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味儿

味儿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味儿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味儿问题。

分享

浏览

7870

作文

181

秋的味儿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秋的味儿在丰收的果园;球的味儿在人们的衣物;秋的味儿在燕子去南方,可真正秋的味儿在哪里呢?那肯定在秋的叶子里啰!

我走在马路边,望着身边的枇杷树,多像把撑开的大伞啊,走上去看看,它是多么的顽强啊,叶子的颜色竟然是墨绿色的!形态像是椭圆形的,可真是漂亮啊,我摸着摸着感到有些毛毛的感觉,哦,原来在后面的叶儿上还有着细又多的毛哩。

我突然听到了细密的“沙沙”“沙沙”声,我惊奇的回头,哦,原来是枫叶啊。枫叶长的十分奇特,就像一只拍红的小手一样,细看这些树叶,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越是在外面的叶子就越红,里面有一些竟然还是绿色的,也就是说:枫叶发红的变化是从外到里的,哈哈!这可这可真是一棵五颜六色的小树啊!

啊,快看呀!是桂花树。虽然,这时候的桂花没有开,但是,桂花叶可密的很,一点也看不见后方的景物,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绿色的云一样,我慢慢的走近,它慢慢的放大,我上前摸了它一下,还有点湿润哩!

看来,秋天味儿最浓的地方一定是秋的叶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新年的年味儿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的名字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总能令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它象征着新年的伊始,同时也代表去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已谢幕,化作记忆留在生命的史册上。

尽管是寒冷的冬日,可是春节的出现仿如一轮暖日,高挂在空中,融化了街道两旁的积雪。路人们的脚步踩着 轻快的节拍,飞扬的嘴角写满了无法控制的喜悦心情。

过年了!过年了!

爷爷奶奶从老家赶回来,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乐得我合不拢嘴。爸爸妈妈商讨着需要购置的年货,列了一张长长的单子。喜爱干净的外婆指挥无所事事我和舅舅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然后摸了摸亮得能映出人影的窗户,点了点头,欣慰地说:“这样才好,除去了去年的污垢,干干净净地迎来新年。”

春节的味道是多元的香。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到头来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例外的是那些勤劳的主妇们。妈妈把从超市买来的花生倒入锅内,熟练地翻炒它们,出锅后再撒盐入盘。夹上一颗,脆脆的外皮裹着乳白的果仁,香浓四溢。她还想炸鱼,可是对生熟情况掌握不到位,只好请来奶奶作指导。奶奶笑眯眯地接过铲子,演示起来。奶奶站在一旁认真虚心地接受奶奶的言传身教。客厅里放着大小不一的果盘,里面堆着小山一般的果干和水果。我满足地吸吸鼻子。走在阳台上看下面,几个小孩子在玩小烟花,火光流离之间燃出快乐的花朵。一阵轻烟消失在空气中,我在二楼闻到了那种专属烟花的清香,心情在闲情逸致中得到了放松,我开心地笑了。

那样温暖的情绪还残留在我心间。然而,曾几何时,这份浓郁的春节味道淡了些许。

近年来,西方的节日传到中国。年轻人一到万圣节、圣诞节或者情人节,激动的劲头不亚于中了头彩。而对于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提不起多少兴趣“噢,又过年了?”而后凑和着和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再继续他们直线一样的生活。

其实呢,他们总有一天会发现,那些“洋节日”就是图个新鲜,戴上面具跳一场假面舞会。真正经久不息的还是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那种温馨和幸福是经过岁月的沉淀酿成的蜜,能够甜到你的心里。

我喜欢春节,更迷恋它多姿多彩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寒假征文1:年味儿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过年,年味儿真浓!大年三十前,我们就拎着大包小包,回到了老家。三十那天一大早啊,我们就开始分工。妈妈忙着炸肉团,我呢,跟着奶奶四处乱跑,忙着绞肉膜,把菜剁成一小块一小块,拌在肉膜里,娴熟地把肉膜弄成团,在油锅里炸了一圈又捞上来,看着色泽鲜艳的肉团,正想吃,妈妈马上拍开我的手,“小馋鬼,不准偷吃!”

我灰溜溜地来到爷爷这,老爷子把煮好的浆糊递给爸爸,爸爸刷好浆糊,拎起春联开始贴,“”旁边点,旁边点!往下往下,不对,再往上一点点,好!”爷爷一手叉腰一手指挥着,我在旁边捣乱,爷爷又把我赶走。

到了午饭时间,我早早地坐上了桌子,任凭妈妈怎样叫我,我也不理睬。餐桌上,我肆意地说话,逗得大家一阵大笑,一边捧着肚子一边说:“童言无忌!”

晚上的烟花,好像有了生命似的,活跃了整个天空,整个夜晚。

第二天清早,我起床换上新衣服,四处炫耀。街坊邻居四处串门,“讨”着压岁钱,真快乐!

可现在的春节,年味儿变淡了……

大年三十,我们不再早早起床,因为生活的压力,能睡一天懒觉就多睡一天,团子啊、春联啊,早就准备好了,是从超市里买来的现成的。一直睡到日上三竿,大伙纷纷起床,去拜年,或者说,参加必须的“宴会”。饭前,亲戚们互相推辞,谁也不肯坐,我也不敢。当他们全安排好,我刚坐下,妈妈又把我拎起来,许久才让我坐。餐桌上,没有咧嘴大笑,只有一句句客套话,我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肆意地说笑话,真有点不自在。

年初一,早上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床,因为要吃午饭了,所以早餐的团子也省了。初一、初二、初三……事情排得满满,喝喜酒,过生日……

可是那份单纯的快乐哪里去了?真怀念,从前那浓浓的年味儿呀!

展开阅读全文

奶味儿十足的亲情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一杯香滑浓郁的豆奶放在电脑前,豆奶杯里飘出来的热气,在我眼中萦绕。我听着歌,想起头发稀薄的老爸,心中顿时涌上来一种不知名的酸酸的感觉……

我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面对陌生的学校,陌生的教室,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难免有些不适应。慢慢地,我的学习成绩越来越跟不上了。于是老爸承担了辅导我学习的责任。

每天晚上,老爸忙了一天,还要陪我一起做题。有时会陪我写到11点多。终于,我的成绩上去了,我期中考试后在班里的排名进了前20名。可是这时,沾沾自喜的我又学到了这一年级数学中最难的题了,每天不管是上学还是在家里,数学都成了我痛疼的根源。于是老爸不顾这天劳累的身体和那只剩几根头发的头顶,在那里陪我做题。而此时,老爸就经常开玩笑的说:“你上学但是却又让我重上了一次学。”每当这时,我就会反驳说:“那怎么,多动脑子不容易的老年痴呆症!”然后我们笑作一团……

说实话,老爸当时是他们班的好学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而我,不管再努力,也只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老爸每次见我这样,总是会半开玩笑的安慰我说:“那点小事又怎么样?你只要记住,你是我天才的女儿就行了!”说着,跳起了他自己编的独特的“扭扭舞”听到看到这儿,我脸上总是会浮现出灿烂的笑容……

这时,我正手握着那杯豆奶,仰起头,尝了一口。然后,走向客厅,让老爸也品尝一下这奶味儿十足,却又不失香滑浓润的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年味儿淡了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味儿淡了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与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与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描写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春节前十多天,爸爸说,我们还是回家乡过年吧,深圳过年太没有味道了,家乡的年味要比深圳浓得多。我问爸爸,什么是年味呀?爸爸说,年味啊,就是过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对家乡实在没有什么印象,过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乡的过年是什么味道。于是,对于回家乡过年满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飞回家乡。但爸爸说,离过年还早呢,我们慢慢玩着回去。我们由长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阳,然后到了爷爷住的那个叫源头的小山村。

没有深圳的高楼大厦,没有深圳的车水马龙,没有深圳的霓虹闪烁,故乡有的是连绵的群山,崎岖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庄。但是,在这里,我确确实实体会到爸爸所说的浓浓的年味。

先说家乡的打糍粑吧。故乡习俗,过年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个很大的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两根比我小腿还粗的木杵往石臼里使劲捣,大约几分钟后,糯米捣成了糊状,就把它用木杵挑出来,放在一个簸箕里,女大家就蘸一点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把它压扁,做成圆圆的饼状,糍粑就做成了。打糍粑时,灶里的柴火是红红火火地烧着,蒸笼里的热气是扑扑腾腾地升着,男大家把石臼捣得轰轰的响,女大家手忙脚乱地揉着糍粑,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乱窜着,笑着叫着添着乱,一派过年的热闹景象。

再说说杀过年猪吧。故乡过年,不论家中富有或贫穷,都是要杀猪过年的。一大早,爷爷就请了两个杀猪的屠夫过来了。大家把猪从猪舍里赶出来,那猪可真够肥大的,爸爸说,起码有300多斤。一个屠夫上前抓住猪的耳朵,另一个屠夫从后面抓住猪的尾巴,把猪按在一条凳子上。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你到屋里去,太血腥了,儿童不宜。我满心的不情愿,但又怕爸爸骂,只好走进屋子里面,耳朵里却听见猪凄厉的叫声。过了一会,猪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猪已经被宰掉了。屠夫们忙乱着,把肉切成一块块的,放在桶里腌着,爸爸说,这是用来熏制腊肉的。连村里的几只狗都赶来凑热闹,在那里乱窜,一个屠夫飞起一脚,把一只狗踢得汪汪叫。就连空气中都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当然,年味最浓的还是放鞭炮了。我们知道,在深圳过年是不允许放鞭炮的。但家乡就不同了,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这可乐坏了我,从一回家,就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那时,恰好是我爷爷的70大寿,烟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让我放得不亦乐乎。但爸爸说要我注意安全,少放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种热闹的情形,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至于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压岁钱和无数的红包,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去年过年我真正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过年的年味。

展开阅读全文

年味儿都去哪了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又像往年一样我坐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屋内,续写着每年的心情……今天是传统的腊月二十三,我们都称他为小年儿。窗外的爆竹已然响起,屋内飘出了饺子的香味儿。我极力的深吸一口气,不知道自己还在嗅些什么,或许我还在嗅那些曾经的年味儿吧……也许这股气息已被快节奏的生活浪潮冲散了……

——题记

还记得那是我很小的时候,每到过年过节家里的小孩都聚在一起买那种一块钱一盒的摔炮,就是那种利用撞击而产生爆炸力量的鞭炮,不仅危险性很小,还甚是惹小孩儿怜爱。还有那些所谓的“爆竹花”我现在还很清楚那些花儿的名字,有“大地开花、蹿天猴、小蜜蜂、夜明珠……”那时大家都等着过年的那一天把自己的鞭炮用盒子装起来拿到室外互相比着燃放,那劲头真是足,现在想起来还有一阵兴奋感慕名而来,听老人们说谁家的鞭炮放的响亮,谁家今年一定会有好运!那时我记住了老人们的话于是在燃放鞭炮时人家都是冲着室外燃放,我拿出一盒摔炮往自己家门口仍,这样不就让老人们听见自己家的鞭炮放的得响嘛……说到这儿觉得自己都想为当时的行为嘲笑自己,那毕竟是我十几年前的思想啊,不瞒大家说鞭炮在那时对于我们这种清贫家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奢侈,而如何弄到更多的鞭炮让我们放得尽兴才是重点。有人说听别家放,就是惠利自家,而这对于当时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啊!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等除夕夜一过,第二天早上我便起的早早的去街道边上搜索燃放的剩余,总会找到一些完整的被遗漏下来的爆竹。

在那时我并不觉得是一件丢人的事,只是觉得这样做既经济又可以满足一个孩子的娱乐愿望,当然了现在不会再去那么做了,毕竟不再是一个孩子,少了那么多贪玩的欲望了,不过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有趣的……说起过年简直有太多的回忆了,正如那些过年的程序是当时的我们这些孩子记得最清楚的,三十儿也就是除夕的晚上,父亲总会做很多的好吃的,家里人一起吃年夜饭,桌子上还会摆好多好多花生瓜子,还有就是糖果,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开心日了。

那时的物价还相对稳定,吃的简单同样也快乐!这和现在过年吃那些“旺旺系列”简直有很大的不同了,还记得我那天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就是“逛大街找年味儿”很怀念雪中吃糖葫芦的心情,于是我买了一根故作镇定的尝了尝是否还是当年的味道,谁知不仅价格长了好几倍,就连样子也变了。在当时的孩子心里,糖葫芦的顶端都是有一片糖片儿伸展出来就像是凤头钗一样格外吸引人,可是再看看现在的那些,那糖片儿早已不知了去向……不知是不是被商家做好后事先品尝掉了……说到了吃,还有就是大家在欢乐中看着春晚“守岁”是难以忘怀的,春晚进行到一半时老人们早已把压岁钱准备好并会把我们叫去说:“过年了给你点压岁钱!”就是这句话一直跟到我去年十八岁……现在回想起来过年是多少小孩收钱的时刻呀!那时也不讲究什么红包不红包的,而现在则不一样了,所谓的红包里面不再是单纯的压岁钱的含义,正是因为人们在这种变奏的生活中每天都有无尽的诱惑充斥着,使得大家聚在一起时谈论的话题也少了那清新自然的淳朴却多了那似是而非的含糊,现在我慢慢理解了为什么“小孩喜欢过年而大人却慢慢惧怕过年”这一句话。不仅是岁月的催促,还有那事态的发展……不过还好人们的这种过年意识还没有消散,每年的正月十五一过也就意味着新年的庆祝也接近尾声,而对于我们来说每年最高兴的也莫过于这些日子了,可以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小假,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学习工作。

晚饭过后一个人走在四处都有高楼环绕的大街,看着无数的车辆慢慢的将年味儿替换成碳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气体,我深吸一口气,彷徨了……也许现如今的我们已很少用口头拜年了吧,可能电话的沟通都变成一种奢侈了,更多的人选择了网上拜年,我问自己何处是我要的年味儿?或许这个答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那就是在过年时我们应抛开一切的外物,把一个最真实、最自然、不添加任何商业性催化剂的我们带回自己的家中,带到属于我们的新一年里……

展开阅读全文

家乡的年味儿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年那一天开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开始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新春正张开温暖的怀抱。

城市,人们仍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吃着微温的便当,两眼发直地盯着电脑。他们没时间休息,没时间放鞭炮,甚至于没时间回家,紧张、疲倦,这是他们的年味儿

乡村,人们固执地坚守着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连续十几天鞭炮声不断,从这条山沟一直响到山后面的那条沟里去。

白天,农民们不再出田做农事,全挤在一间陕小的厨房里忙着准备食物。过年时的一切吃喝都是他们准备的,因为他们始终铭记着毛主席的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他们看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传统了。当高粱酒慢慢在坛子里酝酿着香气,腊肉的滋味在烟和火中沉淀时,忙了一天已是傍晚。总有几房人家家中的灯是彻夜不熄,乡里乡亲全都涌到这几户人家中,电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家里无用的摆设,在他们眼里甚至还不如一口铁锅实在。因此,电视一年到头没开过几回。乡亲们围坐成几堆,妇女们吃着瓜子,谈论着自己家中备好的年食;老人们不善于谈天说地,各自思念着在外打工的游子,搬着手指数着那已临近的归期;男人们则大碗喝酒,高谈自己的壮志与抱负。

当大年夜那天的黎明到来时,人们少了往日的闹腾,紧锣密鼓地张罗着饭菜,一扇扇窗户里投射出殷切期盼的眼神,齐刷刷地指向村口,那游子回归的地方。团年饭以前,他们是决不能大吃的,顶多喝几碗米酒,吃几个包子垫垫肚。当所有外出的人们像商量好一样一同回到故土时,在外见过世面的他们多多少少给这保守传统的小山村带来现代的工业气息。这时,团圆饭才算开始。

从城里回来的人吆喝着:“开电视,看春晚!”村里的人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只知道这天能从电视上看到不一样的节目(当然,他们其实是没看过平时的节目的)。电视由于长时间没开过,屏幕上有些小水珠,模糊不清。从外归来的年轻人不乐意了,而村里的老人却暗自高兴,因为他们听那些“博识”的人说过:一有电视,孩子们的心就更欢腾了。

当电视还持续“面瘫”时,饭桌上已经忙开了,敬天、敬地、敬逝者、敬老人……年轻人也都高兴地畅饮着,有谁还在意着那似乎有意与他们玩笑的电视呢?

这样的场景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着,总有一群纯朴地农民执著地守着那份传统,守护着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点评:传统的最朴实,现代的最新潮。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催生着城市和乡村文化的交融之花。本文小作者用过年的习俗为载体,生动的叙写了留守与漂泊的心境、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这正是这个时代最强的脉搏,展现了当代中国改革的缩影。小作者倾向于“传统的是最好的,传统的是世界的”箴言,中国人的春节就是和谐和团结,欢乐和幸福的交响曲。文章以“散文化”的语言,聚焦了多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年味儿淡了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味儿淡了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堂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新年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新年毕竟是新年,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过新年。前几天,我是不眠不休的写作业,现在终于可以稍作休息,停下来享受一下猴年的春节。

此时此刻的我,深深的被过年的气氛包围着。

除夕夜那晚,我跟随者爸爸妈妈来到奶奶家。一进门,我就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味儿。哥哥、姐姐、小姑妈他们都在餐桌上聊天,侃侃而谈。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

享受完年夜大餐,大家聊一会儿天。聊着聊着,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它给我们带来一顿美艳的视觉“团圆饭”。晚会上有绚烂的灯光,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一盘盘精彩的“菜”让我们回味无穷。

单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觉得还是有些无聊,我就找出一副扑克牌边打牌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陪着奶奶玩一会儿接猴,奶奶也玩的很开心。

到深夜,哥哥就陪着我们去放烟花。我们先放一个蛋卷是的烟花。它的烟花非常得矮,但是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接着,我们点一个荷花型的,那个烟花点燃之后,就一下子嗖的转起来,喷出粉色的火焰,那个样子,真的像是荷花展开一样啊!这个烟花却是名副其实啊。接着,我们又放一个奇幻旅程,那个烟花可漂亮,有红的,黄的,紫的,各色各样,五光十色,绚烂缤纷。最后,我们放一个手持式的烟花,那个上说是有60 发,我就一个一个的数。哥哥说这个烟花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烟花,一个烟花可以放好长时间呢。第一个烟花,我数到53 个,但是姐姐只数到47 个,诶,怎么回事呢?可能我们数错吧!

就在这个时候,十二点的钟声也敲响。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噼里啪啦的,一个个花也在空中汇聚出漂亮的舞蹈,恭贺猴年的到。这个除夕夜还真是年味十足。

相信我在猴年里,我会更加努力,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年味儿淡了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味儿淡了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我的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老家的年味儿为题的450字作文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在镇安,年味儿是屋檐下挂着的那一块块焦黄的腊肉,年味儿是三十夜里红彤彤的火盆,年味儿是孩子们手里拎着的六角纸灯笼,年味儿是初一早晨的饺子香……

每逢年终腊月,镇安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腊肉。腊肉又叫熏肉,既是镇安的特产,又是镇安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生活很苦,一年难得吃几次肉。平日喂猪攒粪,年底猪也肥了,便将猪杀掉,腌成腊肉,放在家里,等待着过年了吃。

大年三十早上,大人们就开始忙活了,锅里烧着热气腾腾的开水,把蒸笼架在上面,一边蒸馍,一边熬着猪腿萝卜汤。“要是遇到收成不好的年岁了,没有猪腿可以煮,就用豆腐代替,总归是要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汤。吃完这碗汤就该贴对联儿了,架梯子的架梯子,贴对子的贴对子,特别热闹。”家住镇安县大坪镇园山村的汪效林说道。

年夜饭必须有一桌子炒菜,吃饭前要先放炮,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吃完饭再烧一大盆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一起守岁。孩子们则提着先前糊好的六角纸灯笼,上面画着各色的图案,满村子跑着串门。等到凌晨五点左右了,家里的长者就会抬个四方的小桌子,放在道场上,再抓些包谷花糖板、柿子干、核桃、油炸面叶凑成四个干盘子,由家中老人面向出天星最吉利的方向祭祀,以祈求来年平安、丰收。

大年初一人们就会把大门紧关,不出门,这在当地叫关财。这一天俗传是扫帚星生日,为了不破财,除了不能动用扫帚,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关起门,家人们聚坐一桌,第一顿一定要吃上香喷喷的肉馅儿饺子,意为在新的一年里能交到好运。“搬到县城以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仿佛一年四季都在过年,虽然没有了过年的期待、没有儿时过年的雀跃,却依然会期待着和家人一起,办年货,贴春联,逛庙会,这大约就是心头难以割舍的年味儿了吧。”汪效林说道。

[老家的年味儿为题的45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幸福的味儿并不难认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幸福?鱼儿离开了水,不会幸福;小树离开大地的怀抱,也不会幸福;孩儿离开了妈妈,便没了幸福。同样,没有了阅读,也就没有我的幸福。

落叶飘旋,微微清风吹进心湖中,荡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不经意想起《苏菲的世界》,问题就浮现在我的脑袋里。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宇宙,地球和生命是如何产生的?苏菲开始思索,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想得更诡异。它是梦的世界。探究这世界,自然,我的每一天都可以像苏菲一般不同寻常,这些问题看似平常,却让人深思。融入太阳的温暖中,呼吸着空气,手中无尽香味如花般吸引着我。感受着苏菲的快乐、收获,进入苏菲的世界里,感叹落叶,伴着风儿,雨儿,蝶儿,踏在厚重的大地上。我明白了,幸福就在手边。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流水一去不复返,手中的书不停地更换着。

头昏脑胀,看着那复杂的题目,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顺手拿起《水浒传》,好个英雄儿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花和尚鲁智深是也。救金家父女时,怕有人来到客栈寻人追杀,生生在客栈等了几个时辰。想不到,如此一个毛躁的人,竟有如此的耐心。只为保证金家父女的安全,才去杀那镇关西。不想三拳便杀了那镇关西,好个武功盖世,力大无穷花和尚。杀人是要偿命的,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鲁智深走前还很冷静,说了几句:“几拳就倒下,装吧…”江湖儿女不仅要勇,而且还要智。

读着读着,花儿开了,又落。树叶绿了,又黄,人们的衣服增了又减。唯有那一直陪伴着我的书香味,像茶一样,带着清香又古韵的味儿,这熟悉的味道,无数次划过指尖,在笔尖流过,在不尽的变化中品味,盘旋,在心中上下翻飞。

不知不觉中,养成习惯,习惯了它的存在,习惯他在我的生命中溜达,古老的书香带着熟悉和陌生,却又有新奇,平淡,快乐,那味儿并不难认——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年味儿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临近春节,故乡的浓浓年味就随着寒风缓缓飘来。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贴上了亮红的春联、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到处都是象征着喜庆的红色。家家户户都出门购置年货。爷爷奶奶早早为年夜饭做准备,蒸馒头、做糕点、杀猪宰羊……走在街上,到处都是喜庆的景象,行人个个兴高采烈,路边的商店也十分热闹,还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急匆匆地赶回家过年。

除夕那天,是人们最忙的日子。一大早,各家都在忙着炒菜,备好纪念祖先的饭菜。晚上,是最热闹的时候,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亲朋好友都欢聚一堂,吃着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互相敬酒,有说有笑,表达最诚挚的祝福。吃完年夜饭,大家有的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有的旁边玩扑克、打麻将,还有小孩跑到楼顶,放鞭炮、玩游戏。看春晚的人不时被幽默的小品逗得人仰马翻,玩牌的输了钱也毫不在意,为春节而高兴,小孩也一个个玩得不亦乐乎。快到零点,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大家也都停下手中的事,跟着电视倒数着:“5、4、3、2、1,新年快乐!”一瞬间,无数的烟火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辉映得光彩夺目。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欢呼着、歌唱着,为新年的到来而高兴。地上是烟火的光耀,天上是光耀的烟火。红的,如喜庆的灯笼;蓝的,如绚烂的水晶;绿的,如茂盛的大树……烟火在空中飞舞,竞相绽放,构成一幅瑰丽的图画,绚丽多彩,好不壮观。

大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起来,跟长辈说新年好,也收到了他们的红包与祝福。吃完一顿丰盛的早餐,爸爸妈妈就带着我去拜年了。街上的每一个人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互相问好。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最开心的莫过于我们小孩子了,可以得~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用来买自己喜爱的东西。大人也可以消除一年的劳苦,放松一下。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它充满着浓浓的年味!

展开阅读全文

寻年味儿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我饶有兴致地寻找起年味儿来!

年味藏在春联里。每到春节,妈咪与我总是拿起毛笔,镌刻出一幅幅的精美的春联,今年也不例外。我拿起毛笔,因为已经几天没碰了,所以略显生疏。妈妈看我那拿着笔的手略微颤抖,便一边微笑着,一边俯下身子,用她那纤细的瘦手包住我幼小的嫩手,一笔一划的教我,我顿时觉得写下的字,是那样的充满爱,充满温馨与祥和。幅幅春联,镌刻出了母爱的年味儿!

年味躲在年夜饭上。除夕那天晚上,家人们团圆在一起,围在餐桌旁吃年夜饭。你听!耳边不时传来阵阵祝福声:“曾祖父啊!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小侄子啊,我就祝你学业有成,长得也来越帅!”我见大人们一个个都举杯敬酒,便耐不住性子,高高举起红酒(嘻嘻,其实是葡萄汁,只不过颜色很像),脸颊绯红的说:“阿婆,我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哦!”“哎呦!阿婆也祝你志存高远,在学习的道路上,勇攀高峰!”我又向妈妈敬起了酒,装出一副酊铛大醉的模样,摇摇晃晃的举起酒杯,曰道:“妈咪也,我祝你工作顺利啊!”“呵呵,妈咪也祝你新一学期,学习更上一层楼,在学习之路上自由驰骋!”“谢谢母妃大人的恩赐!小的定会努力!”我话还没说完,爸爸妈妈们都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句句祝福,诉说出了温暖的年味儿!

年味也藏在红包里。在大年初一,人们都前去亲戚家拜年。我兴高采烈的去了姑姑家,一踏进家门,姑妈就拿着一个厚厚的红包,笑着递到了我跟前,说道:“哎呀!娇娇,我给你的压岁钱,收好了呀!”“来,娇娇。姑父给你一份大红包。要吗?”“姑父啊!你人长的帅,又有内涵,你就把红包给我吧!”我嬉皮笑脸的凑近姑父说。“好啦好啦,不跟你玩了,给你吧!”我们一大家子人都坐在沙发上,个个抓着手机,一副紧张兮兮的模样。咦?这是干啥呢?凑近一看,哦!原来是在手机上抢红包。我便兴致勃勃的拿起手机,等待着第一轮的红包。过了几分钟,倩姐发了一个大红包。我急忙点开一看,啊呀!我抢了个15块97,这是个大数啊!于是,大家都嚷嚷着让我发红包,我神秘一笑,悄声说:“嘻嘻,我来个100元!”大家见红包已发出,便争先恐后的打开红包,我的耳畔传来了阵阵惊叹声:“姑父,你真厉害,抢了个55块3啊!”“呵呵,姑父,你得发红包了”……大家其乐融融的继续进行抢红包大赛,不时传出欢声笑语。个个红包,传递了爱的年味儿啊!

当年味儿不只缠绕在一片繁华的商业街里,当年味儿飘在每一个人的心上,你是否有一股暖流融化了心底的那座冰山?2018的每一天,我们都努力地拼搏吧!

展开阅读全文

难忘浓浓的年味儿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啦,过年啦!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年味儿在空气中渐渐飘远了。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不由自主地回味着……

我们先来到了除夕的新区广场闻年味。“噼里啪啦,呯”年味就在这儿,天空中朵朵盛开的烟花,五彩缤纷,有的如菊花般花瓣垂开,有的如牡丹般娇然怒放,有的如流星般划过夜空……烟花和炮竹是春节家家户户几乎都放的,据说是古代有个叫“年”的怪兽经常要吃老百姓家的牛羊,为了驱赶“年”家家户户在春节燃放爆竹以后就有了这个风俗。

大年初一我们去农村的奶奶家闻闻年味。小辈的去长辈那拜岁,奶奶就发大大的红包给我那就是我每年的小金库“压岁钱”。正午时分,远处传来了阵阵的铜锣声和爆竹声,哇!原来是舞龙的队伍来了,远远望去,一条黄灿灿的龙垂着龙须腾云驾雾的从小巷里游了过来。龙忽高忽低,那威武的龙头,穿越自如的龙身,追随着龙珠愈来愈近。到了家门口有两个笑嘻嘻的老伯大声贺着新年把红色的对联贴在门的两旁,龙随即窜进了家门,在院子里自在得遨游起来,时而回首摇摆,时而上下翻滚,一会蛟龙出海,一会龙腾虎跃,那龙就如活了一般,栩栩如生。忽然有人拍我的肩头,回头一个笑容可掬的大头娃娃憨憨地和我道新年呢。

到了晚上,亲戚们相继来到了奶奶家,奶奶烧了一大桌好吃的菜,大家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其乐融融,又是浓浓的年味。

每个地方过年都有自己的风俗,例如北方包饺子,南方舞龙,还有些地方过年还吃发糕呢,但家人团聚是每个地方都有的,所以年味儿就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年味儿作文450字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想必大家都已十分熟悉,但实际上关于它们还是一知半解。为此,我参加了红领巾公益课堂——刘爷爷讲解中国传统节日和那浓浓的年味儿

“关于时间,谁能给它一个解释?”刘爷爷问道。

“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摸不着,看不到,但也是存在的。就像你的生日,也像一滴滴水在你指尖流逝。”我举手回答。刘爷爷就从时间的主题开始引出了我国古人按照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来界定我国特有的各个传统节日。

刘爷爷还着重介绍了他小时候过年的那份乐趣:年前必须洗澡,因此澡堂子24小时都营业,挤得满满当当的;还要剃头,换新衣服;家里要刷墙,贴墙纸,糊窗户,拜祖宗。爸妈还会发压岁钱,最开心的莫过于凿冰灯,把铁桶里灌满水,放在室外,等水结冰后,上下各凿一个洞,把水排出,就有一个洞,放进蜡烛就做成一个冰灯了。在那个年代,没有饕餮大餐,没有华丽的衣裳,但那浓浓的年味,是谁也忘却不了的。“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正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今天的我们每天都是美味佳肴,对于过年的期盼平淡了许多,“年”味儿去哪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年味儿作文450字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的感觉真好,它意味着团聚、美食、红包、欢笑、游戏……

乡下的春节格外不同。在我的老家丰城市袁渡镇,就有“过了腊八要杀猪”的年俗。经过农户人家的精心喂养,一头猪一般能长到二百到三百斤,爷爷、叔叔、爸爸……家里的几个壮劳力费了一些气力才把猪杀掉。被宰杀前,猪的叫声让人听了揪心,不过庄户人说“猪羊一刀菜”,不像别的家养活物,鸡鸭鹅可以下蛋,牛马驴骡可以拉车耕地,狗可以看家,猫可以抓老鼠,而猪、羊给人类的贡献似乎就是为了给我们提供美味的肉,因为有了肉香,年味才更加浓厚了。

夜幕降临,奶奶把一年里最重要的除夕大餐“杀猪菜”摆上了桌,大盘的红烧肉、滑嫩的猪肝、猪血、爽口美味的里脊肉汤,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肉,他们说杀年猪曾经是这个小山村最热闹的年俗,是他们小的时候,那个贫瘠年代里每个人最大的满足,过年杀年猪,也是乡亲们一年忙到头最难得、最充实的欢愉!我们小孩子一人端一个大碗,一边听,一边吃得满脸油光、连连打着饱嗝,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只有家乡的年味才最质朴、最纯粹,在浓得化不开的亲情里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年猪、年味儿,就这样沉淀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年味儿作文800字初一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空气中慢慢地有一种东西在流淌,且越来越浓,越来越浓,最终凝结成一股醇厚的气息——年味儿

打开门,走出去,最先感到凉意的是皮肤,那是寒冬的精灵朝你簇拥而来,在你身上覆了一层凉凉的膜。深呼吸,鼻腔里充斥着寒冷的空气,别急,你细品,会发现里面有的是活力,有的是一年刚起头儿的“新”的味道。在北方,空气中若是没有这种“冷”,是没有年的味道的,而这专属于过年的“冷”,也恰到好处地向人们传递了年味儿。

循着这味儿,走到了大街上。笔直的道两旁,一家摊儿紧紧挨着另一家摊儿,分不清面前摆的是这家的还是那家的,就这样绵延着,望不到头,连中间走人的过路上也摆上了摊,显得愈发拥挤。这是年前的最后一次大集,是最热闹的一次大集。我拽着老爸的胳膊,免得走散。我们是来进行每年一次的春节大采购的,老爸负责买招待客人的水果、蔬菜等,我则负责买充满年味儿的装饰品。摊前,除了红就是红,处处遍染。

“老板,来两个大红灯笼,一定要特别亮的那种啊!”

“好嘞!两个特别亮的大红灯笼,一定亮的能够驱散一年的黑暗,带来一年的光明。小姑娘,拿好喽!“摊主黑红的脸上是大大的笑,白气从他的齿缝间钻出来,飘散到空中去了。

又买了几串小灯笼,一截红纸,再抱着两个大灯笼就回家了。灯笼被寒气冻得发凉,我的心却热乎乎的。

“怎么才回来,我等得墨水都快干了!”刚进门,爷爷的大嗓门立马迎了上来。每年家门上贴的春联,全是爷爷亲手写的。我赶忙将还没热乎的红纸裁开,给爷爷送了过去,谁知他还当头敲了我一下,说到:“才回来,又拖拉了!”我也不示弱,朝他做了个大鬼脸,立马跑开了。跑到正在擀面皮的奶奶旁边,“怎么,你爷爷又欺负你了,等我帮你还过来,叫他再欺负你……”然后是奶奶爽朗的几声笑。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奶奶手里的小面团已经成了一张半人高的直径的大面皮,长长的擀面杖在她满是白面粉的手底下飞速转动,在我看来是变魔术。天快黑了,爷爷的对联也写好了,我去贴,苍劲有力的笔画中还带着墨香,红红的灯笼映着红红的纸,共同烘托出了这浓郁的年味儿。

“饺子味儿……饺子味儿!还是藕馅的!真香。”我们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夹着一个一个的水饺,香味在每个人的嘴里爆开,喜悦在每个人的心里爆开。年味儿就混在这水饺里,这氤氲的热气里,混在我们脸上的笑容里。

外面的鞭炮声响起来了,新的一年又到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中的年味儿,似涓涓细流,一步一步,蔓延,席卷。

临近春节,家里总能忙上几天。一大早,天才微微亮,远处的山还隐没在雾气中,妈妈就叫醒我,要大扫除了。大扫除,是过年的序幕,寓意为,扫掉烦心的事,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才起床,妈妈便已踩着阳光,把窗帘,床单统统扯下来,准备清洗。进进出出,忙的不亦乐乎。我呢,就负责擦家具。偶然抬头,瞥见妈妈,她在擦玻璃。呵上一口热气,再用指甲一蹭,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打扫完毕,便在大门上,贴上大红的福字、对联,红红火火,好不热闹。年味儿,便在冬日的空气中,微微酝酿着。

腊月二十八,便要赶集上店,置办年货了。大集上是最热闹的,漫天遍地的叫卖声,无不吸引行人注目。马路上堵的水泄不通,行人脸上绽放着笑容,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我们全家,一前一后在人群中。买些瓜子,糖果,年糕等小吃,还有肉类,豆腐,蔬菜水果。不知不觉,便逛了一上午,心里乐滋滋的。路上张灯结彩,挂上了红灯笼,年的味道,更加浓郁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日一日扳着指头数日子,年味渐浓,新年总算盼来了。

除夕夜,吃团圆饭,总觉得自家的团圆饭是最丰盛的。妈妈将事先准备好的猪肉洗干净,切成肉丁,放在锅里加佐料,熬成汤,放在碗中静置,待成肉冻,这第一道菜便准备好了。过年必不可少的,当然是饺子。妈妈最喜欢做胡萝卜馅和韭菜馅的,馅多皮薄,一个个花朵一样,绽放在菜板上。加入水中,翻滚几次,便出锅了,热气腾腾的。还有清蒸鱼,凉拌黄瓜……屋子里弥漫着各种饭菜的香,这是幸福的味道,年味儿。大家便在着浓浓的年味中,吃着美食,阖家团圆。

吃完团圆饭,大家都移步客厅,其乐融融看春晚。一边看一边聊,今年的收成,孩子们的工作,左邻右舍的日子……当然最高兴地是晚辈向长辈们要压岁钱。我们向长辈磕头,满口的祝福,他们总是笑眯眯的递过来鼓鼓的红包。这柔柔的幸福,便是新年的馈赠。窗外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连绵不绝。爆竹声中,人又长了一岁。

任凭旧年的回忆浮现,又带着怀念期盼新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