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思想

思想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思想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思想问题。

分享

浏览

924

作文

357

思想道德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一。爱国守法

1、爱国

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素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爱国,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与祖国之间应有的关系,是衡量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准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作文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要做到:第一,了解基本国情,认清历史责任。了解基本国情,包括正确认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尤其是近现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壮丽历史。只有在认识和了解国情的基础上,都能自发地、真心诚意地热爱祖国、献身祖国,才能真正明确我们承担的历史责任。这是我们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报效祖国的首要前提。第二,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又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而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从来就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思想品格,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所以,每一位公民都要牢固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意识和国家利益的意识,要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第三,立足本职工作,实现报国之志,要把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爱国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必须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而是需要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为祖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只要每个人都坚持把爱祖国与实现自己的理联系起来,把振兴中华的热情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就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思想意义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进步,自我努力固然是第一要素,但外界因素也不可小觑,套用一位伟人的话说,可谓“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后”。曾有这样一件事,一名爱说话、好表现的战士每次开班务会都要受到班长批评,原因是他爱多嘴多舌。班长越批他,他越对着干,结果成了一个“刺头兵”。后来换了一个班长,这个班长把他的敢说真话当作优点加以肯定,结果使他看到了希望,在班长的引导下,他工作积极,注意说话方式,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实践证明,尽管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方法不同,效果则大不相同。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心理学研究证明,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一个人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鼓励他积极上进的原动力。事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只要获得信心,心里一高兴、干劲一来,就可以发挥出超乎平常的能力。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不能得到应有的肯定,也就是说,当“报酬”不存在时,就激不起努力的兴趣,也就不可能爆发出超凡的能力。这是人类心里的一面,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战争年代,许多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之所以能克服非人所克服的困难,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出一个个奇迹,靠的就是上级对他完成任务的信心和鼓励。 目前的公司管理者,大都很繁忙,整天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希望在同一时间里做好更多的事情,可是这些管理者忘记了在同一时间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他去做,这就是管理好所管理的员工。

展开阅读全文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时刻用共产主义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模范。首先,在个人要求方面,党员既要模范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又要在实际工作中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要发扬高尚道德风尚,先人后己,必要时放弃自己的利益,无私奉献。其次,共产党员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既要讲党性,又要讲良心,不能把自己的道德等同一般群众的道德。以是非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和自尊、自爱、自重等为表现的道德良心,对道德选择的确定、道德目标的追求和理想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作用,失去了道德良心,我们就不能保持先进性,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党员在遵守党性纪律的同时,不能忽视良心的作用,要以最纯洁的良心支配自己。这样,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在群众中才能树立起既高大,又亲近的道德榜样,同时确保拒腐防变的能力。作为学生党员,要时刻不忘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感染身边的人,在自身修养提高的同时,促进别人的共同提高。因为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党员的素质,而是提高我们全体人民的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600字说明文:人类独立思想的重要性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就意味着他有了自己独立思想?这不是哪个科学研究可以让人去信服的。

当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时候,正是胎儿思想受外界影响形成思想的关键时期。并不是只有出生后才会慢慢形成他的思想。

一个人在离开母体后,是其思想成熟及发展的阶段。他的思想形成与其母亲在怀孕内的所思所想及接触的人和事。

假设在胎儿发育的早期阶段。例如3到4个月,就可以有着良好的环境,其思想的形成就可以比较形成独立的个性。不是比较参杂的混合思想。也就是受其母亲接触的环境锁形成的大众思想。

早在一个人出生前,便有了思想发育的早期阶段。其后天(出生后)所受的影响只会涉及到其个性及行为方式、而不是思想、。

正如现在人们所进行的胎教。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吧!让胎儿在出生前形成良好的思想,独立的思想。可以防止后天不利的影响。一个人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就不会受人蛊惑。他就会思考。

而在出生以前就有了独立思想的人,他的思考及思维方式。就一般人很难了解。他会用自己的思想和所有的学识去想,去推断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及利害关系。

这类人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必然会去把想法去实践。去证明思想的正确性。当一个人有了独立思想,他就不会轻易收人蛊惑。会主动去学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去完善自己。使自己可以很好的去适应社会去适应人群!

展开阅读全文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解读精编

全文共 506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是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伟大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

我们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始终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用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就是“顶天立地强自身”。顶天,就是顶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天;立地,就是立足5000年历史文化、56个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顶天立地,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的”,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强自身,就是始终不放松地抓紧自身建设。

我们党从一成立起,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就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探索,走过曲折的道路,但是在旗帜问题上,从来没有动摇过。实践证明,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举什么旗帜,是重大政治问题,也是重大战略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上不但要成熟,而且要发展。理论上的成熟和发展是党政治上成熟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从我们党自己的经验来说,党在理论上成熟的根本标志,是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在理论上的成熟,首先在于她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的时候,尤其在于她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时候。毛泽东思想创立的根本意义,是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中国作风、具有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形态。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进步,也是我们党理论水平的一次历史性提高。这次历史性飞跃、历史性进步和历史性提高的意义和作用,决不能低估。它攸关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才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样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才造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听党指挥、忠于祖国和人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才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夺取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中国才由新民主主义胜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中国人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东亚病夫”“一盘散沙”的形象,改变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第一次从精神上、政治上站立起来。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毛泽东思想,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和伟大。但我们党并没有就此止步,这是我们党更英明、更伟大的地方。党一方面坚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不动摇,另一方面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不动摇。

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巨大跃升的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愈益发挥的30多年,也是我们党理论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成果丰硕的30多年。这30多年,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进步和全党理论水平的又一次历史性提高。这次历史性飞跃、历史性进步和历史性提高的意义和作用,同样不能低估。这是我们党理论上发展的根本标志。它攸关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它使全党再一次获得思想大解放,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停滞局面,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使中国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重新跟上世界潮流,重新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党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没有党在理论上的成熟,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没有毛泽东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我们党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没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没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没有党在理论上的发展,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那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局面,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上讲的是我们党自己的经验。

再举一个世界上的例子。苏联共产党,理论上曾经是成熟的,创立了列宁主义。但列宁主义后来在苏联没有发展,不但没有发展,而且最终丢了刀子,丢了旗子,导致失掉政权,国家解体。

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充分证明,理论建设对于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理论上走偏,不行;理论上停滞,也不行。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理论上成熟,而且理论上不断发展,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理论强党必强,思想富国必富。这是党的理论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根本规律之一。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的国家治理正在进入新阶段。怎样认识和理解这个新阶段呢?

首先,我国发展到现在,国家治理问题提到了党和国家重要议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建设以人类历史上少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一方面创造和积累了巨大财富;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准备严重不足,特别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民素质建设没有相应地跟上来,有的甚至严重滞后,致使不配套、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经济建设本身也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诸多矛盾而进入新常态。这就使国家治理问题成为突出的瓶颈而被提上党和国家重要议程。

其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决策。我国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实践,现在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这些难啃的硬骨头,零敲碎打解决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个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我国的新一轮改革,全面分析改革面临的形势,聚焦于一个总目标,这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改革经过30多年量的积累,正在实现质的飞跃。而这个质的飞跃,又是围绕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深化和展开的。如果说新一轮改革和过去的改革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完善、成熟、定型,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第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决策。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这个战略目标并具体作出战略部署,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性飞跃和历史性进步,也是对世界政治文明进程的历史性贡献。习近平同志讲,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是姊妹篇,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这个比喻是形象生动的,也是贴切深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发展都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一起来考虑,使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上层建筑的完善协调推进,才能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我国国家治理进入新阶段,不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改变,也不是如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样的历史阶段,而是特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特定的历史时段。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同过去实践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新的伟大实践。如果从党的十八大算起,这个时段至少要三十年时间。

大致地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已经走过了“两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我们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第二个三十年,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中国的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中华民族大踏步走向世界。

现在正进入第三个三十年。新的三十年,在前“两个三十年”的基础上,我国的国家治理将迈上一个大台阶,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那时,不但最深刻的思想来自中国,而且最富影响力的实践也来自中国。我国经济将实现在更高起点上的高品质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国家素质、社会素质和公民素质的巨大进步,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这个时段的时间节点,刚好是本世纪中叶,同新中国建立一百周年也就是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相吻合。

新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党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习近平同志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高举实事求是的伟大旗帜,全局在胸,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举重若轻,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大局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集中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初步形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从而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开创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是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思想体系。它奠定了党和国家前进的新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三个来源”和“一个必要条件”。“三个来源”: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它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和发展,是主动自觉的,又是丰富充沛的。实践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和亿万人民的伟大创造,又是它的理论总结、理论概括和理论表达。这种总结、概括和表达,是准确鲜明的,又是厚重坚实的。文化来源,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是它的积极弘扬和借鉴。这种弘扬和借鉴,是深入精深的,又是开放包容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高度重视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我们党是理论上成熟和不断发展的党。

特别令人欣喜和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习近平同志中国式的而又极富现代感的语言风格,以其深厚修养和博大境界,直指人心和引人入胜,切中要害和要言不烦,含蓄内敛和耐人寻味,平易近人和质朴清新,不拘一格和活泼灵动,这样典型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给当代中国带来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文风进步和作风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心得

全文共 13694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的全部活动的科学理论体系,是进行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每一个争取入党的积极分子都要认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最终成为一个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合格的先进战士,争取早日加入党的行列。

一、没有先进的理论就不会有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指导党自身建设的理论基础。共产党是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阶级基础,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则是党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帮助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时候,同时还有其它工人政党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那么,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区别?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5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共产党以自己的先进性区别于其他工人政党,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在实践上的体现和在理论方面的优势。这个理论优势就是“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具有思想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先进性,这和共产党的世界观分不开。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长期历史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中,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首要任务就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同志的头脑。

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大约从十五世纪起,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出私有制的残酷性。一方面,在近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的劳动生产效率在逐渐提高;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残酷性、野蛮性、血腥性,充分地暴露了私有制的罪恶。当时一些先进的思想家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他们设想有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它既可以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比较快,又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比较美好。在那个美好的社会里,人们都能相亲相爱,过得非常幸福。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代表者——托马斯?莫尔、托马斯?康帕内拉,写了许多著作,如《太阳城》、《乌托邦》,憧憬未来的美好社会,揭露和控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但是,由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没能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没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尽管这种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理论指导工人运动注定是要失败的。十九世纪初期,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都曾经用各自所认为合适的方式来实验共产主义理想,来指导工人运动,最后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十九世纪早期工人运动的失败,促使工人阶级寻找新的指导理论。面对工人运动的失败,当时最重要的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之一——正义者同盟的部分成员找到马克思和恩格斯,请求他们来帮助重建工人阶级的政党。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先进政党诞生了,这就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所诞生的先进的工人政党。从此以后,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蓬蓬勃勃地展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从理论到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1917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执政党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又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今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从事的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推进的伟大事业。总之,自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以后的150多年来,人类历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世界进步的步伐大大地加快了。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创立了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每个组成部分内又包含具体学科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唯物论和辩证法运用于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创立了唯物史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思想方法论用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经济政治现象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资产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规律、以及它必然灭亡这种历史趋势。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的阶级地位、工人阶级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剖析、认识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历史发展进程以及一般发展方向,为工人阶级解放运动指出正确的前进道路。这个部分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由这三个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合起来统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工人阶级解放运动强大思想武器。构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创立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二件事情就是帮助工人阶级创建自己的政党,由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来领导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15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往前发展,它是共产党人的根本行动指南。世界各国工人运动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蓬蓬勃勃开展起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3.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发展

19世纪末期20世纪之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的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列宁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的具体实际和新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依据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国家或少数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理论,解决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领导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成果,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没有科学理论就不可能有先进政党的产生,也就没有工人运动的巨大胜利。列宁在创建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时候,他首先指出:一个政党必须要强调理论的指导。列宁在创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过程中,对当时俄国国内的机会主义派别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要用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来指导工人运动的错误观点,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批判和揭露。

列宁指出,必须用先进理论来指导工人阶级,要把先进理论灌输到工人运动当中去。灌输论是我们党在实践当中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在党内加强党员思想教育所需要的一个重要思想理论观点。灌输论自列宁提出阐发以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坚持灌输论基本思想观点,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党员,提高全党的思想觉悟。灌输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于怎样灌输。如果说用教条主义的思想观点,用强制的方法来进行灌输,会造成一部分党员和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排斥感和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内的学习和传播。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党的指导,但是又要防止教条主义的简单生硬的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指导工人运动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个国家不同实践相合,就会产生丰硕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它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被运用到俄国的时候,就产生了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在整个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对东方社会经济文化落后大国的人民进行革命斗争赢得自己的解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我们的结论。”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把它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实践,在中国土地上产生了我们自己的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表现之一就是理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革命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也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十分丰富,它包含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包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包含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思想理论,包含军队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还有关于政策和策略思想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等等。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灵魂的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正是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来研究中国革命问题,来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教条来运用和坚持。这样才解决了中国的出路问题。经过革命斗争实践的检验,全党公认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最后,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把它写进了党章,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即中国的出路何在。在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正是中华民族在黑暗当中摸索寻找出路的时候。从1840年起,鸦片战争失败。中华民族被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侵略、欺负和凌辱,面临着民族存亡的危险。中国出路何在?这是从1840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全民族都在探索的一个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究竟怎样指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呢?从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党内就存在着两种思想方法: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以为照搬照抄就能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另一种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来指导我们自己的行动。在中国共产党人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一步一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从而使中华民族赢得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党章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之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实践当中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我国经济几乎崩溃,人民的生活长期不能改善。这时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问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向哪里去?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深刻地总结和反思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一方面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历史作用、历史地位。一方面又实事求是地指出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带领全党从“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思想框框当中解放出来,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同时,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上提出改革开放,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大大加快。这一切都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绩。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具有生死攸关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到党的旗帜上,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邓小平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主题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根本思想方法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具体内容有九个方面:

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强调我们要走自己的路,不搞教条主义,不照搬外国的模式。而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努力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这条道路的正确选择,奠定了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坚实基础。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这个初级阶段至少是一百年的很长历史阶段。我们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从这个最大国情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这是通过很深的历史教训得来的一个正确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认识基础。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价值取向,我们党的首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社会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必须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四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社会要向前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搞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要培养“四有”公民,以全民素质的提高来促进国家的建设。而这一切都要通过改革来提供动力,通过改革来解决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当中所存在的体制性的矛盾和弊端。

五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初就深刻地指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时要充分利用和平与发展世界潮流给我们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搞好国内的建设。这就需要实行对外开放,要扩大和平独立的外交,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六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问题。要很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这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之本,也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七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问题。邓小平根据当时中国国情,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分三步走。我们的现代化是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的,要从国情出发,它不可能是一步到位,只能是一步一步地推进。邓小平提出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首先是解决温饱问题,在这基础上进入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再努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到建国一百年的时候,使中国赶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跃入先进国家行列。

八是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有先进政党来领导,这个领导力量就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还要改善党的领导,以使党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更好地领导这个事业。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邓小平强调了党风问题,强调了党和人民的密切联系问题,强调了要依靠人民来建设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依靠力量上,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要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依靠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一切积极力量、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凝聚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同时,还指出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保卫者和建设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九是关于祖国统一问题。我们要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同志大胆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可以保留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指导下,我们已经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取得了辉煌成果。

邓小平理论这九个方面内容丰富,构成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我们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其完整体系,把握其内在的理论逻辑。每一个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都要深刻掌握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同时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也在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面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形成了许多新的认识,在实践中把邓小平理论推向了前进,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的重要的科学理论。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充分反映了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化,对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新的要求,它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进规律认识的深化,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建设问题认识的深化。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从一个领导武装革命的党、夺取政权的党到成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党到走向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具体可以展开为两大方面问题:一是进一步思考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二是进一步思考和回答了“执政党是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个问题。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工作检验的根本标准,即用“三个代表”来衡量、来检验,看我们的一切工作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符合先进性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执政为民。用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标准、价值要求来衡量我们的工作,来检验我们思想,看一看各方面是不是真正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在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中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前进中出现的复杂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实现党的理论的与时俱进,我们党才能找到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和科学方法,不断地推动党的事业胜利前进。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做一名自觉的先进战士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科学的指导理论,而这个理论在实践中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主义。作一名自觉的先进战士,就要深刻地学习和把握这个理论,同时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发展理论,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1.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一,理论需要继承。马克思主义诞生到现在已经150多年了,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具体情况下所作出的一些具体论述,有些可能已经不适应今天的情况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老祖宗不能丢。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论,深刻把握理论。我们党反复强调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只有坚持正确理论的武装,才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学习和继承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地把握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同志说过,学习理论要“精”,要管用。所谓“精”,就是把握理论的根本思想方法。只有把握了精髓,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才能真正做到管用,所谓“管用”,就是用理论来指导我们分析新的情况,观察新的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

第二,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要对理论有科学的认识,不要把理论当作教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是用来指导我们分析问题,而不是用来束缚我们思想的。所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不丢老祖宗,又要讲新话”。所谓讲新话,也就是要把理论推向前进,把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仅仅说继承,而不创新、不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继承。创新又不能丢掉其精髓,丢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就必须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提高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水平,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在当代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在四个方面下大工夫:

第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第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第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重要。

第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总结党86年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这个要求,党章总纲增写了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并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29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其他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们完成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统揽全局的发展观。在党章总纲和条文部分的修改中,也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比如,总纲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修改的内容,都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再比如,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干部的要求和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的修改,都增写了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2.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当前的重大主题,回答了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过程中,应当发展什么、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这是在分析世界各国发展历史,特别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发展就是要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发展是个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进程而变化的。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表明了科学发展观根本的时代功能,凸显出在基本要素中处于首要地位和中心任务的是解决发展问题。也可以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遇到的诸种矛盾中,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也表明,在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诸种要求中,发展是第一位的要求;在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征途中,发展是第一位的内在需要;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实现的艰难历程中,发展是第一位的重要手段。

第二,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价值追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根本动力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创造物质财富也是为了人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的意义在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就是全体人民能够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共享物质文化发展的成果,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和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这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价值追求和根本动力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和境界。

第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表明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发展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必须充分考虑发展要素空间上的全面性、系统结构上的协调性与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因此,把反映发展不同方面又相互联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并列作为当代发展不可或缺的三种基本要求加以规定,正是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发展观和西方发展观有效整合与超越的具体体现。

第四,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表明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路径,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法的认识。这具体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一些重大关系,在以前强调“五个统筹”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以及统筹各种利益关系,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二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三是确立辩证思维,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统筹兼顾,已经不是某个局部、某个方面、某个环节的方法和策略,而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根本方法。这就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法的认识实现了新的飞跃。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认识新成果。可以说,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我们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并把认识成果转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总之,认真学习、努力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全党每一个党员都要努力做到的。同样,每一个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也必须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努力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为党的事业而真诚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心得

全文共 3177 字

+ 加入清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的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这是本次党代会在思想理论上的最大亮点。无论在党的理论创新历史上,还是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八大在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史上有着特殊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信念指引和科学理论指导的政党,同时又是一个敢于和善于从实际出发进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政党。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一鲜明特点,决定了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由各个阶段实践形成的指导思想构成的,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体系。

这一鲜明特点,决定了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党代会要自觉地承担起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使命。在党的历史上,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就承担了这样的使命,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同七大、十五大、十六大一样,十八大将因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而载入史册,并由此在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史上奠定其特殊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以其科学性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决定了它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21世纪的历史背景下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首先是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发展问题有过大量的丰富的论述:一是强调发展是在事物内在矛盾的推动和外在条件的影响下,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化的过程;二是强调在经济领域特别是物质生产领域,发展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主要是工具),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的生产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三是强调在社会领域,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过程中,推动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革的过程。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哲学思想时,同时借鉴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发展研究成果(包括发展经济学、发展政治学、发展社会学),重点论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变革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的发展,特别是关于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关于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关系等重要思想,就是邓小平这一发展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此次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极大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因此,我们说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所需要的理论,是能够指导我们事业长期发展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其次是因为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形成的。这次飞跃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从毛泽东同志开始就作出了艰辛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毛泽东同志的未竟之业和留下的思想财富,重新进行探索。在当时的条件下,无论是拨乱反正,还是改革开放,重点都是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破题,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上来,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动员大家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世纪之交发生的国内外政治风波,把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凸显出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破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两手抓”的决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决策,解决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问题,聚焦发展这个执政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直接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破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可见,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仅是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而且是直面“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个历史性课题而提出的战略思想。因此,它是一个可以长期指导我们改革发展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还因为它在过去的十年里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了来自国内和国外、自然和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风险的考验。在关键时期,面对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并存以及实践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我们是用改革开放前的老办法,还是搬用西方那一套做法来解决问题,“走什么路”的选择问题又一次出现了。在这个重大考验面前,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入分析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发展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了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不断化解经济社会结构性变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重大决策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在世界各国同时参加的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好答卷。

我们常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过去这10年,既是在实践中提出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10年,又是实践检验科学发展观的10年。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政治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起来,有助于把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组织制度的权威性结合起来,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过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好科学发展观,掌握好科学发展观。

党代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最高的组织权威性。通过党代会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来,还能够以组织制度的权威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作为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每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来讲,信奉科学性、尊重组织权威性都是为了增强思想认识和行动的自觉性。我们应该按照此次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总之,我们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政治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干部清除思想灰尘发言稿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党员干部一旦有了“思想灰尘”,就很容易心浮气躁、胡思乱想、独断专行,以至不能正确看待手中权力,把党性当儿戏,拿原则作交易,沦为金钱财富的奴隶;有了“思想灰尘”,还易助长官僚主义作风,致使远离群众,漠视百姓,对上唯唯诺诺,对下吆五喝六,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有了“思想灰尘”,还会模糊识别善恶的目光,使之良莠不分,好坏不分,对错不分,不能正确回答“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

清除“思想尘埃”,不像给器物除尘那样简单,党校要敢于自省,勇于“自我剖析”,下一番决心,动一番心思,费一番功夫,在校风、教风、学风上进行全面“大扫除”,关键是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严以治校”。要把党校作为提高党员干部理论修养的阵地,把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各级党校的干部、教师一定要坚定政治立场,自觉地宣传、贯彻和实践党的理论和政策,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持“严以治教”。党校的干部、教员不仅要做到学高,还要做到身正;既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还要坚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证“党校姓党”。三是坚持“严以治学”。党校要坚持宁严勿松、宁紧勿散,完善管理考核,严肃校规校纪,使学员在党校学习的过程成为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

从根本上说,党校要以严谨的教风和务实的行动,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赢得党员干部的信任和认可,为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党员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发言稿

全文共 1882 字

+ 加入清单

《从政提醒》全书入围入细地从政治、组织、公务、生活、社交等六个方面对党员干部的禁区雷池进行一一标示,防微杜渐,是对我国党内规章和国家法律法规条文中的最新廉政条款的细微解读。全书与时俱进,创意独特,贴近实际,可操作性强。书中别具一格的“特别提醒”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对最新廉政制度的完美诠释,又是对党员干部行为的明确警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树立了一块党员干部具体行为的“界碑”。工作之余常翻常看,余味无穷,字字千钧,直击灵魂,时刻从预防的角度敦促自己自重、自醒、自警、自励。

一切罪恶最初都是微不足道,由于相习成风,最后便不可收拾。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前腐后继”?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缺少这种自醒意识,从日常的行为上开始放松了自己,在诱惑和利益面前,经受不住考验,脱离了人民群众,被糖衣炮弹遮蔽了双眼,沉溺于声色享受之中,不能自拔,进而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进而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所以说,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从政,必须要有自警意识,“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只有在日常行为中保持“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的优良作风,才能防止自己堕入腐败的深渊,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做到勤政为民,不寻私利。

农机部门是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执行部门,承担着国家对农民的转移支付的重要部分。随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不断进步,所涉及的受惠群众数量和资金量都呈几何级数增长,从经销点的申报、购机者的资格审查、补贴产品最高限价的执行情况、“三包”服务的到位情况、机手的培训情况等等无一不涉及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作为农机局的纪检组长,更是深感责任重大。必须时刻保持自警意识,忧患意识,从国家补贴资金的每一分、每一厘的使用上,从关乎农民生产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防微杜渐,取信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才能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纪检干部的重任,当好农机部门的警钟。

其次,作为一名农机局的纪检组长,要从思想上行动上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与生俱来的贪婪、天生就有的欲望,在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前是不敢显露的。一个人一旦失去了信念、没有了理想,监督制约再失控或形同虚设,就难以掌控自己。有这么一句话: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当失去理想、信仰迷茫、信任危机的时候,道德的底线和爱的呼唤就成了一个善良公民做人的最基本标准;坚定信念、树立理想、严以律己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准则和行为操守。党员干部廉洁勤政要从自我做起,从思想做起。

第三,要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并且欢迎群众的监督,只有建立了一套公开的制度,才能更好的监督。政策的阳光性最重要的是要使得农民群众的充分了解,才能使农民群众更好的监督,才能得到更好的贯彻。只有政策的兑现参与到监督当中来,监督才是全面的和公正的。其中补贴政策的公开化、公平化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把党的政策向农户认真宣传解释清楚,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才能全方位地监督到国家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法网如灯,莫道贪财人不晓;民心似镜,应知越轨法难容。只有做到了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才能有的放矢,只有平时注重把农机购置补贴监管政策和审办程序向全县公开,公开承诺真诚服务、优质服务的内容,在农户购机当中的问题以及三包服务、售后服务进行及时解决,才能真正接受群众监督,保持公平和正义。

第四、与市场利益的成功阻断是做好廉政工作的硬道理。基层机关寻租腐败的根源有很大一部分是行政审批行为与市场经济行为的分离不清。鸟的翅膀上挂上黄金,便永远不能再在天上翱翔。自身与经销商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做好国家补贴资金的监管工作。农机产品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售后服务,经销商也会存在一些利己行为,拉拢腐蚀党员领导干部以达到节约费用而减少售后支出的不作为行为,等等都需要我们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入手不断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纪可遵、有章可循。在现实工作中更要从党风、党性、党纪方面不断教育我们的干部,与市场经济的浊流划清界限。

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即使达不到自己所设立的目标,至少你能做个好人,就算是能力有限做不了对社会有益的人,至少你不能做有损于社会、有害于他人的人吧。这个标准看似太低,但细细嚼来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在现实工作中,只有不断完善领导干部从政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解决党员干部在政治、组织、公务、生活、社交等六个方面的日常突出问题,才能建立起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效约束、行为规范和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在灵魂深处树立起一块党员干部具体行为的“界碑”,才能保证国家补贴资金的正确使用和领导干部权力的正确行使。

展开阅读全文

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

全文共 3697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战略方法、战略主张等,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事关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认真学习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来源上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互联网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阐释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的结果。

从生成上来,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立足于中国国情,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升华为理论成果的过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它既来自互联网治理实践,同时又不断指导着实践。

从组成上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系统思想、观点和论述。

一、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任何一个思想理论体系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生成发展的渊源和过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也是如此。它不是突发奇想、主观臆造,而是“具体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互联网时代相结合的产物。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腾讯公司时曾指出,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可见,习近平同志对互联网时代的认识,充分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没有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也没有留下关于互联网发展的点滴论述。但其论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和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技术力量,通过改变生产力诸要素的形式,从而促使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实现人类社会的时代转型。众所周知,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决定生产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生产资料(其中以生产工具为主)和劳动对象。互联网时代,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者逐步转变成为知识型、信息型、数字化的脑力劳动者,仅靠体力的劳动者逐渐被取代。以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为特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成为重要生产工具,逐步取代工业时代的发动机。劳动产品也相继发生转变,从农耕时代的农产品、工业时代的工业品逐步转向信息产品、数字产品。劳动对象则从实物型为主转向信息型为主。生产力诸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基于这种唯物历史观的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使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互联网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也促使马克思主义发生“时代转型”,化入互联网时代,产生新的形式。一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化入时代,彰显其生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恩格斯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正是马克思主义同互联网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果。

二、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互联网治理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的过程。简言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它既来自于中国互联网治理实践,同时又不断指导着中国互联网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他的网络观,包括发展与安全并重的互联网发展观,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发展,做到安全与发展两不误,相互促进;自由与秩序辩证统一的网络秩序观,既要尊重网民自由表达的权利,同时又通过完善立法,建立网络秩序,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相互协调的大网信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自主与开放统一的开放合作观,既坚持自主创新,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真正破解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又不故步自封,而是积极开放合作,参与到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去,主动搭平台,建桥梁,开展互联网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等。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他指出了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破解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问题;阐述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一体两翼的关系,提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尤其是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提出“让网络空间日益清朗起来”的总目标,“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的总要求,网络舆论生态日趋好转,网络空间日渐清朗。

通过不断完善互联网治理体制,总结凝练互联网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做法,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核心,坚持依法治网的基本原则,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坚持开放合作的基本方针,统筹谋划,总体布局,科学安排,努力实现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正是这条治网之道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

三、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组成上来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寓于整体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阐述了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根本方法,在多个国际场合申明我国的治网理念和主张,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构想。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讲话中,初步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描述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基本构想。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将“网络强国”战略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由此吹响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号角,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生成从最初的目标发展成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做主旨演讲,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向世界阐述了“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本质及“共享共治”的全球互联网治网理念,从而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建设网络强国不仅仅要技术强,还要拥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繁荣的网络文化,雄厚的信息经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更为关键的是国际话语权要强。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正是要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球互联网话语体系,在参与全球互联网规则制定上发挥主动,抢占先机,逐渐实现由被动到主动转变,由“规则制定好了,我们加入”,到“主动成为新的规则的制定者、主导者”转变。增强互联网国际话语权,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方面。

综上可见,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战略方法、战略主张等,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一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是遥相呼应,相互激荡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建设网络强国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国梦是一体的,是一个过程的不同侧面。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深入学习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高三期末考试优秀作文:拒绝思想的残缺600字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人最怕的不时身体的残缺,而是思想的残缺

—题记

材料中的两父子对残疾运动员获得冠军分别阐释了两种观点,孩子只看到了事务的表象,而父亲的话则触及到了生命的真谛。一个人即使身体是残疾的,但只要他的思想是完整的,美好的,那么他的人生便是值得肯定的。

还记得那用千手观音打动无数人的邰丽华吗?聋哑的缺陷没有分化她的意志,身体的残疾没有使她一蹶不振,从某个角度看,正是这残缺的身体成就了她舞台上曼妙的舞姿,婆娑的倩影。如果邰丽华向残缺的身体低头,向所谓的命运认输,又怎么会在舞台上重演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画面呢?

还记的那个摇着轮椅上北大的女孩吗?医生的一次次误诊使得她的病情不断恶化,原本活泼开朗的她从此与轮椅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她没有再病魔前怨天尤人,她深信身残志坚,无数个日夜里,她一次次又一次地翻着书本,无数次的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法语不好,她可以起早贪黑的练习,终于她成功了。她成为了北大破格录取的唯一一位残疾女博士,所有的考官都为她惊叹。残缺的轮椅,向世人演绎了不残缺的梦。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却为人类唱响了奋进的《假如我有三天光明》。读懂了病床上的保尔,也就读懂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考琳麦卡洛在《荆棘鸟》一书中的题记中描述了这样一只鸟,它毕生都在寻找着荆棘,然后将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了连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的歌喉。作者写到:最美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巨创来换取。荆棘鸟用重创的身体换来了天地为之动容的破碎的美丽。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古人的教训言犹在耳。一个人最怕的不是身体的残疾,而是思想的残疾。让我们重新聆听古训,沐浴着前人的教诲,拒绝思想的残疾,用心耕耘心灵的稻田,让它变得郁郁葱葱,而非杂草重生。

拒绝思想的残缺,铸就人生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借力思想文化助推工作升级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柳州公安:打架永远没赢家,打得不巧小心会遇到@法医秦明!

池州公安在线:蜀黍就是这么耿直。

亳州公安在线:这话说得没毛病!都记住了吧。

安徽警方官微贴出“劝架标语”后,多地警方官微纷纷点赞,表示认同。

据了解,春节是人们休闲娱乐活动的集中期,也是社会治安案件和群众矛盾的多发期。人与人之间发生口角,升级到打架斗殴层面的例子也并不少见,一时冲动酿成祸端之后,当事人方才悔不当初。

“它写的就是我们老百姓的大白话,跟生活比较贴近,一看就知道什么意思,同时又意味深长。”3月1日,在国营芙蓉田农场,当记者问及是否能一下子就记住这句“劝架标语”时,居民小王如是说。

好的标语不仅言简意赅,而且还能让人一目了然,具有思想引导性。从有效沟通的原则来看,自然是道理越浅显、语言越生动越好,这样沟通成本才最低,效果也最佳。白沙警方这“十二字”标语之所以走红,并非偶然。

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劝架标语”背后,也沉淀着当地警方在思想文化建设工作层面的不懈努力。“做管理工作,得先把人的思想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思想认识统一了,后面的工作才能整齐划一。”白沙县委常委、县公安局局长马琼才说。他们正是抓住了思想文化这个根本所在,近年来,全县公安机关大力推进思想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助力公安工作提档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个人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在森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认真全面、深入持久地学好讲话精神,真正做到学思悟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作为开启思想之门,探索振兴之路的“金钥匙”,自觉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充分激发林区振兴发展的新动力。

一、转变观念,用思想的解放引领林区振兴发展

按照总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林区发展实际,广泛掀起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解放思想贯穿于领导发展的全过程,从学习入手,通过学习讨论,了解更多的情况和信息,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了解和把握前沿性的动态,用新知识武装头脑,开阔思路、舒筋通脉,在破解制约林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解放思想,用新思路研究新办法、推出新举措,加大推进力度,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新释放,深化改革激活内生动力,走出一条用战略的思维谋出路,用务实的精神定举措,用先进的理念推改革的森工振兴发展新路子。

二、强化落实,用生态建设的要求谋划林区科学发展

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新释放,把生态保护、培育资源放在优先位置,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内生动力,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实现绿水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发展。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的发展优势,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经济林外发展,积极探索“管护、培育、利用”一体化森林经营管护体系;在改造“老字号”、开发“原字号”、培育“新字号”上聚焦发力,进一步加大林下经济发展建设规模,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加快打造以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为重点的生态产业体系,形成产业优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提高林区职工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三、勇于担当,用只争朝夕的干劲推动林区加快发展

引导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学”在前面,“干”字当头,“实”字托底, 用严实的态度“树正气、在状态、敢担当、重实干、顾大局”,提升工作的精气神,做到创业有激情,干事有热情,工作有劲头,发展有奔头。发扬精细严实的工作态度和夙夜在公的干事精神,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抓好关键少数,当好排头,带好队伍,让那些敢担当、善作为,谋实事、议实事、干实事干部发挥主力军作用,形成动车组效应。积极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追赶意识、拼搏意识、人才意识和开放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贯彻落实引向深入,形成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破解难题、奋发有为的生动局面。

四、改进作风,用全新的形象保障林区改革发展

坚持从严治党,以鲜明的政治态度狠抓作风建设,全力优化林区发展环境。把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作为反面教材,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重点解决作风建设中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到位、“一岗双责”落实不好的问题。一是从严要求,把纪律要求落实到工作生活中,强化执纪问责,狠刹顶风违纪之风,把纪律变成任何人都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二是严查严处,通过典型案件事件的处理,深刻反思,汲取教训,时刻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三是完善制度,进一步抓好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细化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事前报告制度,强化监督检查,严明纪律、行有所戒;四是刹风肃纪,采取强力措施深化整改,深入开展“刹风肃纪专项行动”, 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总局党委各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反弹;五是落实责任,强化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实行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实行“一岗双责”、坚持“一问三责”,严查严管,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小说思想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人都有彷徨的时候。 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 鲁迅曾经是彷徨的,至少在写《彷徨》的时候。他是写人生的一种轨迹,这轨迹似乎有铁的规定在。从起点,抛一个圆形的弧线,然后又重新跌回起点。甚至,跌回到起点以内。这里面,有孤独,有悲哀,也有无奈。

写《彷徨》时,他才四十四五岁,还不是大智者。因此他彷徨。那时,他满怀希望,或者说曾经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灭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现 在。于是,他就彷徨。于是,他就写了关于“彷徨”的小说

与其说是彷徨,不如说是无奈。生的无奈。那时候,时兴写小说。写小说成了那时的潮流。何况之前,先生已经写了《狂人日记》、《祝福》、《阿Q正传》、《孔乙己》等名篇。它们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写作的先河。

展开阅读全文

听思想道德讲座有感作文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南漳县关工委为了加强青少年思想观念,特地开了场思想道德讲座,听后我觉得对我教育意义很深。这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什么是道德和让奉献精神永耀人间。

首先,“道”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则,“德”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道德,就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我认为一个人虽然成绩不好,但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应该具备。为自己建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人总应该占有一处优点。

在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道德中,我们应做到最起码的爱劳动。在现实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现象广泛存在,孩子成了手中的宝,要什么给什么,然而却使得其反。对于广大的学生,我觉得我们要知福,现在的学生我总感觉有些得寸进尺。不知是环境影响,还是自身问题。辛劳的父母在外奔波,为的是给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但我们却背着他们做一些让他们失望的事。这一点,作为学生我们应好好反省一下。

“让奉献精神永耀人间”说得多么好啊!只要我们都做出一点贡献,世间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像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一幅幅生离死别、妻离子散的场面令人震惊,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没有打x四川,打x中国。一个巨难除以13亿,就变成了乌有,一份爱心乘以13亿就变成了一份巨能,这种巨能一旦崩发,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奉献”的实质,那就是“无私”。奉献了,不一定要得到回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件趣事呢?在救治四川的伤残病员时急需血源,志愿者毫不犹豫的伸出胳膊,拯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样的奉献是多么有意义。

汶川地震再次演绎了爱心奉献感天动地的场面。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温总理在政务繁忙、会议重多的情况下,风尘仆仆的亲自赶到汶川慰问灾区人民,这份爱多么厚重多么情深,这份爱让汶川绝处逢生,让他们重建家园,……总而言之,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抚慰人创作的心灵,使人看到希望的晨曦,使人驶向梦想的巅峰,使人信心百倍。

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都行动起来,让生活的举手投足都充满爱意。

[听思想道德讲座有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人类独立思想的重要性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就意味着他有了自己独立思想?这不是哪个科学研究可以让人去信服的。

当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时候,正是胎儿思想受外界影响形成思想的关键时期。并不是只有出生后才会慢慢形成他的思想。

一个人在离开母体后,是其思想成熟及发展的阶段。他的思想形成与其母亲在怀孕内的所思所想及接触的人和事。

假设在胎儿发育的早期阶段。例如3到4个月,就可以有着良好的环境,其思想的形成就可以比较形成独立的个性。不是比较参杂的混合思想。也就是受其母亲接触的环境锁形成的大众思想。

早在一个人出生前,便有了思想发育的早期阶段。其后天(出生后)所受的影响只会涉及到其个性及行为方式、而不是思想、。

正如现在人们所进行的胎教。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吧!让胎儿在出生前形成良好的思想,独立的思想。可以防止后天不利的影响。一个人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就不会受人蛊惑。他就会思考。

而在出生以前就有了独立思想的人,他的思考及思维方式。就一般人很难了解。他会用自己的思想和所有的学识去想,去推断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及利害关系。

这类人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必然会去把想法去实践。去证明思想的正确性。当一个人有了独立思想,他就不会轻易收人蛊惑。会主动去学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去完善自己。使自己可以很好的去适应社会去适应人群!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

全文共 3241 字

+ 加入清单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学的过程性、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我根据一年来在政治新课程教材运用过中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应用中的感悟与收获

1、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明显增强。课改前,课堂上我们以讲为主,使劲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却不一定领情,老师也累得要命,费力不讨好。我也曾苦苦思索怎样改变面临的困境。新课改的试验和尝试,给了我极大的震动,赋予我比较全新的教学理念。只要把课设计好,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探讨,效率会明显提高。当然,老师要把握好课堂得控制力,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实践证明,学生是愿意表现自己的,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2、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初步形成课改前,教学内容知识性很强。课改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下,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品德课上积极参与的态度最重要。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我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和学生的交流,我有时有和朋友聊天的感觉。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

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我的思品课上,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愿意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也是轻松和谐的,我想这就是课改带来的新变化。

3、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指导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我坚持搞时事演讲活动。鉴于现在每节课只有40分钟,我在每节课的开始1分钟,学生都要进行时事演讲。政治内容基本都是围绕学生的成长来设置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进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小组合作探究效果明显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活动很少,有时也能让学生讨论一下,但那基本是教师提问题,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想一想,学生被动式学习没有太大改观,在学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大背景统一安排下,我根据政治课的特点,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小组间的互相检查。每节课前都拿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由组长对调互查,检查上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根据掌握程度给出一个分数,当场公布。掌握不好的小组要提出批评,由组长课后组织组员反思与改进。第二个模式是小组内的讨论合作。根据每节课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间讨论的环节问题,这是一个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自尊自信得过程。通过兵教兵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现行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很大,课上通过对一些活动题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让他们带着问题再去交流,有时候,会从学生身上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尽管他们的语言不是那么丰富,条理也不是那么清晰,但能超出老师的预期效果。

二、遇到的困惑与不足

1、教师角色的转换需要更彻底。尽管尝试了一年的时间,想了很多办法,作了很多探索,但我自己觉得,在我的脑海里,仍然没有彻底摆脱我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控制力,这种或隐或现的旧思想仍然时而影响着我,左右着我。有时候情不自禁的出现大包大揽的现象,始终不敢放手让开,生怕学生做不好,做不到,尽管我每节课后总要反思,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垄断和霸道的现象,其实说到底,这是我自己思想观念没有很好更新的结果,不相信别人,其最终结果只能导致别人就不会有创新,不愿意为之突破,学习起来自然就不会发挥最大的主动性。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

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老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2、如何育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这一观点。重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文化成绩差一点不要紧,只要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一种进步。但在考试是指挥棒的影响下,从我个人的影响来说,是很难改变这一状况的。

3、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目前以分数为主的量化评价方式重在学生个体评价和课堂评价,时间长了,会导致学生带有功利主义的错误趋向,甚至会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苗头。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上学期我们在稷下中学听了一节展示课,课上老师的评价之一就是要给学生买笔芯。在评课的时候,有的老师就问,给学生买笔芯是谁买?这位老师说是自己掏钱,在肯定了这位老师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之后,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就提出来这样做也不对,因为教育以育人为目的,既然是育人,就不能单纯以物质奖励为主,更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谁而学,怎样学,懂得了这个道理,才会达到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这位老师的这一看法,得到了所有评课老师的认可。但与会老师都对现在我们面临的这一困惑感到无奈。我也是深有同感,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长效得激发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如何更为有效地创设适合教材内容也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以及如何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这也是一个难点。

5、导语和过渡语的设计比较困难

政治课是让学生明理的,而每一课的知识点又比较多,如何做到上下知识点的自然过渡,让学生能在上一个情境中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挑战,有好几次都是生吧吧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接受起来有些生硬。

6、小组合作的困惑

小组合作是好事,但我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合而不作 、作而不合 。要不就是光听别人的,自己主动不参与,只是假装在小组内合作,什么都不做,别人说啥他就是啥。另一种就是他也在作,只是自己独立做,不去与别人合作,我行我素。

7、如何与学生沟通,这是一个难题。人与人需要理解,师生之间更需要沟通。在校园中如果处理不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但难以提高教学成绩,还有可能使师生关系走向对抗。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说轻了不管用,他不当回事,无所谓的样子。说重了又说伤害了自尊心,弄不好会走向极端。给弄出个惊天动地来让我们难堪,这就需要管理的艺术和技巧,这一点我一直在寻找答案,力求提高自己,但鉴于我能力所限,实在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希望同行们能给与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成长的思想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站在新学校高高的教学楼前,才发觉自己已是一名高中生了。我在心里悄悄叹了口气,唇边的苦笑稍纵即逝。

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总是十分向往长大,向往着像父亲那样,挑起家中的顶梁,可为什么当自己开始成长时,又潜意识地拒绝长大,甚至畏惧成长呢?

也许,每个人都害怕衰老,所以才逃避成长;也许,每个人都足够的贪心,所以才格外缅怀无忧无虑的童年;也许,每个人都懒得不想承担责任,所以才要求身边的人都称自己“小孩子”;也许……

诚然,成长会让曾经无牵挂、无烦恼、年少的我们陷入一个深深的漩涡。你必须在成长的过程中看见并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差别;你必须在成长的风暴里教会自己怎样才能无愧于心。在困难面前,可能你心中所想的,是怎样逃避,怎样交给父母处理,而成长却将你连根拔起。的确,这就是成长,硬碰硬的面对。倘若你无法承受,宁愿做一个逃兵,那么成长将会毫不留情地将你淘汰。它就是那个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不 ,也许把它比喻成至高无上的皇帝才更加贴切。因为它不会给你任何选择的余地,除非你舍得离它而去。

这么说来,成长是个坏东西了?

从另一个角度说,成长同样是个好东西。它让温室里的花朵接受无数次风吹雨打,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它给予我们数不清的难题和灾难,同时也给了我们一种生命的财富——经历;它让我们从年幼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渊博;它在一则又一则故事里,放进一个个道理,让我们受益匪浅。它就好比冬日里的阳光,将温暖送进你的心房。

是的,成长便是一块土地,人人都拥有相同的基础,关键看你如何获得最圆满的丰收。

想到这里,我不由地笑了。原来成长并非是我所想的那般令人苦恼,也有它独特鲜明的另一面。

思绪一下子又被拉长,我仿佛看见那个长着翅膀的彼得.潘,在天空自由飞翔。他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停留在原始的童年。曾经的自己无数次在心底羡慕他,而现在,却觉得他格外可怜。因为他永远都不会明白长大究竟是什么样子,亦无法体验生活中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知难而上的战斗精神。哈,最起码我不愿意当父母年迈苍老时,我依然是那个未长大的小毛孩;也不愿意当朋友都领着孩子,西装笔挺地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尴尬地不知叫他们的名字还是在后面加上“叔叔”或“阿姨”二字;更不愿意自己永远只能无忧无虑、无法懂得生命的真正含义。忽然间,我有点恍悟了,也许,成长的谜底便是永不言弃!

我在这一刹那豪情万丈,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原来,成长的答案竟是如此简单。

我抬头望了望无垠的蓝天,自信地告诉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成长的思想作文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沉默的思想作文

全文共 1283 字

+ 加入清单

寂静而空旷的阅览室中,时钟滴答滴答的走着,一排排的档案综卷陈列在那里。它们沉默着,像是一个个思想。它们都醒着,与我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我轻轻的走过,望着那一列列的综卷,历史的沉重就好像在压迫着我的神经,使我沉思着,凝望着。这是属于历史的、泛黄的、密密麻麻的、形形色色的思想。

截至1990年底,这个坐落在东湖之滨的湖北省档案局,陈列的档案竟然有299个全宗,多达324111卷,排架长度4928米,以及其它资料65965册。其中,清代的档案资料极少,主要是地契材料。民国时期档案资料众多,有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各机关的档案,如省政府历次会议记录、1946年国共和谈日志、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的相关活动。

看着那记录史诗的卷宗,我仿佛庄重地拾起历史馈赠的一串串思想。在这些沉默的思想中,我轻易地就找到了武汉的印记。

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日起,武汉就成为各国租界的集中地,高楼栉比、外商云集、侨民聚居、水旱运输发达。尤其是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帝王封建统治,促进了中华名族的觉醒,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给武汉的政坛增添了厚重的回音。

还有一些历史的见证者,沿着历史的足迹,一路走来。美丽灵秀的武汉大学被作为日医疗后方支援,在武汉种下的落盈樱花,是历史的芬芳,一路飘香;新中国建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在武汉建立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傲视全国,引得毛主席数次游长江,成为历史的桥梁,承载古今;重建后的黄鹤楼,伫立在蛇山之畔,成为历史的诗人,书写着改革开放的史诗。

与我一同走进湖北省档案局的,有我的父母、摄影爱好者、被老师引领的与我同龄或者不同龄的学生。其中,还更有见证了武汉发展进步的老一辈市民。有些事自主来的,有些则是组团来的。档案局参观现场,显得热闹非凡。

躲在热闹的背后,那些沉默在档案之下的思想,不停地向我招手。我尝试着靠近它们,它们却相继从我的视野中溜走,静静地沉默在档案之中。

看着馆内的一幕幕,心中百感交集。这些档案,记录的不仅是湖北的历史,更是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的荣辱史,难道我们只是需要看看这些档案吗?不,不是,我们不仅要看,更要去思考,去思考那些历史发生的原因,我们为什么会做这些事?为什么,应为这代表了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存亡。

什么是档案?档案是一个国家的真实记录,它可以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是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建立历史记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在南京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日本政府矢口否认这些罪行,可我们国家的档案真真实实的记录着,那些照片、文字记录着那充满血腥的历史,是不可抹去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历史,兴亡交替,显然政府给了我们认识的机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时刻要有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使命。要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时刻保持民族危机感。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义。在国际社会中时刻维护国家利益,正确看待国际社会中发生的事,理智对待。在我们自身问题上,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尊长爱幼,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等。

东湖之畔的档案馆静静屹立着,那些沉默的档案叙述着那令人回往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思想的力量作文700字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撒切尔夫人在回答是否为中国电视在出口到英国而感到危机时,坦然一笑道“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时你在问我这个问题”。在撒切尔看来一个不能输出价值观即有稳定持久思想的国家是不足为惧的。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由此可见,思想的力量要远比外在的改变威力大的多。

一个人外在强大并不能说明什么,从古到今,那些外表光鲜亮丽一表人才的世家子弟、富二代们不在少数,但他们中真正有学识做大事的却凤毛麟角,因为他们只注重了外在美丑,却忽视了内在的空虚。一个人气质是由内而生的,只有饱读诗书、知识渊博的人才会有坦然自若的风度,即使他身披粗布短衣。而那些外表华丽满脑空白人只会让人觉得可笑无知,没有人会去敬佩这样的人,也不会有人去夸赞他,思想的充实是人内心华丽的着装。

鲁迅即是强人,名副其实的强人,他深知思想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要比身体的健康重要得多,一个民族的富强要的不是全国的百姓身体都无比健壮,而是全国百姓的思想信仰都是统一的爱国,发自内心想让祖国变得强大,鲁迅先生正是领悟到思想的力量才弃医从文,走上了唤醒人们灵魂,灌输百姓爱国思想的革命道路。有多少革命烈士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下坚持不说出一个革命信息,老虎凳、辣椒水、电椅……这是多么可怕的身体折磨,而支撑他们的正是坚定的爱国思想,思想的力量使他们战胜了肉体的痛苦,而正是无数革命家的爱国思想的坚定不移,才使中国实现了伟大复兴,如若当初革命烈士们都有健壮的身体而没有思想的支撑,心中没有爱国的信念,那中国将永远也无法富强起来。

现今社会的冷酷无情激烈竞争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畸形的改变,而社会频频发生的悲剧现象正是人们思想变化的外现,如国人能像韩国抵制日货一样举国统一,那小日本现在早就不存在了,但我们的思想并不统一,这是一个巨大难以实现的工程,但我们要坚信只有思相的力量才会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真正的站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