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你的愤怒哀愁初中作文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想问愤怒哀愁乃人之常情,为何要珍惜?那我便告诉你,愤怒哀愁虽人之常情,但却不能随意发泄,所以,珍惜你的愤怒哀愁把!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当工作、学学或家庭里有什么烦恼时,我们总会习惯性的任意发泄我们的愤怒和哀愁;当取得一些小成就时,我们又会迫不及待的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喜和乐。这种大起大落的感情总是让人不经意。
当然,没有愤怒和哀愁的生活是乏味的。犹如被剪掉翅膀的雄鹰丧失了飞翔的能力,犹如失去阳光的植物丧失了生长的能力,犹如干涸的小溪丧失了奔向海洋的勇气。
对身边的人好点,不要随随便便就向爱我们的人发脾气,把自己的愤怒哀愁写在脸上,不与人交流,这样我们身边的人也会手足无措。有什么事情要学会交流,心情不好要学会忍着,实在忍不了就去森林里大吼几声,但千万不要向他人发泄,要珍惜你的愤怒与哀愁。
喜可以伪装,乐可以加以粉饰,忧能够掺进水分,唯有怒是十足橙色的赤金。珍惜你的愤怒哀愁,就是珍惜你的每一笔财富。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我们要学会在愤怒忧愁中去收获。
所以,少年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把笑容展示给大家,学会冷静,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珍惜你的愤怒哀愁!
哀愁的同义词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基本解释
词目:哀愁
拼音:āi chóu
注音:ㄞ ㄔㄡˊ
解释:
[sorrowful;sad] 哀伤愁苦
哀伤[āi shāng]
基本释义
[distressed;heart-rending;sad;grieved] 悲痛忧伤
不胜哀伤
详细解释
悲痛忧伤。
《汉书·匡衡传》:“陛下秉至孝,哀伤思慕,不絶於心。” 唐 杜甫 《成都府》诗:“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伤。”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国朝 何仲默 亦遭壬申之乱,但过於哀伤尔。”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九:“不远处送来提琴的声音,拉的是哀伤的调子。”
品味诗词的美丽与哀愁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意如,佛语意为自由自在。安意如是个典型的徽州女孩,水灵的眼睛,安静的笑容,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或许,老天是公平的,给了这个行动不便的女孩以灵动的思想和诗一般的气质,让她能在诗词浩瀚中体验个中滋味。
看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实属偶然。当时只是被标题所吸引。纳兰容若《饮水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还以为又是本都市小说,没想到,这是一本品诗论词的作品集。看完后,颇欣赏安意如的才情,但更打动我的是她真正用心去感受诗歌,感应诗歌背后的诗人。
诗歌不是用来读的,我在释义、翻译中去阅读诗词,似乎总体会不了诗的真正意义,反而落得不甚了解。透过安意如的笔,我了解诗人的生活与情感,感受他们的心情,感怀他们的际遇。似乎我也能站在诗人的角度去理解诗词,诗歌已还原为动人的故事在讲述着诗人们的俯仰沉浮。或许这本书不是好的诗词参考书,我们无法很好地解释诗词意义,但却能真正理解诗的意境和内在韵味。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是苏武的《留别妻》的头两句。她解:“你知道,我对你的誓言,如同我手中高擎的汉节,如何星月沉沦,都不曾低落。”我们只道苏武的昂然刚烈,却忽视了他内心的寂寞和对妻子的深深思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认识的柳七是个情场浪子,她却说:“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性情,直直戳中封建伪道学的痛处。即使他词中滴落出的情感如金如玉,也依然为礼教所不容。”原来,他也有无奈,这样的柳永还只是那个流连于烟花地的柳三变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今人只将读纳兰容若的词列为小资的标志,却不懂他的真性情。意如解纳兰:“容若,我们爱你,是懂得你的金销玉碎的悲伤。每个人都会悲伤。可是很多人,不会倾诉。”喜欢一个诗人,不只喜欢他的诗,更应该懂他的故事,懂他的人。
读此书,如遇春风。诗一样的语言,画一般的故事,道不尽诗人的美丽与哀愁。她爱诗人的诗,但更爱他们的人。或许,他们碰到意如,也是一种幸福。安意如认为,邂逅一首好词,如同春在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遇见安意如,不也如此?
[品味诗词的美丽与哀愁作文800字
清明寄哀愁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一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慎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
这几天的天气都挺不错的,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能更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向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给予我的就是一种恬美的意境。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渐渐地,清明对于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愈来愈重,特别是外公离去后,这感觉更加强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对我特别好,可能是我比较乖的缘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会很哀伤。
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很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会有些酸酸冷冷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
我改变了哀愁的色彩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烦乱还是寂寥?只怕一切都索然无味,旧愁刚消失于断弦的尾声,新忧又攀上呆呆的窗棂,无意间,翻开了烛台,那颗颗红泪自顾自地流淌,默无声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吹吹玉箫把,却恐那深沉的厚重之音激起昨日的伤痛。品品春茶吧,又感伤曾与有人共饮的画面不再。酒儿太烈,月儿太冷,就怕泪儿不自主地飞,去去去,了了了,我且铺宣蘸墨,一泄哀愁。
童子功练就的山水国画,一刻也不敢忘却。有人笑说,太老旧了,跟不上时代,我却不以为然,我的画不算美,但有谁知道他是我的舒心法宝?墨把骨髓然在纸上,一山一石,一人一云,全是在教你宽心。都说山水能净化人心,我足不出户,就凭一支羊豪,便可领悟那山之稳重,水之领秀。
浮华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像一把刀子在后头催着你不得不走,白天,我可以奔驰在时间里淡忘一切,可以吧阴谋想了又想,掂了又掂。可夜晚,当黑幕包容了一切吗,当躁动也安静下来,我要哪里寻找自己真是的灵魂?跑得太快,灵魂也丢了。清醒一点吧!浮在水面的萍全是假象,沉在水底下的石才是真谛。
每每这时,被世事所累,被在内心期许与无奈实现的矛盾所困。愁与痛,一并泛在心头,憔悴与疲惫压炸这脆弱的身心。我默默拿出画具、倒墨、装水、挑纸,一些简单的过程,我却像忠实的信徒一般坐着。因为在我看来,这是对我心灵洗涤的开始……
心在大笔洒墨间轻松起来。画山,讲究的是大胆,多想一丁点儿在下笔就难显山之大气;心在勾勒人物时平静下来。画人,靠的是镇定,一分一毫的误差就会毁了整幅画的意境,哀愁的色彩尽在这一刻慢慢淡去。
墨香肆虐在房间里,退后几步,眯起眼欣赏那“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达,真是一次美好的心灵之旅,在这一刻心儿豁然开朗。
不能言语的种种,对谁也不敢诉说。唯独在这山水意境间,哀愁被一扫而空,心儿再次看到希望的曙光。
红烛不必洒泪,一次心灵之旅,忧伤全被蒸尽。
我们需要哀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498 字
+ 加入清单“其实,哀愁并非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而是一种艺术之心,它包含着敬畏、怜悯、仁慈,还有感动。”——题记
什么叫作哀愁?不少人会觉得真是个矫揉造作的问题。如此多姿多彩的生活,不及时行乐,为什么反哀愁起来!那就错怪了这个字眼。何等欢乐、团圆的除夕夜,竟在爆竹声中,一响即散,恍恍惚惚地过去了。当你还没看够旅途的风景,却发现车已到了家门口。每一个人声寂寥的夜晚,总是猛然想起来,生命中又一天结束了,我还是一无所成。这一切,并不是身处灯红酒绿就能忘掉的。既然筵席必散,那又何不认真体会一下那种淡淡伤感的滋味,缠绵不断,难舍难分。
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那么大概没人会否定我们需要实现美,实现价值。谁说哀愁亦不是一种美?譬如香消玉损,红颜薄命,就是在美中平添一份凄凉,变得愈发冲击人心。林黛玉的一生就是红消香断的,致死不愿落入凡世,短短十几年碾冰为土玉为盆,是多么的洁净。无论贾府如何破败腐朽,她始终保持着孤傲的品性,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悲。正因为在韶华中仙逝,我们才认为她的美,有一种超乎世俗的高度。试想如果她能和宝玉安享天伦之年,纵使她再漂亮,有才华,那这个形象还会如此不朽吗?很多的美,被悄悄掺入了一种惋惜,一种转瞬即逝的伤痛。其实这便是哀愁了。正因为有了哀愁,我们生活中才多了一份感叹,一份悲悯。黄昏是美的,美在短暂的炫彩,明媚鲜艳的春花能有几时,终究是零落漂泊而去。但只可惜现在很多人已经否认掉这种哀愁所带来的美了。要知道,是那种转瞬即逝带来的哀愁,让我们珍惜每一次雨过天晴。每一次清晨霜降,是淡淡的愁,赋予美别样的意义,使我们更加充实、多彩。
还有一种哀愁,并不能发现美,却能引领我们发现自身。换句话说,这种哀愁就是对自己很深刻的思考。因为哀愁,所以宁静。有人说俄罗斯是一个非常深沉的国家,为什么呢?那里有广阔无垠的田野,浩荡无边的雪原消失在茫茫的天际。景色十分单调,但凝结着一种雄浑的力量。环顾四周,大地一片寂寞,你大声呼喊,竟没有回声。天地间忽然就剩下自己,渺小得如一根稻草,一片雪花。什么纠结,什么欲望,都已经被浩荡的宇宙震慑住了。只有这时人们才会反省,我从哪来,又将去向何方?心灵无比纯净,只剩下一点点哀愁,一点点迷茫。这种带给人沉静的哀愁,酝酿出了很多伟大的杰作,像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这些作品无不因哀愁而起,为哀愁而生,使人鸟瞰大地,生出一种桑沦的情怀。很多时候,当我们孤独地处于天地之间,或者历史长河里,这种哀愁就会油然而生──既是一种感叹,也是一种反思,是哀愁的力量把我们引领到更高更远的地方,来审视内心,会突然觉得豁然开朗,云淡风清。
我可以说,人们的生命力也是有哀愁夹杂其中的,那么是谁要扼杀哀愁,使现代的人们变得肤浅,小气,离真正的自我实现越来越远呢?其实并不能怪社会上追求物质,即时行乐的风气──这是人的本性,而且与哀愁本身并不矛盾。你可以随着秋风,追逐一群翻飞的银杏叶,欣赏它们金黄色的纹理,目送它们化作香尘,回归自然;当夜晚霓虹灯闪烁的时候,你可以透过五颜六色的光,仰望天空最深、最沉的蓝色,那个时候,你没有哀伤,没有忧愁,内心是纯净的,是被美所深深打动的。
哀愁不是一种多么强烈的情绪,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需要哀愁,我们接受它,品味它,而不要逃避。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美,站到更高的境界,探寻更朴素的灵魂,更珍惜每一寸光阴。即便是在纷杂的都市,我们也需要哀愁得以片刻喘息。
正如迟子建所说:“如果我们心中不再有哀愁了,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我安慰的空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