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味儿

味儿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味儿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味儿问题。

分享

浏览

7999

作文

181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妈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妈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妈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妈妈的妈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婆婆,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婆婆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记忆中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等小年除旧扫尘一结束,洗的任务便主要落在了我们母女三人身上。母亲是个爱干净的人,每到年关,母亲都要带着我和姐姐把家里的被褥拆洗一遍,那时候没有被罩,母亲就在被子的前边缝上“被头”,以便平时脏了拆洗,而家里的被褥常常是一年拆洗两次,一次是暑假、另一次就是年关了。这时候清洗被褥可不比暑假天气好的时候,天气冷,母亲会让我们早早吃完饭,在大铁锅里烧上一大锅热水,我们用母亲用旧衣服换来的大盆盛洗衣物,一边热水一边洗衣服,一遍揉,第二遍打肥皂、第三遍涮干净,我们三人轮流工作,不一会儿,一床被子便会清洗干净。灶膛下的火熊熊地燃烧着,我们也干得热火朝天,直到洗完衣服才渐渐熄灭。

每洗一个被子,就拧干晾晒到铁丝上,等风干后,母亲叫上我们姐妹中的一个,把被面和被里抻拉平整,然后让我们两个继续洗,而她,则急急忙忙开始了缝的工作。我们母女三人就这样配合着,等到被子全部洗完,缝的任务也常常要到晚上10点多。虽然很累,但是一想到过年能穿上干净的衣服,盖上干净的被子,我们所有的劳累便烟消云散。

母亲手下剪剪缝缝的活是不在话下的。平时,村里很多人都会找她剪个鞋样、裁件衣服,母亲从不推脱,常常是“手到擒来”,让别人满意而归。针线活就更不用说啦,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在母亲的熏染和教导下学会了缝被子、缝棉衣服,知道了缝时要上边针脚小一些、下边针脚大一些,中间要穿空而过的技巧,因为这点“本事”,在郑州就读的四年里,我不但帮了班里许多同学的忙,而且,也成了我成家后最艰难时期不求人、不为难的一个法宝。儿子出生才10个月,母亲瘫痪在床,不能在病床前尽孝,缝制儿子的棉衣服我也只好全部包揽,想起生命中那段最为艰难的日子,想到今天我能游刃有余、按部就班地处理家务事,如今,再回忆母亲对我和姐姐的教导,总有一种说不尽的感激。

记忆中的年味儿,是清爽的洗涤剂;是母亲身体力行的教导;是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新年的年味儿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的名字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总能令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它象征着新年的伊始,同时也代表去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已谢幕,化作记忆留在生命的史册上。

尽管是寒冷的冬日,可是春节的出现仿如一轮暖日,高挂在空中,融化了街道两旁的积雪。路人们的脚步踩着 轻快的节拍,飞扬的嘴角写满了无法控制的喜悦心情。

过年了!过年了!

爷爷奶奶从老家赶回来,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乐得我合不拢嘴。爸爸妈妈商讨着需要购置的年货,列了一张长长的单子。喜爱干净的外婆指挥无所事事我和舅舅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然后摸了摸亮得能映出人影的窗户,点了点头,欣慰地说:“这样才好,除去了去年的污垢,干干净净地迎来新年。”

春节的味道是多元的香。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到头来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例外的是那些勤劳的主妇们。妈妈把从超市买来的花生倒入锅内,熟练地翻炒它们,出锅后再撒盐入盘。夹上一颗,脆脆的外皮裹着乳白的果仁,香浓四溢。她还想炸鱼,可是对生熟情况掌握不到位,只好请来奶奶作指导。奶奶笑眯眯地接过铲子,演示起来。奶奶站在一旁认真虚心地接受奶奶的言传身教。客厅里放着大小不一的果盘,里面堆着小山一般的果干和水果。我满足地吸吸鼻子。走在阳台上看下面,几个小孩子在玩小烟花,火光流离之间燃出快乐的花朵。一阵轻烟消失在空气中,我在二楼闻到了那种专属烟花的清香,心情在闲情逸致中得到了放松,我开心地笑了。

那样温暖的情绪还残留在我心间。然而,曾几何时,这份浓郁的春节味道淡了些许。

近年来,西方的节日传到中国。年轻人一到万圣节、圣诞节或者情人节,激动的劲头不亚于中了头彩。而对于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提不起多少兴趣“噢,又过年了?”而后凑和着和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再继续他们直线一样的生活。

其实呢,他们总有一天会发现,那些“洋节日”就是图个新鲜,戴上面具跳一场假面舞会。真正经久不息的还是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那种温馨和幸福是经过岁月的沉淀酿成的蜜,能够甜到你的心里。

我喜欢春节,更迷恋它多姿多彩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家的味儿2500字作文

全文共 384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我可以去学习一门中国菜系,我的选择肯定是:川菜。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名,也不是打算去要开一菜馆,而是让我能于锅碗酱醋里勾起些经年的川味儿

人说蜀道难,“关下险固凭三辅,陇右勾连接四川”。山路弯弯,山路长长,川人外出谋生计的何其多。印象中我只知南方人戏称其为“川军”,他们南来北往,东奔西走,似乎习惯了。

那年月赶火车入川是个人如潮涌的节奏,每每趁我放假,父亲便千里迢迢地来接我去绵阳,有时候奶奶也同去。在很少有拉杆拖箱的奔走里,父亲肩扛着,手提着,会不时回头看我和奶奶一眼。我眼前永远晃着一个厚实的背影,回想起来似乎是永恒的定格在那个时代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记得有一年我们没有买到普快或特快的票,坐的是慢车。车过湖北十堰,穿陕西进川,由于慢,平时一天的路要走三天。父亲说慢的除了速度,更多的是等待,大大小小的站点一无例外都要停下来等快车先过。这时间里小贩们便围拢来临窗吆喝叫卖,甫一入川,川味儿直似由这些个诙谐逗趣的川音里喊将出来了。

我们便买上几包零散的袋装小吃,常见的有麻辣豆腐干,怪味蚕豆,麻辣小鱼,也有几次买到很好的灯影牛肉。味觉带来的愉悦感使得等待不再那么难捱,闲话间我问父亲牛肉之前何谓“灯影”。

父亲平日里爱弄花草,也甚喜在餐桌上点评母亲做的菜,顺带讲出几段异域的口味,或者食材的往事来。他告诉我“灯影”之说大概是源自“皮影戏”吧。

皮影戏我在老家县城看过,灯光打在幕布上,透出背后活灵活现的剪纸人物,老艺人会在吹弹说唱间,拉拉扯扯里演绎一出出悲喜的故事。无法考究何时起这门古老传统艺术和“吃”相互融合,大而薄的牛肉片仿佛皮影戏的幕布,倘是夹起一片来看时,它会在夜光里透出车内相对安静的人影,或是于日头下闪过窗外飞驰的山林。

“灯影牛肉”确是第一次让我对于“吃东西”隐约体会到美和艺术的概念。麻辣也在头脑里形成了对川味儿最初的印象。慢车咣当咣当地行在铁轨上,人便如同摇晃着一个慢悠悠的梦。第二天早上睁开眼,列车喇叭里还是重复播放着昨天那几首歌:十五的月亮,故乡的云,渴望,人在旅途……

我们一行捱到家卸下包裹行囊,母亲心里的石头也随之落了地。疲惫过后不单单是轻松,还有缭绕的菜香。每次接风洗尘,我都不知母亲用了什么法子托了盘儿端出一只酥皮的整鸡,另有调好的味汁从头浇下,一霎时那地道的川味儿泼将出来。弥漫小屋里。

母亲回答味汁是将花椒煸熟碾了粉,拌上红油辣子,芝麻等调制而成。母亲自个赐此菜名曰“油淋仔鸡”,大约十几年后我自己初学做菜,几番寻菜谱也没见这个菜名。而第一次品尝“油淋仔鸡”的味道我是难忘的,如今我有时聚友闲话,提及似那般川味儿,朋友们俱都会异口同声于唇齿里蹦出两个字来:“麻辣”。

如果说歌曲“辣妹子”唱出了湘辣的烂漫炽烈,那么重庆的一口“火锅”也由着山城的性子展现出川辣的沸腾和火热。我却只在幼年时去过重庆,但于父母绘声绘色的描述中,仿佛领略到麻辣味籍由着色彩斑斓的汤料,汩汩翻滚起酣畅淋漓的快意,这或许是川味儿极致的体验。

父母的记忆里关于重庆之味是遥远的,也是火红的,鲜明的,滚烫的,那时他们风华正茂。

有趣的是,母亲叙述那会儿我在小菜馆里走丢了,幸亏给一位解放军叔叔送了回来,但我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她记得那年我两岁,时间的光影里似乎见到那位解放军叔叔,帽子上的五角星军徽闪耀,军叔把我交给母亲,转过身在我梦里慢慢走远,岁月只留下纪念。

这纪念是蒸腾在川味儿的香气里了,或是融入川味儿的艳红里了,使得我长大后喜欢四处寻找川味儿的踪迹。它在哪儿呢,在村野里藏着,在山水里淌着,亦或在街市里躲着。“滩声曲折涪州水,云影低衔富乐山”,哦,原来它也来涪城的风光里飘着。

涪城即绵阳,古时亦称绵洲。绵洲城内,“一座越王楼,诗文天下会”,三江逶迤,远山含黛,城中心人声熙攘,小吃云集。因为靠近成都,据说涪城饮食也有着正宗川菜的美誉。

在吆三喝四的川话里,有人踱步于红油米粉的小店,有人在麻辣串的热气旁指点,临窗的大嫂在嚷嚷:“葱花嘛,要得要得”,几个孩子从我身边跑过,荡起一片孜然里脊的轻风,前面店内,煎饼大哥动作娴熟,铁锅前队列里传来说笑声,看样子他们早已习惯了那一份焦香金黄的等待…,川味儿,藏在城里。

我初到绵阳的时候还小,脱开母亲相携的手,接过奶奶端来的竹筒豆花。那一刻汤匙搅起回味,香辣抵在舌尖。那也是我初次见到以竹器当碗,后来方知盛器之美,存乎一心。

竹自山中来,川地多山,川人靠山。鱼游于水,人行于山。川人懂竹,人贵有志,竹贵有节。山路蜿蜒,茂林修竹,茅舍其间,三五好友,举箸相邀。情溶于山,志寓于竹。豆花与竹器,食之韵在自然。“浮云望春风动影,绿里嫩白一触红。何处飞瀑惊石鱼,坐品豆花竹林东”。我细观竹筒上刻了一只熊猫,几片细叶。川菜,神韵得于山水。川味儿,亦出山野。

虚怀若谷,不仅是中国人的品格,也是盆地的属性。群山以围,处低而不争高。同在盆地中,比绵洲更为古老的成都,相距不过百十余里,而我那时去却不知其味。仅仅只在天府广场留下了足迹,饿的时候吃了一碗担担面。

后来我知道了青羊宫,杜甫草堂,赖汤圆,龙抄手,再后来我还知道了玉林,锦里,宽窄巷子,糖油果子,钵钵鸡,串串香,手撕兔等。人常言成都是集川菜于大成的地方,但我却由于工作忙没时间再去了,至今对于成都总觉得还有那么一点遗憾,一点向往,一点回味。

父亲那阵子常到成都办事,他喜欢那里的茶馆,竹椅子,老桌子,盖碗茶。川人喜欢烫上一壶,冲壳子,摆龙门阵,不亦乐乎。我也去喝过,但没见到传言中的铜壶长嘴十八式,父亲说那是川人“耍”茶的极致了。把一壶茶翻转倒腾,最后长嘴倾注的,仍是那一碗闲适与恬静。

有人说这种市井与休闲,只在成都。但我觉得如此川味儿也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所共有的。

市井之人,无事游荡于街市,或者去溜鸟,打牌,看演出,听胡琴,打太极,在广场舞的队列里手舞足蹈,亦或钓鱼晒太阳,可以在菜场跟小贩嚷嚷,懒得做菜了,就路边吃一碗燃面,川粉。然后手拿锅盔闻着香走,若觉得还不解馋,约好友走进普通的酒楼,也可以去“苍蝇馆子”炒上不算太正统的“夫妻肺片”,“鱼香肉丝”等。

倘是又来了兴致,自家点炉架一锅毛肚,牛片鸡块水煮鱼,柴米油盐酱醋茶,闲花梧桐老方桌,烟火流云扯天涯。这便是市井之味,它其实是在工作的繁忙背后,在生活的艰辛背后,在心灵的浮躁背后,所以它接住盖碗茶,接住那一份涤荡后的温度,腾挪后的从容。盖碗,托于地,盖于天,因此品味,因此气定神闲。市井的茶水,市井的成都,市井的川人,市井的中国百姓,寻常人家。川味儿,也流于市井。

在川的日子里,往往我刚睡醒,母亲便拎着菜回来。一边进厨房一边言语,今天的豆腐比平时贵了,或者鱼又鲜又活。母亲做的菜从巴蜀山水里浸润出来。

豆腐块一定要放肉末的,鱼盘里总看得见香菜和泡姜,但少了花椒可都不行。而且多半是来自汉源,地道的麻香才叫川菜。随时可以取出来切成段斩成末的干辣椒,瓶里永远余着煸熟的芝麻。一大袋的八角茴香桂皮山奈白果香叶豆蔻等,固定在父亲钉好的老竹杆子上随风儿晃。

最妙的还是两个老瓷坛子,泡菜用,一荤一素。素的自然少不了辣椒苦瓜长豆角,萝卜洋葱白菜梗。荤的就更让人砸舌了,泡凤爪一定要慢慢吃,切成丝的泡猪耳裹着红油芝麻,鹌鹑蛋扔进坛子里一夜便好。母亲就信居家自做的豆瓣酱要比郫县的来得有味。而这手艺在奶奶面前却又自愧弗如。这比较我曾于拙作《九月酱香》里提起过,相对于母亲,奶奶的味道似乎更醇厚,因为在我记忆里,那时光啊走得更远。

而母亲的说笑中,某年的那位装修师傅临走时向她讨了一瓶酱料。说道是有了它,大鱼大肉都省了,这料好,且买不到,巴实。母亲善调料,常言川菜五味调合,百菜百味,以味养身。

初入川言母亲食辣皮肤好且不上火,路遇之川妹儿恁地水灵,一番琢磨大概因川地多湿,湿邪攻心,食辣除湿,味与酸和,椒麻祛毒,这人湿邪一解,自然容光焕发了,心底儿敞亮了,便也就豁达,开朗了。食辣椒不止川菜,湘鄂云赣皆有,想来各有其特色。其它如东北,齐鲁,两广以至京杭等,便不太食辣了。各大菜系均有其理。因地置宜,因人而异。

川菜给人丰富的味觉体验,譬如水煮鱼满目椒辣的下面,鱼片仍不失鲜嫩,纷至沓来的味觉层次过后,仍尝到鱼的原味。这好比川剧中的变脸,撕下的仿佛一幕幕多彩变幻的人生,最后还原的仍是人的本真。这是川人的智慧。层次源自丰富,丰富源自博大,博大乃有容。盆地在山底,所以能纳百川,达万壑。所以川菜以质朴服众,以百味亲民。可以说中国的家庭主妇厨男都能像我母亲那般炒出一二似模似样的川菜来,诸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回锅肉等等。川味儿,在寻常百姓家。

居家 绵洲的时候,倘若是雨天,不便出门,母亲往往会沏一壶蒙山茉莉,说是配桂花糕最合适。

糕点是父亲去成都带回的。父亲眼中有桂湖,都江堰,江油广元,佛影云海,灵猴金顶,或是近一点的北川映秀,而母亲会在巴蜀风光里点燃一把柴薪,姜蒜葱花,蒸煮炒炸,双椒爆香,白糖提味。直至烟火渐熄,暮色起,风雨渐歇渐止。方觉困意生,“茗香一线连川雨,夜阑远灯问窗纱。才道峨眉天下秀,梦里蓉城又落花”。

我唇间的川味儿,是一锅麻辣,一筒豆花,悬一帘灯影。我杯中的川味儿,是一盏香茗,一樽醇酒,映一片山水。我心里的川味儿,是奶奶的眼,父亲的肩,母亲的手。

川味儿,是慢行的列车,流动的乡音,是奔袭的脚步,停歇的光阴…

这一次次,一幕幕,一点一滴,一切一切,汇成远方的诗句:

重峦接雾霭,苍莽云水长,

雄关漫古道,崔嵬越飞鸟。

千里过川陕,还家事母忙,

劝客涪城饮,片鱼水煮香。

[家的味儿25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描写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年味儿,蕴含着淳朴的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的一代代,更体现出我的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铁的事实。没错,我的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的——东莞。

——题记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妈妈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大家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神”,并且今年搬了家,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妈妈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妈妈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妈妈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妈妈,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的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是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妈妈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一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一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一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

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找年味儿十足的家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这快到春节了,不能总窝在里吧,不如出去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对,去寻找年味!

这不,刚出门,就遇见邻居在放鞭炮。对于这个,我已感觉不到很新鲜了,不过,看看旁边那小弟弟小妹妹们,早已捂住耳朵,盯着鞭炮,期待着那惊心动魄的时刻,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时光走的真快啊!

哟,这是什么味啊?寻味而去,哦,原来是邻里们架起锅灶,在炸食物呢。这食物,学名我也说不上来,我们这是管它叫“猫耳朵”,吃起来又香又脆。这时,我都不舍得走了。不行,我还要去寻找年味呢。

走着走着,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干什么呢?原来是在写对联。最令我叹服的是那位小学生,别看人家个头还没我高,可那毛笔字写的,真让我自愧不如啊!

找了这么多,可都是一些传统习俗,有没有点具有时代特色的啊?去街市找找吧。

哎呀,这人可真够多的啊,这应该也算是春节的一个特色吧。这路边的小摊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有的甚至开始卖花灯了。各个商场的促销活动开展的更是热火朝天,那欢庆的音乐,不停地在耳边响起。

咦,那是干什么的,这么热闹。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些小朋友在参加义演,歌声,笑声,音乐声,不仅使我感觉到,这年味越来越浓了。

我还是感到一些可惜,因为没有见到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可能是还没有到春节当天的缘故吧。不过,令我没想到的是,一些书店也在搞活动。我也忍不住走了进去,但这里却很安静,即使人很多。这里陈列着许多新书,让人爱不释手。最后,我也买了两本书回去了。

看来啊,这年味是充足的,关键是要自己去寻找,今天这一行还真找到了不少年味。春节,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璀璨的瑰宝。我们爱春节,不仅是因为热闹,更因为它寄托了我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年味儿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伴着隆隆的鞭炮声,新的一年——2014马年到来了。街道上,四处玩耍的孩子,都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欢欢喜喜地互相道喜。“新年好!”“新年快乐!”这样的祝福,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我们的耳边。春节,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穿新衣、走亲戚、看烟花、放炮竹……

大年三十,我和我的家人一起来到花灯会上。五颜六色的花灯,真是太美了。那花灯在男男女女的手中变化着花样,一下子就排出四个大字:“新春快乐,”一下子又是“拜新年。”我也记不清还排了多少个字,反正只记得当时锣鼓喧天,悠扬的锁呐笛子声送入耳膜。更别提还有那些男男女女的宛转歌喉了,“正月里来,是新年啰……”那声音悦耳动听,婀娜多姿的舞蹈看得人们眼花缭乱。我们尽情地欣赏着,胜似梦境之迷离,下面还有许多节目,那个大花脸丑角不时惹得人们开怀大笑。

真是处处欢声笑语。

在家里,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旁边,一家人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氛围下,其乐融融。一起享受过年带给我们的喜悦。丰盛的年夜饭,拉近了我和家人的亲情。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新年的倒计时就来临了:“五、四、三、二、一,新年快乐!”窗外烟花爆竹不断响起,新年的第一天就这样到来了。

我希望:八骏风驰千里近,一年花发十分红。

展开阅读全文

家乡的年味儿小学生优秀作文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农历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农历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农历的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农历的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农历的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不一样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一句真心的祝福语;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一家人团圆喜悦的心情;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久别重逢而相敬的一杯酒;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一阵炮响后的一层薄纱;不用太繁华,不用太复杂。如果刻意去装饰,反而失去了原有的欢乐。年味就是平凡、真心、又相互牵挂.

当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爬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年”就这样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年”是什么样的?“年”是彩色的。可不是?鞭炮、灯笼、红包的红,对联、“福”字的金,瑞雪的白,新衣服的彩,要是再加上烟花的绚、太阳的亮堂、心里的喜,一下子就凑成了一个彩色的“年”。

“年”是什么样的?“年”是香香的。可不是?没到大年夜,家里已经到处是糖的甜味、糕点的香味儿、腊肉的鲜味儿、海鲜的腥味儿……都一股脑地往你的鼻子里钻。要是在做年糕的地方,那味儿就更香浓啦!是啊,白雪的米粉,甜津的豆馅,温暖的灶火,欣喜的笑脸,伴随着揭盖而出的从锅里冒出的热腾腾的雾气;粳米粉,细细的、滑滑的,像冬天的雪,带着年的况味,闻一闻米粉在阳光下的味道,就好像闻到了“年”正踏来呢!要是到了大年夜,那就更不得了了!每家每户的餐桌上摆满了各色菜肴,各式点心,加上每个人桌前的酒水,哈哈,这次第怎一个“香”字了得?

“年”是什么样的?“年”还是暖暖的。可不是?只要“年”来了,爸爸妈妈就会好好地休息下来,陪我读书,陪我看报,陪我去做很多我想做他们又没有时间陪我做的事,有爸爸妈妈陪伴,“年”多么暖暖啊!只要“年”来了,我的“小小银行”就会塞得满满的,因为长辈们都要给我压岁钱,我可以趁机发一笔小财,这些钱我能用来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哈哈,这样大家都温暖了,“年”多暖暖啊!也只有“年”来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才能赶回家里团聚,使他们品尝、享受着团圆的温馨和幸福,“年”多暖暖啊!

“年”,愿你的色彩,你的味道,你的温暖伴随着我,让我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走过,长大,成熟变老。直到我很老很老的时候,依然会想起你的色彩,你的味道,你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年味儿淡了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味儿淡了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我的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自行车上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车轮踏着火红的炮纸,欢笑声与鞭炮声共载我驶向新的一年……

你是否欢快地同父母贴上一个个大大的“福”?你是否满怀孝心地向长辈拜年,收获满怀压岁钱?你是否与小伙伴嬉戏玩耍,并放起了鞭炮?而我,在这些之外,学会了一项新技能——骑自行车

当我看到小外甥早已把自行车骑得风生水起时,就下决心要学会骑自行车。从连车把都握不好,到能勉强骑一段路,我不知费了多大的劲儿,我感觉枯树上的小鸟、骑车的小外甥都在嘲笑我……

我哼着歌,“在布满力量的大地,带着痛狂奔,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渐渐地,失望与不安被打消,我鼓起勇气继续上路。我观察着小外甥骑自行车的动作,学着他的姿势,用力踏上脚板。终于,我一次比一次骑得远,小外甥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骑行在平坦宽阔的道路上,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微风,沿途的小鸟欢歌不停,村庄里响起一阵阵鞭炮声,我载着小外甥,小外甥载着笑声,我们一同回到了满是年味的家中……

[自行车上的年味儿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寻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今年春节,我们家开展了一次“寻年味儿”活动,大街上小巷里哪儿都有我们的身影,而我们所去的每一个地方也都是年味儿十足。

快快乐乐购年货

“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耳听迎春曲,手推购物车,我和爸爸妈妈早已全副武装,一边买年货一边感受新年的气息。按照计划,我负责购买零食,其余的则由爸爸妈妈购买。首先,我来到了期盼已久的糖果柜。哇!好一个童话般的糖果世界!光是那五颜六色的包装,就已经让我垂涎欲滴了。买什么呢?凭以往的经验,只有先得到老爸老妈的欢心,我才可以买更多自己喜欢的糖,于是,我拿起塑料袋,将爸妈平时最爱吃的酥心糖大把大把地往袋子里装,心想:爸妈看到这些一定特开心,看来这个春节我是有口福喽!转眼间向爸爸妈妈交差的时刻到了,我从购物车里拿起一大袋酥心糖,笑嘻嘻地说:“老爸老妈,我买了这么多酥心糖,全是你们爱吃的口味儿!”“是吗?真是我的好女儿,不错不错!”妈妈笑着摸摸我的头。嘿嘿,大功告成!棉花糖、棒棒糖、巧克力、奶糖都是我的了!

红红火火买春联

“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看,我们一家又来到卖春联的市场。瞧,这里是多么热闹!人山人海,连宠物犬都来捧场了。就在我进行地毯式搜寻的时候,一个活灵活现的龙娃映入我的眼帘: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龙须,还有一个甜甜的微笑,真可爱!把它贴在我们家门口,来年一定是快快乐乐的。我拿起龙娃,兴奋地跑到妈妈面前。“眼光真好!”老妈看着龙娃夸道,“那你再看看我挑的‘福’字怎么样?”哇!鲜艳的红衬托着金光闪闪的“福”字,精致而又大方,虽然艳但不俗气,真是堪称完美!就这样,我和妈妈欢欢喜喜地把吉祥带回家。

喜气洋洋放鞭炮

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过大年!眼看着春节一步步向我们迈近,我和爸爸妈妈又来到一家烟花店。瞧,大大小小的鞭炮数不胜数,擦炮、摔炮、旋转飞碟……让人眼花缭乱。这么多品种,买什么好呢?我一时拿不定主意。“女儿,看看这个!”“哪个啊?”我顺着爸爸的手势看去。呵,扇形的烟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真有新意!买了!我把它放进袋子里。咦,这是什么?三卷长长的鞭炮?我连忙问道:“老爸,买它干啥呀?还要三卷?”“这你就不懂了吧!”爸爸笑着说道,“除夕夜放一卷,大年初一放一卷,辞旧迎新;初五再放一卷迎财神,发大财,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嘛!”“哦,原来如此!”很快,我就拎着一大袋鞭炮和爸爸满载而归。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转眼间,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吃过年夜饭后,我们一家三口便来到了楼下的花园放鞭炮。瞧,小区的花园里已是火树银花,烟花绽放。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许多人都赶在新年来临之际点燃希望的烟火。突然,随着一声巨响,天空中开出一朵金灿灿的火花,令人赞叹不已。不一会儿,它又仿佛闪烁的流星一般划过天际,掉落人间。随后天空中又绽放出无数迷人的笑脸,洒落之时又宛如一丝丝银白色的柳絮,很是美丽!而爸爸也随之用打火机点了一个小炮筒,放在了路中央,没过一会,炮筒里就像炸开锅了一样,噼里啪啦的,一朵朵可爱的小火花便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蹦蹦跳跳地从炮筒里钻了出来,你拥我挤,好奇地望着这热闹的景象,好漂亮啊!望着那色彩缤纷的烟花,我在心里许下了一个简短的愿望:门迎百福,户纳千祥!

要问年味藏在哪里?我说年味就藏在年夜饭里,香香的;年味就藏在糖果里,甜甜的;年味就藏在鞭炮里,浓浓的;年味就藏在家里,暖暖的!

展开阅读全文

节日里童年味儿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嗡”,手机鸣了一声,亮了。一只可爱的卡通粽和几句喜庆的祝福语在屏幕上显现。呵,若不是网络上的这些系统提示,我恐怕会忽略这个给我们带来一天假期的节日——端午节。微眯双眼,时光的火车似乎走错了轨道,“呜呜呜——”又把我带回到了十年前。

“外婆,您是不是准备包粽子呀?我来帮你吧。”外婆笑了:“好,好,那先帮外婆把粽叶洗了吧,外婆去把糯米拌上。”“行呀,行呀,我这就去,啦啦啦……”我跑进了厨房,拧开水龙头,一串紧凑连续的水流在翠绿的粽叶上,一颗颗通透的水珠在叶片上滚来滚去。

“洗好了,外婆。”“好,来吃几口糯米饭吧,咱要准备包粽子喽。”于是,我丢下粽叶,吃糯米饭去了,外婆紧锣密鼓地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待我吃完,外婆已包了几个小巧可爱的粽子了。我心里一阵欢喜:“快教我,快教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凑在外婆身旁撒娇。

外婆乐了:“行,你看啊,像这样把粽叶卷起来,放入糯米,用手指压实;然后捡一块排骨放上去,继续加些糯米;再拿片粽叶盖上,像这样包上去,就可以了,最后扎紧。”外婆说着,手没停下。我看得一脸茫然,不说会,也不说不会。只是自己拿上粽叶试着包了几个,结果不是露馅了,就是散架了。外婆又指点了一下,我还是不会,最后我们放弃了。外婆继续包着粽子,而我也不学了,心想等自己长大点再学吧。

门外的艾草香溢屋内,可我不喜欢艾草味,便跑进了厨房,闻着外婆新煮下的粽子味道,让这诱人的味道掩盖住艾草的怪味。在这混合味道中,我眯起了眼,期盼着明年的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最后一句‘变味儿’了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话,你们玩过吗?今天危老师要跟我们做一个名叫传话的游戏。我们都面带疑惑,同时又有几分兴奋地望着老师。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将一句话传给第一位同学,然后第一位同学再传给第二位同学。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位同学再公布答案。但每次传话决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游戏开始了。老师弯着腰,用手拱成喇叭状,紧紧地贴在第一位同学的耳朵上。老师在贺光顺的耳朵里滔滔不绝地讲着,贺光顺皱着眉头仔细听着。终于传完了,贺光顺跑到第二位同学面前,小心翼翼的告诉了他。他顿了一下,踮起脚尖。悄悄的传到了第三位同学的耳朵里。他听着听着笑成了一尊弥勒佛。看他那表情,完全没听懂似的。但游戏规则不能破,他思考了一下,传给了下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在梁佳宣的耳朵里乱七八糟的讲了一大堆。此刻,梁佳宣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不明不白的传给了我。我心想:‘这是什么呀!怎么听不懂呢?’她又在我耳边说了一遍,这回我可听懂了。我也像老师那样,弓着腰,俯着身子,用手做成喇叭形。紧紧扣住肖彬研的耳朵。生怕被第三者听到。我把我听到的‘狼吃羊,羊吃草。’原原本本的告诉她。没想到她没听清楚,我着急了。我又说了一遍,可她还是有点迷茫。‘唉,算了,破罐子破摔吧!反正也是个游戏而已。’但事情总发生在我的意料之外。当老师让最后一位同学公布答案时,同学们全神贯注的望着他。我更是紧张的手心冒汗。心里就想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听到的答案是:香蕉羊,湘乡羊。’答案一出,全班被逗得哈哈大笑,我更是笑得前仰后翻。本来一句好好的话:外婆给我讲了一个狼和羊的故事,她一会儿学狼嗷嗷~一会儿学羊咩咩~夸张的表情逗得我哈哈大笑。被我们一句一句的传下来,完全变了个味儿

这个游戏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展开阅读全文

忘不了的年味儿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家在过年的时候自己打年糕呢?

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家在过年的时候杀自己养的猪呢?

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家在除夕吃大猪头的呢?

还是从腊月初旬开始讲起吧!

“嘿哟!嘿哟!……”每到过年,爷爷定是要打年糕的,爸爸帮忙算账本。一大袋一大袋的糯米清洗过后,放进木头蒸桶里蒸煮,好长时间后,一桶一桶热腾腾的还未成型的年糕才出炉,马上就倒进一个石臼里,一群上了年纪的叔叔伯伯们拿着木棍,木锤子,轮流打起了年糕,一边打,一边搅动,加水。据老人说,打过的年糕吃起来更香,更有味儿。年糕坊里里外外都是人,大人总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就偷偷地弄一点儿年糕来吃,农村里管这叫“对食猫”,入口的年糕温热,香糯,吃了一口就想再吃一口,根本停不下来!年糕的寓意大家都知道,就是年年高升嘛!在农村,打年糕时,人越多越喜庆,来年的福气就越多。近些年来,手工年糕越来越少了,大多是用机器打的,也没有了原来那香糯可口的味道了。

第二件大事就是杀年猪,别的人家过年都是去菜场买猪肉,我们家可不这样。爷爷养了很多头猪,每年春节前,一群人围在一起,准备杀猪。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杀猪般的嚎叫”嘛!在杀猪时,那声音,绝对可以用惊恐来形容,充满了无助和绝望,那猪肥肥胖胖,猪肉切成一块儿一块儿,有的人特别喜欢,也有的人会觉得腥气。在我们家,肉会当成年货送人,留些分给邻里乡亲,自己却不多留,几块肉和一个大猪头足以。肉是早早烧了吃的,除夕那天也会吃,那大猪头会留着放起来,猪耳朵上串俩个纸铜钱,除夕前一天煮。

打年糕,杀年猪,充满了过年独有的味道,虽然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希望这些风俗习惯能永远传承下去!我永远忘不了这独特的年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我家的年味儿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吉舒辰

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到了,大放鞭炮、贴福字,每家每户,年味儿各不相同,今天,我就来讲讲我家的年味儿。

清早,我一觉醒来,一阵芳香扑鼻而来,起床一看,原来是奶奶在搓芝麻汤圆呢,一只只圆子,犹如一张张的娃娃脸,十分可爱,我再也忍不住了,抓起一把面,开始学着奶奶的样子做圆子,奶奶说:“不要小瞧做汤圆,这当中也有很多技巧啊”,做汤圆还有技巧?我根本不相信,我抓起一把面,三下两下就捏好了,再一看,哎呀,这哪里是汤圆,既不圆又不方,分明是个怪物啊,这个怪物露出丑陋的面孔,仿佛在嘲笑我,这个时候,我的脑海里有个声音,我一定要打败怪物,找回那只可爱的娃娃脸。

我仔细观察奶奶的动作,原来先要掐出一小段面疙瘩,大概和爸爸的大拇指一般大小,然后放在手心,用双手来回地揉捏,直到把它揉捏成球形,这才算是一个标准的汤圆。经过我的反复尝试,终于一只胖乎乎、圆滚滚的汤圆诞生了。

年味,原来不仅是圆子的味道,更是努力和收获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我家的年味儿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戴奚妍

又是一个春节的临近,为了欢度这个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节日,家户户都在忙碌的进行各项准备。

每年寒假时,我都会爷爷家过几天。最喜欢的就是充满年味的——蒸馒头。听老人讲,蒸馒头是为了有个好兆头,象征生活会在新的一年了蒸蒸日上,幸福美满。我盼啊盼,终于要蒸馒头了。每年都是几家人一起在爷爷家蒸馒头,各自带着自己家人喜欢的口味的馅料,同样我可以品尝到好多种口味,太高兴了。

在大人们包馒头时,征得了爷爷的同意,我也飞快的去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加入了包馒头的工作中。

其实我根本就不能包好馒头,最想要的是可以用面粉捏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就像是捏彩泥一样;在大家的默许下,我想把自己捏的各式各样的小动物们都蒸出来。

终于要轮到我的作品出笼了,我迫不及待地张望着,一片一片的大蒸笼从灶台搬下来。打开蒸笼了,我的动物们都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大胖子,我都不认识它们了。嗨,没有想到面粉会膨胀啊!不过我依然很高兴,毕竟是我的杰作哦!

我喜欢过年,有好多我可以参与的工作,在年味了有成长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看电视的温馨味儿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宁晨羽

今天晚上,家里的气氛格外轻松,正是看电视的好机会,还没等我向妈妈申请,一大家子人便一齐自觉聚集在电视前,家人们看到我慢悠悠的走去,亲切的笑着,异口同声道:“快来快来,到这儿坐!”不久后大家都在沙发上坐齐了,这个时候,真是莫名让人有小小的期待与激动呢!“唰”全家人齐刷刷的看向我,虎视眈眈。“呃呃呃你们想干嘛?”我不惊出了一身冷汗,身体一哆嗦,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正在此时,我突然发现了在我身旁的遥控器,“嘿嘿嘿”我的小脸蛋上露出了顽皮的坏笑:原来如此呢,既然遥控器在我这里,你们都得听我的啦!“哈哈——哈哈——”我笑出声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正当我得意洋洋时,弟弟就趁着我分神之际,一脚踩上椅子,猛地向前一蹬,“咻”他从我身边越过也抢走了遥控器。当我意识到要去强回遥控器,之间弟弟又蹦又跳,让人无可奈何,大家都只好从着他了。而弟弟便拿着遥控器对着电视一按,映入眼帘的时少儿频道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全家摇摇头,陪着弟弟看了。

这就是我的家,多么有趣,多么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年味儿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当街头上响起了“信号”。当集市上的一家家店铺用纸灯串在一起。当天桥的灯笼重上枝头。我就知道了:要过年啦!

街市上,一声声爆竹声伴随着诗歌的旋律。令我不由得想起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无论走到何处,鞭炮声总是夹杂着开心快乐的拜年声。拜年时必不可少的大事!仿佛一幅幅人情画儿:画上的人,无一不笑,无一不乐。喜气洋洋的主人捧着好吃的、好玩的,孩子们一窝蜂拥上,将零食抢个干净。小时候,我很贪吃,每一次去拜年,我都被眼花缭乱的零食小铺迷住,仿佛进到一个个“迷魂阵”。“外婆,我要吃这个!”“我要这个!”拜完年,一进门,糖味儿,也随着进来,年年都像商量好了似的。

小时候,我最怕灶王爷了!以前在我四岁的时候,老家有一尊画得“古灵精怪”的灶王爷,那时我心里想着,到底是谁把灶王爷画成这个鬼样子!一对冲天眉、两个眼睛瞪地圆圆的,一张红小嘴,那下巴翘地老高老高的!家里每天都回荡着灶王爷的声音,是那种严肃至极、怪怪的声音,小时候听着听着就会忍不住笑抽了。外婆喜欢在他的嘴里或旁边放一颗小小的糖,同时也十分严肃地警告我不许偷吃!外婆告诉我,灶公公是天上的神仙,会保平安的,切菜时也会不会弄伤手。几天过去了,糖化了,第二年那些吉利的话语才会再一次响起。

当小铺的糖果卖完了,当街头上的鞭炮火苗熄灭了,当庙会结束了,糖化啦。春节,明年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年味儿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年是凛冽寒风里夹杂着的雪花,是在空气中蓦然爆开的爆竹,是车站旁芳香四溢的烤地瓜,是抖开新衣服时散落下的欣喜。

擦玻璃时,家家户户敞开门窗,吆喝着小孩子打下手,整个楼区便沉浸在噪杂声中了。没有了窗的阻隔,声音更是清晰。大人们的吆喝声掺杂在一起,浓稠地分辨不得。小孩子在梯子下穿梭着,端着水盆的手稳稳地,脚下却是飞快地走动。只为了获几句夸赞。待到大人胳膊酸累了,喝口水,吃点饭充饥时,便将半个身子探出窗,与楼层对面的邻居高声喊着话几句家常,眼睛黑亮亮,似是一汪清泉,倒映出年的影子。

年的味道,掺杂在刺鼻的清洁剂中,牵扯着丝丝缕缕的情丝。

小孩子最欢喜的便是贴对联了。大人们忙活着贴,又怕歪歪扭扭,只能让小孩帮忙看着。不时回头问一句,齐吗?小孩子在这时得到了重视,便摆出一副大人的谱调。皱起浅浅的眉毛,回应道,差不错了。小孩子总归是贪玩些的,楼道里都大敞着门户,便挨家挨户地转。这边聊上两句,那边讨个橘子,两个口袋都塞得鼓鼓的,还要再揣两把瓜子进去。待贴好了,便煞有介事地将两只手放上,沾些福气。橘子不必要很甜,酸酸涩涩地入口极好,贪嘴些的只一会儿便把橘子吃个干净。

年的味道,氤氲在橘子酸涩的幽香里,薄薄的橘子皮下包裹着满心的欢愉。

待到除夕夜,都聚在家中,争着抢着包饺子,好不热闹。年幼些的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扯了块小面团当橡皮泥捏去了。却留下一个小小的掌印在软糯糯的面团上,显眼得很。只是,这时候,大人也便遂了小孩子的愿,任由他们玩闹了。包饺子的空闲也话起今年的家事,短短数字,却载不动满心的惆怅。吃饺子却是不会含糊的,沾上些腊八醋,带点辣的酸最是好吃。香味流淌在屋内,顺着门,一直流到街道,杂着别家的,一并流到人们的心尖上去了。

年的味道,洋溢在饺子热腾腾的香气里,在心尖无止息地流淌。

年是一帧清新淡雅的水墨,年味却在味蕾的欢愉里变得醇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