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实验

实验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实验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实验问题。

分享

浏览

1323

作文

1307

小小的实验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文 欣楠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我们准备的实验材料有:一小碟水,一根白色的蜡烛,一个空瓶子。

我们先把蜡烛放在一小碟水的中间,把蜡烛点燃。再把我们刚才准备好的空瓶子盖在蜡烛上面,最后,当空瓶子内的蜡烛熄灭后,水被吸进瓶子内,实验完成。

这次小实验的原理是:瓶内的蜡烛将氧气烧完后,蜡烛熄灭,小蝶内的水进入瓶内填充瓶内氧气的位置。

经过这次实验,我觉得大自然真的很神奇,虽然我还小不懂得那么多原理,但是我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有趣的一次实验作文400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下午,我在家写作业。突然,弟弟屁颠屁颠的跑来了,他兴奋的对我说:“哥哥,今天老师教了我们一个科学小实验,你想不想知道?”我心想:正好老师让我们做个试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想到这里我不假思索:“好!”弟弟听了我的话,诺有所思的说:“但是做实验要一个钢笔笔盖,你有吗?”虽然我不知弟弟搞什么名堂,但我还是忍痛割爱的把钢笔笔盖给了弟弟。

只见弟弟接过笔盖。到水龙头下接了点水。令人惊奇的是,尽管水溢出笔盖面一点点,但是并没有溢出来。我吃惊的望着弟弟,希望他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弟弟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这谁没溢出来。接着又对我说:“为了防止你说我作弊,所以我决定剩下的步骤让你做。”我听了,一蹦三尺高,答道:“好!”弟弟郑重的将笔盖递给我。有模仿大人的语气,拖长声调的说:“首先将笔盖放到桌底下。”我照办了。大约过了十几秒钟弟弟说:“行了。”我拿出来。弟弟问我:“你说如果把这个笔盖倒过来会怎样?”我毫不犹豫的说:“溢出来。”弟弟听了,大声说:“错了。”我听了十分疑惑。于是把笔盖倒过来。正如弟弟所说睡没溢出来。我连忙问弟弟:“为什么?”弟弟故作神秘的说:“不告诉你。”

真是个有趣的小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水果电池制作小实验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真是处处离不开电。早上起床,天还没有大亮,我打开了电灯,家里的饮水机帮我们烧起了热水,我从冰箱拿出面包,妈妈用电煎锅给我做起了美味的早餐,然后洗衣机开始帮我们洗衣服。电梯带我们下楼,电动门打开,我们走出小区。到了教室,同学们已经打开了灯,老师的电脑已经打开,学校播放着音乐……

我无法想象没有电的生活,但是电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我好奇地问爸爸,通过爸爸的讲解,我对电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人类最早认识电,是发现人戴在身上的琥珀和丝绸的衣服发生摩擦后,琥珀就会吸引灰尘、羽毛等小物体,那时的人们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后来,人们发现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在电力吸引作用下绕原子核运动。不同的物质,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强弱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原子核吸引力小的物体,转移到原子核吸引力大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所以,摩擦生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我们生活会发现很多摩擦生电的例子:比如睡觉前脱毛衣,就会有“哔哔哔”的静电,天气干燥的时候,妈妈梳头也会出现,头发跟着梳子走的情形,还有泡沫盒子里面的白色粒子也会吸附在我们的身上,甚至我们和好朋友拥抱一下,也会被彼此电到哦!还有一次,我发现油罐车的车尾下面拖着一段铁链,我很好奇的问爸爸,他说,油罐车里面的油与油罐发生摩擦,使油罐带电,而汽车轮胎是橡胶不导电,油罐带的电荷不能通过它传到地下,电荷越积越多,就可能产生火花,从而引发爆炸,所以需要在车底下拖一根小尾巴。油罐里的电荷通过铁链转移到地面了。

为了让我更深入的了解电,爸爸带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水果电池,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产生电,很多果蔬的汁液可以说就是一种电解液,做这个实验还需要两个金属片和导线。一般采用的是铜片和锌片(铁,锡都行),由于锌片的化学性质比铜更活泼,当这两种金属同时处在酸液中时,锌就会失去电子,这些失去的电子沿着导线传到铜片上,形成电流。因此锌作为负极,铜作为正极。如果在该电路中再连接一个LED灯泡的话,灯泡便可以发光。

我们开始准备材料,家里的电线是铜线,我截取了一截,锌片不好找,爸爸准备拆开废旧电池,从里面取出锌片,考虑到会产生一些污染,我建议用铁钉代替,家里正好有土豆和西红柿,我想都试试,看看哪个效果好,我们又从五金店购买了小灯泡一个,5号电池一个,一些电线。第一步,我先试验小灯泡能否正常发光。很好,咱们小灯泡亮了,说明我们接的线路没有问题。其实刚开始,我还是很怕碰电线的,我担心电流会击到我,爸爸说没关系的,这个电流非常微弱的。然后,我切开一个土豆,把灯泡两端的电线分别绑上铁钉和铜丝,然后插进土豆里面。可是灯泡没有亮,我想应该是一个土豆力量不够大。我马上切了好多土豆,分别接上铁钉和铜丝。

展开阅读全文

有趣的实验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常听别人说,鸡蛋能承受重物的压力,四只鸡蛋顶朝上平稳地放好,再把一块木板平放在四只鸡蛋的顶上,上面可以搁七八本语文书,也不会把鸡蛋压破.我开始也不相信,鸡蛋壳这么薄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我决定要亲自做一次实验来证明一下.

这天,妈妈买来了一些鸡蛋,我便拿了四只蛋来做实验.我找来了一块正方形的木板,就开始做了.首先,我要把鸡蛋立好,但鸡蛋硬是不听话,怎么立,它也站不住.这时,我灵机一动,找来了四块橡皮分别垫在鸡蛋的四周.哈,这下鸡蛋就乖乖地站着了.我把木板平放再四只鸡蛋的上面,然后把七本书小心翼翼地放上去,一本,两本,三本……七本,有趣的实验。只见七本语文书平平稳稳地搁在那里。我想看看鸡蛋能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于是再找来三本语文书放在上面,哇噻!十本书还是平平稳稳地放着。我把木板和十本书一起拿起来,哇,还真重。我的实验成功了。

鸡蛋为什么能承受这么重的压力,就翻书寻找答案。终于在一本自然书上找到了答案。原来鸡蛋壳的薄壳结构能把外来的力沿曲面均匀地分散开来,几乎没有特别薄弱的地方,所以能承受重物的压力而不会被压破。

我终于知道了鸡蛋为什么能承受重物的压力。

[有趣的实验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有趣的小实验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让我们做个小实验。放学回到家,我急忙上网查了一下资料。这个吧,就这么定了!我自言自语地说道。

我先准备好所需材料:六根木棍、小马达、电池盒、鳄鱼夹、小风扇,纸筒、泡沫小球和胶水。准备做一个吹球机。我先将四根一样长的木条粘成一个正方形框架,看似有点像照片框。接着把剩余的两根木棒粘成一个“L”形,并将马达固定在上面。再把电池盒、鳄鱼夹、马达、用导线连接起来。最后把风扇叶安装在马达上,并将纸筒用胶水固定在框架风扇的正上方,安装好电池。

正满心欢喜地期待纸筒上的泡沫球被吹起来。咦?奇怪了,风扇吹地呀,我做的这个吹球机怎么泡沫球吹不起来?我心想。观察了一会儿,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啊!难道是电池的力量不够?我又换了两节好点的电池,结果还是一样。我又疑惑了,看似简单的东西,怎么就会不成功呢?还是去请教一下老妈吧,或许她知道。

我拿着吹球机去问妈妈,结果她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哈哈,原来是我把马达的上的导线方向装反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把两根导线的方向互换了一下。再打开马达开关,纸筒上的泡沫球终于被吹起来咯!真是太兴奋了!

吹球机的原理是什么呢?吹球机的气流流过泡沫小球时,往泡沫小球两侧快速流过,此快速气流是低气压区,而北风半球是流速较小的高压区,这个压力差把泡沫小球推向风口,抵消了风流吹走泡沫球的力量,这样就能使泡沫小球维持在莫个高度。看似简单的实验,也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这个小实验既有趣又可以增加一些科学小知识,太棒了!

展开阅读全文

有趣的实验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居馨怡

“浮起来了,浮起来了,太棒了!”快乐魔方的课堂里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吗?我们正在做一个非常有趣实验哦!跟我来看看吧!

首先,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有水、杯子、筷子、盐和鸡蛋。之后老师把水倒入杯子里,再把鸡蛋轻轻地放入水中,我们一看鸡蛋变大了,我们都看傻了,最后才明白原来是玻璃杯的原因呀!

接着,老师放入了少许的盐,再用筷子轻轻地搅拌着,否则就把鸡蛋弄破了。过一会儿,水就变成了乳白色的,可是鸡蛋还是没有浮起来,我们很失望。

然后,老师放入大量的盐,又轻轻地搅拌。我们惊讶地发现鸡蛋浮了上来。我们心想,在下面睡了这么久的鸡蛋,终于浮上来了。

最后,老师跟我们讲了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大,所以鸡蛋上浮了。知道了这个原理后,老师让我们回家也亲自做一些小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神奇的实验作文550字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这节科学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当硫酸铜遇上铁,会产生什么神奇的化学反应呢?

老师先分别给每个组发了一试管深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铁丝和一张砂纸。我们小组开始实验。钱同学首先把装有溶液的试管打开,随后拿起铁丝,把它的一端放进了溶液里。铁丝浸泡在溶液里,一开始还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我把铁丝从溶液中取出来,这下铁丝的变化就一目了然了:刚刚还银光闪闪的铁丝,被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之后,竟然变成了土红色!“哇塞!竟然变色了!”我的同桌吴同学惊奇地叫起来。“真的耶,真的变色了!”前桌徐同学也叫了起来。“再来一次试试看。”我拿着铁丝,放在砂纸上摩擦起来。“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我一边摩擦一边说,“好了!”只见铁丝又恢复了之前的样子。我们再一次把铁丝放进了溶液中,只是这一次时间相对来说久一点。过了一会儿,我们再把铁丝拿出来,这次的铁丝锈掉的部分颜色比上次深了一些,硫酸铜溶液也从原来的深蓝色变得有些绿。

结束了实验,老师开始讲原理:“铁丝之所以会变色生铜锈,是因为硫酸铜中含有铜;铁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硫酸亚铁,所以溶液会变绿。”

啊,原来是这样!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硫酸铜和铁相遇会产生新的物质:硫酸亚铁,明白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变化颜色……真是收货颇丰啊!

展开阅读全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文/朱冠奕

上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妈妈在餐桌旁准备吃鸡蛋时,我的脑海里一下子便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问号—鸡蛋放在纯净的水中可以沉下去,那么放在盐水中会怎么样呢?

勇于实践,并且充满好奇心的我一下子就去问妈妈。

妈妈微笑着说道:“好,你就和我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太好了,谢谢妈妈!”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们先准备了材料,鸡蛋,玻璃棒,一个透明的杯子里装了一些纯净水,还有一小杯盐。

试验开始了!我的心激动得怦怦跳。首先,我先将那只鸡蛋放进了那个装有纯净水的杯子中,待它沉下去后,加一点盐,可是它并没有一点儿动静,于是我便继续加盐。

但是它还是没有多大动静,我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又开始添盐。

加完盐后,我发现它终于浮起来了!

我开心级了,但妈妈却示意我用玻璃棒再搅拌一下。我照做后发现鸡蛋又升高了三毫米!

这次试验让我明白了—平常被人看不起的盐多次加入水中,二者的混合竟组成了“大力士”,竟将对它来说如此“沉重”的鸡蛋浮起来,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一次有趣的小实验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汪逸飞

又是一个星期六,我又要去行文教育去上作文课了。

到了教室,我在这没等多久,皮卡丘老师来到了教室,他说:“今天咱们上课不用书!今天我们做一次小实验。”

皮卡丘老师又说:“今天老师有两个小实验,先做第一个,第二个放学后再做。”

第一个实验是让鸡蛋浮起来,先准备材料,材料是两个鸡蛋,两杯盐和一些水。

老师先让我们猜猜两个杯子里是什么,我们猜了好久才猜出是盐。

实验开始了,我们请出一个人去给鸡蛋加水。

加完了水,老师叫我们把盐加到水里,我是先慢慢的加,皮卡丘老师叫我加快一点儿,我就加的快了。

刚加的时候鸡蛋没有浮上来,可是,后来加多了后,鸡蛋慢慢的浮了上来,像列车刚开的时候一样。

后来我们问老师鸡蛋为什么会浮上来。皮卡丘老师说:“是因为鸡蛋的密度比水大,鸡蛋浮不起,等加了盐后,鸡蛋的密度比盐水小,鸡蛋才浮起来。”

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看来我以后要多做科学小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一项小实验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1604班蔡钟湮

听说盐水能把一个生鸡蛋浮起。我很好奇!所以我想做一做这个实验

我放学回家,放下书包,我找外婆要来一个透明的大口玻璃瓶,准备一个鸡蛋,一双筷子,一包盐。先把玻璃瓶盛满水,接着把蛋放进装满水的玻璃瓶里,这鸡蛋就一下子沉入瓶底。随后倒入半袋盐,白花花的盐进入水后,就各自开始散开在那玻璃瓶水底下,像下了一场大雪一样白茫茫的厚厚一层。但鸡蛋巍然不动。我说:“怎么鸡蛋还是沉着的咧?”然后外婆要我用筷子轻轻搅动,盐溶成水了。最后鸡蛋就慢慢的浮起来了!

这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从水大,这就是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的原因。我就做了这个实验,验证了这个科学事实。

我很开心因为实验成功了!从这个实验让我学到了一项科学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曾于芯

星期六的早上,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叫开心的水宝宝。外形就是像一个个小珠子一样的东西,碰一下,它们就会动来动去。

我把材料找齐后,开始做起了小实验。我先住小脸盆里倒了一些水,再把一袋小粉末倒进小脸盆里,被倒进去的粉末冲了下去,带起一串串的泡泡,真美丽啊!

接着我用小勺子把粉末和水搅拌均匀,放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后,我去看了看小脸盆里的水,发现水变得稠稠的,我把水分在了七个小杯子里,滴上五颜六色的色素,放在阴凉处。

然后我在脸盆里装了一点清水,比上次多很多,拿了一点小酸粉,将小酸粉一小勺一小勺地倒入小脸盆里,落到脸盆里的小酸粉立刻变得金灿灿地,好像天上那各种各样的小星星一般。

最后,我把彩色的稠水倒入酸粉水里,稠水慢慢地变圆、变硬,成了一颗颗水宝宝。我敲了敲脸盆,咕噜噜咕噜噜,小小的水宝宝立刻游了起来,好像一条条的小金鱼在水里游泳一样,真可爱!

瞧,这就是我做的一项小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可大可小”的铜球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可大可小”的铜球

五年级的科学书里说,金属铜的体积,受热会膨胀,遇冷能缩小。我想在501班做个实验

我先去实验室向鲍老师借了一套实验器材,它们是:半截蜡烛(因为没找到好用的酒精灯)、一只打火机(因为买不到火柴)、一只烧杯、一根用链子吊住铜球的塑料棒和一根带铁环的塑料棒。

实验开始了。首先,我拿起带铁环的塑料棒,把它在半空中放平,再让铜球朝铁环中心落去,看它是否能穿过。在三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铜球一点一点地往下移,忽然,随着轻轻的一声“哇”,铜球轻松穿过了铁环。接着,我点燃蜡烛,将铜球放在烛火上炙烤了三分钟。时间一到,我立即让加热后的铜球迅速往铁环中央落下,希望赶在它冷却之前完成第二次的“铁环穿越之旅”。只听“叮”的一声响——铜球被铁环卡住了。这回,台下的学生发出一片响亮的“哇”声。难道铜球真的变大了?为了保险起见,我顺手拿起讲台上的一支铅笔,在卡在铁环中央的铜球背上使劲敲了几下,铜球纹丝不动。看来,这家伙真的在火中“变胖”了。然后,我赶紧将铜球往烧杯的冷水里送去。入水的一瞬间,爆出一阵“嗤嗤”声,几股白白的水汽从烧杯里腾空而起——呵,你还真是一枚滚烫的铜球啊!最后,大约过了两分钟,我估摸着铜球的“体温”已经下降了一大半,便将它从水中提起,第三次往铁环中心落去。你猜怎么着?嘿,铜球又能毫无阻碍地穿过铁环了。教室顿时里响起一片掌声。实验成功了,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又惊又喜的笑。

就像书里说的那样,金属铜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这真是一颗“可大可小”的铜球。

展开阅读全文

“制霜”实验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薛维熠

最近,学校开展了节气课程——降。我决定自己做一个“制霜”实验,来观察这美丽的小东西。

我准备好实验器材:一个黑色易拉罐、一些冰块、少量的盐、一块湿抹布、一根搅拌棒和一支温度计。看着这些简单的器材,我心生疑虑:“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几样东西能制造出来吗?”

我先在易拉罐下垫上湿抹布,往易拉罐里塞了一些冰块,这些小娃娃争先恐后地挤了进去,像滑滑梯一样。我又舀了几小勺盐进去,接着,我一只手握住易拉罐,另一只手拿着搅拌棒在易拉罐里捣鼓着,把盐和冰块搅拌在一起。易拉罐里发出“咣啷咣啷”的声音,好像在进行决斗。我好奇地往罐里张望,冰和盐正在慢慢融化,逐渐溶为一体。我的手冻得通红,明显感觉到罐壁温度在急速下降。我快速缩回手,把温度计插在易拉罐里,静静地趴在桌子上观察起来。

慢慢地,温度计上的红线退到了0℃以下,一层白绒绒的小东西爬上了易拉罐表面。晶莹剔透的,冰糕似的,彷佛给易拉罐披上一件丝质白袍,细腻疏淡。渐渐的,霜越来越厚,神秘的白色覆盖了易拉罐原本的黑色,宛如扑了粉的脸蛋一般。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好奇地在易拉罐壁上轻轻一点。硬硬的,凉凉的,像雪一样,一摸就化了,罐壁上留下了一个手指印,有趣极了。

我不禁惊奇大自然的神奇和霜的美丽,可这是怎么形成的呢?通过查阅资料,我得到了科学原理:盐溶解时会将易拉罐里的热吸收,罐壁温度会下降到0℃以下,湿毛巾是为了增加空气的湿度,空气中的水分遇冷,凝结在易拉罐外壁,就形成了霜。

这次有趣的实验让我明了:只要多思考、勤动手,就一定能探索到大自然的奥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实验啊!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小实验作文5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钱学森曾说:“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坚持如暗夜中的一盏明灯,如雪夜里的一豆烛火,指引着披荆斩棘,奔向成功。

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个小实验是关于如何做一个迷你单向电话。书上说,要做一个电话需要以下材料:电池,火材盒,铅笔芯,两长一短三根导线,电话线,耳机。我翻出以前探究课剩下的电池和导线,没有火柴盒,就用了订书针盒代替,铅笔芯就用了自动铅芯。可是,家里找不到完整的电话线和耳机,电话线只能凑合用一截短的,而耳机只能用以前坏了的耳机上拆下来的零件了。接着,我们便开始了实验。

我对着书上的步骤,先在订书针盒的短边上各扎两个洞,再把两根长的铅芯仔细地穿过两个小孔,并让它们尽可能平行。然后,我又小心翼翼地把一根短铅芯轻轻搭在两根长铅芯上。把电池盒、耳机和两根铅芯连接起来,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我忐忑不安地问爸爸:“你觉得我们会成功吗?”爸爸点点头:“一定行的!”

于是,我们开始了实验。我慢慢地将导线连接上去,瞪大眼等待着,浑身都紧绷绷的,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丝细节。可惜的是,等了半天,一点反应也没有。我肩膀一耷,皱了皱鼻子,叹了口气。爸爸见状,拍拍我的肩,笑道:“叹啥气啊,过来检查,总会成功的。”我重新抖擞精神,细致地检查每一个角落,终于找到“病因”——原来是我们的导线没接好,接触不良,所以失败了。后来的好几次,又因为种种原因,也都失败了。每当我要放弃的时候,爸爸对我说:“别泄气儿子,我们再好好检查电路,一定能成功的!”我们尝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有一次,我在外面监听,话筒里突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在一片安静中犹如惊雷,炸裂在我耳边。我如同惊弓之鸟,吓了一大跳,差点一个踉跄摔到地上。我心脏激动得砰砰乱跳,飞快地跑进房间,对爸爸大声喊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爸爸与我相视而笑。

通过这一次小实验,我明白了坚持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即使经历无数次失败,只要坚持不懈,我们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张力实验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刘鸿霖

今天,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带来一个实验,叫张力实验。我看见那个同学拿着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个乒乓球信心满满地走上前去,我们纷纷猜侧起实验内容来。那个同学说:“我要做的是张力实验。”同学也全开始认真看他的一举一动。

他边做边说:“首先,把一个瓶口比乒乓球小一点儿的瓶子装满水。然后,把乒乓球按在瓶口上。接着,把瓶子倒过来。之后,再按一会儿。最后,把手松开,”突然,几声欢叫,我连蹦带跳才看到了一点,原来是实验成功了,原理是:水的张力把球吸住了。

我心想:“这个实验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二年级科学小实验日记100字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做实验,是关于水珠子的。

我准备了一张纸巾、没用的小布头,还有一些卡纸和剪刀。先把卡纸前段拿着,用剪刀剪出细细的小纸条,然后把水龙水扭开到小水,之后把纸片香山压3分钟,水就变成了一串串珠子!我把纸巾包着水珠子,再用小布头剪出一个小口子,让它贴在纸巾边上,水仿佛是从这漂亮的小布头里变成来的水珠子,一串一串的,十分漂亮。做完之后,我观察了一会儿,水珠子没了,赶紧去再做。我一直做啊做,做都手都变成老太婆的样子了,才停下来,手边的皱皱的。

我多么希望水珠子能一直流着,流着,这样水珠子就能快乐的进下水道……

展开阅读全文

一年级科学实验作文怎么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我对科学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你只要看一下我的书柜就知道我有多么喜欢科学了!我也非常喜欢做科学实验。一本科学实验书看完后,如果材料我都有,那我就会做上许多次。特别是科学课上的实验,每一个我都会认真完成。

从开学到现在,每一节科学课,吴老师都会让我们做一个科学实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上个星期三的科学课。那一节课上吴老师对我们说:"你想随心所欲的让小灯泡亮、灭,那么就应该需要一个什么呢?"开关。”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没错,那现在我给大家准备了木头、铁钉和回形针这几种材料,大家觉得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开关那呢?”一听到这个问题,同学们都七嘴八舌的地议论起来。

我、张天宇、俞贤尔、王艺霏也开始讨论起来。我首先提议道:"要不这样吧,我们把钉子插进木头里,用回形针连接两个钉子。”“没错,”张天宇连忙接着我的话说道,“这样电荷就会通过回形针,把小灯泡点亮。”动完脑了,就该动手了。余贤尔先把回形针拉开,放在木头上,然后看好大概位置,接着我和张天宇一人一钉将钉子敲进了木头里。可就当我们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细心的王艺霏发现这个小开关关上后就不方便打开了。我们就从欣喜若狂变得垂头丧气,四个人全围着这个小开关抓耳挠腮就是想不出一个办法来。

这时吴老师l轻轻地走过来,将回形针往上弯了一些,小灯泡,还是亮着,吴老师又用手碰了一下,小灯泡就灭了。吴老师对我们说:“只要让回形针和铁钉接触,电荷就能通过,并不需要把它们勾住。”听了吴老师的讲解,我们顿时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科学实验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还让我学会了许多知识。这次实验,还让我懂得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展开阅读全文

科学小实验二年级作文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听说把薄荷糖放进可乐里,就会形成“可乐喷泉”,我想亲自动手做一做这个小实验

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250毫升的瓶装可乐一瓶,薄荷糖一盒。

准备做实验了,我双手捂着那早已像小兔子一样“砰砰”乱跳的心。首先,我拿起可乐,打开瓶盖,然后用颤抖的手拿起一颗薄荷糖小心翼翼地放进可乐里,随着薄荷糖落入可乐的“噗通”声,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上。最后,打开瓶盖,小气泡不情愿地冒上去又迫不及待地落了回去,实验失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了想,应该是刚才太着急了,忘记摇晃可乐了。我不甘心,又去超市买了一瓶可乐,准备进行第二次实验。

这一次我可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我迅速地放入薄荷糖,马上盖好盖子。然后拿着可乐使劲地摇晃,让里面的气体充分释放。最后打开盖子,可乐一下子喷发了一米多高。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在空中飞舞着,旋转着,然后纷纷坠落,在空中划下了绚丽的弧线。我成功了!

然而,为什么可乐加薄荷糖为什么会有“可乐喷泉”呢?带着疑问,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是因为可乐里溶解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薄荷糖的表面非常粗糙,溶解的二氧化碳在薄荷糖粗糙的表面聚集并迅速溶出,就会形成“可乐喷泉”。

“可乐喷泉”这个实验寓教于乐,让我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做一顶小实验的年级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我看科学书时,书里写到,不同密度的东西会不相融合。这是真的吗?我半信半疑,想做个实验证实一下。

实验需要准备一个大透明杯,三个小透明杯,一根搅拌棒和三种不同颜色的色素。原料准备好,实验开始了。

第一步,我在三个小杯子里,分别加入一些清水,一些洗洁精和一些油。我在倒油的时候,手一滑,倒多了,一股浓郁的油味道在空气中弥漫。

第二步,就需要把三种原材料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把绿色色素滴入清水,绿色色素就像小雨滴一样沉入水里,用搅拌棒轻轻搅动,一杯绿色的水就做好了。再把红色色素滴入油里,并搅拌均匀。然后把紫色色素滴入洗洁精里,也充分搅拌。看着准备好的材料,我心想,它们真的不会融合吗?

到了做实验最关键的一步:先把紫色洗洁精倒入大杯里,再小心倒入绿色的水,最后是红色的油。我耐心观察着,惊奇的发现,水、油、洗洁精分层越来越清晰,过了一会儿,红、绿、紫,各自在自己那一层一动不动,就像在静静的休息,真是太神奇了。

做了这项有趣的小实验,我还想了解实验的原理。于是我查阅了很多书本,终于得到了答案:因为清水、油、洗洁精的密度不同,油密度最小,所以漂浮在上面,洗洁精密度最大,所以沉在下面,不会游到水面上玩耍,所以才会这样各自分层。

科学实验真有趣,我爱科学,我希望用更多的实验,了解更多的科学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