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稀泥

和稀泥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和稀泥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和稀泥问题。

分享

浏览

1243

作文

2

热点时事论据素材:调查校园霸凌,最忌“和稀泥”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调查校园霸凌,最忌“和稀泥

中关村二小的疑似“欺凌事件”还在持续发酵。要知道,就在上个月,教育部、最高法、最高检等九部门刚刚下发了《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今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反校园霸凌暴力事件已经上升为国家议程。

对这次事件,舆论的惊诧既在于“厕所垃圾筐扣头”发生在中关村二小这样的“牛校”,还在于在国家反霸凌的禁令之下,中关村二小的“冷漠回应”,给人的感觉是没有认真对待这起事件。

事件的来龙去脉应该调查清楚:“厕所垃圾筐扣头”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其他暴力霸凌行为?这不是为了给哪个孩子“出气”,而是这是学校、教育部门本应有的负责态度——对一切校园霸凌行为零容忍,不迁就,不马虎。

北大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研究员乔毅娟等人,在18个省区做过调查,发现有66.1%的男生和48.8%的女生遭受1种及以上的欺侮,其中被恶意取笑是学生中最常见的欺侮行为,报告率为43.2%。所以,校园霸凌的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止于直接的暴力殴打。这次“厕所垃圾筐扣头”是否属于霸凌、校园暴力,至少是值得严肃对待的。

在反校园暴力已经成为国家议题之后,不能将类似行为再视为“小儿科”,在没有做出全面调查之前,不能大而化之做处理。特别是像中关村二小这样的所谓“牛校”,更应该在反校园暴力方面做出表率,如果仗着学校“实力”,家长有求于学校,就硬生生把问题压下来,粉饰、回避可能存在的校园暴力问题,这是鸵鸟政策,也是对未成年人的不负责任。

当然,治理校园暴力、霸凌问题,不是一味追求对未成年人的“严刑峻法”,而是学校、社会应帮助孩子建立底线意识和规则意识。

不仅让孩子明白暴力、欺凌是不正确的,更要让他们明白暴力会造成什么后果、会承担什么责任、遭遇暴力后应该向谁求助。而一旦发生暴力、欺凌事件,学校和老师应立即介入,耐心疏导,而不应藏着掖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针对不同性质的案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柔性处理的,要柔性处理;该施加惩罚的,要有相应惩罚措施;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则要果断移送公安部门。如此,才能打破校园暴力的孩子不说、家长不知、学校不管的“三不困境”。

根治校园暴力,关键在预防,重点在家校,兜底在法律。校园暴力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而成,根治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司其职而又共同联手,从预防、发现、矫正、处理等多层面综合发力,建立起前期预防、中期干预和后期惩处的完整链条。这其中,尤其需要教育部门和教育者,做好“反暴力”的长跑准备。

目前,北京市教委已经表态,对此次事件,将“严肃对待和处理问题”,希望这能成为一个标杆,今后能够严肃对待所有校园霸凌问题,哪怕疑似霸凌事件也值得认真对待,最忌“和稀泥”。

展开阅读全文

和稀泥故事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和稀泥”是中国三千年封建文化的核心处世思想--中庸之道,俗称“老好人”。即在处世为人时,讲究圆滑,八面玲珑,谁都不得罪,是典型的“中国式”为人之道。

前段时间,中国男足主教练朱广沪被记者问到“是让国家队打亚洲杯呢还是让国奥队去打?”老到的朱指导说:“我们的任务是做好训练,至于哪个队打亚洲杯,那是领导们所决定的。”看典型的老好人。且不说其能力如何,当然大家心知肚明,单从为人方面,朱指导就给我们青年朋友上了一课:既不得罪领导,又不得罪球迷,其世故之圆滑可见一斑。

还有一例,我单位有两老师打的不可开交,闹的沸沸扬扬。校长在班子会上提出要做出处理意见,请中层领导们表态发言。大家都三签其口。被逼无奈时,不外乎说:怎么处理由校长决定,我们服从。或是“只找他们谈话就行了,下不为例。”等等此类不关痛痒的话,最后的处理还是不了了之。

诸如此类的人或事太多了,生活工作中时常可见。说这样没原则的话的人更是司空见惯。那这样做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鲁迅说过“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如果一个社会以“和稀泥”为重,“老好人”作风盛行,那连个敢说真话的人也没有了,连个有坚定正直立场的人也没有了,会的只是歌功颂德,却怕承担责任,处处谨小慎微,只会作“戚戚之态”,那我们这个缺少脊梁的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呢?社会发展从何说起?

人生就象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这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其重要性都是不可或缺的。演好我们这个角色,让生命过程更坚定鲜明,生命力才能更长,喝彩声才能更久,光明才能更多,阴暗才能更少……

[和稀泥是贬义词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