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彝族

彝族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彝族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彝族问题。

分享

浏览

5664

作文

44

彝族火把节600字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是彝族人的一个传统节日。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让我来讲讲吧!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奶奶是这样说的:古时有个魔王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但姐姐是这样说的: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据说。

“火把节”的节目特别有意思,男人们参加摔跤、斗牛、斗羊、斗鸡、赛马、爬杆等项目;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最美的要数选美了。你看那一个个美丽的彝族姑娘手里拿着黄伞,牵着美丽的镶包,还有一个个帅气十足的美男。

“火把节”那天家家杀牲以祭祖先,饮酒、吃坨坨肉。当夜幕降临时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唱歌、跳着美丽的达体舞,一直玩到天亮才结束。

吃过饭以后,差不多天黑了,火把节欢庆开始了,一位吹笛子的长者站在所有人的中间,这位长者可以算是村里比较有本事的人,因为吹笛子的手艺只传授给他的儿子没有儿子就传授给他信赖的人,在这位长者的旁边有一堆篝火,大家围成了一个圈在一起跳“踢脚舞”跳了好一会儿舞,人们拿起了火把在篝火上把火把点燃了,人们举者火把在田野上跑,我看见点点星光和点点火光,火把每到一个人身旁都要围着火把绕代表着吉祥、平安,大家都盼望秋天能有好收成,从他们的笑容中看见了他们秋收时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彝族节日—祈雨节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属龙日是楚雄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祈节,彝语称为“门捏底”。

季春三月是一年中夭干少雨时节,彝族群众担心四月间小秧栽不下去,就以村落或家族为单位,相约成群,在毕摩的主持下,选择寨子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到山顶祭天求雨。彝族认为祭天求雨的山越高离行雨的天龙越近,求雨就更加灵验。祭夭求雨仪式是在村寨附近最高的山顶,选一棵大树作为“龙树”,在龙树下摆设祭坛,在祭坛上铺垫青松毛,摆上酒、茶、米、肉等祭品,点起清香,杀鸡宰羊,敬奉“天龙”。

祭祀仪式开始,毕摩要在参祭人员中选出一个强壮的小伙子,让他抹成大黑脸装,扮“龙王爷”的模样。龙王爷腰间挎着一个盛满水的大葫芦攀上龙树,在毕摩念“求雨经”时向下泼洒“雨水”。其它参祭人员跪在祭坛前默念祈雨。毕摩手摇冲夭铃,身披法衣,头戴法帽,施展法事,边跳边念“求雨经”。念完一段经,龙王爷就向地面洒些“雨水”。问树上求雨人,雨下得如何?求雨众人答:“雨水太少,庄稼长不起来,请龙王爷多行点雨”。毕摩又念一段“求雨经”龙王爷又从树上多洒些“雨水”,再问如何?求雨众人答:“雨下得太多,庄稼受涝,难有好收成”。毕摩最后再念一段“求雨经”,龙王爷才均匀地洒下雨水。

祈雨祭祀完毕,大家开始吃祭餐,吃完祭餐,众人就启程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毕摩手持法器在前边引路,年轻小伙子们则临时扎一乘轿子,把黑脸“龙王”抬回家。一路上毕摩吟唱“鲁更恰”,认为这样做了,就能把“真龙”接回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彝族古老的祈雨节,世代相传延续至今,表达了彝族人民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朴实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的民风民俗——火把节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等的传统节日,但是只有彝族的火把节让我感到最神圣,最让人记忆深刻了。

在彝族的记载中,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最后一起游玩火把。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在彝族中,最重要的要数 “选美”了,这天 ,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姑娘们要效仿像阿什莫那样,举行跳舞比赛,选出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竟相奔走。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起一堆的篝火,众人挥舞着火把,载歌载舞,迎风引吭,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因此被称为“东方狂欢节”。

彝族的火把节象征着团结,所以神圣;象征着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记忆深刻;象征着和谐、幸福,所以时时萦绕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的民风民俗——紫溪山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彝家孩子的我,从小在山里长大,山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彝族民风民俗作文彝族的民风民俗作文。在家乡的众多山中,我最爱的是紫溪山。如果我是画家,我要把紫溪山的美景描绘出来!可惜我不是。但我不气馁,因为作为学生的我一样可以用手中的笔,描绘出紫溪山的美。

紫溪山风景优美。走进紫溪山,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邀我做朋友;茶花儿与我交换眼神,向我展现它的婀娜姿态;老树摇摆着身躯,为我的到来翩翩起舞……让我感受着大自然的热情、和谐与美丽。

紫溪摩崖多么神奇呀!岩石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骆驼运货”,有的像“猴子观海”……这样的奇峰,再加上云雾的衬托,简直就是《西游记》里的仙境。微风拂过,带走了云雾,又一个奇景展现在我的眼前:八仙在云海里若隐若现,好像是要去参加王母的蟠桃盛会。

紫溪的山多险呀!紫溪摩崖的路直上直下,游人连走带爬,在经历磨难的洗礼后,才能站在胜利的舞台上。游人都喜欢欣赏山崖上的文字,因为那是彝族文化历史的见证。站在山顶,微风吹来,带走了爬山的倦意,让人神清气爽!往下看,只看见层层云雾;侧耳倾听,“神仙”们参加蟠桃盛会的欢声笑语在耳际飘荡……

紫溪山,你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增光添彩,成千上万的游客在你的怀抱中放松心情,消除烦恼。我爱你,紫溪山!

展开阅读全文

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1935年5月20日,刘伯承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先遣部队到达冕宁,21日,红军先头部队在拖乌喇嘛房受阻。22日,红军先遣队宣传队队长肖华通过通司(翻译)向阻挠的彝族武装喊话:“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从这里经过是借道北上抗日。”

并反复阐明了红军的性质和政治主张,经过通司联系,双方进行交谈,小约达提出愿和刘伯承结为兄弟,于是双方便在秀丽的彝海边举行了结盟仪式,因为当时没有酒,便从海中取来两碗水,以水当酒,歃血为盟,刘伯承端起酒碗,大声发誓:“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同小约达今天在海子边结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罢一饮而尽。果基约达也举起酒碗说:“我小约达同刘司令员结为兄弟,愿同生死,如有反悔,和这鸡一样死”。亦一饮而尽。

刘伯承将随身携带的手枪赠给果基约达,果基约达把自己的黑骡子送给刘伯承,红军赠送了部分枪支和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果基约达派出4个彝族向导为红军带路,护送红军。红军大队人马顺利地通过了彝区,挥师北上,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粉碎了蒋介石妄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在党史、军史和民族团结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95年8月1日,冕宁县万余群众和中央、省、州领导以及刘伯承元帅、聂荣臻元帅的子女,在这里集会,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过冕宁暨“彝海结盟”60周年,同时举行了“彝海结盟纪念碑”揭幕仪式。纪念碑的碑名是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纪念碑介绍碑文用彝、汉、英三种文字书写,纪念碑群体雕塑由刘伯承、聂荣臻、果基约达和参加结盟仪式的当地彝族群众代表沙马尔各4人组成。雕塑基座高3。5米,人像高5米,基座宽2。2米,台阶高6层,寓意着1935年5月22日结盟和60周年纪念活动,当你来到彝海,站在这座气势恢宏的纪念碑下,追忆60年前红军长征所走过的艰苦路程,你会体味到长征路上的那份壮美和艰辛,聆听到革命前辈们留给后人的谆谆教诲……

大脑里便浮现出红军走向陕北走向延安的那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壮美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俐侎人火把节的故事

全文共 170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是彝族等许多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俗称"火把节"。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彝族俐侎人火把节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彝族俐侎人火把节的故事

生活在滇红之乡的西南部、万明山脚下有一个少数民族村-风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距政府驻地 15公里,国土面积 5.4平方公里,全村辖 15个村民小组 529户农户 2154人,其中 俐 侎 族 427户 1704人,涉及 14个村民小组,纯 俐 侎 小组 11个,与汉族杂居小组 1个,占全村人口的 79.6%。 全村山高地陡,属山区、半山区,年平均气温 16.5℃,年平均降雨量 1450毫米,属中亚热带温凉气候。地理条件恶劣,生存条件极为困难,大多数 俐 侎 人仍处在温饱线以下。距团山村委会 3公里处,有一座绿绿葱葱的高山,名为万明山,海拔 2905米,山顶冬季积雪,登临其巅,可纵览群山,山上有一古寺遗址,至今香客不断。境内居住着的彝族 俐 侎 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保留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传统的村寨建筑,传统节日有赶庙会( 农历四月初八)、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至二十六)、七月半、十月朝等,流传着 俐 侎 人起源的传说、金银饭的传说、葫芦笙的传说及火把节的传说。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是彝族等许多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俗称"火把节"。居住在凤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彝族 俐 侎 人过火把节,沿袭着古老的习俗并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节日文化景观。 俐 侎 人视火把节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来临,各家要接回已出嫁的女儿,人人身着节日盛装,祭祖祀神,燃起火把,击响大锣,唱火把歌,跳火把舞,共祝物阜民丰。过节这一天几家人凑起来杀一只羊或杀鸡煮肉,二十四这天献山神祭田祭地,二十五吃过晚饭立火把、打歌,酒在打歌场上喝。

火把节的由来

关于火把节,在 俐 侎 人心中有着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传在很久以前, 俐 侎 部落里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喜雀姑娘,周围众多部落着领都被喜雀姑娘的美貌所倾倒,早已垂涎三尺,欲以武力进攻 俐 侎 部落,霸占喜雀姑娘。喜雀姑娘不愿看到族人和亲人遭受战争的欺辱和蹂躏,毅然献身火海,以死回报族人。后来族人就在喜雀姑娘遇难的山上燃起篝火,敲响锣声,挥舞火把,跳起大锣笙,以示纪念,故而相沿成习。

另外有一个传说: 早在很久以前,世上万物都有语言,人类能与所有动植物进行交流对话。有一天,天上出现了七个太阳,大地上炎热得让所有的生物无法生活,到处是熊熊大火和浓烟,万物面临着生存的威胁。于是,人类就和动物植物在一起共商对策,大家一致推荐白猴王上天去找龙王,谁知龙王只有一只盛满水的大缸,那正是人间所需要的雨水,他一生气就把桌子掀翻了,缸里的水倾泻人间,这雨一下就是七七四十九天暴雨。整个世界被水淹没了,大地上听不见任何声音,漆黑一片,不分白天黑夜,人类无法生活。当时河水上面飘着一个大葫芦,里面躲着姐弟俩人。于是玉皇大帝派来寻找人类的灵鼠啃出个洞,救了姐弟俩,后来姐弟俩人结为夫妻。为了生活,丈夫到没有被水淹的大山去取回火种,点燃绑在牛头上进行耕种,就这样人类得到了光明,世世代代生息下来。后来人们为纪念这对夫妻,就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定为火把节,沿袭至今。

火把节习俗

(一)祭田祭地庄稼:从农历六月二十至二十五。二十晚黄昏时分跳锣正式开始,跳锣队伍点起火把,敲击大锣。村民们将各自在家中祭祖或到田间地头祭田,成群结队进入各家各户昼夜击锣循跳,直至走完全村。

(二)祭狗: 农历六月二十五。先喂饱了狗再用餐,以示纪念祖先。 俐 侎 人至今仍然保持着不吃狗肉的习俗。

(三)山歌对唱: 农历六月二十六。由团山村 俐 侎 族歌舞表演队出演 6个节目,接着就是山歌对唱,这是 俐 侎 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日子。

(四)洒火把:农历六月二十五晚上至二十六。由当地头人带领着全村 俐 侎 村民,到田间地头、村寨角落进行,洒火把,求吉祥。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彝族民间禁忌很多,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有表现,且各地有别。

饮食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因这些动物与人类同源出于雪;是雪的子孙;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忌肉食露天进屋,否则鬼魂会附其上;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会使家境贫困;禁平日反向推磨,会给家庭带来灾难;忌推磨时磨心突断,俗信是鬼在作怪,磨出的粉不能食用;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等等。诸上种种禁忌涉及到食物品类、饮食方式、食品制作、饮食主体,这些饮食禁忌习俗直接影响到彝族饮食文化结构。

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妇女不能上房顶。忌讳触摸男子的天菩萨,犯忌者要宰牲,打酒谢罪赔礼;解放前等级低下的犯忌者,还有被断臂、处死的危险。如果被妇女抓摸了天菩萨,此男子将终身不吉,事后天菩萨必须剃尽,否则死后不能鬼归祖界。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俗信认为妇女的生育魂格非最爱附在这些物件上,若送与别人,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日常生活中,忌舀汤时反手用木勺,忌和燕麦面时顺时针方向搅动,忌人出远门便扫地,因为这些都是丧葬时的习俗。忌讳言死,而称老了。忌讳影子被人踩踏,被踩者一定会为此报复。禁止在放置祖筒的祖灵箐附近鸣枪行猎,或砍树烧荒。禁止在焚场或墓地打猪草、放牧。参加祈雨仪式时,禁止男子戴帽、女子打包头。禁止跨越火塘或踩踏锅庄石。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

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过去流行多神崇拜,祭祀祖先。一些与汉人长期杂居的彝族人,也信佛教。19世纪末,信基督教、天主教的先后传入,但信者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又称“东方的狂欢节”,是彝族的节日,过火把节的还有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

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将会进行“三天三夜的狂欢活动”。

第一天:祭火。

一般由寨子里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人在山上进行祈求,祭祀,杀鸡宰牛羊,然后用最原始的方法获取火种,进行保存,等到第二天。

第二天:传火。

白天会赶集,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选美比赛,歌舞表演等。晚上,由当地地位高的人一起用取来的火种点燃事先准备好的主火把,然后每家人在主火把处取火,进行游街仪式,随后就是火把狂欢,一起撒火把,跳左脚舞。

第三天:送火

期盼来年会带来好运,丰收。下午回召集所有男人,不管老少,聚集在一起吃饭,代表火把节的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们凉山彝族人民最具特色的火把节的第一天,火把广场要举行隆重的打火把仪式。吃过晚饭,我和远道而来的雨琪姐姐,璇璇妹妹等一大帮亲戚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火把广场。这里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挤满了跳达体舞的人们,欢乐的气氛让我也不禁加进到了其中,人们不分种族肤色,手拉着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不时还伴随着阵阵欢呼声……

正当我们跳得兴奋的时候,天空传来了“砰”的一声巨响,原来是焰火晚会开始啦!流星一样的焰火带着刺耳的呼啸声冲上了夜空,在深蓝色的夜空中间绽放开了一朵朵金黄色的绣球花,瞬间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在我们遗憾的时候,一条条“小金蛇”又窜进我们的眼帘。

五彩的焰火给彝族人的火把节增添了无限节日的气氛,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啊!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的火把节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很久以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睦相处,经常互相往来。有一年夏天,一个名叫耿丁的天差下凡游玩,却和人间英雄豪星发生了矛盾,于是两人比赛摔跤,结果耿丁被摔死了。天神大怒,放出许多蝗虫来破坏庄稼。豪星带领人们燃起火把,举火烧虫,保护了庄稼。从此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便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耶!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八月十一日的火把节了。我终于可以来参加易门县浦贝彝乡举行的火把节。这一去,不仅让我品尝到美味的羊肉佳肴,还让我体验到浓厚的彝族风情,真是“一举两得”呀!

当我们到达场地时,正好是我特别好奇的神秘祭火典礼。祭火典礼分为三个阶段:取火、迎火和送火。这些都是由大毕摩和彝乡同胞们共同完成的。圣火是取自神秘而美丽的人间仙山——马头山。圣火是用传统的钻木取火的古老方式,这代表着彝族人民追求光明和幸福的美好心愿。

转眼,到了晚饭时间。百桌羊肉汤锅盛情迎宾客,热腾腾的羊肉汤、香喷喷的粉蒸肉、香醇的彝家米酒……瞧这阵势,想不香飘十里都很难啊!这光闻着就让人口水泛滥,心动不如行动,美食,我来了!

吃饱喝足之后,夜幕早已降临,火把狂欢之夜开始了!

在星月的照耀下,在群众的欢呼声下,在花鼓队、唢呐队的簇拥下,大毕摩点燃第一堆烈火时,天空中顿时燃起耀眼的烟火。伴随着绚烂的烟火,第二堆、第三堆熊熊焰火也相继燃起。唱歌跳舞勒过索(好玩呢),喝酒吃肉呐基维(好吃呢)。醉美狂欢夜,激情火把节……明月升起,激情的火把燃烧起来了,熊熊烈火照彻夜,激情的热浪一波接着一波,人们都被这火把的热情燃烧起来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绚烂的火把,动听的民谣,彝家的左脚舞,满天的绚丽烟火……不一会儿,我也被热情好客的彝族同胞们拉入狂欢的行列中,一同跳着欢快的左脚舞。然而一波波热浪向我涌来,那也许是火把的盛情邀请,也许是人们的激情热浪,也许是彝家同胞的热情好客,也许是……近四万名群众围着熊熊的火把唱歌跳舞,歌颂着美好生活,远处频频绽放的焰火,把浦贝的夜晚装饰得缤纷绚丽。这是一个民族团结、幸福美好的狂欢之夜!

这是我的假期快乐事迹榜中的no:1,同时我也希望下一次的火把节我还能再去狂欢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的火把节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传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本词条将从彝族火把节起源、传说、主要活动和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万岁。

啊!彝族的火把节真好,我爱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9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的民俗民风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展开阅读全文

家乡彝族习俗优秀作文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五十六个名族,就像五十六朵盛开的鲜花,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习俗与传统文化。

我是一个彝族女孩。我给大家介绍彝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

中国有大约有776万彝族,有4500年的历史,主要生活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彝族的风俗习惯——食俗,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宰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杀生,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杀猪过年的食俗,大部分给自己吃,少部分请客人来家中吃。年猪多用来腌制,挂起来,晒干后成为腊肉或火腿,成为一年的主要肉食来源。过年过节时还要吃糍粑、饵块、喝坛子酒。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无灾无病,平安大吉。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散毒蛇和害虫。彝族喜欢喝酒,而且用大碗喝酒,喝酒时必须一饮而尽,把彝族人的豪爽、好客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席”的传统。

在我的家乡,男女老少喜欢跳左脚舞,每当夕阳西下,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个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跳着左脚舞。伴着铮铮作响的弦音,和着高亢清脆的歌调,他们时而折步跌脚,时而甩腿对脚,时而摆手转身,舞步整齐统一,舞姿轻盈健美。特别在过年时和立秋时节,大家都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尽情歌唱。

彝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斗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然后对歌。

彝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各地不同,这只是我家乡的一小部分,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做客!

[家乡彝族习俗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的火把节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是我们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时间是农历6月24日到26日,节期三天。

关于火把节由来的传说,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与灾害抗争的故事。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在火把节期间,男女青年点燃火把到村寨田间,用火光驱除病魔灾难。第一天为“都载”,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先杀鸡,后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在外面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酒,共同分享欢乐与幸福。第二天为“都格”。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比赛。晚上,人们就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直到深夜。第三天叫“都沙”。这一天人们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举行送火仪式,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

火把节是点燃圣火,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是丰收的重大节日。我们小朋友最喜欢过。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的火把节600字作文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是彝族人的一个传统节日。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让我来讲讲吧!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奶奶是这样说的:古时有个魔王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但姐姐是这样说的: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火把节”的节目特别有意思,男人们参加摔跤、斗牛、斗羊、斗鸡、赛马、爬杆等项目;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最美的要数选美了。你看那一个个美丽的彝族姑娘手里拿着黄伞,牵着美丽的镶包,还有一个个帅气十足的美男。

“火把节”那天家家杀牲以祭祖先,饮酒、吃坨坨肉。当夜幕降临时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唱歌、跳着美丽的达体舞,一直玩到天亮才结束。

吃过饭以后,差不多天黑了,火把节欢庆开始了,一位吹笛子的长者站在所有人的中间,这位长者可以算是村里比较有本事的人,因为吹笛子的手艺只传授给他的儿子没有儿子就传授给他信赖的人,在这位长者的旁边有一堆篝火,大家围成了一个圈在一起跳“踢脚舞”跳了好一会儿舞,人们拿起了火把在篝火上把火把点燃了,人们举者火把在田野上跑,我看见点点星光和点点火光,火把每到一个人身旁都要围着火把绕代表着吉祥、平安,大家都盼望秋天能有好收成,从他们的笑容中看见了他们秋收时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的独特魅力作文900字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若说五十六个民族好比五十六朵花,那么栽种花的园子就是中华。如果中华是一片星空,那么彝族就是其中的一颗耀眼的星星。彝族为什么吸引人呢?就是它那特别的民俗风情。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所以他们至今依然保留着那些历史悠久而重要的节日,火把节就是其中之一。关于火把节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呢!古时候有个魔王残酷地迫害百姓,群众忍无可忍,便一起反攻。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人们便改成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双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最终取胜。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在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

每逢火把节,待到晚饭后,锣声,号声一吹响,男女老少们都迫不及待地汇集于广场,点燃火把后,他们用松香粉扑撒火把。顿时,火焰冲天,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天空纷纷绽放露出了笑脸,人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有些人聚在一起,举杯畅饮,谈天说地,围着火把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表达着自己内心掩盖不住的喜悦,有的人举着各自的小火把围绕着大火把,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这场面可不亚于奥运会开幕式啊,真是热情奔放。此时,一些老人仿佛返老还童了,跟着年轻人载歌载舞,真是活力四射!他们围着火把把欢歌劲舞的场景,让我感觉那一个个燃烧的火把,就犹如彝族人那一颗颗火热无比的心。

彝族对舞蹈的热爱让我惊叹,也让我佩服。他们不仅在过节日是跳舞,就连上菜是也要手舞足蹈!,这种独特新颖的上菜形式称作“跳菜”,它是宴宾是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的完美结合。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俩测一溜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下了一条“跳菜”通道。随着民间音乐的奏起,一位顶着托盘的彝族男子走出来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功撑着24个碗,紧跟着也“出场”了。他们配合着乐曲的节奏,翩翩起舞,时不时还做点滑稽的怪相,那优美,流畅的舞步贺顶着的那纹丝不动的盘子,不由得让人心中一共钦佩之情。他们一定是经历了许多次得训练,才有达到这种完美无缺的表演地步吧!接下了“闪亮登场”的是两位受搭毛巾的搭档,他们就像关公身边的左右手关平和周仓,时刻为那两位顶碗着保驾护航。

五十六个民族,各有千秋,但能歌善舞的彝族那独特的文化魅力,更是深深吸引住了我。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乘车走过一段路,就来到彝家新寨。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彝族“阿咪子”,就是一位彝家姑娘。她带我们参观了既是景点,又作为彝族村委会的彝家新寨。

一进大厅,几位彝族””阿咪子就用彝语为我们唱“迎宾歌”,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旋律很好听,大家都随着节奏打起拍子来。这间屋子里展示的是彝族的手工技艺和他们的婚俗。其中彝族的漆器、银器和刺绣可是彝族著名的手工艺,成品可精美了

出了大厅,便是一个宽敞的院子。院子四周都是由红、黄、黑三色装饰的房间,院子中间堆着木柴,木柴还弥漫着烟雾。接下来,阿咪子要教我们跳火把节的舞步,舞步很简单,大家不出五分钟就学会了。随后,一把火点燃了即将熄灭的木柴,大家手牵着手,围着火堆跳起舞来。跳到高潮时,还有彝族小哥哥“达斯”吆喝起来,气氛很活跃。这是在模仿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紧接着,阿咪子带领我们进入了院子两侧的房间稍作休息。坐下不久,阿咪子手中端着一个美丽的漆器大盘子走了进来。她要为我们敬上一杯彝家米酒,表达她对我们的敬意。大家一起一饮而尽(除了像我这样的孩子),也表达了我们对她的敬意。米酒刚刚端走,彝家美食又送了进来。小桌子上摆着三个盘子,分别装着小土豆、荞粑和烧鸡,这就是彝族的传统美食。品尝过后不得不说,彝家的食品还是很可口的。趁我们吃东西的时间,阿咪子向我们讲起了彝族的故事。

彝族是一个很贫穷的民族,每人年均收入只有7000元,比城里有些人月收入还低。据阿咪子所说,小区里的旧衣物大多送往了彝族大小凉山,送给了当地的彝族人民。还有当时火遍全网的彝族孩子上学爬天梯的新闻,就可见彝族同胞是多么穷困。但是这几年彝族人民为了走出大山,不一直依靠政府和好心人的捐助,他们开始发展旅游业,靠彝族的传统手工艺——银饰、漆器、彝族刺绣等赚钱。最后,阿咪子郑重地请求我们,回去后向大家宣传一下彝族,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了解这个贫穷又渴望走出大山的民族。

车子又走在了路上,离开了美丽的彝家新寨。可一想起可怜的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最近收集了一些关于彝族有趣的风俗和生活特点,所以我把这些有趣的特点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彝族的服装都是一样的,男人通常会穿黑色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脚长裤。女人多数会保留自己民族服装特点,一般头上会围上包头,还会系上腰带和围裙,有些妇女会穿长裙,确实非常有特点。

有衣服穿了,还要有东西吃,彝族的主要食物是玉米,而不是米饭和面食,这是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除了玉米,彝族有时还吃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彝族人虽然也吃面和大米,但不像我们吃的次数多,他们只是偶尔吃一次而已。彝族人吃肉的方式也很独特,他们把肉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的去炖,汉族人称这种肉叫“坨坨肉”,光听这名字就能想象这肉好大。彝族吃饭时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那就是酒,酒对于彝族人是一个重要的物品,酒可以解除纠纷,而且还是交结朋友等各种场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一般有了酒,不管什么事都很容易解决。

吃的穿的都有了,还差一个住的地方,彝族的房屋和汉族很相似,他们夯起几面墙,再用长长的“板顶”盖上去,加固一下就可以了。

那彝族有没有一些有趣的节日呢?当然有,比如火把节就是一个,节日历时三天,第一天叫迎火,村子里的人宰猪打牛,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在外的人都赶回来吃团圆饭,还会有人在村子里建造祭坛,接着点燃圣火,再由全村人手持火把,照亮全村,希望火光可以驱赶病魔和灾难。第二天叫赞火,也是火把节的高潮,人们会举行赛马、唱歌等热闹的活动,我也非常想参加,这些表演一定非常精彩,第三天叫送火,是彝族火把节的尾声,夜幕降临时,全村人手持火把,竞相奔走,山上山下的村子里的人会聚集在一起那场面一定非常壮观,一条条火把组成的火龙向着一个地方前进,等人差不多到了,点起一个大篝火,人们挥舞着火把,载歌载舞,迎风引吭,希望日后可以团结有爱,为期三天的火把节就结束了。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觉得彝族的风俗特别有趣呢!

展开阅读全文

彝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又称“东方的狂欢节”,是彝族的节日,过火把节的还有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

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将会进行“三天三夜的狂欢活动”。

第一天:祭火。

一般由寨子里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人在山上进行祈求,祭祀,杀鸡宰牛羊,然后用最原始的方法获取火种,进行保存,等到第二天。

第二天:传火。

白天会赶集,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选美比赛,歌舞表演等。晚上,由当地地位高的人一起用取来的火种点燃事先准备好的主火把,然后每家人在主火把处取火,进行游街仪式,随后就是火把狂欢,一起撒火把,跳左脚舞。

第三天:送火

期盼来年会带来好运,丰收。下午回召集所有男人,不管老少,聚集在一起吃饭,代表火把节的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