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夹道

夹道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夹道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夹道问题。

分享

浏览

2415

作文

2

雷锋葬礼盛况空前人民群众夹道送行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的遗体被冰镇了一宿后,8月16日开始入棺。史宝光这时已是治丧筹备会人员。他至今仍对盛入雷锋的棺柩印象深刻。他说,那是抚顺地方的一名机关干部捐赠的。他原本是为家中老人准备的,当听说雷锋不幸牺牲后当即送来。那棺柩的原料是黄花松,又大又沉,四条汉子根本抬不动。“棺壁大概就这么厚!”史老用手比量了一下,记者揣测,大约十三四厘米的样子。他说,以至于1964年对雷锋进行迁葬时,那棺柩没有一点腐烂,那都是后话了。

入棺时,史宝光亲自抱着雷锋的头,和班里的战士、连里干部一起把雷锋裹在洁白的布中,平稳放进棺木里,让他安息。曾经朝夕相处,多次得到雷锋帮助的战士们持枪为他守了一夜。

8月17日,在望花区机关小礼堂,为一位普通战士举行了不同寻常的追悼会。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周围摆放二十多个大花圈,雷锋的灵柩摆在前台中央,上方是张峻亲写的追悼大会横标。机关、部队的代表约有2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会后,由军用摩托车开道,地方派出的业余铜管乐队奏起哀乐。悲痛气氛笼罩下,大小20余辆军车载着花圈和部队官兵,为他们的好战友雷锋送葬,将他送到老虎台矿区的南山墓地。

史宝光说,此举在当时,对于一位战士之死,是盛况空前、前所未见的。沿途群众不禁好奇地问,部队送的是何人呀?一听到是雷锋后,都不约而同地加入到送行队伍中,更多的人站到马路两旁,默默地哀悼和思念着雷锋。

展开阅读全文

足印:吉安所东夹道7号租住在“一间小屋子”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毛泽东他们的“新居”--沙滩北大红楼附近的三眼井里的吉安所东夹道7号,现为景山东街吉安所左巷8号。这里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1间、东房2间。吉安所又称吉祥所,是清代宫内太监死后停灵出殡的场所。可见这里当年并不怎么高贵,房子也就好不到哪里去。

毛泽东他们租住的是3间北房中的一间,使用面积不足10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一间屋子半间炕”的小房。房间里的设备陈旧简陋:一个土炕紧贴南墙,炕上铺一条破旧炕席,存放书和衣物的网篮,只能叠放在墙旮旯里。为小油灯的弱光照遍房间,只能把它挂在墙角上。

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陈昆甫、罗章龙等8人就住在这间小房子里。毛泽东后来回忆这一幕时说:“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足步:馍馍咸菜过日子住得狭窄,吃得更是糟糕

据罗章龙回忆:“初始,大家在外吃饭,食费昂贵且不习惯,于是商议自行炊爨,各事所宜,无分劳逸,体弱及事得亦伴食无碍。尝因缺乏炊釜,乃以搪瓷面盆做锅。北京米贵难卖,经常以炒面调成糊,加葱花、盐末充食。一次子升做了一面盆浆糊,大家外出劳累了一天,虽饿亦无法下咽。房东是一满族少妇,人极腼腆,平日很少出门,只从窗户里探望我们,有事则让其七八岁的小女儿来通话。她见我们不会做面食,觉得好笑,便亲自出来教我们发面蒸馍。还有送水的山东人老候,也愿意帮忙,他说:‘我不要你们的工钱,我做好馍和你们一起吃就可以了。并将自己的炊具也搬来,每天为我们做饭,和我们一起吃馍馍、咸菜。我们八人只有外衣一件,出门时轮流着穿……入冬以后,昼则往沙滩北京大学第一院图书馆阅览室避寒,夜则返寓围炉共话。那时生活很苦,大家从中得到锻炼,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吉安所同人生活一直维持到1919年一二月间。这时,萧子升赴法,润之回湘去沪,我亦因参加北大学生会工作和其他学术团体活动而改寓他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