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圣人

圣人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圣人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圣人问题。

分享

浏览

5724

作文

9

美德作文之不要轻易做圣人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美德有很多种,帮助别人就是其中一种。

关于孔子的弟子,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最发人深省的,可能是发生在子贡身上的事儿。

子贡本是富商,特别有钱,但钱赚多了觉得没意思,就拜到孔子门下,决心去除铜臭味,做个令人仰慕的圣人

一次,子贡走到一条小河边,看到河里有人在胡乱扑腾,眼看就要淹死了,他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人给救了上来。做完好事,子贡本来打算默默无闻地离开,但转念一想,不行,这样做境界太高了,别人没法模仿,得做庸俗点。

于是,子贡一直把人送回家,并说了自己救人时有多危险。被救者的家人很感激,也明白子贡想要点感谢金,可是,家里没有值钱的东西,怎么办?一咬牙,就把一头耕地的老黄牛牵过来,送给了子贡。子贡没有推托,牵着牛,喜滋滋地离开了。

这件事,怎么看都应该被人不齿,但孔子知道后,对子贡赞赏有加,高兴地说:“从此以后,鲁国人一定都会勇救落水者!”

子贡明白,这是因为自己开了一个先河,以后,见到别人有难,大家都会勇敢去救,救完后,被救之人应该拿出点感谢金,而救人者也心安理得地接受。救人虽然有风险,但也有奖赏,这事儿不吃亏,所以,人人都愿意去做。其实,这也算是变相鼓励人们做英雄。

这世上的大部分人都是庸俗之人,让他们牺牲自己照亮别人,很难办到。人们愿意做好事儿,但前提是自己不损失钱财;人们愿意做英雄,但前提是能得到点奖赏。如果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还能让自己心里畅快,他们就很愿意为别人做点什么,来显示自己的道德高尚。

所以,即使你很高尚,也不要轻易做圣人,你的美德若高于大多数人,会让别人望而却步,连举手之劳的好事儿也不敢轻易去做了。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就是最大的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易经》背后四位圣人

全文共 5309 字

+ 加入清单

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位圣人,代表了《易经》成书的四个伟大时代,「四大圣人」不仅对《易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在养生方面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历史典故:《易经》背后四位圣人,希望读者喜欢。

历史典故:《易经》背后四位圣人

关于伏羲的故事

关于中国人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伏羲和女娲在黄河与渭水交汇的太极河边交尾,诞生了中国人。其实,伏羲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首领。伏羲,又名包牺,也称皇羲,他生活在游牧业时代。

关于伏羲的形象,也有各种各样的传说。

伏羲的相貌十分威仪,散发披肩,身披鹿皮,面色发青,目光深沉、睿智,他是青龙的象征,是一个智圣的形象。

伏羲还是公认的《易经》》的创始人。

第一,伏羲是中国预测学的鼻祖,是占卜文化的源头。

伏羲是我国的第一个智圣,他非常善于观察,《易经》中有「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就是说伏羲很神,他因为善于观象(天象地理),还善于察地理,了解宇宙的信息,所以他很善于预测,能知生死,而一个智者必须是善于预测的,他因此也被奉为中国古代预测学的鼻祖。

第二,伏羲是中国符号文化之父,《易经》八卦之母。

伏羲时代是中国的符号文化时代,那时候,人们以符号记事,这些符号被认为是象形文字的上源,伏羲画八卦是符号文化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于伏羲画八卦,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上古时候,在黄河与渭水交汇之处,也就是太极图的诞生之处,有一天,伏羲看见一只龙马浮出水面,他惊奇地发现这只神马的背面竟有奇怪的图像,于是伏羲就照着画了下来,这个图像就是后来大家所熟悉的八卦。当然这只是个传说,那么伏羲又是怎样画的八卦呢?

我们说,八卦出自伏羲时代,但并非伏羲一人所画,它是上古时期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当时人们对事物包括自然现象认识的总结,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唯物观。而伏羲作为这一时期智慧的代表,理所当然也就成为了《易经》八卦之母。

伏羲时代的八卦叫伏羲八卦,也叫做先天八卦,如图所示。

八卦到底代表了什么?好多人都有这样的迷惑。

神秘的八卦被视为《易经》的象征,它由阴爻「--」、及阳爻「-」组成,原本是古天文学运动的标志,《易经》说它是「天地定位」。阴爻阳爻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中国阴阳文化的开端,是阴阳规律高度浓缩,对于中医学及养生学方面都有很多重要启示,对此我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有专门的讲述。

八卦分别代表天(干卦)、地(坤卦)、水(坎卦)、火(离卦)、山(艮卦)、泽(兑卦)、风(巽卦)、雷(震卦)八种物质,用以推演自然及社会现象,它是古人从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观察并总结出来的物质符号,奠定了我国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础。

伏羲是了不起的智者,八卦的发明,阴爻、阳爻的排列,被后世很多学者视为二进制的基石,甚至为计算器的发明提供了思维模式的基础。

第三,伏羲对于中华的养生学也是有很大贡献的。伏羲把火种引入了厨房,使我们中国人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日子,开创了烹饪养生的先河。

正是由于伏羲的这些重大贡献,他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今天的陕西天水、河南洛阳都供奉有太昊伏羲纪念馆及陵墓。

关于周文王的故事

周文王,周姬昌(公元前1213~公元前1117年),历史上又称为西伯,是商纣王时期周方国的领袖。由于他广施仁政,大力发展生产而使周方国日愈强盛,竟达到可与商纣王相抗衡的程度,《论语》记载:「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并因此引起了商纣王的忌恨,于是被纣王囚于羑里城(当时殷都的监狱,在今天的河南安阳)。

周文王被囚后,每日只是埋头研究八卦,凶残的纣王为了测试周文王的预测能力,便把他的儿子伯夷考杀了,做成肉羹让手下人送去监狱让周文王吃,周文王知道是纣王试探他,便强忍悲痛,把肉羹吞了下去,边咽边说:太好吃了!手下人向纣王报告后,纣王仰头大笑,说:都说姬昌是高人,我看非也,连自己亲儿子做成的肉羹都说好吃,这样的废物有何用,不如让他回去,还可显示我的仁明。于是周文王被放回周方国(同时周方国将带来的大批美女、财物献给了纣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纣王囚姬昌」。我到安阳时,曾经去参观了文王被囚的监狱,也看到了他吞儿子肉羹后吐的「吐儿冢」。

周文王脱身后,领导周方国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军事准备,为其子周武王灭纣奠定了基础。这是后话。我先来讲讲「文王拘而演八卦」的故事。

八卦和六十四卦

周文王被囚七年,他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创造了后天八卦,也叫文王八卦,大家来看一看:

跟伏羲的先天八卦相比,文王八卦进一步把八卦引申为构成宇宙万物的八种基本物质,用以推演无穷无尽的物质。就是《易经》》记载的「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八卦又称为经卦,把八个经卦互相迭加进行排列组合,就组成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又叫重卦。六十四卦的发明,大大增强了其反映宇宙及万物复杂性的力度,从而使《易经》》运用的普遍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们从下面的六十四卦图看,它展现了一个阴阳消长转化的过程,蕴含了阴阳气化的原理,与太极图的产生也有很深的渊源。

为(易经》注入了自强不息的内核

周文王被囚七年,忍辱负重,饱受昏庸残暴的纣王的虐待,不但没有就此消沉,反而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气魄,在脱身回国后,他领导国民奋发图强,在不屈中崛起,为后来以弱胜强灭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成就了《易经》》自强不息的精神。

周文王时代正值我国商朝鼎盛之际,这是《易经》》的重要成书时代。商朝的社会历史及周朝的兴起、周灭商的历史事实、奴隶制早期封建制的急剧变革,在《易经》的爻辞里都有清晰的体现。《易经》》的千古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能就出自周文王这个时期,正是周文王领导国民不屈不挠、历经十年奋发而崛起的最好写照。文王为《易经》注入了自强不息的内核,而自强不息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魂魄,成为了道德养生的精髓。

关于周公的故事

周公,名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亲弟弟,周成王的叔叔,他是辅佐周国三代国君的大功臣。

周公以仁德著称,被后世尊为「德圣」,他辅佐文王发展周国,文王死后,他协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又全力辅佐成王兴盛西周。

周公对于《易经》》也有非常突出的贡献:

第一,撰写了《易经》)的文字。

周公对《易经》)最大的贡献是「作爻辞」。周公所处的西周时代,是中国的第一个盛世,在政治、经济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易经》)中的许多内容就是以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的。我的一部历史小说《千古王朝》,描述的就是这段历史。

第二,奠定了《易经》的仁义观。

周公,在历史上被视为仁德的化身,孔子就十分崇拜周公,每每做梦会梦到周公。对此,我讲几个史书记载的故事来证实。

据《史记》记载:周公文武双全,武王灭商时,周公肩扛大旗护卫于左右,冲锋陷阵;武王即位,周公辅佐武王继承文王的遗志;武王重病,周公斋戒祈祷愿代武王去死;成王即位,年幼小,周公摄政七年,成王长大后,周公北面称臣,还政于成王;在周公摄政的七年间,用三年平息了叛乱,顶着说他要篡政的恶言辅佐年幼的国君,把西周政权巩固下来,对西周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些事迹无不反映了周公无私无畏的崇高品德。

「周公握发吐哺」的典故:《史记‧鲁周公世家》说:「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就是说周公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勤政到了顾不上吃饭、顾不上洗头的程度,只要一听说有贤士来访,便吐下嘴中的饭食,或握起正在梳洗的长发急忙去见贤士,担心因为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表明了周公的仁德和勤政。正如曹操《短歌行》所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武王伐纣誓师时,遇上大风刮断了帅旗,就在众人大惊失色时,是姜太公及周公挺身而出鼓舞了将士们的斗志,姜太公折断了占卜的蓍草,脚踏碎了占筮的龟甲,怒喝道:「枯骨朽草,有何惧哉!」后来行军途中遇上山崩石滚,众人惊惧,周公又挺身而出说:此次不行,更待何时!除掉商纣这样的暴君正是上天的愿望,天怒正是表明要我们讨伐暴君。于是队伍又前进了,最终打败了纣王,夺取了胜利。灭纣后,大家都建议杀光纣王的下属,周公又坚决反对,从而安定了人心,周公还散鹿台之财给百姓,又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另外,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早期的礼乐制度,对西周社会的稳定及和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让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么多关于周公的历史故事,无不体现了《易经》「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的仁义观。正是周公的仁德和礼乐,奠定了《易经》「厚德载物」的道德风范。可以这样说,周公是历史上道德养生的第一个典范。

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人称孔夫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易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对《易经》的贡献

第一,发现《易经》并将其列入六经。

「韦编三绝」的故事:《史记‧孔子世家》说:「读易,韦编三绝。」韦是指熟牛皮,韦编,就是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写不了多少字,所以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熟牛皮绳之类牢固的绳子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经》这样的书,需要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因此也是相当重的。孔子为了深入研究《易经》,并给弟子讲解,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但即便如此,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经》的文与质了〈「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居则在席,行则在囊」的故事:据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周易帛书》记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孔子爱好《易经》),在家则把书放在床头,出门就背在皮囊里。

孔子把《易经》)列入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并将其作为教材,从此,《易经》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了中国人思想文化的主干,影响中国几千年。

第二,高举《易经》义理大旗。

「名观其义耳」的故事:据《周易帛书》载:一天,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问孔子:「老师,你算命吗?」孔子回答:「我不算命,我研究的是《易经》的哲理。」(子贡问:夫子信其筮乎?子曰:我观其义耳。。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孔子高举《易经》》义理而不是占筮,引领了《易经》发展的主流。

什么叫义理呢?与其对应的还有一个概念叫象数,在此我一并给大家作个介绍:

义理:《易经》说:「干,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顾也;艮,止也;兑,说也。」指哲理,社会科学的关系更密切,为孔孟儒家所推崇。

象数:《易经》说:「干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指物理,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密切,为老庄道家所推崇。

第三,参与《易经》的写作。

孔子时代是《易经》写作的一个重要时代,目前普遍认为,《易经》)非一人所写,但其中肯定有孔子及其弟子撰写的大量内容。因为孔子把《易经》作为教材列入「六经」之一,他当然会对《易经》)有所阐发及补充,孔子死后,子贡及其它弟子在教授六经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不对《易经》进行适当的补充。

第四,进一步奠定了《易经》》的仁义观。

《易经》的「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论语》中的「仁者爱人」密切相关,一脉相承。这是后世仁德养生的理论基础。

孔子的养生故事

「鲜」的故事:孟春三月的一天,孔子与学生一起郊游,大家在河中钓鱼,孔子让儿子架上吊锅,里边炖上了新鲜的羊肉。鱼钓上来后,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把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剖开洗净放到锅里,孔子和弟子们就吃了起来,子路说:「老师,这汤太好喝了,您怎么想起用羊肉炖鱼啊?」孔子说:「羊和鱼在一起最出美味,这个,鲜,字不就是由羊和鱼组成的吗?」弟子们点头说是,孔子又说,以后可记好了,要多吃鲜味的食品。孔子主张「味要鲜而少厚」的烹饪原理,对健康很有好处。

「不时,不食」的故事:冬天,颜回和子贡各自都带来了菜送给老师,子路带来的是干春笋,颜回带来的是自己种的萝卜,孔子收下颜回的萝卜,却没有收子路的春笋,子路不满,问孔子为何不收春笋,孔子只说了四个字「不时,不食」。就是不是这个时令的菜不吃,孔子吃季节菜的主张对我们今天的养生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如丧家犬」的故事: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师徒一行来到宋国商丘,遭到宋国奸臣司马魋氏陷害,几乎被杀,后来子路扛着大刀护卫着孔子冲出了宋国,到了郑国城门外,不见了颜回,孔子正焦急着,颜回终于来了,师徒正庆幸生还,一个老农见了孔子狼狈的样子,笑孔子活像一只丧家之犬,孔子听了自嘲道;我真像一只丧家之犬吗?还真像,真像,哈哈....孔子仰天大笑。孔子乐观豁达的心态可见一斑,这种乐观的心态也是其养生的一个方面吧?!

展开阅读全文

、“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背景:

有一天,那个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

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我们应该注意,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

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展开阅读全文

富有智慧的哲理故事5、圣人的尺度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这一次来到了楚国,还没等熟悉这里的风俗,一个渔夫就提着一条大鱼登门而来,声称要把鱼献给孔子先生。

礼轻情意重,立足未稳就受到了礼遇,弟子们很高兴,赶紧把他领到了老师的面前。孔子明白了渔夫的意思,明确地表示不能接受,因为他有一个原则,无功不受禄,怎么能平白无故地接受别人的东西呢?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教育学生的。

渔夫并不是个能言善道的人,一听孔子不要,脸涨得通红,着急地说:“天气热,到远处市场上去卖没有卖掉,很想把它丢掉,可这样还不如奉献给你好。”

弟子们一听就泄了气,有一个实在忍不住,插嘴说:“你是因为卖不掉,扔掉可惜,才想到给老师送来的啊,我们要了你的鱼,不就跟臭水沟一样了吗,成了你扔鱼的地方,你还是拿走吧!”

渔夫的脸更红了,刚想争辩,孔子站起身,向他拜了两拜,恭敬地把鱼接了过来,说:“谢谢你的礼物,我不能不接受你的心意。”

渔夫走了,孔子让弟子们把鱼清洗干净,然后准备祭祀的礼仪。弟子们你看我,我看你,不懂老师的用意,于是问道:“那位渔夫要丢掉它,而你反而还要来祭祀它,这是什么缘故?”

孔子说:“我听说过致力于施舍而不糟蹋多余财物的人,是圣人。现在我接受了圣人的赏赐,怎能不祭祀呢?”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只要有一颗善良的爱人之心。一个人做了什么比他想了什么更重要,因为高尚的行为,远胜过高尚的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成语故事:圣人之勇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匡城,被人包围了好几圈,孔子的琴声和歌声一直没有停过。子路跑进去见孔子,说:“老师怎么还有闲情弹琴唱歌呢?”

孔子说:“仲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想摆脱困境已经很久了,可还是不能避免,这是天命啊。我想寻求通达已经很久了,结果还是不行,这是时运不济啊。碰上了尧舜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失意的人,这并不是人们的智慧高明;碰上了桀纣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得意的人,这也并不是人们的智慧低下,是时势造成这样的。那在水里行走不怕蛟龙的,是渔夫的勇气;在陆地行走不怕犀牛、老虎的,是猎人的勇气;雪白的刀子架在面前,把死亡看做和生存没有区别的,是壮士的勇气;知道穷困是命运,知道通达需要时机,面临大灾难而不会畏惧的,需要圣人的勇气。仲由啊,安静些吧!我的命运已经上天已经安排好了。”

没有多久,带领士兵的将官进来了,抱歉的说:“我们以为您是阳虎,所以把您围了起来;现在我们知道您不是的,很对不起,我们在此向您道歉并撤退士兵。”

(阳虎是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曾经侵犯卫国匡城百姓,当地百姓痛恨他。孔子面貌像阳虎,所以发生误会。)

[成语故事:圣人之勇

展开阅读全文

那些与圣人比肩的灵魂高三作文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不要哭泣,让我轻轻的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倾听我轻轻告诉你……

我知道你的苦,你家道中落,父母失业,家中入不敷出,难以为继。你深深为这些忧虑、为这些着急,你担心今年高考如果未被录取,家中是否熬得过那漫长的一年。于是,你拼命读书、拼命复习,却总有力不从心的泪珠滑落眼眶。

为什么这么辛苦却还是得不到好的分数?为什么自己做十遍都不会的题别人一遍就做成了?为什么总有人可以轻轻松松的就摘得桂冠、获得荣誉?

不公平!你在我面前尽情宣泄你的不满、你的愤恨,而我只想让你听听别人的故事。

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们都有常人无法体会的训练经历:双臂残缺的游泳运动员只能用头撞击计时器:高度残疾的网球运动员可以用一支断臂打入残奥会决赛:无法行走的篮球运动员在场上永远士气高昂,斗志满怀……

生活对于他们,公平吗?

欧洲的艺术家凡高,他拥有无与伦比的才华却只能在一乡村陋舍中艰难度日,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那幅《向日葵》便是他精神的象征。灿烂而炽热、热情而耀眼,那金光灼灼的向日葵包含了他对生命的无限热爱,那是怎样的一个可以与圣人比肩的灵魂高度呢!

他,是否责问过生活是否公平?欧洲还有一位天才叫伽罗华,他在数学方面有着非凡的造诣,然而他的三篇论文都没有被人看重,那才思洋溢的文章只能忍受被弃为垃圾的命运。伽罗华并未灰心失望,他把这些都详细整理好,交给一位朋友保管。他相信总有一天他的努力会得到应有的尊重。20岁,伽罗华便因一场事故早逝,后世的数学家哀叹,他的去世至少使数学发展慢了几十年。

听了这么多,相信,相信你已明白,不会有人生来就拥有一切,每个人都是有残缺的,但只要你的思想不残缺,你就可以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那些与圣人比肩的灵魂高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第四、圣人刘邦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刘邦是个流氓,众所周知,可惜是黎明演的,所以显得那么正气凛然,义薄云天。他和虞姬那段我已经不想提了,先说楚怀王之约,楚怀王听信三位仙姑(小泽玛莉亚,苍井空和饭岛爱)的谣言,为了让刘邦和项羽起隔阂,想出来的这么个怂点子。然后就是刘邦入咸阳。刘邦是怎么入咸阳的?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守将弃城投降啊!TMD,刘邦到底是谯周的穿越版还是周星星大话西游里的唐三藏啊!后来刘邦没有拜韩信为大将军,话说那可怜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我已经说过韩信是怎么莫名其妙的和刘邦认识的了。刘邦和韩信那段著名的对白就这么开始了,开始于让韩信带兵之前。韩信毛遂自荐,问刘邦“你能带多少人?”刘邦答“十万。”韩信说“十万如何统领八路诸侯?”刘邦问“你能带多少?”韩信说“多多益善。”然后韩信就带兵了。最可笑的是,得天下后,杀韩信等一系列功臣都是因为范增留下的一计!TMD这是碟中谍加无间道啊!雷到最后我即将崩溃的时候,暗杀韩信的活动开始了。韩信逃跑,外边的兵堵住大门,韩信抄起了一个大鼎就砸门啊!我的个神啊!TMD听过霸王举鼎,没听过韩信也能举鼎啊!

展开阅读全文

品国学经典与圣人为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在文学的沙滩上,最大最精美的贝壳便是国学经典。无事时,翻开书,品国学经典,与圣人为友

——题记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香气,在这沁人心脾的香气中,我最爱的便是书籍那浓郁的墨香。

翻开书,坐上精神的船只,与圣人面对面交谈,领略圣人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当我飘荡在唐诗的水域上,我感受到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人生失意和怀乡之愁;我领略到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我读出了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万丈豪情,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快到水的尽头时,我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看到杜甫为国家前途发愁到头发都白了。

船缓缓的向前漂着。随即,我看到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默默奉献和不怕挫折的精神;我感受到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我知道了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之苦;我领略到苏轼“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对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和“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

游着游着,我不禁感慨道:“中国的国学经典真是多啊!简直比长江的水都多;国学经典的真是意境深厚,反复咀嚼也终究有味道。岂是我现在能参透完的?”

国学经典犹如良药。在失意时读,你会犹如多了一个和你有同样遭遇的知己,可以陪你一起消愁;的成功时读,你会的到一个好朋友,和你一起分享快乐,你会更加快乐!现在,让我们一起吟诵国学经典吧!

展开阅读全文

千古圣人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冉冉升起,悬在漆黑一片的黑幕中。正是他的光,将这混沌不堪、颠倒黑白的世俗冲破,让真理在普天下发光、发热!他,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圣人——孔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古国文明源远流长。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可唯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永垂不朽、沿用至今。看今朝,有谁不知孔子的鼎鼎大名?

中国江河繁多,谁能从中看出人生大道理?唯是孔子在抚摸溪流之余,感慨道:“水乃真君子也!跳山涧,跃岩石,勇往直前,从无惧色,乃是勇;清尘埃,涤污泥,万物入水皆可净也,乃是容;绕石墩,避古树,乃是谦。”随后告知弟子,开导他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正是他提出来的,又是他高标准完成的。

关于孔子,还有一事:一次,孔子外出,家中失火,归来时,牛棚正燃着熊熊大火。孔子脸上浮现出着急的神色。邻居看到了,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人没事就好。”他话音刚落,孔子就急忙说道:“这场大火有没有伤及他人?”邻居一愣,原来孔子担心的只是他人。

是啊,回首遥望漫漫历史长河里孕育了多少人,可像孔子一样的,又能挑出多少来呢?

你可知孔子以什么代步?木车。有些人会诧异,以木车代步,不是作用甚微?孔子却不顾及这一点,坐上木车,缓缓行驶,一路花花草草,高山清流,尽收眼底。不为世俗所扰,独守内心的“半亩方塘”,从容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孔子如此大智慧,古来今去,与孔子并肩的人屈指可数,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道德文化将落后多少?中国的思想精神将多么贫瘠?孔子,就是名副其实的“千古圣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