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问题。

分享

浏览

1105

作文

15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切实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实效、有成效,真正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真正改善机关工作作风,真正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真正满足百姓民生需求,实现“党员干部转作风,人民群众得实惠,深化改革迈大步,科学发展上水平”,我局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在新中国三年的自然灾害时期,周总理到伯延公社调研,四天四夜不知疲倦,走村入户,深入基层。每到一处,他都会认真听取百姓的心声,并把百姓反映的问题方方面面逐一记录下来,彻夜总结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毛主席汇报当地的真实生活状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周总理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勇于担当,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中国特色伟大事业,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影片中周总理倾听群众的呼声,与群众心贴心交朋友,把群众的想法及时梳理、总结、反馈,国家及时调整政策,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从而带动了人民建家的积极性,给国家的发展进步带来了生机。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后使我深受感动,态度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的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

《周总理的四个昼夜》深深感染了我,党员干部要有奉献精神,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有俯下身子服务群众的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2000字

全文共 1480 字

+ 加入清单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题材重点影片,也是首部全景反映三年自然灾害的历史题材和反映农村真实面貌的影片。它一开始就把我的心带回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那个极度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以充饥,以树叶粗粮熬粥,豆饼玉米芯窝窝头为主食……在这沧桑的背景下,屏幕上闪现出一位伟人:周恩来同志在大病初愈后,赶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开始了他短暂的四个昼夜的党的农村政策调研工作。

影片中周恩来的形象真实的再现了总理的音容笑貌。那种质朴,那种谦和,那种智慧,那种对百姓的真心实感,那种虚怀若谷的伟人风范。影片有几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当总理在公社食堂和大家一起吃大锅饭时,做饭师傅要给总理把碗洗一下,总理却说:“洗过了的碗,就不必再洗了。”因为大旱之年清水贵如油啊。当总理看到公社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已经迈进屋子的一条腿又退了出来,并且说道:“你们这里还有肉吃?……毛主席已经很长时间不吃肉了。”可是,当吃连弟奶奶的拽面时,脚却毫不犹豫地踏进屋内,嘘寒问暖,柔情似水。当总理得知村民张二廷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时,便和邓大姐商量帮他抚养一个孩子。在学校简陋的教室里,总理看到汪老师光着脚给孩子们上课时,总理为汪老师穿鞋子发现教师是因为吃不饱而得了浮肿病,却光着脚给孩子们上课,总理心中难过啊,离开时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把自己的鞋给了汪老师。在大雨瓢泼之夜,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当公社主任郭凤林同志本着为党分忧的思想没有说实话,并且采取了一系列“善意”的弄虚作假的行为,而总理明察秋毫,访贫问苦了解实情,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的肺腑之言,打开了百姓心底紧闭的闸门,纷纷吐露出了自己的心声,也使公社主任最终沉痛反思了自己的错误……点点滴滴,都彰显着总理对人民的关心,也引发了我的深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画面,无不体现着总理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让我感动的还有邓大姐和总理恩爱的夫妻感情。当总理的眼睛花了,开玩笑说:“老花镜赶不上老花眼啊。”是邓大姐把先前准备好的老花镜给了总理。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忘关心邓大姐,对她说:“你的胃病我好像还没有问过,对不起。”这些细节刻画出了他对邓大姐的深厚情谊,这种恩爱的夫妻感情不由得使我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这部电影立意高远,着墨细微,生动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诠释了我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也展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最终落脚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通过影片我体会到,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就应该像总理那样,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做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谦虚谨慎,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时时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认真对照《党章》去检验自己,坦坦荡荡,多从自身方面找原因,要检讨自己是否完全履行了党员的义务。要珍惜岗位,懂得感恩,牢记组织给予我们的恩情,勤奋工作。做为一名人社工作人员,服务大众,方方面面都和基层老百姓打交道,所以要做好这份工作。永远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更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怎样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先进精神为领路明灯,堂堂正正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牢记党的宗旨,求真务实,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依靠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依靠我们脚踏实地的奋斗,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永创一流。只有一个个梦想成真,才能托起中国的梦想,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再现了1961—1963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民的困苦生活,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省邯郸县的伯延公社调查工作,如何摸清实情,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受到了人们群众的爱戴,系列的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切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深受启迪。

一、要想干好工作,必须摸到第一手材料。

周总理,一个国家的核心领导人,在发现问题时,走进群众当中,走家串户、田间地头,妇女、教师、孩子、老人、青壮年等各个阶级的心声都留在了他的心里,这是怎样的精神。日理万机,也不忽视人们群众的饥苦,用他的话说:“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需求才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接地气,人民的好干部就是要和人民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生存需求,这才是我们工作的基础。

二、要想干好工作,不能搞享乐主义、奢靡腐败。

困难时期,接待领导,老百姓拿出了家底,总理是如何对待的呢?第一次村干部的招待,委婉的拒绝了;第二次老奶奶的招待,盛情难却,接受是为了让老奶奶心里高兴,最后也是自讨腰包。人们群众的尊重和爱戴既接受又不让群众受损失。以总理的地位和声望,如不是洁身自好,不搞享乐主义,不行奢靡腐败,怎么会有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大形象。这也是人民群众爱戴和拥护他的原因之一。

三、要想干好工作,必须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郭书记善意的谎言,制造出了群众不敢说真话的氛围,但谎言是不能成立的,弥天大谎就是这样形成的。周恩来总理敢于负责任,首先,在群众面前承认了自己的管理责任。然后,其余人等也进行自我批评。我们的党和国家需要这样的氛围,只有敢于直面问题、承担责任,才能改正错误、完善自己、提高素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怕走弯路,但怕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承担、去改正。

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好公仆,周恩来总理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一定要以总理为榜样,做好人民的勤务员。

展开阅读全文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全文共 242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政务中心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观看了群众路线教育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以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逼债为背景,讲述了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从贵州直接到河北省邯郸市革命老区武安县伯延公社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时所发生的感人故事。

这部影片立意高远,着墨细微,生动再现了周恩来总理在伯延老区实地考察调研的四个昼夜里,夜以继日地走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访问贫苦群众和着实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的工作片段。他在伯延调研时和老百姓一起下地栽地瓜秧;与群众一起喝树叶糊糊吃代食窝头;坐在门槛上与搞“个人主义”的老乡拉家常;让邓大姐送孕妇去医院;让秘书找来马车代替人力运水;给带病上夜课的汪老师穿鞋;大雨之夜,还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和梳理调研期间所发现的问题,临晨3点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等等。这一个个真实的镜头,动情地描绘出周恩来总理把农民的疾苦看在眼里疼在自己心里的爱民之情。连弟奶奶为了能让总理吃上一口亲手做的拽面宁愿卖掉自己的寿棺筹钱买面粉;伯延的村民在总理离开时男女老幼围着村口水泄不通...,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总理的真情和热爱。

在影片109分钟的放映时间里,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和感人肺腑的故事,震撼了观众的心灵,让人深受教育和启迪,使我们全体人员感动得数度落泪。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周恩来总理德行合一的人格魅力和心中时刻装着群众的爱民情怀、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和谦虚负责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彰显了周恩来总理认真践行毛主席的“为群众服务,就是要处处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民公仆形象。周恩来总理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音容笑貌和人格魅力以及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高尚情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与老百姓的血肉联系,已经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凝聚成珍贵的记忆,铸就了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永不忘记并以此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深刻诠释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党群关系,由此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我是谁?应该为了谁?应该依靠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政务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工作就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我们的工作做的不好而受到群众的冷漠,那将离心离德而导致党亡政失;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得踏实认真而得到群众的支持,那将同心同德和国强民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情况,我们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一心为民,真诚务实,更好地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兴旺,让我们的民族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伟大的复兴。

我们要以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作为生动教材,联系政务服务工作的实际,遵循“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认真解决“四风”问题,及时准确了解在政务服务工作中的群众所思、所忧、所想、所急和所盼,真正走实群众路线,以身作则把政务服务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好,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文广新政务服务窗口。

一是要提高自身的服务群众本领。作为政务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只有为群众服务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和掌握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不断提高服务技巧和服务能力,牢固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积极塑造文明健康的个人形象,全面推行阳光服务、微笑服务、规范服务和廉洁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技巧和服务能力,着实解决好群众在政务服务工作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最贴心的、最真切的政务服务。

二是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政务服务中心是联系群众和做群众工作最直接、最前沿的地方,我们要以政务服务窗口为平台,架设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像周恩来总理那样,诚心沉下身子,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与老百姓拉家常,用真心、真情和真诚广征意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摸实情、讲实话、求实效。要着实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困难,倾听群众呼声,知晓群众所急所想和所盼,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作风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随时绷紧“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根弦,处处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真正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

三是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好样板,我们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心与心地交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用真心、真情和真诚为老百姓服好务,带着感情做好每一次群众工作;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用真心、真情和真诚着实解决好群众的困难,化解好社会矛盾,与人民群众时刻保持血肉联系,建立好深厚的党群干群关系,真正体现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四是要以群众满意为最高工作要求。坚持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认真负责态度,一切从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心系群众,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在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上多下功夫,在为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基层群众上再添举措;落实和整改好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诚心诚意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和做好事,在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实际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好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群众满意作为政务服务工作的最高要求,努力把文广新局的政务窗口工作做好,高位提升政府服务的公信力。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在统一安排上,下午四点在锦绣影院,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由知名导演陈力执导,青年演员王艺禅、孙维民、牛犇 、何伟、陈创领衔主演。第一次进这个影院,里面很干净,空调效果也很好,座椅很舒服,出乎意料。首先是主创人员见面会,组织部长致辞,各级领导讲话,然后就是女导演陈力和周恩来的扮演者孙维民和大家见面,介绍情况。还有东关小学的同学们表演了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整个见面会由河北电视台一位女主持人主持。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我国第一部全景展示“三年自然灾害”历史的电影作品,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到革命老区河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把一个胸怀百姓、忧国忧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观看影片,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央政治局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常委会做出克服“四风”十项承诺等一些列重大部署和行动,正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配合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受益深刻,观影者很多是饱含热泪看完片子的。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作为影片的顾问,艾文礼说,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全文共 1859 字

+ 加入清单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一部朴实的历史影片,将周总理俯首体察人间疾苦的真心、真情与真诚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是因为演员的演艺精湛,也不是因为导演的水平高超,而是因为影片中的细节情景都是对总理身上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再现,而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让人民群众为之动容。难忘四昼夜,一颗公仆心。他始终坚持做真学问、搞真调研、当真公仆。在他的身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化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行动。肉体早已化作黄土随风飘去,精神却光芒万丈永照后人。这就是百姓爱戴、万人敬仰的周恩来总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有关“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的讨论方兴未艾。值此良机,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历史影片,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能够从电影情节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什么才是领导走基层调研了解情况,什么才叫“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仅如此,还能影响、感染广大党员同志在实践中践行这些先进理念和指导思想。该影片的多个情节在反复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笔者选取其中几个感人至深的细节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期能与大家分享。

红烧肉前门难进,一碗拽面情更深。两个相似的门槛,两种不同的情景,两种不同的心情。总理刚去到伯延时,看到社员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他那条已经迈进屋子里的腿又迈了出来。想必此时总理的心情很复杂,看到社员都在弄虚作假,人民群众却在忍饥挨饿,内心反差十分强烈。所以总理的那条腿毫不犹豫地退了回来。同样是吃饭,看到连弟奶奶做的拽面,他毫不犹豫、大跨步地迈了进去,大口大口地吃开了,这次总理吃的很舒心、很踏实。这两个情节的鲜明对比,不费一言一语,却将总理急群众所急、反对官僚作风的群众观点鲜明地展示出来了。

心系百姓动神州,毕生只为济沧海。总理亲自下地与社员一起插地瓜秧、与社员一起冒雨挽救正在被暴雨冲刷的地瓜秧、在地里喝社员盛的水时先倒下去一大半自己只喝了一小口……这些细微之处无不体现着周总理的亲民、爱民、为民的宗旨意识。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遭遇如此大灾大难,同时又面临着苏联的压榨,总理和群众们肩并肩一起战斗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只为了百姓的生活更幸福、祖国的未来更强盛。

接受批评敢认错,知错能改不为过。在插地瓜秧子时,有个社员大大咧咧地指出总理的错误:不应该竖着插,应该斜着插,插完之后踩得太严实,会因不透气、不透水很快死掉。这时,总理敢于正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把自己也当成群众中的一员,彻底地融入群众。同时,面对郭凤林粉饰太平的系列错误,却能看到他的初衷是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看到他过去一直是尽职尽责的好党员这一面,说明总理对郭凤林的错误能够持一种客观、全面的态度。认为他只要不是一错再错,错了之后能够认识到并且愿意改正,便是可以接受的。

为民务实搞调研,不听真话不罢休。总理在写完调查报告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在他还有一个疑问没搞清楚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即使是郭凤林组织的欢送会也送不走总理。正如总理说的“不了解你们的真实情况,我们拿什么调整政策啊?”他不会被社员的谎言假话所欺骗,不了解透当地的实际情况决不罢休。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在不眠的四个昼夜里,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下,他结交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执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终于幡然醒悟,承认错误道出实情。这体现的是一种追求真理、为民务实的调研精神。

总理离开民不舍,盼望总理再归来。在总理心中,伯延乡的每位人民都是党和国家的主人;在群众心里,总理就是为他们解救苦难的活菩萨。记得总理初到村里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去看总理的心情都很急迫,有的小孩翻墙越壁去看,被关押的那群大人从门缝里抢着看,都说和画上的一模一样,一眼就认出来了。总理离开伯延乡的那天清晨,村口早已被欢送的村民们围的水泄不通,群众和总理握手道别。总理临别时郑重地承诺“能来我下次一定再来,来不了,我也会每年派人来”,后来总理切实履行了他对乡亲们许下的诺言。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不舍而别。从此周总理的足迹便深深地镌刻在了伯延乡一代代人民的心中。

历史就是最好的教材。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周总理执政为民的朴实行动,爱民如子的感人细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深入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员工,要踏踏实实地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 /4 。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周恩来

我之所以要拿周恩来同志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开头,就是想让大家记住,我们之所以可以过上丰衣足食、国富民强的美好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好总理、好干部、好人民,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好国家、好生活。而正是《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让我产生了一次心灵与情感的激烈碰撞,影片背景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影片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来到革命老区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4个昼夜与当地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而我的心此刻也跟随着周恩来总理的脚步和声音一起走进了河北伯延,走进这个光荣的革命老区,走进这些朴实、憨厚的伯延人民。

观影过程中我曾几次泪水盈眶,第一次就是周恩来走进伯延村食堂的时候,当他发现桌上摆着红烧肉、炒鸡蛋和白面馍馍时,一只刚要迈入门槛的脚又抽了回来,细心的他知道这是全村人的血汗换来的,而他们却在采摘树叶、树皮和野菜当粮食,总理选择了去大食堂和村里人一起喝菜糊糊。而总理第二次迈入食堂是吃小连弟瘫痪在床的奶奶用寿材换来的半袋面亲手给周总理做的热汤面,这碗面蕴含着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代表着老人对共产党的无限感怀。第二次落泪是当我看到总理夜访体察民情时,循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见到了一群眼神质朴、心灵纯真的孩子和正在忍着饥饿和病痛给孩子们教书授课的汪老师,汪老师给孩子讲课时他的布鞋就放在讲台下边,我听到观众小声的议论“你看,他的新鞋都舍不得穿”但当总理亲自蹲下身给汪老师穿鞋时却发现他的脚肿的根本无法把鞋穿上,而他却依然站在讲台上为了孩子们都能有学上,将来都能成为国之栋梁而毅然决然的坚持实现他的理想。

整部影片没有什么动人心弦的故事铺垫,也没有巧妙设计的华丽辞藻,故事紧紧围绕周恩来总理在伯延村调研的四个昼夜展开,周恩来走进群众家中、走到田间地头,了解百姓的疾苦,倾听百姓的声音,解决百姓的温饱,他为了村民大食堂的存留问题凌晨三点向毛泽东同志汇报,第二天一早周恩来用村广播站大喇叭向全村人传递了中央的精神,也让伯延成为了全中国第一个解散集体大食堂的村,村民们无不为之欢呼、振奋,最后是伯延人民满含热泪与深情的与总理话别,影片结束,灯光亮起,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总理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的精神令在场观众无不动容。伯延人民为国分忧、至真至朴的精神令我们感动。而周恩来那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话更是深入我心!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需要太多的继承与传承,我们不该忘记那些光辉与蹉跎的岁月,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我们在党旗下的誓言,践行我们的承诺,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党和人民,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在我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65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单位组织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于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实在不抱多大期望。偌大的电影院里只稀稀拉拉的坐了四分之一。一看是陈力导演的作品,心里还是喜悦了一下。

电影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好几次,都忍不住擦眼泪。谁说主旋律就不好看了,关键得看谁拍,怎么拍。电影讲的是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周恩来到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白天黑夜里和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故事。一边是鞠躬尽瘁的好总理,一边是朴实心诚的好村民。我想,这个电影主要还是给领导,给党员干部们看的,看看当年总理是怎么下基层调研的,不作秀不敷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学学总理那个精神,那双慧眼。

不过,我的感动并不是来自于此。歌功颂德的故事看得太多了,搀着老太太,抱着胖小子,吃得少,睡得晚,干得多,这些在新闻联播里天天都能看见,不算新鲜。倒是老百姓们的无私让我感动。重病的汪老师脚肿的穿不上鞋,坚持给孩子们补课。八旬老太太宁愿把自己的棺材板卖了,也得让总理吃上碗自己扯的面。养了四个孩子的单亲父亲宁愿再苦再累,也不愿总理带走最小的孩子。还有那些肚子饿的咕咕叫,却千方百计告诉总理千万别为这点事费心的老百姓们。他们的身体趴在泥里,如黄土一样的卑微,心里却有坚定屹立不倒的信念。肚子咕咕叫,心里却满满的。

联系当时的年代,这些老百姓们不是装的,不是演的,他们的相信是刻在骨子里的。坚定的信仰让人敬佩,生活的卑微又让人心酸。

老外们如果看这个电影,会怎么想呢?在民主土壤长大的他们能理解中国人那根深蒂固的卑微吗?他们能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值得吗?他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都要啃树皮撸树叶了,为什么不怪社会不怪政府呢?”“为什么病了残了死了都没棺材板了,还打肿脸充胖子满脸堆笑,‘总理啊,千万别为我们操心,我们好着呢?’”在国外,政府下基层,百姓们也会这样吗?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老百姓们的卑微是刻入骨髓的。即使到了现在,虽然生活环境变了,虽然不愁吃穿了,这种卑微仍然存在,生活里处处可见。比如我老爹,给他买点衣服,他就嘟囔,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不用穿的这么好。还有我老妈,给她钱换假牙,她非得回老家换。就因为那里比北京便宜一大半。我说,那样多不方便呀。她嘻嘻哈哈,都差不多,咱不是有钱人,得省着点。节约当然好,可我分明听到一个声音,“我们不值得。”这让人多少有些心酸。

这种卑微和不值得一方面来自世代血脉遗传,一方面更源于父母从小给孩子播下了这颗种子。电影里有这么一段,老奶奶让儿子把自己的棺材板卖了,换成一袋白面,给总理做扯面。儿子从外面回来,看到女儿吃了一碗面,他责问女儿,“这面你怎么吃了?!”奶奶说,“是我让她吃的。”他气愤的追打女儿,“叫你吃你就吃!怎么不给奶奶留着。”看,这个父亲就这么告诉他两三岁的女儿,你不值得吃面。类似这样的故事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父母为了挣钱把孩子留在老家,他们会说,“好好听话,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孩子恐怕想不了那么长久,他的感觉是,我不值得,不值得你们留下来照顾我。前几天,在公园里听到一个奶奶这么教育孙女:“告诉你别下去,你就不听话。你再不听话,奶奶不喜欢你了。”很耳熟吧,我一点也不怀疑奶奶爱孙女,可她分明在告诉孩子,我对你的爱是有条件的,不听话的孩子不值得爱。

种下这样的种子,孩子长大了,就会结出卑微的果子。他在意识里可能是我要大胆追求,我要勇敢去爱……可他潜意识底色却是我不值得获得爱,不值得享用这些,我微不足道,说了等于没说。潜意识比意识更能决定人的行为。他会有很多不敢,很多不能,很多不安全,很多不幸福。他以为这就是命,却不知是小时候父母种下的因。

相比电影里那些什么都说好的奶奶大叔们,我更喜欢二廷,他老婆死了,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总理说,“我们替你养最小的孩子吧,他长大了,就给你送回来。你和孩子们可以去看他,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二廷很感动,转过头去擦了眼泪却说,“你不能带走孩子。我答应过他娘,不管怎么样,也得把孩子拉扯大。”他不懂心理学,但他知道孩子不需要总理,需要爹。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单位组织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于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实在不抱多大期望。。

电影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好几次,都忍不住擦眼泪。谁说主旋律就不好看了,关键得看谁拍,怎么拍。电影讲的是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周恩来到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白天黑夜里和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建国伊始,新中国遭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一边是鞠躬尽瘁的好总理,一边是朴实心诚的好村民。我想,这个电影主要还是给领导,给党员干部们看的,看看当年总理是怎么下基层调研的,不作秀不敷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

不过,我的感动并不是来自于此。歌功颂德的故事看得太多了,搀着老太太,抱着胖小子,吃得少,睡得晚,干得多,这些在新闻联播里天天都能看见,不算新鲜。倒是老百姓们的无私让我感动。重病的汪老师脚肿的穿不上鞋,坚持给孩子们补课。八旬老太太宁愿把自己的棺材板卖了,也得让总理吃上碗自己扯的面。养了四个孩子的单亲父亲宁愿再苦再累,也不愿总理带走最小的孩子。还有那些肚子饿的咕咕叫,却千方百计告诉总理千万别为这点事费心的老百姓们。他们的身体趴在泥里,如黄土一样的卑微,心里却有坚定屹立不倒的信念。肚子咕咕叫,心里却满满的。

总理在邯郸伯延公社的四个昼夜,走街串巷,深入群众的田间地头,屋里屋外,和老百姓吃在一起,打成一片,包含了多少对老百姓的深情厚爱,总理把招待自己的红烧肉分给壮劳力吃,自己和百姓一起喝菜汤,吃窝头。总理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发号施令,却赢得了百姓最真挚的爱。总理即将回去时,连弟奶奶用自己的棺材换来一碗拽面,把当政者与老百姓之间爱和权利的平衡推向高潮。总理含泪吃了这碗拽面,私下却安排工作人员把连弟奶的棺材送了回去。这碗面是老百姓对总理爱的最高回馈。

影片中总理走了,群众哭了,那是真心的泪流,群众此时此刻最有力量的东西就是向内的力量,向自己的内心发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么依恋周总理?

影片看完了,忽然想起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以此来纪念人民的好总理,并借来自勉!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1979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时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上映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已经很久没进电影院了,现在网络这么方便,想看什么只需在网上一搜索就能找到,不过看电影跟网上看还是差别很大,电影银幕那种情景逼真、让人震撼的效果是电脑无法比拟的。我被这部电影中许多似曾相识的“公共食堂”场景深深打动,把我的记忆拉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年代……

我所经历的那个年代,其实比电影中的情景要苦难得多, 那时候谁身上没有几块补丁?哪个人不是面带菜色?除了极个别干部,哪里能见到这么多面色红润、精神焕发的社员!当然,电影是艺术,艺术总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不能去吹毛求疵。电影对周总理形象的塑造基本是成功的,体现了党和人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亲的关系,这无疑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大力弘扬的。

现在回顾那个年代,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当时的情景,公共食堂是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产物,起始于1958年,刚开始时是办得非常红火的,以生产队(即现在的组)为单位开办的食堂,所有社员统一就餐,原来分析居住农户也全部搬迁,集中到一个大院 生活住所谓的“居民点”我们生产队没有条件扩建居民点,而是挤住在别的社员家。1958年是个农业大丰收年,但由于青壮劳力大多被无偿外派修水利、修铁路、炼钢铁,所以生产队劳力严重不足,许多庄稼来不及收割烂在地里,特别是作为大半年主食的红薯,几乎没有收回。到1959年下半年,粮库基本空虚,社员只能维持半饥半饱的生活,加上当干部的贪污粮食成风,老百姓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由于饥饿,社员无力干农活,尽管天天被干部逼迫下地干活,但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想获得好收成根本不可能。到1960年,饿死人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能吃的野菜、树皮、草根都吃光了,有的地方甚至吃观音土,再后来,公共食堂只剩下一个空壳,食堂难为无米之炊,已经是不解散的解散了。

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食堂过的第一个春节 ,生产队60口人,杀了头36斤的年猪,满满的坐了6桌,大人们都把几片肉省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到是无忧无虑打打闹闹过得很开心。以后的春节那就没那么幸福了,没有好菜不说,饭也是杂粮的,每人定量一小碗,两、三口就能扒光,根本填不饱肚子。

其实那个年代除了贫穷与饥饿,最让人无法忍受的,还是部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霸道,生产队的干部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有时简直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比如看到哪个人不顺眼、“不听话”顶撞了他,一句“不准给饭吃”就断了人家伙食,看谁敢违抗!而他们自己,虽然不可能花天酒地,却也绝对不会饿肚子,所以“饱汉不知饿汉饥”,高兴整谁就整谁,干群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回过头看大跃进,公共食堂,当时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严重脱离了农村经济极端落后的实际,还有就是过高估计了干部社员的思想觉悟。政策失误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央急于求成,以为实现共产主义也像打几个大战役那样容易实现。好在中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了错误,否则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历史是一面镜子,任何一段历程都有它发生的前因后果,后来人总是那么智慧地点评当年的历史,其实,换了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未必就是“诸葛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目的,是在于提高现代人的科学决策能力,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避免在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为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所谓政绩而扼腕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全文共 2142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始终处在激动中,细节之处,眼眶发热。一部主旋律影片,有如此强烈的精神感染力量,让人意外,堪称近年来重大题材创作的新突破。

影片以领袖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为精神切入点,紧紧抓住周恩来通过调查研究后决定停办公社大食堂,以解决群众挨饿问题为中心叙事线索,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中央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导致三年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央领导同志几乎全部出动,分路赴农村调查,在多路调查的基础上作出了停办公社食堂的决定,全片在确保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围绕着领袖和人民的关系来营造故事,围绕着真话与假话、好与更好之间设置矛盾与悬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在被深深吸引感染中已分不清,也不想再去分清哪些是历史真实,哪些是艺术虚构。特别是结尾处随行记者拍摄“定格”手法的使用,更有效地强化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艺术震撼力。

老区人民国家主人翁精神的照亮了全片,从一个独特视角唱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河北省武安县伯延镇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伯延人民作出了卓绝贡献和伟大牺牲,他们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伯延人民深入骨髓的国家主人公精神的新发现是:所谓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是即使在党的决策出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地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和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当周恩来带队到这里搞调查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公社主任郭凤林为掩盖真相甚至把“落后分子”关了起来,这无疑是错误的,但他激动地对大家说:“解放前咱啥苦啥罪没遭过,饿几天肚子周总理都来了,犯不上鸡一嘴、鸭一嘴地喊叫,眼下国家建设比咱这重要。”这又分明透露出他的本意是要靠自己勒紧裤带渡过难关。这不正是老区人民的国家主人公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延伸和闪光吗?从片中我们还看到,那些“落后分子”急于找总理说出伯延的真实情况,目的也是要和中央一起找出解决难题的办法,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对党的信任,相信中央一定能改正错误,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影片中连弟奶奶以当年曾给刘伯承、邓小平做过拽面为荣耀,这次宁肯卖了寿材也要让总理吃她做的拽面,这一笔更是入木三分地揭示出真正的老区精神永远是党领导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表现了困苦和灾难却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的激情。

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最本质、最突出的人格特征,《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周恩来形象的塑造出人意料地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新的震撼。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对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的情景的拍摄和氛围的营造,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用真实的艺术细节去表现当时已承受很大精神压力的周恩来,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更显其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得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钱给张二廷的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连弟奶奶卖了寿材请总理吃拽面,周恩来出钱把寿材悄悄赎回来,安排人在自己离开伯延后再把寿材送还老人家。如此周到,如此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每个底层百姓的主体愿望和生命尊严感,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恩来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XXX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8月21日,在中心的组织下,全体党员、职工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该电影以三年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新中国一段辛酸沉重的历史。两个多小时的放映中,不少同志感动落泪。

拖着浓浓的尘烟,几辆老旧的吉普车,开进了处于困境中的老区——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在四个昼夜的时间里,周总理与当地农民之间发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一进村,看到秃秃的树枝,满面愧疚地对群众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他深入家中炕头,与群众拉家常、嘘冷暖,引导鼓励群众说真话、讲实情,让群众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真情,大家纷纷说出难言的心里话。周总理充分掌握到了百姓的真实情况,当即做出了取消大食堂及其他政策调整的决定。由此,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分户吃饭的公社。

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的务实态度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周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一线,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生存状态,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联系到今日,XXX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心的年轻党员,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主动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的各项规定,不仅组织上入党,还要做到思想上入党,与党中央、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意见,多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三是脚踏实地干工作,多向老同志请教,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真正做到把岗位当作磨练自己的平台。四是传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牢固树立以中心为家的思想,从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做起,拒绝铺张浪费。

习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实际工作成效汇聚起强国兴国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真正深入群众,摸到实情?近期上映的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作出了很好的回答。8月9日下午,公司组织我们集体观看了这部影片,上了一堂生动的群众路线教育示范课。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取材于三年困难时期,以周恩来连续四个昼夜在河北武安伯延公社调查研究,经毛主席批准后,伯延在全国人民公社中第一个取消集体食堂为主要内容,展现了人民群众为党分忧的赤诚情怀及第一代中央领导人深入群众、扎实调研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该影片立意高远、思想深刻,以独特的视角、真切的画面、朴实的话语、诚挚的情感,再现了周恩来总理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伟大情怀以及老区人民爱党爱国、为国分忧的质朴情感,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961年,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周恩来深入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县伯延公社,调研四个昼夜,向毛泽东提出建议,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集体食堂的公社。影片生动再现了周总理下到基层后,从一开始听不到真话,到最终摸到实情的过程。

“当年不敢说真话,是怕给总理添堵,今天主要怕穿小鞋。”

1961年5月的伯延,粮食严重短缺,人浮肿无力,牲畜瘦得能被风刮倒。周恩来一进门,看到桌上已经为他准备了刚出锅的红烧肉,脸一下子沉了下来:“怎么比主席的生活还好啊?”刚开始的座谈中,没有一个人敢说真话。可能会“乱说话”的几个人,都被关了起来。公社主任说:“国家这么困难,我们这么点苦算什么?”

“家里的日子过不好,心最痛的是家长,责任最大的也是家长!”

随着调研的一天天深入,周恩来看到了让他揪心的实情。村里的孩子饿得走不动远路,上不了学,只能在农民夜校补课;壮劳力吃玉米芯做成的“代食窝窝头”,有人吃了后肠道堵塞。周恩来痛心地说:“我有责任啊!国家就像一个大家庭,家里的日子过不好,心最痛的是家长,责任最大的也是家长!”

周恩来的话深深触动了观看影片的每位观众,使我们认识到这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认真思考“我是谁”。要认识到我是一个普通群众,一个共产党员。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今天,我们怎样走群众路线?

集体食堂到底好不好?大家到底愿不愿意吃?为什么有人不加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周恩来访贫问苦、开座谈会、吃食堂、和村民一起种红薯,用他的真诚引来了张二廷的“放炮”,也打破了村民的沉默。在他的建议下,毛泽东指示,伯延的集体食堂还办不办,由村民说了算。伯延也因此成了全国第一个取消集体食堂的公社。

观影时,周总理和百姓同甘共苦、爱民如子的情怀,群众在极端困难下依然怀有的对党和国家的赤诚,让我们深受感动。所有人都从中受到深深震撼,得到教育和启发。看看这部影片,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什么是“为民”,什么是“务实”,都有不小的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在四个昼夜里,我们可能会做一些很轻松的事情,而且很早睡觉,而当我看到周总理的四个昼夜,我不由觉得鼻一酸,嘴微微一抿,因为我亲眼目睹了周总理对工作的负责,生活有多么的简朴!

回忆像一卷录像带,在我脑海中不断的回放着总理的每个动作,每句语言。

当总理去老区伯延调查的时候,最醒目的,就是完完全全的树干,叶子早已不见踪影。老区党员谎称是羊啃的,总理差点信以为真,是一个小女孩拎着一筐叶子,说是人吃的,她妈妈怀孕不能吃,这是给她奶奶吃的。小孩子的话总是最天真的,可这个小女孩说的话却差点让我潸然泪下。在想想自己天天吃的大鱼大肉,心里不禁一阵绞痛。

在中午吃饭时,总理看见了老区人民每天的饮食,一个代食窝窝头,一碗糊糊就饱了,一车水要人走几十里路才打回来,没有牲畜拉,全靠人力。可老区的郭主任把总理请进一间屋子,里面却是红烧肉和鸡蛋,总理刚刚迈进门槛的脚,抽了回来。一看到这里,我又在想,如果这些官不贪一点,让这些红烧肉哪怕分一块给老区人民,我估计他们也颜笑眉开了。

红糖水竟连姜都没有,这看似小小的食材在那儿,却有一年半载都没看见过了。为了饮食,大家把棉花地改种成了地瓜。周总理亲自下地帮乡亲们干农活,可却老是做错,“错了错了!是这样”之类的话是经常出现的,而周总理从不反驳,只是应声说:“原来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啊!”如果换做是我,我会不会去顶嘴,如果在以前,我也不知道,可自从看完这部影片,我就知道,什么事都要有耐心的去让别人教你。

记得在邮局后面有一个小房子,关着十几个人。一次总理去邮局,那儿的人趴门缝在那看,那趴门缝的对他的同伴说了一声,看,这就是毛主席画像左边的那个!他激动不已地说着,比一个游子见到老母了还要激动。周总理真受爱戴啊,谁要周总理对人都平等呢!

镜头切换到农民学校,只听见小孩子的读书声,周总理在门前等了等,进去后,一位名叫汪老师的教师,眼泪瞬间落下,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情意,这是谁啊?这是任何高尚品质都能在他身上体现的周总理啊!看见打着赤脚迎接他的汪老师,我能感觉到总理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总理弯下腰来,给汪老师穿鞋,可他怎知道汪老师的脚早已肿大啊?周总理又对孩子们讲解房檐上“菁菁者莪”几个硕大的字的由来。周总理是把身份、地位看得很淡的,因为他不会觉得人与人之间有贵贱之分。

周总理生前爱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勋章,在努力的朝着这个方向大步走着,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毛主席说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影片快要结束了,周总理当着老区所有党员说到:“以后如果我不能来,每年也会派人来看望你们的。”这时,旁白说了一句“后来果然是这样。”

这句话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周总理那种讲诚信的优秀品质,还让我了解到了周总理对人民的帮助与关怀。

咔嚓!影片结束了,我早已不知道泪水流过多少回了,周总理的每个动作,每句话,都让我记忆深刻。这次观影,不止使我看到了周总理四天生活的缩影,还让我能够学习到周总理那种高尚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