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山西

山西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山西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山西问题。

分享

浏览

6605

作文

538

介绍山西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姐姐,去了中国古文化博物馆山西。在山西,我去了平遥的古城、灵石县的王家大院和祁县的乔家大院,这三个地方,使我记忆犹新。下面,请听我娓娓道来吧!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朝,距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他们家有农,从商到官,官至二品。他们家有一个院落是为皇帝出行访问时居住的,之所以皇帝一外出就到王家大院住,是因为王家大院很像紫禁城,还有王家大院的后院,像故宫一样,很气派。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时期,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过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其中大当家乔致庸的屋子,宽1。5,长2米,防火、防盗、防偷听等,因为他们家是经商的,他们家的钱占当时国库的七分之一。

平遥古城

当我去平遥古城时,已经接近黄昏了。在古城,我走在一条条美食街上,很兴奋,琳琅满目的美食,使我这个“吃货”的眼睛看不过来了,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有金黄的蛋黄酥、鲜红的牛肉等。我吃了好多的美食,有刀削面、剔尖、石头饼、莜面栲栳姥、烤梨等。

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的建筑,蕴含着许多中华文化知识,而平遥古城的美食是不是给人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呢?美食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要亲自去尝试,去过平遥的人都知道“我在平遥等你”这句话在哪儿。有时间,你也去山西逛逛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美丽的山西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美丽山西玩了!我们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到了皇城相府,《雍正王朝》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我们看完开园典礼后就进了皇城相府。我看到了古代的房子,古代的石柱非常高我真佩服古人的聪明智慧!我还看到了古代的木质家具,上面雕刻了许多美丽的图案。用大石头建的古城墙非常雄伟!我们又去了后花园,里面有山有水特别美!我还穿着皇上的衣服拍照呢好威风呀!快要走的时候爸爸还给我买了只水鸟,一给水鸟加水就能吹出鸟的声音,好玩吧,哈哈!皇城相府又雄伟又美丽我下次还来玩。

第二天,我去了山西的蟒河,这里有山有水非常好玩!山上的水可都是泉水呀!一路上山我们路过了猴山,只要手里有吃的它们都会跑过来抢,我只好把手背在身后喂它们,它们太调皮了,真是名副其实的野猴呀!最后我还和猴子合了影。顺着蟒河我们一路往前走,好不容易才爬到了山顶,原来蟒河水就是从这么大的山洞里流出来的,洞里的水都是泉水。我和爸爸爬到了洞口喝了一口泉水,啊!好甜呀!真凉呀!这是我第一次接泉水感觉真好!

玩完以后我们快快乐乐的回家了,这次旅程非常愉快!我下次还要来。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山西高考满分作文:携合作精神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合作如兰,扬扬其香;采而佩之,共赢四方。 ——题记

既然仅是一场预赛,微笑合作可以代替厮杀,为什么还要去苦苦相争?合作,便是那最好的选择。 既然简单的拥抱,互相换位就可以顺利过桥,为什么还要去抵角而落?共赢,其实是最好的结果。 所以说,化干戈为合作,君子之行也。

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红墙上印着蜀吴合作的绝唱, 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赤壁下刻着孔周二人共赢的华 章。本是对立的他们,却可以抛下竞争,用合作换取共赢。 流芳千古的赤壁之战,留给后人的不是草船借箭的机智,也不是敌对形势的阴谋,化而成为一场借东风的大戏,羽扇纶 巾,风华绝代,笑容中曹军灰飞烟灭。合作,抛下敌对身份的合作,换取利益最大化的共赢。若非蜀吴二国抛却竞争,又如何见曹军赤壁下的落荒而逃?倘若孙刘二人不知合作之妙,又怎见振奋后人的赤壁之胜?

傅莹曾说: “单枪匹马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今时代的主 题无疑是合作。 ”可是反观当下一些自私自利的年轻人,他们坚信自己能独当一面,拒绝合作。在他们的眼中,比赛只 有竞争,结局只能是一方获胜。可是你可知道马云的阿里巴巴不是一人缔造的,陈欧聚美优品的宗旨也绝不是让对手逃 跑。若要走得快,我们可以单人前行;若要走得远,我们便 只能选择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刀削面的作文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的面食可谓是鼎鼎有名。

山西,是中国的面食大省,中国民间素有“南米北面”之说,山西是“北面”的典型代表。这主要与山西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关——山西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其次是玉米、高粱等。因此,面粉就成为山西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粮。

在众多面食之中,我最喜欢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它同北京炸酱面、山东伊府面、河南鱼焙面、四川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面由于制作迅速,材料简单,风味独特,深受大家的喜爱。刀削面的做法与其他面不同,它不是用刀切,而是用刀削,削出来的面是否好吃,就要看削面的厨师刀功是否够好了。

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住揉好的面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面时,不仅手腕要灵,而且出力要平,只听“嚓、嚓、嚓”几声,面条像密集的短箭一样射入锅中。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条条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

锅内,汤滚面翻,不到两分钟就可以盛出上桌。厨师把煮好的面捞入碗中,浇上香飘四溢的浓汤,撒上香菜和牛肉,白的、红的、绿的,光看一眼,就会让你垂涎欲滴!

褐色的牛肉浓汤、绿色的青菜,衬托着白胖胖的面条……

再仔细看碗里,这面条中厚边薄,有些像柳叶,又有些像木耳的花边……顾不得再欣赏了,我一阵猛吃起来。放入口中,这刀削面软而不烂,入口外滑内筋,很有劲道,并越嚼越香,口感极佳!转眼间,一大碗面就被我吃得一条不剩。我喝了口汤,汤味鲜美,油而不腻。不一会儿,这碗美味的山西刀削面便被我吃了个底朝天。

除刀削面外,拉面、刀拨面、擀面、剔尖、猫耳朵、河捞等面食,也都是典型的山西特色面食。此外,山西美食中,太谷饼、闻喜煮饼、灌肠、芮城麻片、高平烧豆腐、介休贯馅糖、忻州瓦酥、平阳泡泡糕……都有独特风味,堪称地方美食中的上品。

一碗刀削面,可以让你眼、嘴都得到满足。欢迎你来山西品尝哦!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旅游_1500字

全文共 1574 字

+ 加入清单

在前几天里,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山西。我们从北京一路坐火车到达了拥有黄土高原之称的山西。

火车到站,是导游派车接的我们,我们上车就开始通过导游来了解山西的文化,导游说:“山西人都爱吃醋,他们几乎吃什么都要蘸着醋吃,不然味道不香。”导游的这句话让我进入了深思,心里想为什么呢?导游看穿了我的心思,说:“山西人爱吃醋是因为山西的水质含的碱特别的多,所以山西人爱吃醋。”

我们一车人聊得津津有味,直到汽车司机说到宾馆了,我们才停了下来。导游给我们安排了房间,导游说:“今天就先休息一下,也不早了,如果想再出去逛一逛的话可以去体育路玩一玩。”导游说完就回到她的房间准备明天的道具。而我们却不想这么早就回房间,所以我们决定出去逛一逛,正好我们也饿了,就顺便在那儿的山西会馆吃了顿饭。吃完饭我们才回的酒店休息。

第二天,我们七点钟吃完早餐就出发,向五台山“进军”。坐了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五台山,五台山就像另一座五指山,同样有五个最高的山峰:锦绣峰(2485米)是大拇指,法雷寺(2773米)是食指,翠岩峰(2893米)是中指,叶斗峰(3061米)是无名指,望海峰(2795米)是小指。除了这些以外,我们参观了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塔院寺,塔院寺因寺内有大白塔而得名。该塔建于元大德5年,状如藻瓶,通体洁白。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菩萨顶,菩萨顶有一百零八级台阶,必须要上去才能见到菩萨,而且上这一百零八级台阶就像甩掉一百零八个烦恼一样,要踏踏实实的把每一步踩稳,不能回头看,因为这样你就算爬了上去,一回头又把你刚甩掉的一百零八个烦恼,一一不落的又捡了回来。

我们还拜了拜文殊菩萨,因为文殊菩萨是掌管智慧的,所以我好好地拜了拜文殊菩萨。接下来的一天,我们参观了五爷庙就一路奔向大同。到了大同我们就第一时刻赶往了龙门石窟,我们刚进石窟的院子,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所以我们就很荣幸的和佛一起度过了这美好的大雨时光。

我们下了山还参观了醋厂,进入醋厂,我就闻到了一股醋酸味,导游说:“最好的醋是八年以上的醋,那就是保健醋了。”我们还走了一遍酿醋的房间,导游说:“这个房间希望你们能多忍耐一会儿,因为会很刺鼻的。”我一进去我的眼泪就立刻下来了,居然都不受控制,我的肺也开始有了剧烈的疼痛,这种浓浓的酸味让我不知所措,最后我还是努力的把这一边房走完了。这次旅行让我领教了醋的另一面。

我们还参观了乔家大院,导游说:“乔家大院的楼房整体形似一个喜字,而且这个院子的祖先,居然是当年软弱无能的乔贵发,乔贵发从小就被人欺负,在被欺负的背景下,他决定离开自己的家庭,在离开家庭后,他拉了三十年的骆驼,后来就开始做豆腐行业,之后就生下了他的儿子乔致庸,乔致庸就用他的能力把这个院子办了下来。

大同玩儿完了,我们就去了平遥古城,进入平遥古城之后,我租了一辆自行车玩。听导游说:“这座古城的总体结构像一只乌龟,当时为了不让这只乌龟逃走,人们还特意在乌龟的心脏,也就是地下金库里插了一根龙柱。”听到地下金库这四个字的时候,我的兴致立刻来了,我说:“地下金库在哪儿?”导游说:“就在明天我们要参观的博物馆里。”说完我们就兴致勃勃的期待明天的旅行。

这天,我们先参观了古代状元的卷子,我发现当状元真是难,那可是当场被皇上批改的,稍微有一点差错都会离状元无缘的,但如果全对的话,皇上就会在他的卷子上写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那是多么的自豪啊!这又提醒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们还参观了那时的监狱,如果有死罪的人,就要关押到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我想那一定会有非常恐怖的感觉。我还看了好多刑具,看上去都非常的血腥,我发誓我再也不要看了!

我们还参观了那时的银行,银行表面看上去一点金子都没有,可是进到地下室之后就如同爬上了一座座的金山,让人有一种发财的感觉,我真想再走一遍。

转完金山我们的山西游就转完了,我越来越喜欢山西了。

展开阅读全文

参观山西博物馆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煤炭博物馆,很早就知道山西的煤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省份,今天可以亲眼见识一下,学习更多的知识了。

当进入第一展厅,导游阿姨给我们介绍了山西省主要产煤在哪几个地方,同时也看到了用煤堆成的旺火,也看到了许多用煤精雕刻而成的作品,每个作品生龙活虎、栩栩如生,别看全是黑色的作品,但每幅作品都有各自的特色,非常的漂亮。

在第二个展厅里全是挖煤的工具,从最早的古代到现代的挖煤工具,真是大开眼界。第三个展厅是煤的形成,为了更深的了解煤的形成,我们观看了一部立体电影,进去前每人发了眼镜,看到的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还感受到亲自和那些动物在一起的感觉,也感受到海洋向我扑来的感觉,真好玩。

下一个展厅里导游阿姨告诉我们煤的用途,我们也看到了煤的生产过程,也看到了煤是怎么被人们所利用的,煤的用途实在多,知道现代化的管理给我们的煤炭管理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同时也了解在井下会遇到的几种情况,当遇到危险情况时,煤矿工人会怎么处理,会怎么和上面的人联系。

随后我们又到了摸拟矿井,导游阿姨给我们每人一顶安全帽,帽上还有灯,我们随着电梯下到了了井下,井下好黑,我紧随阿姨,生怕自己走丢,在井下我看到煤矿工人怎么挖煤,怎么运煤……我们在底下足足走了二十多分钟,里面的设备全是现代化的,而且和煤矿井下一模一样,阿姨讲解让我懂了许多知识。

当我们从井下出来,就到了调度室,阿姨告诉我们煤炭井下情况这里全都知道,哪有情况,这里是第一时间知道的,我也看到了好几个电视在上面,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井下所的地方。

今天的参观很有意思,让我,让爸爸妈妈都学到了许多的东西,下次我还要来,更深了解煤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山里泉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早,我睁开眼睛就对爸爸说:“驾驶证别再忘拿了。”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因为今天我们要去山里泉旅行。

一进入山西,就觉得路很难走。路边的牌子上写着“十大弯,八小弯,小心行走太行山”。啊!原来我们已经到了太行山。这里的山又高又陡,山顶好像在云雾中一样。环山公路很险,爸爸小心翼翼地开着车,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山脚下的“山里泉”。

我们先进入一个叫“水帘洞”的地方,这是一个长长的山洞,里面黑黑的没有灯光。爸爸打开车灯,我看到山洞的四周有水珠,地上湿湿的没有流水,但能听到清脆的滴水声,“叮咚,叮咚”非常地悦耳。山洞里特别凉爽,刚进去一会儿,我满身的汗就“刷”地一下消失了。它还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呢!

然后我们又去爬山。那里的山很陡,从下往上看就像是垂直的一样,共有九百多个台阶。上山的时候,走一会儿歇一会儿,虽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我还是坚持爬到了山顶。妈妈说,这么陡的路怎么下山呀?为了给妈妈做榜样,我一马当先的走在前面,一边走一边对妈妈说:“你跟着我就行了,一点也不可怕。”连路上的游人都夸我勇敢呢!到了山下才感觉到两条腿都发软了。

爬完山,我们又坐船来到了后山,这里是猕猴区。如果不小心点,猴子就会从你手里抢食物。我的饼干就被猴子抢去了呢。它们真是又顽皮又可爱!

不知不觉天就要黑了,我们只好打道回府。今天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开心!

走,跟我爬山去!

我要征服这座山!

快到山顶了,好累啊!

下了山,腿怎么在颤抖?

乘船出发。

就是它,抢了我的饼干。

可爱的猴群。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平顺漂流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8月9日,我和我的好朋友两家人一路颠簸,来到了着名的太行水乡-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

太行山脉与山西,河南,河北连接,山里流淌着一条大河,听当地人说它叫“浊漳河”我们非常荣幸的来到这条大河去漂流,游玩。在这里,我们收获,知道了很多东西。

啊!大河真长,真大呀!听爸爸说,从我们河流的开始到结束有13公里之远。大河波涛汹涌,远远望去,大河翻滚着,怒吼着,河水顺着河道迅速地向下流奔涌。浪花相互冲撞激起了美丽的奇异的水花。可谓“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

看河面游过来了许多野鸭!它们见到我们,便张开翅膀,笨拙的飞着,留下了许多灰色,白的,黑的羽毛。有时,它们也会成群结队,整齐的游着,仿佛一队阅兵时的士兵。它们“嘎嘎”地叫着,又一齐展翅低飞,让我们禁不住按下快门。随着大河的一起一浮,野鸭们也会上下波动,好像沉浸在了这里在享受着这里的一切。,

随着船夫精炼的技术,我们经过了各种急流。突然,我们身后漂流的人跟了上来——他们装备齐全,所谓“装备”是指水枪,水盆,用这些拨向相邻船上的人,眼看他们的船近在眼前,我们也不甘示弱,也拿起了自己的水盆泼向他们。哈!真热闹啊!拿水枪滋,拿水盆泼,让参与的每个人均洗了个凉水澡。每个人都是心潮澎湃,热血激昂,大家都哈哈的笑着,就连天空都好像被震动了。大家谈天说地,好不快活。

这山,这水,与我们近在咫尺——黄黄的,绿绿的,还有人们欢笑声,一切构成了一幅天然的风景美图。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的刀削面作文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山西,那里的面食闻名于天下,其中最美味还有最出名的是这些:刀削面、莜面“栲栳栳”、山西小窝头等。这些都是我吃过的。在这里,我就为大家详细地介绍这三个吧。

小窝头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玉米面做成的窝窝头;还有一种便是杂粮窝窝头。山西小窝头吃起来感觉比较甜,挺好吃,清末时慈禧曾经赞过它。但是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多吃,因为窝头吃多了伤胃。

刀削面想必许多人都吃过,一片一片的,一边比一边厚。许多人以为它是用刀削的,这是一个误区,刀削面可以不用刀削,用铁片也很好。刀削面被发明时就是用铁片“砍”的。这还有一个典故呢!相传在宋末时,蒙古入侵中国,占领了中国。当蒙古进攻太原时,百姓们就用刀抵御蒙古兵。当蒙古占领了太原之后,便下令收了百姓的菜刀,每十户只给一把,轮流使用。有个老人看排队领菜刀的人太多,便郁闷地回到家里。路上,他捡到一铁片,于是就让老伴用铁片“砍面”,再和卤汁一起煮。结果做成了天下闻名的刀削面。

莜面“栲栳栳”,也许许多人觉得它这个名字怪怪的,不敢去吃。你们可错过了这美味了!它用莜面制成,形状为蜂窝状。许多个圆形的窟窿整齐地排列着。将它放进蒸笼蒸一阵子,美味的莜面“栲栳栳”就出炉了,熟时即香味扑鼻。做法是: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我最喜欢吃它了!要是选料好,做工精细的莜面“栲栳栳”,如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肉酱等,那实在是太美味了!又软又香,吃起来香喷喷的,肉酱的香味在你的嘴里回荡。咬起来软绵绵的,又有些弹牙,这感觉保证你吃了还想吃,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除了美味外,还可健脑醒目,还可降低现代"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

看着看着,你不禁想尝尝了吧?那你就赶紧到附近的一家正宗的山西面馆品尝吧。

展开阅读全文

介绍山西的英语

全文共 2346 字

+ 加入清单

Shanxi Province got its name due to its location to the west of Taihang Mountain.Shanxi neighbored on Hebei,Henan,Shaanxi and Inner Mongolia & Autonomous Region.It is located to the east of the Yellow River,and is also known as Hedong.Shanxi belonged to Jin State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so it is abbreviated in Jin.Shanxi occupies an area of 156,000 square kilometers (about 60,000 square miles) and has a population of over 32 million,including its minority ethnic population.Its capital is Taiyuan City.

When to go

Being at a high altitude,Shanxi Province has a cold and dry climate and has an annual rainfall of between 400-600 millimeters.The province is also frequently plagued by sandstorms,especially in the spring,so it is often useful to bring along both sunglasses and a hat when visiting.Generally speaking,the provinces climate is the best between May and October.

History

Shanxi is one of the birth place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s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As early as one hundred million years ago,the ancestors of the Chinese lived and propagated in this region.Legend tells us that the Yellow Emperor,founder of the Chinese nation,once lived in Shanxi for a certain period.Today,many Neolithic sites from that period can still be seen dotted across the vast expanse of the province.

What to see

Shanxi is endowed with an abundance of cultural sites from its long history.Most of the ancient structures were built before the Liao and Song Dynasties.So it is the reason why Shanxi is often called the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Museum.The more obvious of these include:the Buddhist wonder of the Yungang Grottoes in Datong City,the ancient city of Pingyao which was listed as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by UNESCO in 1997,the oldest and tallest ancient wooden pagoda in China,the Wooden Pagoda of Yingxian County and the remote Shuanglin and Jinci Temples,which are well worth the long journeys for the visitors.

Of course,there are a number of natural magnificent and beautiful places that can also be seen in Shanxi.The most famous of them include Wutai Mountain with the longest and most prestigious history in the four most well-known Buddhist holy lands of China,the whistling rage of the Yellow Rivers Kettle Spout waterfalls (Hukou Waterfalls) and one of the Five Sacred Mountains in China - Mt Hengshan.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美景介绍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太原市。那里风景优美,古韵悠长。有高高耸立的太行山,有蜿蜿蜒蜒的汾河;有古朴肃穆的晋祠,还有林立的晋商钱庄。那里开创了中国的大唐盛世,也记载了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辉煌。我最喜欢的是记录了支撑中国近百年的能源·最能代表山西煤海特色的博物馆山西煤炭博物馆。

煤炭博物馆坐落在太原市中心,雄伟的博物馆正门有一块重达四十多吨的乌煤,这块乌煤通体乌黑光亮,样子像守在博物馆门前的“巨人卫兵”。

博物馆里陈列着各个朝代的采煤工具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各样的煤炭标本,和煤炭中夹杂着的各种几千万年前的动植物化石。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博物馆地下的模拟煤矿。作文

模拟煤矿按照现实中开采的顺序展现给大家,据导游介绍,实际上这样的采掘巷道在这座城市的地下共有十几层。我们带着矿帽,乘坐笼式电梯下到地下开始参观。直径三米多的大型采掘机轰轰地转动,把煤块从煤层中开采下来,掉落的煤块通过庞大的传送带运往地面的选煤厂,再由地面的工人进行分类筛选后,将不同品质的煤送往钢铁厂,发电厂,供热厂,让它们发挥不同的作用。

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煤里还有一种叫做“煤精”的,也被称为“煤玉”,它比普通的煤炭更细腻,更坚硬。用它可以雕刻出来精美的工艺品,而且不会掉色。听导游说纯的煤炭经过物理处理还能变成金刚石呢!这就更加让人意想不到了!

这就是山西太原,我的家乡,煤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夸夸我的家乡山西作文400字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县八义镇东坪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她坐落在县城往南八公里处的一个半山坡上。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传说是长平之战中驻军的地方。在村子里小时候我们经常玩过的大队院的荒草中,还有一通大石碑,上面密密麻麻的刻着许多在战争中牺牲的人的名字,那是我们家乡的英雄。现在已经它立在村东高高的山坡上的烈士亭里,守护着我们村子的平安。

我的家乡三面环山,面朝大路,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背靠风景秀丽的五龙山脉,每天都有客运班车从这里来往于县城,太原到洛阳的高速公路从村边穿过。

我家乡的村子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村东头有一棵大槐树,村西头有一片小树林,那都是我们小伙伴的乐园。

我家乡的村子里还有很多热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们,我经常会想起他们,还有大奶奶家的那条老黄狗。

展开阅读全文

游山西村扩写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秋季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打算去游玩散心。于是就戴上斗笠,备好包裹,骑上毛驴出发了。

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水。我被眼前一路的风景吸引了。这里树林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到处鸟语花香、姹紫嫣红,蝴蝶在花朵上翩翩起舞。

只顾欣赏风景,找不到前行的路了,我正疑惑无路可行时,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的地方掩映着一座小村庄。

急忙赶着毛驴驶向村庄,村庄不大只有几户人家,家家养着鸡鸭满院、牛羊成群。我很高兴,走过去敲了敲门,见到这家主人是一位老者,我坐下来。老者说:“今晚就不要走了,在这住下吧!”说完,端出了准备丰盛的饭菜,我俩聊起了家常。我问:“您今年高寿啊?”那位老者乐呵呵地说:“我今年八十八。”老人话匣子打开了:小伙子,我们这儿可真是快宝地呀,年景美地肥,年年大丰收啊!感受着主人丰收的喜悦,我喝得大醉,躺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忽发灵感,呤诵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民间工艺品的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刺绣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在宋代已具相当规模,在苏州就出现有绣衣坊、绣花弄、滚绣坊、绣线巷等生产集中的坊巷。明代苏绣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较广。清代为盛期,当时的皇室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清末时沈寿首创“仿真绣”,饮誉中外,她曾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收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30年代,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绘绣科主任杨守玉,创始乱针绣,丰富了苏绣针法。苏州刺绣,素以精细、雅洁著称。图案秀丽,色泽文静,针法灵活,绣工细致,形象传神。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针法有几十种,常用的有齐针、抢针、套针、网绣、纱绣等。绣品分两大类:一类是实用品,有被面、枕套、绣衣、戏衣、台毯、靠垫等;一类是欣赏品,有台屏、挂轴、屏风等。

取材广泛,有花卉、动物、人物、山水、书法等。双面绣《金鱼》、《小猫》是苏绣的代表作。苏绣先后有80多次作为馈赠国家元首级礼品,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有100多人次赴国外作刺绣表演。在1982年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双面绣《金鱼》杂1984年第56届“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在苏绣的近代史上,有一位杰出的苏绣艺术家---沈寿。其作品震惊海内外。沈寿代表作:《万年青图》《仕女图》《三马图》等。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2540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从北往南,地杰人灵,民风古朴,民俗各异,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怎可一语而概之?只是择段讲来,大家开心一笑吧。

讲故事一: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在历山上种地的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高兴的不得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尧这个老头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虽然让他白捡了两个美女,却不给女儿一点陪嫁,就打发女儿去了他家,更不用说给他个一官半职了;而是让他继续在历山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舜心里并没有什么不乐意,还是带着两个漂亮的妻子在历山继续过种地的苦日子。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娥皇、女英两位妻子,虽然出生于皇家,高贵无比,却并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争过大、小外,还是贤慧的很,两人一过门,就脱掉皇家冠服、换上农家布衣,二话没说,就和他一道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了,更了不起的是,她们还关心民间疾苦,平时平易近人,急时扶危济困,几年过去后,两人脸晒黑了、手变粗了,和一般农家妇女没什么两样了,此时的舜,在两位妻子的帮助下,把他“承包”的历山治理的井井有条,已成了河西当地冒尖的富裕户、模范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舜和两位妻子致富后不忘乡亲,经常帮助周围百姓,就连当时死活看不上舜的家里人也和他们搞好了关系,使舜的声望直线上升,河东的人都愿意迁移到河西居住,这时候尧看时机到了,于是就名正言顺地提拔舜为接班人,还把他扶上马,又送了一程……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讲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谈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乱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乱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 zhun 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习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有关描写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的饮食作文范本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1山西刀削面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不愧为面食之乡”,这是人们对山西刀削面一句由衷的赞美。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你看:北京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烤鸭,内蒙古有沁人肺腑的小肥羊火锅,云南那色香味俱全的过桥米线……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我最喜爱的美食――山西刀削面。

山西刀削面不仅汤味儿好,“眼缘”也好。白嫩细滑的面条浸透在米黄色的汤中,一根根青菜加在里面,香喷喷的,看上去真令人口水欲滴,垂涎三尺!吃起来更是美味可口。

山西刀削面的做法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是先将早已磨好的白面削成一片一片的,随即倒入锅中,再加入一些温开水,盖上锅闷上几分钟。之后,抓上一大把青菜放入锅中,倒上各种调味料,喜欢吃牛肉的客人,还可以添上一勺牛肉,喜欢吃肉丝的客人也可以添上一勺肉丝,真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吃刀削面也是件很有趣的事儿。我喜欢先吃牛肉,因为那香辣美味的牛肉馋得我直流口水,同时又把我辣得直吐舌头。接下来是吃青菜,当我看着这些既绿又大、既肥又嫩的青菜时,还真有点儿舍不得吃它哩!最后是吃面,刚开始我保持斯文的样子,一根一根地吃,接着我便原形毕露,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嗝!嗝!吃完面后,我打了一个个饱嗝。呵呵!真是太好吃了,感觉真爽!

啊!山西刀削面,你真是面中一绝,时常令我回味无穷!

[山西的饮食作文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博物院游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风和日丽,我和同学们来到山西博物院参观。

刚下车,一座倒梯形的建筑物映入眼帘。走进一看,建筑物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上面有六个金色的大字——山西博物院。

博物院的周围种着许多树,置身于这些树丛中,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博物院大约藏有珍贵文物四十余万件,其中四千多件被分置在十二个展厅内向游客展出。

由于时间不够充裕,所以我们只参观了其中四个重要展厅: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佛风遗韵。

如果让我百里挑一,从几十万件的文物中挑出一件,我一定会挑出鸟尊——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鸟尊,得名于它的外形,前半身为鸟,后半身为象,鸟身和象身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鸟翅膀做大象的耳朵,象鼻子为鸟的尾巴,将二者合一。在鸟背上立着一只小鸟,而这只小鸟是鸟尊的盖子,打开盖子,是鸟尊的口,通过这个口可以倒入液体。

鸟尊区别于其它的酒樽的地方,在于只有倒酒的入口,没有出口,这是因为鸟尊是古代祭祀用的盛酒器,只需倒酒入尊,不能倒出酒。

鸟尊的设计之精妙,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这次博物院之旅,使我明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我所知道的微不足道。我以后要继续学习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刀削面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知道吗?在水头街上有个历史悠久的小面馆。那里的刀削面色香味俱全,我认为是普天之下最好吃的面食。

这一天,我路过那家小面馆,正巧是午饭时间。我不由自主停下了脚步,心里想:爸爸妈妈有事出门了,我一个人在家也懒得做饭。于是,我大步流星走了进去。只见那位厨师身着白上衣,随手拿起一块面团。左手稳稳当当托住面团,右手举着闪闪发亮的菜刀,面色从容地开始削面。他的手法极为灵活,那面经他的手熟练地削成了薄片。犹如小鱼似的蝉翼般的面片儿,两头尖尖,中间稍宽,小巧可人。那动作十分敏捷,轻车熟路的程度,真是令人震惊啊!

欣赏完精彩绝伦的手工刀削面,我们再来一次味觉上的大比拼。面捞出来后,依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卤。我慢慢品尝了一口西红柿鸡蛋面,滑而不腻,很有筋道。那感觉让我的舌尖似乎陶醉了,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那师傅的刀削面功底真是令人佩服至极。小面馆里人声鼎沸,客人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不知道是这位师傅做得时间长,熟能生巧,还是本来人就精明能干?不管如何,这里的回头客经常来吃一碗清香爽口的刀削面,顿时会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写到这里,我心里突然有一个念头:长大后想成为一位顶级厨师,让好多人都来品尝我的厨艺,让他们为我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只要经过那家不起眼的小面馆,每每想起那诱惑力十足的刀削面,总是令我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山西刀削面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刀削面山西有名的风味小吃,因其风味独特、制作方法别具一格,而跻身“五大西食名品”之列,它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刀削面绝对是色香味俱全的风味小吃。做好了的刀削面。面条又薄又宽,浸在散发着滚滚浓香的鲜美汤汁里,加上几块闪着小亮点的红烧五花肉,再将绿油油的小青菜、淡黄的豆腐皮和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间,着实令人垂涎三尺。

刀削面的做法十分有趣,这得名于它非比寻常的做法一刀削。先搓一个面团,揉匀,揉软,揉到表面光滑、平整为止。然后左手托着面团,右手持着特制的弧形削刀,“嚓,嚓,嚓……”一刀接一刀地削出薄薄的面片。只见这些面片一叶连一叶,如流星赶月一般,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弧线,“扑通扑通”落入汤锅。汤滚面翻,这些被翻起的面片好似一个个机灵可爱的小鱼宝宝,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有意思!等到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出锅时,再根据个人的口味浇上不同的卤汁,一碗香飘十里的美味佳肴就做成了。

品尝刀削面也是一门学问。我总是先舔一舔香浓醇厚的卤汁,感受它鲜美的味道,然后夹起三两根面条和一块五花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体味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的刀削面和鲜嫩可口的五花肉,任那浓郁的气息在嘴里回荡,接着再将卤汁等一扫而光,吃到满嘴是油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记得有一次,由于急着吃五花肉,我没把筷子拿稳,“扑”,五花肉一下子被送到了我的脸上,红色的卤汁也沾在了我的脸上,而我的脸,则像抹了大红胭脂一般红艳光泽。从此,我又为刀削面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胭脂面”。

展开阅读全文

我眼中的山西作文

全文共 1826 字

+ 加入清单

“穿越历史,人类的第一支火把在这里点燃;击鼓耕田,悠久的黄河文明从这里起源”。

——题记

我想,许嵩再笔下花开也不会为那里谱一曲悠扬的断桥残雪,方文山再下笔有神也不会为那里挥毫一曲动人的红尘客栈。在那里,似乎小桥流水都变成了传说,即便当年的才子柳永浪迹至此,也写不出“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般情趣优雅的诗了吧。

因为,那里本就不是个浪漫的地方,却有着一方能让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土地,也能让人发自肺腑吟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甘心为之泼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错,这里是黄土高原,是山西,是用黄土锻造的祖国锦绣河山。

也许在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再只是农民的专属,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土就这样横亘在你的面前,可能你会感叹,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那一孔一孔的窑洞是那样的顽强,屹立不倒,就像一座山,在黄土中站成了属于自己的尊严。黄河在这里优雅地拐弯,造就了几字形的空间美,也用它那磅礴的气势冲刷着每一寸土地,造就了沟壑纵横的视觉效果。我想,正是这种遒劲的力度,才锻造出山西山一般的坚毅与气节,水一样的胸怀和智慧。

大一的思修课上,我把山西讲给大家听。无论是PPT的制作、还是音乐、视频的下载,我都是那么的精心准备,真正做到了句句斟酌,生怕讲错一个字,为故乡抹黑。记得那次的讲解很成功,有人感动哭了,也有人欣慰的笑了,而那也是我第一次那么全面具体的了解山西。可能在生活中,我不会是一名好导游,但我一定会展示给你一个最完美最真实的山西。也许你叹服过龙门石窟的巧夺天工,那你也应该看看云冈石窟这经天纬地之作;也许你追捧过《乔家大院》《走西口》这些剧,你就应该知道几千年的晋商精神还有平遥古城这座晋商遗风的县城;也许你的启蒙诗中有一句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那你就应该知道杏花村这个山西驰名的汾酒;再或许日常生活中的你喜欢吃面食,那山西的三百多种面食一定能让你大开吃界……

我想告诉你们的太多太多了。无论是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还是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雄关抑或革命文物、史迹,这里都可以给你一个完美的视觉感受。从北到南、它们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都说离开家乡后,家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酸了好久。不希望自己成为游子,不希望家乡的一切都需要我靠着媒介去感知。翻看着手机的天气预报,每天都更新着家乡的天气,有没有雪,是不是晴天,却也幼稚的想象着自己在这样的温度下会穿什么的衣服等等,似乎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那一份冬春雨雪、秋风夏雷。就像天天在室友面前念叨家乡,到最后,她们耳濡目染也会背那么一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也许这便是最单纯的情了罢,无所谓功利,无关名利,爱便是爱了。曾经听到一句话,不免想断章取义一下,也许家乡就是那个你一天到晚不知骂多少次,却不允许别人说一句不好的地方;也是那个你在时没觉得有多好,却在离开时依然不舍,看到照片会心酸到流泪的地方。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提到山西,想到的就是煤炭。的确,这里拥有全国70%的煤炭,也有着数不胜数的煤老板。从小我们就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煤炭大省里,身边的一切都与煤炭有着这样抑或那样的关系,但我们也明白,大气污染,水污染,它也逃不了干系。长大后,看着其他的产煤省份纷纷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将发展点定位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时候,山西依然依靠着煤炭发展重工业,所以曾经,我的梦想就是“走出临汾—走出山西—走出中国”。去年,当我坐着动车真正离开山西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不管我怎么努力,能走出去的都只是一个地界而已,我的心里已经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我是山西人,我爱山西。而现在,山西也开始了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看着蓝天碧水一点点的恢复,我为是山西人而自豪。

曾经,祖国大力发展东部经济;之后又提出口号“西北大开发”,而山西都没能赶上。但现在中部崛起的号角已经吹响,为了更好的建造家园,山西人民的斗志更加昂扬,意气愈加风发。祖国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山西一定会好好把握,同时也会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不是只有煤炭,没了煤炭,我们依然很强。

所以,我爱这样的一个地方,这样一个没有海天一色,没有古道西风瘦马却风骨犹存的圣地。在外的游子是幸福的,因为这样我们才有机会看清故乡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才会真正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含义,也才懂得,在未知的未来,不管我们能走多远,都忘不了的是这个叫做家乡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