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年糕

年糕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年糕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年糕问题。

分享

浏览

6147

作文

70

春节风俗年糕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年三十晚,我和姐姐、妹妹中午在家做年糕,姐姐要做牛,因为明天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一天,又是牛年,当然要做一个牛的年糕呀。

你们有亲手做过年糕吗?今天我要就和姐姐、妹妹们一起亲手做香甜的年糕。其实啊,做年糕看起来虽然简单,做起来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不信?就让我来谈谈我第一次做年糕的经历吧!

叮咚叮咚,我听到钟敲了两下,姐姐就拿出糯米粉,我兴高采烈地坐在椅子上,做起了年糕来。开始我拿了一大块糯米粉把它搓得圆圆的、长长的,再做了四条腿。我想把它的身子和腿贴在一起,老是贴不住,我发起火来了,把它扔回盘子上了,我本以为很容易做的,做起来却那么难。姐姐不解地问:“怎么了?”我沮丧地说:“这牛很难做,我不做了。”话音刚落,姐姐就拿起我那块糯米粉搓起来了,还边动手边说给我和妹妹听,我和妹妹专心致志地听着。姐姐耐心地教了我一遍,姐姐还叫我再做一个牛,我照姐姐的话做起来了,我把牛身子搓出来了,又把脚仔细地捏出来,但不是那么漂亮,不过比上次进步了,把脚甲慢慢挑出来,再把头慢慢搓出来,把嘴、角、眼小心翼翼地弄出来,挑出来。再涂一些食用颜料就大功告成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香甜的年糕做出来,恨不得上去咬一口。

最后蒸年糕。首先把青翠的竹叶垫在糕篓上,千万不要让年糕有一个漏洞,接着就放年糕,一定要放均匀,蒸年糕至少要蒸四个小时,最多要蒸七个小时。

哗!一开锅,香喷喷的年糕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感觉格外香甜,因为这是我劳动成果!我心里想:只要付出努力并坚持不懈,事情才能做到成功,别想着能守株待兔,不劳而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吃年糕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米磨粉制糕的方法: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年糕的种类很多,南北风味之别,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展开阅读全文

冬至日捣年糕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临近冬至日,爸爸告诉我,龙港镇云岩社区金中村举行捣年糕活动,那边的叔叔邀请我们去参加。我满口答应,随即整装出发。

来到金中村,村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了。只见百来斤被泡过水的糯米倾倒在一个巨大的石槽里,长长的木槌子在打糕能手的手中挥起落下,“咚……咚……”大木锤敲击石槽的声音,如打雷般震耳欲聋,槽里的米粉和着米粒“飞舞”着。周围的村农民们谈笑风生,好不热闹。咚咚的响声如节日的鼓声,敲打在人们的心上,让人兴奋不已。过了一会儿,原先的糯米成了糊糊的米粉,被装进桶里,排列在边上,准备抬到灶上蒸。

灶里燃起了旺旺大火。一位大伯伯往蒸笼里加米粉,一段时间过去了。我怀着好奇心,想让爸爸轻轻打开其中一个蒸笼。得到一位长者的同意后,爸爸把蒸笼一揭,一股白汽似潮水般涌来,米粉被平平地铺在蒸笼的纱布上,缕缕的热气白雾,夹杂着米香,迅速地裹住了每一个人。很快的爸爸又把蒸笼盖回了原处。炉下的火烧得更旺了,把我的脸蛋照得通红通红的。“出锅嘞!”一位叔叔大喊一声。人群中一片骚动,小孩更是迫不及待,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接着,热气腾腾的熟米粉被倒到米臼之中,孩子们一拥而上,你一棰,我一棒。年轻人也不甘示弱,拿起木锤不停地戳。广场上洋溢着喜庆和欢乐的气氛。有些小馋猫当场抠起熟的米粉团放进嘴里,狼吞虎咽起来。大人们异常慈祥,也不大声斥责。大家齐心协力,做起香香的年糕。不一会儿功夫,年糕出来了,咬一口,好香!“是这个味!好多年没吃过这么地道的年糕了!”一位老奶奶边吃边说,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既是一个美好祝愿,也是每个村民美好的梦想!冬至日那天打年糕的隆重,在全村人心里,将是一个多美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蒸年糕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各地年糕做法也有不同,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而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年糕也成了人们的最爱。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风俗年糕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年三十一大早,我看见奶奶正忙着买蜜枣,桂 花,春糯米粉,准备蒸年糕呢!我长这么大,每年都 能吃到奶奶从乡下寄来的美味年糕,但从没看到过 奶奶是怎样蒸年糕的。今年正好回老家,我可要亲 自“实践”一下。

总算等到吃好午饭,奶奶从橱里拿出蒸笼。于 是我对奶奶说:“让我来当您的助手吧,我吃自己蒸 的糕,心里会更甜!’’奶奶微笑着同意了。我挽起袖 管,那股高兴劲可别提了。我仿佛已经闻到了年糕 的阵阵香味。

只见奶奶先把糯米粉倒进竹匾里,在里面加 上了白搪,蜜枣,桂花。再用勺子麻利地来回拌 匀。奶奶告诉我:“这样蒸出来的糕既有蜜枣的甜 味,又有桂花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我想:怪不 得奶奶每年都寄好多年糕来,但我总觉得吃不够。 想着,我就学奶奶的样子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着.

接着,奶奶在大锅里放了一锅水和几根筷子, 把锅盖盖上,让爷爷烧火。过了一会儿,满屋水 汽,水烧开了。这时,奶奶在蒸笼的内壁用纱布轻 轻地抹上清油,放人已拌匀的米粉,双手在蒸笼的 四周拍了几下,等米粉拍结实了,急忙把蒸笼放到 锅上蒸。一会儿,米粉中就冒出了几个顽皮的小 泡,小泡碎了,蒸汽就从米粉中冒出来.奶奶低下头,仔细观察蒸汽的出处,还不停地在出气处撒上 米粉.奶奶一边忙着添加米粉,一边给我“面授机 宜”:“这添加米粉很有讲究,不然的话,蒸出来的 糕,有的地方生,有的地方熟,口味很不好。”奶奶 还不停地关照爷爷把灶内的火烧得旺一点.不多 久,一股年糕香扑鼻而来,一笼又糯又香的年糕就 蒸好了。

奶奶乐滋滋地把冒着热气的年糕递到家人的 手里,嘴里不停地说着:“吃了搪年糕,生活一年更 比一年好。”是啊,这一块块搪年糕不仅给我家带来 了新年的喜气,更是寄托了奶奶对全家新年的美好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春节风俗年糕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放寒假了,我们去带外婆家。只见舅外公骑着一辆小小的三轮车,车上装着一筐湿漉漉的大米。带我一起去做年糕。我最喜欢吃年糕了,只是不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看来今天可以一探究竟了。

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目的地,一间简陋的小屋外停满了这样的小三轮,小屋里人声鼎沸,烟雾弥漫。一进去就觉得拥挤不堪,好像每个角落都有人排队。我东张西望,只听见隆隆的发动机响起来了,只见从里面倾斜地泻出白白的面粉,我大吃一惊,一问才知大米几经碾成米粉了。我伸手摸了摸米粉,啊,又柔又滑真除服。这时工作人员再把面粉倒入一个大木桶,沾点清水洒上,一边用竹棒用力地搅拌。然后倒入上小下大的蒸桶里。蒸上十几分钟,又香又烫的粉团就出笼了。

“做年糕了,做年糕了!”舅外公招呼大家做年糕。做年糕的两个伯伯一手用竹棒分散粉团,用另一只戴手套的手把热烘烘的面粉塞入机器里。一条长长的年糕条钻出来了。像车轮一样的刀片把年糕切得长短均匀。我连忙拿了一根细细地嚼起来,真是别有风味。

最后,咱们还要把这些竹床上的年糕一直一横地码起来,满载而归。“过年吃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呀!”

展开阅读全文

年糕习俗节的作文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期间,我和爸妈到爷爷奶奶家过年。吃饭时,奶奶端上了美味可口的年糕。我心一急,连手都没顾上洗就大口大口吃了起来(我最喜欢吃年糕了)。吃着吃着,我想光吃不行,还是搞清楚年糕的由来吧!于是问爷爷:“爷爷,这年糕的由来您能跟我讲讲吗?”爷爷说:“好,吃年糕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春节习俗,它是用黍米粉和红枣合制而成。寓意是来年全家生活甜甜蜜蜜。所以取名叫年糕。年糕还是春节供养祖先主要供品之一。除夕夜,家家户户在供桌上把年糕摆成宝塔状,表示来年生活步步登高。有的还制作成大圆盘状,起名叫‘高坨’。表示团团圆圆,大吉大利。年糕还是春节后走亲访友的必备礼物,互相赠送,祝福。”爷爷接着说:“我们全家吃年糕,祝福在新的一年里全家和谐幸福。更重要的是希望任岩松德智体全面发展,就像宝塔形的年糕那样,步步登高!”我回答说“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和奶奶对我的期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年糕习俗节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家乡的美食——炸年糕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xx说它色、香、味俱全,得先从外表说。炸好的年糕片摆在盘子里,一个个金灿灿的,油光满面,不断地发出嗞嗞的响声,亮闪闪,切面鼓着大肚皮,散发着袅袅的热气,让人大饱眼福,想迫不及待地吃一口。

走近闻一闻。啊!一股甜香钻进鼻孔,沁人心脾。再仔细闻一闻,黄米香渐渐滋入鼻孔。这更加深了品尝炸年糕的想法,更馋化了味蕾。

轻轻咬一口炸年糕,咔嗞一声,咬破了炸年糕金黄色的脆皮,咬到了香糯可口的年糕,外酥里嫩,甜香无比,轻轻一拉,年糕柔韧的身体拉长了,粘粘软软。炸年糕里面的颜色是淡黄的,虽然年糕不是那么细,那么有颜有味,但是它拥有一种特殊的米面香。咽下一口,好像处于在仙境一样,所有的内脏器官都被泡在这年糕香里。咽下一口,还想再吃一口,就这样,一盘年糕就不知不觉地下了肚。

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如金。”

家乡的炸年糕非常美味,你快来这里尝尝呀。

展开阅读全文

家乡的美食——炸年糕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濮阳,美味的食品有很多很多。有老城壮馍、牛肉耗辣椒、香菇酱……但这些都不是最美味的,色、香、味俱全的非炸年糕莫属的了。

说它色、香、味俱全,得先从外表说。炸好的年糕片摆在盘子里,一个个金灿灿的,油光满面,不断地发出嗞嗞的响声,亮闪闪,切面鼓着大肚皮,散发着袅袅的热气,让人大饱眼福,想迫不及待地吃一口。

走近闻一闻。啊!一股甜香钻进鼻孔,沁人心脾。再仔细闻一闻,黄米香渐渐滋入鼻孔。这更加深了品尝炸年糕的想法,更馋化了味蕾。

轻轻咬一口炸年糕,咔嗞一声,咬破了炸年糕金黄色的脆皮,咬到了香糯可口的年糕,外酥里嫩,甜香无比,轻轻一拉,年糕柔韧的身体拉长了,粘粘软软。炸年糕里面的颜色是淡黄的,虽然年糕不是那么细,那么有颜有味,但它拥有一种特殊的米面香。咽下一口,像是处于在仙境一样,所有的内脏器官都被泡在这年糕香里。咽下一口,还想再吃一口,就这样,一盘年糕就不知不觉地下了肚。

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如金。”

家乡的炸年糕非常美味,你快来这里尝尝呀。

展开阅读全文

家乡的年糕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蒸年糕是我们这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了,我们这把蒸年糕称为蒸粑粑,在家乡不论贫穷富裕,人们都会根据家中的人口和对年糕的“爱好”程度来制作一定量的年糕。

每年一到腊月中旬,人们就开始准备蒸年糕。其实早在深秋的时候,就要把蒸年糕用的柴劈好晾干。然后是将上等的糯米放进大水缸里浸泡,大约过了半个月,就要对缸中的“原料”进行观察,根据天气的状况来定浸泡时间的长短。将浸泡好的米清洗干净再准备进行水磨。磨面可是个沉重的“差事”,一般的女人是无法操作那笨重的石磨,就是男人也得轮流“上阵”,所以家乡有句古语叫“樱桃好吃树难栽,粑粑好吃磨难来”,虽然现在有了电动磨面机,按理说可以省去不少人力,可是总有人反对这种“武器”,这个“家伙”不但要浪费电,而且用它磨出的面做的年糕口感粗糙,有种生硬感,人工磨的就大不一样了,不仅细腻而且还硬中带软。

母亲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粮食最紧张时,人们结婚办喜事,年糕可以代替喜饼,在那时可是送给女方家最盛行的彩礼了。喜饼年糕的“生产工艺”较复杂,是将蒸熟了的面放进盆中进行二次搅拌,等待它冷却到一定温度后,捏成乒乓球大小的面块,把它按进模具中,反过来轻轻地敲下来,这样便做好了。其外形很像月饼,上面有精美的图案及福、禄、寿,禧等吉祥文字,不仅它的“可食性”强,还融合了艺术元素。

如今在除夕和正月初一,正月拜年,年糕一般都要上餐桌的,人们都要品尝这带稻草灰味的年糕,不仅是对年糕味道的喜爱,还图个吉利。人们渴望着新的一年那些精美的图案,吉祥的文字能够给每个人带来好运。

展开阅读全文

年糕的味道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噼哩啪啦”鞭炮欢快地叫着,我揉着惺松的的睡眼走出房门。匆匆地吃了早饭,我便开始了一项重要任务——帮长辈做年糕

我对于年糕最早的记忆是在小时候,那时奶奶总背着我去附近看戏。而我对看戏完全没兴趣,只知道在那里捧着年糕吃,吃完了就和奶奶踏着月光回家。

一边回忆着那段有些模糊的记忆,我一边踮着脚摘菠萝树上的叶子,叶子还带着露珠,闪闪发光如同钻石。菠萝树的叶子是年糕的外套,这件外套一定要大,而且不能被虫咬掉一角,最好颜色是深绿,形状又好看。

摘完叶子后,我便急匆匆地跑去拿给奶奶。奶奶在厨房擀着面团,她的手仿佛有魔法,一块块面粉在她手上几经揉捏,就成了圆形,面团薄厚要适中,这就考验你的技术了。在狭小的厨房,柴火勤劳地烧着,更给奶奶笼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这时,邻居家的弟弟来了,在村里年龄小的孩子这天都能去向邻居要红包。只见他如离弦之箭般飞到爷爷家,大声地说着吉利话,没说完便伸出脏手眼巴巴地要钱。

小弟弟走后,亲戚们陆续回来了,奶奶把包好的年糕放到水里蒸。

吃过团圆饭,便是吃年糕的时候了。我小心地剥下年糕外裹得严严实实的树叶,一阵香味便直冲冲地撞进鼻子。年糕是白色的,一口咬下去,面粉,椰丝,花生的味道在嘴里如烟火般绽放着。望望四周,家人都在开心地吃着,顿时,一股暖意从口中流入了心田。

年糕的味道把远在天涯的家人系在一起,系在乡下那间屋子里。年糕的味道不就是家乡的味道吗?那股从小时候就有了,一直缠绕至今无法忘却的温暖。

这就是年糕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次做年糕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吃年糕,步步高。”我们家乡的人在过年的时候,总要去加工厂做年糕。

今天,我和哥哥妹妹一起回到乡下奶奶家做年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去做年糕的地方。

做年糕的地方在一个用砖头搭的房子里,我一进年糕厂,一眼就看到了在水里浸了好几天的大米。一筐一筐的大米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几个工人齐心合力,一起把一筐筐大米倒入机器里。“呜呜呜——”没几下子,一粒粒白白胖胖的大米就粉身碎骨,变成了洁白的米粉。工人们再把磨好的米粉放到蒸笼里面去蒸,蒸熟以后又倒在石板上。机器一开,“突突突……”转呀转,这些蒸熟的米粉就从机器的一个小洞里慢慢出来,变成了一条长长的年糕,好神奇哦!工人叔叔手起刀落,“咔——咔——”熟练地把它们切成一节一节。我们几个手忙脚乱地用塑料袋把年糕一节节套起来。哇,刚做出来的年糕真的好热,我们的手都被烫红了。我快速地拿了一点刚出炉的年糕塞进嘴里,又香又糯,味道真不错!

做年糕太有意思了!今天,我大开眼界,终于知道年糕是怎样做出来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打年糕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年糕是老底子迎接新年的传统,一般从腊月初开始直到腊月廿七。

村头,宽敞的老樟树下石板桥堍,一眼四季清澈的老井旁。当老樟树上的鸟吊足了嗓子时,主事的人会把从天南地北回到家的四邻乡亲都请到一起,一则帮忙相助,二则分享年味。酽酽的霞光熨展了老人被岁月揉皱的脸,映红了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脸,扑润了小孩儿稚嫩的脸。

先请一位大妈用温润的井水把石臼翻起来,里里外外冲洗干净,一边晾着。石臼的壁很厚,有两块砖那么厚,高不到小孩儿肚子那里。口径比家里用的土灶锅子还要小上一号。还要再请一位泥瓦匠师傅搭一个临时用的灶台,用砖块一层层砌上去。当砌到八九层砖时,逐层收口,大概有十三四层,灶台算是砌好了。最上一层抹上一圈从湖底挖起来的淤泥,在开口处贴上瓦片,再抹一层淤泥,坐上一只大铁锅就好了。

将晚上淘洗晾干的糯米和晚米在井水中浸泡一袋烟的功夫,用大火将水煮开,放入一些甘蔗段再架上蒸笼。蒸笼里面像古时候官员戴的红缨帽那样中间凸起,铺一层湿纱布倒上按比例掺好的米,隔一段时间翻动一下,再洒上一点水。半个小时后香糯的米蒸煮好了,取出,倒入石臼中。大伙儿围拢在灶边,冬日的初阳染红了乳白的蒸汽,乳白的蒸汽里蕴足了红红火火过日子的热情。

打年糕是个技术活。打得不好,年糕不易存放,容易开裂,吃起来也不细腻。木杵头重把轻,很难控制好方向。打年糕也是个体力活。木杵打下去,糯米黏在一起,黏在石臼上,提起来十分费力。大冬天,赤膊上阵,也会浑身冒汗,活力四溅。当年糕变得细腻起来,看不出有颗粒的感觉时,想体验打下去容易提起来难的人,也可以上去杵上几下。

最热闹的环节还是吃年糕。当金红的阳光铺满面板,风里浸满糯糯的香时,将细瓷滋润、晶莹光亮的年糕放到抹干净的面板上,切成小条,用模具印出不同的图案,点上点儿红,算是讨个彩头,也有的做成元宝状用来供奉。主家会请乡邻们围坐桌旁,一人一小碟,品尝年糕,预祝众乡邻来年百事顺遂步步高;小孩儿们围在面板周围,伸手掐一小团年糕,蘸点糖自己开吃,也不管烫不烫口,牙齿黏不被黏住。

打年糕洋溢着乡邻们的和谐情结。打年糕基本是在外出的人归来,村人都在家的时候举行的。只有大伙儿分工明确,协调合作,才能把年糕打出腻糯,打出香味来。

打年糕也是弥漫着亲情的时刻。从山南海北回来的人聊着奇闻异事,发表着对事件的见解,抒发着对生活的情感。村里人平时的小恩小怨,打上一场年糕也就和解了。高兴时,二叔还会吊起嗓子吼起野灰调,俚语野情,撩得大伙儿或随调狂吼,或捧腹笑翻,把即将过年的热情引燃了。

年糕,黏的不仅是牙齿,更是乡情。

展开阅读全文

年糕飘香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春来到,梅花树下,铿锵有力的号子声中,年糕飘香……

年糕寄寓了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又取“年高”的长寿之意,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甚是喜欢。也因此,每年的春节之际,村里的男女老少围拥在梅花树下打年糕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习俗。

打年糕之前,村里的干部们会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通知。到了这一天,大家便拿出今年刚收成的米,将其放入阶梯式的大灶内蒸熟。出于好奇,我也会坐在奶奶的腿上,缓缓地摇动鼓风机。奶奶便逗趣儿说,小孩子白天玩火,晚上就要尿床啦。约莫半个钟头,灶台就开始呼呼地冒气,稻米的味道随着风飘入了鼻腔,让我忍不住地从灶台上偷偷扯下一块,塞进嘴巴里。

齿间的稻米味还没散去,令人兴奋的打糕环节就已来临。每家都把刚刚蒸熟的米带到村口的梅花树下,这里早已有人将石臼放置稳妥了。两位师傅分别站在石臼两边,一个手拿木槌,负责抡着槌子轮打,一个戴着白手套,负责翻熟米。只见打糕的师傅右手抓紧槌子末端,左手握着槌子前端部分,一槌下去,这软糯的米就被砸出了一个凹槽。待打糕师傅举起手的空当,翻米师傅眼疾手快地把米球翻了个跟头,又利索地往年糕下加入了一大勺水。稻米的味道在抡打中芳香四溢,还带着腾腾的热气。大地也被震得一摇一晃不时有花飘落下来。槌子一上一下,看得我眼花缭乱,两位师傅配合默契,二十多分钟后年糕就新鲜“出炉”了。

打糕师傅告诉我们,一盘年糕要抡一百多槌,这可是个体力活。可不是吗,别看这个木槌挺小的,分量可不容小觑,我要和好几个同龄的小孩子才能抬起这个大槌子,几槌下来便体力不支。经过打糕师傅的一番辛苦付出,年糕自然无比香甜。

终于可以吃年糕了。奶奶把刚打好的年糕团放到桌子上,用布和木棍反复碾压,再把年糕加水搓成长条压平。我们几个小孩子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撕下一块来吃,却只能眼巴巴地等着几个老人在那慢吞吞地切糕。刚打好的年糕不能用刀切,只能用线来切,一条切糕线干净利落地将年糕切成一块块白乎乎,软绵绵的小方块。不等长辈们发话,几双小手便从桌子下伸出来,抓起一块糕就往外面跑,丢下身后一脸无奈的大人,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村口。

年糕也可谓是百搭的美味,蒸着吃、炒着吃、做汤吃……各有千秋。我尤为挂念的便是家乡的桂花年糕。将打好的年糕放入大灶中蒸熟后,撒上白糖和桂花,扯下一块放入口中,白糖的甜蜜和桂花的浅香一同在口中四溢,甜而不腻,清新可口。

记忆仿佛被拉拽着往回走,打年糕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时光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棵盛开的梅花树前,回到了那个蒸着年糕的灶台上……

展开阅读全文

打年糕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就是看大人们打米糕了……

习习寒风吹过,钻过树梢,吹红了我的脸,吹干了我的唇。家对面站了一堆人,热闹极了。我心想:一定又是打糕!我一个劲儿地往人群里钻,仗着自己又矮又瘦的优势,一下子就从大人的腿缝隙中钻了过去。

两个身材矫健的大人站在一个大石头墩旁,但我的目光停在了那块白色的米糕上。石锄不时地在我眼帘中上下蹿跳着,一边的大人挥得特别有节奏,另一边的人便不停地抓一把水,往糕上抹,有时候还会帮米糕翻个身。他们速度特别快,你来我去地应和着。

随着十几分钟过去,一块米糕也打好了,我跑向外婆,想做第一个吃到米糕的人。外婆将一个个米糕捏成长椭圆形状地,再小心地放进蒸锅里。

过了七八分钟,飘来一阵阵大米清香。外婆将蒸锅打开,一片白茫茫的蒸气往扑鼻而来,我大手大脚地从来里面抓了个“大家伙”,一大口上去,就是一半。嗯……米糕不是很甜,而是甜淡恰到好处,香甜软糯的味道不断地在唇齿间徘徊,这筋道的口感像是在嚼好几个口香糖一样。若咬得太大口,含糊在嘴里嚼不动,连话也说不上了。

长大了,我对打糕的事更感兴趣了,我便“采访”了有打糕经历的外公。

“打糕为什么要一直抹水呢?水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吗?不能直接到水上去慢慢打吗?”我问。“每次只要热水一点点就够了,目的就是为了不让米糕黏在石头上。”外公回答。

我问:“那打米糕,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外公说:“有呀!两个人配合一定要好,一个忽快一个忽慢,可能就会一个打到对方手上,一个抹在对方石锄上,哈哈!”

“一直不停地打米糕有什么用吗?不打直接蒸不行么?”我好奇地问。“一直打是为了让米糕变得筋道,更美味可口。这就像做人,你如果不经受千锤百炼,怎么会练成钢?”外公说。

我最喜欢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我烧年糕之三大绝招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决定为自己烧一顿年糕炒青菜,烧出来肯定很香,和奶奶的一模一样。我先洗好菜,把菜抱到砧板上,一看这么多的菜跟小山似的堆在那里,到底该从何下手啊,又要切多少年糕呢?这时我的小马达一转,一个绝招就闪现了:

叠叠高

我把菜都摆放好,再一个一个地往上叠,当叠到一半的时候,开始摇摇晃晃,好像快要倒了了,还好只是虚惊一场。等到叠完了,我用刀先横着切下去,清爽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切完后,我把菜盛到盆里,准备下一步工序了。

我把油倒入锅中,等油沸腾的时候,我拿起才正要往里倒,突然想到溅出来的油会把我的手“烧焦”的,所以我只能使用第二大绝招。

投箩筐

我拿着菜盆走到离锅1米开外的地方,抓起一把菜叶,往锅里投,居然还百发百中,身旁的妈妈提醒我一个一个投菜会烧焦的,毕竟还开着大火呢。我便投几片菜叶,就用锅铲搅拌一下。妈妈等得不耐烦了,一把抢过菜盆全部倒进锅里。只听见“刷啦”一下响起,接着又是“兹啦”一声,犹如暴雨前的雷暴声,我吓得只能戴着帽子出场了。

等响声渐渐平息下来,我把年糕和火腿肠倒了下去,放了一勺盐,接下来得放一点酒了,我知道油的沸点很高,我怕酒倒下去,就会“油花四溅”,所以现在就是第三大绝招出场的时候了。

人工降雨

我左手拿着锅盖,右手拿着酒瓶,把锅盖挡在胸前,再把酒往锅里洒,确实挺像人工降雨的。

经过的我的三大绝招,我和妈妈吃到了香喷喷的炒年糕!

展开阅读全文

打年糕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年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快过年了,我们这里有几户人家聚集到一块,要开始打年糕啦!我和奶奶迫不及待地到邻居家看打年糕。

那儿的人可多啦,大人、孩子、老人都簇拥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聊着年糕。小朋友们蹦蹦跳跳,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充满了好奇心。

首先是搓粉。只见几位大妈把糯米粉放在扁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这放水很有讲究,放太多不行,放太少也不行。究竟放多少,全凭老师傅们的手感了。原本一粒粒的小颗粒被“凝聚”在一起,真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雪娃娃。

接下来,就要把粉倒进大木桶里蒸。一个大伯熟练地操纵着,周围的几位大叔忙上去帮忙。有几处粉可调皮了,赖在上面不肯下锅,但最后经不起地震似的摇拽,纷纷滚了下去。一位老爷爷负责把火。这时,人们纷纷转移“阵地”,跑去看老爷爷蒸粉,“年味”和粉混在一块儿,跑进木桶里啦!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粉就蒸好了。大伙儿把充满香味的粉放到一个大碗似的石臼里,准备打年糕了。

终于等到这一刻了,旁边的大人和我连忙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一瞬间。

只见大伯用手拨了拨粉团,拿起一把大锤子开始打。“咚!咚!咚!咚!”每一下都那么有力,带着浓浓的年味,仿佛是礼炮敲醒了“年”,迎接新年的到来。“咚咚!咚咚!……”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这声音敲进了每个人的心房,告诉大家:新年要来了!

打年糕是个力气活,每打会儿,就换得个人继续。换人的过程中,一个大叔就马上过去把粉团翻个身,生怕粉团硬了。轮了几个人后,粉团渐渐成型了,变得越来越糯了。大家又急忙把粉团搬到木板上,两人一拉线,粉团就切成了一块一块的。年糕诞生了,香气四溢!

我们吃着又香又糯的年糕,心里开心极了!它预示着大家新的一年“步步高”!

展开阅读全文

捣年糕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张睿韬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金老师带我们去月乐西街参观捣年糕

捣年糕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活动。年糕寓意着一年比一年高,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我们怀着开心的心情来到了捣年糕的地方。大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东张西望,还有的在认真观察。

开始捣年糕了,一位叔叔熟练的把红糖、糯米粉、桂花、芝麻放在一个蒸箱里,蒸了三分多钟后,年糕神奇地成了一个圆柱体,另一位叔叔把年糕倒入了捣舂里,一只手沾一下水,用手掌灵活地翻转着年糕。接着,一个人把捣锤往年糕上砸,他的肌肉随着他的动作在有节奏地跳着,看得我们惊叹不已。过了好一会,年糕终于捣好,他们把年糕搬到桌子上,一位叔叔把糕拉成了长方形,小心而快速地切好,看得周围的观众连连叫好!

参观结束金老师给我们每人都买了年糕。希望我们的写作水平一年比一年好,我还学到关于年糕的很多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煨年糕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奶奶家在山村,一到冬天特别冷。那儿不像我们这里可以开空调取暖,但是也有特别的取暖方式——烧炭。四四方方的架子上搁着一口大锅,烧得红彤彤的炭火瞬间就暖入人心。

这天,我们一家人围在炭盆边一边取暖一边聊天。当奶奶说起爸爸小时候经常会在炭火上煨年糕时,我兴趣大发,喊道:“我也要!我也要!”我赶紧跑到楼下拿来年糕,洗干净,在奶奶指导下把年糕切成四四方方、不厚不薄的年糕片。奶奶像变魔术般拿出来一个类似烧烤架的铁丝网搁在了炭盆上方。我把年糕一片一片放在网上,问奶奶:“过多久才能吃啊?”“不要急!等一下你就知道了。”奶奶说。

我盯着烤网上的年糕,不一会儿年糕表面上的水分干了。这时奶奶说:“煨的过程中需要时不时把年糕翻个面。”我一听心急了,不停地翻来翻去,看得奶奶哈哈大笑:“别急别急!两三分钟翻一次就差不多了。”我静下心来慢慢地翻着。过了一会儿,年糕表面开始慢慢变硬,有些顽皮的小泡泡开始鼓起来。我继续翻着,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原本扁扁的一块年糕竟然像气球一样慢慢变胖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淡淡的米香味。

我很担心这些“小胖子”越来越胖,会爆炸,果不其然,只听“噗”的一声,外皮终于承受不住里面的压力,破裂了。浓浓的米香味一下爆发出来,边上的我馋得垂涎三尺,急忙问奶奶:“可以吃了吧?”奶奶笑道:“别急,等外皮烤到金黄色才香呢!”急性子的我在旁边抓耳挠腮,恨不得马上就好。终于,年糕煨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过来,也不怕烫着,急忙就往嘴里送。金黄松脆外皮下的年糕又软又糯,火烤的特殊香味夹杂着浓浓的米香,回味还带些甘甜,好吃!

煨年糕啊!你是爸爸的童年记忆,也会是我的童年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做年糕的日记二年级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一到,爸爸妈妈就带我去外公家,妈妈说今年外公家要做年糕,我顺带可以去看看,这可是一年一次的,而且家家户户都要做呢!

早上,外公已经把糯米泡在了水里,外公说,今年他泡了50斤米。到了下午,我们把米再冲洗一遍,再把桶里的水沥干,只剩下米。接着把米倒进打粉机里,开动机器,然后白色的粉就从机器的出口流到了我们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很大很大的盆里,再加点水,用手搅拌几下,要使水和粉能均匀地混在一起。我和外公再把粉倒进蒸桶里蒸。大概过了10分钟,蒸桶开始冒烟了,烟越冒越大,这就表示蒸熟了。

外公把蒸好的粉倒进年糕机里。立刻,一根白色的长条从年糕机的一个小口子里钻了出来。我见到小口子上有水喷在年糕上,就问:“外公,为什么这里有水喷在年糕上呀!”外公说:“因为刚蒸好的年糕容易粘在机条上,喷一点就不粘了。”白色长条就像传输带一样被送到切糕机下面,被切成一段一段的,坐在旁边的阿姨是专门负责把切好的年糕放到小竹板上,等着主人把它搬走。我也试着搬,但是因为太重了,年糕差点被我掉在地上,幸亏妈妈赶快来接住。

我们把年糕搬到一块像草席一样大的竹板上,一根一根放好。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根咬了一口,味道淡淡的,可我还是觉得很香!

我觉得做年糕真是一件有趣又好玩的事!妈妈说,做年糕为过年又增添了一道浓浓的年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