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师

名师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名师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名师问题。

分享

浏览

6388

作文

123

名师点评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本文开门见山,首先点明了主旨。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应用了很多比较复杂的句式,使文章比较出彩。开头使用了独立结构交代宾馆位置。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使用也很正确。总地来说,文章句式精炼,是篇不错的满分作文。

积累卡片英汉互译

好词 1. provide v.提供 2. convenience n.便利

好句All these services can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to you and are

very enjoyable.所有这些服务都会给你带来便利,并且非常的愉快。

评析:bring great convenience,带来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名师点评?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考场作文要学会“化题为象”。所谓“化题为象”,是指善于借助“象形想象”,化抽象为具象,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力避概念化图解话题。这篇作文的作者深谙此道,他把成长中的孩子比作“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全文的阐述紧紧扣住“一叶云帆”这个意象,强调小船“自会在风雨的磨炼中变得坚强”,这就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其更能吸引人、说服人。?

此外,文章中心明确,语言表达富有意蕴,像“请解除目光的锁链,让孩子乘着自己的人生之舟与风浪一搏吧”“这样,他们才会成为带着成熟微笑的舵手,从胜利的彼岸带回满意的答卷”等,读来耐人回味。标题“且放云帆济沧海”化用唐诗名句,也有新意,且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唐惠忠)?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点评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篇谈锋犀利,论证有力的议论文佳作。

开篇,作者引名言紧扣文题,引出中心论点,为文章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统帅全文。然后,将目光投向历史的长河,在那里淘沙掘金,或引证,或例证,或正反论证,举史铁生、司马迁、成克杰、马家爵以及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美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史实以及陈良宇、王宝森身居高位却以权谋私乃至腐化堕落的事例,对观点进行了有力的佐证。文章审视论辩,对比鲜明,有力地强化和突出了自己的主张。

文章感人的亮点还在于结构严谨,思维缜密,第四自然段进一步引用古语,巧妙过渡,照应开头,反弹琵琶,深入论证,不但使论证严密,无懈可击,而且使内容更加丰赡厚重。

结尾水到渠成,提出忠告,总结全文,收束有力,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评析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1.半命题作文:“__­­­_____小,天地大”

这是一道需要补全的半命题。根据题目透露出的重点信息, “小”和“大”是一对矛盾,而且“大”之前有明显的限定词——天地,所以补全题目需要花费一定的脑筋。首先要找出与“天地”相反的事物立意。考虑“天”与“地”的隐含义,即可以联想到广阔的物质世界,或是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例如:填室、书、校园等;或是某一样看出对比点的具体事物。这个主题意在鼓励考生放眼更宽广的世界,不局限于小的思维或环境,写作更具有开放性。

2.命题作文:“安然握住”

对命题的理解,首先要明确“安然握住”的关键词。①“安然”意思为很放心的样子;②“握住”意思为抓住、把握;③隐含关键词:握住什么,考虑宾语;谁握住,考虑主语,也就是握住的本体。

综上所述,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抓住某个机会,握住某个时刻、某段时光,或把握某种情感,或珍惜现在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然后考虑是哪个主体,一般考生会选择自己作为“握住“的主体,这样更能贴近自己的生活。选择生活中经历的最深刻的事件来写,重点描摹“把握”的关键点,写出这一状态的“安然”之意。确立重点后,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综合来看,半命题作文适合议论,也可写记叙文;命题作文偏重叙事,但以议论文下笔也是不错的选择。一篇贴近生活,一篇放眼社会,只要认真审题,巧妙构思,都可以写出自己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题解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回眸”本意是指“回转眼睛,回过头看”,引申意为回味、回忆。我们“回眸”的可以是成长历程中的一件事、一个人、一株花草;可以是心灵中最值得珍藏的某种情愫;还可以是某个让自己铭记的点滴画面、某个引发自己心灵触动的历史瞬间……总之,只要是值得回味的,就都可以选择入文。淬炼主旨时,可以在叙写“回眸”的人、事、物的基础上,抒写自己对往事的独特感受,彰显自己对人生的顿悟,这样,有叙述有议论、抒情,才能进一步升腾文章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专家点评

全文共 2282 字

+ 加入清单

王立根(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

高考作文的话题是路,三条路有不同的含义,考生要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围绕面对困难、创新、信仰、理想等来立意,找准材料命题的中心,选择自己熟悉的知识、文化背景,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避免空洞。

陈日亮(福州一中特级教师)

每个人都是行者,“路”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但要贴近学生的思想,需要有一定的思考。考生对自己的生活历程要有思考有体验,写出自己走的路,而非别人的路,才能出彩。第一条路选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容易引向宏大叙事主题,可能会写得空洞,如果改成“路要靠自己走出来”,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应永恒(福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省中学语文应永恒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2015福建高考作文的话题,考生在以往的作文训练中都做过,可能会出现套题。题目给出的三句话观点鲜明,导向性太明确,不容易出现反弹琵琶的构思。但相较于往年,今年的作文写成优质记叙文的难度降低,这与全国卷和江苏等省的作文命题理念类似,释放出一些信号:高考作文的命题可以在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进入高校后理性思辩能力的培养之间找到平衡。

郑玉平(福州八中高级教师、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老师):

2015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与去年相比,同中有异。仍是给材料作文,仍是从人生哲理角度命题。不同点:首先去年的主旨是如何认识“空谷”,突出两种行为和两种心态,重在考查正反两面的思维;今年是如何认识“路”,重在考查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其次相较于去年高考作文,今年文字的含义更浅显,指向更明确,可写的角度更多。可从其中一句话入手立意,亦可从整体出发。故审题无障碍。当然要写出深度,还需要有更高的视角,更多的积累,以及敢于逆向思

名师专家认为,考生在审题方面基本没什么难度,能很容易地进入写作状态,但别看“走路”简单,要“走好”并不容易,一不小心还可能掉进“陷阱”里。

关于题目审题不难,但容易落入俗套

应永恒:相较前两年,审题难度降低了。“近几年福建命题导向是写议论文,学生要写成记叙文是比较困难的。而今年写记叙文比较好写,相信会有很多考生写成记叙文。”

张岚:福建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副组长:题目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较大,三句话谈了三个问题,学生可针对其中一句话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把三句话放在一起,探讨三者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个人理解的话,第一句话体现的是人生的开始,大家共同往这条路走,第二句话是关于失败了又如何,第三句则是更升华的部分,如果能够综合起来谈,如何面对挫败,如何来走这条路,都是可以拿到高分的。”

陈武:泉州五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三句话,老段子,也算是励志。“路”之意象既感性又理性,但内涵单一,外延局促,一言以蔽之:大胆地走自己的路。而去年的“空谷与栈道”象征意义则较有嚼头。

洪文泉:泉州培元中学语文教师:一般不会离题偏题,但要写出比较强的思辨性也很难。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一反往年注重事物的对立关系,变为只有事物的统一关系——只要走,就有路!这一转变,可能就是陷阱。考生可能会只抓其中一句展开论述,而没有综合整体地考虑三句话之间的联系。

廖廷杜:泉州城东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材料一很老,不经思辨很容易落入俗套;材料二,很多人爱写,但概念容易界定不清,很多学生可能把“错”与“对”界定为失败和成功,但走错路不代表就是失败,所以以失败与成功来立意的话,很可能给自己挖了个“坑”;材料三,句子本身逻辑有问题,“没有……只有”这类表达很绝对的句式,本身就不是很有科学性,很有逻辑。就像“只要你努力,肯定就能成功”这样,属于“伪命题”。当然所有这些问题,也是机会,考生要善于分析思辨的话,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

关于写作想要写好,关键在于怎么“走路”

张岚:福建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对于走错的路如何看待,走不通还敢不敢走,有的路可能真的走不通,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开始,如果能够考虑到材料当中对于“路”的界定或者发展变化来做文章,那么这个学生的思路就是高明的。

陈希我:著名作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第一句和第三句讲成功,第二句话讲失败对人类的意义,人类经历各种困境之后,才知道我们并不是那么强大,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失败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是人类的精神价值。如果有同学能够把第二句话写到这样的高度,也是非常好的。

洪文泉:泉州培元中学语文教师:能围绕“走”展开论述,在“走”的态度、“走”的形式等方面多做理性分析,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了;围绕“走与路”展开论述,有一定思辨性,也是可以的;或者围绕“路”展开论述,注重逻辑自圆其说,也未尝不可。

廖廷杜:泉州城东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路的界定不是重点,怎么走、为什么走才是重点。如材料一,考生可写“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从众走他人的路”,着眼于在从众心理喧嚣沸腾的时下,要听得到自己内心的召唤,做清醒的行者,勇于走出自己的道途;材料二可写“走对和走错,不是走成和走败”,着眼于错如果能成为经验,那么新的路就有可能在这种经验的积淀中被开拓;材料三可写“鲁莽前冲不如三思而行”,着眼于一味鲁莽前冲只是盲目自我的表现,路横亘在面前时,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怯行是一种自然的反射,对于去路有敬畏之心并不是坏事;相反,因为心怀敬畏,三思而后行。综合起来写的话,虽然并不易,但三句话都互有包容,要敢走,不怕错,走自己的路,恰恰可以合而为一。

陈武:泉州五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写作要直面当下,与时俱进,要有热点,“一带一路”因此也可以跃然纸上。过分的人文关怀,对于高考这种选拔性的考试择优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只有在文笔方面见真章。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解读北京卷高考作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1.细读材料,注意整体性。

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整体着眼,材料的每一句话都要注意,这决定我们的立意是否贴切;如本次高考作文一:"老腔何以让人震撼"其实与前面的散文阅读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老腔的震撼,在于其无关形式,直指心灵,在于它朴素的形式之下的,扣击心灵的激越,

2.关注到艺术的实质关注心灵的艺术与形式无关

这让我想到了诗经,《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乌斯:

题目一:"老腔"何以让人震撼

老腔:老腔是陕西省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表演形式。长期在华阴广泛流传,分老腔、时腔两个剧种,表演方法和全国大致相同,先搭好台子、撑好"亮子",然后借助灯火,以竹签挑拨用皮革雕成的人物进行舞台表演。流传千年的老腔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震撼原因:内容、情感、曲调曲风、文化内涵等等

写作方向:作文题目以传统戏剧形式为载体,在了解老腔是什么的基础之上可以适当进行延伸挖掘。老腔当中包含着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它的传承形式是什么样的?它的唱腔特点是什么?老腔是传统的文化,它与现代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联系,作为传统文化的老腔能够给我们现代人带来怎样的震撼?这些都是可以思考和写作的内容与方向。

注意:行文要紧扣题目要求,避免偏题跑题的发生。延伸与发散要尽量围绕老腔和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

夏丛生:

思考角度:

题目一:《老腔何以让人震撼》

1.地域文化的传承、朴素接地气的手法、迷失与消失给我们的困惑

2.黄土地的呐喊、原生态的呼唤、秦地老百姓的心情表达、简单纯朴执着

3.心灵呼唤,远离尘嚣的内心情感

刘持寅:

题目一:《老腔何以让人震撼》

这个作文题目提醒我们更多的关注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具有生命力,与之前的老规矩一样,从北京的老规矩延伸到陕西的传统文化,慢慢的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地方,题型我们每个人回归传统,回归诗意,回归文化之根对我们的心灵震撼!

汪东宏:

题目一:《老腔何以让人震撼》

"老腔何以让人震撼"这个作文题目立足于最本质、最质朴、最传统、最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寻求的应该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深思。立意上可以针对于当下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消逝以及浮躁简单流行元素式艺术文化的泛滥的现象,提出对于最传统最本质的民间艺术形式的认识和看法,从而提出自己对于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及对于原生态艺术如何生存和发扬广大。

"神奇的书签"是一篇想象文,主要建立在书签本来的作用以及想象中的书签会有哪些神奇的作用,针对当下快餐文化浮躁阅读的出现,这中文章可以书写自己通过这种书签而引发对于阅读的思考,以及他所给予的知识、文化以及他所带给你或所创造给你的精神世界。通过想象,在素材的选取上可以书写自己所读的一些书籍,认识到的一些作家,作品人物,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学习,达到自我精神的陶冶和洗礼。

杨小晴:

题目一发散思维:

一:是什么?--类比联想与"老腔"同类的艺术形式

1.基于生活本质的艺术:

古人的吟啸--嵇康在山谷的声声呐喊

船工的号角--拙劣的发声与语言

爱尔兰的踢踏舞"大河之舞"--传统的民族舞步

2.是传统唱歌艺术的根基,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起点。

二:为什么?--现状如何?为何至此?

1.传统艺术传承上的困难--最传统的师徒传承、效率较低且时间成本高

2.传统文化"被高雅"化而导致的冷门化现象。--传播媒体的夸大其词

3.时代背景下社会的浮光掠影让我们忽略了很多传统艺术

三:怎么做?--正确的态度、身体力行的了解与宣传

谭国菊:

题目一:《老腔何以让人震撼》

老腔作为一种地方艺术形式,有着陕西民俗民风民族的心理积淀,强大的生命力基于人民的生活,表达人民的情感,连接人们心灵与心灵间的距离

雷雪:

题目一:《老腔何以让人震撼》

老腔的形成是基于黄河流域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对生活的声音的发出,同时它的表达形式也是最原始和质朴的形式,以最淳朴的形式表达人民心中的声音,是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民心灵的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题解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完全可以抛开“家”的固定含义,拓宽视野,突破常规,充分挖掘“家”的含义,将温馨的集体、可爱的校园、美丽的家乡、亲爱的祖国以及美丽的地球等纳入“家”的范畴,或表达自己的热爱之情,或表达对现实的反思之意,如此思维就更发散,思路就会更开阔。

在选材上,我们要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见大,突出文章的主旨。尤其在表现家人之间的亲情时,一定要避开俗套的亲情素材,如下雨天父母背自己去医院,为了自己父母如何操劳等。而是力求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出发,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描写清晨父母为了能让自己多睡一会但又怕上学迟到时的矛盾心情;通过某件事物串联起父母或者其他亲人的生活经历,通过前后的对比来表现出他对家庭的付出与对自己的爱……选择这样既熟悉真实又能在小中见大的题材,最能以情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点评的2024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漫画作文让人耳目一新。这并不是说漫画作文是什么创造性做法,事实上在1983年就曾考过漫画作文:“这里没有水,换一个地方挖”;1996年高考作文题《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二选一);2010年全国卷《有鱼吃还捉老鼠?》。随后,漫画作文再没有进入全国高考大作文中,虽然有些省份自主命题漫画作文出现在小作文中或出现在语言运用的板块中。今年,漫画作文又回来了,给人一种新鲜感。

这个漫画由两组画面组成,一组是一个学生考了一百分,奖励了一个吻;一个学生考了55分,得了处罚,挨了一巴掌。另外一组画面,一个100分的考生考了 98分,得了惩罚,给了一巴掌;另一个上次考了55分,这次得了61分,进步了,奖励了一个吻。这个漫画材料既可以横向比较,也可以纵向比较,还可以交叉比较。从漫画的寓意来说,是有讽刺和批判性的,反映的问题是唯分数论,老师和家长看重分,学生分提高了,表扬;分降低了,挨批评。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唯分数论”的现象?深层次挖掘,是功利主义倾向。而且,功利主义现象不仅体现在教育方面,社会上很多方面也都是很功利的,比如一个地方GDP 上升了,那么就会得到表扬,下降了,也许就得到了批评。一个单位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基本上如此。所以,这个漫画切入口虽小,但寓意较大,我们可以对这个漫画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发表议论,促进小到个人、大至国家层面的内涵式发展、协调性发展。这样议论就深刻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点评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北京的高考作文最大的特点是“稳”,平稳。沿用了去年的高考模式,两个大作文任选一个,一个是议论文,一个是记叙文,形式与去年一样,考生一看就很眼熟,心里踏实。

第一个作文题“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是从阅读的文本中引发出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构思,减少审题、立意、构思的时间,有感而发,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这是一个很好的命题方式。

这篇作文怎么写?一方面要紧扣题中两个字“何以”,讲出震撼的原因。它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听了“老腔”的人为什么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考生要深入阐述“老腔”的文化内涵。“老腔”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唱腔,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如:京剧、武术、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考生应联系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论证,以体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

第二个作文题是“神奇的书签”,显然是与读书有关。“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全国倡导“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活动,北京的作文提倡大家与书相伴,既是考生熟悉的内容,又有助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很有意义。

题目在设计上选择与书密切相关的“书签”为对象,着重考查考生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记叙能力。作文特别要求“有细节”、“有描写”,

在紧张的考场上要编一个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丰富多彩的读书故事,是不容易的。这对于擅长写记叙文、编故事的同学是有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点评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本文以立论深刻、流畅自然、层层深入而被阅卷组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

1.文思泉涌,立意高卓。作者的思维与情感应问而笔尖舞动,直击要害,一针见血地指出,“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在于“接地气”。深刻地揭示出老腔粗犷个性的根源在于大西北这一片粗犷的热土。

2.底蕴深厚,自成一格。作者的笔触并不停滞于对老腔的感悟,而是把老腔扩展到“秦腔、花鼓”等传统的接地气的艺术唱腔形式;作者又对以“老腔”为代表的中华民间传统艺术演唱形式所遭遇的逼仄与尴尬处境给予揭示与评价,体现作者对老腔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忧思和赞美。

3.层层深入,引人思考。全文层层深入,思绪纵横,开阖自如,力透纸背,激情磅礴,在感人肺腑的同时,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迪。成功公式:立意高卓+底蕴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为拜名师两次辞官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颜真卿是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为山东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他出生于诗书世家,五世祖颜之推曾写下着名的《颜氏家训》。不幸的是,在颜真卿3岁那年,父亲就病故了,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贫困。

颜真卿继承了良好的家族文化基因,他非常喜欢读书,文章写得很漂亮,但他对书法情有独钟。这让母亲很为难,吃饭还是问题,哪儿有钱去买那么多笔和纸供他练字呢?

颜真卿看出了母亲的心事,有一天,他手里拿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高兴地对母亲说:“我有不花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母亲疑惑地看着他。他说:“这只碗是砚,这把刷子当笔,黄泥浆可以当墨!”他在碗里装满了泥浆,走到墙壁前挥笔写了起来,写满后又用清水把字迹冲洗掉,说:“这就是纸啊!”

母亲笑了,颜真卿也因此练就了一手好字。

26岁时,颜真卿考中了进士,在朝廷里当了校书郎,后来又外放到醴泉(今陕西省礼泉县)任县尉,负责管理地方治安。这件工作相当繁杂,起早贪黑,没日没夜,但颜真卿总要挤出时间练字。人们看到他写的字,都赞不绝口,可他内心里却十分苦恼,因为字写到这个程度,没有名师的指点,就再难有长进了。他想到去拜一个人为师,可想起此人的脾气,又有点犯怵。

这个人就是张旭,擅长草书。他性格怪僻,最喜欢饮酒,为杜甫所列的“饮中八仙”之一(其他7位分别为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崔宗之、苏晋、焦遂)。喝得大醉后,张旭常常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有时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因此被时人送予了“张颠”的雅称。

为了表示自己拜师的诚意,颜真卿毅然辞去了官职,赶到洛阳,投到张旭门下。张旭仔细地看了他写的字后说:“你的字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你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哪能在写字上花那么多功夫呢?”

话说得很婉转,可颜真卿听得出其中的拒绝之意。他也不敢强求,只好告辞回到了长安。没过多久,他再次在朝廷中得到了任职的机会,可他一直对未能拜张旭为师耿耿于怀,于是又一次辞官。张旭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点头收下了这个弟子。

然而让颜真卿失望的是,入门几个月,张旭要么就是将自己书写的字和前代名家的字帖给他,要他“倍加工学”,要么就是带着他游山玩水、赶集看戏,“领悟自然”,丝毫没有把诀窍传授给他的意思。有一天,颜真卿实在忍不住,对张旭抱怨说:“我来拜门求师,是想得到您笔法的精微秘诀,为什么只让我临帖、参悟呢?”

张旭不高兴地说:“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氏舞剑而得落墨神韵,除了勤学苦练和师法自然,哪有什么诀窍啊!”

颜真卿从张旭的话中,明白了为学之道,于是他再也不去寻找捷径,而是埋头苦学,揣摩前辈笔法,把从自然万象中领悟到的神韵凝于笔端,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题解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温暖”可是形容词,形容语言、动作、眼神;“温暖”可是动词,“温暖”我们的心田,“温暖”我们的记忆,乃至“温暖”我们的生命。理解了“温暖”的多重含义,写作就容易找准切入口。面对这个话题,首先指向的是我们心灵的一种感觉,一种让我们心里春日艳阳般暖洋洋的感觉。在筛选时,我们要注意筛掉那些俗套的题材,那种“爸爸关心”、“妈妈呵护”、“遭遇挫折后同学的关心”等庸常的内容,而是要多挖掘一些新颖故事。如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写自己生日那天不同寻常的经历;用引出误会的方法,描写师生之间曲折的经历;用童话的形式,畅想动物对人类的感激;用日记的形式,逐一展开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故事等。

任何一个题目都可大可小。“温暖”也不例外,可从小处落笔,写亲情温暖、友情温暖,也可从大处着眼,表现国家关爱、环境保护、难民危机等。如果选择小切口,选取现实生活中打动人心的人或事,我们要格外注意的是对于细节的刻画。你要精心选择打动过你的镜头、震撼过你的场面,像电影慢镜头那样一一展现。如果选择后者,那除了记叙和抒情外,还要针对社会存在的现象生发议论,表达对人间温情的呼唤。比如欧洲难民危机,当地人的一个拥抱、一个面包都给予了难民们无数的感动与温暖。将当下的时新素材巧妙地运用到文章中去,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题解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相遇,是指双方或者多方的遇见。相遇的一方,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件物,可以是某种情感,可以是某一风景——一切能体现“最美丽”却给予写作者惊叹、遐思、回味、憬悟的东西皆可为文。

我们在文章中要极力渲染出来相遇对于自己的意义,或者是让自己欣赏到了一幕美景,或者是让自己感悟了某种哲理,或者是对某人某物多了新的认知等等。

在选取素材方面,还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为佳。比如,选择与亲人朋友的相遇,书写一段感人的真情;选择与书籍相遇,书写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新认知;选择与风景相遇,带领读者一起体会风景的美丽,以及从此引发出的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对联课堂实录

全文共 3485 字

+ 加入清单

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对联吧。

生齐答:见过。

师:那请大家说说在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的?

生七嘴八舌:“过年”、“结婚”、“葬礼”、“祝寿”……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对联类型,(出示小黑板)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

看第一副对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这是什么时候用的?

生:春节,过年

师:好,看第二副“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这是什么?

生(笑):结婚时候

师:第三副也很简单“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生:祝寿!贺大寿。

师:呵,前面三副很简单,我们一看就明白,但是第四副就不容易了,“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大家能猜出它说的是哪一种职业、行业吗?

教室安静了一下,学生某说:“理发。”

师:对,就是理发,很好,你是从哪里看出的?

学生某:毫末与顶上

师:很好,最后看一副对联,“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这个用在什么地方啊?

生:打擂台

师:对,擂台。好的,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了,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大略印象上面,好像随便弄两个句子就是对联了,既然我们念了高中,就要有文化一点,要掌握对联的几个基本要求,学会判断什么才是规范的对联,而不会像社会上的一些人整天搞几个不规范的对联在那充文化人。好的,下面我们就试着从小黑板这五副常见对联里,找出对联的基本要求,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先看一下这五副对联,看第一副上下联各有几个字啊?

生:六个

师:第二副?

生:七个字。

师:第三副各几字?

生:四字

师:很明显,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对联要求是什么?

生:字数相等

师:对,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大家看这个对联,“万岁”对“千古”,可以,但“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三个字对四个字,在规则上当然不行,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它里面有个寓意,暗含了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

生沉默

师:这对联表面上是不规范,“袁世凯”三个字对不上“中华民国”四个字,这其实是对袁世凯的批评,说他怎么样?

有学生说“对不起”

师:对,很不错,暗含的意思就是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一片恍然大悟声)

师:我们也可以仿造这副对联,以我们班为例,可以说“高一十班万岁;倪必星千古”,(倪为一学生名)

生大笑

师:这是说倪必星怎么样?

生:对不起高一十班。(笑)

师:好了,我们再来看小黑板这几个对联。以第一联为例,上为“春风”,下为“新年”,上“春色”下“新景”,其它几联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对联的上下联用字能不能重复、相同?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就找出了对联的第二个基本要求,“用字不重复”,当然是在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如果上下联用字可以重复的话,那天下没有我们对不出的联了,你出个什么“福如东海”,我也对个“福如东海”,能行吗?

生:不行。(笑)

师:以上两项基本要求是比较明显的,很容易掌握。下面我们再看另一个要求,大家看这几副对联上下联在用词的词性上有什么特点?比如说第五副对联(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拳”是什么词性?

生:名词

师:下联与它相对应的“脚”是什么词?

师:“打”呢

生:动词

师:“踢”呢?

生:动词

师: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了,这个下联除了要用不同的字之外,还要求什么?

生:词性要相同。

师:很好,对的,就是上联第几个字是名词,下联第几个字也要用名词,如果是动词或形容词也是一样。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时候会考到“对联”,这种题型在民国时期就出现过。比如陈寅恪先生主持清华大学招生入学考试就出了个对联题,出个上联要求考生对出下联。他的上联是什么呢,很奇特,只有三个字,是个人名,“孙行者”,大家猜猜看,下联应该怎么对?

某生说“猪八戒”,众大笑。

师:对这个联当然要运用到我们刚才学到的对联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三个字拆开分辨它们每个字各是什么词性。“孙”是什么词?

生:名词

师:“行”是动词了,“者”,之乎者也,虚词。所以下联也应该是名词、动词、虚词组合。“猪八戒”符合要求吗?

生:(笑)不符合。

师:陈寅恪自己的答案是“祖冲之”,大家看,“祖”是名词吧,祖孙嘛,“冲”是动词吧,“之”也是虚词。很巧妙吧。

生点头赞叹

师:对联的答案当然不只一个,只要符合对联的要求就可以,比如当时有学生就对了“胡适之”,也很好。这种对联以人名作对,叫做“人名对”,我们也可以从我们班上同学姓名里找一个对,比如说“何大弟”对“陈小红”(众大笑)关于上下联的词性相同相当,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我们所对出来的词在内容上要有一定的关联,最好属于同个物种,比如同是天文地理用词,同是草本鸟兽用词等等,就是词的种类上也要有要求。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说古时候嘛,在私塾里,学生都要学习对对联、对对子。有一次,教师出了个两字联“嫩松”让学生对,“嫩松”,该对什么呢?学生甲对出“老柏”,注意“柏”本来应该念bǎi,但在这里“柏”是念成bó的,我们看到了,“嫩”对“老”,形容词对形容词,“松”对“柏”,名词对名词,完全符合对联要求,很好。所以,私塾老师夸奖了学生甲,学生乙听到甲对出“老柏”受到表扬,就得到启发,连忙说“我也会对,我对‘干爹’”,(众笑)老师很生气,认为他胡闹,用戒尺打了乙一下,乙被打了还不服气地说“老师,你怎么不打老‘伯’,而打干爹呀?”(众大笑)这个故事其实很好地反映了对联的基本要求,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对联第三个要求――词性相同,学生乙所对的“干爹”也符合要求啊,为什么不行呢?

生:种类不一样

师:对,词的种类差太远,完全不相关。这样也不行,所以我们的对联基本要求之三应为“词性(种类)相当”。都记下了吧。好的,至于对联的第四个要求就是“结构(格式)相似”,上联有什么结构格式,下联也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格式。像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之类。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对联题,这个不是要求大家去对出上联,而是要根据上联的结构格式特征来推导出下联,看这一题,“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______”,大家看这横线上应填哪四个字?

生:精益求精

师:为什么,**,你能说一下吗?

生某:因为上联有四个“老”字,下联也应该有四个“精”字,而且上联的最后一句首尾都是“老”字,所以下联最后一句首尾也应是“精”字,以“精”作首尾的四字成语,我想到了“精益求精”。

师:回答得很好,就是要按照上联的格式来推导下联,这也是对联考查的一个方式。同样的,我们再看一个类似的题目,这是上一届高一期末考的试题。“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____玫瑰花,春___香”,大家做一下看看。

很快有学生做出“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师:大家做得很好,说明同学们的接受能力很强。以上讲的基本上是针对对联表层的东西,下面我们说一下对联内容上有什么样的要求。还是先看小黑板上的几副对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关联,比如第一副都跟春节新年有关,第二副是结婚,第三副祝寿,第四副理发,第五副武艺,第一副都有一定的主题,上下联都围绕同一主题。如果上联说结婚,下联谈理发,就不伦不类了。(众笑)大家初中都学过唐诗,其中千古名句,比

生:长河落日圆

师:这两句也可以当作一副对联,我们知道这两句内容是有关联的,都是写什么?

生:景色描写。

师:对,都是边关的景物描写。如果不顾上下句的内容相关,改成“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众大笑)那就不行了。

最后讲一下关于平仄的要求,“平仄相谐”,我们以前说过,音调可分为平和仄,大家还记得吗,其中“平”是哪两个调?

生:第一声和第二声

师:“仄”呢?

生:第三声和第四声

师:关于对联的平仄,这里不需要讲太多,太复杂,考试一般也不会考到平仄,所以我们目前只要了解一下常识就可以了。问一下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贴过春联没?

生:贴过

师:大家是怎么分辨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的?

生:“随便贴”、“不知道”

师:其实很简单,按照传统对联格式,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大家记住这个规律,就可以很快判断出上联下联,可不要乱贴了。(众笑)

接下来是练习对句,我选了几个句子,如“祖国江山好”、“蜂采蜜”、“风吹芳草绿”等,给学生做练习,并选 些学生的对句作点评。

[名师对联课堂实录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点评

全文共 1412 字

+ 加入清单

① is sleeping soundly: 熟睡,也可以表达为 A boy is fast asleep。“soundly and comfortably”这类副词的加入,使得描述更生动活泼,而不是单调的主谓宾。

② A boy is sleeping soundly and comfortably in the sofa, with the television on, when his mother comes and turns off the television for him, blaming the boy for not having turned off the television again。

该句主干结构是:A boy is sleeping, when his mother comes and turns off the television。

这个句型的含义是:一件事情正在发生(正在睡觉),突然发生了另一件事(妈妈来关电视)。

“with the television on”: with 引导的伴随结构,即A boy is sleeping, while the television is on. 也可以写成伴随状语A boy is sleeping, forgetting to turn off the television。

“blaming the boy for not having turned off the television again”,这句是妈妈关电视的伴随动作,一边关电视,一边责怪孩子忘记关电视。

图画描述这句,写得越精彩越好,这句是先入为主的句子,也是阅卷老师重点看的句子。

③ are used to doing: 习惯于做某事,使用短语表达,地道准确。

④ to serve as responsible stewards of the planet:这是2005年真题阅读中的原句,的文章里面的句型,引用的标准到位。

一般而言,环保类话题,都可以用这句话,引出第三段的个人评论。

历年真题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举一反三。

Send Meal to My Brother-给哥哥送饭

哥哥是个研究人员,也是一个工作狂。他一天到晚呆在实验室不出来。有一天该吃晚饭了,可我们等了很长时间,他还没出来。我想他是忘记吃饭的事儿了。所以妈妈叫我给他把饭送去。哥哥告诉我他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研究,很快就要成功了。我真为有这样的哥哥而自豪。

My brother is a researcher, and a workaholic also. He stays in his laboratory day and night. One day, it was time for dinner. We kept waiting for him for a long time, but he didnt come back. I didnt think he remembered to eat. Mother asked me to send him food. Brother told me that he was doing an important study and would succeed soon. I am really proud of him.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的另类解读雅思考试作文的失分点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来说,雅思大作文的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单边支持型、双边型以及分析解决型。2009年大作文的题目总体来说也在此范围内,但还是出现了极个别的绝杀题,让不少烤鸭一片迷茫。

People think that a hundred years ago,the human race was steadily improving inevery area of life.Nowadays,there is no cer-tainty of this case.In which areas do youthink we have made important progressnowadays?In which areas do you think westill need tomake progress?

出自2009年5月21日雅思考

这个题目咋一看似乎应该用双边型结构来写,但仔细阅读这道题目,大家可以发现其实它没有所谓的两边,也并非分析解决型的题目,而是要在主体段论述中回答题目的2个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安排主体段的结构和段落数量呢?

对此,上海培训中心诸瑞琪老师的建议是,遇到有2个问句的题目,主体段写三段比较合理。而在这三段里,用两段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再用剩下一段回答第2个问题。

从篇幅来讲,第三段的长度需大于前2段每段的长度。从写作思路来讲,第一个问题要你罗列一些人类取得重要进步的领域,这个其实不难,生活中有很多例子,比如电话、汽车、飞机、电脑等,从大方向上来说还有金融、经济等。只要考生能够将这些具体的例子提升一下层面,就变成了通讯、交通等问题。这样一来,每段的主题就都已经呼之欲出了。

[名师的另类解读雅思考试作文的失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点评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在每一个垃圾桶旁都安装一个有感应的水龙头”,你的想法很好啊,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呢。只是,这个水龙头要怎样感应呢,冲洗的时候要如何操作呢,你的设想好像还不够严密哦。

你能够通过叙述前面一系列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事情,给我们反复渲染垃圾桶给带来的烦扰,为最后“金点子”的出炉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这点处理得很好。

“凑进垃圾桶蚊子、苍蝇“嗡嗡嗡”叫个不停”这句不通,可以修改为“凑近垃圾桶,看见(听见)……”;

“一声声噪音”用“一声声”形容“噪音”不妥

展开阅读全文

名师点评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立意鲜明,取材典型。文章仿佛一篇微型报告文学,讴歌了一个班集体的美好精神的绽放,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无比热爱。所选材料,新颖而又典型。第一则,“清除杂草”,刻画的是群体形象,表现出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第二则,“课外辅导”,刻画的是个体形象,表现出同学间的纯真友谊;第三则,“作弊风波”,刻画的是集体形象,表现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三则材料,众星拱月,有力地突出了主旨。

描写生动,文采斐然。全篇笔力集中,画面感强,主要得力于不俗的描写技法和语言功夫。例如“清除杂草”中的场面描写、“课外辅导”中的神情描写、“作弊风波”中的对比描写,无不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我崇敬的人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崇敬的人中学语文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

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头长长的头发,一副圆圆的面孔,体现出他的聪明。【外貌描写要挑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不必泛泛地描写】他,就是我的小学同学。他不但有许多高尚的品德,而且给了我很多帮助。我很崇敬他。

我们一起度过了六年,我也渐渐认识了他——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有一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些数学题,有一道题把我难倒了,于是找到了他,便问他【语句不通顺】,他立刻停止了游戏给我讲起题,他不但不烦,而且还很愿意。他首先按着题目设了一个方程,之后便开始讲起他们的关系,我不是很明白,他便给我画了一个图,对着图详细的给我讲解,【用描写不用叙述】旁边同学嘻嘻哈哈的闹着,可他好像并不受影响,依旧讲下去。听过他的讲解,我恍然大悟。

这种乐于助人,高尚的品质【这种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它【哪个它?】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愿意帮助他人,喜欢帮助他人,他的这种高尚的品质令我崇敬。

他还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就是光明磊落。

那是一次数学测试,数学不怎么好的我,看到数学题后有点懵,马上想到的就是找同桌被称作“数学天才”的他来“借鉴一下答案”。我马上通过了这项“议案”,悄问他。但他的答复是,人要诚实,光明磊落,不能投机取巧。【突出去描写他的语言、神态、说话时的语气】我一下镇住了,这是一个多么诚实的人啊!他光明磊落的性格也令我十分崇敬。

他是让我崇敬的人,因为它有许多高尚的品德;他是让我爱戴的人,因为他交给我许多品格,更多的知识。我崇敬他--我的同桌。

点评:这是一篇很典型的初一作文题目。对于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来说,语言还是比较流畅的,但是缺少必要的细节描写。却描写带来的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作文字数不符合要求,深层的结果就是没有打动人的力量。故,细节的描写的练习应是初中学生作文练习的一个重点。

点评教师:东学堂初中语文教师王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