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太公

太公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太公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太公问题。

分享

浏览

5352

作文

30

姜太公钓鱼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

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来的金银珍宝都贮藏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他和宠姬妲己(妲音dá)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叫做“炮烙”(音luò )的刑罚。

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现在陕西、甘肃一带活动。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音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大了。周文王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纣王正相反。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人民滥施刑罚。周文王禁止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他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周部落强大起来,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个大臣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

纣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关在羑里(在今河南汤阴县一带,羑音yǒu)地方。周部落的贵族把许多美女、骏马和别的珍宝,献给纣王,又送了许多礼物给纣王的亲信大臣。

纣王见了美女珍宝,高兴得眉开眼笑,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姬昌了。”立刻把周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他暗暗想办法物色这种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你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

那老人家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因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来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太公望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对他,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太公望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先暴动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

过了三年,文王又发兵征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沣水县)。是商朝西边最大的一个属国。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

但是,周文王并没有完成灭商的事业。在他打算征伐纣王的时候,害了一场病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太公钓鱼歇后语:愿者上钩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褒义词吗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成语诉我们要使别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须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相助。

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

【成语】: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拼音】: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解释】: 姜太公: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帮助武王伐纣的功臣。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出处】:晋·苻朗《苻子·方外》:“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举例造句】: 叶公好龙,好其是而非者。 ★清·梁启超《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

【近义词】: 心甘情愿

【用法】: 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没 成功。

姜子牙听说西伯侯姬昌招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 迢迢来到西歧。到达西歧后,他没有前去毛遂自荐,而是辗转来到渭水 北岸住下。此后,他每天在渭水垂钓,等待姬昌的到来。

姜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奇特:鱼竿短,鱼线长,用直钩,没鱼惧,钓 竿不放进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太公钓 鱼,愿者上钩。”

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姜子牙说:“你不知道个中缘由,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王 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

于是,他斋食三日,沐浴更 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兴邦立国,后 又辅助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姜子牙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太公钓鱼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展开阅读全文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年近八十,却怀才不遇,只当了一个下大夫。他又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又受到妲己的迫害,因此就逃出商朝都城朝歌,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

“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

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他来。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还一边念着:

“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

“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后来,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请他到西岐去。

姜子牙故意回避,躲在芦苇丛里不出来。姬昌斋食三天,沐浴整衣,命人抬着礼品,再来请姜子牙,姜子牙这才出来相迎。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诚心诚意,一心想要寻找贤能有才华的人,于是就答应辅佐他。

后人称这件事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于是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为了求贤,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展开阅读全文

姜太公钓鱼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周武王时期的姜太公曾用直钩钓鱼,可这事越传越怪。说什么姜太公得了老年痴呆、神经短路,才会用直钩钓鱼,谣言一传十十传百。连鱼儿都在嘲笑他。

唉,每次说这件事,姜太公就像一根刺卡在喉咙里。姜太公冥思苦想,茶不思,饭不想。终于得出了结论:只有用事实证明。经过考察,他制定出了一个精密而完整的计划。原来就让人啼笑皆非的姜太公,却号称不用手钓鱼,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大江南北。这不,看好戏,助阵的,蜂拥而至。原来那条河一下热闹起来。只见姜太公头戴一顶草帽来了,河面黑水遍地,漂浮着油污死狗,各种垃圾,蚊蝇飞舞。臭气扑鼻,让人替姜太公公捏了一把汗。

只见姜太公拿出一个盆子来。郑重的敲起来,证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盆子。随后。

他又拿出了一个超级大葫芦,这可是这可是姜子牙从南山找来的。叮咚叮咚。(这可是百年一见的山泉呢。)人们纷纷放下捂着鼻子的手,去呼吸清新的气息。

清新的,气息吹向水面。水面开始冒泡。突然水中出现一只鱼儿,莫非是鱼族的小探,不知什么时候,一个接一个跳进木桶里。不一会儿木桶便满了

姜太公笑着对看丹,看呆的人们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展开阅读全文

“姜太公钓鱼”新编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太公钓鱼的事,广为流传,人人皆知。姜太公为人谦逊,顺其自然。

这天,他走在回家乡的路上,想去看看以前儿童时所用过的东西。可是,当他辛辛苦苦的来到家乡时,那股家乡泥土的沁人心脾的芳香似乎已经不在了,眼前的一切让姜太公无法面对......

天没有往日的碧蓝了,草没有往日的翠绿了,河水也没有往日的清澈了。到处是生活垃圾,河水受到了污染。“唉!“姜太公无奈的走到了河边,想起了往日钓鱼的情形,于是,就设法找来几盆干净的清水,什么也不用就席地而坐,忽然,几条小鱼纵身一跃,跳进了清水之中。后来,又有几条小鱼接二连三的都跃进了水盆里。姜太公又叹了一口气。

他一直守护着这些小鱼,直至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姜太公钓鱼新编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姜大公钓鱼又有新篇章了,上次姜大公钓鱼第一招“愿者上钓”。就一鸣惊人,现在姜太公又有新招啦!

你瞧,今天,阳光明媚,他独自在乡间小道上散步。走着走着,姜太公来到一条小河旁,这时,一阵阵臭味扑鼻而来,红中带黑的水上漂满了垃圾、死鱼。偶然,姜太公见到一些小鱼还在死的边缘挣扎着,晃动着,用哀求的目光望着他,有气无力地说:“姜老先生,救救我们吧!”姜太公望着可怜的小鱼儿,暗下决心要拯救这些鱼。

姜太公一路苦思冥想要怎么救小鱼儿,后来急中生智,又创造了一个钓鱼新招:用净水来拯救鱼。因为鱼儿们讨厌污水、毒水,肯定喜欢净水喽!

于是,他连忙回到家,拿了个盆,上面写着“净水”两个字,里面装满了纯净甘甜的水。然后,姜太公吃力地把盆子搬到河边。鱼儿们看见“救星”来了,纷纷奔走相告,决定结伴逃生。姜太公让一条条鱼儿依次地往盆里跳,他见此情景,捋捋胡子,这就是所谓‘鲤鱼跳龙盆’哈哈哈!

过了一会儿,姜太公见净水盆里跳满了鱼,便吃力地将鱼儿搬到一条比较干净的河里,把鱼儿全放生了。姜太公看着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清水里玩耍着,好不快活,他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思索片刻并愤恨地说:“开化工厂放毒水赚黑钱的人们,你们不能昧着良心,快点醒悟吧!不要再放毒水污染环境和空气。否则,你们将会为自己的恶行付出沉痛的代价!”

姜太公的话让人深思,他的钓鱼新招还不止这些。你还想知道更多的招数吗?速与姜太公联系吧!

展开阅读全文

姜太公简介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1-2]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3] 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展开阅读全文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中国历史悠久,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盘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纣王正相反。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人民滥施刑罚。周文王禁止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他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周部落强大起来,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个大臣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

纣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关在羑里(在今河南汤阴县一带,羑音yǒu)地方。周部落的贵族把许多美女、骏马和别的珍宝,献给纣王,又送了许多礼物给纣王的亲信大臣。

纣王见了美女珍宝,高兴得眉开眼笑,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姬昌了。”立刻把周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他暗暗想办法物色这种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你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

那老人家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因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来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太公望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对他,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太公望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先暴动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

过了三年,文王又发兵征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沣水县)。是商朝西边最大的一个属国。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

但是,周文王并没有完成灭商的事业。在他打算征伐纣王的时候,害了一场病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分享小学五年级作文神采奕奕的太公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太公,也就是我妈妈的爷爷,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自从太婆去世后,他就一个人住在乡下的一个四合院里。

太公头发花白,脸上有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皮肤呈深黄色,衬托着那双小小的眼睛。太公是慈祥的,常常朝我们笑着。有时,还会讲一些幽默的笑话。看得出,他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有一天,我和妈妈去探望太公。正是肿物,太公正坐在一把老木头椅子上看报纸,还戴着一副老花眼镜。看报纸是太公每天的必修课。看,桌上那一大叠报纸都市他仔仔细细翻阅过的。太公看报纸非常专心,我和妈妈走到他面前了,他才反应过来。对妈妈说:最紧马来西亚的飞机又失事了,我想应该掉到海里去了吧!“还递给我饼干,果冻!太公强有力的语言,有精神的动作,根本看不出是九十多岁的老人。

这几天,太公住院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有五个孩子,每天都有人陪着。还有很多亲戚,所以他不孤单。今天,去医院看望太公,他仍然那么开心,妈妈把送给太公的东西放在床边,他说:“不用送的,别人拿来的东西还有很多,够我吃几天了。”指着电视上的新闻说:“上海有30多个人死了!”看来太公还是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的。与太公的谈话中,他多次提到“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虽然有很多人去看望,但心里还是最想回到乡村。吊瓶之余,他会在护士站周围转悠转悠,在医院太公还是那么有精神!

太公是个开朗、慈祥、热爱生活的人。我希望他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分享小学五年级作文神采奕奕的太公

展开阅读全文

太公钓鱼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因此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他来。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还一边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诚心诚意,一心想要寻找贤能有才华的人,于是就答应辅佐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于是就封他为太公。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精选成语故事集锦

展开阅读全文

太公钓鱼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商朝末年,纣(zh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展开阅读全文

“姜太公爷爷”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的爷爷可真像姜太公,天天去钓鱼。

一天,他又去钓鱼了。他来到碧绿碧绿的河边草地上,认真地钓起了鱼。

爷爷可真奇妙,这次钓鱼的鱼钩居然学姜太公,是直的,上面也不放鱼饵。我问爷爷:“您为什么钓鱼的鱼钩是直的呢?难道你真的是姜太公?”爷爷说:“我其实不是为了鱼,我只是享受钓鱼的乐趣!再说,这对鱼儿也有好处,你说对吗?”

我说:“原来爷爷你不是真的姜太公呀。姜太公钓鱼是为了周文王,你是为了鱼儿。”

我和爷爷都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太公钓鱼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非常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展开阅读全文

太公的家作文400字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太公住在安义,过年时妈 妈就会带我去玩。

有一次过年,妈 妈和爸爸就带我去玩,一进门,太公就带我去他的扁豆园那儿的扁豆又大又多,一簇簇的扁豆不留一点儿空隙,我顺手采了几个大的,放入了袋子里,扁豆园还不是特色,就说太公的菜园吧,大得有一个操场那么大,我又情不自禁的对妈 妈说:这蔬菜太大了。大得有我的头一样大。

池塘是我每次必去的地方,太公知道了立刻带我去池塘,你看太公说,哇!两只小鸭子被母鸭子生出来了,原来没有的,它们时不时到水下嬉戏觅食,就是有人在石板上捣衣,它们也不会吃惊。

中午吃饭时,看见外婆正在炒菜,我摘了一筐扁豆给外婆,让外婆炒点吃,吃饭时,我吃着自己摘的扁豆,心想:真的是只有自己有收获才会开心呀!

吃完饭坐了一会儿就坐上汽车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太公钓鱼的词语故事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八十老人姜子牙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见纣王荒淫无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以待时机。 一天, 他正在渭河边钓鱼解闷,有一樵夫武吉担柴路过,,见他竟用直钩钓鱼,还离着水面三尺远,鱼钩上也没挂香饵,便问长者贵姓。姜尚答道:"姓姜名尚,字子牙,号正熊。"武吉叹了口气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象你这样愚拙的人,还自号正熊,实不相称!"姜尚微微一笑:"老夫钓鱼是假待机进取是真。然而要钓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武吉道:"你哪像王侯倒像活猴。"说罢,就担起柴担进城去了。不料武吉进城失手打死了守门的军士招来杀身大祸,巧逢西伯姬昌路过,得知武吉是个孝子,家中有老母无人奉养,便赠与黄金十两,命他回去安顿好老母再来领罪。老母绝望,便带武吉来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教他如此这般,从此武吉只在乡中干活,不再进城去了。

光阴似箭,不觉又是一个春天。一日,西伯来到渭河边踏青打猎。忽听有人唱道:"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姬昌命人将歌者找来,见是武吉,大喝道:"你怎敢欺我,不来领罪,反在此唱歌?"武吉便照实说了,并说这歌也是姜尚所作,姬昌认为姜尚必是贤者,便当即赦免了武吉的死罪,命他带路来河边寻访姜尚。姜尚为试姬昌的诚心,未理采而避入芦苇丛中。姬昌求贤心切,三日后,又封武吉为武德将军,再次带路,亲率百官一同再访姜尚,封为太公。 后来太公辅佐文王,随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展开阅读全文

令我敬佩的太公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太公早已年过古稀,脸上也已布满了皱纹,可太公爱养蜂,太公那爱蜂的劲儿,根本不像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

冬天的早晨,天蒙蒙亮,空气中飘着一层薄薄的雾。就在这时,太公早已起身,带着专门防蜜蜂叮咬的帽子去看蜜蜂。“嗡嗡嗡……”太公小心翼翼地取下蜂笼的木板,生怕哪一点动静惊动了蜜蜂。只见他慢慢地从中取出早已空空如也的盘子,然后回房,装了满满一盘子蜂蜜,放到了笼子里。这样,就不用担心蜜蜂会在冬天挨饿了!太公这才回房休息,可是不到十分钟,太公又出来了,因为太公实在不放心蜜蜂,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看蜜蜂,太公真是一个细心的人!

还有一次中午,我们大家都在吃饭,忽然听到外面有一丝躁动,太公皱了皱眉头,似乎感到一丝不妙。于是丢下饭碗,戴上帽子,直往外面跑。原来,是蜜蜂要分笼了啊!因为一个蜂笼里有了两个“国王”了,一个“国王”就要出去找好地方,然后带领一群蜜蜂去筑巢,另立门户呢!太公赶紧叫上爷爷,一边追赶蜜蜂,一边向它们扔沙土。让那飞走的“国王”在慌乱中迷失方向,带着蜂群就近紧急降落,这招数果然有用。它们落在了一棵树上,太公见状,连忙让我和妈妈搬来梯子,拿来簸箕和棕刷。东西拿来了,太公把梯子往树上一靠,用绳子紧紧绑住,好固定住它。太公爬上梯子,把簸箕挨近蜂群,用棕刷慢慢地、轻轻地把蜜蜂向簸箕里面“扫”,可蜜蜂们就像一头头倔强的牛,怎么拉也拉不动。不急,太公有妙招,他早已料到,已经在簸箕上面悄悄地抹了蜂蜜,不一会儿他们便乖乖地到簸箕上来了。太公养蜂的经验果然名不虚传!

现在,太公已经八十多岁了,可他还在养蜂,他的零花钱可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啊!别家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在享清福呢!可太公不一样,他还在用自己的劳动换来酸甜可口的蜂蜜,我不禁要为太公点个赞!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太公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太公是一名退伍军人,今年已一百岁了,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皱纹,苍苍白头发如同一片雪地,还有他那健壮的体魄也让我惊奇。

一年暑假我去奶奶家住几天。在一天早上,我正睡得香呢,突然“哗哗”的水声钻进我的耳朵,我一惊,睡意没了,走出去一看,原来是太公在洗漱,我问:“太公,您这一大早干嘛去呀?才六点啊!”

“爬山去,你去不,孙女?”太公说着把水关了。

“好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反正在家不也是守着电视嘛。

我们走到古元山时,我早已满头大汗,再看看太公,一点汗也没有。

入山了,太公像小孩似的一个箭步三跳两跳地跑上一段楼梯。我说:“太公,您体力也太好了吧?”说着我把汗擦干,“也等……等我吧?”下山后,我发现太公只出了一点汗,我呢?就像从水池里捞出来似的,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真的不愧是当兵出身的,身体素质如此的过硬,我怎敢与太公比呢!真的是不自量力。

太公不仅体力好,还善于动脑。

暑假快结束时,我又去了奶奶的家,只见太公正对着一个盒子看呀看。

“太公,您这是在干嘛哩?”我问。

“我在擦象棋,要来一局吗?”太公说着说着,与我把棋下了起来:“看我马六进四!”“看看我的中间炮!”“车!冲呀!”……下着下着,太公突然说:“将军!你死了!”我感到莫名其妙,仔细一看,不就是个炮嘛,我把士移下来就行了。“哈哈!上钩了!”说着我的帅就没了,我愣了,原来前面还有个炮呀,太公可真是神机妙算呀!一个连环炮就把我将死了,让我举手投降!

“人老心不老”就是这句话,让太公成了“老顽童”,这名军人让我有很多可学之处,也是值得我敬佩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太公钓鱼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八十老人姜子牙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见纣王荒淫无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以待时机。

一天,他正在渭河边钓鱼解闷,有一樵夫武吉担柴路过,,见他竟用直钩钓鱼,还离着水面三尺远,鱼钩上也没挂香饵,便问长者贵姓。姜尚答道:"姓姜名尚,字子牙,号正熊。"

武吉叹了口气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象你这样愚拙的人,还自号正熊,实不相称!"

姜尚微微一笑:"老夫钓鱼是假待机进取是真。然而要钓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武吉道:"你哪像王侯倒像活猴。"

说罢,就担起柴担进城去了。不料武吉进城失手打死了守门的军士招来杀身大祸,巧逢西伯姬昌路过,得知武吉是个孝子,家中有老母无人奉养,便赠与黄金十两,命他回去安顿好老母再来领罪。

老母绝望,便带武吉来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教他如此这般,从此武吉只在乡中干活,不再进城去了。

光阴似箭,不觉又是一个春天。一日,西伯来到渭河边踏青打猎。忽听有人唱道:"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姬昌命人将歌者找来,见是武吉,大喝道:"你怎敢欺我,不来领罪,反在此唱歌?"

武吉便照实说了,并说这歌也是姜尚所作,姬昌认为姜尚必是贤者,便当即赦免了武吉的死罪,命他带路来河边寻访姜尚。姜尚为试姬昌的诚心,未理采而避入芦苇丛中。

姬昌求贤心切,三日后,又封武吉为武德将军,再次带路,亲率百官一同再访姜尚,封为太公。后来太公辅佐文王,随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