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年画

年画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年画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年画问题。

分享

浏览

3568

作文

21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习俗:贴年画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展开阅读全文

贴年画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胶南年画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较难年画是扎根于较难古老土地上的一朵艺术,是较难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艺术,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鲜艳、喜庆的年画,渲染出热烈的气氛,表达主任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愿望。

胶南年画运用简洁而饱满的结构和跳跃而统一的色调创造出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具有与抽象共存的独特艺术形式。较难年画的作者尽自己所能将一切可以表现的人、是、物满满当当的表现在画面上,但他们简洁、利落的笔法又使画面并不拥挤,传送给观者一种形象、活泼的视觉感受。艰难年画采用高纯度原色,同时吸收国内外一些年画在造型上大胆自由,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无拘无束的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

啊!我感受到了青岛翻天覆地地变化和发展。我感谢变化,感谢时代的变化,感谢一切的变化。因为有了变化,人们才会更加珍惜,更加勤奋,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的年画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展开阅读全文

贴年画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年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因在过年时张贴而得名年画。古代是贴在门上而不是贴在屋里,古籍载"画虎于门""贴画鸡于户上"。宋代发明了雕刻板画以后,称之为纸画。到了明代,开始有了"年俗画"的记载,但仍不叫做年画。直到清光绪年间"戊戌变法"时,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在搞"改良",改良派提出年俗画应该配合社会改革,首选提出"改良年画"的主张。随即,天津杨柳青齐健隆画店首先刻印了一些反映禁吸鸦片、兴办学堂、女子自强等内容的宣传画,称为"改良年画"。从此,年画的称呼才使用开来。从清代中叶开始,以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最为有名。二十年代初,上海开始出现用胶板印刷的"月份牌"年画,兼用作商业宣传广告。现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裔社会仍在广泛使用年画。

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色彩鲜明,画面热闹,线条单纯。题材主要有五谷丰登、春牛、风景、花鸟和一些封建迷信等。当代的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从工艺到题材都丰富多彩,很受人们欢迎,广大农村的春节仍在普遍采用,并且作为旅游或工艺品出口到很多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记忆中的年味:给褪色的年画还原色彩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是年三十儿了,按照老理儿和习俗,今儿晚上得熬夜守岁。在传统民谣里,“三十晚上熬一宿”,今儿是“熬一宿”的日子。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每天都有一个讲究,这一系列,都是为了迎接春节,为过年做准备的。

有样东西,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用得着,那就是年画。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在屋里贴年画,门上贴门神,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一般一年换一次。

但现在讲究贴门神、贴年画的人少了,很多人家都是防盗门,家里墙上也都很少贴这些。像“贴年画”一样的过年民俗,有不少都只存在我们“深深的脑海”里,甚至,有些可能成了“传说”,只能在资料书中看到。今天,年三十儿,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记忆中的年味》,我们给“褪色的年画”还原色彩

北京大栅栏琉璃厂东街,年画艺人张阔,正在他的小院儿里为乙未羊年,刻着生肖年画的版子,木屑铺在地上。

张阔:这羊就是取吉祥,三阳开泰。现在等于这块版开始刻,基本差不多了。刻完就可以印了。半圆刀,但是得有一个木槌往下砸,把大块一点点砸下去。

记者:这个坑是本身就有的?

张阔:这是砸出来的。原来跟这一样。

记者:以前那么光滑。

张阔:一点点砸,砸时间长了估计就透了。这个(用了)有三四年吧,也挺结实的。

张阔手上用来给刻刀助力的一个方正的木块已经砸得磨出了一个坑,羊是这个木槌刻过的第四个生肖。

张阔说,过年,年画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要派上用场。祭灶王爷、财神要请纸马。这也是北京地区常用的一类年画。

张阔:汪家应该是东城那边,王芝麻胡同,过去叫汪纸马胡同,以他们家来命名。做得比较久远。他也是买卖比较大了,主要是经营,自己也会做。

二十三糖瓜儿粘,大家都说把灶王爷嘴堵上,其实把嘴堵上,好事也不说了。(笑声)腊月二十三祭灶,请灶王爷,这是过年挂的。这个仪式有,最简单的就是把它换上一张。把旧的烧了,就是送走的意思。来请一新的。

张阔的工作间里,摞着很多块版子,年画主要是版画的制作方式。一个颜色要刻一块版,一般人光看某块版怕是看不出是什么图案的。年画艺人印画时,也是凭着经验、功力去找准每个颜色的位置,几个版拼出一幅年画。

可是,张阔说,如今过年连有习惯贴门神、贴年画印刷品的人都不多了,讲究贴版子印出来的真年画的就更少了。跟着一起淡去的还有更多。

张阔:其实现在,我们离着那个时期比较久远了。其实我赶上所说的尾巴,不是我亲自去供灶王爷,我59年出生,只听老人说,只是吃糖瓜儿,小时候没见过这(供、迎灶王爷)今天可以说我们不讲究了。各个地方都不讲究了。就是追求那种精神的东西给自己心灵那种安慰,没有。

张阔有个他叫“筢子”的印年画的工具已经有些破了。他说,除了自己印画、卖画,他还出去做活动,让大家试着印画,有人印画时没注意,方向用的不对,工具磨损的就快。

北京798艺术区,年轻的年画收藏者尹琪正给参观者讲着四川绵竹门神年画的“填水脚”画法。年前,他在一间厂房改造的画廊里办了一个门神年画展。曾经他希望,可以在一个真正的四合院里展出年画,让年画回到生活中。

尹琪:因为以前年画都是这种成对儿的。因为考虑到双开门。现在门一般都是单扇的。现在我们说只把年画作为一个艺术品去对待,或者说是一个装饰。以前印这种东西就很便宜很便宜。现在你想,人工多贵啊,消费不起。你想谁会去几十块钱买一对门神?年画的使用越来越少。

为了搜集年画样子,天津杨柳青、陕西凤翔、四川绵竹、福建漳州……著名的非著名的,有做年画历史的地方,尹琪去探访过很多。有次,一位年画艺人的后人和他说,家里版子都在,但现在已经不印了。

尹琪:这就是大家不知道去贴年画的问题。传承的情况不是特别好。其实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这个地方做的东西,还能服务于当地。这是最好的一种生态链。我这生产的年画,符合当地人去用。

过去尹琪开过年画店,卖收集来的年画。现在他办年画展览、做和年画、过年有关的文创产品,他希望看到年画的人能更多,真的过起“年”来的人也更多。

尹琪:很多小朋友其实看展览的时候,先开始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小朋友看的时候会说,我喜欢这个。其实文化是没有隔阂的,他会去欣赏这些东西。现在还在坚持做这个事。我们家孩子快三岁,在家就会说,爸爸我们看画吧,拿着画的时候他知道轻轻拿,不要弄坏了。

展开阅读全文

平阳木板年画:山西的风土人情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源于宋朝平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平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平阳木板年画。大部分平阳木板画是由有此嗜好的农民在业余时间雕刻印制而成的。

取材于当地的习俗和传说故事,木板画的内容主要是些花、鸟、鱼和历史人物。采用夸张生动的描写手法和鲜明的颜色,画面充满当地的风味,反映了当地人民健康、勇敢、浪漫的性格。平阳年画根据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悬挂在卧室,有的贴在门窗上,有的则用来装饰厨房或桌子。

展开阅读全文

花费三年时光画鸡蛋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达·芬奇的父亲本来不想让孩子学画,希望他子承父业,当一名律师。但自从发生了达·芬奇在木板上画画的事情,儿子非凡的画艺彻底地征服了固执的父亲。在他14岁那年,父亲终于把他送到了当时的欧洲艺术中心佛罗伦萨,拜着名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费罗基俄为师,达·芬奇内心十分高兴。

费罗基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并且他的教法也有些特别。达·芬奇来到画室的第一天是学画鸡蛋,第二天是学画鸡蛋,第三天仍是这样。无休止地画呀画呀,枯燥乏味极了,就这样画了一年。达·芬奇画腻了,心里想:“这有什么必要呢?一笔下去画一个圈儿就行了。”费罗基俄老师仿佛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对他说:“别以为画蛋很容易,很简单,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在一千只鸡蛋当中从来没有两只蛋的形状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所以,如果要在画布上准确地把它表现出来,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听了老师这番教诲,达·芬奇懂得了老师的苦心,就决心不停地练习基本功。他每天一大早就对着鸡蛋画起来,直到夜深人静了,仍然对着鸡蛋画。经过三年的努力,达·芬奇的技艺大长,他画的鸡蛋各具形态、惟妙惟肖,对色彩的感觉敏锐了,对线条的把握准确了,手中的画笔也能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了。

展开阅读全文

《贴年画的传说》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某年,杭州城疫症流行,碰巧荒年,市民贫病交迫,十分凄惨。

一天,城内的湖边,泊了一只大船,船头坐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为贫病的人请命,如果有人出钱买她,她就住在他的家里,为他服务,得款用来救济人民。岸上的人争著买她,相持不下,就采用投钱的方法,谁用钱掷中她,就迎她回去。于是,铜钱、黄金、白银都纷纷投下来,堆满船头,却没有一枚落在她身上。大家十分失望,只好放弃。 女子微笑,合掌向岸上的人致谢,把每一个捐来的钱都施舍给穷人。

消息传来,轰动整个杭州城,富人们为她侠义的行为感动,纷纷慷慨布施。于是,病人得到医药,穷人得到金钱,饥饿的人得到食物,人心都安慰和满足。

突然,女子的船上毫彩万道,灿烂光明,一位法相庄严的菩萨合掌微笑。大家惊奇极了。 她说:“我就是观世音菩萨,我来,是为了启发和唤醒大家的仁心。同情、怜悯是最高贵的情操,帮助他人,是最神圣的责任,扶助弱小,是人们义不容辞的天职。今天,你们的表现十分值得赞美,大家将得到幸福。”

众人既感动又欢喜,不约而同合掌,称念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把画像送给他们。她的诺言应验了,她真的住在每一位出钱为善的人家里。

这个故事在中国普遍地流传,增加了人们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平阳木板年画:山西的风土人情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源于宋朝平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平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平阳木板年画。大部分平阳木板画是由有此嗜好的农民在业余时间雕刻印制而成的。

取材于当地的习俗和传说故事,木板画的内容主要是些花、鸟、鱼和历史人物。采用夸张生动的描写手法和鲜明的颜色,画面充满当地的风味,反映了当地人民健康、勇敢、浪漫的性格。平阳年画根据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悬挂在卧室,有的贴在门窗上,有的则用来装饰厨房或桌子。

展开阅读全文

我爱家乡的年画300字作文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绵竹,哪里有许许多多的特产,让你看的眼花缭乱。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绵竹年画了!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

绵竹年画分为这几种:壁画(墙壁上画的)、地画(地面上画的)、灯画(灯笼或者是等的罩子上面画的)、纸画(画在纸上对外出售的)。

绵竹年画一般会画:双鱼戏水(两条鱼儿在玩水)、双龙戏珠(两条龙在玩绣球)、枝头玫瑰(俏丽的玫瑰花在枝头上盛开)、半田莲花(水田里,有的莲花开了,有的莲花还是花骨朵儿)······

绵竹年画驰名中外,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购买绵竹年画。当地的知名老店和无名小店都人山人海,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要购买年画的人太多了,老板和员工们都忙得不亦乐乎。

绵竹年画大多数价格不太贵,在10元钱左右;有的画工非常细腻,做工非常精美的就要贵很多,最贵的有几十万呢!

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四大年画还是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年画。后来,各族人根据自己的习俗,就把年画改造成各式各样、具有独特民俗风格的四大年画了!

绵竹年画不仅好看,还为家乡人民修建了一条宽大的致富之路!

我爱绵竹年画!

我更爱我的家乡——绵竹!

[我爱家乡的年画3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买年画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买年画时的那幅场景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腊月二十八这天,我一再央求爷爷带我去团堡街上赶场,因为我有个重大使命,要买张年画贴在中堂上过新年。

一路上,我匆匆行走,没有顾及路边的风景,直接来到镇上的年画市场。那里买年画的人好多,简直是人山人海,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像阵阵山风直穿耳鼓。

我好不容易才挤进画店,只听见“我要这张!”“这张我要!”的喊叫声,店主忙个不停地拿取着年画。

我细心挑选着,店里的四面墙上挂满多彩的年画,有“满园春色关不住”的烂漫春花;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映日荷花;有“黄花芬芳绝世奇”的傲霜秋菊;有“暗香浮动月昏黄”的独特梅花;有“浓涂淡抹总相宜”的西湖美景;有“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辽阔草原……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选哪幅好。“我要这张‘四季发财’!”一个年轻人大声叫喊着,他说:“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一年打工收入5万多元,过年要娶媳妇,要买张发财的年画。”

“不,我要这张‘松鹤延年’!”一个白发老年人也高声起来,他说:“我过了六十花甲,今天才住上高楼,用上彩电、冰箱,我要多活几年,享受好日子,要买张长寿的年画!”

人们都被他俩的话语感动了,便顺开道让他俩先买。我在画店里反复挑选着,最后才选定那张“胡总书记和少年儿童”的巨幅年画,我想:如果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决策,就没有人民幸福的今天,也就没有我幸福成长的今天,我要感谢党,要在党的温暖怀抱里茁壮成长。这张画代表我的心愿。于是,我叫店主取下这张,用我积攒半学期的零花钱买下来。

我细心地卷着年画,匆匆走出画店。我要用最快的步伐赶回家去,把我心爱的年画高高挂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年画、马、神驹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新春除夕夜,我和哥哥、姐姐们在外婆家门口的空地上放鞭炮,而妈妈和外婆则去画店里买年画、春联去了。

鞭炮一点燃,就焕发出五颜六色的颜色,一会儿变蓝,一会儿变红、从鞭炮的顶上也不时喷出五彩斑斓的烟光————-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我恋恋不舍地想告别美丽的烟花一会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屋子里,再在另一边把门飞快地打开,想继续去看变化多样的烟光,可刚把门打开,我正要撒腿狂奔之时,妈妈叫住了我。“什么事”我嚷道,我还要看烟花呢!我不满地抱怨道。妈妈只是笑而不答,她熟练地从三幅画中筛选出一幅画小心翼翼地打开它,顿时,我不禁发出“啊”的一声。

我仔细地端详着这一幅画,这幅画做工精致,只见在画的中央有几座青山,青山之上长着青翠欲滴的树木,云雾缭绕在那山腰和山顶周围,显得十分富有神秘感,又好似云雾之中有神仙洞府才显得如此令人陶醉,在青山的脚下屹立着一座座怪石嶙峋的山崖峭壁,峭壁之中孤单地立着一颗松柏,松柏葱葱茏茏,细看又可以发现树上那茂盛的松枝细叶,它屹立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之中,好像高高在上,颇负毅力,傲视着山下的无限风光。细细看画,你会不觉发现,松柏、悬崖之下,流淌着一条清可见底、绿可映日的溪流,它从神仙洞府之中涓涓流出,沥沥地落在山下岩石从中,开辟出一条“新路”,好似一条极具风范的小瀑布。从岩石上滚落下的泉水拍打在岩石上,有的掉在泥土中,滋养着一旁的小花小草;有的弹在岩石上跳来蹦去,好不快乐;有的流进了真正的小溪,小溪中的小鱼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水中游来游去。

突然,我发现在松柏之旁,峻岭之上,潺潺溪水的上空,青山的前方,呀!我看到了,看到了一个小白点正慢慢地移动着,飞快而灵敏,它长着一身雪白的皮毛,洁白如月光的鬃毛在太阳的辉映之下闪闪发光,夺人眼眸之彩,与蔚蓝色上悠悠地白云相比拟。哦!对,它就是一朵白云,它在天空中驰骋,四蹄凌空奔跑而不着地,它的双眸炯炯有神,仿佛能够看清世间的善与恶,它好像是一匹远古的战。哦!不对,它是一匹神驹,一匹与月光同色和蕴含神奇力量的神驹。它正在奔驰,它仿佛在追赶着太阳,鬃毛在疾风中闪闪发光,犹如星宿下凡,终有那么一天,太阳将成为它的俘虏。我越看越迷醉,越发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才有了那么多的幻想。

“马……”我在大脑中思考搜索着我和马的关系,“有了,我的生肖属马,那么这幅画寓意就是……”我看见妈妈笑得很亲切,再让我想一想……,我急切地说道,又有了,这幅画中的马就是我,这幅画寄托了您对我的无限期望和望子成龙的心情,希望我和这幅画中的马一样锲而不舍,认定一个目标去努力实现。不抛弃,不放弃,那么才有成为像年画中的神驹一样,英姿飒发,傲视一切事物,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画年画作文450字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画年画了。腊月二十五那天,我叫了几个小伙伴一起来我家画年画。

我们先找出几张红包的卡纸,裁剪成一个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然后各自在正方形的卡纸上画了起来。二十多分钟后,我们都打好了草稿,我画了一条卡通鱼,我的好朋友蒋中华说:“年年有鱼。”我看了看他的,他画了许多元宝,我心想“财源滚滚”。我又看了我另一位朋友康欣杨,她则剪了一个“福”字。接下来就是勾线,涂色,装饰了。我和蒋中华拿出勾线笔,把画过的地方都给描了一次。康欣杨则在“福”的旁边画了许多花。我们互相称赞。

我还画了很多,有元宝的、有卡通龙、团圆饭等等。我们把这些画送给小区的人们,我们来到一户人家,都可以看到精美的年画,有的挂在墙上,有的挂在柜子上,有的挂在门上……我们看了看自己的年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可是他们还是收下了,把我们的画和那些精美的年画挂在一起,我们感到很惊讶。有一个人对我们说不管画得怎么样,只要表达了心意就可以了。我们很开心,小区里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我好期盼下一个寒假快点到来呀!再和小伙伴们一起画年画,再送给小区的人们呀,那多开心呀!

展开阅读全文

北京的年画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年画是春节的标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冀,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总是以喜庆的色彩掀开新年大幕。

记忆中最受欢迎的是传统的木版年画,价格低廉,色泽艳丽,画面多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主。腊八刚过,总要跟着爷爷奶奶从年集上请回土地爷、灶王爷、龙王爷、仓神爷等掌管全家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家宅六神,家家如此。秦琼、敬德永远手执利器在忠心耿耿地做着门神,从不跳槽,也不会担心被炒鱿鱼,敬业如初。土地爷、灶王爷、龙王爷、仓神爷永远那么安详地坐在自己的官位上,各司其职,不争吵,不串岗,不会嫌贫爱富,更不会向玉皇大帝跑官要官,接受着来自民间的膜拜,安抚着每一颗向往富足、平安和幸福的心。

年画曾经是家的新装。腊月将近,父母便带着我们姐妹开始扫舍,用白纸裱糊墙面,然后贴上年画,房子即刻亮堂起来,温馨起来。小时候吸引我的年画有两种:风景画和各种剧照。风景画多是北京的故宫、长城、圆明园,上海的外滩夜景,桂林山水,苏州园林等风景名胜。

入夜,画中美景时常入梦来,置身这些美景中,生活变得甜蜜美好,总会勾起农家孩子对城市的向往,吸引农家孩子走出去。剧照多是历史剧,《赵氏孤儿》《白蛇传》《柳毅传书》等历史故事多是我从年画中获取的,开始是父母对着画面给尚不识字的我讲故事,留给我无穷的想象空间,识字以后自己讲给小朋友。

每到临近新年,便开始期盼着外地工作的父亲带回新的年画,带回新的风景、新的历史人物,然后让我用一年的时光去细读画面故事,让我在缺少小人书的年代有一个充实丰富的童年。

再后来,流行各种电影剧照,每年都有群众喜欢的电影和电影明星被制作成年画,当年的电影百花奖、金鸡奖得主,通过年画走入寻常百姓家,他们的发型、服饰会成为当年的主流。引领时尚的明星们被贴在炕头和墙面,目睹老百姓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情。一次下乡到山区,推开一户漆黑的屋门走进昏暗的房间,只有窗户透过的一丝亮光照在墙壁上刘晓庆年轻俊俏的脸庞,那是电影《小花》的剧照,刘晓庆灿烂的笑容给破旧的房间带来一片喜气的光亮。

那时候,家里有了红白喜事都要放电影,老百姓在家门口随时可以看到电影,电影《小花》就是我在露天看到演出场次最多的电影。到了第二户人家,墙壁上的年画是邓丽君的演出剧照,耀眼的彩灯,华丽的服饰,整个场景对这个农家破败的小屋是如此遥不可及,邓丽君的脸庞被油烟熏成了褐色,但她的笑脸依然是那么迷人,成为这户人家唯一的时尚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做年画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们一群小记者来到了濮阳日报社,期待经历一场关于年画儿的旅程。

老师给我们讲解关于年画的知识:年画不是画出来的,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制作出来的,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讲了关于了年画儿的故事,让我知道了门神中有:文门神、武门神……种种门神。我们知道了门神的故事和他们的责任,也知道了门神为什么会叫做“门神”?

接下来就是做年画儿了。老师先给我们做了一个给我们当示范,然后再教给我们做年画儿的步骤,接下来就到我们开始制作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想有个年画儿的模型啦,就是把墨水往这个模型上抹上一圈儿,再轻轻的把纸放上去这么简单,用不着那么认真听。可是等我一做就立刻傻了眼,因为我没有看准角度,沾的地方都不一样,左边有点儿太宽了,右边有点太窄了。根本不像个年画儿就像一个小孩子在躲猫猫一样。还有的地方没有按上,一个地方像缺胳膊,一个地方像缺腿,这个做的太不好了。哎,这个年年有余,被我做成了年年躲猫猫啊。于是我下定决心,下一个一定要比这个做的好。

经过上一次的经验,我这次认真操作、有板有眼,动作不轻也不重,力度拿捏地刚刚好,做的这个“天下第一福”做的非常漂亮。算算离过年还有七天,到了过年的时候,我要把我的“年年有余”和“天下第一福”贴到门上,想想都特别美!让大家都看看我的劳动成果,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次制作木版年画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20多位小记者,穿着校服一起去濮阳日报院内的校园小记者综合活动中心画木版年画。画画倒是我的强项,但是在木板上画画,我也是第一次画。我们走进房间,听老师讲解,在听讲解时我非常认真,生怕漏掉一个小环节、一个小步骤。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门神画的来历,就是贴在门上面的神,这样就可以把坏运气推出去,让好运气进来。而上面画的一般都是中国古代的大将军,现在城市也没有多少人贴门神了,但在农村老家还常见些。老师讲解完以后拿起一块刻着福字的木板,老师又在墨盒里面到了一些墨,用刷子刷在上面涂了一层墨,又用一张红纸,反过来印在了纸上面。现在我才明白,原来不是用笔在木板上画画,而是在木板上刻上画,再刷上墨印到纸上面,所以叫“木版年画”。老师演示完,我们一一来试一试。一共有两幅,一幅是连年有鱼,第二幅是用毛笔写的一个福字。我坐在左面,所以我要先画连年有鱼,右面的就画福字。

终于到我了,我旁边的老师说,“连年有鱼”的墨一定要少,轻轻地刷一层就行,头发那里多一点。我像老师说的那样,轻轻的刷一层,但是我的头发却“没有了”。我静等它干掉,等到差不多干的时候,我要去做了一个福字。这次我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把中间的福字墨刷的很多,外面的圈就刷的很轻。老师给我拿了一张纸,我把纸放上去,轻轻地按压它,我非常忐忑地拿起来,我看了一下,很漂亮,老师说我做的也很好。这时我才大出了一口气,终于成功了。正在我们都在为自己的作品高兴时,老师也拿着亲自印制的画出来了,还和我们一起合了一个影。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发扬好的传统,好好学习,吸取精华,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潍坊杨家埠年画作文

全文共 1875 字

+ 加入清单

风刮着窗子嗡嗡的响,那玻璃窗子不断颤瑟,这个寒冬腊月天,风格外的大,又格外的猛,道上却冷清清的,没个人影。屋里的炭盆子烧得极旺,炭烧得透红铮亮,暖和和的,连窗子上都挂了一层密密的水汽。杨秀琴不急不忙得打扫着供桌,从炕头的大橱里轻轻地拿出一个小木匣子,用鸡毛掸子轻轻地拂匣上的灰尘。那匣子古色古香的,四周又镶了一层金边,做工极细。一把银锁紧紧咬住匣口,放在供桌正中央。转身又“正当正当”,扑棱扑棱两手,回到炕头上包饺子了。

炕头上的年画,色彩鲜艳,饱满的石榴咧着大嘴,还有那大胖小子,喜庆的很。这幅画出自杨秀琴之手,她没读过什么书,自十八岁嫁到杨家,便随着夫家做年画,一做就是六十年。如今她也是古稀老人了,但头发仍旧油黑锃亮,腰板硬朗的很,黝黑干瘦的小身板,双手皲裂的似那龟壳,爬满了一层厚茧,夹着那整年洗不出的青色、红色。

杨家埠兴于制年画,鼎盛的时候那可有百十家画号、百余种画风,可谓“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而杨秀琴专攻神话传奇,画风泼辣、夸张,画作丰满、干练,颇有狠劲!什么《水浒传》、《帝王图》、《西游记》都是她的拿手之作,尤其是她制作的门神,栩栩如生。将其糊贴在大门,就像真的一样,好似真能让那些心术不正的人退避三尺。十里八乡的人,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赶来求幅门神图,名气在这杨家埠中可是响当当,年年皆是供不应求。

朽稿、正稿、调色、夹纸、兑版、正色,几千几万次的操作,每个步骤早就已经烂熟于心,她也不图什么名气、钱利,她制年画也是图个喜庆、痛快,一个行当,干了一辈子也就扔不下了。草长莺飞,鸢飞天穹,屋里的年画一摞压着一摞,这年景似很少有人来买年画了,而她仍用那柳木炭和香灰轻轻的朽稿,整日琢磨着时年的画样,一年也不过制个一万来张。

她忽的想到村外面刚装的那个大铁皮盒子,“突突”不到一天,也能自个印个几万来张,那画色彩更艳明,人物更饱满,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也不用反复的手印,自然销的也更好。

“那铁壳子比个人还厉害哪!”她不禁噗嗤笑了出来。

虽买年画的人少了,但她的名气仍然很响。区里的、市里的,甚至省城的记者,一波一波的前来采访她,一口一个老师长老师短地采访,也有不少慕名而来求画的。

“贴哪哩?炕头上还是大门上?”她仍习惯地问。

“不不,老师这画要放在玻璃框里当艺术品,做展览用的。”她们不禁笑起来。

“放玻璃框里,当艺术品,这年画也能当艺术品?”她哼哧一声笑了起来,赶忙去屋里取了年画出来。

前几年,这年画摇身一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号更加响亮。那村埠里灰满蛛布的老作坊,又敞亮一新了。那木桌、木板刷着一层油光锃亮的亮漆,四处都是那香的味儿。东西撺掇齐了,可做年画的老工艺人已然不多了,她仍旧静静地在那小屋子用那柳灰、香灰轻轻地朽稿,琢磨着时年画样,一如既往。

不少公司聘她做技术顾问,让她教人手工年画。她踌躇了,心想:“这老祖宗的东西能传给别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呀!”她想传给她女儿,可是女儿争气,留学美国,几年也不回家一趟,不稀得去做年画,去当个手工艺人。她更不乐意去教那些钱迷儿,那些人满心里想的是利而不是画,但她又不想让这门手艺失传,便狠了狠心私下单收了个十八岁的女娃,叫“明传承”。

杨秀琴初见传承时,圆脸眼明,似有光照。脑中便浮现出年画上的福娃娃,怀抱鲤鱼,手拿莲花,童颜佛身,戏姿武架,心中十分欢喜,一眼就瞧准了这个乡间女娃,像有缘分牵引似地拉起了传承的手,问道“跟我学画可好?”传承点点头,眼中露出坚定的目光,随着杨秀琴进了门……这闺女也争气,没出两三年,这年画的风格、色彩便颇有曲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杨秀琴欣慰地笑了笑。

咕嘟,咕嘟,大锅里的水热得冒泡,在锅里雀跃。

“传承,来了,快进来,快进来,屋外头冷!”杨秀琴连忙喊叫。

她瞥了眼桌上木匣子,紧紧握着传承的手,轻轻地合在那木匣子上。

“师傅—”传承明白了什么,噗通跪在供桌前。

“使不得,使不得。”杨秀琴连忙扶起她。

“跪下干啥,快起来,这个匣子,本就是老辈儿传下来的,你争气,我老了,干不动了,传给你!”杨秀琴将匣子轻轻地放在传承手上。

匣子里不过是帖字和十帖年画,而最新的该是她最擅长的《水浒传》,最上面的一层纸上歪扭地写着四个字:“传承”“归源”。

咕嘟,咕嘟,大锅里冒着水汽,杨秀琴捞起一碗饺子,正正当当地放在供桌的中央,红烛映着中堂,明亮,条墨正格中工工整整地写着九个名字。杨秀琴上了三炷香,又揖了三揖,大锅水汽氤氲,香烛烟袅袅飘溢,盈斥着整个屋子。水雾中,烛光仍旧闪烁,杨秀琴回头盼了一眼,她忽地觉得,那炕头的大胖小子,白白胖胖的,好像咧着嘴朝她笑呢,杨秀琴顿了顿,噗嗤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