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隽永深邃的美蕴藏在丑陋畸形的躯壳中,隐蔽得未曾让人发觉,真正的丑陋却隐匿在矫柔造作的媚态后,混淆视线.如此高明的假象在肤浅的目光面前愈演愈烈,肆虐狂妄的气焰已遮蔽了任何雪亮的眼眸---这是一个带着面具的社会.
美丽纯洁的吉卜赛少女__艾丝美拉达被指责成女巫,善良的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在别人厌恶嫌弃的目光
中被唾骂成丑陋的魔鬼,可当艾丝美拉达不计前嫌地将生命之水递到正被抛弃置地狱边缘,受着酷刑折磨的卡西莫多面前时,再猖狂的丑恶也会自惭形秽,再喧嚣浮躁的世间也会为这唯美纯净的一幕延续难得的宁静,当知恩图报的卡西莫多冒死搭救即将被送上绞刑架的艾丝美拉达,当这两个受自然虐待和社会虐待的极端不幸者,相逢在一起,互救互助任何无谓的谬论与嘲讽,歧视与唾弃在真爱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然而,在黑暗的中世纪社会,在强权的威逼下,昔日于苦难深渊中依然坚守本性燃烧旺盛的生命之火的俩人,最终仍然不得不承认,在命运这个巨大的转盘中,两个安插其中的小齿轮的搏动对其影响简直微乎其微.命运如机械般一丝不苟地运转,而专属他们的结局__魂归坟茔.但我依然秉着真爱的信念,坚信着在当时快没入俗流却又不朽的美丽.
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波澜起伏的心在跌宕曲折的情节中几经大起大落之后,似乎终于尘埃落定,杂乱的思想中豁然矗立着两座巨碑__"美"与"爱",两者虽各霸一方,但不能否定其中又有丝丝入扣的联系.爱是美的升华,美是爱的完结篇,两者互依共存.
什么是爱?浮想联翩:前卫时尚的衣装,倾国倾城的容颜,壮丽旖旎的目光......但真正的美,未经任何苍白的装缀,只有那些能打动人心的感人至深的,能触动人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的事物才是真正的美,如果只徒有美丽的外表,却华而不实,那么也只不过是浮华的产物罢了.
美是一盏悬于我们心灵之上的明灯,它赋予了我们敏锐的洞察力,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世界的美.黑格尔曾说:美是理念的感情的显现.那么各人活跃的思维和想象力不尽相同,自然会构造出不同的班驳陆离的美,如同渗满污泥的砖瓦镌刻着历史的沧桑美,奋力燃烧的火焰喷发着不羁的野性美,荒芜广袤的沙漠讲述着亘古的空虚美......
我一直信奉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守住真爱,就像守住心灵的净土.是我感触颇深的是叶芝的诗句__多少人爱你年轻漂亮的时候/真假爱只被你的美貌引诱/只一人爱你年轻圣洁的心灵/也爱你年老时脸上的沟纹......如果爱随着时间的冲洗而褪色,当表面伪装的激情与缱锩经不起时间的磨练而沉淀下来时,其班驳虚伪的本质渐渐暴露,那么所谓的爱情也早已随风殉葬.
爱是珍贵的,多少人和它失之交臂后心如死灰,真爱难寻,要积攒多少勇气,才能全身而退;要筛落多少记忆,才愿意抽身离去;要奈何多少时光,才会寂然心死......爱能改变一切,罪恶与善良只限于一念之间;爱能包容一切,高贵与卑贱均被一一感化,爱更是由无限的喜悲与情愁融入其中的一坛佳酿,浇愁泄愤,无限忧伤全被终结在一个"醉"上......
脑海中,矗立的巴黎圣母院依旧带着它不变的肃穆神秘的面纱,不容亵渎.在这个令人景仰的庄严丰碑面前,万物似乎都望而却步,心生敬畏.而如今年少未涉世的我在寂静的深夜粗浅地写下对"美"与"爱"的诠释,为了祭奠在圣母院发生的所有,或者说是为了雨果笔下永生的___美与爱.
更多专题作文
例文2:年轮·史诗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树的年轮,是风与晨曦对叶儿的私语?是一本为风霜雨雪浸湿了的勇者的日记?是一个用来指点江山测度方位的罗盘?
伴着成长的脚步,我寻觅着,只为了一个答案!
藏经阁里的卷卷汗青告诉我,年轮,是伟人用夸父逐日的赤足刻下的印记。
一颗宝石轻盈地腾身入水,漾开了一池悠阔的涟漪,那就是树在风蚀雨侵后留下的记忆。当胡马度过阴山,长戟与马刀相格,为了逐寇平乱,为了安邦兴国,卫青,霍去病,你们就是那一口活水,润泽了大汉王朝干渴的根系,于是才有了葱郁的华夏!
举杯独酌于月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时,尽领千古风骚的李杜,依旧是绣口一吐便是一树芳菲,沁香了半个盛唐!座座辉煌的丰碑啊,在今天的阳光下已经泯为历史的金尘,铸成了一圈又一圈的伟业,时代的信仰,在后世流芳,流芳……
在四六分水的伟大的都江堰上,看着那“鱼嘴”,抚摩着“离堆”,我知道了,年轮,又是平凡人用血与汗,搅拌着智慧书写出的宏篇巨著。
当曾经叱咤风云的王者倾尽了生命之水,在尼罗河畔安详地长眠时,是谁,在原木的滚动声中,在河滩上的沙地上,矗立起座座奇迹?当外寇的铁蹄焦黑了塞北的土地,龟裂了痛苦的呻吟,践踏了一个王朝的尊严时,是谁,巨石一般耸立于云端,只身化为一条绵亘万里的中华的脊梁,将一腔轩辕情,磅礴在华夏大地上?当红墙内的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奏响了国家将亡的丧钟,当黄河的决口冲垮了腐朽统治的坝堤,当满路的饥民的哭号声震颤了殿顶上的琉璃金瓦……是谁,一声怒吼,倾圮了半边阴霾,唤醒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你们!你们是浩浩长江上腾起微浪,是油油的黑土上升腾起的袅袅炊烟,是你们用平凡的双手和赫赫英魂,勃发出新一层的年轮。历史虽没有记住那么的名字,但你们威武的身躯却永远亘立在天的那边,像山一样,巍峨,巍峨……
年轮啊,你是华夏文明浸润灌制出的唱片吧?你高亢地唱过秦皇汉武的枭悍,轻咏过天宝贞观的辉煌;你也曾嘶哑着嗓音转动着辛丑年的羞辱,低吟过天皇野蛮啃噬着雄鸡的翅羽……拭去斑斑血迹,中国,在今天,在明天,都必将奏响最雄奇的乐章,让整个世界震颤!
我终于明白了:年轮,是历史诗化了的花环,是人类一切崇高精神、美好节操、深邃思想熔铸而成的一尊金环,震古烁今!
但你迷茫无助时,请停下你的脚步,肃然于这一圈圈的年轮史诗吧!
电视剧《老农民》观后感——不可磨灭的史诗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老农民》将视角对准了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用波澜壮阔的大手笔书写了一场土地改革所引发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农村变迁史,这可谓是由泪水与苦难所铸就的史诗,这也是一部为农民代言同时又高度还原中国农村的作品,它做到了真正的接地气,只因它所刻画的人物对我们这片生活过的土地爱得深沉。
关于《老农民》最让人体会到的一点力量莫过于他们的坚守,对于一部跨越了时代的剧作来讲,它讲的是大刀阔斧开创性的故事,而在这个过程中,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阵痛以及苦难,无疑贯穿了剧中的始终,但这些显然不是本剧所要表达的重点,它所最难得的是透过苦难,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对于土地的坚守,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他们永不向命运低头的刚毅。
剧中刻画了多个鲜明的形象,而这并不是单一维度的呈现,而是以颇为立体化的方式,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农民形象。不同于当下荧屏农民多以被曲解或是被调侃的面貌出现,《老农民》显然用了一种饱含深情的方式来呈现这群可亲可敬甚至偶尔也有些“可憎”的群体,在这个大的群像里,我们既可以看到牛大胆这种勤恳忠厚的农民形象,也可以看到精于算计,见风使舵的乔月,也可以看到心有不甘但又认命的马仁礼,甚至我们可以看到灯儿颇具童话气息的一生守护……总之,《老农民》为观众最真实的呈现出了中国世世代代农民的整体面貌。
剧中聚焦了颇多具有年代意义的节点,无论是土地改革,还是三年自然灾害,乃至到后来的新农村建设,剧中都有着清晰的脉络呈现,同时导演将这些大时代的变革集中反映到了个体中去,从大变迁深入到农民的基础生活中,也让观众更加全面的去了解中国农民心理的成长与转变,可以说,在一个个的故事高潮中,农民也随着时代一同成长,农民不再是昔日那种愚昧的面貌,而是富有了独立思想的一代人。
在荧屏上,中国的8亿农民(9.4亿农业人口)这个庞大的群体一直是被社会所忽略一个群体,《老农民》做到了为他们发声,可以说,本剧在某种层面也是8亿农民树碑立传。它很大程度展现出了农村勃勃生机的一面以及农民可爱的一面,对于当下观众来讲,这是一次重新审视农民的机会,而关于世世代代农民的奋斗故事,同样对于当下年轻一代的观众有着激励作用。
作为金牌编剧高满堂“工农商”三部曲的收尾大作,《老农民》做到了剧本质量的精益求精,同样好马配好鞍,剧中一众演员的出色表现同样值得称道:多以知识分子出现的陈宝国,扮演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丝毫没有违和感,而他的那股天然的接地气更是让人折服,而牛莉、蒋欣这两个女星,也塑造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荧屏形象,她俩一静一动,在这部剧中也无时不刻不注入着新鲜的活力。
《老农民》用一出出农民的悲欢离合让观众看到了几代人沉默与坚守的力量,同时用苦难与挫折铸造了这不可磨灭的史诗。
2024年战争史诗巨制惊沙观后感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惊沙》这部战争电影讲述的是红军西路军在1937年血战临泽真实历史,红军西路军由徐向前率领,从河西走廊突围与陕北红军会合,这一路浴血奋战长达数月,把持河西走廊的国民党将领马步芳的军队穷追不舍,《惊沙》的故事重点就是展现在临泽的一场突围战斗。这场战斗由当时年仅23岁的红军军官秦基伟指挥,在极端被动的条件下,秦基伟仍然能够率领官兵突出重重包围,展现了红军的顽强与不可战胜。
秦基伟率领的其实是一支后勤部队,在前无增援,后有追兵的情况之下,还要照顾老弱病残孕,这样的情况几乎等于身陷绝境了。但秦基伟没有放弃对于突围的希望,即使在最悲剧的情况之下,仍然能够保持对最后胜利的信心,这或许也是共产党人能够坚持到全国解放的根本原因,不抛弃,也不放弃,即使战死疆场也不举手投降。《惊沙》是红军精神的一种体现,不光是这一场战斗,从南昌起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每一场战役都能够看到这种宁死不屈的奋战,国民党军队即使装备精良,给养丰富,但仍然无法打败共产党的军队,是精神这种强大的武器在支撑着他们前进。
战争是残酷的,残酷到一种无法想象的地步,生死在这个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胜利。怕死的人,往往会最先死去;而勇敢向前的人,往往也会争取到生存的权力。《惊沙》之中,展现了一幕幕战场上的殊死搏斗,影片的战争场面做的很好,爆破、近身肉搏、枪战、夜袭等等场面都十分逼真,这说明在技术上,国内的战争影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影片中虽然没有大牌明星,但是场面逼真,情节曲折,所以看点还是足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很难想象到战争的可怕,那种子弹四周飞舞,炸弹遍地开花,敌人蜂拥而至,这种地狱般的场景令人恐惧,但战场上是不容许人害怕的,害怕的人只能是瞬息间被毁灭掉,只用勇敢向前,才能搏杀出一条生路来。
《惊沙》中重点刻画的人物是秦基伟,他建国后曾任国防部长,在年轻时就展现了大将之才,23岁即指挥了这场成功的战斗,指挥更是在祁连山中打游击战多年,是共和国的开国功臣。片中的秦基伟英明果断,对敌情有敏锐的判断力,在关键时刻往往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这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影片中比较感人的一幕是秦基伟的妹妹第敌军抓走,但千钧一发的时刻,秦基伟不得不亲手送妹妹上路,因为妹妹被敌人带入军营的话,那更是生不如死,在战场上,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心软只能是害人害己。《惊沙》这部电影展现的虽然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但这段历史在革命战争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到红军的坚韧和刚强。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正在展出。据资料信息,此次展览共展出了252件革命文物。其中,一张陈列在玻璃展柜里的老报纸吸引了我。
那是一张1936年1月19日出版的第8期《救国时报》的头版,对开,竖版繁体印刷。报纸的纸张已经泛黄,边缘有些折痕和破损,版心的地方也有修补的痕迹,但是整体完整,可以看清字迹。当期的一篇社论,批评陈济棠、宋哲元镇压学生运动是“又一次血的教训”;辛辣地指出蒋介石“不止未加讨伐”,而且“压制各地爱国运动”;并呐喊到:“一切惯弄‘雄辩’的先生们,拿‘事实’来证明你们的‘雄辩’吧”!
《救国时报》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创办的报纸,早期称《救国报》。孤悬海外,可以想见,当时的同行们办报办刊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主编吴玉章先生在文章中回忆,除了法国政府曾经忽然命令《救国报》停刊这样的政治压力,报社还面临经济危机和发行困境。办报的同志们甚至到了典质筹资、罗掘俱穷的境地,而且只能不断开发新的发行、寄送方法来应对国内外的压制。
然而,正是因为当年那些新闻舆论战线的先辈们,为了坚守并传播自己的理想信念,攻坚克难,坚持不懈,《救国时报》才在党和共和国的革命历程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1935年10月1日,彼时红军正在长征途中,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在《救国报》第10期上全文刊发,后来被称为“八一宣言”。1936年12月起,长篇长征回忆录《雪山草地行军记》和《从甘肃到山西》在《救国时报》上发表,成了记录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征程的文献史料。《救国时报》编辑部还把这两篇文章和陈云同志化名廉臣写下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一起,出版了合集《长征记》。
革命需要枪支弹药,也需要“思想的闪电”;长征物质条件匮乏,却不缺少精神食粮。长征途中,我们党仍然克服了极端艰苦的条件,坚持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长征中的红星报”中提到的、陪着红军一路走来的《红星》报,用文字保存了大量的关于长征的记录和资料。《遵义新闻》《红军占领桐梓城》《我们胜利渡过了大渡河》《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这些消息和通讯,记录着红军的足迹和故事,也鼓舞和振奋着我们的队伍和人民。
想象一下,在沼泽草地跋涉、在风雪中攀爬,这些消息不就是暗暗夜色中的点点星光、冰天雪地中的莹莹烛火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星照耀着中国!时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在《忆长征》一书中写道:“文字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形容词”,可是在报纸上金榜题名的英雄,“都会像乌江的流水那样,扬名在历史的长河中”。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红星》报发表题为《伟大的会合》的社论。除了《红星》报,每支队伍也办有自己的报纸和刊物,比如红一方面军的《战士》报,红二军团的《前进》副刊,红四方面军团的《不胜不休》报等等。
当时我们党办报、办刊的条件有限。两条扁担、四个铁皮箱子,就是跋涉中前进着的《红星》报社。编辑们随着军委日夜兴军,挤出时间办报。铁皮箱子里,一台油印机、几盒油墨、几筒蜡纸和毛边纸,就是我们新闻舆论宣传队伍的枪和匕首。毛泽东同志曾讲,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就是宣言书的撰写者,宣传队的呐喊者,播种机的耕耘者。
那一张泛黄的报纸,那些有些模糊和斑驳的字迹,却在长征精神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英雄史诗是他们撰写,不朽丰碑他们共同铸造,新闻宣传战线的先辈们是长征征途和历史时代的见证者。雄关漫道真如铁,建设路上党继续领导人民攻坚克难,大步向前,渐行渐稳。而今日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今日的党刊人,必以笔化长缨,青史著文山,拄天地间!
2024关于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9月21日晚,战友文工团在中央党校舞台上唱响了红色经典巨作《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为全校教职员工带来一场触及灵魂的红色洗礼。这是中央党校校委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专门为全体学员组织安排的一场特殊的党性教育课。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副校长黄浩涛、赵长茂,校委委员罗宗毅、黄宪起,战友文工团团长李劲、政委黄景海出席,中央党校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全体学员、教职工和研究生等共1800余人观看了演出,礼堂座无虚席,热情空前。
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创作于1964年。为纪念红军长征30周年,缅怀在长征中牺牲的战友,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将军,根据自己长征时的亲身经历和搜集整理的大量资料,选取长征中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事件,创作出《长征组诗》。发表后,在周恩来、邓小平、贺龙、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经战友文工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编曲创作,形成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这是新中国音乐史上具有奠基意义和里程碑式的鸿篇巨制。自1965年首演以来,战友文工团演唱的《长征组歌》已在国内外演出1400余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时代感染力,成为国家和军队最具代表性与民族性的红色经典,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专业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称号。
中央党校的这场演出,上半场是《映山红》、《当那一天来临》等经典音乐作品演唱会,下半场是《长征组歌》经典曲目。组歌那优美动人的曲调、耳熟能详的歌词、扣人心弦的情节,生动地再现了一幅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史诗画卷,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长征精神,也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顽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
整场演出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曲调唱腔感人肺腑,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共振。广大教职员工在熟悉的旋律中重温历史,在“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中感念军民鱼水情,在“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中感悟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在“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中领悟补钙壮骨,在“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中品味“长征精神”。演出过程中,观众们击节和唱,反响热烈,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观众们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高中
全文共 1704 字
+ 加入清单都说“时间是治疗心灵的最好的针剂”,往事如烟,缥缈婆裟,无论成功与失败,顺境与挫折,各种人情冷暖,众多缤纷繁芜,都会随着时间的飞逝永远的被遗忘在身后的风尘中,而尘埃终会落地……其实,在这些零落的尘埃里,总有一颗水滴虽经受了流金岁月的洗礼依然明亮如初,在鲜为人知的角落绽放着自己的光彩,柔和却不乏刚强……
轻轻挑开水滴外面的薄暗纱,看,上面映着的是他的面孔,笑容灿烂而坚毅,手持长枪,背负旅行包,别着手榴弹,注视着自己的家乡,守卫着无限留恋的领土,可他的背后,却是硝烟滚滚,炮火纷可,而他,在一场惊心动魄又无比艰难残酷的战争中,却永远地闭上了明亮的眼睛,无声地撒手人间……
他,就是左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阵亡的最高将领。水滴刹那间晶亮起来,忽地一闪,出现了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的画面。狂妄的日寇在屡次遭受左权军队的打击后,不甘失败,又调集了3万多兵力,发动了空前残酷的 “铁壁合围”大“扫荡”,并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辽县进犯。25日,为了掩护后方机关的同志们跳出包围圈,左权率嚎坚持指挥战斗,自己直到最后才开始突围。
看吧!那一道道血痕镌刻着他英勇拼搏,不屈奋战的壮举;那一声声冲锋号角迸发这誓死保卫祖国的豪情;火光冲天,炮声连连,可左权只把它视为微小的尘土。他热血沸腾,敌人千军万马都在他刚毅的面容前颤栗了!当队伍冲向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一颗炮弹在他身前爆炸,左权不幸英勇牺牲,年仅37岁。
这时,连空气也变的凝重肃穆,哀伤的气氛笼罩着人民。左权牺牲,全军悲恸,左权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人民军队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朱总司令,诗悼忠魂: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水滴逐渐暗淡了下来,令人惊异的是,水滴上竟然捧出了一朵洁白壮丽的鲜花,花的背后,是巾帼英雄——冷云。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军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这一天,她们在牡丹江地区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准备渡河的冷云等人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战役。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大部队迅速摆脱敌人,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女投江,气节令人震撼!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
一阵清脆的歌声把我的思绪牵引到了王二小的身上。原来,抗战时,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关键时刻,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一举全奸了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山坡上。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至今。
啊,小英雄,你安息吧!这山坡不会再容鬼子践踏一步了!你看,山坡上长满了青草。你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记载着你的英勇的“血色石”,不正默默地向人们讲诉着你的故事吗?
现在,战争早已是过去,无数革命烈士以热血保卫了祖国,为五星红旗添上了鲜红庄严的一笔,幸福的时代使人们忽视了许多纷飞的记忆,可我们的民族英雄在今天的世间仍是一颗耀眼的明星,灼灼生辉!我们不应忘却历史,中华儿女不会忘记历史,尽管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但是,英雄是永远的丰碑!
向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1156 字
+ 加入清单两万五千里悠悠长征路,这里有艰辛的汗水;
两万五千里悠悠长征路,在这里缔造世界的奇迹!
他们曾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抗击敌人围追堵截那腥风血雨、艰苦卓绝的日子;他们曾为人民解放、共和国的建立而欲血奋战;他们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亲历者,共和国的功臣。而今,他们大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但他们身上保持的那种长征精神却永不老。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们历经沧桑而斗志不衰,功勋不凡而甘于平凡。
七十载转瞬即逝,荏苒沧桑,七十年前红军长征的脚步仍在回响;七十载斗转心移,硝烟远去,七十年前红军长征的壮举仍在传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若等闲”。毛主席的《长征》为我们讲述了这段光辉的历史。长征是一个伟大而神奇的故事’长征是一部雄壮感人的史诗。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满怀希望的民族,必然有着像长征这般世代相传、历久弥新的精神。
我们听着红军故事长大。曾经一曲《我的中国心》唱遍祖国大江南北,曾经一首《长征》使无数人知道,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不畏艰险,不畏困难,为新中国的发展出力,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现今,有不少人重走长征路,但是,坐着汽车,带着完善的装备、足够的食粮,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这就能体验长征、感悟长征、在线长征吗?不,这不能!只有那荒芜无人迹的草地、大雪纷飞,狂风怒吼的雪山,这才是真正的长征!他们有自己的双腿直起了新中国,世界的红飘带,你们守万人敬仰!
金色的鱼钩,老班长为了护送几个伤员走出草地而献出生命;倔强的小红军,虽然饿得早已走不动路,但坚持不吃陈赓同志的食物而从此埋骨草地;永远的丰碑,军需处长为使每位战士都穿上棉衣而成为雪山上一座晶莹永远的丰碑……团结、奋斗、坚持,两万五千里,凭着坚定的信念,中国工农红军走完了长征,在这长征途中,又岂只是这几个感人的故事?
我是个没耐心的人,但每当我想起红军战士凭着坚定的信念走完长征,我就受到莫大的鼓舞。两万五千里,如此长的距离,战士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放弃,都坚持走完了。相比而言,我连做完一件事的耐心毅力也没有,我如何米阿曼队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战士们,我如何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的苦、累与长征比起来就好像水滴与大海的分别!于是,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长征故事,也让我懂得团结互助、奉献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在长征中,如果没有战士们的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相互携扶着过草地、翻雪山,长征途中又不知要牺牲多少热血忠魂!如果没有一些战士的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如何走得完这绵绵两万五千里?
如果说长征是一枝花,那这枝花是世界上最美最绮丽的花,它的光彩让世界为之惊叹;如果说长征是首诗,那这首诗就是一部谱写中华魂的史诗;如果说长征是支歌,那这支歌必定是世上最雄壮感人的歌!虽然长征已经过去七十年,但长征的壮举仍在传唱,长征精神仍然星火相传!长征事迹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红军长征举世鲜,铁流夜过党岭山;巍巍群峰银龙舞,英雄大战鬼门关。”(李布德少将《夜过党岭山》)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张爱萍将军《过草地》)……
红军长征,如果把每支部队的行军里程加起来,总共有8万里,而在四川的里程最长。
过雪山草地无疑是红军长征最为艰苦悲壮的时候。据我们的统计,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翻越的雪山有73座之多,这里的雪山是指垭口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4000米以下的都没有算。其中,在四川境内有67座,云南有3座,甘肃有3座。
从整个红军来说,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1935年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翻越的红军棚子雪山,位于四川阿坝州茂文县境内的松坪沟。红军棚子雪山以前没有名字,就是因为当年红军经过这里时搭了一些窝棚,后来老百姓就把这座雪山叫作红军棚子。红四方面军发动嘉陵江战役之后,就西进岷江流域,占领了北川河谷及茂县地区。翻越红军棚子雪山是红四方面军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并与之会合。
红军翻越第二座雪山是在1935年6月,由李先念率领的部队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翻越的理县和懋功县(现小金县)交界的虹桥山。红军翻越的第三座雪山是鹧鸪山,第四座雪山是夹金山。而仅就中央红军来说,共翻越了5座大雪山,其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在所有红军翻越的雪山中,由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从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到巴塘途中的藏巴拉山是红军长征翻越过的最高雪山,其垭口海拔为4904米。
尤其震撼的是,红军在极度疲惫和饥寒的情况下,创造了连续4天翻越决益涅阿、伊则涅阿等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红四方面军两次翻越夹金山,3次翻越亚克夏山、梦笔山、打鼓山等4座雪山。
红军是在没有路、没有粮、没有衣物和“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进入雪山草地的。很多战士都来自南方,雪域高原六月天还在下雪,加上高原反应、极度疲惫、没有衣服穿和严重缺粮等因素,导致很多战士都没有挺过来。
如果说长征是一部恢宏史剧,过草地就是即将胜利前的英勇悲壮一幕。
1935年8月,红军决定北上。8月21日,红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开始向草地进军。由于四川草地海拔较高,天气变化快,大雨、冰雹的情况随时都会遇到,除了战士饥寒交迫和极度疲劳外,更令红军担心的是遍地都是危险的沼泽。
红军一共过了3次草地。第二次比第一次过的草地路程更远。第三次过草地路程更长、时间更久,牺牲的人更多,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粮,野菜、皮带都被吃光。第三次过草地时,红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总计5万多人,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部队分三路北上。若尔盖色吉坝、年朵坝等草地红四方面军3次经过。
由于极度饥饿疲劳,当年很多战士在即将走出草地到达若尔盖县班佑村时,眼前20米左右宽的班佑河再也无法跨过,800多名战士就长眠在了河边。而过了河就是有人烟的地方,就能够活下来。当时,已经越过班佑河的彭德怀还派了一个营去,打算将他们背过河,但是到了一看,发现这800多人基本都已经牺牲了。为纪念这800多名战士,后来在班佑村修建了一个纪念碑。当年,红四方面军在长征前有8万多人,但经过南下战斗及雪山草地,最后只剩下了4万多人,可见雪山草地的严酷。
现在说到过草地的困难,很多人不信,不相信草地会陷人。现在的红原、若尔盖草原因为气候变暖、20世纪60年代开沟排水、过度放牧等影响,水分都蒸发了,自然今天看到的草原与过去大不相同。
红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过雪山草地,靠的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胜利,而这种精神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2024年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6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古的光辉诗篇。
我读了《光辉的旗帜》这本书,认识到虽然有些目标很难达到,但是还要自信。我还学会了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我要向像雷锋叔叔一样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雷锋做过的好事。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也要像他一样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这一美德!同学们,让我们唱起学习雷锋之歌,追寻雷锋足迹,感悟雷锋的道德,体验雷锋的心灵,在雷锋精神的感触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再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告诉大家,书中有许多感人的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里都有雏鹰行动队。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是一群优秀的小学生代表。本书中雏鹰们将要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共产党的历史,寻访优秀党员,宣传我们周围的优秀事迹,以实际行动,让党的光辉照在每一个人心中。其中有一篇小故事我非常喜欢。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吗?想知道什么内容?那你就往下看吧!
今天,雏鹰行动队跟着老师来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边,开始了暑假红色旅游。。。。。。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党旗和党徽是什么,象征着什么,上面都是哪些图案。我来告诉你吧!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党旗党徽。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学们,这本书是不是很好看呀!如果你有兴趣,请看一看这本书,说不定能从中悟出很多道理呢!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今年的清明节,好像比往年要与众不同,我们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行动来迎接了今年的四月清明。
随着一缕春风从脸颊悄悄拂过时,我们已经踏上了去烈士陵园的征程,路程其实并不遥远,记得有句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我们难道不应该为逝去的英灵而献上自己的祝愿和哀悼吗,和这些比起来,路程的遥远,显得这样微不足道。
习习的春风引领着我们,终于,到了。一缕微风从我身边翩然滑过。风,的确不是不严寒刺骨,但,无比沉重。为这个庄严而肃穆的地方增添了些许悲凉,“装点”着陵墓的每一处角落。
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悄然无息的走到墓前,深深的鞠上一躬,庄严的把胸前的白花摘下、捧住、插上。眼中泛着的微微泪光,显得那样清澈透亮,纯洁无暇。“啪”的一声,涌出、滑下、坠落。眼角,渐渐湿润了;泪水,淹没了一切……
慢慢低下头,看着这片属于我们中国人的领土,再抬头看看这一处处坟墓,先辈们为了我们脚下踏的这片土地不惜倾尽了自己的所有,为子孙后代换来了无穷无尽的幸福。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是无数的烈士用自己的生命、名誉、幸福、自尊换取的。其实,他们“疯狂”的理由很简单:并不是为了众多的名利,也不是为了耀眼的荣誉,更不是为了让自己名垂千古;只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无拘无束的在广阔的原野上奔跑,只是为了让罪恶的战火能够永远的远离自己美丽的家乡,只是为了让贫弱的祖国能够不再受外敌无穷无尽的侵略,只是为了让我们中国人能够挺胸抬头的屹立在世界之林!
他们用自己浩然的正气证明了:“中国人天生就是无所畏惧从不低头,拥有一身的傲骨;谁都无法侵略割占我们祖国的每一寸领土。”
“沙沙沙……”又是一阵温暖而悲凉的春风,是返航的时候了,我回头望着这百余个英烈的坟墓,心中又像茫茫大海,内心波澜起伏、无法平静…..
: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2058 字
+ 加入清单小时候,看着有关长征的电视节目,我曾天真地问爷爷:“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爷爷摸摸我的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声:“傻孩子!”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上了小学,一次小伙伴们在一起又争论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如果我生在那时候,我一定在雪山和草地开许多许多的商店,专门卖健力宝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一首多么气势的壮歌,这又是一个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啊。
爷爷讲的故事穿越时空,把我带到了七十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
漫漫征程,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红军的热血?长征路上的第一战--血战湘江。红军战士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拼死渡江,牢牢锁住渡口,誓死保卫中央,红军战士死伤过半,8.6万人仅存3万人。生死攸关,痛定思痛,关键时刻,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从此,红军心存信念,充满了希望,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成了红军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的制胜法宝。四渡赤水演绎了战争史上的千古绝唱,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从此长征路上捷报频频: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红军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终于迎来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欢腾。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 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爷爷曾讲过在长征中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党费。
茫茫两万五千里长征路,面对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面对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面对险象环生的沼泽草地,所有红军官兵坚守着这样一个铁的承诺,只能攀登,不能停留,只能向前,不能回头,直至牺牲自己的一切。正是有了这种为党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信念,在死前的瞬间,在大雪埋身的瞬间,他们依然非常清醒,还念念不忘伸出胳膊指向前进的方向,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他们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精神永生,永远激励着活着的人革命到底。这些震撼心灵的画面,向人们雄辩地证明: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红军长征史,就是红军官兵在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下的奋斗史。
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以南奠基于大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的战略任务,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地球上的一条永恒的红飘带;
长征是铭刻在人类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的千古绝唱。
70年弹指一挥间,长征已经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但时至今日,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造就的不朽精神却依然穿越时空,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长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着我们这一代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听着爷爷讲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们唱着长征歌曲,长征精神已从父辈身上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并且成为我们的人生航标,不断激发着我们潜在的生命能量。
正如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听着爷爷讲的故事,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的面前,那一幕幕战斗的场面壮烈在我的身边……也许我无法体会先辈们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的真谛,也许我永远不能走进长征中牺牲将士的英灵,但我明白了什么叫华夏子孙“生当做人杰,死为亦鬼”那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懂得了中国共产党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英雄气概。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我的耳畔,老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孩子们尽情的游戏……
我已经看见了那飘扬的国旗上,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颜色,是长征点燃的火炬燃烧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最后请让我用歌声来结束我的演讲: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
从今走上繁荣富强……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23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这次主题展览精彩纷呈,主要有5大看点。
内容全面权威。展览涵盖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的长征历程,既宣传红军主力的历史作用,又安排专题和单元反映陕甘边根据地政府和南方八省游击队的重要贡献,不仅充分展示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还生动展现普通官兵的革命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
主体脉络清晰。展览内容编排以时间为顺序,以重要战役战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包含前厅、序厅、前言、结束语和6个主体部分:一是“战略转移踏征程”,主要反映苏区创建斗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二是“伟大转折定航向”,主要反映中央红军坚持与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斗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三是“浴血奋战勇向前”,集中反映在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高超军事指挥艺术指挥下,各路红军取得一个又一个战役战斗的胜利;四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形象展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突出展示红军将士坚如磐石的革命理想信念;五是“胜利会师开新局”,主要展示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六是“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弘扬长征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史料文物丰富。这次展览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展线总长约260米,共展出各种图片275幅,文物252件,艺术品45件,新创作油画雕塑等5件。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红军战士过草地吃剩的半截皮带、泸定桥的铁索等一批珍贵文物集中展出。
艺术感染力强。展览综合运用主题雕塑、大型景观、油画插画和音视频、组合照等形式,以及大量历史图片和珍贵文物,精心遴选“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30个经典长征故事,生动展现了红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
主题景观如临其境。展览精心设计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5处大型主题景观,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比如,“过雪山草地”主题景观,不仅实景设置了雪山、水草地,还运用声、光等手段营造了寒风呼啸、雪花漫天的天气效果。此外,每个主题景观标牌上还印制了对应的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能看到翔实的图文介绍。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是的,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历史又出现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幕:伟大领袖毛泽东站在高高的天安门城楼上高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天安门广场上顿时欢声雷动,游行群众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作为党、国家、军队的缔造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他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有首歌唱得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是的,少年时期的毛泽东不满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为了解救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毅然离开家乡韶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湖南长沙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他广泛地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参加过党的“一大”,领导过轰轰烈烈的湖南农民运动,给国民党反动军阀以沉重打击。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了!”1927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在井冈山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央红军连续打退了蒋介石四次反革命围剿,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中央根据地,并且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必须坚定不移的长期坚持下去。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受到了非人的待遇。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坚定地走革命的道路。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恢复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革命节节走向胜利: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毛泽东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领导艺术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思想万岁!”这是天安门广场上亿万群众热情而真诚的呼声。敬爱的毛泽东同志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他的光辉形象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全文共 2090 字
+ 加入清单“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走进展厅,最显眼的3根立柱上陈列着毛泽东同志对长征意义的概括,立柱背后是红军过草地的大型组雕,立柱前面是介绍长征概况的视频投影和巨幅地图--2000平方米的展览就是从这里层层展开。
“什么是长征?”“长征期间发生了什么?”“长征有何重要意义”“长征精神为什么伟大”……为了让观众们通过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这次展览作了精心安排。
展览内容编排以时间为顺序,以重要战役战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分为“战略转移踏征程”“伟大转折定航向”“浴血奋战勇向前”“革命理想高于天”“胜利会师开新局”“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6部分,涵盖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及红25军的长征历程。
“相比以往,这次长征主题展的内容更加全面,既宣传红军主力的历史作用,又安排专题和单元反映陕甘边根据地政府和南方八省游击队的重要贡献,不仅充分展示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还生动展现普通官兵的革命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军事博物馆副馆长黄亦兵说。
红军长征带到陕北的唯一一门山炮、泸定桥的铁索等一批珍贵文物,“七根火柴”“金色鱼钩”等30个经典长征故事,讲述红军战士至死不忘对党忠诚的雕塑《最后一次党费》……275幅图片、252件文物、45件艺术品以及5件新创作油画雕塑,呈现出丰富的历史细节,让广大观众仿佛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光辉岁月。
展览还精心设计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5处大型主题景观,真实再现历史场景,强化“带入感”。“过雪山草地”主题景观,不仅实景设置了雪山、水草地,还运用声、光等手段营造了寒风呼啸、雪花漫天的天气效果,让人如临其境,使许多观众流下感动的泪水。
盛况斐然
长征,这一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壮丽史诗,穿越80年历史时空愈发光辉闪耀,吸引着社会各界的人们前来“朝圣”。
按原计划,展览日均最大接待量为8000人,可实际情况远超这一数值,达到日均1.1万人。为此,军事博物馆每天额外增加了1个小时的开放时间,还将闭展时间推迟了1周。
数千名驻京部队官兵来了。他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整齐步伐,重温革命先辈的光荣与梦想。一件件红军爬雪山时使用的物品,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官兵们对理想信念有了更深领悟。陆军某部政治部主任刘炜说,走在改革强军新的伟大征程上,更要坚决听党指挥跟党走。
数百位军地离退休老干部来了。96岁的黄甘英老人和95岁的吕璜老人,这两位长征时期的老同志动情地说:“一定要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把国家建设好!”89岁的解放军总医院老干部陈新参观完展览情不自禁,赋诗一首:“长征胜利到延安,艰苦卓绝意志坚;避实就虚多妙算,围追堵截叹徒然……”
300多名北京四十四中高一、初一的学生来了。带队老师张京媺说,这是孩子们入学后参加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希望他们在学习长征历史中感悟传承长征精神。
仅国庆假期期间,就有近6万人参观了展览。而他们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特地从外地赶来的观众。
来自山西阳泉的郭自幸一家8口人,到北京的第一站就是参观长征主题展,第二站则是去天安门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没有革命前辈的牺牲,哪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呢?”郭自幸说。
85岁老军工何海岩一家来自陕西渭南,到北京后原本打算去长城游览,得知展览的消息后,随即改变了行程。何海岩说,自己年纪大了,没法再走一遍长征路,只好认真看一遍长征展览,把长征历史牢牢记在心里……
前来参观展览的,还有数百名外国人士,其中包括3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马里驻华大使兰西纳·科内参观后说,红军战士无所畏惧的信念和精神,对全人类战胜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永不落幕
11月6日,“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长征主题展览临时闭馆。
45天时间里,观众们写下近8000条饱含深情厚意的真挚感言,“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是大家共同的心声。而这心声,源于展览在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的红色种子。
一位叫董振玉的市民10天内2次前往军博参观展览。“我深深地被长征精神所感动,我要把长征精神带给没来参观的朋友们,用照片宣传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董振玉在留言中说。
“我们无法深切感受当时的艰难困苦,唯一能做的就是将长征精神传承下去,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一名叫王思彤的学生参观完展览,在留言簿上写下这些文字。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550多名初一学生参观时,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张“试卷”,上面印有“我绘漫漫长征路”考题。随队的历史老师齐永茂说,孩子们目前还没有系统学习有关长征的历史课程,带着“考题”参观,是为了让他们更细致地了解长征历史,更深刻地感悟长征精神……
5岁的小男孩杨海洋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稚嫩的笔迹写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英雄史诗,丰碑永存。杨海洋的外公退休前在一家国企工作,他说:“他现在还小,理解不了什么是长征,但还是要带他来,让他有个印象。长征精神要一代代传下去。”
当红色的种子在人们心中扎下根,他们也就成了种子,接力传承着伟大的长征精神--那将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展览。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这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的魅力如同一座丰碑,巍然屹立于大半个世纪的光阴流逝中,它的精魂跨越时代,跨越疆域,跨越国界,震撼着每一颗流淌着滚滚热血的心灵!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尽的艰辛险阻,道不完的严峻苦难。皑皑雪山无情阻截了多少去路,茫茫草地轻易吞噬了多少生命,更毋论那峡谷急流、乌江天险、弯弯赤水、大渡激浪……加之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弹尽粮绝的恐惧与绝望……哪一样不在长征战士面前虎视眈眈。但是!他们就仅仅靠着两只脚和钢铁般凝聚的意志,纵横跋涉十一个省,长驱直至两万余里!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两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殷红的热血?哪里没有流传下红军战士动人的赞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真真正正的英雄好汉!纵使万般艰险,又如何能将他们轻易征服!他们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最终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人们难以置信,究竟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同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革命理想无尽奋斗的精神!这,难道不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吗?!
巍峨雪山掩盖了战士们的躯体,
却埋藏不住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茫茫沼泽吞噬了战士们的身躯,
却消融不了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的强烈信念;
枪林弹雨夺去了战士们的生命,
却夺不去他们如钢水般熊熊燃烧奔流不息的革命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散尽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的烙印,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解,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韧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砥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道路上进行着新的长征!在21世纪,我们仍然需要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需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确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必然在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道路上所向披靡!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的英勇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长卷中,始终为中国人民所铭记;长征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间谍同盟》打造史诗级旷世之恋观后感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本周电影届最大的看点当属携新片《间谍同盟》11月14日来华宣传的好莱坞巨星布拉德·皮特。除了明星的光环,这部由《阿甘正传》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皮特与奥斯卡影后玛丽昂·歌迪亚联袂主演的爱情谍战巨制在首映礼后获得影评人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据介绍,这部引得观影现场千余人一同泪崩的《间谍同盟》,将于11月30日在中国内地公映,它早早就被海外媒体和影迷认定为下届奥斯卡奖的大热门。
这部由奥斯卡金牌团队打造的爱情谍战大片的杀伤力超乎想象,大部分到场的影迷都被片中皮特和玛丽昂演绎的这段史诗级生死恋情感染到泪崩现场,而且为这段恋曲流泪的不仅是女性观众,很多男性影迷也都看到情难自禁。
首映结束后,有影迷评价说:“《间谍同盟》是谍战片的一股清流,在其他谍战片一味追求动作场面和特效的时候,《间谍同盟》让人感受到爱情。”
在专业领域,战台烽、铁任、崔汀等著名影评人都对《间谍同盟》给出了高分和好评,称赞《间谍同盟》是“激情版”《卡萨布兰卡》、“复古版《史密斯夫妇》”。
著名影评人丑鱼尼莫连用了三个“超级”五星点赞皮特和玛丽昂的演技,“《间谍同盟》超级好看、超级催泪、超级灼心。”
《间谍同盟》作为一部久违了的好莱坞式泪崩巨制,皮特和玛丽昂演绎的生死爱情是最大亮点之一。影片将皮特和玛丽昂柔情蜜意、强势互撩的激情戏码和深陷疑云、四面楚歌的悲壮情景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段迷人的旷世之恋。两人的爱情如同在硝烟中盛放的玫瑰,越危险越让人深陷其中,再配以凌厉的动作和宏大的爆破场面,越发让这曲乱世恋歌充满史诗气质。
除此之外,华丽精致且充满复古气息的服装道具也是《间谍同盟》的一大看点。据粗略统计,皮特和玛丽昂在片中的服装多达数十套,这些服装均出自好莱坞著名服装设计师乔安娜·约翰斯顿之手,不仅精致满分,还充满复古美感。仿佛一场以二战宏大背景为T台、令人眼花缭乱的复古时装秀在影片中拉开帷幕。
革命史诗电影《太阳河》观后感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太阳河》讲述了“5个人的长征”故事:4个红军将士接上级命令将1个国民党军官押解到驻地,当面临大自然的残酷挑战和生与死的选择时,红军将士展现了信仰坚定、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绽放出耀眼的人性光芒。拍摄中,主创人员多次深入甘南革命地区,寻找历史踪迹、寻访长征亲历者,在海拔2900至3500米的甘南草原拍摄,克服了高原缺氧等重重困难,“用长征精神拍摄长征,用红军精神演绎红军!”
影片得到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特别资助及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影协、北京市文联、中国评协特别支持。首映式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影协主办,导演陈逸恒等影片主创现场与观众进行了交流。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左中一,以及张宏、沈强等中国影协、北京市文联负责人参加首映式。
长征悲壮史诗《淬火成钢》观后感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淬火成钢》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准确透彻的历史视角和有质感的艺术细节再现了长征浴血奋斗的峥嵘岁月,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是一部有筋骨、有情怀、有思想的史诗性作品。
作为红色题材的主旋律创作,《淬火成钢》最大的突破在于精准还原长征历史,艺术呈现长征精神。创作团队在对历史环境和事件整体深入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提炼加工,对历史人物做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呈现给观众一个有中国精神、中国情怀、中国力量的故事,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淬火成钢》以长征的重要节点布局叙事结构,完整、合理、准确地再现了纷繁复杂的长征历史时空。全剧从1936年4月周恩来与张学良密谈合作开始,直至山城堡大捷结束,对会师三方一、二、四方面军都做出了新的呈现,打破了以往长征题材影视剧中,更多偏重第一方面军的倾向,对第二、四方面军的贡献和牺牲,也做出了极具冲击力的刻画,完整地展示整个长征历程。同时,本剧以三方大会师为历史焦点,全面展现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以民族大义为重,促成国际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功绩,呈现了全民北上抗日的核心主题,在剧情建构上体现出了史诗巨作应有的格局。
荷马史诗读后感
全文共 1336 字
+ 加入清单欧洲文学起源于古希腊时代,而荷马史诗则是这一源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它启迪着后世诗人丰富的灵感,促成了无数杰作的诞生。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又译《奥德赛》),相传为公元前9世纪左右由一个盲诗人荷马所作,但诗人的生平已不可考。
荷马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20世纪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在公元前9世纪至前8世纪由荷马整理加工成演唱本史诗形式,在公元前6世纪被正式写成文学。到了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经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后便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样子。
荷马史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广泛地反映了古希腊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堪称人类社会童年的“百科全书”。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占据最高的地位,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就被公认为文学作品的楷模。2000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马克思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荷马史诗的成就是巨大的。掩卷之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骄横傲慢的阿伽门农,轻薄无能的帕里斯,水性杨花的海伦,钟情痴心的卡吕普索。当然,最让读者难以忘却的还是三位英雄人物,阿喀琉斯血气方刚,单纯执著,是力量的化身;赫克托耳是一个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为保卫家园,战死沙场;俄底修斯则是个大智大勇,百折不挠的英雄。在描写这些人物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写俄底修斯假扮成乞丐回家,众人都认不出他,只有一只老狗摇尾欢迎他,这种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令人拍案叫绝。史诗结构精美,剪裁巧妙,布局完整。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10年,但诗人只截取了几十天发生的事,而又重点写了某几天,都是一个情节,一个主要人物,一个中心。这种以点带面的结构,使得史诗繁而不乱。史诗的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把我们带入到一个神奇、悠远的古希腊时代。朴实、流畅的语言,有如一股清新的海风,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原始时代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特别是那些新鲜、奇特而又不失贴切生动的比喻的运用,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总之,荷马史诗以绚丽多彩的生动画面,气势雄伟的高昂基调,单纯质朴的艺术风格,在欧洲文学史上竖起了第一座光辉灿烂的纪念碑。
荷马史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两部史诗包括了绝大部分的希腊神话。这些神话成为后世文学家们创作的题材。“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说自己的作品是“荷马盛宴的残渣”。维吉尔、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这些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们都从史诗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到了20世纪,人们痛感现代文明的堕落,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悠远纯真的神话时代,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就直接借用了《奥德修记》的故事。而今,“特洛亚的木马”,“不和的金苹果”,“阿喀琉斯的脚后跟”,“阿波罗计划”这些史诗中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常用语。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在艺术上达到了几乎难以企及的高峰。同时,史诗具备某种超越个别文化,超越个别时代地域的普遍意义,使任何读者都更容易产生共鸣,发生兴趣,它的永恒的艺术魅力永远让人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