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寻根

寻根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寻根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寻根问题。

分享

浏览

870

作文

42

古木寻根高三作文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鸟的天堂》,这是一篇说明文?忘记了。同样的,忘记了是在小学的哪一册语文书上学过的,忘记了作者是谁,忘记了文中描述的那个小岛在哪片海域,唯一清晰的,只有洁白的书页上,那一整幅自然清新的风景写生和下方那四个小小的铅字:鸟的天堂。

这幅画便这样扎根在了心底,并好象有历久弥新的意思。于是常常想起它:空中,叠翠千丈,遮阴蔽日;地面,葛藤缠绕,落叶盈尽;枝上,珍禽掠过,异兽穿行;叶间,奇葩硕果,灵芝妙药。可是,你相信吗,这样的仙境,竟是由一棵树勾勒出的整体框架。试问:你怎样用一根线勾勒一片森林?我很想知道。于是,我总会在安静的时候,展开画卷,寻找线条的尽头,古树的根。寻根总要有寻根的方法,正如做人总要有做人的态度。而我寻根的方法,便是读树。

我读叶子。读那些嫩芽如何吐叶,如何茁壮,如何再从浅绿、淡绿、军绿、墨绿中,一个转身变成了金黄,在肃杀的秋中,将枝芽交给了他们的子孙,从容的淡出了我的视野。我不明白,那样博人赞誉的位子,他们怎么舍得放手?父亲说:“如你所说,博人赞誉的,也不过是那些位子,而他们,又怎会为了那些虚名而宁可苦死枝头,阻止子孙的生长换取自己与新叶争风呢!”是了,为叶如为人,总是要明白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道理的。而奉献出自己可以奉献的一切,只为子孙可以成为最强者。而这道理,直至今日,我也不过读懂了皮毛。

我读树干。读他们的容颜,深褐色的皮肤,粗糙而干燥;读他们的风貌,笔挺却不狂傲;读他们的历史,亘古而悠长。读他们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步子走出了洪荒,读他们是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承受了风雨,读他们为何耐得住“永恒”的打磨。为什么?我问父亲。父亲说,因为信仰。正如人一样,活一辈子,总要追求点什么,以免白白的浪费了一生。上帝给予我们生命的时间,足够让我们去完成一件事,而这分为梦想付出一切的精神,也许也是树的精神。

我读枝条。看树与树的枝芽间,无数鸟儿在上面筑巢,生活。树上鸟巢繁多,但细看,却多而不乱。你看着树,多像一位胸怀宽广,原则分明的君子。看枝条,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深深的低下了头,如同沉甸甸金灿灿的谷穗一样,如同谦逊的智者一样。他们低下头,不是因为没有傲世的才华,只是他们知道,用年轻的稚气去换取更加丰盈的人生。

读着读着,竟忽的发现,其实自己本无从读起。因为处处无根,处处却又是根――枝条将头扎入沃土中,竟在土中生长,成了一棵新树的根!

叶、干、枝、根之间,就这样彼此完善着,浑然天成般的完美着,而再寻下去,也只不过是不自量力了。然而,未寻得树根,我已寻得做人的根:奉献的品质,坚韧的生活态度,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他们之间,不也在一个优秀的人身上,同样彼此完善着,更完美着么!

我是一个寻根的人,是一个在树木身上寻根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人家也是会寻我,就在我像一条枝条般的投入到生活的沃土时。

[古木寻根高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河南采风——寻根作文

全文共 1893 字

+ 加入清单

寻根

夏天又到了,但这个夏天于往常有些不同。

带着漫天的萤火,带着积累了一年的喧嚣,带着葡萄架下小小的窃窃私语,带着盛放在风和时间缝隙里的花,一路摧古拉朽,势如破竹,以光的名义,以欢乐的名义,以墙角那朵偷偷绽开的白花的名义,迅捷无比地,投散在每个人的心里。

──就像记忆。

记忆中有那么一座城,慈爱的见证着我的到来,倾其所有哺育着我,悄无声息地埋下故乡的根。只可惜在我行成清晰的记忆之前,便被带离了她的怀抱。

有人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只风筝,而故乡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纵使风筝飞的再高再远,始终有一根线牵在故乡的手里,终有一天会回归故乡,不论多久,多远,不论是生是死,或贫或富。

也许,这真的是人无法逃脱的情愫?坐在飞机上,看着窗外云雾缭绕,天蓝的像晕开在清水里的颜料,想着几个小时后将站在那片陌生而熟悉的土地上,内心竟有一瞬的晃神,是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震撼了?亦或是我身体里的每个因子都得到某种召唤般苏醒过来?

一下飞机,踏上这片中原黄土,感受着迥然不同的气候,却并没有带来不适,反而觉得亲切无比。听到周围人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竟有一种冲动想脱口而出与他们攀谈。

我知道,有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哪怕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那流淌在血液里的桑梓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魂牵故里

脚踏故土,想起郭敬明说,他喜欢用45度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其实,漂浮在天空的云朵也喜欢用45度角俯视它脚下的万物生灵。就像现在,它静静的注视着我站在黄帝像前,拜祖认宗,一长一短的影子似乎在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犹如一个游子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 ,回到母亲的怀抱,那莫名的熟悉与归属感从四面八方喷涌而来。

细细端详着黄帝像,它高5.9米,取“九五之尊”,右手执权杖,左手握拳置膝上,目视前方,透着睿智、英武、端庄、慈祥,让人不觉安心,想要追随他的脚步,稳步向前。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寻中华文明的源头,感受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后的厚重,唤回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更多了一份历史的责任感。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中华民族就像一棵棵的大树,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就像树的春花秋实。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哪根哪条哪叶,于是带着民族魂上路,这些大树便枝繁叶茂。

梦回千年

“武大郎炊饼,老少皆宜”。一声浑厚低沉的叫卖声传来,抬眸便见一敦厚矮小着粗布短衣,背两筐炊饼的人缓缓走来,这就是武大郎吧。不禁感慨宋朝的街市真是热闹。划小船、绕石径、过虹桥、穿街市、登阁楼、听曲艺,尽情感受下午的闲情逸致。放眼望去,但见汴河蜿蜒影城,楼宇鳞次栉比,酒肆茶楼,街头卖艺,让人不由连连拍手称赞。这满眼的繁华景致,无不展现着宋朝瑰丽的艺术宝藏,虽是石井把玩,虽是下里巴人,却凝聚着民间百姓的智慧与创造。

沉思之处,恍惚间看到一风流倜傥的男子骑着白马渐行渐远,依稀间听到他口中念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猛然发觉自己竟要到函谷关了。接着便传来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之吟,还有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气之作……我怀揣着敬仰,目送着他们的背影,踏着古代仁人志士曾经的路途,重温他们的努力与坚持,释然与宽容,也获得内心的一份慰藉与感动。

“姑娘,要不要来一块,五块钱一张的武大郎炊饼”。突然从梦中醒来,不禁暗叹:真是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宋代艺术的美妙绝伦,宋代文化的神韵悠长,宋代生活的诗情画意,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历史,而这里,作为多朝古都,见证了历史的浮尘,也同样是我的故土。

凤凰涅槃

我不懂文武的境界有多高深,但我看得到那种矢志不渝,永不放弃,厚积薄发的精神。炙热的太阳像倒下来一般,却丝毫不能动摇台上的习武人,他们动若潮水,静若磐石,快慢相间,展示了少林十八般武艺。我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可以让人抛下凡尘,搁置享乐,付出一切去努力,追求而从不后悔的决心。我想这便是信仰吧,就像民族的图腾。

思绪不由落在岳飞身上,每当读起他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内心便汹涌澎湃,想自己出生在乱世,想自己成为伟岸的男儿,想自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这一切都因为我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

我相信承载着这种精神,终有一天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在故乡的每一个寂静的夜晚,我都会细细嗅着空气中浮尘的味道,这是思念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魂牵梦绕才能这样酣畅淋漓的感受。当我再次踏上旅途,会不会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歌,就像一只清远的笛,但无论是惆怅,那重新注入血液里的故乡之魂,将支持着我越走越远。

每一次回归都是一次迁徙,一次传统文化的回溯,一次民族精神的洗涤……

展开阅读全文

寻根历史征文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日复一日,又至新年,20XX年的除夕钟声已经响起。按照惯例,该去岱山爷爷的坟头拜岁了。走在山上,心里莫名涌起一种激动,也不知是什么感觉。

先是来到爷爷的坟前,在我还没出生时,爷爷就离开了我。听爸爸说,爷爷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能写一手大气的毛笔字。我站在坟前,点燃了三支香,恭敬地拜了拜,插在地上,又捧起一束鲜花,送给了爷爷。爸爸又把几支香烟递给爷爷“抽”。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庄重。四周静静的,我们都沉思着,都在默默地祝福爷爷,愿他在天堂开开心心的、笑脸灿烂永远……

爷爷,安息!

这时,爸爸问我:“你知道为什么人们都要在今天拜岁吗?”我摇摇头。爸爸又说:“你是我们的女儿,我们两个是有血缘关系的,但如果没有爷爷,就没有我,也就没有你……”我仔细的想着爸爸的话,那么,我们就是来寻根的喽?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点点头。是啊,寻根,我,爸爸,爷爷……都有血缘关系,我们的祖先生下了孩子,孩子长大后,再次生儿育女,就这样一代一代的往下传。拜岁,寻根,这是两件看似毫无关系的,却相互关联的两件事,做起来,是多么的神圣啊!

爸爸又问我:“你知道我们血脉的源头在哪儿吗?对,这是找不到的,但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源头在宁波蟹浦的曲洄唐陈家,那是一个大家族,有十三个兄弟,共有东七房、西八房。”我不禁感叹陈氏家族的庞大,而我属于陈氏家族。我不禁骄傲起来。

寻根,20XX年,我还要来寻根,我还要把陈家的血脉继续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寻根历史征文

全文共 2300 字

+ 加入清单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妇孺皆知。一棵古大槐树,魂牵许多代,几个世纪以来,洪洞县古大槐树迁民遗址,被海内外众多华夏子孙喻为“家”、称做“祖”、看做“根”,成为众人心中的故乡。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所以“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据我老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大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里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红铜(洪洞)营、蒲州营、长子营等,表明这些居民是当年从赵城、洪洞等地迁去的。

祭祖小屋里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该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着他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于墙,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四百多个县,有的还远在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展开阅读全文

端午节作文:一次“寻根”之旅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年年端午节,年年吃粽子,端午节,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这旅途中,我们该如何传承?如何弘扬?才能让每一个佳节过得更有意义,更能触碰人心?

一起去湘江赛龙舟

“看,湘江河上又在搞龙舟比赛咯!”6月2日,全国第九届民族运动会多彩贵州龙舟系列活动暨遵义市第四届龙舟比赛在湘江河畔拉开帷幕。本次比赛的起点设在公园拦河坝,终点设在石龙桥,赛程长500米,尽管天公不作美,但是依然影响不了16支参赛队同河竞技的劲头。站在两岸观看比赛的市民们不时拿出相机拍照,在比赛进行得最激烈时不时为队员们呐喊助威,场面甚是壮观。

“一过端午节,我们一家老小必定要来湘江河畔守着观看赛龙舟比赛,这已成为我们家的习惯。”站在河畔看着比赛的蔡女士激动地说,赛龙舟之前还进行了撒粽子祭奠屈原的活动,在纪念先人的同时,也再一次让我们受到教育,了解端午节的意义。“这不,为了让孩子了解端午节,之前在家就备足了功课。”站在蔡女士身旁看得津津有味的小儿子乐呵呵地说,他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的历史故事。“这已经是咱们遵义举办的第四届龙舟赛咯!每年过端午都相当的热闹!”遵义市文体局副局长肖宜河告诉,每一年都会组织遵义十多个县市区的代表队进行划龙舟比赛,在这之前,就开始对河道进行清理,队员们也进行紧张的训练。“在遵义最有代表性的母亲河——湘江河上划龙舟,也是对传统佳节端午节的一次庆祝,而且这档传统项目的开展,更有益渲染过节气氛,拉近人们和传统佳节的距离。”据了解,在接下来的时间,余庆县、绥阳县都会相继开展赛龙舟比赛,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端午节作文:一次“寻根”之旅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这旅途中,我们该如何传承?如何弘扬?才能让每一个佳节过得更有意义,更能触碰人心?

今天是端午节了,妈妈要给我编五丝线,还要包粽子呢!

妈妈拿了五种颜色的丝线,分别是红、黄、绿、蓝、白。她先把这五种线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搓成小绳,还巧妙的打了一个结。四根五丝绳做好了。妈妈告诉我这叫“长命缕”,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别给我戴在手腕和脚脖上。还特意嘱咐我说:“要爱惜,等戴上后下第一场雨的时候,摘下来扔进雨水里。这样长命缕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通过端午习俗的小事,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接下来要包粽子了,我见妈妈拿了竹叶,包上糯米,中间还放上两颗大枣。然后又熟练地折叠竹叶包裹糯米。还用五丝线捆扎起来,妈妈一连包了十几个。

妈妈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锅里,蒸上了十五分钟。蒸好的粽子放到盘子里,还没等吃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围着盘子闻了又闻,着急的等待着粽子降温。过了一会儿,终于可以下口吃了。我剥开竹叶,白里透红的馅儿玲珑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极了!我们一家人边吃边笑,因为我们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胡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说:“端午节是有说道的,就这个名称就五花八门,夏节、玉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蜡、诗人节等等。”

妈妈说:“除了吃粽子,戴长命缕之外,还有插艾草、撒白糖、赛龙舟……等习俗。”

我想,这个传统节日还有不少的学问哩!这个端午节不仅仅吃到了粽子,还增长了不少见识。

展开阅读全文

文化寻根高中作文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叶飘零,它们要一同抵挡萧瑟,而寻得精神一隅的梦何时才能绽放?

帘卷西风时,哪堪凛冽?无语低询,只道秋意无限。

走过《诗经》的缠绵柔情,走到唐诗,走到宋词,我的思绪被牵引到枯藤与老鸦一起凝视的那个面色清癯的诗人身上,他骑着瘦马憔悴而来。暮色苍茫,我被他吟哦的曲子搅得顿觉悲凉,一转身竟靠在了银烛秋光下的画屏边,屏上身着罗绮的少妇轻摇小扇,流萤飞舞,和天上的牵牛织女星隔着几亿光年放出的微光,一同如水般向我微笑……

我抬头,猛然,远处玻璃墙反射的光之万箭刺破了我的视神经。没有茅店,没有荒树,支离破碎的天空,夜晚找不到萤火虫……诗韵失去了滋养它的土壤,城市的灯红酒绿,繁管急弦喑哑了它的声音,它沉默了。

也许,冰心、巴金的去世已割断了五四运动给我们最后的血脉,于是,捧读张爱玲的小说,竟有莫名的韵味涌上心头。买那些经典的章回小说,线装书的沉香,绮丽了她的眼角眉梢,勾勒出她的冷艳之笔,每一个回廊都蕴藏着一个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哀伤。哀伤,胡琴的调子,不是低低的倾诉,而是冷静的表白,读来没有眼泪,但觉得无边无际的悲伤流言似的蔓延,无可救药。

然而蔓延到了当下呢?韩寒、郭敬明的“新概念”大行其道,莫言、贾平凹少见其踪,那些所谓名流学者一顿饭时间便能勾勒出一篇长篇小说的框架,文字成了把玩于手中博人眼球的珠玉,像是安插了重金属的民乐,说不上是纯粹的搭配还是简单的调和。

意象已逝,环佩声遥。

当有人质问我们皓首穷经到底为何时,那么牛虻,有谁来做?

想起余光中,想起他的诗,他的文字,寻寻觅觅为了求得赤县另一边无尽的回忆,还有更深沉的,由仓颉触发的美好。那一脉根流转相传,不知今天是否还触着长江水和海棠红那样明丽的色彩?

秋的萧瑟隐退在夏的聒噪中,冬后有春。我知道,那是希望,我正在追寻。而它,或许正在月牙泉底、鸣沙山上,默默注视着沧海桑田。

[文化寻根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文化寻根高二作文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枣树的根深扎在黝黑的泥土,我的乡情常在乡下的二层小楼徜徉,那么文化的摇篮曲又在何处飘扬?

时光流转,小小的我也曾为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忍俊不禁,小小的我也曾倚着自家前院的两株枣树,在时光的缝隙间触摸到他宁为孺子牛的铮铮铁骨。然而,光阴荏苒,鲁迅先生包含血汗呐喊的文字却也消失在中小学生的生命中。虽然鲁迅先生以笔为刀枪,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愚昧民众灵魂的审判,也许人们因而读来心绞气闷,但先生字字珠玑,句句真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文化不能没有先生。

反观当今社会,文化之树凋零,风花雪月之风盛行。荧幕上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受人追捧,层出不穷的心灵鸡汤在网上横行,文化市场的繁荣仅仅是如泡沫般的假象。文化工作者大肆宣扬,他们海妖般迷人的歌声引诱人们一个个跳入快餐文化的海洋。文化已成了被人娱乐的玩物,人们一个个地被赶上追逐潮流的路,然而文化也已不是那路旁可供心灵栖息的村,它已然成了梦中的海市蜃楼。

但路总是有的,而村却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地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的村。这一生漂泊无依,岂不是悲哉哀哉。

老舍跳湖后,京味儿的唠嗑还在茶馆继续,而当人们沉溺于快餐文化的深海时,谁还为当今的时代唱起文化的哀歌?是那些日更万字的网络小说家,还是那些追捧抄袭作品的影视工作者,又或者是大力支持文化寻根的他们?

他们捧起暑假静僻处的四大名著,烹上一壶热气袅袅的香茗,燃上氤氲香气的小炉,沉心于书中文字,忽喜忽悲,忽拍案而叫绝,忽蹙眉而深思。时间从他们的指尖流过,在静谧的空间中徘徊,好似不曾离开过。静默文化的美好在这里低吟,小声地为这净土吟诵着赞美诗。

也许有人会对他们的皓首穷经冷嘲热讽,那么除了他们,又有谁愿意成为那只为了信仰而战的牛虻?

诚然,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几经沉浮,仍如崖上青松巍然屹立。古语有云:“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文化之根仍藏于你我心中,于静默处燃起星星希望之火。

展开阅读全文

问:由表及里,寻根探源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纸上的文字是写作的外在表现形式,真正要探寻学生病态作文的源头,还需要老师巧妙的“旁敲侧击”,用恰当的问题去深入追踪,刨根问底,抓取病态作文的病根。问题涉及阅读、生活、书写、日记、情商等多个方面,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求深求细。关于阅读,我经常设计的问题有:什么时候阅读,读什么书,读多久;有没有主动阅读,最喜欢读什么书,能从中读出什么;你最熟悉当今的哪一个作家的文章;关于生活,我经常会提问:你认为怎么才算热爱生活,怎样的生活才算是平静的生活,你怎么看待生活的快乐和痛苦,学校生活当中的哪些事情让你记忆深深;关于情商,我设计的问题更是花样繁多:有没有经历过别离,有没有一种细小的动植物触动过你的情思,生活当中的哪些细节曾经让你泪流满面,一片落叶能引发你哪些情感。通过问题的引领,把作文的话题精细化,让作文的方向明朗化。问,让学生作文的病症“显山露水”。

展开阅读全文

寻根作文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当出现第一个城市,农村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从农村走出的人,慢慢的回不去,从脑海中,从行动上,把农村彻底的和自己分离。把根从土地中拔出,插入水泥沥青中;把家搬离泥土,住进高楼大厦;把一口浓浓的乡音,换成流利的普通话;把晒得褪色的衣服扔掉,穿上精致的大衣。甚至,在户口本上的“农村”,也赫然印上两个大字:城市。

千百年来每一个城市都深深扎根于农村,从这块沃土中吸取养分,哺育着自己与人民。时间久了,人们把所有的好都归于城市,留给农村的只有脏,乱。却殊不知,没有了农村,没有了生我养我的农村,那么我们的吃穿补给,从何而来呢?

都不曾想,如若失去了农村,该怎么办?

没有了农村则没有了补给。车车饱满的玉米,粒粒丰收的小麦,闪耀着迷人的光彩。细细研磨,用粉做成干粮,熟透,咀嚼在口中,香甜,从内到外的散发,补充每天的消耗。充满泥土芳香的青菜,在肚中慢慢消化,有土的味道。淳、香。

农村决定着城市的兴衰。农村的富足与贫穷,可以决定一个城市的发展前途。如若农民都富了,强了,能自力更生了,不用天天求修花匠,给自己捉虫,施肥,为母亲解决了多大一笔负担啊!能够独立自强,就要为妈妈节约一份精力。

失去了农村就失去了劳动力,壮实的小伙子和醇朴的农村姑娘,纷纷走出家门,来到了

城市,又给这城市注入了新的血液,整个城市又充满了活力。朴实的他们不去想别人拥有多么奢华的生活,只专注于自我,只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问心无愧。

失去了农村就失去了希望。无垠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给正在困境中的你一丝光明。慢慢蹲下看着在寒风探出脑袋的小草,心中不免升起一番感慨,生命就是如此美好。如果不投入生命的海洋,就激不起生命的浪花;如果心中没有希望的天空,就不会拥有希望的飞翔。

失去了农村就失去了根。千万亿的中国人的根都在农村,有根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像树木深深扎根在大地,风雨摇动都不惧。倘若离去,似飘忽在水中的浮萍,在雨水的点滴下,倾覆,像漂流在空中飞絮,无处在布满喧嚣的钢筋林立中寻找扎根的土。若干年后,想起要寻觅以往的根,可农村同珍惜动物般毁灭,何处寻?

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微风拂过面颊,凉丝丝的,像母亲的手,轻浮在脸上。深深地贪婪的吸着城市内闻不到乡土气息,夹带着泥土淡淡芳芳和幼草翠翠的气息,树叶迎合着沙沙作响,树枝摇晃着,仿佛随着风的舞动。失去了农村就失去了城市。城市的根丢了,难道不会枯萎吗?

农村就像一盒彩色颜料,有了它,世界才拥有了色彩,假如你不慎将他丢掉,那么世界将会变得单调,没有色彩,平平淡淡,空空洞洞金碧辉煌的宫殿成了失去灵魂的家园,心烦了、厌了,怎么还会有心思去欣赏呢?不希望,只让农村停留在记忆中,回忆起却摸不到的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文化寻根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灼灼丹青,滚滚长河,我撑一支长篙划过历史的年华,沉浸书韵古香,看江月满星辉。恍惚间回到现实,电线肆意分割着苍白的天空,使我不得开心颜。呜呼!能否别为难我,我要纯洁的文学天空。

鲁迅先生曾说,他家后院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秋叶零落,它们一同抵挡萧瑟,可寻得精神一隅的梦该如何绽放。

帘卷西风时,哪堪凌冽?无语低询,只道秋意无限。

寒鸦莫问归处,总是人间烟火中。游览过《诗经》的缠绵柔情,走到唐诗,走到宋词。残阳如血,哒哒的马蹄声惊飞了一个安逸的梦。我来到老树和昏鸦、枯藤一齐凝视容貌清癯的诗人憔悴而来。我被他吟哦的凄苦曲殇搅得顿感悲伤。一转身竟又来到了银烛灯火画屏旁。身着绫罗的少妇轻摇小扇,流萤飞舞,和天上的织女牛郎星穿越亿万光年闪烁的微光一起如水般向我微笑。

微风开始呢喃细语,诵读古朴千年的诗经。我看见被晨曦点燃的标点就这样挺立在生活的字里行间。

但抬头一望,猛的,远处的玻璃墙反射的光耀刺痛了我的神经。没有茅店,没有社燕,没有小桥流水,更没有江南烟柳。我的思绪只能孤寂地躺在密匝匝的夏日的喧嚣之上。诗韵失去了滋润他的土壤,城市的灯红酒绿,繁管急弦喑哑了他的声音。

沉默了,沉默着。

或许文化已在冰心、巴金的离世时割断了最后的血脉,于是捧读张爱玲的小说,也有另一种触动,莫名的韵味涌上心头。经典的章回小说,线装书的厚重沉香,绮丽了她的眼角眉梢,勾勒了她的冷艳孤傲,每一个回廊都隐藏着一个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苍凉。苍凉,如胡琴的调子,不是低低地怨诉,而是冷静直白地表达,读来没有眼泪,但觉无边无际的悲伤蔓延如不系之舟,无可救药。

然而当下,文字成了某些人博取眼球的工具,像安插了重金属的民乐,不知是生硬的搭配还是纯粹的调和。

意象已逝,环佩声遥。廊桥上没有书生与小姐相遇的故事,烟波江上没有清冷而又婉转的声音。这一夜已经湿重的烦躁,在有月的夜晚沉淀。

当有人质疑我们皓首穷经为何时,那么牛虻,由谁来做?

想起隔着海峡的余光中的文字,想起他的诗,他寻寻觅觅中对故乡的怀念。阅读他的文字,我心感伤,我心戚戚,我沉浸在时光流逝的隧道。

只愿,还能看到“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的愁绪满怀;还能听到“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豪情呐喊;还能悟到“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气冲天。

舒展的双翅剪落乌衣巷口的一抹斜阳。秋的萧瑟隐退在夏日的聒噪中,冬后有春,我知道,那是希望,我正在追寻;那是文化之根,我正在挖掘。而它,或许正在月牙泉底、鸣沙山上默默注视着沧海桑田。

朝朝暮暮,字如虹,书卷如空。

消消塑塑,风雨路,文化永驻。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寻根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来也是奇怪,我们家几乎不回老家。

老家在丽水,山中的一个小村子,叫桃垟村,不大,常住人口不超过10人,我太爷爷那辈,和几个兄弟就出来闯荡了,也就来到了这,有了父亲,再又有了我。

可更令我不解的是,连父亲对这段历史也并不完全了解,通过联系了其他的叔叔阿姨,我们才确定了前往丽水。

一大早,我们便准备出发,一路上畅通无阻,在服务区,我们终于见到了几位爷爷和叔叔,父亲下了车,与他们打招呼,亲人重逢的感觉,十分微妙。

立马上路,因为我们并不打算在那留宿,寻根的车队平稳地前进着,井然有序,纵使车外的景如此的多变,车内的心却始终在呼唤着。

与此同时,来自别处的叔叔们也在归根的路上,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无法言表,团聚的那一刻,一定十分震撼。

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可这浇灭不了路上停了停,买了些礼物,便又继续上路。

穿过这座桥,我们便真正上山了,天空无比的蓝静,山野无比的深秀,山路也无比的崎岖,这路可不漫长,光光爬上这山,就有三四十公里,再加上油量表只剩下三格,我便有种莫名的恐慌。

呼!不过是虚惊一场,我们顺利地抵达了山顶,错落排布的房子,有些还是砖瓦,茅草房,在一块类似平台的高地上还有健身器材,和一棵参天古树,树干还有一个拇指印的痕迹,那时大自然留下的伤疤,据村长说,那是十几年前雷电劈下的伤,当时都说这树活不久了,可这么多年,它还活得好好的,我说,它是被菩萨保佑了,是棵神树……

到村里的待客室里去坐坐,刚一进门,满桌的人,心中便一惊,终于让我见到这刻,我周围的这些人,他们身体里流淌着的和我体内流淌着的是一样的血,我们都是林家人!

午饭时间,整整三大桌摆满,各种山珍野味和自己种的蔬菜,牛、羊、猪、鹅、鸭,各种美味,这顿饭吃得很是享受。

饭后还有活动,我们跟着村长和支书沿着山路往下走,看见远处有做破败的类似于庙堂的建筑,村长说那就是庙堂了。还指向了另外一边,有个梁顶同样年久未修的杂草丛生的建筑,村长介绍道,那是祠堂。

不久,我们来到了庙堂,却发现里面并非十分荒芜,后来才知道,是村支书一人,长年居住在山上,每日如一地打扫着这片山,管理着这片山,我也是从报纸所知。正中间是三尊菩萨的像,我们烧过香后,便前去祠堂了,正中还有一块匾,刻着四个模糊的字,我依稀辩出是“望观里阁”,但也不知是否正确。

其实,这次来的最主要母的,一是为了捐款修祠堂,二是为了编写《林氏宗谱》,那象征着我们林家的荣誉和智慧。

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了,书桌山的全家照仍在闪着光,桃垟村,它已深深刻入我的心里,我感谢他们,怀念我的老家,因为,这可能,是爷爷那辈人这辈子最后一次重逢了……

展开阅读全文

寻根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普里什文曾说过:“人的身上有大自然的全部因素,只要人有意,就可以与他身外所存的一切事物相互呼应。”的确,人能与大自然相互呼应,不然怎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呢?

于是,人们的印象里:北方女子豪爽,南方女子温婉,北方男子是高大的硬汉,而南方男子则是白净的书生模样。毕竟,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总是与吴侬软语更相配。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是大自然对人无私的奉献,而人对它的馈赠,就是将这片土地深藏于心中,即使背井离乡,四海为家,但最怀念、最牵挂的仍是这方哺育了他的土地,所以人们常说要落叶归根。

也许你一来到这世上,就未曾见过自己的家乡,但你的血液里却流淌着对那片土地的依恋,冥冥之中,你总感到它在唤你回家。于是,多少海外侨胞从异国他乡回到大陆,寻觅自己的“根”。

记得渡江战役后,国名党退守台湾,多少将士被迫告别自己的妻儿留在异乡。曾有个节目专门采访过那些老兵,他们所有人都在想念着大陆的亲人,他们多想在仅剩不多的日子里重返故土。

我未曾离开过自己的家,我也并不清楚故乡意味着什么,可那些老兵的话却让我内心有所触动,我第一次发现故乡原来如此重要,会是一个人余下时光的夙愿。

作家刘亮程曾写下《今生今世的证据》,抒发了对家园的怀念。土墙被推倒,被掩埋,自己曾经生活过的痕迹被抹得一干二净,刘亮程觉得自己今生今世的证据不复存在。故土的失落,精神家园也随着遗失。

我这才知晓,故土会是一个人今生今世的证据,也会是精神最后的归宿。

其实,故乡又何尝不是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的作品《红高粱》、《蛙》,不就是取材于他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所见所闻,他家乡高密的那片红高粱地吗?陈忠实的《白鹿原》也同样以家乡陕西作为背景,描绘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三代人的恩怨情仇。

人总忘不了那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所以有人寻根。故乡是精神的家园,也是情感的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春节寻根我的祖国我的家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什么,春节是父老乡亲期盼儿女回家团圆的节日;春节是海外游子跨越山海与家人团聚的节日;春节是小孩们翘首以盼的节日。

今年过年我回到了我们老家建德大同,那里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以前的家乡只有凹凸不平、坑坑哇哇的石子小路;以前的家乡只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店;以前的老家只有简陋的矮平房,甚至连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澡间也没有。如今的家乡一切都在改变,宽敞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到处都是便利超市,左邻右舍都盖起了崭新的楼房,一家家独立又美丽的庭院更是城里人羡慕的地方。

回老家过年就是热闹,每家每户都会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庭院里种上了各式各样的花花草草,门庭上挂起了红红的大灯笼,贴上了新对联,到处都是喜庆的气氛,洋溢着过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所以年夜饭大人们都是精心准备的,也是不折不扣的一场“盛宴”。在今年的年夜饭上真是五味俱全,让人大开眼界,有我喜欢的传统菜“鸡蛋果”有家乡的特色菜“肉圆子”有八珍玉食的“佛跳墙”……对于我这个爱吃美食的人来说简直饕餮大餐。

在农村过年的最大乐趣就是可以尽情的燃放烟花,劈劈啪啪的爆竹声为新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而年夜饭后玩各式各样的烟花也成了我们小孩们最期盼的节目,当然玩耍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安全的。

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年味,家乡的美食,让我想到了日益强大的祖国,科技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农村的生活也在日新月异,越来越好。而家乡多姿多彩的年味更是我们孩子们最期盼,最流连忘返的。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春节寻根之旅作文800字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孟子,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是孟茹菲,也姓孟,我和孟子有何关系呢?我怀揣着好奇和憧憬的心情开启了家族的寻根之旅。

爸爸的祖籍河南省永城市,从爷爷那里得知,孟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第七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孟氏起源于春秋时期鲁国公族,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是孟子的祖先。现如今孟氏后裔主要聚集在河南、山东等地。爷爷告诉我,以前家里珍藏着一本《孟氏家谱》,只是后来遗失了,有点遗憾!爷爷还说:“这本孟氏家谱是以表谱形式记载孟氏家族的书,书中要求孟氏起名要严格遵照字辈。孟氏家谱第一世是孟子,到现在共有七十五世。我爷爷的爷爷是昭字辈,是孟子的第七十一代孙,我爷爷的爸爸是宪字辈,我爷爷是庆字辈,我爸爸是繁字辈,我则是祥字辈,是孟子的第七十五代孙。以前我爸爸遇到同姓的陌生人,总会先问你是孟氏里那个字辈的?感觉这个问候好奇怪,现在听了爷爷的描述,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已不在世,目前爷爷奶奶八十多岁,身体健康,耳不聋眼不花,是我家的长着。我爷爷是单传,爷爷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大伯伯、二伯伯、我爸和四叔叔。大伯伯有三个儿女,二伯伯有一男一女,我爸就我一个女儿,四叔有一男一女,所以我的堂兄妹共有八个,都是祥字辈,我也是堂兄妹中最小的。

老家的春节很特别,初一早上全家一定要吃饺子,新年的第一顿饭,代表新的一年团团圆圆。饭后,晚辈们要先去本村里孟氏最高辈分长者家里拜年,然后按照辈分高低所有的门户都要拜一遍,我们孟氏在村里是大户,有一百多人。所以辈分最高长者家里拜年的最多,从堂屋客厅能排到院子大门口,长者看着大家族人丁兴旺,非常开心,厅堂里摆放着很多好吃的糕点和干果供晚辈们分享,大家喜气洋洋,场面很是热闹,平辈们就不需要拜年,农村成群结队拜年的这一大热闹场景,在城市是见不到的,让我大开眼界。

孟氏家训有很多条,爷爷说目前传下来最重要的几条就是孝老爱幼,勤俭持家,注重学习,遇事先责己。这几点我从爸爸的言行中深有体会。我爸爸对爷爷奶奶的孝顺和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春节在家里的几天,爸爸几乎一直陪着爷爷奶奶,为他们做饭,洗衣,剪指甲,散步聊天。尽力在短暂的相聚中,让幸福和快乐温暖着爷爷奶奶。勤俭在我们家就更不用说了。爸爸妈妈除了在我的教育投资上从不吝啬,其他方面决不允许我浪费。比如我平时的衣服鞋子都是以舒适,漂亮,质量好为标准购买,从不让我跟别人攀比名牌。爸爸妈妈在生活中简朴的作风,已经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做好勤俭不跟风的榜样。而学习上,古有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引导孟子成才的故事,今有爸妈凭借自己努力奋斗在杭州扎根的经历。让我自然也不敢松懈,以免丢了孟姓的脸面。我从小就学钢琴,画画,声乐和主持,只要是我喜欢的爱好,爸妈会百分百支持,才有了今天乐观开朗,兴趣广泛的我。每当我考试没考好,找各种理由辩解时,我爸妈一定会说:“不要为错误找借口,先从自身找问题?”在一次次的自省反思中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也在稳步提高,并逐渐学会了担当。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事而做!孟氏家训就在润物细无声中指引我前进。

通过这次的春节寻根之旅,我对孟氏的起源、孟子文化、孟氏家族有了深入的了解,为自己是孟氏子孙感到自豪,以后我会严格要求自己,铭记孟氏祖训,努力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孟氏传承人。

展开阅读全文

寻根作文记叙文800字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是浪,拍打着堤岸,碎成朵朵雪花。岸上步履蹒跚而精神矍铄的老人张望着,心急如焚。

是啊,盼了几十年,总算可以回家了。想到这,不免叹一口气。想当年,一样的位置,一样的张望,却感慨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亲人、甚至自己的家,为何仅隔一沟海峡,却似远在天边?

“这是哪里?”这还是他的故乡吗?不对,那条充满回忆的泥泞道路,没了。

老人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了他离开家时定格在记忆里的最后一幕:妻子站在那半人高的芦苇坡上向自己挥手……

哦,对了,芦苇呢?他记得芦苇间有条小路,一下雨就会很泥泞,到处是水洼,顺着那条蜿蜒的小路就可以到家了。而如今,芦苇没了,那家呢?

被迫离开家的游子,急切的寻找着家,然而他发现,家乡再也不是离家前那些自己所熟识的记忆了。

眼前显然不再是从杂草丛中蜿蜒而出的羊肠小道,也不再是陈旧低矮的茅屋土房子,而是换上了整洁宽阔的柏油道路和错落有秩的高楼新房。

老人缓步走上街头,置身于人海车流,这样的喧闹岂是离家前能体会得到的?

“老爷爷,你找人么?”一个小女孩好奇的看着徘徊在自家门前的老人。

“小妹妹,这里是古镇吗?这里变化好大,爷爷我都快不认识了。”老人移开迷蒙的目光,轻轻的蹲在女孩面前。

“是啊,爷爷。我们这里可漂亮了,你看看那个大喷泉”,孩子骄傲的指着老人后面的巨雕,继续说,“那个大喷泉啊,晚上就会从里面喷出很高很高的水柱。好看极了。还有,你看,人好多,很热闹的。到了晚上,街灯都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很好看的。”

“哦,真的吗?”老人欣慰的笑着,不为别的,只为女孩自豪的口气,然后开心着,女孩热爱着也属于她的家乡……

一阵轻风微送,把街头的彩幅吹动,那鲜活醒目的字眼“海西”深深的震荡着老人的眼球,恍如站在芦苇坡上的妻子在向他喜迎招手着……多少年了,流淌在心里的梦,渐渐的清晰起来了。

“老爷爷,你怎么了?”小女孩的清脆童音打断了已陷入沉思的老人。

“爷爷找不着家了。”

“没关系的,爷爷,我就生活在这里,我带你去找好不好?”小女孩拉起老人的手,用稚嫩的口气坚定地说着。

老人欣然的笑着,任小女孩拉着,突然瞥见院门前那簇簇的株迎春花,随春意悄悄的绽放着清香,伴老人寻向那家的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寻根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根是什么?

根是一株花草,一棵大树汲取营养的渠道,是植株生长的基础与根本,可以说,它在植物短短的一生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正如牛汉所作诗《根》中一般,它一生一世长在地下,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可它不觉委屈烦闷,在开花的季节里,它仍旧开心幸福。

反观现在,中国已然成为泱泱大国,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地,中华民族的大树经历千年风霜洗礼,终于等到开花结果。那么,我们的根,又是什么?

犹记那次在国家大剧院,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像舞台望去,如孤寂黑夜般漆黑的幕布悬挂于台上。忽地,铜锣声响起,鼓声紧随其后。“海岛冰轮初转腾……”京腔!循声而望,一位朝服华冠的女子伫立于台上,轻启朱唇。“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声音中的滞涩退去,语调愈发高昂,脚步轻柔。在这十足的京味,我似梦回唐朝,金黄的锦鲤在水中轻划涟漪,刚刚开放的睡莲散发出沁人芬芳……抬脚,落布,顿,动作如行云流水;提腕,翻指,浸漫人物情思;一步,两步,水袖如水波般缓缓展开;垂露,碟损,带着诗意的指法在京剧中孕育,纤纤十指牵动着读者的心。

眼眸微湿,我沉醉于这惊心动魄的京剧之美中,每一指一步间,是年复一年的苦练,是厚重的文化底蕴。

我终于找到了我们的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它呕心沥血构筑了中国,精心栽培出了中华儿女。它默默无闻,一心只为那沉甸甸的果实,那注满了它全部心血的希望。

我坚信,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中,颠扑不灭,也会有更多华夏子孙去寻根,去寻找那生长在最深处,却依旧熠熠发光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高一作文寻根600字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离开杭州,路过宁绍平原,沿着山路途经平水,爸爸的家乡王坛镇就要到了。

“涧流沐浴峻山溪,隐岭最忆千年陶”,当我远远望到这幅矗立在路两旁的对联,爸爸就急不可待的让我们下车,打算带着我们一起翻越古道,美其名曰让我减肥,其实就是想让我重温他从小走惯的山路。

爸爸带我们翻越的是陶隐里古道,它建于明清时期,全长约四公里,是古时绍兴通往嵊州、新昌等地的交通要道。东汉道家祖师葛玄曾在此养生;元初诗人林景熙也曾赞叹此地“笑拂青萝为隐君,千岩秋色此平分”;陆游祖父陆佃晚年也曾在此岭上筑楼著书。

山路绿树成荫,溪水涓涓,到达山顶之际,雾气缭绕,我不禁吟出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顶有一眼泉水,传说是某位仙人,途经此地饮水而凿,爸爸说喝了这里的泉水,可以清眼明目,想到自己的近视眼,我赶紧喝了三大碗,还嚷着让他们给我洗眼睛,把爸妈惹得哈哈大笑。

当我们顺着古道到达小溪的下游,爸爸的家乡—新联古村已经展现在我面前,村庄山清水秀,恍如世外桃源。爸爸兴致勃勃的给我们介绍着:这里是传闻埋有宝藏的尖囱洞,他从小就跟伙伴们翻遍了这里的每处山,希望能找到宝藏;那里是唐时禁锢军犯的军山底……看到爸爸那手舞足蹈的样子,我感受到了老家悠久的历史,也让我感到了深深的自豪。

新联村以陶姓居多,春节的时候,爸爸带我去看了我们陶氏的宗谱。原来,越地的陶氏系出江西古浔阳,陶渊明公的第三十一世孙,也就是我们陶隐里的始祖幸三公,于元代至和年间迁徙至此,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我翻了族谱,发现太爷爷跟爷爷的宗谱排行字都是对的,那么爸爸是和字辈,我就是厚字辈。原来我就是陶渊明的第五十二代孙!恍惚间,我仿佛在与五柳先生把酒话桑麻,我对老家的感情越发深厚了。

春节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告别了爷爷奶奶回杭。爸爸语重心长的跟我说:这次带你寻根,是为了让你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祖先以及如今所处的年月,不负先人,不负时代!春节的寻根之旅让我收获满满!

展开阅读全文

高一作文寻根600字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枣树的根深扎在黝黑的泥土,我的乡情常在乡下的二层小楼徜徉,那么文化的摇篮曲又在何处飘扬?

时光流转,小小的我也曾为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忍俊不禁,小小的我也曾倚着自家前院的两株枣树,在时光的缝隙间触摸到他宁为孺子牛的铮铮铁骨。然而,光阴荏苒,鲁迅先生包含血汗呐喊的文字却也消失在中小学生的生命中。虽然鲁迅先生以笔为刀枪,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愚昧民众灵魂的审判,也许人们因而读来心绞气闷,但先生字字珠玑,句句真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文化不能没有先生。

反观当今社会,文化之树凋零,风花雪月之风盛行。荧幕上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受人追捧,层出不穷的心灵鸡汤在网上横行,文化市场的繁荣仅仅是如泡沫般的假象。文化工作者大肆宣扬,他们海妖般迷人的歌声引诱人们一个个跳入快餐文化的海洋。文化已成了被人娱乐的玩物,人们一个个地被赶上追逐潮流的路,然而文化也已不是那路旁可供心灵栖息的村,它已然成了梦中的海市蜃楼。

但路总是有的,而村却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地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的村。这一生漂泊无依,岂不是悲哉哀哉。

老舍跳湖后,京味儿的唠嗑还在茶馆继续,而当人们沉溺于快餐文化的深海时,谁还为当今的时代唱起文化的哀歌?是那些日更万字的网络小说家,还是那些追捧抄袭作品的影视工作者,又或者是大力支持文化寻根的他们?

他们捧起暑假静僻处的四大名著,烹上一壶热气袅袅的香茗,燃上氤氲香气的小炉,沉心于书中文字,忽喜忽悲,忽拍案而叫绝,忽蹙眉而深思。时间从他们的指尖流过,在静谧的空间中徘徊,好似不曾离开过。静默文化的美好在这里低吟,小声地为这净土吟诵着赞美诗。

也许有人会对他们的皓首穷经冷嘲热讽,那么除了他们,又有谁愿意成为那只为了信仰而战的牛虻?

诚然,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几经沉浮,仍如崖上青松巍然屹立。古语有云:“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文化之根仍藏于你我心中,于静默处燃起星星希望之火。

展开阅读全文

高一作文寻根600字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这天我跟随着文学院的老师们参加龙门晒家谱活动,沿家谱寻根,探寻姓氏文化的奥秘。

在富春档案馆,孙校长向我们讲解了从吴国大帝孙权往下三代的谱系图,我们还知道了谱系图是欧阳修和苏东坡发明的,主要是用来记载祖辈们传下来的子孙后代的。然后,孙校长还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孙权的民间传说故事。讲完了孙氏谱系图我们就在大厅里寻找自己的姓氏,可惜,在大厅里兜兜转转了半天也没找到我的姓氏。

坐了十多分钟的大巴后,我们来到了孙权故里—龙门古镇。踏着卵石铺成的小路,沿着白墙黑瓦,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祠堂。祠堂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孙氏祠堂,使整个祠堂看上去庄严肃穆,让人不敢喧闹。进入祠堂,只见主持晒谱仪式的孙老先生站在內厅里等候多时。我们穿上了古代学子穿的汉朝服饰,和这古色古香的孙氏祠堂相呼应,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我们在孙老先生的指导下,先拜了三拜,然后上香,接着对孙老先生鞠躬作揖,再用双手接过他手里蓝色的孙氏家谱排成一队来到厅外的一张供桌旁,把家谱整齐地摆放在桌上,最后一页一页地翻家谱,让每一页都晒到阳光,最后合上,让它在阳光下曝晒。在翻家谱时,我也仔细地看了看,心中对民族姓氏文化不住地赞叹。

晒完了家谱,我们又在一旁的长桌长椅上画扇面,不少同学还在讨论应该怎么画。我们画的扇面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特点。最有趣的是,画完扇面后还要给自己的画作取一个主题,而我的主题是:日出东方。

伴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有些人逐渐萌发了强烈的“寻根”和乡土意识。而晒家谱能让它真正从文化上记录先祖智慧,拓启心智,激励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