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弘扬

弘扬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弘扬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弘扬问题。

分享

浏览

1394

作文

1128

弘扬长征精神共筑中国梦想征文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我的长征》。

书中以一位名叫王瑞的老先生对长征的回忆,来记叙长征中的种种困难与事迹。在长征时,现在的老先生王瑞年仅16岁,他的爹、姐、姐夫与他自己都参加了红军,其中,讲到了“四渡赤水”、“过草地”、“爬雪山”、“飞夺泸定桥”这些战斗故事。特别使我感动的是在飞夺泸定桥时,红军解救了一位彝族的穷人达尔瓦。红军夺下泸定桥后,他拿着我们的党旗,正要将它插上泸定城上方,可还来不及享受胜战的喜悦,就被敌人的冷枪击中了。虽然子弹穿透了他常皱着的眉心,但是,这位顽强的民族英雄凭借着对党、对红军信任的力量,还是稳稳地站着,手中高举着我们的党旗,面露着微笑。这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同时也流下了伤心的泪。本片主人公王瑞原本是一个胆小的孩子,他的父亲在过湘江时因中弹而身亡。他的姐姐,是个会扎一手好草鞋,会唱一口好听的山歌,能干的医务员,可是后来被敌人用酷刑杀死了,死时还是死不瞑目。他的姐夫在飞夺泸定桥时,身为班长的他,冲锋在前,结果身中数弹而落入江中。经历了种种挫折,面对亲人的死去,王瑞成了一个大胆、勇敢的军人了。

看了红军长征时那段艰苦的岁月,那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将会成为我前进的动力。今后,我会发扬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精神,让长征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表现在各个方面。苍颉造字,神农创历日,算数作于隶首,律吕造自伶伦,神农尝百草,后稷播百谷,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周公作指南车,钱乐作浑天仪,周公独自礼乐,萧何造立律条,尧帝作围棋,武王作象棋……凡今人之利用,皆古圣贤之前民。中华文化还教导我们怎样为人处事,强调“千经万典,孝悌为先。”推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强调为人要诚实守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强调要谦虚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强调要严律守己,宽于待人,要从善如流,“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等等等。中华文化是全体炎黄子孙包括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引以自豪,取之不尽的共同瑰宝。海峡两岸要共同努力弘扬中华文化。

我是一个小学生,我不仅要从中华文化里汲取丰富的营养,而且还要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我平时认真学习语文,学习古典诗词和现代精美散文。我特别注意把音读准,我们作为南方人,发音本来就不太准,很难分清前鼻音和后鼻音,翘舌音和平舌音。我不但努力向老师学,还认真向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学。我不仅自己力求发音准确,做到字正腔圆,而且还努力纠正周围的人发音不准确的现象。这不是我好为人师,而是为了维护祖国的语言。另一方面,我还注意把字写对,努力消灭错别字。汉字是一种方块字,奥妙无穷,一个“大”字加一点,由于点的位置不同,太太就可能变成狗。因此写汉字千万不能马虎。我下定决心,要永远努力下去。

大陆和台湾人民都属于中华民族,很多台湾同胞的根还在大陆。我们同种同文,本来就是一家人。在温总理的倡议下,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原本由台湾和浙江各保存一半,后来珠联璧合,公开展出,一时传为佳话。祖国统一,江山“一统”,两岸合力,将更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雷锋精神作文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什么是雷锋精神,我们怎样弘扬雷锋精神?

我听老师说,去年,有一位外地来的大哥哥,来到了栈桥。他突然看见一位大姐姐落水了,他连衣服都没脱就迫不及待的下海了。因为风势太大,大哥哥也投身于大海。虽然他死了,但他那种舍己救人的雷锋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今天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些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在烈日下把贴在墙上和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撕下来,并用力把墙和电线杆刷干净,他们累的脸上直流汗。我眼一亮,想:这不也是一种雷锋精神,因为他们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地更加美好,不惜辛苦,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有些同学认为,只有救人才算是一种雷锋精神。其实,我们干自己应该干的事干好,也是一种雷锋精神。如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善于“钻”和“挤”,学好本领,长大后汇报社会。如医生护士,遇到病人后,能救死扶伤,使病人重新恢复健康;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这都是雷锋精神。

我想我们应该弘扬雷锋精神,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以“弘扬和合文化加强党性修养”为主题的征文启事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语文迷小编倾情推荐一篇以“弘扬和合文化加强党性修养”为主题征文启事,欢迎广大朋友们参加!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天台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决定面向全国征集以“弘扬和合文化 加强党性修养”为主题的理论文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主题

围绕和合文化与党性修养这个主题,准确把握与提炼和合文化中精髓,找准结合点,从修身、齐家、治学、处世、从政等视角切入,研究思考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的策略。

二、征文要求

1、紧扣研究主题,做到政治方向正确,有理论高度,观点鲜明,体现政治性、思想性,传递正能量。准确把握和合文化,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讨论和分析问题,做到既深入其间,又出乎其中。

2、充分体现台州文化特别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特点,运用好天台山和合文化中的诗词典故、名人轶事、民俗家风等,也可搜集用好台州其他各县(市、区)历代名人贤士高风亮节故事和当代先进共产党员的感人事例。

3、紧扣党性修养这一切入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三严三实”的论述中去提炼把握,找准和合文化与党性修养的结合点,做到两者衔接自然和顺,不突兀。

4、选题要求以“和合文化与党性修养“为主题,重点突出一个方面,如:(1)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2)修身之道;(3) 齐家之道;(4) 治学之道;(5) 处世之道;(6) 从政之道;(7)清廉之道;(8)交友之道等。

6、文章字数不少于3000字左右,正文前附内容提要(200字左右)和关键词,并文尾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及联系方式。

三、征文评选

征文截稿后,天台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将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评审组对征文进行评审,获奖名单将在天台报及“天台和合清风”微信公众号上公布。

四、奖项设置

征文设一等奖一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三名,每名奖金3000元;三等奖五名,每名奖金2000元;入围奖若干名,每名奖金1000元。

五、投稿方式

文章要求注明作者的单位、姓名、职务(职称)和联系地址、手机号码及电子邮箱,于5月20日前,报送至天台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联系人:郑徐升

电话:0576-83899031

邮箱:zjttskl@126.com

邮寄地址:天台县赤城街道老博物馆内

邮编:317200

天台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6年4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长征故事》的书。还没有读完,我已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以前经常听妈妈和老师讲《草地夜行》、《菩萨兵》、《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当时我只是当着动人的故事听着,可如今才真正体会到故事的内涵。茫茫的沼泽地,千年冰封的雪山,汹涌澎湃的大渡河……这些天险在中国工农红军的眼中是多么渺小,更不用说那些穷凶极恶追击的敌人了,红军用他们令人撼动的顽强意志,乃至生命,征服了它们。二万五千里长征,因此成了震惊世界的伟大创举,令敌人胆战心惊。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没有水喝,他们就喝马尿;没有饭吃,他们就吃草根树皮。而我们现在天天有雪白的米饭,有鱼有肉,却不懂得珍惜这来自之不易的生活。

我们有的同学不专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在与他人比吃、住、行方面真可称为“专家”。讲品牌,比档次。如果再碰上溺爱子女的父母,那这种同学更是狂妄非凡。

饮水思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国,努力争当品德优良,素质全面的接班人。我还有一个愿望,当一名作家,将红军长征的动人故事在世间永远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

全文共 1894 字

+ 加入清单

时至大学,空闲时间骤多,也终于有时间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年轻人,或许开始爱看网络小说,但渐渐的我发现与那些"垃圾食品"相比,国学经典才是最有营养的大餐。

透过国学经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撼心灵的中华民族精神。没有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灵魂,当然我们也将不再拥有凝聚力、生命力。细细品读国学经典,就会品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品悟国学经典 ,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塑造了美好的人生,提升了生命价值。国学经典引导着我们追求真善美,适应大自然的生活环境,顺乎天时,合乎人情,与时俱进,保持一颗永久年轻快乐的心。国学经典,其中多有思想义理,人生真谛。不仅古已有之,至今犹有价值,而且永远对人有用。如今在中国港台地区,东南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及海外华人文化圈里,都越来越重视国学经典的训练与学习许多著名的高校也兴办起国学院,孔子学院更是遍布全球各地,"国学热"悄然兴起。国学经典给我的给我的初印象就是经典的份量,让我从心底产生一种敬畏。我怕以我浅薄的学识难以领悟其中的奥妙。但当我手捧经典,细细品读,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似乎连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浅读国学,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正直、谦逊、智慧与乐观。《论语》:"言忠信,行笃敬。",教导我们做人说话应当忠诚老实,行为厚道严肃。这就是先人的高尚品德,我们中华儿女有何理由不去继承?!但反观如今社会,似乎并非如此!如果大家都听从经典里的这句名言,并且真正去履行,那么哪会有三聚氰胺,哪会有瘦肉精,哪会有染色馒头……《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早就告知我们,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不遇到疑难问题呢?既然我们都有不懂的问题,那就说明了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谦逊的品质不能缺少,眼下这个浮夸成风、利益至上、充满享乐主义的社会是不是该经历一下国学经典的洗礼呢?!追名逐利互相攀比成风,这是很成问题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他人堕落的同时,我们应秉承自己的原则。学好像登山一样难,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学好看似挺难,但不能因为这而去学坏吧!再难的事,只要坚持有何不成?再简单的事不去做,何时能成?!事在人为!《晏子春秋》有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国学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选自《礼记》),努力工作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处事的办法,我们应从中学到的是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国学经典的宝库,有我们学不完的哲理,通过研读国学,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比如说,面对自己的父母,要学会感恩;对待犯错误的人,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生活中要乐于助人、尊敬他人、讲话前三思而后语,小心谨慎;永远记住要讲信用……另一方面,国学其实是人生之路的一位伟大导师,我将来要经历的一些事或许在历史上早就发生在某人身上过,有过类似的记载,那么这对我来讲就非常有借鉴意义了,它就像一个人生方向的指南针,在我看不清前方道路时,为我拨开眼前的迷雾,为我指明正确的方向!

或许国学经典仅应用在个人身上,并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其价值。古今之变,这是历史,可以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来治国平天下才是根本,我现在乃是一介书生。或许治国平天下并非我所能,但远观古人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何不是一桩乐事,以孟子为例,"春秋无义战",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膑,以富国强兵为第一任务,孟子目睹战争带来的灾难,竭力呼吁反战,他把井田制度看做理想制度,在他的理想国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的人可以衣帛,养鸡养鸭,不失其时,七十岁的人可以食肉,在当时,这是一种何等和谐的社会啊!另外,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思想里渗透的不就是我们今天呼吁的民主嘛,同时也体现了孟子对人格独立和平等的尊重。

西方人的道德培养,多有宗教信仰,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出之于读书明理。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信条规则都被记载在我们的国学经典里,如儒家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弘扬民族精神乃中华民族立国之本,国学的功能不只是固有的学术,也有现代精神,如明条理、辨次序、致知力行,这些便是科学方法。而仁爱精神和道德情操也是当今中国和世界所急需的!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内涵,身为中华儿女,今后我更要多加学习,用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为我指明人生的道路,引领我前行,作为中国人,我为此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

全文共 4241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和实施。既要做到知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要行传统道德的礼仪。泗水县星村镇教育系统在开展全员以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传统道德为目的读经诵典的过程中,坚持七要:1、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学校校长要坚定一个德育为先的教育认识;2、要为师生、家长提供一个接受读经诵典的科学依据;3、要培训一支乐于以传经诵典的教师队伍;4、要找到一条切入学习优秀中华文化、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熏陶的途径;5、要编写一套操之在手、循序渐进、富有情趣、音像图文并茂的系列教材;6、要搭建一系列推进强化活动的平台;7、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德育氛围。

一、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学校长要坚定德育为先的教育意识。

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中国人的核心道德观。传统美德隐含在优秀的中华文化中,中华文化既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今人智慧的源泉,复兴中华文化就是弘扬传统美德。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把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当成振兴中华民族,构建中国人核心道德价值体系的首要任务来对待,这是在学生中开展读经诵典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前提。

二、要为广大师生、家长提供一个接受读经诵典的必要性的科学依据。

广大师生、家长在分数至上这一主导思想作用下,可能会提出诵经读典有必要吗?小孩子能记住那么多的优秀经典诗文吗?能理解吗?这样会不会增加师生的工作和学习负担呢?等系列问题。

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之际,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在反思后,曾发出了最大失误在教育的感慨,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之际,许多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香港,对当代中国三十年来发展成果进行讨论,有的人提出了现在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候;也有的人尖锐的提出,现在中国物欲膨胀、能源开采及消费过渡、环境恶化等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严重冲击了中国的传统道德体系,国人的道德取向越趋西化,以“孝、礼、勤、诚、耻;思、信、义、宽、廉”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根脉,有淹没或冲断的迹象。例如针对独生子女一代的整体表现,台湾著名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曾发出过“养老防儿 ”这一惊人感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家长观看影视资料、开家长会、编发刊有不道德的行为的种种事例供家长阅读等,以提高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忧患意识,增强他们让孩子接受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意识和紧迫感。

让学生家长从儿童心理学角度了解到:0-13岁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孩子13岁以前的背诵能力强,称为“语言模仿期”;13岁以后接受能力强,是“理性理解期”。一个人在13岁之前记忆的东西,可以一辈子不忘记。启蒙教育就是背诵教育。只要求诵读,不要求理解,这是符合儿童学习规律,有益身心发展的教育原则。背诵经典就是在儿童记忆最好的时期记住经典。读经诵典就像在银行储蓄中华文化,经典诗文就是货币,年幼时积累传统文化与道德,年长是就会知行传统文化与道德。对此,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办讲座,印发《家庭教育导报》,让家长从科学育人的角度去理解,进而消除家长‘能不能记住’这一思想顾虑。

会不会增加生师负担呢?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能解除这一顾虑,增强‘增加读写积累是我们的责任行为’的这一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1-2年级识字不少于1600-1800个,其中8000-1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累计识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认识汉字3000个,会写2500个,背诵优秀诗文60片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7-9年级累计识字3500个,会写3000个左右,背诵优秀诗文8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部名著。

三、要培训一支热爱中华文化、崇尚传统美德,乐于传道送经的师资队伍。

为此我们经常选派校长或年轻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的学习班、研讨会。今年我们外派近30余人参加了在曲阜召开的首届中华母亲节及中华传统美德研讨会;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道德”师资培训班;组织了全镇所有校长到莱西参观学习等活动。

以全员读书为依托,在教师当中开展读经诵典活动。通过让教师读《老子》、《论语》、《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体会民族精神所包含的“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不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髓;“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要让广大教师了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虽屡遭外族或外国侵占、蹂躏而不倒,且疆土不断扩展、民族不断壮大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崇高至上。要让教师了解的传统经典文化的实效性:“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利于学生学写汉字;“弟子规”就是当代中小学生守则;“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就是成年人的行为宝典;《论语》、《易经》奥妙无穷,是滋润世人立身处世的心灵鸡汤。

步入经典,直面先贤圣人,定能激起广大教师对民族文化和传统道德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坚定传道、授业、解惑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四、以“多读书、写好字、作美文,培养农村孩子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为途径,开展经典诵读和传统美德教育。

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美德教育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进行,不能把学校办成私熟;不能把诵读经典上成语文课,精讲细读。基于这样的认识,针对农村孩子质朴单纯的人文底色,为他们走进城市,走向世界奠基。我们开展“多读书、写好字、作美文,培养农村孩子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为目标的实验活动。目的在于让他们在读书、写字、作美文等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沐浴传统美德。

五、要编写一套操之在手、循序渐进、富有情趣、音像图文并茂的系列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我们历时一年编写了一套《小学生读书星级达标读本》系列教材,选录内容为:古诗词、国学启蒙,成语故事,精彩成语,儿歌童谣,格言警句、谜语谚语、对联、歇后语、课外读物、名著书目,中外名人名言及代表人物简介。这套书设一星、二星……共六个星级,供1-6年级的学生使用。内容言简意赅,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图文并茂。剪辑刻录了十六集以100首经典古诗文为内容的视频情景诵读赏析系列光盘,发放到班级,定期观看。录制了100首集经典古诗词、传统德育警句为内容的录音带供课间反复播放。

六、要搭建读经诵典的活动平台,促进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

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从书中吸取优秀文化知识和传统道德涵养。为此1-3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读书课,4-6年级每周开设两节读书课。每天早晨开展20分钟的晨光诵读活动。为使读书活动有序有效,语文教师把每周需要诵读的内容列表,在周一贴在班内,学校每月根据列表抽查一次诵读效果。为使学生有书读,学校除增加藏书,开放图书室外,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庆祝会上,向全镇的学生家长发出了“每月少吃一斤肉,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省钱为孩子买书读”的倡议。截止目前,据统计,家长共为学生购买各类图书6730本,价值近10万元。为达到积累运用的读书效果,为学生新设了《心随书动-读写笔记》,内设:好词佳句摘抄、心灵感悟、好书荐给好友读、亲子读书栏目。

精心办好以“星星在闪烁”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每两周一期,把在读书中产生的与心灵共鸣的语丝片段、好词佳句,启迪人积极向上的好文章、孝德故事等像搜集星星一样写画到手抄报里,供自己和他人欣赏;为按规定栏目办好手抄报,也间接地促使了学生广泛涉猎读各类书刊,即配养了读书习惯,又增宽知识广度。

建立“国学经典诵读”兴趣队组。在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中,每班成立10人左右的“国学经典诵读”兴趣队组。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笠瓮对韵》、《大学》、《中庸》等名篇,要求学生达到背诵的程度。为保护学生的读书兴趣,寓教与乐,创新读书形式,定期开展诵读会,班内每双周一次,学校每月一次;定期举办配乐表演,每逢传统佳节,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元旦等节日,教师与学生会选择与此有相关内容的诗词篇章,进行配乐诵读和表演。

开展“日学一语,周行一善,月写一文”活动。为使学生达到熟记传统德育经典语句的目的,学校印发了经典词句卡片发放给学生,人手一份;校内、班内的墙上、黑板上都书写了固定的传统德育经典名言警句,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句,达到基本了解意思即可。面对传统道德的熏陶,要求学生行动起来开展助人、律己、孝亲等活动,周行一善即可,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配合“作美文”活动,要求学生每月写一篇以“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等为内容的弘扬好传统、好美德为主题的文章。

开展《中规中矩,人人从写规范字做起》为内容的写好字活动。汉字是我们民族的符号,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汉字所体现的传统美德意存高远,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十分重视让学生写好字,除上好课外,学校设立了“我写字,我快乐”精品展示作业;同时,要求学生作业、作文、考试等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要规范书写,促使学生养成中规中矩,沉稳有序的良好美德;学校或班机还定期主办书法比赛,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活动。

七、要营造一个浓厚的德育氛围,把学生置身在一个传统美德与优秀文化洋溢的氛围中。

学校利用广播在早、午、晚休息期间,播放古诗词录音,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登载经典美文、孝经故事、好人好事、好做法;让意境高远的传统美德佳句占领墙面;在楼道、走廊内悬挂传统美德内涵丰富的系列主题版面,如“民族的脊梁-历代先贤”,“流芳万古的中华文化典籍”, “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盛载传统美德的民族佳节”,“民族艺术奇葩-中国书法艺术”等。润物细无声,在德育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听、看、悟,感受中华美德,践行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美德与学习优秀中华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经诵典,让幼小的心灵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感知、领悟中华传统美德的伟大魅力,进而在成长的过程中,践行我们民族的优良德行。我们坚信,先知后行,长期坚持,周而复始,一定会在幼小的心灵中烙下我们民族的共同的核心道德观这一印记,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中华魂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幽幽中华魂!

阵阵震耳欲聋的炮火声响彻了大江南北,英法联军的坚船利刃,圆明园上空的熊熊烈火,强盗的烧杀抢掠,都何曾吓倒这坚强的民族?那漫天的血泊,人们那逝世时的哀嚎,犹如一把利剑刺进这民族的心脏,剧痛与鲜血驱散了恐惧与麻木;它就像一条鞭子抽击在这民族的脊梁,耻辱的怒火燃烧在每个人心上。但苦难的中国,那坚强的中华民族又能向何处去呢?黑沉沉的大地见不到一丝曙光。

那浩瀚的星空,那点点的星光,渐渐凝聚出丝丝渺小而坚毅的火。在那小小的火光中,我看到了顽强,那是中华人民不屈的信念!我看到了希望,那是中华崛起的希望!当那点点火光,凝聚在那嘉兴河畔,那小小的船舶上,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唤下,终于化成一个燃烧着熊熊烈火的火炬时,我第一次看到了光明––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辉煌的未来!

在那火炬的指引下,越来越多中华儿女挺起胸膛,去踏上那条崎岖而黑暗的道路,开始那寻求光明的征途!但这条路却是那样的艰难,无数战士挥洒下那鲜红的热血,风华正茂却早早地投入了大地的怀抱,永远地睡去……但那火炬放弃了吗?不,他没有!他仍然坚强地立在那里,为后来居上的中华儿女指引方向,带来光明!不知过了多久,那无边的黑暗突然出现了道道裂痕,一道金光腾空而起,扑向那辉煌的光明—那是一只名为中华的巨龙!在它的眼中还燃烧着熊熊的烈火,那是一个火炬,焚毁了一切专制与腐朽的火炬。它就是我们心中那洁净的灵魂,它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叫做中华魂!

回到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伟大的中国梦,我们也都会为了这个梦想去奋斗,去努力,去献出我们的一切,只要祖国需要,我们甚至能化为一棵小草,释放那晶莹而微弱的绿色。这难道不正是伟大民族之魂的闪现吗?

站在万里长城的广袤身躯上,望向那遥远的天际,感受着那奔腾的黄色巨龙在血液中流淌,你会发现,你的耳边响起了冲锋的号角声,那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乐章!你的眼中浮现出了一个个欢欣的画面,那是祖国母亲的独舞!你的心中将被一股熊熊的烈焰笼罩,那是幽幽的中华魂正在我们心中回荡!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中华美德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做人做事才有灵气。古代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教材。但是,随着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重新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严,弘扬亘古常新的民族精神,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新时代赋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神圣使命。

中华民族最博大精深、最具生命力的,是几千年所积淀的灿烂文化和朴素道德思想,它融知识与道理于一体,是人类文明智慧的一部分,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好的范本,是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熏陶的有效载体和最佳资源。

近日我与孩子共同诵读了一些经典的古诗歌,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丰厚博大,汉语文字的优美。其中《游子吟》是一首大家熟知的唐诗。这首诗写的是母亲为游子缝衣服的情景,表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唱出了伟大的母爱,因此广为流传。全诗句句发自肺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完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亲情教育,我们要感谢母亲赐予给我们的生命,感谢母亲给我们的关爱和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我们要回报母亲给我们的爱。进而我们要感恩和回报社会和我们的祖国。

通过诵读流传千载的中华古诗文经典使孩子们感受到了道德教化、思想熏陶、艺术感染、语言能力的训练,让孩子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为引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贯彻省委书记骆惠宁在长治调研讲话和市十一届党代会精神,10月26日下午,中心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在大会议室集中召开“弘扬太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专题学习研讨会,会议由党总支负责人、总经理马保贵主持。

会上,马保贵总经理首先传达学习了省委书记骆惠宁在长治调研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读讲解了市十一届党代会席小军书记作的《解放思想、敢作敢当、创新发展、奋发图强,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的报告,随后又对“太行精神”进行了解读和阐述,太行精神简言之就是:“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太行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民族精神,其实质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它与“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善地体现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三者的内在统一,是党领导太行军民在抗日烽火中铸就的民族魂,具有先进性、民族性和实践性。

马保贵强调:当前我们“弘扬太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务必要以省委骆惠宁书记在长治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十一届党代会上确定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发扬太行精神等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作为我们来说必须狠抓党建第一责任、必须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必须狠抓职工第一关切,以安全稳定为保障,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紧紧围绕“谋远、固本、强基+实干与创新”的发展理念,抓紧良好的发展机遇,建章立制,完善措施,以服务树品牌、以品牌增效益、以效益促发展,做大做强企业,筑牢经济发展、和谐安定的坚实基础。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扎实工作力争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向上级和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

接着他对中心1—9月份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1—9月经营收入完成3894.47万元,同比增加22.36%,税金65.93万元,同比增加55.24%,实现利润66.58万元,同比增效216.94万元,经营状况超出预期,成绩取得是全体干部职工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共同拼搏、辛勤奉献的结果。今后,希望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继承和弘扬“太行精神”,进一步增强太行儿女的文化自信,以昂扬的工作激情投身押运事业,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最后,与会同志以“弘扬太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结合各自工作,畅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增强了认识,提高了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长征精神的优秀征文

全文共 136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长征,想必大家都耳濡目染了解了许多。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伟大远征,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毛主席在长征结束后第一次会议上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宣告结束的。

长征是一幅画。天地风雪作纸笔,步履坚实出画卷。

长征是一首诗。时光荏苒凝文句,历久弥新成史诗。

长征是一位老人。风霜冷冽他眉目,苦难雕琢他风骨。

烽火狼烟已逝,忠骨烈魂长存。我们作为一名光荣的国防生,当矢志国防,更应了解历史,探寻历史,铭记历史。岁月如梭,波澜壮阔的画卷栩栩如生的又映人眼帘。大漠黄沙,激浪长河,都留下红军前辈坚定不移的脚印;冰天雪地,高山穿云,都矗立着长征英雄英勇无畏的塑像;青青草原,茫无际涯,都回荡着革命先烈风雨无阻的军歌。那一幕幕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一次次震山河撼人心的战役,都由那些老前辈、老物件诉说着,那些历史我们都会记得。

漫漫长征二万五,红军前辈肩负的责任无比巨大,星星之火或将熄灭,或将保留,那时的他们谁都不敢确定前路通往何方,但他们都在为了信仰而继续前行。有人说,在迎接黎明的曙光之前注定要穿越一场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那时天上有敌人的飞机不断轰炸,地上有敌人的部队围追堵截,我们的战士没有粮食没有药品没有子弹,但就是这样的一群看似普通的战士,却完成了革命史上的伟大远征。他们未曾彷徨,未曾胆怯,为了心中的信仰与梦想,把自己交给党,跟着党走,就这样一步一步,他们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走雪山、过草地······哪次不是险象环生?哪次不是危机四伏?据统计,红军长征途中平均每三百米就会有一位同志壮烈牺牲,多么骇人听闻的数字,但却真实的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是人与自然的较量,是先进与腐朽的较量,是生与死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红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赢得了这场较量,胜利地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仅生存了下来,还在北方站稳脚跟,迅速发展壮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长征精神,永垂不朽。薪火传承,代代相传。长征精神已经延伸成一种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真正体现;它是共产党人坚信理想、不畏困难的真正体现;它是华夏儿女患难与共、万众一心的真正体现。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身上肩负着的是祖国复兴的重任,前方注定充满艰难险阻,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倘若我们忘却了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又何谈接过长辈传递的时代火炬,振兴中华呢?少年强则国强,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是我们在逆境中成长,在苦难中蜕变的力量源泉。我们学习长征,就是要牢记党交给我们的伟大任务,就是要传承红色记忆中最鲜艳的部分,就是要弘扬我们一往无前的决心与信念。今天,长征精神依然应该被发扬,它不仅是当年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所在,而且是今天我们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长征精神永远不会凋谢,相反的,它会更加璀璨夺目。

有人说:是红军爬过的山,坚强了我们的骨骼;是红军淌过的河,澎湃了我们的血液;是红军走过的路,绵延了我们的生命……我说:长征永远不会被遗忘。长征,我们一直在路上。长征精神将融汇在国防生的血肉与灵魂中,成为我们的前行动力。如果你想收获更好的自己,如果你想让你的才华配得上你的野心,那你就得有这份长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自李克强总理在向本次人大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提“工匠精神”,从德国制造到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从瑞士手表到中国航天,可圈可点的案例分析与文化自省,已经在以朋友圈为代表的舆论场上流行了一轮。

前些日,李总理提醒中国还“不具备生产磨具钢的能力”与“圆珠笔头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点出一个基本现实:中国制造中的粗制滥造仍触目可见,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其实,制造强国只是工匠精神的果,不是因,也不是终极目标。工匠精神的因与终极目标,都是人本身。

今日提倡工匠精神,首先是因为我们希望告别“圆珠笔老不出水”或“用一次就坏”的时代,与那些卓越之“物”共生共处。我们希望厂家制造的一口锅,从出生到老年,都仍然好用;一块表由奶奶传下来,戴在腕上仍然滴答不止;城市的下水道于一百多年前建造,还是那么通畅。

由此,很多生命记忆得到活生生的传承,卓越之“物”里饱含着人的专注与深情,传达给一直使用和保存的人。对天地间的各种产品,我们不是弃之如敝履,而是当做值得爱惜的果实。人与物之间,才会告别粗鄙,达到一种美好的状态。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产品,如果靠地沟油与三聚氰胺就能赚大钱,工匠精神就只能是一句口号。只有当我们开始真正欣赏匠心独运的人,当看到一位拿高工资的高级技工,不是因为其收入超过名校硕士而羡慕,而是因为他对手艺的专注去尊敬,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人”,才会成为一种精神标尺。人与人之间,也才能告别粗鄙,回归到生命品性的相互砥砺与欣赏。

就像日本与德国一样,告别粗鄙时代,要经历管理与教育的双重革新。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朱子文化主题征文2500字

全文共 2904 字

+ 加入清单

朱子是我中华民族自孔、孟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朱子文化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子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所创立的闽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道南、道东之传与闽台朱子文化

朱子是我中华民族自孔、孟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他的著述宏富,思想博大精深,他所编著的《四书集注》自元朝以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对我国的政治、思想、学术及教育乃至一般社会文化之发展,产生了全面性深远的影响。1175年,朱子与吕祖谦合编北宋四子之言论选辑为《近思录》,并以《近思录》为《四书》之阶梯。由于朱子对教育的重视与身体力行,才使得他的学问能感召众多弟子,而终能大行于其身后。

儒学在明郑时期传入台湾,主导明郑历史的延平郡王郑成功与晚明儒学有深厚的渊源。因此,明郑时期的台湾儒学,虽刚萌芽,却是上承有明一代儒学,下启清代台湾儒学。延平王郑成功军旅中的一批儒者,则是把中华传统儒学和福建朱子学最早传入台湾的开拓者。台湾儒学的另一来源是清康熙以及此后的理学家。他们在台湾建造学校,开办书院,把福建朱子学即闽学全面系统地传入台湾。闽、台仅一衣带水之隔,荷据时代台湾之汉移民以闽人为主,明郑之时自郑成功以迄下属亦多闽人。清代台湾在1885年(光绪十一年)建省之前,也一直是福建辖区。因此,闽学传入台湾乃顺理成章之事。

由于康熙皇帝是朱熹的崇拜者,清代成为台湾儒学的重要发展期。康熙对朱子“最为尊崇,天下士子莫不奉为准绳”,一时朱子学大兴,学者遍及全国。经过200多年的垦殖,儒学已在台湾的土壤里生根,并开花结果。此期的思想主流是福建朱子学,程明道曾视其大弟子杨龟山归闽为“道南之传”,则朱子学入台可称为“道东之传”。就思想的原创性言,台湾儒学系出福建朱子学;但是就思想的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而言,台湾朱子学所浮现的问题,诸如与异文化(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邂逅,与民间信仰(如文昌帝君的信仰)的遭遇,与移民社会的互动,都使台湾朱子学展现奇异缤纷的多元色彩,并彰显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时代,信息媒体的发达,两岸交流的频繁,促使朱子文化的流布更加普及,相关活动的举办成功见证朱子思想的魅力不分古今。新竹鹅湖书院的落成及经典读书会的举行,象征中国哲学史上精彩的朱陆心性论辩,其理性精神的再度弘扬。2013年新春,台湾举行了为时半个月之久的颩灯会系列活动,“2013台湾颩灯会系列活动——新竹朱子学堂系列讲座暨书院文化论坛”,是台湾颩灯会的卫星(satellite)活动。新竹朱子学堂代表象征新竹之人文特色,更成为推广在地人文、传承朱子文化之重要交流平台。“新竹朱子学堂系列讲座”以“儒家与庶民生活”为主题,扩展朱子文化的社会普及,提高民众的人文素养与社会关怀。

朱子的许多诗词格言,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民本思想、治政理念、和谐追求都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民族文化的传统中,为使其广布流传,特敦请福建省歌舞剧院专业作曲家骆季超教授为朱子诗词格言谱曲,融合古乐今声,以合唱、独唱、声乐、演奏等表演方式进行,结合两岸地域文化、人文历史,打造两岸同声之经典画面。2014年10月在台北中山堂演出的“朱子之歌·道东之传——光复节闽台文化交流音乐会”由南平南词艺术团、台北国乐团及附设合唱团携手合作;在新竹县文化局演艺厅演出的“朱子之歌·两岸同声”则由南平南词艺术团、新竹市立国乐团、新竹县教师合唱团、新竹市立混声合唱团等艺术团体联合演绎,共同谱出朱子心曲,再现圣哲古风!

二、朱子文化的传承、实践与创新

朱熹的思想理念极具“融旧铸新”之内涵,其融合前人智慧之结晶,以开拓新时代之需求,富有温故知新之效果。朱熹认为读书应“少看熟读,反复体验”在于重视实践之哲学,主张将所学融入并实行于日常生活之中。这与邓小平所言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甚为贴切。

世界朱氏联合会(世朱联)于1993年成立以来,以促进全世界朱氏宗亲之间的亲睦团结、贡献国际亲善及世界和平,承继发扬以朱子为代表的东方优秀传统文化、修复朱子遗迹为宗旨。世朱联作为全球朱氏族裔唯一的世界性组织,自首任会长韩国朱昌均先生创会迄今已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2008年10月在婺源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朱茂男被选为会长后,力图以三个层次实践推广朱子文化:“一以学术研讨学习为视野,二以经典论坛对话为核心,三以文化教育推广为脉络。”

世界朱氏联合会在2010年欣逢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举办一系列的庆典活动,获得广泛的回响与关注。于一系列多元文化的活动中,包括海峡论坛暨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开幕式、韩国朱子庙大际。东南亚六国联办庆典活动,以朱子家训中英文版的碑文揭牌仪式,及近500位学生默写朱子家训的壮观场面令人印象深刻。台湾方面则以新竹朱子学堂的揭牌仪式,开启两岸书院合作的新起点,又以嘉义朱子公庙依照朱子家礼举行的祭朱子大典,最为经典。而接续下来,在大陆南宁举办庆祝活动与北京成立全国朱熹研究会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闭幕式(涵盖:邮票首发、朱熹铜像落成典礼、朱子文化园启用典礼、朱子林的兴建等重要的仪式)。在学术活动方面,除了大陆安徽主办的两岸四地朱子学研讨会,更特地在海外的日本及台湾举办朱子学学术研讨会,足见朱子学不仅促进东亚文明,更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与价值。促使朱子文化之精神延续到2011年世界朱氏联合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而达到高峰,亦为传承朱子文化揭开了新的里程碑。

2008年“朱子之路”的首航,由杨儒宾教授担任领航者的角色,得到了热烈的回响与鼓励,使我们感到这是一项值得推动的文教志业。“朱子之路”即走访一遍朱熹出生成长、求学、讲学、终老的地方,行程中借由学者及学员们读朱子书行朱子路以“走朱子之路,行朱子之道”的精神,累积对于经典中知识的体认,进而发扬朱子学,达其永续传承朱子文化的愿景。2014年“朱子之路”参与人员,除了两岸硕博士师生团,还有台湾新竹博爱、关西、新埔国中书法团学员参与此行,并与南平书画社成员于南平市玉屏阁,举办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书画交流笔会,以朱熹诗词格言为主轴,于活动中挥毫落纸,借由书画墨宝以增进两岸朱子文化的交流,寓朱子诗文于芳墨之中,为此届“朱子之路”增添书香雅韵。

未来朱子之路将规划三条不同路线,分别为闽北遗迹之旅、闽南海洋之旅、书院文化之旅。我们的目标,一是让朱子之路成为庶民生活的国际品牌。从纵向扎根的薪火相传,到横向拓展的精神发扬,结合学术教育、文化创意与观光旅游,融合多元文化,让朱子之路成为庶民生活的一环,继而推广到全世界,成为国际品牌。二是建立以“朱子之路”为主题的朱子学院。整合地方社科研究团体、研究会及各级文化部门的人力,并在各地书院及紫阳楼等地设置研究员。平时从事朱子文化之研究和古迹维修之监管。朱子学院可于春、夏两季举办朱子文化夏令营、研习营之活动,或协办海内外之朱子学术研讨会。

多年来以发扬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志业,其活动成果,对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开拓注入一针强心剂,更见证灿烂的朱子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雷锋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并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生命科学学院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清扫宿舍楼”活动。广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永恒的雷锋精神。

活动中,志愿者们打扫了湘雅新校区一、二、四、五号楼及南校区升华公寓14栋和31栋。志愿者们自备了扫把、簸箕和抹布,分配好任务后大家即刻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有的同学认真地清扫了一楼大厅的地面,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有的同学细致地打扫了各层的楼梯和走廊;还有的同学用心地擦洗了楼梯的扶手和窗台。大家分工明细,默契配合,圆满地完成了本次的学雷锋活动。

事后,记者采访了生物科学1302班的于文霞同学,于同学说:“此次活动,使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内涵。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切实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不仅如此,2013级本科大队的27名志愿者代表还前往XX社区警务室进行弘扬雷锋精神的志愿活动。

经过2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所有参与志愿活动的学员圆满完成了社区警务室周围积雪和办公室卫生环境的清扫工作,从警务室楼内到院内,原本被积雪铺满的路面被大伙齐力铲成一堆,地上的干枝枯叶也被扫入垃圾箱,每个案件受理窗口以及办公桌椅学员们做到了全方位的清扫,为忙于案件处理、巡逻工作繁重的警务室民警创造一个干净舒心的办公环境,他们的辛勤劳动受到了社区民警的一致赞许,并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感谢。

最后,学员们纷纷表示会继续传承和发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者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时刻以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家风家教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是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我这艘快乐的小船每天都生活在家里这片蔚蓝、温暖的港湾里,虽然无拘无束,却有着家规这条看不见的航线在指引着我一路向前的方向。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家风

爸爸告诉我,做人一定要“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孝”,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家的饭桌是长方形的,每次吃饭,爷爷会坐在中间的椅子上,奶奶坐在右手边的第一位,爸爸坐在左手边第一位,妈妈坐在右手边的第二位上,我坐在左手边第二位。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座位安排却包含着长幼尊卑和浓浓的孝义。吃饭的时候往往是爷爷先动第一筷,我们才捧起饭碗在浓浓的香气中吃饭,因为这样才能体现出对爷爷的孝顺与恭敬。妈妈经常说“只有小事情的孝道做好了,才能成就大事情的孝道”

姥姥告诉我,为人处世一定要有“礼”。

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可以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得出评价。我们家姥爷、姥姥、妈妈都是老师,呵呵,可以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了。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我一出生就被大人教导要有礼貌,要知书达理。我没能达成长辈们的心愿,整天疯玩,遇到开心的事就哈哈大笑,一有不开心的事就会闹情绪。姥姥就会一直耐心地给我讲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曾写过一篇《朱子家训》。我到现在仍能熟练地背诵其中一段:“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我成了邻居、老师眼里文明、稳重的好孩子,还经常会成为其他孩子的“学习榜样”呢。

妈妈告诉我,生活要“干净”。

妈妈是是个勤快的女人。每天都会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条。每当看到我的房间有一点小凌乱的时候,就会逼我把房间收拾干净,把东西各就各位放好,直到她顺眼了为止。在妈妈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家成为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家里的每个人在她的影响下都变得干净利落。我也因此被学校评为“十星少年之卫生星少年”。

“讲孝道”、“有礼仪”、“爱干净”代表了我家的良好家风。我会继续把他们发扬光大,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真善美共筑理想家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每日,我们穿梭于这个世界的角落间,而梦想把我们紧紧联系到了一起,穿行在这个冷暖未知的世界,有许多事令人心寒不止。相反,亦有很多事令人心暖如遇冬日的暖阳。真善美伴随着我们一点点涌入这个钢筋铁骨、一片冰冷的城市。

现如今的我们是在校的学生,梦想是什么?对于现在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们,恐怕除了学习就少有让我们担心的事,一个个婉如王公贵族的生活,在时间之潮中渐渐淡忘了我们最初的方向。

我喜欢编故事,当然写着写着就一发不可收拾。这源于家里的书实在多的泛滥,半数都是老爸的书,关于法律、名人选集之类的,对于这些我看着都头疼,但偶然找到一本故事书也让我兴奋不已。看过之后,仿佛置身于书中的人物久久不能跳出。书中故事、小说总是悲喜交加,但多数总是悲大过于喜,这实在令人感到心酸,更有时感慨世间冰冷的人情世故。

曾读过那么多的故事之后,我突然也就想自己写小说。如果问我为什么不是去当小说家,因为只是想简简单单的写小说,好多网络小说多数是编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一些人物素材的。但却给人总是悲伤、狠厉的格调。让人感到仿佛这个世界有的只剩绝望。实则不是这样的,起码在我看来,任何事物度会有两面性,无论是悲伤、绝望都会是我们在人生路上所要经历的历练。有句老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说的大概就是这样吧。

我将我们初中三年一点一点的写下,就像一本回忆录,但以小说的形式再现时,曾今失落失意的瞬间曾经多数以为要放弃的瞬间是那样的孩子气。

正如小说,如若我们写下自己的故事,那么我们既是自己人生的经营者也算是旁观者,会不会看得更加清楚?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少走些弯路,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我们会不会让这个世界更暖?答案是肯定的,弘扬真善美不难,其实他们亦是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作文

全文共 1700 字

+ 加入清单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家训家规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以下是关于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比赛征文750字800字,请欣赏!

篇一: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象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这些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做人要尊敬长辈,爱护小辈。当然他们也以身作则。记得在我10岁那年暑假的时候,外婆生病了,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回到老家,在外婆的身边片刻不离,细心照顾着外婆,直到外婆病好后才回到家。受到了妈妈的影响,我也对长辈很尊敬。在外面,我会扶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公交车上,我会为头发花白的爷爷让座;在家里,我会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见面,每天只是电话的问候,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外出旅游时尽量带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

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

现在,家风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实,家风是个古老话题,对家庭成员而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风。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种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说,做儿女的,在好的家风熏陶下,会用好的家风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篇二: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家风”看到这两个字首先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照我的看法,家规像是一些列在纸张上的条条框框,就像是约束人做事情的一把戒尺,如果有人违反了就要受到惩罚!而家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他不需要列举,他不需要宣导,更不需要背诵!是一个家庭里一把无形的尺子,子子孙孙代代传承......

从小在农村长大,所以我的童年不是那种锦衣玉帛的日子!爸爸经常外出赚些零花钱,地里的活就都落在了妈妈的肩膀上,妈妈没有时间照顾我们姐弟三个,从小是奶奶把我带大,所以我和奶奶的关系格外的亲!记忆力都是奶奶的影子......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电视机总是那么的新鲜,里面有看不完的节目。当时的愿望就是一整天哪里都不去就在家里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但是在奶奶看来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奶奶有她自己的理由:第一是经常看电视对我的眼睛不好,第二是这样会浪费电费,那个年代每分钱都是那样的珍贵!奶奶总是说攒着钱给我娶媳妇......所以我已经习惯了奶奶的安排,每天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休息都是有时间的!渐渐的我养成了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也就感觉理所应当了。如今奶奶已经离我而去,但是奶奶的教导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我也将奶奶对我的教导教导给我的后代,我想节俭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不管到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的!奶奶用实际的行动教会了我节俭持家的道理。从我记事从来没有见爸爸妈妈吵架打架,他们真的很和睦,从来也没有说脏话骂人等不文明的行为!也许是环境的原因吧,所以我自小没有和谁家的小孩说过一个脏字,村子里的人经常守着爸爸妈妈夸奖我,我想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此吧......谢谢爸爸妈妈给我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和万事兴,和睦的家庭才能有进步,才让人感觉到家的温暖!我为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感到自豪!等我以后结婚生子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努力去维护一个模范和谐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要和谐的前提是无数个家庭的和谐,家庭要和谐离不开良好的家风,传承美德,共同发展!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五四精神的五四青年节作文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五四精神,做一名守纪律讲道德的中学生》

刚过完五一小假,我们又迎来了五四这个特殊的节日。这是我们的节日。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了我们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可是要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还是在拼搏中进步?在学校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有的同学经常迟到、甚至旷课;有的同学穿拖鞋,有的同学偷偷地躲在学校的某一个角落吸烟,有的同学带起了耳环染起了发;还有的同学一到上课就睡觉……这些不良的行为不仅严重地危害到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影响到学校的形象,是一种严重破坏校风校纪的行为。

这些不良习惯为什么会产生呢?有的是因为有的同学在生活方面完全没有自觉性,不能约束和控制自己,随心所欲;也有的是因为有的同学认为学校的纪律太严,完全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也有同学认为那是酷的表现……,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些不良习惯都是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的表现。我们在学校里,只有在校风校纪的约束下,才能正常地完成学业,如果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恶习,今后走向社会,是很难立足的。如果这些不良习惯不及时改正,就会误入歧途,小错就会酿成大错。

我们每个人在这里求学,都有一个追求,都有一理想,都有一个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片沃土的话,我们要在这里把我们的耕作变成果实,实现我们的追求;如果说学校是一支拐杖的话,我们要拄着这支拐杖攀登高峰,实现我们的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只展翅飞翔巨鸟的话,那她会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要学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学的人,一个守纪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一个高尚的人”。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那就让我们现在作一名守纪律讲道德的中学生,将来作一名有素质的好公民!

[弘扬五四精神的五四青年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善心的初中作文_其他话题800字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

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

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展开阅读全文

弘扬工匠精神优秀作文600字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工匠精神将何去何从

提到工匠精神,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匠人”这个日本词汇了,日本人自古便推崇“匠人精神”,就以食物为例吧,在日本,人们心中对饮食的最高标准,不是法餐、意菜或某个菜名这种单一的词汇,而是某某人做的某种食物,这便是匠人精神的体现了。

日本京都的四大料理之神都是像寿司之神、天妇罗之神这样的以单一食物所形成的,这也就体现出了匠人精神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力求在单一领域做到完美。在日本,人们甚至可以说出细分到某一种茶点的匠人的名字,而这种崇尚匠人的社会气象又能使许多传统技艺在匠人手中流传至今,可以说,工匠精神代表着传承。

不只是日本,其实工匠精神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瑞士的制表师能不借助电脑和机械,一把镊子、一副眼镜,就能组装出世界上最复杂的机械表芯。每当我们捧起一块这样的手表,陀飞轮、星相、音乐、报时等功能之下,我们能听到齿轮咬合的轻响,这便是制表师日日夜夜在工作台上创造的奇迹。

同样的工匠还有许多,法国的高级皮具师,德国的跑车发动机调效师,捷克的水晶工艺师,他们在世界上的不同角落,用自己的双手和技艺,创造出一件又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可以说,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是高档、完美的代名词。

那么在中国呢?中国的工匠精神在哪里?我们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到它:一件件精美的漆器、玉器、青釉、粉彩,古代的匠人们将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创造出来,保留至今,当我们对着这些文物惊叹古时匠人精神的伟大时,又会不会疑问:“我们现代的工匠精神在哪里呢?”当中国变为世界工厂,当机器替代了灯下工人的双手,当人们开始对千篇一律的电子产品热情不已,又有几个人会想到保护我们濒临灭绝的工匠精神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外国的事例中为中国工匠精神看似黑暗的未来中找到一点光亮。工匠精神是冰冷的机器所代替不了的,当工匠精神被大众所重视,当手工的艺术与流水线上的产品区别开来,当工匠精神带上本应属于它的高贵,我们的工匠精神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