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布达拉宫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布达拉宫问题。

分享

浏览

4531

作文

20

布达拉宫游记作文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早听说布达拉宫都是在歌里,歌声动听悠扬,我想去哪里亲眼看看。这回我来到了这里。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的一座山上,它分为红宫和白宫,一共有13层,是一个很大的宫殿群。远远望去,高大雄伟、金碧辉煌。

我们沿着宫墙往上爬,走着走着,忽然闻见了一股淡淡的奶香味儿,后面有一个导游说,这是用牛奶加石灰,每年泼一次。我心想:都来了,就尝一口吧。我伸出舌头优雅斯文的舔了一口,果真是一股香甜的牛奶味儿。

在城墙上盖了一层白马草,刷成深红色,配上白色墙,感觉很美观。白马草是喇嘛告诉我的,它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

从城墙往外看,就可以看见整个的拉萨市,看起来很壮观。

布达拉宫从前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上四层是红色的,也就是达赖喇嘛住的,里面布置的富丽堂皇,基本上全是金子做的,看得我好急呀!有好多金佛、经书,五世达赖的灵塔就用了3700公斤黄金和几万颗宝石。下几层是达赖的小喇嘛、小喽啰、卫兵等仆人住的地方。

有一个地方现在改建了珍宝馆,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布达拉宫的宝贝,有几百种,做的小人千姿百态、刀枪千奇百种、瓶子形态万千,不论什么东西都很精致。

布达拉宫真是金子的天堂。

展开阅读全文

布达拉宫游记作文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你们来到这神奇的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的布达拉宫。举世无双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建筑,也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屋脊的一颗明珠。

相传1300年前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

大家可以看到宫墙内的山后是一个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在看右侧有一座药王山,山上有17世纪建造的一座藏医学院。前面是一个大广场,站在广场的远处看去,布达拉宫像宫堡式古建筑。

大家看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和塔顶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可谓价值连城。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金碧辉煌的金顶,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气势雄伟,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游布达拉宫的作文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唐初,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为妻,为夸耀后世,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当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毁灭之时,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战火。

明末,在蒙古固始汉的武力支持下,五世达赖 建立葛丹颇章王朝。公元1645年,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五世达赖由葛丹章宫移居白宫顶上的日光殿,1690年,在第巴桑杰嘉错的主持下,修改红殿五世达赖灵塔殿,1693年竣工。以后经历代达赖喇嘛 的扩建,才达到今日的规模。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 ),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坚固华丽的结构造型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游布达拉宫的作文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够成为你们的导游,我姓罗,叫罗骁,大家叫我小小罗导吧。希望我的服务能给你们带来方便,带来快乐。现在我们在布达拉山脚下,布达拉宫就是建在这座山上的,所以这座宫殿叫布达宫。布达拉宫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了。大家只要爬上这座山就能领略到布达拉宫的风貌了。抓紧时间,快跟我一起出发吧。

你们眼前的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它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是由左边的白宫,右边的红宫,以及其附属的建筑物组成。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合,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了几分丰采。

布达拉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建筑坐北朝南共七层,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右部,以红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竣工于1694年,共6层,这里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以及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今天,布达拉宫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成为世界所公认的藏民族象征。

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的宫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属冶炼、绘画、雕刻等方面均闻名于世,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的伟大成就。

这次旅途结束了,大家玩得开心吗?如果开心的话,请记住这里的美好风景吧。

展开阅读全文

承德小布达拉宫游记作文600字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在暑假期间,我和妈妈去了承德旅游,参观了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棒槌山等景观。参观后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外八庙中的小布达拉宫--- 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因仿拉萨布达拉宫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

这座寺庙内大小建筑约60处,殿堂楼宇,星罗棋布,依山面水,巧于利用地势和景物衬托,布局灵活,又不失庄严肃穆。

楼面上有许多窗户,但大部分开口全部用墙封闭,这种窗户叫盲窗,用于装饰。而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这么大规模的庙宇建筑竟然建在不同楼层内,红色主楼分四层,第一层有两个寺庙,第二层竟还有一个寺庙,而且三、四层中间是掏空建筑了万法归一殿,它是主殿,该殿是供清帝和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顶礼膜拜的地方。

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分二层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而第二层的金子全部被日本人拿刀刮走了,底部因三层群楼合围,影阴暗,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宗教森严肃穆的气氛。最为奇特的是楼内有四座高塔直通顶层,高塔头部都被寺庙盖住了异常奇特,每座塔都有无数空格,空格中填置了佛像,十分精细。

这些殿亭,形式各殊,高低错落,与红台、白台交相辉映,在蓝天、白云和重重群山的衬托下,空间轮廓极其雄伟壮观。真不愧是佛教中的瑰宝呀。

展开阅读全文

承德小布达拉宫游记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8月18日早上,我.爸爸和三个叔叔跟一个姐姐大约坐了一天的车,从平度来到了承德市。大家都知道承德以避暑山庄而闻名,去承德当然要去看看避暑山庄。

来到避暑山庄门前导游阿姨跟我们说:“避暑山庄面积是承德市的3/2。还有大家看到没有避暑山庄上面的避字多加了一道横。”我问:“为什么?”导游阿姨说:“这是因为当年,乾隆皇帝原意不是来避暑的,而是避一种疾病——“天花”,他怕老百姓说闲话,因此把避字多加了一横。”

进入到了庄内避暑山庄是一个皇家行宫,是皇帝用来避暑、练兵和打猎的地方,它共分四大部分:分别是山区、平原区、宫殿区、湖区。

山区也就是从前皇帝打猎的地方,我们是坐环山车上去的。来到了二马道,我们在上面向下俯视看到了承德市的小布达拉宫这可不是西藏的布达拉宫,而是按早西藏的布达拉宫5:1的比例建造的。接着我们又坐车往上到了“冷宫”(那凉快那呆着去的冷宫)。

湖区这里的湖是世界上最短的湖——热河,这条河一年四季不结冰所以被称为热河。以前清朝的的时候热河省就是因为有这条河。

到平原区,里面是大草原一望无际我们只在外围停留了一段时间就走了。

最后一个是宫殿区,宫殿区位于避暑山庄的南端,是清朝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这是清朝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

晚上我们住在了一个三星宾馆里,我感觉避暑山庄里一点也不凉快因该改名叫中暑山庄。

展开阅读全文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旅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这座古老的宫堡式建筑群,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好,大家进去参观一下。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宫堡现占地41万平方米,大概有999间房屋。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它的高啊,能和27层的高楼大厦相提并论。布达拉宫全部为石木结构,五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被誉为高原圣殿。

布达拉宫式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喇嘛灵塔的地方。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墩厚的花岗石墙体,送茸平展的白玛石坚实、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巨大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布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大家继续走进去。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建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

这就是美丽的布达拉宫。

展开阅读全文

拉萨布达拉宫之旅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到了,我和爸爸,爷爷一起去了拉萨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的大门又大又美丽,门上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五彩丝线结成的五彩符,走进大门,我们看到了一张大大的地图,上面用藏语标出了该怎么参观的路线,我们走上了布达拉宫的楼梯,布达拉宫离我们越来越清晰。它的墙是红色,楼梯是灰色,在蓝天下显得格外雄伟。

我们进入了红宫,先参观达赖喇嘛的寝宫,床上有他们的衣服,桌子上有他们的经书。

随着人群,来到长廊,长廊上有壁画,画的有人还有佛,画得栩栩如生。

我们来到佛殿,看到一个巨大无比的像金字塔一样的雕像,听导游说,这雕像用了3吨的黄金,还有许多名贵的珠宝镶嵌在上面。我想:那时候哪来的那么多的黄金呀?于是我就问爷爷,爷爷说:“这些黄金都清朝政府赠送的。”我又问:“爷爷,那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爷爷说:“我也是听导游说的。”

我们来到经书殿,我看见一块扁上面用藏、汉、满、蒙写着当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是献给清朝的皇上的。还看到墙上的格子里有许多的经书。我听见有人说,这些经书都是从唐僧西天取来的经书抄下来的。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布达拉宫的出口,在出口的两边墙上,看到四大天王:魔礼青、魔礼红、魔礼寿、魔礼海,个个面目凶神恶煞,两眼直瞪,龇牙咧嘴的,像是在各显神通捉拿妖魔鬼怪似的。

到了最后,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的布达拉宫。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又回头仰望高山之巅的布达拉宫,在金色的阳光下,它显得更加壮丽巍峨。

展开阅读全文

布达拉宫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布达拉宫是我特别向往去的美丽的地方。

在七月十三日我们坐着两天三夜的火车终于来到了具有“日光城”的美喻的拉萨。

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的脚下。放眼望去布达拉宫有三种颜色,一种黄色,一种红色,一种白色。

我们接着近了布达拉宫,听导游说:“黄色部分为僧舍,白色部分为寝宫,红色部分为佛殿。”

我们又开始爬布达拉宫了延着一条台阶我们就来到了红宫,红宫的墙上都一种草,听导游说:“这是一种草涂上了藏药长年都不会变色。”走近了红宫才知道什么叫富有。里面有喇嘛的灵塔上面都是用重有几吨的黄金而造成的,上面还相镶着很多颗宝石,还有一些经书,还有一些菩萨是以前的一种打造者的密方,现在已经失传了,还有一座文盛公主带来的12岁等身像,拉萨人都特意去祭拜这座佛像,还有的人在来的半路中死去,他的朋友就把他的一颗牙齿拔下来,镶在佛像的周围的石柱上。

就这样,我们渐渐的离开了布达拉宫。不过它的宏伟和美丽依然记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出发——布达拉宫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我叫林煌昊,大家可以叫我林导,我可是‘领导’你们可要乖乖听我的话呦!好了,玩笑开到这里,我们出发吧!”

“大家知道我们要去哪儿吗?答对了就给你们奖励哦!”(游客们说“西藏的布达拉宫!”)“对了!就是布达拉宫,它可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哦!好了,奖励就是一个布达拉宫的传说……几年前,有位陌生的老人在街头告诉一位男人,你前世没有修足情道,落不了俗,再次修行才能得到真爱。男人不相信。男人终于遇见了他的她,却真的果如那位老人说的,她却不在意,男人努力了,她不上心。男人去了西藏,她后悔了,追着他去了西藏,男人却已落发遁佛。她在布达拉宫殿上做祷告一步一跪膝,男人被她感动了,与她在一起……”

“ 这可真是个浪漫的传说啊!不过我们是来参观的,可不是来听故事的,请大家有序地下车,好好领略祖国的大好风光,看看布达拉宫的雄伟壮观吧!大家可以先参观,后我为大家来讲解……好了,我来为大家出发吧!布达拉宫的家在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宫殿。它还有一个‘第二故宫’的美誉呢!”

“布达拉宫 由白宫和红宫组成,白宫全身白白胖胖,可爱极了它就像一个白馒头。红宫呢!全身红彤彤的,看上去喜庆极了。可是红宫看上去喜庆,里头神秘着呢!红宫爷爷已经有5000多岁了,它藏有大量的经书,有印度已失传的贝叶经,有金粉书写的大藏经《甘珠尔》(佛经部)和用几种金银珠宝缮写的大藏经《丹珠尔》。宫内还保存着许多反映藏汉关系的历史文物,包括清朝册封达  赖的金印、金册和玉册,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令人目不暇接。大小佛像不计其数,宫内藏有隋代和唐代的释迦牟尼像。另外,还有大量金、银、铜、玉、角、泥制成的佛像和佛教大师们的塑像。真是佛的世界啊!”

“不过,布达拉宫也有了危机,布达拉宫垃圾的历史与宫殿一样久远,自建成后宫内的垃圾从未往外倒过。因宗教的缘由,人们认为如果垃圾随便往外倒掉,就会”倒运“、”晦气“,垃圾一直存放在宫殿的地垄里。为了维修布达拉宫和弄清墙基的损坏程度,不得不清理这些垃圾。据说,30个人,历时8个月,花费14万元,共清理出垃圾2345 吨哩!所以请大家当个文明旅客啊!”

“快乐的时光过的飞逝,旅客们下次再见吧!

展开阅读全文

布达拉宫一日游优秀作文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山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的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的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腔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无论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床头那白色布帘都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的猎猎飘动。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布达拉宫一日游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游小布达拉宫作文450字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布达拉。行宫,简称小布达拉宫

到了小布达拉宫,我们找到了一位亲切的导游阿姨。阿姨带我们走到门口,对我们说布达拉行宫是承德外八庙最大的行宫,比其他七座行宫大。之后她又说这几座寺庙中,有六座是乾隆皇帝建造的,还有两座是康熙皇帝建造的。

我们到了墓碑的前方,阿姨说这个墓碑四面八方都有文字,正面是满文,因为当时满族一统天下,左右面是藏文和蒙文,表示藏族和蒙族是满族的左膀右臂,后面是汉文,表示汉族是满族的坚强后盾。

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有三个门洞的牌坊,阿姨说走左边是求平安,走右边是求金钱,走中间是求事业。我兴冲冲地向右走,爸爸走中间,妈妈往左走。然后,我们来到白房子中间,阿姨说白房子上面的窗户叫盲窗,像盲人的眼睛一样,起了装饰作用。我们还看见了五色塔,五色塔的五个塔有不同的意思。之后,我们在主宫下玩了一会,然后上主宫。阿姨说上主宫有104个台阶,上台阶时不能回头,因为要把人生的104中烦恼甩在身后。

我们一路拜佛上主宫玩了一圈,然后跟导游阿姨告别,开开心心地离开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美丽的布达拉宫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二零一四年夏天,我来到了美丽布达拉宫,那雄伟的布达拉宫,挺立在一座小山上。那迎接文成公主的皇宫,今天被我发现。拿着五十元人民币,比了又比,觉得古代的人多么伟大。

我进了布达拉宫,准备上二楼,楼梯很松,上去时摇摇晃晃的,让人提心吊胆。到了二楼,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副达赖喇嘛的一副画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达赖喇嘛的眼睛都像在看你,导游说这幅画是西藏画画的最高境界。

上了三楼,看见的是一个达赖喇嘛的棺材,棺材用纯金打造,上面粘满宝石、珍珠、钻石、白金和一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玛瑙,着玛瑙有一个足球的四分之一那么大。

再往里走,看见了一地的大石头,导游指着其中一块,说:“以前,有一个人,他的腿断掉了,他在这个石堆里看见和自己的腿一样的大石头,也就是我所指的这一块上,他在上面拜了又拜,谁知,他的脚奇迹般地好了。这个坑就是他跪下时所留下的,这块石头今天还有一些人穿过栏杆,去摸石头呢!”我恍然大悟,怪不得这块大石头竟如此光滑,比其它的石头更与众不同。

今天的布达拉宫之旅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布达拉宫,让我心生敬意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布达拉宫在我心中一直是神秘、圣洁的代名词,而当我真正走进它,才了解了它,敬意也从胸中油然而生。

今年暑假,我随同父母踏上了那片圣洁的土地。瞻仰了这座依山而建的红、黄、白三色混搭的雄伟建筑。

一千三百多年前,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从大唐远道而来的文成公主入藏而建。文成公主为了维护中原与西藏的友好关系,为了保卫国家、百姓的平安与和乐,毅然选择背井离乡,远赴荒蛮之地。布达拉宫是为了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而修建的。

顺着石阶攀到半山腰,在婆娑的树影中,布达拉宫显得越发高大与巍峨。它的外侧是圣洁似雪的白宫,那焕然一新的白仿佛比天上的白云还要圣洁纯净,白宫簇拥最中央的那抹朱红,庄严凝重,在碧空如洗的蓝色苍穹下,红白交相辉映显得那样的灿烂夺目,令我的心神几欲恍惚,沉醉在它无与伦比的壮观与辉煌中。

沿着迂回曲折的石路继续向内走去,眼前出现了一尊女子全身塑像。细看说明牌,才意识到这就是闻名遐迩,令人无比崇敬的文成公主了。我仔细端详着她美丽的面庞,神色是那样宁静,笑容是那样安详,我在奇怪,离开家乡,离开优越的生活环境远嫁他乡,不应该痛哭流涕,以泪洗面吗?

我的思绪忽然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我仿佛看到一个妙龄少女在盛大的仪式中与家人挥泪告别,毅然决然地登上远行的马车,从繁华的长安城一路劳顿,跨越戈壁大漠、高山峡谷,来到荒僻、遥远的西藏。

当她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的等身像供入小昭寺,当她看到汉藏人民的和平与安乐,当她看到两地贸易的联通与发展……她由衷地笑了,毫不后悔地笑了,满含自豪于欣慰地笑了。

走下山路,回望这巍峨、雄伟的布达拉宫,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座屹立于山巅的建筑群,与山势浑然一体,宛若天成,气势恢宏,让人心生敬畏与虔诚。白墙边上的红衣女子,以娇柔之躯守护着这一方平安。

文成公主让我心生敬意!布达拉宫让我心生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参观布达拉宫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我们一家人和姑妈一家人踏上了开往西藏的火车,西藏,我们来了。

绵延不断的青山,无边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牦牛和绵羊,雄伟壮观的巴达拉宫……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神往。

到了,到了,终于到了。我们来到了西藏的首府——拉萨,布达拉宫已遥遥在望。天格外蓝,蓝得像晶莹剔透的宝石,太阳格外亮,亮得我们连眼睛都睁不开。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意思是“普陀罗”,和观世音菩萨颇有渊源。布达拉宫高大巍峨,是一座融宫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由红山南麓奠基,缘山而上,依势而起,从平地直达山顶。

布达拉宫的外观颜色很讲究,在藏传佛教中宣传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之说。我们可以看到宫殿的整体布局,把红宫、白宫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个层次段纵向排列,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三界”之说。布达拉宫又通过建筑艺术体积的无限夸张和极度渲染,布局的强烈对比和互相陪衬,尽情表现了佛法神威,告诫人们,惟有超脱尘世,皈依佛门,才是通向天国的境地。

我们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爬,我们一步一步走进布达拉宫。这里的殿室共有1000间,殿室宫堡之间复道行空,和传说中的阿房宫是否相似?不得而知。置身布达拉宫,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为促进汉藏的友好往来,送文成公主入藏。这才有了松赞干布建造布达拉宫的举措,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外部壮观,内部奢华。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数不清的经文,众多的壁画充斥其间,珍贵无比。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用牦牛毛做的帘子,一千余年过去了,依旧完好无损,可见藏民的细心和高超技术。

站在布达拉宫顶,放眼拉萨,城市美景尽收眼底。壮哉!布达拉宫。美哉!拉萨!

展开阅读全文

布达拉宫观后感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读罢此书,我被感动了。我沉思道:我们在赞扬那些为援助西-藏而放弃许多的干部们的同时,有没有真正了解过他们援藏的背后顶着多少的压力与痛苦?最初带着鉴赏的眼光,拿起了这本书,但当我看完后才发现,我们国家原来有那么多人为了民族的统一团结和繁荣昌盛做出了真真切切的牺牲和奉献,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爱国情怀啊!“任何关系都是相互的,在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liuxue86.com

质朴的语言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自豪。是他们传承了那些誓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期盼;“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聊城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坚定;“扶摇直上九往里,五千年里数骄子”的自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责任……都是梦想的旋律,而他们也正是靠这些深扎于心中的梦想而咬牙为中国的昌盛做出了不寻常的贡献。

然而他们拥有的也不单单是梦想,他们也有血有肉,更有泪!书中“克服高原反应,咬牙上西-藏”、“异地相思妻儿,扑心于工作”、“怀遇高原友情,亲似一家人”、“西-藏办校奉爱,一待二十年”,朴实的字眼,将书中种.种化为感动灌入了我的心田。沧海桑田,历史不断的荡涤着世界,人们忘却了黄土高原上的郁郁苍苍的树木,忘却了戈壁曾经的绿草如茵,忘却了楼兰不在的风情,但有些东西,却比钢铁还坚固地雕刻在我们内心深处,渗透在我们血液中,是我们无法忘却——援藏干部的热情与奉献。对一个人来说,多一种经历就是多一份收获,多一种磨难就是多一份幸福,都是对人格和意识的锻炼;不论你失去了,还是得到了,都是生命的必然过程,都是你受益终身的精神财富,都值得你百倍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布达拉宫观后感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布达拉宫》充斥着类似央视专题片所特有的那种正统气味,国家、民族、社会(对于布达拉宫来说,还要加上一个宗教)是它描述历史的唯一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里,私人的、暧昧的、善恶不明的个体经验永远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这样的纪录片里,摄影机从头至尾都在小心恪守着自己作为一个膜拜者的身份,拍摄宫殿或者宫殿里的佛像时,镜头永远仰视正面,佛像的背面或者宫殿的僻静角落从来不会出现在画面和解说词里——在这样的宏伟叙事里,它们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抹杀了。

在政治正确的首要前提下,《布达拉宫》讲述布达拉宫的方式,刻板得如同旅游手册对景点千篇一律的描述:“某某建筑建于某某年间,某某年间毁于战火,后于某某年间重建,解放后经人民政府重新修建。”在这样的讲述里,历史所有丰富细节都逃遁了,剩下的都是似是而非、大而化之的“历史事件”。相应的,布达拉宫也就成为了宏伟叙事里的一个干巴巴的巍峨建筑。

虽然整部电影都是一个年迈的喇嘛在一边回忆一边述说,但那并不意味着他在说“自己的故事”,你不用费很大劲就能读出里面的教科书语气。中间虽然说到他当少年时,有一次耐不住寺庙的寂寞和清苦,想偷偷逃出布达拉宫,但电影的这次短暂“走神”就好像他失败的出逃一样,很快就被纠正了。我说这个年迈僧人只是第三人称解说的幌子,不是没有依据:在九十分钟的电影时间里,《布达拉宫》讲述了布达拉宫上千年的历史,和这个僧人在寺里度过的六十载悠悠时光,但是它可曾告诉过你哪怕一次,某个普通僧人在布达拉宫里从晨到昏的具体起居和他的喜怒哀乐吗?

展开阅读全文

布达拉宫观后感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它没有华丽唯美的辞藻,但字里行间却透着真情;它没有波澜起伏的惊险情节,却诉说着一幕幕援藏干部们的无私奉献;它没有苦尽甘来的通俗结局,却承载着繁荣昌盛的美好期望,它就是《布达拉宫》。

读罢此书,我被感动了。我沉思道:我们在赞扬那些为援助西-藏而放弃许多的干部们的同时,有没有真正了解过他们援藏的背后顶着多少的压力与痛苦?最初带着鉴赏的眼光,拿起了这本书,但当我看完后才发现,我们国家原来有那么多人为了民族的统一团结和繁荣昌盛做出了真真切切的牺牲和奉献,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爱国情怀啊!“任何关系都是相互的,在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

质朴的语言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自豪。是他们传承了那些誓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期盼;“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聊城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坚定;“扶摇直上九往里,五千年里数骄子”的自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责任……都是梦想的旋律,而他们也正是靠这些深扎于心中的梦想而咬牙为中国的昌盛做出了不寻常的贡献。

然而他们拥有的也不单单是梦想,他们也有血有肉,更有泪!书中“克服高原反应,咬牙上西-藏”、“异地相思妻儿,扑心于工作”、“怀遇高原友情,亲似一家人”、“西-藏办校奉爱,一待二十年”,朴实的字眼,将书中种.种化为感动灌入了我的心田。沧海桑田,历史不断的荡涤着世界,人们忘却了黄土高原上的郁郁苍苍的树木,忘却了戈壁曾经的绿草如茵,忘却了楼兰不在的风情,但有些东西,却比钢铁还坚固地雕刻在我们内心深处,渗透在我们血液中,是我们无法忘却——援藏干部的热情与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布达拉宫观后感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西藏无论多高,毕竟是人生活的世界。宗教无论多重要,毕竟是人的宗教。淳朴往往是自然环境造就的,靠海越近,与外界交易越多心机越多。离天空越近,环境越恶劣,其中人的生活状态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布达拉宫这个记录片,讲述了藏族赞普时代的许多史实,也讲述了自五世以来,藏传佛教的高峰。所有这些的象征,都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这么一座有血有肉,充满着世俗权利角逐与宗教探究的宫殿。不拥有虔诚的人,会把所有心里喜欢的花,都插到虔诚这种东西上。但这个世界上,人根本不会有多少分别。所分别的,不过是环境罢了。

虔诚是什么?虔诚就是即便人生有冷有热有苦有乐,也不断追求,恪尽职守。以身量地的信众自然虔诚,但是那漫步于一间一间宫室之内,擦净佛像的强巴格桑;那坐在儿童游乐园里,望着孩子们和近旁布达拉宫的强巴格桑;那从逃跑到坚持了一辈子僧人生活,守护着布达拉宫的强巴格桑,对我而言就是虔诚。布达拉宫这部纪录片的内在是淳朴真实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有遗憾,足够感人,但少了些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布达拉宫观后感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看这部片子需要很仔细且很认真,是部让人了解西藏历史以及布达拉宫的浅显教科书。喇嘛介绍自己的名字时,是这样说到的,强巴——慈与悲,格桑——好时光,不管在哪,人的名字总是带有许多美好喻意的,不了解藏语所以无法从字面直接看出,加上他们的名字都是活佛给取了,因此更添几许神秘和庄重。

西藏经文及俗语里总有许多有道理的话,“如果不能完全舍弃自我,就超越不了无尽的苦难”、“不点燃熊熊烈火,就无法中断一切煎熬”,细想就是这么回事,他们举行的宗教仪式以及背诵的经文追述到底就是再简单再基本不过的道理。

细看了三部分,红山,白宫,红宫,头排头坐的努力看字幕,与脑海里的资料细细相对,已是收获不少,留待其余部分,今晚再继续,我想我还是有所期待的。

今天继续将后两部分,生死,俗世看完,谈一下总体感觉,没想像的好,色彩是属于西藏的艳丽,但除此之外宣传里说的那些吸引人的历史并未是少为人知的,大多以前在书中都读到过,主旨思想流于表面,一看就是央视做出来的,那种味道带着坚定的立场,连宗教味道也很淡,让我有些失望。如果作为景点推广片倒还是吸引人的,那些未开放的殿室令人向往,不知有没有机会可以一睹真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