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学者

学者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学者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学者问题。

分享

浏览

6905

作文

26

学者当如袁隆平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9月6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将迎来八十大寿,下午,湖南省领导来到袁院士家中,向他贺寿道喜。9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来贺信,祝贺袁隆平80岁生日快乐。

这些年来,无数学者名人在学术论坛上,快速升起,又快速落下。然而,袁院士却不是这样,他一直身居最高峰。每当有袁院士新闻出来时,网上网下,官方民间,总是一片盛誉。有心者不妨翻翻这两天的新闻跟帖,围绕袁院士80岁生日的,全是满满的祝福。

这种“袁隆平现象”,不由我们不思索。袁院士何以会赢得这么多人的真诚拥戴?应该说,这首先归功于袁院士的学术成就。目前,袁隆平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二期目标,现正在进行第三期目标攻关,力争到2015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一辈子痴迷科学事业,帮助世界养活了7000万人口,其成就谁人能及?

仅仅这一点,还不足以解释“袁隆平现象”。虽然说,今天是一个大师稀缺的年代,但江山代有人才出,以中华之大,做出学术成绩的并不在少数。我们看,每当袁院士新闻出现时,总有网友喜欢拿一些学者与他作比较。更重要的可能还在于,袁院士学术成就背后的学术精神。

袁院士的执着与努力,自不待说;他一辈子的平民情怀,也不必言。仅言一点,这些年来,我们有谁见到过袁院士主动向利益集团低头,主动为利益集团奴役?而与他同时代的人,或者学术成就不如他,或者学术精神不如他。如此,让袁院士成为当代学术界的代言人,也让袁院士赢得了普遍的拥戴。

“袁隆平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深思。公众对袁院士的拥戴,传递出了一个重要导向,那就是公众喜欢学术与道德兼优者。而袁院士现象的产生也足以说明,在出大师上,今天中国的环境或有问题,但也并不是不可以出大师。这其中,学人的自勉自律尤为重要。回到“钱学森之问”上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固然有大的环境原因,但也有着学人自身的原因。

这是一个大师稀缺的年代,这也是一个从不缺少大师的年代。时光荏苒,再过100年,所有权力、地位、金钱,都将如过眼云烟,而像袁院士这样,能够获得民意的普遍认可,这才是真的。为人做事,到袁隆平这份上,真的值了。

展开阅读全文

学者的呼吁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素有“冠状病毒之父”之称的台湾学者赖明诏表示,大部分的病毒,都是由动物传给人类,例如艾滋病毒是从猴子身上跳到人类的身上,依波拉病毒也是相同,唯独天花病毒,只有人类身上才有。其他病毒从动物身上传给人类后,经过基因突变,人类便受到感染,且极难治愈,造成很高的死亡率。

其实病毒比病毒学家还聪明,他指出,因为病毒在动物身上,人若不和动物接触自然没事,但因为人口太多,与动物接触频繁后,病毒自然会产生突变能力,适应不同环境,感染人类后继续繁殖,引起重大疾病,再经由人与人接触再彼此传染,最后引发大流行。

在这场人和细菌病毒的战争中,他认为人类赢不了病毒或细菌,他说,人类发明抗生素药物,又滥用抗生素,细菌产生抗药性反而愈来愈壮大;人类开发环境,侵扰大自然,病毒的反噬永无止境。人类要学着与病毒和平共存,不要去侵犯自然界,就能相安无事。

展开阅读全文

人物关键字:低调勤奋学者本分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布鞋院士:一点素心,三分侠气

20l5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病逝。李小文堪称我国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Li-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

李小文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2014年4月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时被拍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的老人一袭黑衣,瘦削的面庞上蓄着胡子,光脚穿着一双黑布鞋坐在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

这种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了强烈反差:“貌不惊人,盖世神功。”这是网友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扫地僧”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学术上的修炼和勤勉。

早年留学美国的李小文,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他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学校晚上1l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去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于是他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给了李小文一把钥匙,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在同事的记忆里,李小文住过一次医院,医生诊断结果是营养不良,“这个年代了,院士还能得营养不良?”

院士让我们敬佩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修为,还有他的真性情。

2008年汶川地震后第二天,看见温总理去灾区,飞机上工作的照片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当地震殉国算了。”

李小文的一名博友说,李小文多少有些魏晋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人物印象】

大道至简,不管外界将李小文誉为低调质朴的“布鞋院士”,或是武功盖世的“扫地僧”,还是淡泊明志的“五柳先生”,他都没有觉得自己值得崇拜,而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内心最在乎的事情上:这样的李小文,在如今不尽如人意的学术生态中显得弥足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江西高考零分作文:砖家学者看过来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6月7日10点-----此刻,全国几百万的考生也和我一此时大都开始了作文写作了吧。看着今年的这个作文材料,N多作文宝典上以及专家,老师关于高考作文开头各式技巧齐拥心头:先抒点情,议点论,再引入材料,最后联系现实举N个例,直至凑够字数,(股文剩下三股了。)首尾要呼应等等。

写到这,回视自己写的开头,我突悟,我的作文已是万劫不复了境地了,瞬间,我的眼前曾闪过母亲考前那满是期望的眼神,我的心还是不由自主的抖动了几下。今年是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她小小的心为此整整紧张了三年。新课标怎么了?她哪里知道,汤是换了,其实药并没有换。不就是前面的放到后面了,后面的放到前面了,以前的散文变成了小说了,穿了个马甲叫文学类文本阅读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有区别吗?

据说新课标的最大亮点是首次出现了选考题,更人性化,让考生有更多的选择,但真是这样吗?专家们,你们做过调查吗?没有吧,那我就告诉你真相:如果真要选择的话,考生必然选择能得高分的,简单的,但真正要选择出哪个简单,就要看完整个文本,看完后面设定的四道问答题,请问,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之来,谁有这个时间?

于是乎,考前老师谆谆告诫我们:根据历年的命题情况,考生实际,得分情况统计,只管答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看都不要看。在平时的高考训练中,老师们讲的也只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这一点,敬爱的出题专家,你们想到过这个结果吗?对高中学生而言,成绩是产生阅读动因的最大助力器。一旦没有了这样的需要,学生哪里还会去阅读文学类文本?而这,却被新课标貌似人性化的高考的指挥棒下一笔勾销。

当然变化也不是完全没有,书商们饮了吗啡般的兴奋莫名,他们向每位不明就里的考生家长诉说着新课标高考令人骇人听闻的变化,唾沫星四溅推荐着他们的种类类繁多的复习资料。一些所谓的高考专家,学者则四处举办新课标高考研讨,讲座,培训,补习班。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则情绪亢奋,到处搜罗新课标高考从模拟卷到仿真卷,再到高仿真卷,最后到逼真卷的形形色色的各类试题。一本《红楼梦》养活了多少专家,教授,赚取了多少稿费,评上了多少职称,一次新课标高考则成就了多少人的“中国梦”的发财梦。

估摸估摸时间,字数,也该差不多了,我知道网上阅卷,除了满分作文和零分作文,根本不可能看到后面,(一般作文估摸能看二三百字吧),阅卷老师,有幸让你看900多字,浪费了你宝贵的时间,如果不是我,兴许你已经多阅了20多份,妨碍了早点完成今天的阅卷任务,我深感抱歉。我想,当我走出考场,翻开报刊杂志,打开网络电视,一定会是各类专家学者,名师关于今年高考的各类飞天盖地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学者厌学心理——韩寒

全文共 1393 字

+ 加入清单

80年出了两位红及一时的作家。

叛逆派的韩寒,华美派的郭敬明。

两人的文学都处于一种极端,韩寒被许多人称为天才。七科红灯高挂,依旧功成名就。作品张狂无忌,真实、直白的揭示韩寒眼中的社会,写着他感悟、厌恶的事。读者们也喜欢他的真实、毫不做作的文笔。

与郭敬明的优雅相比,韩寒的笔杆子写出的世界更加贴近人心。

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动不动便喜欢推算别人的心理个性。韩寒的心理我也仔细的推算过,他的作品我没看过多少,但是那些独特风趣的文学个性却拓印在我的脑子里。觉得他是另一个“走自己的路”的鲁迅。

韩寒没上大学,因为他厌恶现代的教育,厌恶中国的传统教育,抑或是这个传统的思想,多多少少会在教师身上看到。也许是因为这样他才厌恶的吧?我也非常赞同韩寒“想”的。毕竟中国高才生们“纸上谈兵”的功夫是公认的不可思议。我的同学每次在作试验时,都是小心翼翼的。每一个小动作,都要向老师“请教”了以后才接着做下去。那认真的态度我曾不只一次的叹服,至今想起,我还觉得那便是中国好学生与坏学生之间的差距呢!

《像少年啦飞驰》一书,是我唯一看过韩寒的书。里面的描写的社会,污浊的令人厌世。卑鄙的残酷,真实的恐怖。有许多人都说韩寒毒害了下一代。声称着书里残酷的现实社会遮迷了青少年们的眼睛等各种理由,我对此是毫无恶意的。反而非常的欣赏那些人的正义感,认为那是一个国人应该维护的。但是事实却未必真的那么一无是处。

到这里,我想问下那些在书评里肆意谩骂的朋友。你们挥动笔墨的斥责别人,他所犯的错误,你是否能不错?孔子说过:一日三省吾身。那么就请大家使着回首下童年的那个酸涩的青春,再试着从童年走到如今的“成熟”年华,到底,我们是得到了什么,还是失去了什么?

那斑驳的,不仅仅是岁月。认清了那现实的世界,惧怕了那自私的人性。这是韩先生书里告诫的。我是厌了、惧怕了,起码我不会去当那样的“坏人”。我觉得有点良知的人都不会!

号称慈悲的佛家也有以杀止杀的无畏,这种简单到归真的道理谁都懂,却还是没人去理解韩寒的道。这是为什么?有时被遮蔽的,也可能是自己。也许,这就是韩寒所厌恶的思想。仅为一念、一面而去决定是非....

韩寒没上过大学,依旧过的幸福。他鄙夷的大学教育,或许是鄙夷了那传统的思想。那传统的模式已经开始死板、无趣了,什么时候腐朽?你问我啊?倒不如去问问那些把传统刻在身上的严师们吧!看看什么时候能把那放荡不羁的少年都能磨成石头了,腐朽大概就会开始吧...

大学,在韩寒的眼中或许只是被教育过的“恐怖分子”而已。被那二十多年的岁月腐朽、斑驳了。斥责他人的思维已根深蒂固了。污浊了这个人们向往、憧憬的圣地。也许,在韩寒心中,那些毕业的大学生,仅仅是另一批腐朽的“高才生”罢了。

韩寒是用他自己的想法、个性来展示的,就像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你既然不接纳它,那么就注定要和它碰撞!看过他用笔杆子写出来的世界后,我很厌恶那里面残酷的社会,自私的人性。我厌它、惧它,同时也不会、不敢去行它的私利。

深思下书中嘲笑的吧:“上课的时候铁牛的手都要举得不朽了,她只是说,有问题的同学下课以后来老师的办公室问。碰上其他人还没有举手的,就抽起来说,啊,×××同学,有什么问题就问老师吧。”你洒洒洋洋的批判,也许是根本什么都不懂的老先生,犀利透骨的语间,屑扬着人性的卑微。

只看一面的个位,叛说韩寒的大家。可否留一分钟思索?童年到如今,我们可曾得到过什么?丢下过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学者称中国经改破题的关键是制度改革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新加坡《联合早报》26日发表沈泽玮评论称,中国正遇上国家发展中的“中等收入陷阱”,即靠出口廉价物品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在国民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后,逐渐丧失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同时因缺乏推动经济更上一层楼的技术条件,陷入增长停滞期。按世界银行标准,2012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因此有可能堕入中等收入陷阱。评论指出,中国面对的严峻挑战是,走向停滞不前的“拉美化”,还是迈向当年的“亚洲四小龙化”,当中涉及行政体制与经济结构性改革

评论指出,如果说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开始,2001年加入WTO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起步,那“十三五”期间将是经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哲理故事:学者与富翁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一著名学者出了一本《如何走向成功之道,步入富裕之门?》的书,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响。此书极为畅销,读者云集,学者感到非常得意。

有一日,这位学者遇到一富翁,学者便问此富翁是否看过他的这本书,对这本书有何感想与评价。

富翁回答道:“我拜读过你的这本书,这本书确实写得很美妙,它谈的是普天下之道。但是你这本书对于商道来说简直是一窍不通,如果天下人都按你这本书去经商的话,十有八九会亏本,不仅不能走向成功之道、步入富裕之门,而且将走向失败之道、步入贫穷之门,最终会走向绝望之道、步入毁灭之门。不过你的这本书正好可以作我的反面教材,我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成为今天的富翁,否则我不是陷入贫穷之中,就是走向绝望之路。”

学者听了富翁的话,感到极为震惊,同时他也感到很悲哀。

为普天下之人求道,却不能使普天之下人走出困境,其实称不上大道!为普天下之人讲解致富之学问,却不能使普天下之人成为富裕者,其实称不上大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学者关于结婚证有效期7年的建议引热议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鲁国平:结婚证应设置7年有效期,到期自动解约或选择续约,这样做可以尝试多段感情,保持对爱情的新鲜感,并可解决单身问题。

昨日,一位学者提出惊人言论:结婚证应设置7年有效期,到期自动解约或选择续约,这样做可以尝试多段感情,保持对爱情的新鲜感,并可解决单身问题。他的观点如同一颗炸弹引爆微博,人民网、环球时报等各大媒体官微转发,引发集体热议。“结婚证有效期7年”迅速登上热搜榜。

学者发长微博阐明观点

记者看到,在微博中发布此言论的叫鲁国平,实名认证信息为“专栏作家,媒体人,新浪名博,微博区域专家团专家”,在其自我简介中这样写道:一位不拘一格的评论者!百度百科中显示,鲁国平1969年生,学者,著名网络评论员。其微博每天都会发布一些信息及评论,多为转载,涉及经济,历史等众多领域,不过影响力都不及发布的这条“结婚证有效期7年”。

鲁国平在发布的长微博中表示,现今社会因恐婚而单身的人越来越多,离婚率也越来越高,不如干脆给结婚证加个有效期7年,7年后可续约,也可自动解除婚姻,这样一个人一生至少有5次结婚的机会,不用担心嫁错人或者娶错人,何乐而不为?

话题发酵 引发集体热议

到昨日早上11点,原始微博的评论和转发上万,经过话题发酵,百度对其搜索结果达到2,440,000。人民网、环球时报等各大媒体官微转发,引发集体热议。

观点PK

针对“六大好处” 网友一一进行驳斥

鲁国平在阐述自己观点时认为,把结婚证也像会计证、驾驶证一样设置一个期限,那么一个人一生最多就可以结合5次,不会因为嫁错人或娶错人而懊悔。另外,这样做还存在六大好处。虽然有少数网友觉得其观点有些新颖,不过绝大多数网友还是表示了不赞同。针对他的观点,网友一一进行了驳斥。

观点1可以尝试多段感情

鲁国平:从人性的角度讲,人是喜新厌旧的,两人在一起时间长了感情会变淡,如果结婚证期限7年,可以名正言顺的换一段感情,好过偷偷摸摸的婚外情。

7年期限,根本不能解决婚外情问题

网友“又填一遍昵称”:所以到底为什么要结婚?直接谈恋爱就好了嘛!还不用7年,没热度直接分。结婚,法律赋予了婚姻中彼此的权利和义务,7年期限,根本不能解决婚外情问题,要出轨的人始终要出轨。难不成你还要人家忍受出轨的人,直到7年期限到了才自动解除婚姻?

展开阅读全文

名院士以及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工程师吴曼青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德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杨小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量子物理研究领军人物潘建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曹诗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程琳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互联网名人堂创新者钱华林

展开阅读全文

说话太直,不少学者被他批得满脸通红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报道和回忆文章都评价钱学森是一个温和谦逊的人,其实起初他待人接物的态度并不像后来这样,叶永烈采访了钱学森早年的学生和秘书,他们回忆,钱学森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一股“外国作风”,说话直来直去,不懂委婉不讲情面。

戴汝为1955年毕业分配到中科院力学所,做钱学森的学生,有一次在图书馆,他碰到正在看书的钱学森,便上前请教应该看些什么参考书,钱说:“做科研的人应当独立思考解决这种问题,用不着问我。”戴汝为当时脸就红了。后来他试着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钱当面批评说:“听不懂你的话,你的表达没有条理性。”有一次甚至说“你简直是胡说八道!”戴汝为说,研究所里很多人都有过被钱学森批评得满脸通红的经历。很多年过去,戴汝为已成为中科院院士,还记得被钱老师“刺”的那种脸红的感觉。

据秘书张可文回忆,曾有一位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副教授来向钱学森请教问题,进了办公室,尽管有椅子,钱学森也没有请人家坐下,那位副教授就站在钱的办公桌前毕恭毕敬地谈了十几分钟,钱学森最后说了一句话:“连这样的问题你都不懂?”副教授顿时脸涨得通红,很尴尬地站了一会儿,向钱学森鞠了一躬走了。当时张可文在外屋看到这一幕,觉得有必要提醒钱学森注重国内的人情世故,她委婉地说:“树有皮,人有脸。”钱学森沉默不语,一声不吭。不过,张可文发觉,从那以后钱学森再也没有那样对待别人。

20多年过去,钱学森在一次谈话中提到,我最初的秘书张可文对我帮助很大,张可文知道后很茫然,不知道钱老为什么这样说。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说,“树有皮,人有脸”那句话,这个提醒对他触动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出炉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4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指导,“壹学者”移动学术科研服务平台、百度学术共同举办的“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颁奖典礼暨大数据时代下的青年人才培养与学术发展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八百人大教室隆重召开。来自14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近百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名青年学者,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问鼎“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的桂冠。

出席大会的领导嘉宾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魏玉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宝瑞;百度副总裁,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王海峰;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飞;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著名哲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客座讲座教授成中英;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黄长著;著名政治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李景治。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名获奖青年学者共同出席了本次盛会。

在随后举行的“大数据时代下的青年人才培养与学术发展”研讨会上,哲学家成中英,语言学家、图书馆学情报学家黄长著两位老先生,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翼青三位获奖学者代表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会专家深刻分析了青年人才培养对于中国学术发展的意义,并围绕着目前国内青年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深入探讨了青年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同时阐述了互联网、大数据对于学术科研的变革、影响及作用,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鼓励优秀青年学者的成长。与会嘉宾专家一致认为,本次评选活动,在鼓励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的学术科研积极性及主动性方面,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据介绍,“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颁奖典礼暨大数据时代下的青年人才培养与学术发展研讨会”评选活动以学术影响力为主要评选维度,公众影响力为参考评选维度,对入围学者展开多维度评选。参评数据均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壹学者、百度学术三方独立提供,充分保证了遴选结果的客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蔡英文谈创新经济学者:未解决眼前困境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社”报道,蔡英文谈话说要改变年轻人困境,并提出“5+2”产业发展计划。经济学者多认为,创新经济需长期发展,短期仍应巩固现有优势和发展公共建设,才能提升经济成长。

台湾“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研究中心主任吴大任表示,蔡英文“双十”文告和5·20就职演说相比并无太大差别,虽然有提出“5+2”产业发展计划,对台湾来说都是重要部分,但他个人并非太看好其对台湾未来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培养创新能力绝非从产业丢一点钱下去,增加投资就可以出来”,吴大任说,这需要至少10到20年的教育养成和社会氛围改变才可能,短期内要达到预期成果很难,反而可能图利这些产业的厂商,新当局有看到此问题,却仍未对症下药,为其忧心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社科院学者:不应妖魔化“人治”神化“法治”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社科院学者房宁认为,不应妖魔化“人治”,神化法治”。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好比汽车大还是司机大。人治就是一个经验性的治理,法治就是一个规范性的治理。法治不是一个点,不是一个线,而是一个可能性的空间,那么在这个空间中就是人治。

法治不是终点

……

在中国,和法治建设一样热闹的是关于法治的思想论争。这个论争主要在“要不要法治”和“要什么样的法治”两个层面上发生,但是在这两个层面上都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不论在官方还是在学界,或是在普通民众的理解中,这两个层面都还处于毛坯状态。

我的上述分析角度,是受到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於兴中最近出版的《法治东西》一书所启发。这本书提出了被很多人忽略的关于法治的第三个层面的问题—“除了法治我们还应该要什么”。这本书有宏大的思想关怀,构建的是关于多维文明秩序的宏大理论,提出了一个超越法治的理想社会图景。

为什么除了法治我们还需要其他力量?於兴中在书中写道:“一个完全建立在智性和法律之上的法治社会只能造就一大堆现世主义的个人主义者,却孕育不出秉性健全的人来。”

我在这里只用於兴中的理论来分析上述这件生活琐事。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们诉诸的终极因素是什么?除了计较功利得失的法治理性之外,还有讲究个人德行、素养、友爱等修为的心性,还有注重虔诚、悲悯和宽容等属于宗教领域的灵性。这些构成了每个人内心的秉性结构。我们在何时何地何事上愿意诉诸哪一种秉性,这对每个人能够获得怎样的人生意义至关重要。

因此,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法治或其他”的选择。按照我对《法治东西》的理解,只有在“人生必需”的意义上,我们才应该首先诉诸法治。这些必需包括构成人的生存和尊严的基本要素,在法律上往往表述为人的各种基本权利,但对于不构成人生必需或是人生必需中属于无关紧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甚至应该从其他角度来考虑。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我在谈“法治或其他”之时,这种选择只限于普通个体。对公权力而言,除了选择法治别无旁路,因为在不受法治约束的公权力之下,没有人的“人生必需”是安全的。(叶竹盛)

展开阅读全文

“学者市长”栾庆伟案件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04 字

+ 加入清单

栾庆伟出生于普通农家。艰苦的环境成为他不断奋进的动力。1983年大学毕业后第二年,他就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工业企业管理硕士,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作。那时他刻苦钻研、勤奋敬业,30多岁就从助教、讲师很快晋升到副教授、教授,成为全校甚至在全国来说都比较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并被任命为学校管理学院副院长。2001年栾庆伟完成“跨界转型”,担任大连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主持工作),2003年被正式任命为局长。2007年,又担任大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2013年任抚顺市市长,成为正厅级干部。

2007年以来,栾庆伟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私利,收受财物共计人民币3000余万元。

2011年,栾庆伟向辖区内企业打招呼,希望该企业给其妻子徐某经营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公司一些项目。2013年,徐某与该公司签订合同。

2007年6月份,开发商王某出资建设研发中心,建成后高新区回购。大楼建成后,王某约栾庆伟在茶馆喝茶,临走时给栾庆伟留下一盒茶,盒内有5万美元。栾庆伟说,“第一次收这么多钱,虽然心里有些不安,但还是留下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此后,栾庆伟经常到王某开办的体检中心,晚饭后喝个茶,谈谈有关情况,分手时王某都要在栾庆伟车上放点钱,总计100多万元人民币。2009年夏天的一个下午,王某到栾庆伟办公室汇报项目情况,临走时将一个塑料袋放在栾庆伟办公桌上,说是图纸,请栾庆伟看看,档案袋里装了40万美元。栾庆伟说,“这是我第一次收这么多钱,当时特别后怕。”

2011年秋天,开发商王某晚饭后约栾庆伟顺道到他家坐一会儿,谈谈有关项目情况。临走时,王某把一个黑色拉杆箱交给栾庆伟,栾庆伟急忙回到办公室,打开一看,竟是100万美元。栾庆伟说“这是我收钱最多的一次,贪欲已发展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了,太可怕了”。

栾庆伟一案令人警醒。

一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自己。栾庆伟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与信任,但随着个人的成长、环境的变化,他的“特权思想”萌发,渐渐发展到“思想上不在党”,热衷于封建迷信,丧失了党性观念和党员的资格标准,无尽的欲望驱使他走向贪腐的迷途。党员干部只有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权力,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

二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栾庆伟善于“巧妙伪装”,不收小钱小物,借以树立自己的“廉洁形象”。自以为很聪明,可以瞒天过海,实则“聪明反被聪明误”。栾庆伟更多的是心存侥幸,不愿相信事实而已。

三是要加强对“一把手”的任用考核和日常监管。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形势下,必须抓住关键少数,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要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把严明党纪体现到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中,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及时处理,不要使小错误演变成大问题。

四是权力和贪欲相伴必定导致腐败。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各种形式的诱惑,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我麻痹,让别有用心的人乘虚而入。不正当利益的背后往往是陷阱,暗藏着对方更大的利益请托,如果不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保持定力,就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学者市长”栾庆伟案件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权力是什么?在栾庆伟眼里,权力就是为个人及家属谋私利的“利器”,就是与他人利益交换的“筹码”。栾庆伟谈到:“我之所以一直不断地追求权力,主要是因为我对权力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尽管口口声声说,权力是组织给的,是人民给的,用权要向组织负责,要为人民服务。但从骨子里还是觉得,权力是靠自己努力和奋斗得来的,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有了地位,有了金钱,也会有美色,有了权力就应高朋满座、歌舞升平。”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律:

一、坚定信念,保持清醒头脑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是能否做到自律的思想基矗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在小事细节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无数事实证明,背弃理想信念是腐-败分子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做为手上掌握着祖国和人民赋予公权的国家干部要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严格律己作为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化为自觉自愿的实际行动。

二、正确对待名利,把住关键环节

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近年来,很多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虽然职务各有高低、年龄差别较大、学历层次不等,走向犯罪道路的心路历程也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名利得失,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党员干部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良好心态,正确对待名利,从司空见惯的小事和小节抓起,加强世界观改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切实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思想教育,筑严思想防线

一个人的变化是从思想上的变化开始的。为此,必须经常加强政治学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志当存高远,才不致被困于名缰利索,受制于一己私欲。

四、严于律己,带头遵纪守法

党的纪律、各种法律、规定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在纪律面前没有特殊党员和特殊干部,作为国家干部更不能等同于一般群众,必须严格遵守,模范执行各项党纪国法,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群众,取信于组织。同时,要自觉地接受监督,而绝不能漠视甚至规避监督。

五、构筑防线、保住底线

一例例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例,看到昔日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如今却身陷囹圄,看到他们声泪俱下的忏悔和迟来的反省,深感震憾与惋惜。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非常重要,为此应常学习、辩是非、不攀比、想大事、干好事,以平常的心态处理事情,不羡慕、不嫉妒别人的富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顺境时不飘然,逆境时也不至于太消沉。做事、做官、做人要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党纪国法,要真正把党纪国法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规划部门除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热点部门和敏感部门外,还是一个矛盾突出的焦点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更要做到严守红线,严格规划、阳光规划。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作为一名规划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工作作风,以诚为本,以实为本、扎实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学者的呼吁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素有"冠状病毒之父"之称的台湾学者赖明诏表示,大部分的病毒,都是由动物传给人类,例如艾滋病毒是从猴子身上跳到人类的身上,依波拉病毒也是相同,唯独天花病毒,只有人类身上才有。其他病毒从动物身上传给人类后,经过基因突变,人类便受到感染,且极难治愈,造成很高的死亡率。

其实病毒比病毒学家还聪明,他指出,因为病毒在动物身上,人若不和动物接触自然没事,但因为人口太多,与动物接触频繁后,病毒自然会产生突变能力,适应不同环境,感染人类后继续繁殖,引起重大疾病,再经由人与人接触再彼此传染,最后引发大流行。

在这场人和细菌病毒的战争中,他认为人类赢不了病毒或细菌,他说,人类发明抗生素药物,又滥用抗生素,细菌产生抗药性反而愈来愈壮大;人类开发环境,侵扰大自然,病毒的反噬永无止境。人类要学着与病毒和平共存,不要去侵犯自然界,就能相安无事。

展开阅读全文

学者与诗人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蛇对云雀说:“你会高飞,但你无法到大地深处探幽;在那里,生命的元气在完美的静温中涌动。”

三雀答道:“是呀,你无所不通,岂止如此,你的智慧简直无与伦比。可惜——你不会飞翔!”

蛇好像没听到云雀答话一样,继续说道:“你见不到蕴于深处的奥秘,无由在地下王国的宝藏中蠕动。就在昨天,我还在一个红宝石洞里栖身,那里和成熟石榴的肚里一样,最微弱的光线也会将宝石映成火红的玫瑰。除我之外,谁有幸一睹如此奇观?”

云雀:“是呀,只有你能匍伏于往古的晶莹纪念里。可惜一你不会歌唱!”

蛇:“我还知道有一种植物扎根于地心深处,谁食用此根,就会变得比阿施塔特还要俊美。”

云雀:“唯有你,唯有你才能揭示大地深奇的思想。可惜一你不会飞翔!”

蛇:“一座大山的底下,有股紫色的水流,谁饮用此水,就会变得同神灵一样长生不朽,我确信,再没有别的鸟兽知道这紫色水流。”

云雀:“如你愿意,你自然会同神灵一样。可惜——你不会歌唱!”

蛇:“我还知道一座埋在地下的圣殿,每月都去那儿寻访一次;那圣殿山早被遗忘的一个巨人部落所建。墙壁上铭刻着天地古今的种种奥秘,谁读此铭文,就能够博古通令,无所不知。”

三雀:“真的,你若愿意,你蜷曲的身躯里可以包容天地古今的一切知识。可惜——你不会飞翔!”

现在蛇终于厌烦了,它一边掉头钻进洞穴,一边悻悻说道:“头脑空空的歌伎!”

云雀也唱着歌飞走了:“可惜你不会歌唱!可惜啊,大学士,可惜你不会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勤于治学的学者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校长,不仅是行政领导,更应该是业务领导。校长要懂业务,钻业务,精业务,爱业务,要始终不离开课堂,不离开学生,不离开教师。

校长要把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要挤出时间学习业务,钻研业务,这样才能与教师对话。假如自己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就难以与教师对话、沟通。

校长,不能只是夸夸其谈的空想教育家,而要脚踏实地,做个有真才实学的学者。我们的校长当以魏书生老师为榜样。魏书生老师如今是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公务比我们的中小学校长要繁忙得多,可是他仍然坚持教两个班的语文,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不仅如此,魏书生老师还始终坚持撰写教学日记,思考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样的校长,当然会受到教师的信赖与景仰。

展开阅读全文

老学者人物作文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回老家了。

踏着乡土,缓步行走,一旁的树下坐着一个摇着大葵扇的老人,是学者,只是再一看,倒像是一名老学者了。我兴奋地喊了声:学者叔叔。却见那人抬起头,问了身旁玩耍的小孩:虎子,看看是谁来了。学者叔叔,是个大姐姐。小孩兴奋了,我心想:学者怎会认不出我来呢?快步来到她面前,她揉了揉眼,不一会儿才说到:孩子,你回来了。我说道:你的眼睛怎么了?老学者摆摆手说道:老了,不中用了。不等我回答,就站了起来,拉着我,说道:走,去我那,我那的书可是又多了哦。说完还咧开嘴笑了笑。

这次轮到我有点激动,都那么多年了,学者竟还记得我那时总爱去她那淘书。来到她家,是的,她的书多得翻了几倍,后来还听说捐了一些出去,说是她没什么本事,只好捐书。

我看着满满的书,转头望向学者,不知何时,她已拿起一本书,吃力地看了起来,我轻声开口道:学者,我读给你听,可好?老人点了点头,郎朗的读书声伴着午后的阳光,温馨、惬意。读的过程中,看着满是批注的书,心中的敬意油然升起,有些字迹,似乎还未干,也许是这位老学者前几日的心得吧。

读完了,学者悠悠地开口道:回想以前,总是匆匆看书,现在人老了,眼睛虽不好使,慢慢啃着这书,倒是啃出一番风味来了。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老学者人物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想当学者的小井蛙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早晨,画眉姐姐飞来井边喝水。小井娃见了,信心满满地说:“画眉姐姐,你知道的,大家都说我是井底之蛙,孤陋寡闻,这样太不公平了。我下决心了!我要在一年内奋发图强,成为一名学富五车的学者!”“一年后我等你好消息!”画眉姐姐满怀期待地说完就飞走了。

小井蛙美滋滋地看着计划准备实施。小井蛙开始看书了,可是他很快就发现看书其实还挺吃力的。于是,小井蛙想:要不,先睡一会,等精力充沛了,看就用不着这么吃力了!一年时间还早呢!明天再看书也不迟!于是小井蛙呼呼大睡起来。

第二天,小井蛙吃完早餐准备看书,他又想:今天小蝌蚪还约了我去做游戏呢!玩?还是不玩呢?算了!一年时间还早呢!明天看书也不迟!于是,小井蛙放下书,高高兴兴地跑去约会了。

到了晚上,小井蛙坐在庭院里。只见月亮圆溜溜的,像一个大玉盘,旁边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像一双双小眼睛,似乎在叫“快来和我玩”呢!小井蛙想:这么美的月色,我不看不就浪费了嘛!今天欣赏月色,明天看书也不迟!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一年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

清早,朗朗的书声把小井蛙吵醒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干嘛呀!大清早的,还让不让人睡觉呀?"小井蛙喊道。

“是我,画眉姐姐。我是来祝贺你成为学富五车的学者的。”

“……”

小井蛙羞愧地低下了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