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孔明

孔明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孔明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孔明问题。

分享

浏览

3552

作文

12

孔明和仲达的合作_300字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一定听说过空城计。

可我觉得,事情并非如此。

我们提出假设,如果司马懿当时识破诸葛亮的计谋,诸葛亮一定会被处死,那么,魏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司马懿就没有太大的作用,那么司马懿又成了曹操的眼中钉。空城计被识破后,司马懿就会被杀掉。

司马懿巧妙的和诸葛亮演出了一场天衣无缝的戏。巧妙地提出诸葛亮生性多疑不可能没有埋伏,一句话敷衍了事,又假装知道是空城,连忙派兵前去攻打。但是配合司马懿的诸葛亮也有万全准备,让赵运回来支援。

心思,时间,人物,语言巧妙配合,诸葛亮和司马懿演出了一场天衣无缝的戏,三国的第一次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与孔明有关的歇后语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借东风--神机妙算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夸诸葛——自夸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是请你这个诸葛亮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於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要丑奏——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用空城计——迫不得己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战群儒——全仗嘴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

诸葛亮住茅庐——怀才不遇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孔明的歇后语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

孔明张嘴——计上心来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孔明斩马谡——明正军纪

孔明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孔明擒孟获——抓了又放

孔明七擒孟获——服了为止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自吹自擂;自吹自嘞

孔明哭周瑜——各怀心腹事;虚情假意;假慈悲;要买人心;假动情;假好心;邀买人心

孔明借箭的天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孔明借箭——满载而归

孔明的计策——神机妙算

孔明弹琴还仲达——好沉着

孔明弹琴——玩的是空城计

孔明拜诸葛亮——自拜自

孔明拜斗——自知要死了

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了

孔明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孔明用计——神机妙算

孔明夸诸葛——自夸

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展开阅读全文

孔明有关的歇后语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大摆空城计 ———— 化险为夷

孔明会李逵 ———— 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 ———— 智勇双全

孔明借东风 ———— 巧用天时

孔明练琴 ———— 老生常谈(弹)

孔明的计谋 ———— 神机妙算

孔明夸诸葛 ———— 自夸

孔明用计 ———— 神机妙算

刘备对孔明 ———— 言听计从

刘备遇孔明 ———— 如鱼得水

鲁肃上了孔明船 ———— 尽办糊涂事

鲁肃服孔明 ———— 五体投地

孔明用空城计 ———— 迫不得已

孔明挥泪斩马谡 ———— 执法如山

孔明皱眉头 ———— 计上心头

孔明的锦囊 ———— 用不完的计

孔明草船借箭 ———— 有借无还

孔明弹琴退仲达 ———— 临危不乱

属孔明的 ———— 见识不少

隔夜孔明 ———— 过时话;假强

隔着门缝看孔明 ———— 瞧扁了英雄

孔明摆空城计 ———— 化险为夷

孔明拜北斗 ———— 自知要死了

孔明拜斗 ———— 自知要死了

孔明拜诸葛亮 ———— 自拜自

孔明弹琴 ———— 玩的是空城计

孔明弹琴还仲达 ———— 好沉着

孔明的计策 ———— 神机妙算

孔明给周瑜看勃—自有妙方;对症下药

孔明借箭 ———— 满载而归

孔明借箭的天气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孔明哭周瑜 ———— 各怀心腹事;虚情假意;假慈悲;要买人心;假动情;假好心;邀买人心

孔明夸诸葛亮 ———— 自夸自;自吹自擂;自吹自嘞

孔明七擒孟获 ———— 服了为止

孔明擒孟获 ———— 抓了又放

孔明耍掸帚 ———— 出计不出面

孔明斩马谡 ———— 明正军纪

孔明斩魏延 ———— 借刀杀人

孔明张嘴 ———— 计上心来

刘备得孔明 ———— 如鱼得水

刘备见孔明 ———— 如鱼得水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 错了;糊里糊涂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孔明的歇后语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用空城计 ———— 迫不得已。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孔明的歇后语,欢迎阅读。

孔明挥泪斩马谡 ———— 执法如山

孔明皱眉头 ———— 计上心头

孔明的锦囊 ———— 用不完的计

孔明草船借箭 ———— 有借无还

孔明弹琴退仲达 ———— 临危不乱

属孔明的 ———— 见识不少

隔夜孔明 ———— 过时话;假强

隔着门缝看孔明 ———— 瞧扁了英雄

孔明摆空城计 ———— 化险为夷

孔明拜北斗 ———— 自知要死了

孔明拜斗 ———— 自知要死了

孔明拜诸葛亮 ———— 自拜自

孔明弹琴 ———— 玩的是空城计

孔明弹琴还仲达 ———— 好沉着

孔明的计策 ———— 神机妙算

孔明给周瑜看勃—自有妙方;对症下药 ————

孔明借箭 ———— 满载而归

孔明借箭的天气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孔明哭周瑜 ———— 各怀心腹事;虚情假意;假慈悲;要买人心;假动情;假好心;邀买人心

孔明夸诸葛亮 ———— 自夸自;自吹自擂;自吹自嘞

孔明七擒孟获 ———— 服了为止

孔明擒孟获 ———— 抓了又放

孔明耍掸帚 ———— 出计不出面

孔明斩马谡 ———— 明正军纪

孔明斩魏延 ———— 借刀杀人

孔明张嘴 ———— 计上心来

刘备得孔明 ———— 如鱼得水

刘备见孔明 ———— 如鱼得水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 错了;糊里糊涂

孔明大摆空城计 ———— 化险为夷

孔明会李逵 ———— 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 ———— 智勇双全

孔明借东风 ———— 巧用天时

孔明练琴 ———— 老生常谈(弹)

孔明的计谋 ———— 神机妙算

孔明夸诸葛 ———— 自夸

孔明用计 ———— 神机妙算

刘备对孔明 ———— 言听计从

刘备遇孔明 ———— 如鱼得水

鲁肃上了孔明船 ———— 尽办糊涂事

鲁肃服孔明 ———— 五体投地

展开阅读全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明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权、孙策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赤壁之战,曹操挥军南下,用意在于消灭割据,一统天下。而曹操的这个企图,却被诸葛亮的“火烧赤壁”之计给瓦解了,曹操兵败,无力统一,江东仍然保有其割据版图,诸葛亮和刘备方能借势构成鼎足三分的格局。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含有份惋惜之意,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系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类型。最终北伐未能成功,星殒五丈原。

展开阅读全文

孔明一封信打败曹真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志》中曾有记载,诸葛亮虽然是受刘备重邀加入的蜀国,但其实开始的时候水平非常一般,甚至到后来也就是个中规中矩的军师,相比于关张两位将军,他的打仗风格更偏向于稳定,即擅长稳中求胜,并非小说中杜撰的那么神乎其神。在小说中,孔明无疑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天命军师,是近乎传说般的存在,他非常善辩,两片薄唇开合之间能够涌出无数让人服的道理,因此非常擅长骂战,“舌战群儒”就是其成名之战。

既然是“骂战”界的高手,自然不会像普通人那样骂街,这里的骂战细致的分成了文骂和武骂,在这里特指的其实都是嘴皮子上的功夫,但两者都极具威力,孔明曾用此两招成功毙敌。

何为武骂?即两军交手之际,阵前指挥官互相叫阵,而一方能够以咄咄逼人之严词,就可以直接将对方说死,即为武骂,例如那曾死在孔明嘴下的王朗;文骂则是写书信,待对方观阅后亦可毙命,例如孔明给曹真写信,后者读完后立即毙命。

大概不少人开始疑惑了,莫非这孔明有什么邪术,能够隔空毙敌?当然不是,他之所以成功,其实凭借的是仔细观察,毕竟骂战不是对谁都实用,唯有那些心态较差,心胸狭隘之人才会中招。

孔明骂死王朗之战,历史有名,大家应该也都不陌生,我就不在这里卖弄,倒是他写信骂死曹真之事,估计没有熟读三国的,还真不知道。

话说这孔明修书一封,邮递给了曹真,其中先是一番赞扬,接着一顿贬低,最后直接称其无颜再见关中父老,连家也没脸回了,可谓用词之狠毒,曹真看完书信后,居然就活活气死了,实在是窝囊。

不过之前说了,孔明如此之神武乃是小说中杜撰出来的,罗老大概是不想再在曹真这个人物上耗费太多笔墨,就草草在书中了结了他,而现实中曹真可没有这么玻璃心,事实上他不但没有气死,还与孔明是死对头,甚至还曾打败过号称常胜将军的赵子龙,其人之厉害,可见一斑。

这曹真乃是曹操收养的儿子,他父亲死的早,丞相见其可怜便让他认自己做了干爹,此后便将其当成亲生儿子一般栽培。他也没有丢丞相的脸,不仅聪明过人,而且有一副练武的好根骨,年纪轻轻却有一身不俗的武艺,少年时外出打猎,在深山中遇到了一只恶虎,他不仅没有害怕,反而非常镇静的转身一箭将猛虎射死。因为此事,丞相对他非常看好,立即将手下的虎豹骑交由他来统领,要知道这一系军队乃是丞相的主力,此番举动足以见得丞相对他的看重。

拥有兵权之后,他开始随父亲征战天下,随后不久便征服了灵丘,丞相封其为灵寿亭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屡立战功,先后被提升为偏将军、中坚将军,等到后来夏侯渊战死之后,继任其位置的也是他,进入蜀汉之后是他监督徐晃击败了高翔,当丞相去往汉中宣布撤军的时候,负责在武都接应的人还是他。

后来丞相逝世,他的儿子曹丕继任,一样对他非常重视,先是任命他为镇西将军,封为了东乡侯。有一次张进突然起兵,他派手下将军前去平定,将反叛之人一一斩杀,等到他回到洛阳之后,接着又被提拔为上军大将军。在征讨东吴的时候,魏国派出了他和夏侯尚两位大将,负责攻夺牛渚屯,得胜后被封为中军大将军,地位越来越高。曹丕非常的信任他,在其患病卧床之际,专门让他做以后辅佐太子的顾命大臣,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他已经有了左右整个国家的权利。

话说孔明在出兵至祁山时,立即有三郡人马接应他,表示愿意加入他们一起对付曹魏大军,也好共商大计。就这个时候,曹真受命来到了郿城负责此事,并在斜谷大败赵云等人。当时作为反叛郡城之一的月支城,统御者乃是城中的一位百姓,他逼迫当地官员向蜀汉投降,但当听说曹真亲临,并已经将他们团团围住之后,立即跪地认罪,自己将自己绑起来走到了曹真的面前。随后不久,昔日发生叛乱的三座郡城便彻底安定了下来,这尽皆都是曹真的功劳,而且他还预料孔明的下一次突袭一定会在陈仓动手,然后立即名人加固城池,垒高城墙,最后也果然如他所料。

回朝后他因功而增加户邑,前后一共加起来一共近三千户,而由此可见,他的确是一位难得的良将,而并非小说中被封书信气死的心胸狭隘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梦访孔明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不远处的空地上,扎着一茅庐。走进一看,门上写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难不成是卧龙住所?”我心下一喜,不禁脱口而出。“远来者何不进屋一叙?”我正寻思,从屋内走出一人。“您,您是……”我不由打量起他来:身长八尺,面容俊雅,头戴纶巾,手拿羽扇,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他轻摇羽扇,笑而不语。

“难道你就是孔明先生?”

先生点点头。

我惊了一下,慌忙说:“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有缘相见,三生有幸!”“足下何必如此客套,相见必有缘也。走,进屋喝茶去。”

在饮茶期间,我问了孔明一连串问题:“火烧博望坡是您出茅庐的第一功,当时你担心吗?”“我无惧也,曹操虽兵将如云,但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我方兵虽少但精,个个能以一当十,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必能取胜。”“先生您就如此自信?”“对啊,年青人,不自信者难成事。”他摇着羽扇,平静地说。

“你出山之后,随着刘备东征西战,刀光剑影,有没有想过卧龙冈的闲云野鹤的生活?”“当然想啊,身在草庐之中,与世无争,晴耕雨读,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潇洒自在。”“那你为何还鞍前马后地辅佐刘备呢?”我有几分不解。“我受皇叔三顾之恩,不得不出,良臣择主而事,好男儿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孔明目光中有一抹坚定。

“那……”他打断了我的话,问:“小童,你是从何处而来?”“我,我从新时代而来。”“新时代是什么样子?”他迫不及待地问。“新时代是一个美好的地方,那里没有战争,百姓安居乐业,距你生活的年代大约有二千多年了。”“都二千多年了,那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他不解地问。“诸葛大名垂宇宙,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所以我当然知道。”“过奖过奖。”他笑着说。

“那你是如何到这儿来的?”他一脸疑惑。

“一言难尽,走,我让你见见高科技,你就会明白了。”说着,我俩便跑进了时空隧道里。

展开阅读全文

我为孔明献一计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早已是一千多年前的旧事了,可其中的每一次战事,都让人难以忘怀。读过《三国演义》之后,更是让人觉得荡气回肠。

不乏有关云长的千里走单骑,张翼德的长坂桥喝退曹军,赵子龙的单骑救阿斗……每次都很惊险,可正是他们善于用奇,才每次都化险为夷。

与此相比,最有影响力的就数诸葛亮了。总结诸葛亮的一生,从初出茅庐,到舌战群儒,从赤壁之战,到白帝托孤,从平定西南,到星陨五丈原,似乎处处是战策,处处是辉煌。

其实不然,诸葛亮一生谨慎,故在战术上常常取得胜利,然而却从未如同曹操一样取得巨大的战绩。正如任公曰:“惟冒险也能造世界。”亦如古人云:“齐之强盛,吾不言管夷吾,而言鲍叔牙;齐之衰败,吾不言齐桓公,吾言管夷吾。”蜀之所以灭亡,其根本原因,是孔明决策上的失误:

一、用人不当。姜维充其量不过是名将领,无法担当起蜀国的大任。

二、朝中无人。正是由于孔明的谨慎,才导致人才的匮乏。俗语说:“不以一过言其大德。”而孔明却犯了其中的大忌:不容许人有污点。

三、战略失误。孔明几次出祁山,总是按照旧路线,又不采纳魏延:“奇正相依”的策略,而且忽视了吴国的战略同盟地位,终究是没有大的成就。

针对上述情况,特提如下建议:

一、重用魏延、姜维,加强兵力,而不是一味的去攻打魏国。

二、选拔人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而不是事事都要靠自己处理,这不但给了他人锻炼的机会,也减少了自己的劳累。

三、采纳魏延的建议,出兵子午谷,直捣魏都,加强同吴国的联盟,加强对内政治的修理,大胆的重用贤臣。

如果诸葛亮能够做到这些,杜甫也许不必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了。可是自古人无完人,像孔明一样的英雄,又有多少呢?

展开阅读全文

孔明改变了我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多少忠义之士,他们为国、为家,抛头颅,洒热血,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或微薄,或强厚,却带着一份忠魂。

冥冥之中,我一眼就看见了你,孔明,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你。脑海中不经意浮现出你的一生……

天空蔚蓝,阳光尚好。本可以在鸟语花香的深山中悠闲自在地安度一生的你,却被三顾茅庐的刘备所感动,望着刘备那双真诚的瞳仁,看着他在雪中静静伫立而等候的身影,你终于跟随刘备兄弟三人离开旧居,走向充满黑暗、阴险、混沌的战场,你明知此去定将凶多吉少,但你没有犹豫,没有回头。义无反顾的你告诉我,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认认真真地去把你要做的事做成。

此后,你在战场上,用兵如神,总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刘备见此,喜悦不已,称赞说道:“我得诸葛军师,此真谓如鱼得水、如拨云见日也!”火烧赤壁、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等事例无不见证你的神机妙算。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军事中总是料事如神的你告诉我,不管做什么事,事先先动动脑,想想办法,再行事,往往会事半功倍。

不久后,刘备誓为三弟云长报仇,意气用事,不听你的劝告,而走向了绝路,临终前嘱咐你一定要将他的儿子刘禅辅佐上位。可那扶不起的阿斗怎成大业?于是,蜀国大大小小的事务全都压在你一人身上,可你也未曾抱怨一句。但,你终究是病了,一卧不起,你知自己的时日已不多了,又呕心沥血地写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出师表》,不忘告诫刘禅如何治国。但这一切,为时已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你告诉我,做人一定要忠诚,不可负人。

孔明啊孔明,是你的事迹改变了我,你教会了我许多一生受用的道理。感谢你,孔明!

展开阅读全文

孔明告诉我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心中,孔明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但他的失败也告诉着我们做人的道理。

有人说,蜀国的灭亡是因为刘禅无能。有人说,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孔明,他们认为“成也孔明,败也孔明”。因为孔明实在是"管的多”,独掌大权,才导致刘禅不学无术。我的观点与后者略有差异,我认为孔明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不懂得审视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没做到“知己”,他输了。

他的事迹诠释了什么叫做“知彼”,他知道曹操多疑的性格,上演了草船借箭一场好戏。他看出了魏延有造反之心,死前留下锦囊给姜维,最后除掉了魏延。这样一个人才却没有审视好自己,没有“知己”。刘备第三次顾茅庐,孔明向刘备道出了“三分天下”的宏伟战略蓝图,刘备自然心服口服,认为孔明是个人才。但读了《隆中对》后发现,在外苦等的关羽和张飞对他并不服气,还是刘备说“愿诸君勿复言”,羽,飞才停嘴。而孔明在一旁什么也没说,读完《三国演义》后,我竟有一种他们并不服气的感觉。孔明日夜为蜀国操劳,但我认为他并没有切身为蜀国的将来做打算。因为他没有培养出一个称职的君主,没有找到和当年五虎将同样英勇的将军,即使是自己的徒弟也没有得到他的毕生所学。他没审视自己,没有审视自己为蜀国的将来留下了点什么,一心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光复汉室。

孔明的智慧也算得上前无古人了,即使是他,没有审视自己也会失败。那我们呢?没有他的那种智慧,又不懂得审视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成天趾高气昂,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不会显得很可笑吗?

还是那一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个信息社会,“知彼”容易得多,那么“知己”呢?就像写卷子,一个题目读完后没有一点思路,五分钟后还无法下笔,你却盲目自信,相信自己写的出来,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我有这样的一次经历,初中数学老师给的评语是——一百一十分的能力,一百二十分的心,最后一百都不到,典型的眼高手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会审视自己,才能在今后面对人生挑战时,“百战不殆”。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将记住孔明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师在黑板上用力的写下这八个大字,随着同学们手捧《出师表》整齐有序的朗朗读书声中,我的思绪渐渐飘到了那战火纷飞得的年代。

我躲在隆中前的古树后看见您手握耕耙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作,汗水浸湿您的脸庞和布衫。在这硝烟弥漫、诸侯争霸的时期能有这样一幅安静平和、与世无争的景象实在是千载难逢。当您仰头高吟“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时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不难从中看出您对晏子的仰慕,渴望辅助诸侯为此成就霸业的心愿。是啊,您是卧龙,是龙,怎能不想着有朝一日腾飞于蔚蓝天空呢!

隆中作对,先主刘备以天下之事将您带出茅庐,您心怀感激就此踏入历史的舞台,那时候您是否曾预料到您的一生是个传奇,也因此将永远被世人铭记呢?建安十二年,仅二十七岁的您首战告捷向所有人宣告了您的才智之后便一发不可阻挡,犹如决裂的大堤般洪水倾泻而出,在这动乱的年代里大放异彩,同时也不忘辅佐先主平定西南,建立蜀国成就一番大业。当年那隐居山林独自耕作并胸怀大志的少年已不复存在,您站在历史巅峰俯瞰着天下,立志与刘备携手统一全国。然而,接连的失败使蜀国慢慢从内部开始瓦解,或许是所有人对刘备的忠诚才能维持这短暂的和平,直到刘备病逝。

来到了北上伐魏的前一晚,您满面愁容的在书桌前来回踱步,似乎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望着卧病在床,虚弱不堪的刘备您不禁痛哭流涕,同时接过了刘备嘱咐的大事顿感身上担子加重,且又将是孤身奋战不再有好友的陪伴,白帝城那一夜犹如噩梦。

没人怀疑您对先主的忠诚对蜀国的忠心,在您决定好亲自率军北伐的那一刻起,曾经的卧龙又开始蓄势待发。执起手中的笔在纸上落下内心的忧患,对“伯乐”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毋庸置疑当时的您就是当年那意气风发、势不可挡的蛟龙诸葛孔明,义无反顾含泪上阵……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耳畔响起的读书声把我唤醒,可是我仿佛依然置身于那场绝美凄惨的意境中,最后只剩下那衣袂飘飞又带着点决绝的背影……

历史将记住孔明,正所谓“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