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寿县

寿县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寿县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寿县问题。

分享

浏览

666

作文

4

寿县春节习俗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寿县春节习俗颇多,进入腊月,也属农闲,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咸鸡鹅,一面备节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祝福腌进浓浓的腊味。改革开放前经济尚不宽裕时,群众诙谐地说“不吃二两猪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异,家家户户腊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上街赶集的群众更多起来。过后十来天就要“扫尘”,“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一新,规整利落,人们心里也更加敞亮起来,大多数人家整个春节的准备工作到此至少已经完成一半。

腊月廿三过小年,俗称“祭灶”,隐北地区也有廿四过小年的,长年在外的人们多在此前回家团圆,这一天要祭灶王爷,吃白面、麦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块厚过月饼,小块状如弹珠,寄意请灶王爷回天庭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家庭来年殷实。有趣的是,在寿县农村,春节一定要把未过门的媳妇接到家里过节,而且要给她买一身新衣服,这样才有礼有面子,否则亲家是要恼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这门亲事了!在热闹的筹备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年三十,中午过后,家家早贴春联,早鸣鞭炮,早吃团圆饭,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烧香点烛,吃饺子,晚辈给近亲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这时常有乞丐来家门旁贴财神,可不是一两个小钱就能打发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亲戚, “往年酒”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你来我往,一般要持续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农村都在初三早饭前,烧香、点烛,拜祖祭神后,将封檐钱纸、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场地上,燃火尽烧,鸣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镇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紧,有的是热闹——“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几十里的亲戚家走走拜个年并不晚,熟人见面时还要说“过年好、恭喜发财”。

展开阅读全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命名30周年征稿启事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12月8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命名30周年。3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寿县人民团结拼搏,奋发努力,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古城保护日臻完善。为纪念古城命名30周年,抒发人们保护古城,建设新城、打造名城的生动实践,展示人们热爱家乡,为名城争光的家国情怀,特推出诗词咏名城征集活动。以寿为名,源远流长。以寿命名,古城荣光。诗言志,歌传情。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寄托对古城的热爱,把智慧和汗水奉献给我们可爱的家乡—寿县。稿件请寄1065957706@qq.com。征稿截止时间:2016年11月10日。

寿县信息中心采编部

2016年10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寿县游记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爸爸妈妈、叔叔一行带我到古城寿县游玩。一路上,车子有点颠簸,人一直在车子里晃悠,时间一长,有点想吐的感觉,后悔劲油然而生。

车子驶入八公山地区(八公山是豆腐的发源地),没过多远,一座古城楼就呈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古城寿县。,据说这是安徽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哇,是不是和西安古城一样呢?”

下车后,城门口车水马龙的景象令我应接不暇,好奇心驱使我随着人流进入古城。路口没有红绿灯,但交通却秩序井然。漫步青石板路,伴随着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令人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大救驾”,听说过吗,这里的一种食品,来源于历史典故。据传,公元267年,当时的皇帝由于战乱逃到这来,因为没有吃的,当地百姓就做了这种食品给皇帝吃,最后,救了皇帝的命……

随后,我们去了国家二级博物馆——寿县馆。这里有许多历史名人的照片,还有许多名贵文物。其中镇馆之宝——一只大水缸,在我们眼里只是一口普通的大水缸,但一看年代,你就会咋舌——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楼上还有楚都遗珍厅,汉魏流韵厅,古窑之光厅,宗教艺术厅,向我们展示了几千年来的文化遗存。

寿县,虽是一个不大起眼的地方,但毛主席来过,邓小平爷爷、江爷爷也来过。博物馆里,珍藏着他们视察时的照片。走前,妈妈买了两盒“大救驾”,因为不知道什么味道,所以我尝了一下,“好吃、好吃。”怪不得救了那位皇帝的命,要知道,皇帝可是很挑剔的。寿县,这座古城,不仅美丽,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真是不虚此行。

展开阅读全文

寿县一日游作文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快起床,康xx,我们要去寿县了。”我刺溜一声爬了起来,差点摔倒,洗漱穿戴好我们便坐上了去寿县的车子。沿途的风景风景非常好看,可是我一点观赏的心思也没有,因为我马上就要到寿县去体验乡村的清苦生活。坐了大约一个小时的车子,我姑妈在高速公路的出口等着我们的到来,我们跟着姑妈来到了她的家里。

进入姑妈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农具,例如铲除杂草的镰刀、挖红薯的铲子、掘地道锄头等等等等。再往里走,就看到了许多家禽,有肥胖的大母鸡,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成群结队的小黄鸡,一只只嘎嘎叫的鸭子,还有几只在那里安静吃草的山羊。

在屋里坐了一会,姑父就回到了家里,他说要去挖红薯,我一听一蹦三尺高,我兴奋的大叫“我也要去”,所以说姑父带着我们一家人去挖红薯。再去红薯地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杨树,像护卫一样保护着那些农民的宝贝,像金灿灿的豆田,绿油油的红薯。走了一回路就来到了姑父家的红薯地,姑父交给我们该怎么挖红薯,我看明白了以后就和他们一起热火朝天的挖了起来。

先慢慢把红薯边的土用手慢慢挖掉,看有没有成熟,如果成熟的话,就用铲子把红薯挖出来。当我挖出第一个红薯的时候,姑父夸我很聪明,我可高兴了,心里比吃了一百颗糖还要甜。我看向爸爸妈妈那里他们也挖出了“硕大无比”的红薯,他们也在甜蜜的笑着,还招呼我过去,要比比谁挖的红薯比较大。接着我们又挖了很多的红薯,高高兴兴的回到姑父家去吃红薯宴了,蒸红薯,烤红薯,炒红薯,喝红薯汤,各种吃法让我们回味无穷。第二天我们就要回家了,农村的生活太清苦了,没有网没有电脑没有游戏,于是我含着泪告别了姑妈和姑父,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