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娘家

娘家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娘家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娘家问题。

分享

浏览

55

作文

11

舅妈回娘家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 正月初三,我和舅妈、小姨、妈妈、弟弟一起回舅妈老家----高唐。

我们经过五小时的奔波终于来到了高唐。先走进一个林间小道,走到尽头,右拐,看见有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芒庄。就是舅妈家人所在的村了!一进门,迎面就看到她家人在村口接她呢!我们下了车,和他们一起走到了村里。到啦!我们进入家里,我看到里面有很多小孩,我和弟弟跟她们一起玩,她们要玩老鹰捉小鸡,我比她们都大,就只好随着她们了!我们玩着游戏,欢笑着,大人们做着饭,说笑着。。。。吃饭了!我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见舅妈家人给我们做了许多丰盛的饭菜,真是让我们大饱口福。

我这次感觉到了舅妈家的人有一颗善良、纯朴、热情好客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全国各地习俗

全文共 7845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大年初二回娘家

在女娲创世的传说里,我们的祖先认为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才创造了人。

潮汕的“食日昼”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韶关沙田一带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

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芹喻勤劳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样菜,上列几种均在其中。

这一天广东有个重要风俗就是“回娘家”,客家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初二已婚妇女转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门”。回娘家的妇女,都要携带鸡、娘酒等礼物。潮汕地区,正月初二、初三,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整理:程雪超、罗敏)

渔家女儿仍守旧风,买公鸡回娘家过年

客家人的“转外家”

每年春节,粤东客家人有春节“转外家”的风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回娘家”。大年初二至初六,马路上人来人往,大半都是客家妇女转外家的。

逢年过节,大兴“转外家”之风。下面是上世纪末在客家地区流传的一首民谣:五十年代转外家,妹子头上戴笠麻,箩格装块冷甜饭,亲娘接女笑哈哈。六十年代转外家,手中拿柄花布伞,袋里有饭又有肉,父母一见乐开花。七十年代转外家,妹子骑上凤凰车,新鲜肉丸剁几斤,孝敬堂上老人家。八十年代回娘家,妹骑摩托到门下,酒肉饭鱼件件有,父母接见笑脱牙。九十年代回娘家,妹子坐上小汽车,高级补品敬双亲,又包“利是”老人花。

江门的新会、台山、鹤山、开平等地,是珠三角著名的水乡。渔家外嫁女初二回船上(娘家)拜年则一直留传到现在。

新会大敖、睦州,江门蓬江、鹤山等地至今还生活着许多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到了初二这天,所有外嫁女都要带丈夫和儿女回船上(娘家)住一晚,而且要买上一只大公鸡及几条鱼表示不忘在水上长大的日子,生鸡表示儿女生生猛猛,快高长大,鱼则象征娘家渔获满舱,年年丰收。

守风俗:打边炉吃公鸡,回娘家一定要守夜

女儿和她们的丈夫孩子在初二晚上都要留在船上守夜,

客家女回不回娘家,都不忘父母养育恩

勤劳贤淑的客家妇女有口皆碑,而对于辛劳一年的她们来说,“转妹家”(回娘家)是客家女子新年最重要的团圆礼仪,不管嫁出去的女儿已经多大多老,新年都要回娘家。

一只又肥又大的鸡腿、一只火红的圆圆甜粄(年糕)、两瓶亲手酿制的娘酒,再加上一大叠红包。“上述四种礼物是最传统的‘转妹家’礼物,其中甜粄意味着‘甜甜蜜

佛山女儿自制礼品,新旧习俗同时流行

昨天是大年初二,传统上称为“开年”。。由于之前一天的年初一只能吃素不能杀生,而到了这天禁忌解除,于是家家户户便纷纷杀鸡宰鹅大肆庆祝新春开年。这一天,各地的出嫁女们更是要带同丈夫和儿女们一起回到娘家与父母姐妹共聚,乐也融融!在经济发达而文化又古老的佛山地区,回娘家省亲的风俗多数人依旧保留着传统的做法,但也有各种新型的过节形式开始在部分人里出现,可谓新旧习俗都十分流行。

大年初二回娘家 山东齐鲁各地“省亲”风俗老礼大扫描

济南

大年初二,是已嫁的姑娘——老济南称“姑太太”回娘家省视父母的日子。平日姑太太一般不回娘家,姑爷无事很少去岳家,外孙辈也难得一见。如今趁新春正月过年,骨肉团圆,高高兴兴叙天伦之乐。

姑爷陪妻子、孩子去岳家是一件很郑重的事,须先备下几样礼品。富裕之家可去泰康公司买上金华火腿、板鸭、桂圆、西凤酒等,普通人家多是买几盒糕点,外带两个鲜果篓子,也能拿出门去。

姑太太刚进二门,就有人喊:“姑爷来拜年啦!”正屋里的岳父、岳母赶快笑逐颜开地掀开棉门帘迎出来。兄弟、嫂子等也都出来了,四合院里顿时一片欢声笑语的寒暄。

姑太太先来到正房,在供着祖先牌位的八仙桌前叩头,向父母拜年,随之姑爷拜年。外孙辈更是磕头如捣蒜,给姥爷家的长辈一一拜年,当然,一包包红纸压岁钱和一把把糖果逗得孩子兴高采烈。

姑爷被尊为“贵客”,娘家要摆两三桌丰盛的筵宴款待,每桌都是鸡鱼肉肘,八个碟子四个碗。入席时姑爷要坐在上首位子上,由内兄内弟等人陪同,岳父只过来敬酒而不陪席。

青岛

从腊月二十二晚上,嫁出去的青岛闺女就不能再进娘家门了,一直要等到正月初三,才能和女婿孩子一起回娘家。过去都比较穷,讲究却特别多,闺女回娘家是必须中午前回家,太阳落山前走的,带的礼物也很讲究,年三十晚上祭奠用的鸡是必须带着的,但是娘家却往往不会留,因为鸡音同“饥”。老丈人健在的,必须带酒,不管会喝不会喝都必须准备。刚结婚的新女婿第一年上门,买的礼品有六斤肉、六斤鱼、六个馒头、六盒点心等总共六个六,凑起一个六六大顺。馒头是要头面的,鱼则以黄花鱼最高档,因其颜色发黄,特别吉祥。

娘家的准备也很有意思,年夜的饺子,至少是初二晚上“送年”的饺子,是要给女儿留一些回来吃的,因为以前当媳妇的在家里地位低,有吃不饱的可能,回娘家总要添补一下吧。女婿一般是要吃六个荷包蛋的,在“鸡蛋就是好东西”的年代,六个荷包蛋就是对女婿的最高礼遇。

淄博

在淄博,大年初二是媳妇们回娘家的日子,这一天作为娘家人是不接待其他客人的。媳妇们大年初二回娘家只是在女儿没有成亲之前。如果哪家媳妇的女儿已经成家,那么她们又会把这一天拿来招待自己的女儿、女婿。而自己回娘家,只好改在大年初三或是其他日子了。

枣庄

春节前几天,出了门子(结了婚)的闺女要跟丈夫回娘家送节礼。以前,经济条件差时,大多带些糖果、果子(点心)、猪肉、酒等礼品。礼品的数量必须是吉利的双数。闺女一家当天返回时,娘家要回礼品。首先是粉条,取其拉拉扯扯不断亲的寓意。其次是粉皮,象征团团圆圆。还有花生,意为有儿有女花着生。还有,闺女带来礼品的一小部分也要给回回去。

“正月十六好日子,家家户户叫妮子。”到正月十六上午,家家出了门子的闺女便乖乖地在家等候娘家兄弟来请她回娘家,俗称“叫客”。这里的“客”读“kei”,三声。这时候,女婿一般是不跟去娘家的。

闺女只带孩子回娘家小住几日。农历节二月二之前,再由丈夫去娘家叫回。闺女回娘家需要给父母长辈们磕头拜年。这种磕头的风俗延续至今。

东营

头年腊月十七、十八,新媳妇就回了娘家,婆家要打发人去请,把新媳妇请回来好好“伺候”,年前就不让再回娘家了。正月初二闺女回娘家只为了拜年,拜完了年就要匆匆回家。到了正月十六这天,是新媳妇新女婿最隆重的回娘家的日子。

潍坊

在潍坊,年初二放了鞭炮,谓“开市”,男女劳作不再禁忌,开始带上礼品走亲戚。走亲戚旧时“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也有“初三姥姥初四姑,初五六里看丈母”之俗,现多为“初二初三先丈母,初四初五再看姑”。实际上,潍坊城里出嫁女多数初二回娘家。过去“进了腊月门,不进娘家门”的风俗,是说农村的出嫁女。在城里,腊月二十三“小年”(辞灶)这天,出嫁的闺女一般不去娘家了,还被许多人沿袭着。当然,年三十也有已经出嫁的闺女进娘家门的,另当别论。

从婆家临走前,尤其是新媳妇,婆婆要包上一个红包袱,这包袱媳妇是不得打开看的。如果包袱里放上甜的东西,譬如甜点心,就说明婆婆对媳妇满意。

回娘家的闺女还要带上糖果和面条,糖果表示祝愿生活甜甜美美,面条是表示健康长寿的意思。

新媳妇回娘家,是要陪着丈夫去本家拜年的,所有的本家长辈都要拜,俗称“磕头”,至于是否真正磕头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陪着的人要带一块红毯子,是准备给姑爷磕头时铺在地上的,主要是姑爷的膝盖不能沾土。新姑爷拜年膝盖沾土是不吉利的。

威海

闺女回娘家的当天中午一般吃饽饽,下午吃饺子。

初二媳妇带女婿(有孩子的话也带上,有多少带多少)回娘家,实际上女婿是主角,这次的名义叫“拜丈人”,住一宿就回。礼品嘛,一般用包袱包四个饽饽和八个莲子带上,这两种面食,因为承载了“四平八稳”的寓意,所以特别重要,属于非带不可的。此外,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带点酒和桃酥等。正月十六,女婿还要把媳妇送回娘家,这次是把媳妇放丈母娘家自己走人,这叫做“住妈家”。

在威海,闺女过年回娘家也有在初六进行的,为什么要选在初六呢?还有一句俗语呢:“先看姑,后看舅,丈母娘最靠后。”尽管对女婿而言,丈母娘是最靠后的,但仍要选一个吉利的日子,陪着媳妇回娘家,所以就选择了既靠后又吉利的“初六”。

回娘家的时候,需要带一些礼物,这些礼物都是盛放在用细竹片编的箢子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带的都是由闺女亲手蒸的大饽饽六个或者八个,饽饽上有用染料点的八个红点,预示着娘家来年发财的意思;条件好一点的家庭,还要缀上从商店买来的桃酥,一般为二斤,桃酥是专门孝敬老人的食品,用纸包装,上面压张红纸,预示着娘家来年红红火火。

初六的这天晚上,闺女和女婿是不能在娘家留宿的。可这回婆婆家的时间,也有讲究,不能太早,太早了,显得娘家招待不周到;也不能太晚,娘家人一定会在太阳下山前催着闺女和女婿回家,意思是头顶着太阳回家,一定能过好日子!

济宁

结婚第一年,小两口一定要在初二至初四回娘家,这叫“双拜节”。吃饭的时候新女婿要坐主宾,陪同的必须是同辈或者是小辈,长辈一般不能在场。吃饭时,不能上水饺,意思是捏了嘴不让说话。

另外,每年的正月十六都会有娘家的人(一般是侄子,没有侄子的就自己去)来叫,一块回娘家。

临沂

在临沂,如果要按正规的风俗,那就是正月十六才是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好日子。这之前也可以回去,但无论你回去多少次,到了正月十六这一天是非回不可的。

泰安

初二这天中午,招待新女婿的酒席很有讲究,不管多大年纪、多大辈分的人都要坐在下手,得让新女婿坐在正位子上。席间上菜也有一定的程序,一般是先上些点心、糖果之类的六种小吃(也有上八种的,分为四干四鲜),简单吃点就正式上菜开席。当酒席进行到一半时才能端上整鱼这道菜,可只要鱼上了桌,就会有一个端着空盘子的人来到新姑爷面前为厨子讨红包。送了红包后就轮到小舅子或是侄子辈的年轻人“献”酒了,这时新姑爷就可以根据献酒的人随时决定是否需要掏红包,一般是只给与妻子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小孩就行了。

莱芜

莱芜这里是正月初三回娘家,因为初二还没有送完家堂,作为出嫁的闺女是不能见家堂桌子的。初三一大早,小两口就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六样礼上路了。六样礼包括:一刀肉、两条鱼、两瓶酒、两条烟、两包茶叶、两包点心,缺一不可。所有的礼物都是双份的,回娘家后,娘家人要留或再带回也都是要双份的留或双份的带回,是不能拆双的。

到了娘家,按照早先的规矩新女婿要给岳父母磕头,由岳父母给磕头钱。到家稍坐一会儿后,丈母娘就会赶紧下上两碗水饺给新女婿吃,名曰“点心”。吃完“点心”后就开始坐大席了。新女婿要坐上首,娘家要找上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和能喝酒的来陪新女婿,以表示对亲家的尊重。饭桌上菜要新女婿先吃第一口,别人才能吃,酒更是要喝足了,如果新女婿不胜酒量,那最好在回娘家之前就找个能喝酒的“代酒客”来,这样就不会在丈母娘家出笑话了。

酒足饭饱之后,太阳已经挂在西山角上,这时候新女婿就会郑重告别岳父母及亲戚朋友,请他们放心把女儿交给自己,然后就领着自己的媳妇回家了。

德州

在德州,年后闺女回娘家与女婿一起给丈母娘拜年是初四。娘家那头隆重地称其为:待女婿(或叫待新亲)。

到了娘家见了爹娘之后,闺女跟孩子们先给爹娘和姥爷姥娘磕头拜年;而女婿则要由岳父或者再老一辈的人们陪着喝酒吃饭。等吃喝完毕,女婿才起身给岳父岳母磕头(有舅哥、舅嫂也得磕)拜年。虽然这时候岳父岳母等老人们也谦让着说“算了吧,算了吧”,但还是挺高兴地接受这个磕头大礼。然后,女婿由岳父或者舅哥领着到附近的当家子或比较亲近的人家去给长辈拜年。闺女则自己到街坊邻居平常关系不错的人家拜年。

有自己媳妇的后辈小孩子,甭管给你磕不磕头,你这女婿也得给钱(这几年才叫“压岁钱”);不过有时候这钱由媳妇代付。

闺女来给爹娘拜年不许住下,据说是怕把娘家吃穷了。回来的时候,娘家回的礼物一定有枣糕,而且越大越好,象征着父母祝福闺女步步登高!

聊城

大年初三一大早,刚结婚的或已经有孩子的小两口便开始为走娘家的事儿精心准备着。女的拾掇得漂漂亮亮,男的穿得整整齐齐,孩子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然后媳妇往往再三嘱咐丈夫和孩子在说话、行为等一些应该注意的礼节,一切完毕才带着礼物高高兴兴直奔目的地。娘家人往往会站在门口笑眯眯地迎接闺女女婿一家人,笑纳礼物的同时有孩子的还要给一些压岁钱.

滨州

在滨州,回娘家大都是在正月初二,媳妇有丈夫陪着回娘家才算是体面的。

最隆重的回娘家是婚后第一次回娘家,这一次新姑爷登门,不亚于新媳妇出嫁。新姑爷一到家,没等进家门,丈人和丈母娘早就迎了出来,进了屋,姑爷就要给老人下跪磕头,不过这第一次磕头一般是不让磕的,丈人早就把他扶了起来。然后姑爷送上四样礼,不外乎鸡鸭鱼肉,各拿双份,有好事成双的意思。之后就入席吃饭,饭菜早就准备好了,姑爷坐上位,还请了家里的长辈作陪,向姑爷劝酒,第一杯一定要一口气喝完。

菏泽

在菏泽,春节回娘家都是在初二进行的。

第一次春节回娘家,带的礼物都是双数:或四件,或六件。除之此外,还有一些小礼物要放在一个专门的礼盒里,这盒子是分着层的,每层都不能空。里面有糕点、馒头、挂面等,也有放上钱的。不过娘家人一般不接礼盒里面的东西,这里的老规矩是“看一看,添一半”,如果你揭开了盒子,收下了礼物,不但每样礼物都要加倍回送,而且别人也会笑话你贪心。

这次回娘家,女婿比闺女位置要高得多,他是娘家的主宾,会坐在一个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椅子上。每上一道菜,都要新女婿先拿筷子吃第一口,他不动筷子,任何人都不能动这道菜。

光吃菜可不行,还要喝酒,既然女婿是主角,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为了不至于喝醉丢人现眼,女婿会带两个代他喝酒的,在我们这里就称之为“扛笆斗的”,此人能说会道,而且酒量极好。在酒场上,敬新女婿的酒多数由他们代喝了。

所有的菜上完以后,最后还要上糕点,这些糕点全是陪客带来的,是专门做的花样糕点。上的糕点也同样需要新女婿先吃,每个陪客带来的点心都要上一遍,来多少陪客,这糕点就要上多少道。每上一道糕点,就会有专人介绍这是哪家亲戚带来的,和女婿是什么关系。新女婿如果各种糕点都尝一个的话,估计肚子会撑圆了,所以他只是动一下筷子,夹一个放在自己的盘子里,就算尝过了。

这一次回娘家,不能回去太早。吃过饭要陪老人聊聊天,听听岳父母的教诲,并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然后再告辞回家。

以后过春节再回娘家,就没有这么多规矩和讲究了。

传统习俗--大年初二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民以食为天,大年初二,在吃的方面也有不少讲究,仅仅在做面条上,就有很多规矩。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大年初二祭财神,在北方不少地方,到了初二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会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到了这天中午,还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寓意来年发大财。在老北京的一些大商号,到了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能发大财。

另外,女儿回娘家礼物忌讳是单数,要好事成双。在送财神时,不可说“不要”,要说“已有”。人们对于这些流传多年的规矩,还是那么相信,看来大家都渴望在新年里能交到好运气。

春节习俗之二:初二初三习俗 回娘家大年初二

“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小媳妇回娘家,想去看一看”。这首儿时的歌谣,是讲人们过年的程序的。农历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时的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须前往男家迎接,邀请姊妹们回娘家聚会。一顿家宴之后,嫁出去的姊姊妹妹们再回到娘家探亲,全家团聚在一起,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气氛,此即俗称的“做客”、“返外家(娘家)”、“归宁”,但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成了电话邀约。

为什么过年期间出嫁的女儿要在年初二时回娘家呢?传说如果大年初一回娘家,会使娘家变贫穷,所以大家都在初二回娘家。而且过年从大年初一开始,婆家便忙着各项年节礼俗和拜年祭祖等事宜,做媳妇的如果只顾回娘家而不帮忙,就有失晚辈的职责了。此外,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认为初二回娘家是娘家人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坏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让媳妇回娘家,所以才定这样的风俗。

不管缘由为何,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但回娘家时可别忘了准备一些礼物,也就是台湾话所称的“伴手”或“等路”。出嫁的女子除了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外,会分送红包给长辈们,以道恭喜之意,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也要赠送红包,祝贺一番。在古时外家也会赠送鸡腿给外孙,或用红绒绳挂在外孙的脖子上,称为“结衫带”,不过这些古俗也早已被红包所取代。

展开阅读全文

李晟率湘籍女星回娘家明星女婿学说湖南方言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佳节是团圆的节日,也是上班族在春节期间与亲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为了应景节日气氛,今年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还打起了“亲情牌”,邀请三位湘籍女星带着湖南女婿一起回娘家过节。因出演《新还珠格格》相识的李晟和李佳航去年宣布相恋,并将结婚喜事提上日程。这次李晟带着新女婿回娘家,也是这对夫妻的的婚后首秀,他们也将带来精彩的表演,十分令人期待。新婚夫妇甜蜜蜜,结婚多年的郑钧、刘芸夫妇同样恩爱不断,这次在元宵喜乐会上,夫妇俩不仅会大方分享多年来恩爱秘籍,郑钧还特别为刘芸创作了一首情歌唱给爱妻听。最后一对是已经是三个娃的父母陈浩明和蒋丽莎,蒋丽莎已是三个宝贝的妈妈,但身材依旧火辣,完全不输当年”新丝路模特季军“的头衔。现场,陈浩民也将“偷师学艺”,向郑钧讨教“哄老婆”妙招,看看湖南女婿怎样哄得媳妇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正月初三----“归宁”节女婿看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三女婿看丈人、闺女回娘家看爹妈的日子。

嫁出去的女儿们在这一天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回娘家有很多讲究,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

传统观念认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因为,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儿就可以回家了。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会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较严格地遵守着。如果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已婚女儿在家里过年,那可能父母、家人包括自己都会十分的不高兴。这也是一种沿袭以久,而且可能还要执行很长时间的文化现象。

“回娘家”又称“归宁”。过去新妇的回门有许多禁忌,不过是指新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新妇回门后,身份已经变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时常“防着她”。

中国古代有男尊女卑的讲究,妇女地位很低,出嫁从夫,民间还有谚语“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意思就是指出嫁的女人不得无故回娘家,更多的时间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过年时女方必须在婆家过,这是规矩。如果女儿想给自己父母过年,只能等到初六以后。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观念的萌芽,女方初一待在婆家,初二、三就要马上回娘家拜年,这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初二回娘家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起床啰!”伴随着妈妈的呼唤,我慢慢睁开双眼,突然想起,今天要回三峡的外婆家,于是我用最快的速度打理好自己,接着就准备出门。爸爸因为有公事要处理,所以只好委屈爸爸自己度过这孤单的一天。

才踏进外婆的家门,香气扑鼻的炒菜香,和细致的笑声,马上迫不及待的跑来前门迎接我们。我胡乱的将手提袋随手一扔,奔向在厨房中外婆的怀抱,随即坐上位置开始享用午餐。哇!令人怀念的家乡味,满桌的佳肴色香味俱全,虽然比不上外头的山珍海味,但我知道,每一口都充满着外婆对我们的爱与关怀。

饭后阿姨们,外婆和妈妈聚在厨房里聊天,彷彿站在电线杆上吱吱喳喳叫个不停的麻雀,总有聊不尽的话题。而我们小孩子也没闲着,我一边编织围巾,一边陪才幼儿园的表妹玩“扮家家酒”,妹妹则是坐在电视机前,正看得津津有味。

下午休息片刻后,小舅舅带我和妹妹步行到附近的“顶好”买点心,满心欢喜的我,对店内琳瑯满目的商品印象十分深刻。採购完回到家中,大伙儿坐在客厅里品尝着茶冻和布丁,咖啡、奶茶更是人手一杯,享受这愉快的下午茶。

快了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我们依依不舍的道别。在回家的路上,我回想着外婆蹒跚的背影,突然觉得,外婆一夕之间苍老了许多,大阿姨似乎也变矮了,想着想着,我竟不由自主的阖上了眼……

[初二娘家六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生作文:燕子妈妈回娘家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一夜春风,吹绿了树枝,吹得河水也泛起了笑窝。这天,燕子妈妈带着她的小燕子回娘家啦。

一路上,燕子妈妈不停地告诉小燕子:他们的老家很美很美,那里有苍翠的群山;有开满野花的山坡;有一望无际碧绿的田野;还有一条条纵横交错、玉带似的小溪。

小燕子听了妈妈的描述,恨不得马上就飞到老家,去看看那美丽的景象。于是他们斜着身子,穿云破雾,日夜兼程。终于,在一个早晨他们来到了那个思念已久的老家。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停歇在电线杆上,举目远眺,呀,老家变样了。只见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人声、喇叭声十分刺耳。一座座翠绿的山头被采石工人挖得满目疮痍。古老的大树也被伐木工人砍下制成精美的家具。一座座规模较大的工厂里,一根根高大的烟囱冒着黑烟。清清的小溪不见了,只见溪边堆满了垃圾,过去那种秀丽已荡然无存。小燕子急了,忙问妈妈:妈妈,您说的老家在哪儿啊?难道就是这儿吗?燕子妈妈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忧郁地说:孩子,你们知道吗?如今大自然惨遭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污染臭氧层不断遭到破坏人类在自身不断繁荣的同时,也正一步步地把自己的子孙后代推向死亡啊!

说到这里,燕子妈妈拉起小燕子的手,说:孩子,我们到别处去安家吧,在山的那边,我们不是看见一片片茂密的森林吗?那里百鸟齐鸣,古树参天,一条清澈的山溪直通山下的村庄,村前村后种满了果树,花开蝶忙,孩子们还在小溪里打水仗呢。小燕子跟着妈妈斜着身子飞向那个理想的家园。小燕子边飞边说:妈妈,现在全世界都重视环境保护,我们的老家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出现一派新景象。燕子妈妈坚定地说:那当然啦,那时我再带你们回娘家!

[小学生作文:燕子妈妈回娘家

展开阅读全文

.回娘家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嘛,当然是回妈妈的老家。社渚,西南角一个小小的村子,一如既往的清新。客套话不说,直接进入野玩程序。摘邻家枣园里的红枣,一个个红黄相间的、圆圆的枣儿高高地挂在枝头,随风荡起了秋千,我仰着头,伸长手臂,时不时高高跳起,攥住一个摘下;采荷塘里的菱角,菱叶绿得发亮,平平展展地铺在水面上,站在塘边,伸一只手翻开菱叶,只见几片菱叶下总会有好几个大大小小的菱角,拉进了,另一只手赶忙去摘一个大的;再就是用狗尾巴草挠痒痒,用草叶子编一只小鸟……玩得不亦乐乎。

临走时,豆角、枣子,大包小包的,明明是来送礼的,怎么带回去的总是更多?真是想不明白……

中秋真快乐!这不中秋节才过去一天,我就开始盼起下一个中秋月圆时了。

展开阅读全文

回娘家后哲理故事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女人跟男人吵了一架后,赌气跑回娘家

一路上她心里还在生闷气:要是男人不来请三次,陪三遭不是,她决不回去。

第二天,男人正在家里郁闷之时,女人却出乎意料地自个儿回来了,还破天荒地给她平时视若多余的公爹带回了两包点心。弄得老人倒惴惴不安起来。

夜里,女人不知为啥伤心地哭了起来,男人劝都劝不住。她骂自个儿鬼迷心窍,不该逼着男人跟公爹分开过,要男人原谅她……

男人一头雾水。他不知道女人回到娘家时,娘家的嫂子和她一样,为了要跟老人分开过,正跟她哥闹得不可开交。两位老人在一旁可怜巴巴地落泪……

大道理:

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身父母,谁又会不爱辛辛苦苦把自己抚养成人的父母呢?将心比心,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他”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回趟娘家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下班后,搭着同事的便车回了妈家。请了一天的假,说是回家帮妈妈干活的,只是自己也怀疑我这瘦胳膊瘦腿的真能帮妈妈干什么?

在晚上6:45到了村口,没和妈说我回去。一我知道,在老家的这个时间根本就不会吃饭;二是怕妈妈再去外边买菜。说起来真是可笑。女儿大了,回趟娘家,母亲竟然就像待客人一样待着我了。总是要做满桌子的好吃的,总是不动筷子只让着我吃,总是看着我狼吞虎咽才是高兴。

也曾觉得别扭,甚至生气的大声说我不是客人,没必要每次都出去买菜,也没必要一个劲的让着我吃。可妈说,她没想把我当做客人,因为我是她女儿,她喜欢看着我吃。

村口距离妈家还有一二百米的样子,需要走过一条小小的巷子,此时的老家处处弥漫着新鲜花生,玉米的气味。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

家近了,到了。门四敞着,灯亮着。还未入庭院,就听到里面大大的电视声音,妈耳背了,声音小了,她听不到的。

我的高跟鞋踩在水泥地板上格外清脆,终于妈妈听到了。“谁啊?呃,俺**回来了,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的?”妈妈的口气中有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你怎么回来的?你一个人?妈妈一迭连声的问着。“回来看看你啊,明天和你去掰玉米。怎么样。我够孝顺吧?”边和妈妈开着玩笑,边找出妈妈的平底鞋换上。在老家总觉得还是穿着平底鞋踏实。

“我爸呢?”“在前面院子里装花生呢,他让我家来听听天气预报,害怕明天下雨。”“奥,那你听吧,我去看看和爸整整袋子。”穿着平底鞋的我还没说完,脚早跨出了大门。呵呵,接地气的感觉,不悬空的感觉真好!

爸低着头,往袋子里装着花生。我悄悄跑到他的后面,大声喊了一声:“爸!”结果吓得他老人家一个哆嗦。“呵呵,你这个调皮鬼,都30好几了,还像个小孩似的。”爹说着我,可眼里蛮是宠爱。我嘻嘻笑着:“我不是来和你干活么?我和你整整袋子,你往里面装的快啊!”“你回家吧,这里乔暴,你穿着这身衣服给你弄脏了。没事,我回家就洗了。父女二人边说着话,边干着活。

爸老了,每次低下身子总是费很大的劲才再次起来,我知道爸很累。66岁的人了,白天去干建筑,晚上回家和妈一起干家务,拉花生。总是不止一次的劝他老人家没必要去干建筑了,可总也不能让爸停下来。他总是说,趁着我还能干,能赚点就赚,省的老了光花你们的。唉,这份沉沉的父爱!

装完花生,妈正好过来喊我们回家吃饭去。吃饭了,和爸爸妈妈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陪妈妈回娘家作文550字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二,我和妹妹随爸妈一起回外婆家一起吃吃饭、聊聊天。

下午,我们先去了阿太家拜年。我和表弟坐在沙发上一边啃着瓜子、一边听大人聊天,聊了有一会儿,阿太拿了一叠红包出来发,我和妹妹、表弟各收了一包红包,剩下一包是给表妹的。这时姨姨来电话说路上堵车,她们改天再自己到阿太家拜年。

接着,我们来到外婆家给外公外婆拜年,我和表弟坐在沙发上玩起小火车,边玩边等姨姨一家子的到来。她们到了就又多了一个表妹可以一起玩了,而且就可以去酒店吃大餐了。可过了好一会儿,都不见其踪影。正当我垂头丧气时,突然外婆递了一包比刚才还大的红包给我。我接过红包后,大声说:“谢谢!祝外婆:新年快乐!”

回家的路上,我问爸妈今天为什么一定要回娘家,爸妈说这是习俗。为了更了解这个习俗,到家后,我向爸妈借来平板电脑,搜索“大年初二为什么要回娘家”一看,搜索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我点击几条介绍,最后我觉得这一条比较靠谱,即:回娘家,又称“走娘家”,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习俗,正月初二这一天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到娘家来,而且要与丈夫同行,所以这一天又称为“迎婿日”或者“姑父节”;民间认为:出嫁的女儿在大年初一回门,会把娘家吃穷,所以,只有在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

“回娘家”即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又是我和表弟、表妹家还有外公外婆交流感情的美好时光。我明年还要继续陪妈妈回娘家。

展开阅读全文

回娘家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点都不喜欢“回娘家”,至少在我读五年级之前是这么想的。

娘家是我母亲的老家。一想起母亲的老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一个词是“veryfar”。老家老家,老人家的家有什么好去的呢?

母亲第一次带我去母亲的娘家时,我表弟都没出生,我那时也是小得很。当时路上两个小时就坐不住,总想出去透透气,无聊极了。母亲看都不看,塞个了CD片,放出来的音质都显示着远久的年代。过去听,回来听,听多了,都可以自己把空缺的歌词给补上(虽然不得牛头不对马嘴)。

等我上了小学,字也认识几个,车上就库存了几本小人书,车子一发动就兴致勃勃地坐在后排看。结果一上车上看书就头晕,不一会儿就睡着了。出发时拿着书,到了目的地,连书都不在手里了,车里的书一年下来也只看了一本。不过睡着总比没事干好。

我不喜欢”回娘家”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娘的娘和我娘的爹。每次我外祖母一见到我就像看到了马云的钱包似的(或许里面有不少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我从地上捡起来,叽里呱啦地跟我妈说着,他们说的啥,我才不在意呢。我在外祖母怀里像一只卷心菜的蠕虫似的,不为别的,就为躲避她那比“金色飞贼”还快的唾沫星子。一来到这儿,我就讨厌上来这个手臂强有力,唾沫横飞的老太婆。

其实外祖父也没有好到哪去。当我第二次来,想小心翼翼地从外祖母的视线范围内躲开的时候,一个穿着白色背心,绿色短裤,满腿脚毛的,辛弃疾的“白发谁家翁媪”的“翁”从后门来了。一时间我还真是不知进退。外祖父一只手就把我给拎了起来,就像动画片里的毛利小五郎拎起柯南一样轻松。往我的脸上狠狠的亲了几口,不说胡子扎的刺痛,就是他的口臭也把我弄得够呛。

如果你的外祖父母没有对你亲亲抱抱嘛嘛咧咧的话,你“回娘家”的体验是不完整的。这是小小年纪的我第一时间悟出的人生真理。

当然给我留下心理“阴影”的不止他们,还有我的表哥,表哥比我大一岁。比我高一个人头。这就让他欺负我变得很容易了,随便拿起一个我的宝贝儿,就可以让我哭上一阵。后来我发现他怕他爹,只是因为舅舅是一个身高一米九,身穿白大褂,嘴里还时不时讲着肺炎、肝炎、脑膜炎之类的话,见着就挺吓人的。但舅舅可是在大医院里上班,抓住他这个把柄也没用。这一欺负就是五年。如果说外祖父母给我留下的“阴影”是平方的,那他给我留下的阴影就是立方的。随着我漫画技术的日益娴熟,我的画技竟然能把哥哥管得服服帖帖的(他的手抄报有画画部分)。不知是否管用,反正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溜溜,还别说,真的管用!那时真的是有一种高中三年复读一年,最后逆袭的美妙心情。

现在六年级了,外祖父母也老了,科技发达之后的路程没那么久了,表哥也去初中住校了,我心中的一元,二元和三元的“阴影”也冲淡了。但我知道,没被路程烦过,也没有被躲闪外公外婆,没被表哥坑过的“回娘家”,不叫”回娘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