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孙膑

孙膑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孙膑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孙膑问题。

分享

浏览

5384

作文

11

多面孙膑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孙膑变通 孙膑归齐以后,先隐居在齐将田忌幕下,在一次赛马游戏中,他用“以盈去虚”的战术,助田忌胜威王而崭露头角,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田忌赛马,谁都会称赞孙膑的聪明。孙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分不开。在解决问题时,人们较多按常规去思考,为何不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去思考?这样思维就具有了发散性。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即从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人手,逐渐养成我们多面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善于“变通”的孙膑》节选)

孙膑低头 “该低头时就低头!”为什么暴风雨过后碗口粗的大树会折断,但纤细的竹子却仍完好无损呢?因为风来则竹弯,风大则竹更弯,风有多大,竹有多弯。而风雨后,竹子仍旧那么直。是啊!竹子一弯风雨过,那人一低头不必要的麻烦不也就过了吗?孙膑一低头,成为一代军事家,否则他也只是黄泉路上一个孤魂野鬼罢了。

总之,做人要忠要义,但不要迂:要善要信,但不要任人欺:要有骨气,但不可太固执:要会变通,但不可太圆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天空之外,你还可有一番作为!(《也说屈原》节选)

展开阅读全文

庞涓嫉妒孙膑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孙殡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齐国人。早先和庞涓是好朋友一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受到魏王的重用,当了将军。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孙胶,就把孙殡骗到魏国,罗织罪名,把他处以殡刑(即剁去膝盖骨),还在脸上刺了字,使孙殡永远成为废物,无人重用。没想到后来有个齐国的使者出使到魏国来,孙殡利用机会见到了齐国的使者,献出计策,齐国使者发现了孙殡的才能,便悄悄地把他带回齐国去。孙膑回到齐国后,齐威王立即任他为军师。

后来,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统兵出发,直指魏都大梁。魏军主将正是庞涓,他得知这一消息,立刻日夜兼程撤军回魏。孙膜运用减灶法,把庞涓引到马陵的包围圈,庞涓被乱箭射死,魏太子被虏。从此,孙膜名满天下,他著作的兵法也流传千古。而庞涓心胸狭窄,最终是害人害己,落得个可耻的下场。

展开阅读全文

孙膑与庞涓这两个基佬的翻船故事

全文共 2883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今天找到了一篇跟易中天讲三国的风格差不多的短文,希望读者好好看,可有趣了,小编都快笑得肚子痛死了。

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生于孙武死后一百多年的战国七雄时期。实际上,当时他并不叫孙膑。为了讲故事方便,我们这里还是用孙膑来代表这位孙武的杰出后人。

据《史记》记载,孙膑年轻的时候曾经专门学习过兵法,但是并没有明确记载孙膑的师傅是哪位高人。于是,后来就有另外的版本,传说孙膑的师傅就是中国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高人鬼谷子,但是这种说法在《史记》里无法得到证实。不过,《史记》里明确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和张仪的师傅就是鬼谷子。如果苏秦、张仪的师傅就是孙膑的师傅,那么这位鬼谷子的确非常了不起,称得上是跨学科、划时代的“学术带头人”。(点评:中国文化里有利用名人炒作的传统,比如姜子牙、诸葛亮和刘伯温名下凭空增加了本来由其他非著名知识分子创作的作品,涵盖军事、政治、文学、算命、风水等各个领域。)

《史记》里虽然没有交代孙膑的师傅,但是明确记载了孙膑有一位名叫庞涓的同学,而且孙膑一生的主要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位庞涓同学展开的。

不论孙膑和庞涓的师傅是不是鬼谷子,有一点可以肯定,孙膑、庞涓学习的兵法和苏秦、张仪学习的纵横术一样,都是非常高端的专业。如果这种高端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出将入相,那么那些苦心孤诣学习高端专业的同学们很有可能最终学成了一门屠龙绝技,不要说荣华富贵,恐怕就连生计都可能成问题。这就是高端专业毕业生的窘境,事实上苏秦、张仪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都曾经穷困潦倒,四处碰壁。好在当时鬼谷子等高人还没有经济意识,因此没有招更多的弟子,否则,各国诸侯王宫门前将会排满了前来求职应聘的兵法专业和纵横专业的高材生,这样,战国的历史很有可能会更加混乱,而后来中国的历史很有可能会完全改写。

孙膑和庞涓很幸运。因为根据《史记》的记载,当时兵法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只有他们两位。但是,这对于某位同学来说,仍然太多。这位同学就是庞涓。后来庞涓学成毕业以后,顺利地通过了魏惠王的面试当上了魏国的将军。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军队首长,庞涓当时这个职位实际上比今天微软中国的总裁要拉风许多倍。

魏国地处战国七雄的地理中间位置,四周与秦国、赵国、齐国、韩国等军事强国接壤,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魏国必须具备很强的军事实力才能生存下来。事实上战国早期魏国的军事实力曾经处于第一阵营,因此庞涓能当上魏国的将军足以说明他在军事专业方面的真才实学。

因此庞涓同学的这个职业起点可以说达到了毕业生就业的最高顶点,直到今天这个纪录仍然无人能破,未来是否有人创造奇迹我们可以拭目以待。自古至今,青年学子经过某位高人传授之后,马上可以出将入相的案例好像只有在《史记》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过,后来的毕业生的起点逐步向低端倾斜。

庞涓当上了将军,马上就想起自己的同学孙膑,不是因为庞涓同学太念旧,而是因为孙膑同学实在太优秀。庞涓的自知之明超乎想象,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既然老师当年没有搞扩招,而另一位同学孙膑又比自己强,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控制孙膑,不让孙膑离开自己的视线。

于是,庞涓同学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了孙膑,邀请孙膑前来魏国投奔自己。孙膑同学当时还没有参加工作,属于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憧憬的热血青年。当孙膑接到庞涓的信,没有仔细用兵法分析同学的动机,一厢情愿地把这封来信当成了一个通向光明前程的offer(聘书)。孙膑同学不禁非常兴奋。老同学庞涓如今不仅发达了,而且他并没有忘记自己。于是,孙膑就开始憧憬自己在庞同学提携下的未来。在孙同学的想象当中,他将和庞同学一起并肩战斗,成就载入史册的战绩,为魏惠王的霸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点评:孙膑同学虽然精通兵法,然而此时的他显然对人性没有深刻的理解,看不透人性的将军不是伟大的将军,很快庞涓就为老同学补上了这一课。)

带着梦想,热血青年孙膑上路了。

庞涓在魏国首都大梁见到了孙膑,风尘仆仆、衣着朴素的外表掩盖不了名将的风采和气度,这让庞涓非常痛苦。有一句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孙膑这块金子就在眼前,庞涓能看到,求贤若渴的魏惠王或者其他渴望依靠武力称霸的诸侯迟早也一定能看到。庞涓决定不能再等,于是他顺手抓了一个罪名送给了老同学孙膑作为见面礼,然后就下令大义灭亲,马上行刑。就这样,孙膑同学永远失去了膝盖,脸上被刺上了囚犯的logo(标志)。(点评:站在庞涓的角度,他对孙膑未来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担心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是胸襟太狭隘,手段太毒辣,对比田忌高下立现。)

孙膑同学在此之前并不叫孙膑,由于庞涓同学的嫉妒和狠毒,孙膑同学得到了这个彪炳史册的名字。“膑”是一种刑罚,就是挖掉膝盖骨的意思。

从庞涓同学对孙膑同学实施的暴行来看,庞涓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心理似乎有些变态。如果庞涓仅仅为了防止孙膑有一天会后来居上,他完全可以直接杀掉孙膑,彻底根除后患。以魏国将军的身份要除掉一个布衣草民,庞涓根本不用自己动手,设计一场意外就可以终结孙膑的生命。然而庞涓却偏偏留下了孙膑的性命,他把自己当年的同窗好友、现在潜在的竞争对手变成残疾人。

当庞涓看到那个在课堂上总是先于自己抢答的同学、那个总是得到老师表扬的同学像狗一样在地上爬行的时候,他被罪恶的快感冲击得浑身颤抖,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自己更优秀的兵法专业毕业生了。

后来又过了一百多年,史上再次出现了把竞争对手变成残疾人的暴行。那次的主角是两个女人:吕后和戚夫人。汉高祖的原配吕后在刘邦死后开始了对丈夫生前最宠爱的戚夫人的迫害,她掌权后下令把以美貌著称的戚夫人砍掉手脚,戳瞎双眼,刺聋耳朵,强灌哑药之后扔到了厕所里,并且亲自命名为“人彘”。吕后非常得意自己创作的令人发指的杰作,甚至邀请自己的儿子惠帝来参观。惠帝参观“人彘”以后吓得差点神经错乱,日夜啼哭,大叫:“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善良懦弱的惠帝为了逃避现实,只好日夜不停地酗酒、淫乱,生怕自己活得长。最后遭受严重心理创伤的汉惠帝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死亡抗议母亲的暴行。

通过比较,两起相隔一百多年灭绝人伦的惨案,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比杀戮更歹毒、更变态的暴行起因都是因为嫉妒。中国人形容般配美满的婚姻的时候总是说:“郎才女貌”,可见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当中,男人活着比的是才,女人活着比的是貌。孙膑比庞涓更有才华,戚夫人比吕后更有姿色,当他们的竞争对手庞涓和吕后掌握了绝对的暴力资源以后,他们的下场就是如此的悲惨。

这就是专制历史的毒,令人惊奇的是,太史公司马迁竟然毫不避讳地把开国皇后“非人所为”的暴行如实地记录了下来,让后人有机会对人性的恶毒有了更多的反省和思考。(点评:忠实的记录和反思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丑恶,正是历史的现实价值之一。)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战国时期的变态男庞涓不如一百多年以后的变态女吕后变态。庞涓毕竟给孙膑同学留下了眼睛、耳朵、嘴巴和手,这对于一个真正的兵家来说足够了。庞涓不相信一个残疾人还有翻身的机会,他不相信身残志坚的奇迹,庞涓后来因为自己不彻底的变态付出了代价,最终死在了孙膑的手里。

展开阅读全文

孙膑庞涓斗智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572 字

+ 加入清单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音bìn),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音hándān,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

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

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

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到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精彩历史典故-孙膑

全文共 1865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今山东鄄城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着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着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庞涓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柄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表。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大概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

展开阅读全文

孙膑装疯忍辱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2127 字

+ 加入清单

孙膑已经变成了废物,天天依靠着庞涓过日子,心里老觉着对不起人家。有一天,庞涓对他说:“大哥你那祖传的十三篇兵法,能不能凭着记性写出来?不但能给我拜读拜读,还能传留后世呐。”孙膑恨不能做点事情好报答报答庞涓。那十三篇兵法,据说是鬼谷子从吴国得来传给孙膑的,孙膑早就背得滚瓜烂熟。这次庞涓一要求,他就满口答应。打这儿起,孙膑开始写他祖宗的兵书。可是那时候写一篇东西不像现在这么便当,再说孙膑心里烦得慌,天天唉声叹气,写了足有一个多月,还没写了几篇。伺候孙膑的那个老头儿叫诚儿,他见孙膑受了冤屈,倒挺可怜他的,时常劝他歇息,不要老坐着,辛辛苦苦地写这个玩意儿。

有一天,庞涓把诚儿叫去,问他:“他天天写多少?”诚儿说:“孙先生为了两腿不便,躺着的时候多,坐着的时候少,一天只写三五行。”庞涓一听,气可大了,骂着说:“这么慢条斯理地得要写到什么时候?你得催着他,叫他加紧点!”诚儿嘴里答应着,心里可不大明白。他想:“干么一死儿催他呐?”诚儿那傻劲叫他心里有点不踏实。可巧服事庞涓的一个手下人来了,诚儿就问他:“嗨!我跟你打听件事儿。军师干么老催孙先生?”那个手下人说:“傻瓜,你还不知道吗?军师为了要得到一部兵书,才留着他的命。赶到兵书写完,他的命也就完了。这话你可千万别跟人说!”

诚儿一听,替孙膑捏了一把汗。他就偷偷地告诉了孙膑。孙膑到了这时候,才从梦里醒过来。他想:“原来庞涓是这么一个人!唉,我真瞎了眼睛,交上了这么一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他又想:“要是我不写,他准得要我的命。这怎么办呐?”他越想越气,越气越没有主意,急得直流眼泪,一下儿闭过气去。等到缓过气来,他瞪着两只大眼睛,连喊带叫,把屋子里的东西全扔在地下,把他写好了的兵书扔在火里烧了。吓得诚儿赶紧跑去告诉庞涓,说:“不好了!孙先生疯了!”

庞涓亲自来看孙膑,就瞧见他趴在地下哈哈大笑,笑完了又哭。庞涓叫了他一声,他就冲着他一个劲儿地磕头,哭着说:“鬼谷老师,救命啊!救命啊!”庞涓说:“你认错了,我是庞涓!”孙膑拉着庞涓的衣裳,揪着不撒手,嘴里头胡喊乱叫。庞涓怕他是装疯,就叫人把他揪到猪圈里。孙膑披头散发,趴在猪圈里睡着了。庞涓暗中派人给他送饭。那个人小声地对他说:“孙先生,我知道先生的冤屈,这会儿我瞒着军师,给你送点酒饭来,请你吃吧。这是我一点心意。”说着直唉声叹气的,还流了几滴眼泪。孙膑做着怪样把送来的酒和饭都倒在地下,骂着说:“呸!谁吃这脏东西?我自己做的比你那个好得多了。”说着,他就抓了一把猪粪,团成一个圆球,往嘴里塞。庞涓知道了这件事,就说:“他真疯了。”

打这儿起,孙膑住在猪圈里。有时候,爬到外边晒晒太阳;有时候,自个儿跟自个儿笑,或是哭。一到晚上,又爬到猪圈里去睡觉。庞涓叫人给他一点吃的,就让他疯疯颠颠地爬进来爬出去。他还想等孙膑好起来给他写那部兵法呐。要是孙膑到街上去,就有人跟着他。后来庞涓吩咐地面上的人天天把孙膑到哪儿的情形报告他。孙膑老在街上躺着,一到晚上,他就知道爬回来,有时候也在外头过夜。人人都知道他是个疯子,两条腿也不能走道,挺可怜的,有的人还给他吃的。他高兴了,就吃点儿;一不高兴,嘴里嘟嘟嚷嚷地叨唠一阵,把吃的倒在身上。他变成个迷里迷糊又脏又可怜的疯子了。

孙疯子老躺在街上。有人跟他说话,他也不理。有一天,已经下半夜了,他觉得有人揪他的衣裳。那人就坐在他旁边,流着眼泪,低声地说:“孙先生,你怎么到了这步田地?我是禽滑厘,墨子的门生,你还认得我吗?我一听说你在这儿受苦,心里直难受。我已经把你的冤屈告诉了齐王。齐王打发淳于髡上魏国来聘问。我们都安排妥当了,想把你偷偷地带回齐国去,给你报仇。”孙膑一听禽滑厘来了,眼泪好像雨点似地掉下来,对他说:“我自以为早晚死在这儿了,没想到今天还能够见着你。你们可得小心,庞涓天天派人看着我。”禽滑厘给孙膑换上衣裳,抱他上了丰,那套脏衣裳叫一个手下的人穿上。他假装孙膑,披头散发的,两只手捧着脑袋躺在那儿。

第二天,魏惠王招待了齐国的使臣淳于髡,送他一点礼物,叫庞涓护送他出境。那天庞涓已经得到了地面上的人报告,说孙膑还在街上躺着,他挺放心地送着齐国的使臣。淳于髡叫禽滑厘的车马先走,自己和庞涓谈了一会儿天,然后从从容容地辞别了庞涓,动身走了。

过了两天,那个手下的人脱去孙膑的衣裳,偷着跑回去了。那天,地面上一见那套脏衣裳扔在那儿,孙膑可不见了,赶紧去报告庞涓。庞涓一想,大概是跳井了吧,叫人四下里打捞尸首。可是哪儿有孙膑的影儿?他又怕魏惠王查问,就撒个谎,说孙膑淹死了。

这儿淳于髡、禽滑厘他们带着孙膑到了齐国,大夫田忌亲身到城外去接他。孙膑洗个澡,换了衣裳,坐着软轱辘车,跟着田忌去见齐威王。齐威王跟他一谈论兵法,真是恨得没早点见面。齐威王就要封他官职。孙膑推辞着说:“我一点功劳都没有,哪儿能受封呐?再说,庞涓要是知道我在本国,准得又嫉妒。不如我不露面,等着大王有用着我的地方,我一定尽力。”齐威王就让孙膑住在田忌家里。孙膑想去谢谢禽滑厘,没想到他早走了。

孙膑打发人去打听叔伯哥哥孙平和孙卓的消息,哪儿找这俩人去?他这才知道齐国来的那个送信的人,原来是庞涓派人装的。根本没有什么家信和上坟的事。这全是庞涓使的鬼主意。

展开阅读全文

六、孙膑:身残志锐的智慧化身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获奖名片】才志双全

【评价】

1、在艰难里,他从不放弃,用锐利的智慧打开一道道尘封的门,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道道曙光。庞涓的迫害止不住他才华的释放,膑脚之痛停不了他追求的脚步。孙膑,你的大智大勇,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指明灯。

2、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历史的烈焰淬练过,被人世的无情锻造过,但是,只能让他越挫越勇。他用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中华文化有了围魏救赵的传奇。

【颁奖辞】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品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的传说。

【事迹】

孙膑是春秋时期战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早年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妒忌他比自己有才干,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设计陷害他。孙膑忍受被剜去膝盖骨的酷刑之苦,用才智感动了齐使,并在他的帮助下回到齐国。孙膑隐居在田忌幕下时就表现出突出的军事才能,后于“田忌赛马”后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成为齐国的军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婉言推辞说:“一个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做军师,让他在有帷幕的车上坐着出谋策划。在这场战役中,孙膑运用非凡的才智屡出妙计,最终使得魏军大败,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围赵救魏”的光辉战例。后来孙膑又在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之时与庞涓斗智,使庞涓死于万箭中。孙膑因战出名,世世代代也相传他的兵法。

展开阅读全文

围魏救赵的故事主要人物:孙膑bìn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发音:w?iwaijiùzhào

故事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展开阅读全文

孙膑:身残志锐的智慧化身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评价】

● 在艰难里,他从不放弃,用锐利的智慧打开一道道尘封的门,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道道曙光。庞涓的迫害止不住他才华的释放,膑脚之痛停不了他追求的脚步。孙膑,你的大智大勇,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指明灯。

● 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历史的烈焰淬练过,被人世的无情锻造过,但是,只能让他越挫越勇。他用智慧的光芒,让我们中华文化有了围魏救赵的传奇。

【素材的化用】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品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孙膑与庞涓名人故事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孙膑庞涓斗智斗勇,本来按三局两胜,孙膑已经赢了。但,庞涓为找回点面子,坚持比赛,坚决要求鬼谷子出第三道题。

万般无奈,经不住庞涓的死缠硬磨,鬼谷子除了第三道题。第三道很简单,就是把鬼谷子从谷雨洞骗出来,谁把师父请出来,就算谁赢。

庞涓迫不急奈地抢先说:“我先来,我先来”。

庞涓说:“师父你快出来吧,外面很热闹,有吹笛笛的,有打鼓的,又敲锣的,有大姑娘坐花轿,娶媳妇结婚的。”

鬼谷子想:“骗人,热闹也不出去”。

庞涓见师父不出来,又说:“师父,你快出来吧,有只大老虎来了,要上山洞里吃你去”。

鬼谷子想:“你在洞口,有老虎也会先吃你”。

庞涓想了很多法儿,始终没把师父请出来,万般无奈,说:“孙膑你来吧,我骗不不出来,你也骗不出来,顶着咱俩比个平手”。

孙膑自言自语地说:“庞涓都把办法想绝了,都没把师父请出来,我也请不出来。不过,师父,我有办法,把你从洞口请进洞内。”

鬼谷子想:“你们没办法把我请出去,肯定也没办法把握请进来”。于是,就走出洞来,坐好,说:“请吧”。

孙膑微微一笑,说:“师父,我也没办法把你请进去,不过,我已经把你请出来了”。

鬼谷子顿悟,自己上当了。

展开阅读全文

孙膑和田忌又见面了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场比赛结果,田忌赢了高傲的齐威王,灭了齐威王的威风。

田忌高兴极了,像个小孩子一样一蹦三尺高,就去人群中找好朋友孙膑。这时,孙膑也正好向他走来。看到了田忌,孙膑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帮我争了口气!回头我要重谢你。”

孙膑摇摇头说:“不用谢,一点小忙而已。”

田忌不解地问:“你对齐威王的马做了什么手脚,让它跑慢了呢?”这话把孙膑逗乐了,说:“我什么手脚也没做,只是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先用你的下等马对它的上等马,然后用你的上等马对他的中等马,最后,是中等对下等……”

田忌更疑惑了,搔搔头皮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孙膑认真地说:“在第一场比赛的时候,我已经观察到了你的马都比齐威王的马慢不了多少。这样你的上等马肯定比他的中等马要快,中等马比下等马要快……”

田忌这才恍然大悟,说:“你真聪明,我真佩服你!”

孙膑语重心长地说:“其实你也能做到。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动脑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听了孙膑的话,田忌惭愧地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上次我错怪你了,以后我也要向你学习,做一个爱动脑筋的人。”

孙膑说:“现在知错就改还不晚,我们是好朋友嘛。”

从此,田忌也养成了爱观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