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尚

和尚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和尚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和尚问题。

分享

浏览

4129

作文

70

假如我是沙和尚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西游记》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是嫉恶如仇的孙悟空,或是心地善良的唐三藏?是法力无边的如来佛,或是慈悲为怀的观世音?

我想,喜欢沙和尚的人应该寥寥无几吧……每次打败妖怪的总是孙悟空或是某位法力高强的神仙,每次遇到难题也是别人想出办法而沙和尚只会附和。

“师父说得对呀!”“大师兄说得对呀!”“二师兄说得对呀!”

在别人眼中,他也许只是一个平庸的脚夫。

假如我是沙和尚,我该怎么做?

假如我是沙和尚,我依然会毫无怨言地挑起所有的行李。大师兄身手好要去探路,二师兄嘴巴甜要去化斋;我稳稳地挑着担子,他们就有时间去完成更重要的任务。即便挑担子是一件很不起眼的事情,但能够让师父师兄不被琐事困扰;我感到很值得。

假如我是沙和尚,遇到妖怪我依然会手持禅杖守在师父身边。虽然每次打败妖怪的总是大师兄,虽然有时我甚至会和师父一起被妖怪抓走;但我还是会坚守在师父身旁。有我护住师父不让小妖侵害,大师兄就可以放心跟大魔头大战三百回合;我感到很值得。

假如我是沙和尚,碰到难题我还是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哪怕最后提出的建议并不成熟,哪怕更多时候我只是出声附和;那些也是我努力思考的宝贵成果。我的附和坚定了师兄们下决定的信心,他们作出了决定我会坚定地执行,我会为解决难题献出所有的力量;我感到很值得。

大师兄是我的偶像,也是很多人的偶像。

我知道不是人人都能像大师兄一样斩妖除魔建功立业,更多的人是像我一样默默奉献。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坚守我的执着。因为我知道我的每一份努力都对集体有益,并因此感到快乐。

“大师兄,师父又被妖怪抓走了!”

我握紧手中的禅杖,心里一点也不慌。

我相信我们团队的力量,我们终将无人阻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和尚戏乾隆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

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

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

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

“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

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

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

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

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

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

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

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

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

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

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

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

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

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专门找岔子杀人。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

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

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

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

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

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故事二:三个和尚挑水喝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但到了现在,变成“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怎么说呢?

方法一:由于路很长,一人一天挑一缸就累了,所以没人愿意挑水。于是,三个和尚商量来个接力赛,每人挑一段,第一个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第二个继续挑,再转给第三个,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这样,大家都不累,水也很快满了。这种协作的办法叫“机制创新”。

方法二:老和尚把三个徒弟叫来,说立下了新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人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水缸就满了。这叫“管理创新”。

方法三:三个和尚商量,把山上的竹子砍下来打通连在一起,再买个辘轳。一个和尚负责把水摇上来,第二个倒水,第三个和尚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水缸也很快灌满了。这就是“技术创新”。

大道理:

由“没水吃”到“水多得吃不完”,关键在于发扬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小和尚的白粥馆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戒嗔几位师父的爱好略有不同,其中智缘师父比较喜欢养花,他在佛堂前摆放了一个花架子,把自己种的花草放在上面。对于原本简单空旷的寺院来说,有了这花架子,也算多了点儿姿彩。

花架子上的花草品种不少,多数是些寻常的,如月季、兰花、仙人掌之类的,也有些不常见的花草,戒嗔也叫不出来名字。

常常往来于寺庙的施主大多知道智缘师父有这个爱好,所以经常在上山的时候,顺便带上几盆花送给智缘师父。

只是智缘师父虽然喜欢养花,但种植花草的水平很一般。在戒嗔的印象中,智缘师父时常会把一些难养活的花草弄枯萎了。幸好经常有人送,所以花架子上的花也不见少,反而越来越多。

淼镇里有个姓岳的老施主,据说岳施主以前所从事的是和花木有关的工作,退休后,便从城市搬到了镇上来住。

岳施主和智缘师父有着相同的爱好,所以两个人很谈得来,当然他种花的水平比智缘师父要高出很多。

有次岳老施主给智缘师父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一个小小的花盆,里面种着一枝不起眼的小植物。

戒嗔并不认得那是什么花,但是看到智缘师父高兴的样子,感觉应该是盆很稀罕的花。

岳老施主告诉戒嗔,这种花是从远方购买的,据说开花的时候非常艳丽,但是这种花非常难养活。岳施主特意拿出一本书,指着中间的几页告诉智缘师父,说是种植这种花的方法。

智缘师父很高兴地收下了书,岳老施主走了后,智缘师父坐在小椅子上,仔细地翻看那本书,把小花放在最容易接受阳光的地方,按着书上所说的种植方法仔细地去调配泥土、养料和水。

他还在小本子上记录了一些浇水施肥的时间,让戒嗔到时候记得提醒他。

可惜虽然智缘师父很用心,但是那盆花养了一个多月后,没有等到开花就枯萎了。智缘师父有些失望,只得把花扔掉了。

后来有一天,戒嗔搬动花架子,意外地在花架最低端,发现了一盆歪放的仙人掌,那是半个月之前就失踪的花,先前戒嗔一直以为是哪位施主喜欢带走了,所以并没有去寻找它,谁知道竟然是掉在夹缝里了。半个月不见阳光,没有水分,仙人掌的叶片也只是略显缺水而已。

戒嗔把仙人掌放回原处,再给它浇上些水,只过了几天,仙人掌便复原回从前的样子,又翠绿如常了。

精心培养的花儿,不过一个月就枯萎了,而放任半个多月没人打理的仙人掌却存活了下来。戒嗔问智缘师父这其中的原因,智缘师父说:因为仙人掌生长在沙漠里,已经习惯了没有水的日子。就算迟上几日找到它,它也未必会枯萎。

戒嗔想:原来困境并不一定完全是坏处,就像生长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在最艰苦的环境中生长,反而因此有了更顽强的生命力。

那么在艰难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时刻告诉自己,我会因此而变得更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经典寓言故事:三个和尚的故事

全文共 1645 字

+ 加入清单

寓言故事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三个和尚的故事】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 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长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 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一件事,如果没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因为三个和尚属同一种心态,同一种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赖别人,在取水的问题上互相推诿.结果谁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没水喝。

【狼和小羊的故事】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只小羊走到小溪边去喝水。真该小羊倒霉,一只饿狼恰巧跑到那儿去觅食。饿狼暗中盯着小羊,一心想把它弄到手。

可是为了要做得冠冕堂皇,狼对小羊吆喝道:“你这个小东西,竟敢如此无理!居然敢用你的臭鼻子和脏嘴,把我的饮水搅得浑浊不堪。你犯下了如此滔天罪行,我应该把你那傻脑袋摘下来!”

“请狼大王息怒,容我斗胆报告,我是在离开大王100步的下游喝水。怎能搅浑大王的饮水,致使大王如此生气!”

“照你这么说来,是我在撒谎!你这下流东西!我还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蛮横不讲理的人。哦,我记起来了,前年夏天,也是在这里,你还骂过我。伙计,这我可永远忘不了!”

“请饶了我吧!确实是你弄错了。我现在还未满周岁。”不幸的小羊答道。

“那么,准是你的哥哥。”

“大王,我没有哥哥。”

“哦,那就一定是你的亲戚。总而言之,你们以及保护你们的猎狗和牧人,个个对我怀有敌意,老是想谋害我,一旦找到机会就想害死我。为了这些,我今天一定跟你彻底算清!”

“可我并没欠你什么?”

“少废话!你的话我己听够了,我再没工夫来与你辩论和罗列你的罪行了。小畜生!你最大的罪就是我肚子饿了,要把你吃掉!”

狼一说完,就把小羊拖进阴森森的树林深处去了。

点评:

通过阅读狼和小羊的寓言故事我们知道了,坏人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来当作犯罪的借口,面对坏人我们应该以我们的智慧去和坏人做斗争。跟坏人解释是完全无法令自己脱离危险的,各位小朋友们如果遇到了像狼这样的坏人一定不要试图跟他们解释和戳穿他们哦,因为那样只会让他们恼羞成怒。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点评: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爱护自然环境,对大自然过分的索取会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们在索取的同时也应该增加植被绿化,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样不仅有利于环境,对人类也是特别的有利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三个和尚的故事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一个破庙,有一天,一个小和尚他来到庙里,看见庙里的水缸没水了,就挑来水倒满了水缸,还给观音瓶子里加满了水,干枯的杨枝终于恢复了生机。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高和尚。他渴极了,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让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 ,他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于是两个人抬着一只水桶去山下取水,抬水的时候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要不不在中间,两个人就推来推去,谁都不想多出一点 力气。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恰好缸里没有水了。小和尚和高和尚让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放下水桶就立刻咕咚咕咚的大喝起来,两桶水被喝了个精光。

后来谁也不去挑水,从此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柳枝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打翻烛台,燃起了大火。和尚们慌了神,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 ,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自然也就有水喝了 。

展开阅读全文

明太祖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中国人其实思想非常解放,无不敢想,无不敢干。西方许多国家的王室维持了四五百年,甚至一两千年,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人生来就喜欢做开天辟地的梦,许多人还真的心想事成了,否则,中国历史上哪来的那么多的朝代呢?

然而,开国要有“道”。若回过头来看看,就会发现权力的转换有这样一条重要的“历史规律”:始作俑者未必成功,后继者才能完成大业。

中国历史上,陈胜、吴广首倡起义,但来势虽猛,却很快被秦军镇压下去,陈胜、吴广也随之身亡。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旋风里,项羽、刘邦分别拉起了各自的队伍,在抗击秦军的过程当中,“壮大了人民队伍”,最后灭亡了秦朝。后来楚汉相争,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其实,如果把汉朝看作西汉和东汉两个部分,不仅西汉建国是如此,东汉建国也不例外。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军把王莽的大军打得一败涂地,但最后成功的不是首倡起义的王匡、王凤和樊崇等人,而是随之起义的汉室宗亲、南阳豪强地主刘秀。刘秀后来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消灭了义军,重建了汉朝,称之为东汉。

在反隋的农民大起义浪潮中,翟让、李密领导了瓦岗军,窦建德曾建夏国,杜伏威等人也领导了一支强大的起义军。但这三支义军都未得到天下,倒是后来反隋的关陇贵族李渊、李世民父子既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又推倒了隋朝,建立了唐朝。

元朝开国也是如此,成吉思汗虽具雄才大略,也只是统一了蒙古各部落,称为大汗,到了其子孙的手里,才灭了金国和南宋,统一了中国。明朝的建立跟汉朝、唐朝的建立极其相似。韩山童、刘福通首举义旗,创建红巾军,声势浩大,元朝为之震动,但不久便败亡了,倒是其部下朱元璋率领义军一部度过难关,获得了发展,既推翻了元朝,又打败了陈友谅的另一支义军,最后建立了明朝。

如此算来,中国古代竟有一大半王朝是以这种方式建立的,为什么始作俑者很难成功,而后继者却易于成功呢?其实,这并非上天不公,而是改朝换代的一种规律。看透了,其原因也很简单:首先,始作俑者往往只能对旧的王朝做猛然的一击,大多不能持久,起义队伍要经过一个分化重组的过程。其次,始作俑者往往不是政治家,只能振臂一呼,逞血气之勇,缺少一个淘汰选择的过程,因缺少经验,所以易于败亡。最后,后继者有三条优势:一是旧的王朝已受重创,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易于将其击垮;二是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不必再走前人的弯路;三是领导者多是从艰苦的斗争中磨练汰选而来,具备了做政治家的品格。有此三条优势,也就易于取得成功了。

具体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他一无权势,二无文化,而且是靠借郭子兴的一支军队发家的,但却是他最终登基做了皇帝。而那些势力比他大、比他强的起义军首领却一个个被他打败了。他的成功除了上面所说的几点外,还有以下三点:其一,不露声色缓称王;其二,待时而动避敌锋芒。其三,把握天时蚕食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皇觉寺里的小和尚

全文共 1409 字

+ 加入清单

朱元璋出身贫苦佃农,家境贫寒,从小就饱受苦难的生活,7岁就操起皮鞭给地主放牛牧羊。至正三年(1343),朱元璋17岁那年,淮北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干旱荒年,旱灾引起了蝗灾和瘟疫,广大农民在饥饿与瘟疫的双重折磨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不少人家相继病死,成了绝户。朱元璋一家也难逃厄运,先是64岁的父亲撒手人寰,紧接着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他的长兄、长侄以及母亲也离开了人间。多年的贫寒生活,再加上亲人的离去,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厌倦了这个昏暗的世界,恨不得随亲人而去。然而,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人能再抚摩他的伤痛、安稳他的心灵了。

朱元璋走投无路,只好剃光了脑袋进了皇觉寺。他穿起了衲衣,做起了小行童。整天除了扫地上香,打钟击鼓,还要为主持担水劈柴、烧饭洗衣,几乎无所不做。低眉弯腰,劳苦疲乏,还要受师父的责骂、师兄的刁难。他开始羡慕大墙外面的生活,特别是怀念与少年伙伴们一起放牛、一起割草那些无拘无束的日子。但为了生存下去,为了混口饭吃,朱元璋只得忍气吞声。

由于旱情严重,地里的植物颗粒无收,靠收租来度日的皇觉寺终于维持不下去了。入寺才50天,经文没念上一卷,各种杂活倒做了不少的小沙弥朱元璋,被主持打发去“云游”了。说是云游,其实就是流浪各地,向大户人家化缘,求乞度日。这样一去就是三年。

三年后,朱元璋回到了皇觉寺。朱元璋在这三年的奔波流浪中,尝尽了人间辛酸,也看到了各地百姓的困苦。到处是衣服褴褛,到处是如土的面色,到处是成群结队的逃难人群。百姓们已不再对腐败的朝廷、官府抱有任何希望,他们只有把满腹的希望寄于神灵、菩萨的保佑。他发现一路上除了各大小寺院里虔诚的信男信女之外,百姓们普遍信仰白莲教,并大有积蓄力量、蠢蠢欲动之势。

他目睹国事日非,预感天下大乱的时候就要到了,即立志勤学,广交朋友,以待时而动。他在这里学习了三教九流的许多知识,诵经,打坐,做布施,做道场,外加清除,上香,劈柴,担水,读书,识字。一晃,又过了较为平静的四年时间。

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元朝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在元廷的暴政统治之下,老百姓长期过着“窦娥冤”式的生活,有冤无处申,有理无处说。不堪忍受元朝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民们终于勇敢地行动起来了。1351年,当元廷征集数十万民工治理黄河时,在工地上挖出了一个石人,只有一只眼睛,于是民间盛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白莲教主韩山童乘机聚集数千人,斩白马乌牛,祭告天地,揭竿起义。因起义军头裹红巾,身穿红衣,打着红旗,被称为“红巾军”。从此,抗元的怒火燃遍了中华大地。英雄四起,各据一方。彭莹玉、徐寿辉在湖北组织起义,土豪方国珍、盐贩张士诚也先后在浙江和苏北起兵反元。与此同时,郭子兴在濠州起兵响应,袭杀州官,占领了濠州城。至此,农民起义的烈火迅速燃烧在大江南北。

虽然身居静门,内心却早已不安分的朱元璋,听到不断传来的农民起义的消息,已是热血沸腾。面对黑暗的社会,他早就有了投奔红巾军的念头,但由于对红巾军内部不甚了解,再加上元军追杀得太紧,怕他们成不了气候,而犹豫不决,持观望态度。正在这时,已在郭子兴的军队里当上了小头目的儿时的穷伙伴汤和,给朱元璋捎来了一封信,邀请他前去投军。此时他仍举棋不定,但同屋的师兄却偷偷告诉他:汤和来信邀他参军一事已被人知道了,就要去报官领赏。被逼上绝路的朱元璋,终于看清了自己所面临着的危险形势,于是丢掉幻想,连夜向濠州城急急奔去。

展开阅读全文

、“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千古奇人——王阳明的十大经典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长寿高僧宝掌和尚的故事

全文共 4390 字

+ 加入清单

宝掌千岁和尚是老祖寺常住的开山祖师。

宝掌和尚是中印度婆罗门贵族的儿子,出生时间相当于我国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公元前414年)七月七日午时。他生下来就有很多瑞象,骨气不同常人,眼睛大,鼻子长,两耳垂肩,双眉高挑,左手紧握成拳总不展开,父母知道这孩子将来一定不同寻常。

才满九岁,父母就带他投奔佛陀精舍出家做沙弥。当师父帮他剃度落发的时刻,他突然愉快自然地放开了一直握拳的左手,掌心还露出了一颗珍珠。他虔诚地把这颗掌中明珠呈献到本师像前,还首次双手合十顶礼。在场亲见的和众多听说此事的人们都说这是奇事。他的剃度师父也就以此命名他法号宝掌。

宝掌法师既实现了夙愿,离尘出家,从此就精勤修行,严持戒律。举止威仪,如同高山顶上遒劲的青松,肃然挺立于霜雪之中。虽名闻利养、喜怒哀乐的八风轮番吹袭,都不能动摇他励志修行的德操。

由于他是在佛陀入灭后九十多年才出生人世,所以常叹息自己没有能够亲自听闻佛陀的言教。于是,他就不顾寒冬酷暑,废寝忘餐,殚精竭虑研读佛陀宣讲的经、律、论三藏,依教奉行,历练不殆。他还期望能学到教外别传的禅宗,为了这个目标,他发足外出,参访圣贤知识,广受教益,走遍了五个天竺国度,历时五百多年。

他决定到东土震旦——中国去寻找真谛。

时值东汉末期桓帝之初的建和至永兴年间(公元147—153年),从今天的尼泊尔进入中国的云南到达四川,第一站是和宾头卢尊者登峨嵋山,朝礼普贤菩萨,住在大慈寺十余年。经常二十天才吃一餐饭,而且坚持诵经不断。

当时汉灵帝丞相何进大为惊叹而赞诗说:“他是如此勤奋勉力,当经文从他的口齿里飞快地诵读出来的时候,就像岩壁上的清泉急速地喷泻。当他半夜里息心静坐的时候,常常可以听到躲在台阶前的那些将被度化的神鬼感激地哭泣。”宝掌师常对人说:“我有夙愿要住世千岁,今年已是六百二十六岁了。”因此,世人都尊称他为千岁和尚。

接着他又到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于金刚窟。当时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战事不断的时候,有道家李道元麻衣子法号达真人等,皈依佛门,改穿僧衣随侍千岁和尚。到了古义丰郡,就是现在的黄梅县,那里是上古时代伏羲皇帝演画卦爻的场所,汉代称为云台山的山区(正确的名称应当是“云丹山”)。

千岁和尚看见这里山连着山、岭叠着岭,还有高峻巍峨的两峰并立,不禁高歌赞叹:“我站在高山顶上举目四望,见万里无云、群山如画、风烟弥漫,翠绿的丛林里不时传来牧童的笛声。那皎洁的月光把满天照得像秋天碧水般剔透清澈。我不禁紧系鞋带,撩起衣袍,乘着白云,和大伙同到那清凉的天国去悠闲地嬉戏。”于是就在这块古佛住过的地方,搭起了栖身修行的茅蓬草庵住了下来,一直停留了百十几年,却很少有人知道。

某一天,偶然听说高德佛图澄隐住在陕西终南山,于是他又背着衣钵,拄着竹杖前往询问佛法。佛图澄接待千岁和尚,问道:“这些平凡庸俗的世中人,忠与奸、好与坏之间想化解、融洽,是不可能的啊。”千岁和尚回答说:“我说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也只有见到葭灰飞动方可能说妥当准确。”

这个时期,西晋的朝纲腐败,政局动乱。塞外五个民族起兵渡过了黄河,烽烟四起。千岁和尚辞别了佛图澄,仍然回到了双峰茅蓬隐修。他的精神感动了山中猛虎,处处跟随护卫。虽然外面战祸纵横,然而紫云山中的晨钟暮鼓却没有停息间断。因此,千岁和尚经常告诫常住大众,说:“窗外射进来的霞光随着帘子的摆动照在空榻上,外面十里松荫邀伴着绿色青苔,一切都那么安静。你们不要去驱赶在竹林里啼叫的子规鸟,恐怕会惊醒那些雷虎,从树林脚下出来。”

这时有一位来自海上仙岛的偓佺仙人来到这里,邀千岁和尚同上南岳山去。在祝融峰上为群仙说戒,感化了白猿进果、黑虎守门、神龟献上灵芝草、紫鸾伏于法座下。千岁和尚在南岳度过了数十个结夏安居。

之后,又到庐山去访问耶舍尊者。尊者一见到千岁和尚就盘问道:“这里路深猿啼、遒松起舞,乱石坐卧、云雾飘浮,只有牧童能够到达这里唱歌。请问老大德是从哪里来的?”千岁和尚笑着回答:“藤萝长到万年就盘挂到树木上,请问土地到什么时候生出荠草来?”尊者说:“药苗刚刚出土成长,竹根刚刚栽种。”说罢,就和千岁和尚相互搀扶着,登上金轮峰,礼拜舍利塔。住了一夜,他们又一起下山到南康。

在这里听说达摩祖师从广东来到了建邺。千岁和尚就与耶舍尊者珍重道别,前往白下,去见达摩,咨询决疑悟道的心要。达摩见了高声唤他一声:“老阇黎!”千岁和尚顿然地应答一声。达摩大师哈哈大笑,千岁和尚立即言下大悟,顿时觉得“七百多年来心中的疙瘩,竟然如坚冰一下子融化开了。”在回归的路上作偈说:“我在梁国的都城遇见了达摩导师,参究禅法,明心见性了。现在我要飘然行脚到浙东浙西,去看尽那里的好山好水。”

于是,千岁和尚往来于泗洲,寻访了智者大师,又和他顺着泗水东流而下,由千顷到达了琴溪。在现在被称为赤鲤古潭的地方,还留有唐代裴休手书的宝掌石存在啊。千岁和尚又到延陵,去访紫髯道士,邀他一同到天台山去,经过石梁飞瀑,登上了赤城山,拜访昙猷尊者。千岁和尚指着麦田说:“这起伏的麦浪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水,那满车满车装的是不是汗水呀?”昙猷尊者听罢振摇着锡杖说:“漂亮的言词,满口的空话,果报如此,功德如此!”

千岁和尚辞别了尊者,接下来就是上华顶峰,礼拜长耳定光古佛。航南海,拜观音大士。遂即到四明山,带领竺历法师进入四川,拜谒禅宗二祖神光和尚。又越过棉竹山,过白帝城,在旅途凉亭的墙上题写:“日出东边雨又飘,栈前栈后草萧萧,不知道良师益友居住何处?在弯弯山道和白云深处,数次向樵夫打听过,都不知晓。”

于是就离开了四川,再返回雁荡山,重新遍游那气势磅礴、莽莽苍苍的雁荡七十二峰上的寺庵,在大龙湫瀑布休息的时候,友会了博具那尊者。榜庵曰:“观不足,额手望天柱岩的美景而忘记归来。”隐士陶弘景真人就是为此而建造了这“忘归”和“观不足”二座游亭啊。还镌写了一首诗:“我曾经过目观赏了天下的名山,其中只有这里的美景难以用图画记录下来,山前的白头老翁在这里已经住了一千年,仍然说这一生都还观不足。”

千岁和尚听说傅大士住在双林寺弘扬佛法,特地前往参访。他请问“如何是佛的正法眼藏”,傅大士把十指交叉恭敬地回答说:“两手空空提着锄头,步行的人骑着水牛,人明明从桥上走过,却只见桥在流动而水不流。”千岁和尚又接着追问,“莫不是教外别传?”大士说:“碧水倒映着孤峰,寒潭迎照着明月,你我都不知道它的本源,须弥山就在你的脚底下越过。”

千岁和尚与大士居游了数年后,就前往渔浦,攀越赤符、大岩等许多名山胜地,又回到司空山,隐居于古庙之中。高士沈约经过这里看望了千岁和尚,在石上镌书曰:“寒风吹破了故旧的窗纸,片片雪花飘落在供台。把三衣统统都披到身上,仍然像浸到水中一样的冷,还是去捡柴草,拨开地炉深深的积灰,看有没有未熄的火种。”

已经是冬天了,千岁和尚应约到了舒城。他邀三祖僧璨大师游罗浮山,参访道家大德葛洪真人于梅花坞的洗耳泉。千岁和尚见了吟诗曰:“万顷青山,一分梅花三分竹,行吟住宿,难道只许你仙人独享?”葛洪真人也和道:“禅翁到来的时候,恰好这局棋刚刚下完,茶也煮熟了,岂不好吗?”三祖在旁,轻轻拍掌笑道:“稚川,稚川,你不要故作推辞怕忙碌,还是赶紧去挖笋子来,烧柴草煮饭吃!”说罢三人大笑,这笑声把山上的石头都震落下来,如今,这个落石洞还在梅花村的旁边呢。

此时,唐王朝刚刚开始建立,千岁和尚又回到双峰老祖寺。他说过“我走尽了中国的八百个洲,这座山偏偏可称得上修道之人游访居住的地方”的话。这期间,他礼拜了禅宗四祖道信和尚,逗留请益,并且请他去住持老祖寺。

在一切安顿就绪之后,千岁和尚就北渡黄河至嵩山少林寺,礼拜初祖达摩的面壁崖。接着又北上幽州,游西山,访华严室利尊者于潭柘寺。游历上方山,到真定,礼拜大菩萨,遇见了白足企都仙和尚。千岁和尚和他对话,使他感到真诚挚爱。千岁和尚就带他又回到黄梅,访问五祖弘忍大师于东禅寺,和他们来往十分莫逆,达数十年之久。

后因兵扰蕲黄,时局不安,千岁和尚又重返江浙,隐居于浦江与赤岩之间。当时在淀溪,有位朗圣僧,是五祖弘忍的法孙,他平静安逸,独居修行。千岁和尚和他十分友善,经常写信叫白狗送给朗禅师,朗师养了一只黑猿,由黑猿把回信带给千岁和尚。所以唐南康郡王韦皋就在朗师墙上题诗说“白犬驰书至,青猿洗钵回。”

不久,朗公圆寂。千岁和尚也就渡过涛涛长江,挂笠在会稽云门寺。当时正是唐高宗显庆二年丁巳岁(657年),千岁和尚已经是高龄一千零七十二岁了。这年七月七日,他忽然向如光、慧云二位徒弟说了一段偈语:“本来没有生和死,今天也要显示生死了,我得去安住于成佛之道心,来生我还要转世再来到这个世界。”说完就闭目入定。七日之后,又苏醒过来,嘱咐徒众:“我灭度之后,你们就在这里修塔供养。日后,会有人来迎接我的遗骨回归中天竺。希望你们要切切注意,不要拒绝啊!”说罢就与世长辞。

徒众们谨遵遗命,就在若耶溪的南岸建塔,掩葬千岁和尚的真身。每当风雨交加的时候,墓塔会放出亮丽的光来。到了龙朔二年(662年)五月初五日,正好有一位印度僧人来到,环绕师塔顶礼,塔门自动打开,人们看见塔内大师的真身舍利放出耀眼的光芒,宝骨洁白庄严,带有明亮的红色纹理,令人肃然起敬。

那位印度僧人祷礼完毕,提起千岁和尚头骨振动着,那全身的骨架关节紧密有系,没有一块散落。印度僧人把骨架放入池中漂洗后,仔细藏入包裹,背负着向西而去。这时,天空云霄中显现出种种瑞相,还隐隐传来美妙的佛音梵曲,多日不绝于耳。洗骨池至今还在舍利塔的左边。

查阅千岁和尚生前所经历的地方有数十余处,处处都已建成了寺庙。唯有黄梅双峰老祖寺最为庄严壮观。因为是在四祖、五祖于黄梅弘扬佛法之前所建,而千岁和尚年岁又最高,所以后人都尊称为老祖寺。

我(行森)现今忝为老祖寺住持,在瞻仰顶礼这位古德的时候,就像瘦粼的竹子,面对大风吹来无力站稳,令人胆颤心惊。是啊,这数千年来,有多少名山大川中的寺院丛林,在建后又遭毁坏的,推想着也不知道有多少。然而在这里却是殿阁檐楹,开朗完整,吐云吞月,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毁,乃至于周围泉石松竹都蕴含着当年的古貌,如若不是有千岁和尚的高德,如何能够得到像有神灵般的护卫呢?

行森常常阅读五灯、祖传,其中对于千岁和尚的记述都过于简略。正好我因为住在深山,闲暇较多,所以就详细察阅考证像《古会稽记事》、《唐汇搜奇》、《白氏类林》、《罗浮旧志》、《天台会纂》、《法苑珠林》、《雁荡集》等书目,将其中有关千岁和尚生平行实的内容记录下来,恭写成文。以有益将千岁和尚苦修道行的榜样,如日月高照,使后世来人能有所借鉴啊。

行森顶礼,谨作赞词:

怀悲愿,露古颜。孤筇直过万重关,竿头风月滩滩别,足底烟霞处处闲。

称幽兴,唯此山,惊回龙梦出潺湲。奇石蟠松无限意,双峰绝顶许谁攀?

作者:茆溪行森国师

译者:常智

白话文译自《老祖宝掌千岁和尚生平行实录》

展开阅读全文

分粥的和尚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寺庙里,住着许多和尚,每天早上起来要分粥吃,可是,经常因为僧多粥少就有人分不到。 和尚们在一起开会研究。

大家推选了一位年长的和尚,让他主持分粥。开始他分得很平均,后来他就给有关系的人多分,把满的厚的留给自己了。

和尚们觉得这样不行,就提出大家轮流来分粥。一开始也不错,时间一长,轮到自己分的那个人总是想方没法给自己留好处。

最后,一个和尚提出,把所有的粥都事先分好,是谁主持分的,那个人就必须等别人都拿了以后,自己才能去拿。

这一办法采用以后,早上和尚们就没有争吵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两个和尚的简单哲理故事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很多时候,简短的励志小故事却告诉我们不少的大道理。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个和尚简单哲理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变成为了好朋友。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

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启示:我们在公司领的薪水再多,那都是挑水。而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体力拼不过年轻人了,依然还是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

展开阅读全文

小和尚买米的故事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很多时候,简短的励志小故事却告诉我们不少的大道理。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理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在一座寺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这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我们的米不多了,你出山到集上买些米吧。”小和尚答应一声,第二天就出发了。

可是走了没多久,小和尚就回来了。他告诉老和尚,出山过河的那座桥,木头朽坏了,人不能走。老和尚问:“不是可以从别的路绕过去吗?”小和尚说:“绕过去那得多走几倍的路。我听附近的山民说了,那桥他们马上就修,还不如等桥修好了再出山。”老和尚沉默不语了。

几天后,老和尚又派小和尚去买米,几个时辰过去后,小和尚背着袋子又回来了。看到老和尚,小和尚立刻说:“师父,那桥正在抢修,现在还没修完,等他们修好了再去买米吧。我想,修这桥不会用太长时间的。”老和尚看看已快见底的米缸,叹口气:“好吧,就按你说的等吧。”

估摸着桥该修好了,这时米缸里的米也已吃得干干净净了。老和尚说:“去吧,赶快去吧,再买不到米,咱就该饿肚子了。”小和尚收拾收拾东西,上路了。可是这一次,小和尚去得快,回来得也快。一见面,小和尚就着急地对老和尚说:“师傅,不好了,桥是修到头了,可是被上游突然暴发的山洪又冲坏了,连那条绕过去的路也被洪水淹没了,我们该挨饿了……”

老和尚叹口气:“其实,这种状况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当初桥朽坏了的时候,你如果早下决心,从绕过去的路出山,虽然费些体力,但米应该是早已买回来了。可你不想费力,又心存侥幸,结果,一而再,再而三,造成了今天的困境,你说,这能怨谁呢?”小和尚不由得低下了头。

展开阅读全文

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

全文共 2230 字

+ 加入清单

玄奘是长安大慈恩寺的和尚,原名叫陈袆(音huī),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缑音gōu)人。十三岁那年,他出家做和尚,就认真研究佛学。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他发现原来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又听说天竺地方有很多的佛经,就决定到天竺去学习。

公元629年(一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边境兵士发现,叫他回长安去。他逃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甘肃安西)。

玄奘在瓜州,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他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通缉他。如果经过堡垒,一定会被兵士捉住。

玄奘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碰到了当地一个胡族人,名叫石槃陀,愿意替他带路。

玄奘喜出望外,变卖了衣服,换了两匹马,连夜跟石槃陀一起出发,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门关。他们在草丛里睡了一觉,准备继续西进。

哪儿想到石槃陀走了一程,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把他打发走了。

打那以后,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约摸走了八十多里,才到了第一堡边。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几乎射中他的膝盖。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幸好守堡的校尉王祥也是信佛教的,问清楚玄奘的来历后,不但不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还送了一些饼,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指引他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一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一皮袋的水都泼翻在沙土上了。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达到目的地,决不后退一步。现在怎么能遇到困难就后退呢?想到这里,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满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水喝,口渴得像火烧一样,终于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高昌王麹(音qǔ)文泰也是信佛的,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切要他在高昌留下来。玄奘坚持不肯。麹文泰没法挽留,就给玄奘准备好行装,派了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二十四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后,一路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了天竺。

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迹。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僧学经。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恒河的时候,碰到一群强盗。他们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杀个人祭神。船中的强盗看中玄奘,要把他杀了祭神,玄奘再三向他们解释也没有用,只好闭着眼睛念起经来。说也凑巧,这时正好起了一阵狂风,河里浊浪汹涌,差一点打翻了船。强盗害怕起来,赶快跪下忏悔,把玄奘放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当地的人都还认为玄奘真有什么佛法保护呢。

天竺摩揭陀国有一座古老的大寺院,叫做那烂陀寺。寺里有个戒贤法师,是天竺的大学者。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了五年,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

摩揭陀国的戒日王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听到玄奘的名声,在他的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为玄奘开了一个隆重的讲学大会。天竺十八个国的国王和三千多高僧到了会。戒日王请玄奘在会上讲学,还让大家辩论。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采演讲十分佩服,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成功。

戒日王接见玄奘的时候,说起他早就听说中国有个英武的秦王。玄奘告诉他,秦王就是现在的大唐皇帝。

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正在洛阳的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玄奘把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向太宗作了详细的汇报。

在这以后,玄奘就定居下来,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到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作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那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经事迹已经离得很远了。

[玄奘和尚取经的历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两个和尚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

他们分别在相邻的二座山上的庙里

这二座山之间有一条溪

於是这二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

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己经过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

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

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

第三天也一样

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

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於受不了了。

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

看看能帮上什麽忙。」於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

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

看到他的老友之後,大吃一惊

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

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妤奇地问:「你巳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

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

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於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後院

指着一囗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後,

都会抽空挖这囗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

如今,终於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

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展开阅读全文

编写的寓言作文不怕鬼的和尚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蜀地有个和尚,法名善晓。这善晓和尚早年本是个做官的,只因看不惯官场黑暗,不愿合流,感到做官不遂心,于是出家做了和尚,弃官换了个自由。这一日,善晓和尚云游到了合州,听说了山神为害四方、给合州老百姓带来苦难的事,他心中甚是不平。

善晓和尚拿了板斧,怒气冲冲直奔山神庙。他一脚踏进山神庙,便怒不可遏地用板斧指着山神塑像骂道:“祭天祭地,都不用三牲这么厚的供品,你这样的鬼神算个什么东西!怎么竟敢狂妄地超过天地的尊严呢?况且牛是耕地少不了的,是百姓过日子的依靠,你滥施淫威,逼人们把牛羊杀了,献给你享用,也太过份了!今天,我要替他们来出出这口恶气!”说罢,善晓和尚举起斧头,使劲向塑像砸去。他一阵左砍右砸,直到把塑像砸得粉碎,这才停住。他看着昔日作威作福的山神,此刻不过是散瘫在地上的一堆废物,不由得痛快地“哈哈”大笑起来。

善晓和尚怒打山神的事,一下子传开了,合州上下一片惊恐不安。人们全都为善晓捏着一把汗,也十分担心山神会来报复。有人窃窃私语:“这下完了,山神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不见有任何灾难降临,善晓和尚也一直安然无恙。老百姓这才如释重负,再也不用杀牛宰羊去供奉山神了,他们都对善晓和尚充满了感激之情。

可见,在勇敢者面前,鬼神也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首先是不能被所谓的鬼神在精神上压倒,其次是要有敢于抗争的精神,这样,恶势力就不可能为非作歹。

展开阅读全文

小和尚游城记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他们每日念经化缘,循环往复,年年如此。

直到有一天,小和尚长大了,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单调无聊的日子,就告别师父,下山去了。

他走啊走,走到了一座名曰“上海”的城市。城中建筑物高耸入云,道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他一转头,看到了一间装潢别致、小巧玲珑的屋子,立在街道尽头。走近一瞧,共享书店,他喃喃念道:“共享,不就是给大家一起看的书店吗?”于是便推门进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各种各类、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书整整齐齐地陈列在书架上,按着颜色排列。乍一看,五彩缤纷,宛如暴风雨后初晴时绽放的彩虹。

他心动不已,想抽出一本仔细品读一番时,书却死活不肯脱身让他看。正犯愁是,身边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哥哥,共享书店是需要刷手机才可以借阅的。”是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小男生,边说边拿出手机,扫了一下书侧的二维码,拿出书递给小和尚。

“这么神奇!”小和尚脱口而出,一脸惊奇地继续问道:“谁想出来的?”“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长马云,他还不止发明了共享书店,共享超市也是他的杰作呢。”男生一脸骄傲,可突然又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脸上有些不高兴地说道:“但是我听说杭州那家共享超市,里面坐满了嫌天热又不肯在家开空调的老人,导致超市都快无法运营下去了!”小和尚听得一脸津津有味,激动得满脸通红。

“我带你去骑共享单车把!”小男生拉着小和尚跑到了一排ofo单车前,扫二维码开了车,想和他一起骑车。可惜的是小和尚不会骑车,于是他就跟着小男生,在城市中四处兜游。

在一处路边的草丛中,他们发现了几辆破损的单车。小男生给公司打了电话报修,并和小和尚说:“你看,破坏他们的人素质肯定很差,这么美好的事物都要破坏。所以现在有几家共享单车公司都要倒闭了,最大的两家膜拜和ofo也要合并了,否则他们只能亏损,赚不了钱。”小和尚听后,闭目沉思,一抬头,发现身边都是与共享有关的事物。

与小男孩告别后,小和尚回到了山上。跟老和尚说了他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大和尚感慨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和我当年见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场景,变化真大啊!”小和尚不可置否地点头,道:“共享这个名词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今人们的生活,与人们密切相关,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理念。虽然有些不足的点,如人们的素质没能完全保护好共享的事物,可这也将不失为营造一个璀璨的共享时代啊!”

展开阅读全文

沙和尚,我想对您说作文700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这耳熟能详调子,想必同学们都熟悉吧?到《西游记》,大家脑海中肯定会先浮现出“齐天大圣”孙悟空威风凛凛,大战妖魔的英勇场面。但当我品读完《西游记》后,脑海中浮现的确是沙和尚任劳任怨,挑着行囊赶路的场景。

沙和尚是唐僧在路过流沙河途中收的三徒弟,他脖子上挂着一串黑油油的佛珠,梳着一头卷发,手里拿着月牙铲,身着一身朴素的僧衣。虽然没有孙悟空的威风,没有猪八戒的可爱,但他却有一种庄严和风趣。

我想对沙和尚说——

沙和尚,您虽然没有孙悟空的睿智、善战,但您却忠心耿耿,和蔼可亲,忠厚老实、谦恭礼让,凡事都问取师父师兄的意见,看似毫无主见,其实是对比自己强的人的尊重。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迫害下,您在流沙河中受尽了各种苦难,确不计前嫌,在一道取经的路上与孙悟空和睦相处、虚怀若谷。记得,过火焰山,孙悟空去借芭蕉扇时,唯独您一人牵着马,背着行李,从没有停下来休息。无论怎么辛苦,都一直坚持,不得不令人拱手称赞,佩服不已。

沙和尚,您虽然没有八戒那般强劲的法力,但您一路上话不多,但更多的是务实做事。少说多做是现代年轻人少有的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您勤俭节约,只吃一些斋饭,见到奇珍异宝,也不起贪财之心,一向低调做人做事,脚踏实地。您勇猛杀敌,尤其在大师兄二师兄不在的时,从未逃跑或者丢弃师父,经常和师傅一起被抓。一个人,忠心,勇猛,不畏强敌的特征可歌可泣,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沙和尚,您虽然没有高超的武艺,没有高智商的头脑,但是却有着善良的心,甘愿为他人服务不求回报,您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值得我对您的尊敬,您是我心中的“大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鬼斧神工的和尚套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爸爸妈妈终于带我来到了美丽的嵊泗列岛。说起这次嵊泗之旅,不得不提的就是和尚套景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是来嵊泗时当地渔民极力推荐之处。

和尚套景区位于嵊泗列岛最东端,面临茫茫东海,是观海上日出最好的地方。

景区内有和尚观潮、将军石、观景台等各种景点,一边是无边的大海,惊涛拍岸。当巨浪层层掀起时,仿佛要把它们狠狠地往里摔;一边是蜿蜒起伏的悬崖,宛如一条盘旋的巨龙,环绕着整个景区,有着鬼斧神工的感觉。而我们,就行走在悬空的木栈道、摇晃的木桥、陡陗的山路上,内心时而踏实,时而刺激。

其中有处玻璃观景台,直伸出海面,是用玻璃铺成的,非常壮观。在透明的十几米的高空往下看大海,自己的脚犹如站在空中,真是太惊险了!妈妈却总让我站在上面拍照,我被逼着抬腿往上站,却忍不住尖声大叫,引得游客频频朝我看。

涛声阵阵,山海直连,风光无限好!虽然我们一个个晒得像泥鳅似的,但却是一趟让我非常回味的海岛行!

展开阅读全文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作文600字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在一个深山老林里,有着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寺庙。清晨伴着山林里鸟儿清脆的歌声,古老的寺庙再次敲响了大古钟,老和尚又收了一个新的徒弟,就是三心二意的小和尚——一禅。

老和尚摸了摸他那长长的胡子,严肃地说道:“大家都听好了,现在我们来念四书五经,五经中的诗经。”

小和尚们都认真地念了起来,可是一禅念着念着便打起了瞌睡来,老和尚发现后很生气,就将一禅拉入他的房间,语重心长地说:“一禅,念经人要能静的下心来,才能念好,你就在房间里给我念念宋词吧!等你安下心来再与我们一起念经。”小和尚听了,点了点小光头,拿起师父给他的宋词就念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只蝴蝶飞了过来,落在了窗户栏上,一禅看见了蝴蝶,便放下手中的书去追蝴蝶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下午老和尚走进房间,发现一禅又在打瞌睡,大声地喊道:“一禅,把你上午念过的宋词背给我听听!”一禅吓了一跳,迷迷糊糊记得不太清楚了,“大儿去、去、去抓蝴蝶,中儿,中儿忘了。”老和尚听了怒气冲冲地说:“这么简单的你也能忘了,那你就给我念一首古诗,再念不好,今晚就不要睡觉!”老和尚气呼呼地走了。

小和尚背呀!背呀!肚子好饿啊!咕咕咕叫了起来,他想背诗好无聊呀!要是能吃上烤鸭腿多美味啊!他想着想着,口水流了下来,老和尚又察觉了小和尚背诗时总是心不在焉,走到房间问道:“会背了吗?”一禅挠了挠头说:“会背了。”“那你背给师父听听。”“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咕咕咕……”一禅肚子响了起来,他便想到了好吃的烤鸭,“夜来烤鸭香,我的口水当当当。”一禅边背诗还边在做梦呢!“什么?”师父气得破口大骂,你今晚就不要睡觉啦!

……

老和尚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哎!这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禅的心都飘到九霄云外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