柔弱中带着伤,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惨白的弯月钩住过往。

“有一天,我接到明诚病逝的消息,伤心欲绝,肝肠寸断,终日以酒浇愁。”说着她深邃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闪烁着晶莹的泪光,咸咸的泪滴落在对丈夫的思念中,滴落在国破家亡的痛苦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凉凉的风吹开了帘子,吹得烛焰飘忽跳动。“如今,我四处流亡,无所依靠,这样的我,不过是一副躯壳罢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罢,抓起桌上的剪子,我连忙一把抓住她的手,说:“就算是这样,就算经历了太多苦难,但再长得黑夜也会迎来黎明,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生活的信念啊。虽然我知道我的愁跟你比起来算不了什么,但我始终坚信,困难是永远无法打败一个坚强的人的。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个世界还是有希望的。”说完这番话,我的心里忐忑不爱,不知道这位才女能否听进我的话。

李清照紧握剪子的手渐渐松开,眼中迷离的薄雾渐渐散去,跳动的烛焰就像一团希望之火,映照出坚定的目光。“你说的对,人不能总活在痛苦之中!”说罢,她铺开一张纸,挥笔写下:“天接云涛连晓雾……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正要拍手叫绝,那个身影却越来越模糊,莜地化作一团气,消失不见了,我呼喊着她的名字,可身体却开始剧烈摇晃……

书桌旁。

妈妈一个劲地摇着我:“哎,快起来,怎么趴桌上睡,别着凉啊!”“啊,妈、怎、怎么了?”我揉揉惺忪的睡眼问。“你还说呢,看书看累了吧,趴桌上就睡了,快上床睡觉去!”

关灯了。微风将书一页页翻起,最终停留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展开阅读全文

梦遇古人作文

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遇霸王

在一个司空见惯,与平时无异的晚上,我枕着一汪河水遇到了项羽。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项羽。

那晚,银色的月光幽幽地照在河面上,伴着微风,映出一个微微颤抖的影子。虽然此时已是冬季,但月亮的亮度依旧很好,空气的透明度也高。因此,即便是在夜晚,我还是一眼望见了,那面在远处飘荡的大旗。

我不知何时已穿上了一双草鞋踏在了乌江边的石子上,朝着那书着“楚”字的大旗奔去。冰凉的水汽扑面而来,我无法像鲁迅先生一样闻到两岸的豆麦夹杂着水草的那种清香,充斥着鼻腔的却是一股浓烈的血腥味。他就那样手握战剑,踏在汉将们的尸身上,坚硬的盔甲已泛出淡淡的血迹,墨黑的长发随风舞动。因为是站在他的背后,所以我无法看到他的面容。但我想他一定是有着一双什么都不怕的眼睛的,因为只有那才是身为西楚霸王的风范。

我没有虞姬的美貌,项羽之所以会注意到我,恐怕还是因为,我是这个战场上唯一的女性吧。

闻着那股刺鼻的异味,我厌恶地捂住了鼻子。这时,项羽充满敌意地举起了剑,直逼我的喉咙。盯着剑中晃出的寒光,我不由得阵阵颤抖。“哼,看来你很害怕死亡嘛。”他轻蔑地一笑,收回了举剑的右手。“别说得好像自己不怕死一样!”其实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如果他害怕,他就不会上战场;如果他害怕,他就不会起义反秦;如果他害怕,他就不会乌江自刎……对了,这里怕就是乌江吧,想到这,我的目光顿时黯淡了。也许是很太大的缘故,项羽并没有在意我说的话,而是低着头用手指拭去剑上的血迹。我们之间陷入了一片沉默。

终于,项羽打破了沉寂的气氛问:“对了,你是从哪来的,怎么会出现在这个战场上?”

“哦,刚刚好路过这里。”我毫无逻辑地答,“因为看到了楚国的大旗,就猜可能这里驻有楚兵,于是就赶过来了。”

“你是楚国人吗?”项羽问。

我微微一笑说:“算是吧。”

正在这时,汉军们的杀喊声突然响起。即使此时正刮着狂风,我依旧能清晰地听见马蹄蹬地的“嗒嗒”声。

“哈哈哈”项羽突然大笑起来:“现在你应该很后悔有我这个楚王了吧,看到了没有,我们就快亡了!我已经没脸回去见楚国的子民了!”

“不会的!”我摇着头说,“战死沙场才算是真的英雄!”

项羽回过头苦笑着说:“当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相比起刘邦,我不能算是英雄。”

“可是我没有成王败寇的思想,”我依旧坚定地回答,“若是刘邦落到了如此境地,恐怕早已弃甲投降了。”

此时,汉军们的包围圈已经越来越小了,我们身边的楚兵也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你说的对,战死沙场才算是英雄。”项羽说完便拔出短刀,走向了汉军。

这一次我可以清楚看见项羽的双眸。他的眼睛里没有恐惧也没有绝望,简直就像是一个已经胜利的将军,自信地一次次挥舞起手中的刀,劈向那些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而项羽的身上也已沾满了斑斑血迹,有汉将的,也有他自己的。

忽然,项羽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同披铠甲的男子身上。项羽冲着他喊:“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吕马童吗?”我顺着项羽的目光望去,那是一个带领着汉兵的男子。被唤作“吕马童”的男子似乎并不理会项羽,而是对身旁的士兵们说:“看,那就是项羽了。”项羽的眼里流露一丝伤感说:“吕马童啊,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项羽说完提起了短刀,寒光逼上了他的颈脖,但项羽的嘴角却浮出了一丝笑意。我的视线越来越模糊……

公元前202年12月,西楚霸王项羽于乌江自刎。

在那个司空见惯,与平时无异的晚上,我见到了项羽。第二天醒来,枕边已经湿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