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人

古人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古人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古人问题。

分享

浏览

6337

作文

72

古人读书名言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古人不远——窗前听雨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深夜,浮风,点。

夜里,风夹杂着雨点敲打在窗户上,一阵聒噪。尔后,望四周,伸手不见五指。打开窗,触摸着丝丝夜风,收集着点点雨滴。望天,捕风,捉雨,思历史风流人物……

——题记

春意丝丝

夜里,水上,楼阁。

一缕清风拂过水面,拂过木窗,拂过一张沧桑的脸。窗外下着蒙蒙细雨,而你静静地傍在窗前,手中高举一酌淡雅香醇的美酒,一个人望着不远处的桃树,时而微笑,时而默叹,时而低吟,时而摇头,我想,你是为那寒风斜雨中摇摆的花朵感到惋惜吧。已是深夜,而你,却无了睡意。

醉了,你醉了,醉在这良辰美酒中,更醉在这盎然春意中。你朦胧地看到花朵从枝头飘落,又随着地上的涟漪潇洒而去。 于是,你一气呵成,咏出了这千古名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丝丝春意,春意丝丝。

国恨悠悠

暮秋,茅屋,国恨。

你站在瓢泼大雨之中,望着被卷了三重茅草的屋顶。那些茅草有的挂在树梢,有的沉入池塘,有的在风中摇曳。而你的心中只有阵阵凄凉,声声无奈叹息。

你望望周围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 不觉,潸然泪下,哀伤地咏叹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悠悠国恨,国恨悠悠。

愁思绵绵

南宋,易安,孤寂。

你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不如随分前最,莫负东篱菊蕊黄”的冷清无奈,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 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绿肥红瘦,面对着残酒断香,没有伯乐,没有知己,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寂寞就和着这愁化作咸咸的泪水,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此时的你,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愁,人比黄花瘦。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殇,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绵绵愁思,愁思绵绵。

……

风拂过脸颊,一片树叶飘过,落进我捧着雨水的手里。这是一片古老的树叶,也许它的身上饱含了欢笑与痛楚,就像这不可捉摸的空灵的雨夜,会随着人的悲欢离合而变化。因此,有了一生悠悠然的孟浩然,忧国忧民的杜甫,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的李清照……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但我依然懂您。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不远:铿锵玫瑰作文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不远:铿锵玫瑰一朵深宫玫瑰却偏偏如此铿锵,一双娇弱的肩膀却担起天下的希望!——题记

是谁开辟了女人登上政治舞台的先河?是谁不动一兵一卒赢得整片江山?是谁把大唐帝国又一次推上了繁华盛世时期?更是谁留下那块千古绝唱的“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忆往昔哪一个女人敌得过她的聪慧、睿智。

她正值豆蔻年华,走进了没有尽头的深宫大院,“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是她写相思的一首诗作。倘非不是深情的女性,又怎么能写得出这等细腻的文字。她把自己描写成了一个情痴和色盲,痴得憔悴支离,盲得看朱成碧。思念一个人到了这种程度,实在令人感动。

令人惊诧的是,武则天的胸襟和气度,历朝历代的众多佳丽是无法望其项丽。“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成群结队的男性帝王,有几人能吟出这等敢于向气象与天候发号施令的文字?武则天在皇宫里消耗了12年的青春年华,她是个不服输的女人,她不会向命运低头,她要同命运抗争,而她抗争命运的方式就是沉默,在沉默中学会隐忍,在隐忍中学会坚强。好一个武则天,武则天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她有着非凡的才干和魄力,她成了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在于高宗体弱,由于信任武则天,逐步将处理军政的权利交给武则天打理。最终在皇帝病重的时候,代替高宗使王权,行王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帝。但是,她用女儿的血来谋求皇后之位。她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是一位好母亲。好一个武则天,她狠毒、是吗?不,不是的,为什么男的帝王可以做的事情,女人不可以?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充满着忍耐,当她踏着染血的荆棘,嗅着鲜血的腥臭,挪步向那幽深森林的深处。她笑了。她看到氤氲中,炊烟袅袅;听到鸟啼虫鸣中,笑声朗朗。

这一切,更坚定了她的初衷。她掌权多达半个世纪之久。执政期间,她除了唐初的均田制和租用调制;她亲自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度,员外设官,破格用人。不得不承认,她在位时她的执政成绩是十分卓越的,她维护了国家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不管怎么说,武则天是聪明坦荡的,她由一个宫女成为一个女皇,干了那么多石破天惊的大事,主宰了46年的江山,把大唐帝国又一次推向繁华,却在自我评价上留下了一张白纸,也拒绝了别人在她的墓碑上对她歌功颂德。好一个武则天,好一块无字碑。自古至今哪个伟人向她一样肯为自己立下一块无字碑,功过任凭后人评说。这是何等胸怀?甚至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为自己留下一点空白,或许不说就是最好的诉说。她在勾心斗角后宫中,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上,学会了沉默、隐忍、低调、含蓄、杀伐中求朝廷的稳定、不拘一格重人才以求国家的发展……她更加懂得,在这水深火热的宫廷,规则是何等的重要。她觉得只有遵守规则,左右逢源,壮大自己,才能有机会保存自己上位。明白了这层道理后,武则天没忘做两件事:一是修炼自己,二是为自己谋出路。她的苦楚似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的历史都承载不来。

无作有时有亦无,有作无时无亦有。再华丽的词藻都无法诠释她的一生。纵观她的一生,一块小小的碑又怎么能承载了她的功绩呢?她生的轰轰烈烈,死亦不减。在那个男人天下的时代,唯有她——一朵铿锵玫瑰独放异彩:三从四德禁锢不住她的步伐,她默默地演绎着属于她的繁华……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盖房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1323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读之使人回味无穷且有所启迪。今选择三篇哲理小品以飨读者,其蕴藉极其深刻,都是关于房子的。

三个字的劝谏

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盖房,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人们纷纷劝阻。田婴下令任何人不得劝谏,违者杀头。

田婴是战国时齐国宗室大臣,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文(孟尝君)之父。田婴从威王时就任职当权,曾与成侯邹忌以及田忌带兵去救援韩国攻伐魏国,初为齐将,参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之役,立有战功。旋擢任为宰相,主管一国上计,弄权行私,财富骄溢。初封彭城(今江苏徐州),继改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自营城郭宗庙,结交豪民,收纳逋犯,田婴在齐国任相十一年,威逼主上,称薛公,号靖郭君(一作静郭君)。

慑于田婴的威势,人们都不敢前来劝诫。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3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然后,掉头就走。

田婴忙叫住对方说:“你这话外有话。”那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田婴说:“没关系,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鱼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离水,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去筑城盖房?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

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于是,他很快就停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但见房屋换主人

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唐肃宗曾这样高度评价他:“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安史之乱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晚年,郭子仪开始给自己建造一座豪华的官邸,在兴工修建的时候,郭子仪每天不辞辛苦亲到现场督工,一再要求工匠把房子造得更牢固一些。一天,一位年老的工匠对他说,请王爷放心,我家祖孙三代在长安都是做泥水匠的,不知道盖了多少府邸,可是只见过房屋换主人,还未见过哪栋房子倒塌了的。郭子仪听了这番话,拄着杖子就走了,从此再也不去监工了。

苏掖的顿悟

《宋稗类钞》中载有这样一件事:宋朝有个名叫苏掖的常州人,官至州县监察官。他家中十分有钱,但却非常吝啬,常常在置办田产或房产时,不肯付足对方应得的钱。有时候,为了少付一分钱,他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他还最会趁别人困窘危急之时,压低对方急于出售的房产、地产及其他物品的价格,从而牟取暴利。有一次,他准备买下一户破产人家的别墅。竭力压低房价,为此与对方争执不休。他儿子在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发话道:“爸爸,您还是多给人家一点钱吧!说不定将来哪一天,我们儿孙辈会出于无奈而卖掉这座别墅,希望那时也有人给个好价钱。”苏掖听儿子这么一说,又吃惊,又羞愧,从此开始有所醒悟了。

展开阅读全文

母亲节祝福语:古人孝敬父母的名言名句

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在社会学上,母亲可指养育与教养子女成长的女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人孝敬父母名言名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古人孝敬父母的名言名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意思是: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意思是: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意思是: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全文共 209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老人张湘霓娓娓道来,“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成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

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赏月饮酒

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极为普遍,先秦至汉唐,人们在中秋节拜月、赏月、咏月。中秋节的月亮以及明月辉映下的清景奠定了中秋节的审美意趣。人们以期盼团圆、渴望科举蟾宫折桂、追求爱情、祈求子嗣等为中秋节增添了世俗情怀。而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吴刚伐树等神话故事,更让中秋节包含了超越世俗之上的文化意蕴。

我们从诸多的皇帝诗文中可以看出,当年乾隆皇帝在山庄过中秋时的地点、时间以及当时的心情意境,如乾隆三十六年中秋即景中写道:“胜地云山真表地,中秋风月正秋分。”“云山胜地为康熙三十六景之一,每当中秋吟诗於此。”此外,还有青枫绿屿中的月台、月色江声、梨花伴月、云帆月舫等,这些以月为名的景点都影射着赏

月的意境,还有一些诗文说明了乾隆皇帝每年在山庄过完中秋节后,农历十六早便起程出发至木兰围场行围打猎,因而,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清宫行围出发的时间制度。

“纵观历史,将思想穿越时空,与皇帝一起欣赏山庄中秋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盛世时期的塞外山庄是怎样的欢歌乐舞、一派丰收景象。”张老兴奋地说。正像皇帝诗中描写的一样:“风景皇洲争较异,彩棚瓜饼货街头。”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张老说。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更加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

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张老边说边查资料让记者看。

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零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在清代,皇帝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听到这里,我禁不住问。“拜祭月神、品尝月饼、赏月饮酒、宴请群臣。”张老很爽快地回答。接着,张老详细地讲了起来。

拜祭月神

夜幕降临紫禁城,天清云淡,皓月升空。披着月亮的清辉,清代皇帝率领他们的嫔妃,拜祭月神,赏月饮酒。沐浴在略带清冷的月光中,每个人都从内心深处感到清爽,但除了皇帝之外的每个人,后妃们、太监们、宫女们,他们的心里似乎又有些落寞:自己的亲人都在宫外,在这团圆的时节,亲人们一定在思念自己吧?

宴请群臣

史载,乾隆皇帝是八月十三的生日,与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只隔一日。清代将皇帝的生日称为

“万寿节”,两个重大的节日如此相近,因此,乾隆帝在山庄谕旨曰:“八月十三上万寿节,皇太后行宫行礼,御澹泊敬诚殿扈从王公大臣行庆贺礼,上奏皇太后於卷阿胜境侍膳,此王公大臣等宴凡三日。”

也就是说万寿节后,中秋节继续侍宴,颁赐瓜果月饼,皇宫内外一派吉祥如意、喜庆祥和的场面不变。适时,宫中还会在山庄清音阁、一片云、云山胜地等大小戏台演出承应时令的戏目,像《丹桂飘香、霓裳献舞》、《日月迎祥》、《群仙庆贺》、《广寒法曲》等,这些曲目大多内容是感谢皇恩、歌功颂德,为的是增添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乾隆皇帝是位孝子,每年的八月十三万寿节到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几天都要给皇太后请安,并侍奉和宴请其母后,还要为母后作中秋侍宴诗,特别是在驻跸山庄期间。八月十五时节正是山庄秋色宜人、丹桂飘香的时候,每当中秋之夜,悠闲在山庄的月夜之中,欣赏着一轮明月,皇帝与群臣们一起举杯赏月,感受着人间天上仙境般的美景,这种情与景的交融恰好迎合了人们内心最惬意的性情。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古人的飞天梦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飞天是中华民族久远的梦想)

回想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古代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飞行器具,它们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形。大约从公元前400多年起,古代中国人民就多次用竹、木等材料尝试制作能飞的器械,称为木鸢。西汉大将军韩信发明了风筝,它是最早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东汉班固著的《前汉书》记载了有人用鸟羽做成两只翅膀装在身上,并在头和身上连以羽毛,飞行数百步落下。

火箭一词,在三国时期已出现,那时的火箭是用弓弩发射易燃物的纵火器。北宋时期,民间流行的能高飞的“流星”(或称“起火”), 已利用了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可以称为玩赏火箭。南宋时,出现了火药燃气从尾部喷出的军用火箭。火箭由箭身、药筒组成。药筒用竹、纸制成,内装火药,前端封死,后端引出导火线,捆扎在箭杆前端,点燃导火线后,利用火药喷射燃烧气体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它的发射原理与现代火箭是一致的。

明代时出现的多火药筒并联火箭,用竹篾扎成乌鸦形状的飞弹,其内部装满火药,由四支火药筒为动力,推进火箭,将火药团发射出去。明代还出现了二级火箭,是世界兵器史上出现最早的多级火箭。龙身用竹筒做成,前后安装木制龙头龙尾。龙身前两侧各扎一支大火药筒,用以推动龙身飞行。腹内装有火箭,先点燃龙身外火药筒,龙身飞行中,点燃龙腹内火箭,射入前方。火龙出水多用于水战,龙体和体内火箭皆水面飞行。

14世纪末,中国人万户乘坐在捆绑有47支起火(火箭)的椅子上,想借着火箭向前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做飞行试验,虽失败,但他的功绩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现代航天专家和天文学家为纪念第一个利用火箭做飞行试验的先驱者,将月球上一个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山。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古人是怎么起名字的

全文共 1719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人是怎么起名的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体。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嫠媪也”。甚至一些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别号。如上述书中举了一个县官审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说明问题。这一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窃案时,责难犯人为自己开脱罪责,犯人突然说道:“守愚不敢。”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别号。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至于宗教界的一位叫释成果的法师,别号的字竟达28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古今一大奇观。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取一个别号,但有些人的别号也有好几个。如清初画家石涛法名弘济,别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达4个之多。

综上可知,我国古人的称谓远比现代人复杂,他们有姓名又有字、号。这种姓名字号的并存,既适应了当事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为中国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咏桃花的诗句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桃花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桃花

作者: 齐己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桃花

作者: 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金谷桃花

作者: 许浑

花在舞楼空,年年依旧红。泪光停晓露,愁态倚春风。

开处妾先死,落时君亦终。东流两三片,应在夜泉中。

桃花

作者: 薛能

香色自天种,千年岂易逢。开齐全未落,繁极欲相重。

冷湿朝如淡,晴干午更浓。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

篱落欹临竹,亭台盛间松。乱缘堪羡蚁,深入不如蜂。

有影宜暄煦,无言自冶容。洞连非俗世,溪静接仙踪。

子熟河应变,根盘土已封。西王潜爱惜,东朔盗过从。

醉席眠英好,题诗恋景慵。芳菲聊一望,何必在临邛。

千叶桃花

作者: 杨凭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桃花

作者: 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桃花

作者: 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唐 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宋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宋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唐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唐 元稹《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宋 苏轼《桃花》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展开阅读全文

关键词2:凭吊古人,不同的诗作有不同的意境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纵。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五月五日》(宋)梅邀臣。——这首写于端午节的诗将死谏的屈原和主持变法的王安石相比较,似为王安石正名。

楚国人在屈原死后为他想办法击退蛟龙,生前受谗言时却没人站出来为他说话。屈原在世时,不能帮他消除仇恨,在他死后才追踪他的英灵,这有何用?汀江的水也一定是默默无语吧!——梅尧臣写此诗于王安石变法之后,因为变法失败王安石倍受打击,有感于王安石为人民谋福祉,却下场凄惨,梅尧臣将他跟屈原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说说古人学习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这是一条古训。我国古代思想家高度重视学习。他们指出,一个人仅仅好仁、好智、好直、好勇、好刚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学习,懂得理义,掌握道德学问,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才可以广明德慧,处今知古,德业日进。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大多自幼熟读经、史、子、集,通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后入朝为官,实现个人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比如汉代职场人的阅读范围涵盖诸子百家经典,汉武帝时将通达儒学看作考核提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读书入仕,实现崇高政治理想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盛唐时期,社会普遍存在着一股好学之风,朝野上下对读书极为重视。唐太宗常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告诫百官多读史书,晚年任大唐“组织部部长”的大文学家韩愈也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宋代读书之风浓厚,宋太宗和宋真宗尤爱读史书,史载“太宗崇尚儒术,听政之暇,以观书为乐”,真宗“听政之暇,唯文史是乐”。至于一代名相赵普、范仲淹等,则更是勤学苦读的典范。元人脱脱所著《宋史》对宋代的读书之风给予了高度评价:“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明代统治者则十分重视教育文化事业。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格外受帝王的青睐。朱元璋时期免除了书籍税,朱棣亦指出:“士人家稍有余资,皆欲积书,况于朝廷。”永乐四年朱棣动用文人儒臣三千余人,集古今图书八千余种,历时六年编成11095册、3.7亿字的《永乐大典》,堪称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在统治者 的大力倡导下,明代刻书业发达,书市繁荣,尤以帝京云集天下书商,书市之大,书籍之全,他处无一可比。到了清代,上至宰相大臣,下至地方县令,皆流行玩一种名曰“曲水流觞”的高雅游戏。一群人围坐水渠两旁,在上游放置盛酒的杯子,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即兴赋诗饮酒。和|蒙宠时就特意将自家宅院的一处亭子开渠做此游戏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主要国家频频向东方派出使团和传教士,一些具有开明意识的清朝官员大量搜集、阅读西方书籍,了解西方的科学技术与历史地理。在这方面,康熙皇帝无疑做出了表率。他对西方的算学、地理、光学等自然科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下令将《几何原理》译成满汉文字发给臣僚学习。直至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清朝的官员们终于从虚骄的醉梦中惊醒,于是士林争讲西学,开读书会。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士人发起的强学会、保国会等新式学会,以学术为手段,主张新法,倡言变革。

关于古人的学习动机,虽然有人提倡“学也,禄在其中矣”,主张“学而优则仕”,但多数哲人还是学以自立,有志于社会。如“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学者,所以修性也” 。总的说来,中国古代的职场人士普遍有读书习惯,他们熟读典籍,体察民情,调养身体,形成了中国人喜好读书学习的优良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不敢自称“我”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称的代词,譬如吾、余、予、我,但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公共场合,真正自称为“我”、“吾”、“余”的,却是少之又少。

在古代,公开自称“我”、“余”甚至会被大家讥为不懂礼仪。

据考证,至少从晋朝开始,各级官僚已经不习惯于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自己了,他们热衷于自称“下官”来显示自己的谦卑。

唐人虽然旷达,但在相互交往之时依然羞于自称“我”,而是用略显青涩的“小生”来指代自己。宋朝则再进一步,那时的官僚喜欢自称“卑职”,普通人则更愿意自称“晚生”。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对幼子寄语

全文共 1769 字

+ 加入清单

寄语是指寄托希望的话语。那么古人给孩子的寄语有哪些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古人对幼子寄语 ,欢迎借鉴!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一书,增一智。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自赞就是自轻。 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 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谚语)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蒙古谚语)

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心坚石也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若要精,人前听。

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怕问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的清明节故事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畅读古人说作文900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五千年的时间磨砺,数不尽的岁月涤荡,那根植于历朝历代灵魂深处的文化与传承,成就了如今的华夏福祉厚重如山。思绪翩翩,佳境再现眼前。遥知哪是风云,古今世事人所传!

从三皇五帝开始,古人就开始用自身的践行向后人树立榜样,在文字尚未成为记录与传播载体的年代,这种言传身教中流露出的是古人对于人性根本的坚定和灵魂深处的执着。于是,便有了尧帝选材、舜帝大孝、大禹重义的美谈,之后绵延数千年,能人贤士们更是以毕生智慧为华夏国学奠定深不可测的基础。从先秦经典到诸子百家,从仲尼传道授业到朱子八德,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那朗朗上口的传世之作,更仿佛见到了古人那直视人性根本的睿智和维护与弘扬国学精义的勇气。

后人把文化分成了数不清的流派与门类,却始终未能脱离那基于最基本的儒释道之精髓。儒家之中庸、释家之因果、道家之无为抑或还有墨家之兼爱、法家之规矩……当我们重新捡起《三字经》的深入浅出、《弟子规》的循循善道、《千字文》的天地人和,犹如打开了中华文化宝库的一扇小窗。我们透过那小窗中透出的一丝丝光亮,感受着文化的芬芳,却迷失在物质与精神的纠结之中。正因为如此,我们开始对传统文化逐渐丧失敬仰之心并且自诩为破旧与创新,而这恰恰是面对国学的浸染所表现出的卑微与虚弱,因此重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显得多么重要。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教人育人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为世人所传唱,带领着祖国的接班人健康成长,扬起祖国新时代的风帆。远处那抹靓丽的风景四处洋溢着芳香,飘散着国学的味道。使我深深迷恋,摄人心魂的芳香愈来愈加浓烈,我陶醉其中无法自拔,而它更是肆意了,似是任我浸润其中。接受它们的滋养。耳边突闻一阵呢喃:喏,你已经过国学的熏陶,放手拼搏吧,成功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作为浩如烟海的国学文化中的一个初学者,我在畅读古人中享受的是那种穿越时空般的奇妙,在“以文化人、以学习性”中领略知识的理想和文学的魅力。当后人在大谈《四书》之老套、《五经》之迂腐的同时,我真想大喝:“畅读古人说,当怀敬仰心;要做传承者,必先修自身。我愿意从学步开始,竭尽全力去走向那传统文化深处,一直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休闲之我见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不能只有繁忙的工作和学习,还应该包括轻松、愉悦的娱乐、休闲。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有助于消除身心疲劳,让生命充满活力。休闲并非无所事事,可以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写诗、著书、饮酒等。从一个人的休闲方式可以看到他的品格、情怀和雅趣。“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我认为古人休闲有两类,一是小隐隐于山野之中,品味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味人生的自由,舒适。二是大隐隐于市,心系国事,胸怀天下。“以先天下之忧而有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标准。把国家的繁荣兴盛,当己任的一种最高境界的休闲。

古代诗人苏轼有赏心十六事,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雨后登楼看山,月下东邻吹箫……他丰富多彩的生活可见一斑,他的乐趣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入微,目的只有一个追求快乐,但他的快乐没上升到,独乐了不如众乐乐的思想高度。苏轼隐居后的人生,对国家大事关心不多,体现在“一蓑风雨任平生”,表现出他对官场的厌倦,绝不与其同流合污,过着一种近似于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又后天之乐而乐”,这句话不仅仅激励的同伴,也表明他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无论位处庙堂之高,还是身处江湖之远,仍时刻心系国家,不忘百姓。以天下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这是古今都提倡的为集体、为国家着想,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精神。

这两种休闲方式,只因服务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不会因说出的地点和时间而改变。三国诸葛亮在茅庐之中不忘关心历口义、时事,潜心研究,最后得出三分定天下。决定了蜀、吴、魏三国鼎立之势?诸葛亮的伟大贡献告诉我们,第二种休闭需要我们“风身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古希腊哲学家说,忘我就是快乐,这说明了最崇高的休闲和精神追求莫过于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将他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笑对人生,努力为改变世界尽一份力,让我们来追求更好的休闲方式吧。

展开阅读全文

感恩古人作文800字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过,时间是冷酷的,再美好的也抵不过遗忘,再悲伤也经不住时间。话虽如此,但事实当真如此吗?小小的司马光因机智砸缸而被世人熟知,刘备因屈身三拜茅庐而为世人赞扬,岳飞因精忠报国而被世人传颂。在我看来,许许多多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终止,但其精神却烙印在我们的记忆里。无法被时间冲淡,更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学习与感恩

感恩孟子,教会我们仁爱

思想殿堂上权威的王,你胸怀天下,把民放在心上。周游列国劝说国君,为的是尽自己的力量避免战争、血流成河。唇枪舌剑,你的一席话堪比百万大军。即便如此,你依旧奉行你内心不变的宗旨——仁爱。以天下为己任,奔忙于天下,你为的是天下的安定和仁爱的散播。战国七雄,何处没有你的足迹?因为有了你的不懈努力,多少人免于战乱、多少家庭幸福美满;因为有了你的仁爱,世界才变得这般美好。

感谢你,感谢你教会我们仁爱。

感谢荆轲,教会我们勇敢

易水河畔,你又何尝舍得离开故乡;慷慨羽声,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勇士;咸阳宫上,你所对抗的是即将统一六国的始皇帝。但从始至终,你没说过一句害怕,更没从战线上畏缩一步。你身被八创的悲壮让我感动,入宫行刺虽然无力挽救危亡的国家,但你也因为你的勇气而被刻进历史。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勇气早已为后人赞叹、夸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智前途凶险,却也毫不犹豫的伴着歌声踏上征程。

感谢你,感谢你教会我们勇敢。

感谢王昭君,教会我们无私

大漠还能看见你吃赛和亲的场面。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被细沙掩住了轮廓;你梅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被寒风吹到了天边;你珠线般连绵的泪痕伴着骏马踏起的风沙消逝了。一个宫廷女子,为了国家的安宁挺身而出,不为前途的艰险,长路漫漫。一介女流,你让多少男儿汗颜让堂堂东汉羞愧。你展现了女性最伟大的光芒,最无私的形象。你是所有女性的榜样。感谢你,感谢你,感谢你教会我们无私。

鲁迅曾说过:“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本意是说,死去的人所留下的那些可贵的精神,总会教会我们一些东西。如今我们生活的安逸,但总是忘记感恩,感恩教会自己成长的人。感恩让人变得容易知足,感恩让人变得成熟,感恩让世界充满爱。

感恩教导我们感恩的人,让历史时刻不忘这些伟大的先人,让他们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照亮人类前进的行程。

展开阅读全文

梦遇古人作文

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遇易安

夜,悄无声息地来临。

窗外,清冷的月光搅乱了我的心境。朦胧中,却见一抹女子的倩影,身着一袭素锦长裙,优雅大方,轻挽飘逸的青丝,在晚风中荡漾。她就这样向我缓缓走来,近了,更近了,那一刻,我真切地看到了女子惊艳的美。她的美,虽不似西施貂蝉般倾国倾城,闭月羞花,却是别有一番雅韵。眉宇间,那清亮如月的明眸,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但那眸子里似乎流露出点点苦涩与无奈。

你是谁?这是哪里?分明是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女子,我竟然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

女子笑而不答,只是轻捻书笺,浅吟低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才恍悟,眼前的女子,不正是我魂牵梦萦的江南才女词人易安居士吗?

易安没有在意我一脸的惊喜,仍在吟哦: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循着这妍丽的清词,我在梦幻中穿越时空,见证才女易安传奇的一生——

我看见,那一年,温暖的晨阳中,一个模样可人的小姑娘,跟着父亲一起,坐在庭院,学习诗词歌赋,那认真专注的眼神,忽闪忽闪的,透露出强烈的求知欲;

我看见,那一年,微醺的暮色里,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划着小舟穿行于藕花丛中,满池的荷花随风摆动,池塘的水鸟四处飞窜,她脱口吟诵:“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我看见,那一年,十八岁的芳华,她的生命里出现了赵明诚,一位志同道合的男子。在天地神明的见证下,两人许下永久相伴相随的约定,就这样,她将自己的终生托付于他,他们情投意合,研究诗词文学,收藏金石字画。她常在词句中委婉地表达对他的情感,一如:“云鬓钗簪,徒教郎比比看。”他远足为官期间,她思念不减,愈发浓厚,也常在词笺中遣情追思:“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看见,那一年,她一度沉醉的爱情童话,竟如泡沫般被无情地击碎了。风雨凌乱的南宋江山,在刀剑交锋与百姓泣血中,如瑟瑟寒风中一树枯枝,摇摇欲坠。炮火厮杀的悲鸣,金石字画的遗失,断壁残垣的家园,这一切的一切,深深地打击着她。唯一的安慰,她依靠一生的丈夫赵明诚,却在兵临城下的关口,弃城弃家,弃她而去。在悲哀与愤怒中,她奋笔疾书,彰显心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滴清泪打湿我的衣襟,原来是我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易安,清照,这位极富才情的奇女子,她的一生,清澈,透明,却终究飘摇不定,逃不过彻骨凄凉。心头一座孤坟,葬着薄情寡义的未亡人,多少个不眠之夜,她独自仰望星空,希冀明诚归来,带着她,征战来敌,守护家园。而今,徒留一腔遗憾,抱愧终身!

眼前的易安,带着淡淡的忧伤,反复吟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怎……

脸庞开始变得模糊,衣袂在夜风中逐渐消散了踪影,就这样,她离开了我真实的梦境,也永远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中。这个充满无限柔情的女子,就像一朵夕颜花,开放,绚烂,最终无声凋落,落一地花瓣,也落了一地忧伤。

人世的生死明灭也许是可悲的,易安却在这风雨飘摇浮华空虚的世间留下太多妍美婉约的清词佳句。这些优美的词句,会永远存留在我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歌声里……

展开阅读全文

古人的智慧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会开始了!”老师兴奋地说。同学们一听九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老师让我们说出几个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大家一听争先恐后的说着:“手不释卷,悬梁刺股……”老师准备了八个成语故事,选到哪个故事就上讲台生动的讲出来,有十分钟准备时间,真是太有挑战了!

我选了1号,原来是我最熟悉的囊萤映雪,我的心轻松了一点,再看看同学们有的兴高采烈,有的仰天长叹,有的愁眉苦脸,大家反复地朗读着。我为我的口才担心,但也有一点小激动,只听老师说:“下面有请杨嘉琪为我们讲囊萤映雪。”站在讲台上心里却有说不出的紧张,心想一鼓作气把故事讲完吧!故事的内容是:晋朝的孙康在雪地中,利用月光照在雪上反射出的光来看书。车胤捉来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当灯来看书。在度日如年的两分钟里讲完了成语故事,尽管对自己讲的没有多少信心,当看到只得了一分时瞬间惊呆了,宝宝心里苦但一点办法也没有,于是就尴尬的笑了笑。

其他同学们有的慢条斯理的讲着,有的眉飞色舞的讲着,有的还加了些可爱的动作。其中我最佩服天乐同学,只见他毫不紧张,大步流星的走上讲台,“手不释卷”这个成语典故被他讲的十分流畅,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故事讲完后我们给他打了七分,这是我们中最高的。

故事会结束后,我想为什么我只得了一分而天乐得了七分呢?我只是讲了故事的梗概就匆匆下台了,而他们为了故事内容丰富多彩,用了许多小技巧,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让我大开眼界这一分得的值!

展开阅读全文

你好古人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观赏眼前的《清明上河图》,欣赏其所描绘的繁荣昌盛。再仔细一观望,自己犹如身临其境:两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转入幽巷,轻扣大门,缓缓推开,远远地望见你痛饮酒醉,陷入沉思。

你好,宋朝的杰出人物——苏东坡。

自小时,便知道你的名字,也听闻过你的功名。你是一位豪放派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许多著名古诗都出自你手。

你天资聪慧、聪明过人,有着极高的领悟能力,对看过的书过目不忘。十九岁,你便入京考试。我羡慕你有着极高的政治意识,所写下的文章,文笔优美、字迹狂放、内容别出心裁。我想那时的你,肯定必为状元,可意外的是,你只为探花。你好啊!探花!

你的一生坎坷不平,如祥子一般三起三落,但你更为惨淡、无奈,无奈统治阶级的封建愚昧,可惜了自己的一腔热血。

你性格正直,凭借着自己极高的政治意识,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思想,一心想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可能是你生不逢时,在那个属于王安石的时代,你与他的主要思想相违背,难免遭到王安石的“批评”。最后在“鸟台诗案”中,免去一死,流放黄州。每次想到这,便不禁为你愤怒与无奈,只好吟道:“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此去黄州途中,风景甚是秀美,有名之地遍地是。马行走在破碎的沙土中,马车在摇晃中发出惨淡的“吱呀”声,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不舍与无奈,“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你吟道,“此去黄州,何时才可回京?”你摇摇头,叹叹气,眼神中充满了忧虑。

你,才气横溢,“一任群芳妒”;你,德高望重,清正廉洁;你,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你何不似一位君子?

早晨,山间流水声潺潺,小径山路干净平滑,香草在两旁挥水欢迎君子。杜鹃在山林间自由飞翔鸣叫。你坐在青石上,对山间激昂高喊:“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既然京城不容,何必再伤心,你何以按捺心中的激动。你的乐观向上,无不让我感叹!你好,苏东坡——最美君子!

我无时无刻不想与你同观天下,像你一般的才华横溢,我羡慕你、感叹你,何时不向往。

你好,苏东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