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的1997

我的1997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我的1997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我的1997问题。

分享

浏览

4467

作文

11

电视剧《我的1997》观后感

全文共 134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夏天,一定会追《我的1997》!”电视剧《我的1997》将于今晚20点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这样的回答。那么,这部广受期待的大剧,都有哪些不容错过的看点呢?

央视大剧黄金团队再出击!

三年前,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赢得收视、口碑双丰收,成为近年少有的影响深远的大剧的同时,还斩获了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十一届电视制片业“电视剧优秀作品”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相信不少剧迷已经发现了,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到《我的1997》,两部大剧中有多位“共同演员”,比如印小天、巫刚、高可儿、于笑等。没想到这两部大剧之间有如此深厚的渊源,背后都是一个“黄金团队”,“这个夏天,一定会追《我的1997》”。

《我的1997》讲述了一段在岁月变迁中命运沉浮的个人故事,通过高建国和安慧等剧中人物的爱情和生活经历,连接起了特殊时代环境下,香港与北京一群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年轻人的奋斗历程。

不同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宏大历史叙事,《我的1997》着眼于小人物励志燃情的创业故事,但同样情怀满满。这部作品把两代人心中抹不掉的风土街景和怀旧元素都搬上了荧屏。播出时,一定会勾起观众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

四地取景尽展京港风情!

为了真实再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京港两地的城市风貌,电视剧《我的1997》摄制组分别在北京怀柔、广东佛山、深圳以及香港四地取景。历时75天,行程达3000多公里。

据本剧演员于笑透露,为了重现真实的时代感、历史感,剧组四处淘旧物,可谓“下了血本”。比如,早期人物造型主要用一些粗布旧衫,偏黑的妆容,后期则开始引进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喇叭裤、蛤蟆镜和及肩的发型、花衬衣等。

据制片方介绍,在这部电视剧中,北京、香港两座城市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生活场景都将得以重现。追剧的观众都能从剧中找到许多熟悉的画面和记忆。从北京的胡同到香港的街市,浓郁的地域景色和强烈的岁月情怀,展现出本剧别具一格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格局。

导演王伟民坦言,他为这部剧倾注了强烈、真挚的家国情怀,力图为观众们完整呈现出一个特殊时代的风貌特征,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记忆。

两地资深实力派汇聚!

在《我的1997》中,知名演员印小天担纲主演,饰演来自北京的知青高建国,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与母亲流落香港,凭借着聪明才智和不屈精神,在香港闯下了一番新天地。瑛子、高可儿等青年演员在剧中也都有十分精彩的表现。

剧中还有多位实力派“老戏骨”压阵。参演过《于成龙》、《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国家干部》等多部重要影视作品的巫刚就是其中一位。在《我的1997》中,巫刚出演了一位祖籍香港、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北京参加祖国建设的知识分子高志远。

饰演高建国母亲岳芳英的陈瑾,是一位曾经荣获过飞天奖、华表奖、金鸡奖、白玉兰奖、金鹰奖等众多奖项的名副其实的“演技派”。在本剧中,她演绎了一位在艰难逆境中从未丧失生活希望的母亲。

此外,本剧还少不了来自香港的“老戏骨”。曾制作出《大侠霍元甲》、《陈真》等风靡一时作品的香港资深导演、演员徐小明,以及演出过《雪山飞狐》、《雪花神剑》等电视剧的香港演员龚慈恩,此次也都加盟到了《我的1997》当中。两地实力派汇聚,让人充满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我的1997》观后感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王伟民导演,张强编剧,印小天、瑛子、巫刚、陈瑾、刘之冰、徐小明(中国香港)、高可儿、龚慈恩等陆港两地实力派演员联合主演的,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大剧《我的1997》,近日曝光一组质感十足的香港戏份剧照,透露出浓烈的岁月情怀,显示出本剧强烈的时代格局和特征。一众实力派香港明星的加盟,同样也令本片品质增色不少。片中贴近香港特色的细节设置也让观众对剧中的香港戏份抱有极高的期待,原汁原味的港式情怀一定能令人产生强烈地共鸣。据悉,电视剧《我的1997》有望在2017年暑期播出,与观众同庆香港回归20年。

关注陆港风云变迁印小天陈瑾母子情深

电视剧《我的1997》的故事背景集中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回归前的20年间。在大时代的风云激荡之下,香港和内陆两地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犹如风浪袭来,连接并裹挟着陆港两地大、小人物的命运,剧中的人物们都被这股时代潮流印上了深刻的烙印。此次,《我的1997》曝光了拍摄的香港戏份剧照。从照片中可以明显看到许多浓郁的香港特色:大街小巷挂满的繁体字店铺招牌,小资情调的港式茶餐厅,大雨中可口可乐的红色灯箱广告照亮了道路,以及身着港英制服的警察与警局等。场景之逼真还原,细节之用心到位,使人有种瞬间穿越至70-80年代香港的错觉。

戏中,印小天饰演的男主人公高建国与陈瑾饰演的岳芳英是一对母子,原本和睦的一家四口人在时代更迭下分离,机缘巧合下母子两人辗转来到了香港。剧照中,无论是母子俩落寞瘫坐在大雨中,还是二人背着大包小裹在路上匆匆急行,亦或是高建国在困境中乐观引导母亲的场景,都让人对母子俩来到香港之后,在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里安身立命的经历产生好奇。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际遇,被时代大潮裹挟的个人命运又会何去何从,真希望能够尽快看到!

徐小明龚慈恩等港星齐聚陆港商海风云变幻

出演过电影《陈真》、《阮玲玉》等作品的香港资深演员徐小明,与经典的91版《雪山飞狐》中饰演程灵素的香港演员龚慈恩,此次也都加盟到电视剧《我的1997》当中,饰演了一对香港本土的商业大亨夫妇,与高可儿饰演的李佳欣的父母。几位实力派港星不仅为剧中重点刻画的香港商战部分增添了色彩,与内陆演员的多场对手戏也同样让人期待,两岸明星的“交手”飙戏,火花四射。家世、背景不尽相同的高建国与李佳欣在剧中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环境中,高建国又将如何开启自己的一番事业?

为了更加细腻地刻画大时代下的香港社会变迁,该剧中不仅表现了地位显赫的香港巨商大亨,更是着笔于香港各个阶层的小人物、那些奋斗中的年轻人。来自香港的武麟凯、徐伟栋、徐沅澔、刘永等优秀的青年演员也将在《我的1997》中饰演重要角色。电视剧《我的1997》将首次从内地青年的视角看待回归前的香港社会,一幅充满怀旧气息的香港“浮世绘”即将在该剧中徐徐上演,十分令人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我的1997》观后感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剧交代高建国逃港的理由其实和书中一样,就是打伤了安国庆,可是电视剧里第一集的剧情发展过于快速了,在准备逃回内蒙古的前一天晚上,安国庆找到了躲在食堂的高建国和安慧,然后在争执中高建国打伤了安国庆,但是高建国和安慧如果没有发生关系,那么安国庆要揍死高建国的行为就很突兀,如果高建国和安慧已经发生了关系,那么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合理,忙着“逃”回内蒙古的两个人居然婚前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可理喻。但是如果安慧清白仍在,我很好奇编剧要如何讲述之后王乐对安慧的家庭暴力。

还有就是高致远和岳芳英的人物性格和原著不一样,以及那个一直存在于对话中的王鹏飞也没有了。还有就是安长江的出现时间也很奇怪,女儿几年未回家,好不容易回来了,他居然不在?还有就是安国庆受伤的时候,安慧在现场,那么做手术的时候,为什么就找不到家属?

还有就是母子二人到了香港以后的剧情也改动了许多,原著中高建国母子得罪罗向荣的原因是越狱,导致其受了处罚。而且最开始母子二人和龙探长毫无关系,但是电视剧一开始就把他们放在了对立面,而且还有利益冲突,这一点也有点不和逻辑,不就是不小心弄翻了船么,能有多大的利益伤害,至于这般算计?

最后就是贯穿整部小说的,属于高建国的一个特长——素描,电视剧中直接删除了。其实在我看来素描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代表了高建国的爱情线。而且在小说中,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素描,不管是让二人暗生情愫的烧掉了一半的素描本,还是那张导致二人分离的安慧的半裸素描,甚至于高建国的素描本上出现的第三个女人,每一次的情感变化都有素描本的存在,编剧就这么全部删除了,总感觉高建国不再是那个高建国了。

[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我的1997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我的1997》观后感

全文共 1568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荣誉出品的电视剧《我的1997》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这部充满诚意的作品,一经播出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收获了满满的好口碑,收视率稳居前三。昨日出炉的收视数据显示,该剧6日播出的13、14集,CSM52城平均收视1.323,达到了新高,并创下了同时段全国收视率第一!有观众评论说:“这样一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的电视剧,节奏如此紧凑,剧情毫不拖沓,真可谓是献礼剧中的一股清流。”

剧情

让人万万没想到

《我的1997》没有过多的铺垫,戏剧冲突强烈,仅用了一集,就直接将几位主人公推向了命运的风口浪尖:热恋中的高建国(印小天 饰)和安慧(瑛子 饰),前一秒刚刚兴高采烈地回到北京商量结婚,后一秒就因意外导致感情受阻、被迫分离,高致远(巫刚 饰)、岳芳英(陈瑾 饰)前一秒还在家里包着饺子享受和两个儿子的团圆时光,后一秒家庭就因意外分崩离析,虽是生离,却更胜死别……这样的剧情展开方式别开生面,真是让人万万没想到。

在刚刚播出的13、14集中,高致远出差香港与岳芳英擦肩而过,高建国考上香港大学,安慧辞职。成为大学生的高建国将如何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地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安慧做出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种种疑问都等待揭晓。紧密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整个故事的走向,让观众在“一定是我打开方式不对”的感触中欲罢不能。许多观众发表了真情实感的点评,“终于知道为什么都说老戏骨演技好,不用多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感情”“没有夸张的调色和服化道,朴实大气,看着很舒服”……能获得观众好评,源自《我的1997》的制作宗旨——始终立足于真实的历史背景,坚持对故事本身的精心打磨,全力为观众献上一份精品大餐。

共鸣

家国情怀感动观众

电视剧《我的1997》的故事开始于1976年,这是风云变幻的大时代,变化犹如风浪袭来,影响了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高建国失手伤了女朋友安慧的哥哥,逃到香港,母亲一路追赶想带儿子回公安局自首,整个故事可谓“一波三折”。初到香港的高建国落魄潦倒,印小天演出了人在潦落时的苦楚,以及骨子里的那种拼劲儿,他照顾母亲、打工、学英语,最后考上了香港大学。在陌生的城市中安身立命,印小天的眼中有了高建国的落寞,当他与母亲背着大包小包在路上前行时,紧锁的眉头是高建国心中的愧疚。印小天在香港励志奋斗的情节,更是受到年轻人追捧,令观众大呼找到了早期看港剧的感觉。

导演王伟民认为:观众的共鸣源自家国情怀。“在这20年里面,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实际上都是我们国家国力不断上升、不断变得强大的展现。剧中的故事截止到1997年,今年是2017年,20年过去了,现在好多90后、00后的孩子,他们并不了解当年的那些事情。作为创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他们记住这段历史。”

亮点

纪实感与故事结合

《我的1997》中,纪实感与故事性的完美结合,是该剧一大亮点。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方式?王伟民回答说:“这部剧的格局比较大,要表现20年香港和内地的社会进程和大的历史变迁对普通人的影响。大的历史背景、历史节点和历史事件,在剧中要有充分表现,这种表现靠人物嘴说是不行的,所以决定采用有点像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的表现形式,用大量历史资料片,给观众一种代入感。”

剧中还原了当年历史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之下,剧中的普通人被历史进程和历史转折所影响,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因此而改变。比如1977年中断了10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得到这样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安慧、丁跃民(于笑 饰)、丁跃音(邱林 饰)几个年轻人把握机会,奋力一搏,最终考取了理想的学府,实现了命运的转变。这段剧情勾起了很多观众的记忆,引发观众广泛热议。王伟民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表现方式,一种比较大胆的艺术形式的尝试,也是一次很成功的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我的1997》观后感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由印小天、陈瑾、巫刚等主演的电视剧《我的1997》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适逢香港回归20周年,这部献礼剧也收获了超高的收视率。印小天所扮演的高建国,将一代港漂的辛酸奋斗史完美呈现,勾起了不少人的97回忆。

印小天卖表再闯祸 港漂人生很辛酸

开播近一周,《我的1997》随着剧情的发展,收视率也不断攀升。印小天所扮演的高建国与母亲赴港后尝试了各种职业,尝尽辛酸。为了活下去,高建国做起了倒买倒卖手表的小生意,被油麻地的流氓追打勒索,命运不止一个苦。观众在心系高建国命运的同时,也注意到高建国从北京到香港后佩戴的手表都非常走心,不仅根据剧情的发展和时代的印记配合了不同的款式,有些更是极其少见的古董表。不少粉丝留言称:“要给道具老师加鸡腿”

献礼香港回归20周年 印小天称荣幸参演

7.1日是香港回归20周年,这部为回归献礼的大剧承载了很多人的97回忆。印小天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参演《我的1997》对自己来说非常荣幸。以亲身的演绎来体会一代港漂的奋斗人生,再以作品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为香港回归20周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我的1997》观后感

全文共 388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夏天,一定会追《我的1997》!”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获悉,由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出品的电视剧《我的1997》将于6月22日20点05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这样的回答。那么,这部广受期待的大剧,有哪些看点呢?

黄金团队

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后又一“四川造”力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我的1997》是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成功之后,由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和中央电视台再次合作出品的又一部力作。

值得一提的是,两部大剧中有多位“共同演员”,比如印小天、巫刚、高可儿、于笑等。

三年前上映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一部近年少有的影响深远的大剧,曾获得多项殊荣。如: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十一届电视制片业“电视剧优秀作品”奖等。

记者在采访中,多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剧迷表示,没想到两剧之间有如此深厚的渊源,背后都是一个“黄金团队”,“这个夏天,一定会追《我的1997》”。

不同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宏大历史叙事,《我的1997》着眼于小人物励志燃情的创业故事,但两剧同样情怀满满。比如《我的1997》中,把两代人心中抹不掉的风土街景和怀旧元素都搬上了荧屏。届时,一定会勾起观众们对那个时代的无限遐想。

据介绍,早在今年3月,《我的1997》就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参考剧目”名单。也正是这个原因,该剧备受期待。

励志剧情

时间跨度长达20年 全景展现两代人的奋斗史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我的1997》讲述了一段在岁月变迁中命运沉浮的个人故事,通过高建国和安慧等剧中人物的爱情和生活经历,连接起了特殊时代环境下,香港与北京一群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年轻人的奋斗历程。

剧中,岳芳英(陈瑾饰)与高建国(印小天饰)母子来到香港创业,通过几经波折的商海沉浮,描绘出了一幅香港与北京相互融汇的商战图景。无论是特殊时代中血气方刚的创业励志故事,还是在时代大潮中艰难跋涉的儿女情怀,《我的1997》所讲述的故事,都让人回想起当年祖国从热切盼望香港回归,到成功实行开创性的“一国两制”所经历的波澜壮阔,从而对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发展的今天感慨万分,再次燃起爱国情怀。而这一笔,也必将作为重要一页被写进历史。

导演王伟民表示,他在这部剧中的创作既要“驾驭住历史潮流中的大场面,也要将人物情感塑造得饱满,在小人物的爱恨情仇中再现历史的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电视剧中,随着故事时间线的缓缓向前,伴随着真实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京港两地不同的生活细节和社会风貌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诸如:“粉碎 四人帮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谈判”“ 一国两制 方案的提出”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两地生活的影响,都被细腻地贯穿于剧集始终,进一步加强了剧集的真实性,也完整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社会特征。

家国情怀

四地取景拍摄 京港历史元素精彩呈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我的1997》为了真实再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京港两地的城市风貌,电视剧摄制组分别在北京怀柔、广东佛山、深圳以及香港四地取景。历时75天,行程达3000多公里。

“既要驾驭住历史潮流中的大场面,也要将人物情感塑造得饱满,在小人物的爱恨情仇中再现历史的变迁”,导演王伟民表示,他希望把两代人心中抹不掉的港式风土街景和怀旧情怀搬上荧屏,包括当年最流行的蛤蟆镜、喇叭裤、手提录音机等一批怀旧物件,都会在电视剧中得以重现。

据本剧演员于笑透露,为了重现真实的时代感、历史感,剧组四处淘旧物,可谓“下了血本”。比如,早期人物造型主要用一些粗布旧衫,偏黑的妆容,后期则开始引进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喇叭裤、蛤蟆镜和及肩的发型、花衬衣等。

于笑也是一位和四川有着特殊渊源的演员,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的他,在本剧中饰演“弄潮儿”丁跃民,再现了小人物的成长故事。

据制片方介绍,在这部电视剧中,北京、香港两座城市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生活场景都将得以重现。对于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很多人来说,都能从这样一部剧中找到许多熟悉的画面和记忆。比如,从北京的胡同到香港的街市,浓郁的地域景色和强烈的岁月情怀,展现出了本剧别具一格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格局。

《我的1997》,满满的家国情怀。导演王伟民也坦言,他为这部剧倾注了强烈的情怀,力图为观众们完整呈现出一个特殊时代的风貌特征,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记忆。

演员阵容

90后川妹子搭档印小天

两地众多“老戏骨”压阵

在《我的1997》中,知名演员印小天担纲主演,饰演一名来自北京的知青高建国,在机缘巧合之下与母亲流落香港,在艰苦的条件中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不屈精神,在香港闯下了一番事业新天地。同时也见证了香港回归前期的重要历史阶段,与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一起成长起来。

印小天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4级表演系,和陶虹、段奕宏等人是同班同学。1997年参演首部电视剧《家事风云》,2002年凭借主演海岩电视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一举成名。其后,他曾参演过《女才男貌》《窗外有张脸》《大院子女》《别动我幸福》《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解密》等多部电视剧。

据剧组介绍,印小天是一位相当敬业的演员,他的戏演得相当好,而且塑造人物能力超强。在《我的1997》中,印小天一改之前的年轻帅哥形象,转变成为头戴墨镜、西装笔挺的生意人高建国,嘴角绽放出自信的笑容,成熟稳重,商业范儿十足。

特别令人关注的是,在这部戏中,与印小天有大量对手戏的是川妹子高可儿。这位90后演员在戏中饰演的李欣欣,是印小天所饰演的高建国的第二位恋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高可儿是地道的成都人。几年前,她从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毕业。如今是中囯煤矿文工团的演员。在这个团体中,靳东、范伟、张涵予等知名演员,都是高可儿的同事。

记者还了解到,和印小天一样,高可儿也曾参演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除了这两部大剧,她还在《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战地花开》《微风吹乱的爱情》《黄河绝恋》《红楼梦》,电影《建党伟业》《建国大业》《麦田》等多部影视剧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我的1997》中,高可儿扮演的香港富家女李欣欣,与印小天扮演的高建国经过热恋和多场风雨,最终成为了一对恩爱夫妻。在戏中,高可儿也一改初期的青涩形象,代之以优雅干练而聪慧的职业装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中生代”演员印小天和90后“新生代”演员的高可儿,这部电视剧中还有多位实力派“老戏骨”压阵。参演过《于成龙》《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国家干部》等多部重要影视作品的巫刚就是其中一位。在《我的1997》中,巫刚出演了一位祖籍香港、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北京参加祖国建设的知识分子高志远。

据介绍,在剧中,无论命运经历怎样的打击,高志远始终不改其正直性格,对儿子高建国给予了言传身教的深刻影响。除了父子情之外,巫刚饰演的高志远与陈瑾饰演的岳芳英的感情戏份也十分重要。上一辈人的感情故事,夹杂着不同的温情与辛酸,而二人最终的情感归属所留下的悬念,不仅是本剧的一大看点,更从侧面刻画了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图景。

饰演高建国母亲岳芳英的女演员陈瑾,是一位曾经荣获过飞天奖、华表奖、金鸡奖、白玉兰奖、金鹰奖等众多奖项的名副其实的“演技派”。在本剧中,她演绎了一位在艰难逆境中从未丧失生活希望的母亲。剧中的这一人物,性格坚强而倔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始终不改自己的品行和原则,一股不服输的闯劲深刻地影响了自己的儿子。

当然,本剧还少不了来自香港的“老戏骨”。曾制作出《大侠霍元甲》《陈真》等风靡一时作品的香港资深导演、演员徐小明,以及演出过《雪山飞狐》《雪花神剑》等电视剧的香港演员龚慈恩,此次也都加盟到了《我的1997》当中。剧中,两人饰演了一对香港本地的商业大亨夫妇,演绎了香港回归前夕,他们所面临的彷徨、抉择与坚持。

《我的1997》获央视力推

制片人透露: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时,就有了拍这部剧的想法

《我的1997》这部“四川造”献礼大剧是如何酝酿诞生的?该剧制片人、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华影文轩影视文化公司制片总监高成生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透露,早在拍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时就有了拍摄《我的1997》的想法,“香港回归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未竟的志愿,而且香港回归即将满20周年,我们当时就想能不能把它单独拍成一部剧。”

对于该剧,央视电视剧频道项目部副主任王皓给予了高度肯定。在他看来,剧中无论是热血激扬的励志创业故事,还是在时代大潮中艰难跋涉的儿女情怀,都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了改革开放造就的时代新貌,以及“一国两制”为香港社会所带来的蓬勃气象。“香港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炎黄子孙心中有着沉重的意义,1997年香港回归结束了长达150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历史。一国两制掀开了香港全新的篇章。适逢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我的1997》通过展现两地20多年的岁月变迁,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王皓说,剧中主要人物的家庭、爱情、事业和梦想,都与香港回归密不可分,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众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

四川省广电局宣传管理处处长冯梅表示,《我的1997》是四川新华发行集团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后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她认为,《我的1997》通过小人物折射大事件,是一部凝聚了中国力量的优秀电视剧作品,代表四川电视剧创作的新高度。该剧在央视的播出,必将催生出更多讲述中国故事、展现四川气派的优秀影视作品。

[最新《我的1997》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2024电视剧《我的1997》观后感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1997》由王伟民导演,张强编剧,印小天、瑛子、巫刚、陈瑾、刘之冰、高可儿、徐小明、龚慈恩、伍麟凯、徐伟栋等演员联合主演。电视剧描述了从1976年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内地与香港的岁月变迁,以主角高建国等一系列角色的小人物视角折射出一代人在时代的沧桑巨变中,生活与情感的起起伏伏,以及他们不屈奋斗的励志故事。

王伟民在对《我的1997》进行阐述时表示,故事的主要发生时间、地点、人物都以香港元素为主,大街小巷里充斥着饱满的香港人文地理情怀,充斥着普通香港人的生活气息。在香港即将回归的特定背景下,通过不同人物的故事,反映出香港各阶层的典型状态。他说:“在这部戏中,那些为两地几代人所熟悉的文化元素,诸如年夜饭、流行歌曲、影视文艺、历史溯源、市场潮流等将悉数精彩呈现,成为几代中国人为之自豪、骄傲的共同记忆和文化见证。这也将是我们一番艰苦努力之后最大的收获。”

《我的1997》由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荣誉出品,中央电视台、新华文轩、华影文轩、南方领航、浙江影视、蓝色星空、九州梦工厂、澄瀚影视、三新创业、福慧文化等单位联合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2024电视剧《我的1997》观后感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6月22日晚20:04,首部献礼香港回归20周年的电视剧我的1997》终于在千呼万唤中登陆CCTV-1综合频道。这部充满诚意的作品,一经播出就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力,收获了满满的好口碑。在播出的前几集中,巫刚和印小天父子两代人都经历了因时代动荡而被割裂的情感,尤其是印小天瑛子这对热恋中的“苦命鸳鸯”的离奇遭遇更是牵动人心,引发观众热议。究竟他们各自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而陈瑾、印小天母子二人又将怎样面对命运对他们开的“玩笑”,成为了之后剧情走向的最大悬念。

故事情节高潮迭起,观众追剧“根本停不下来”!

守在电视机前面等待播出的观众们,一定想不到该剧仅仅用了一集的体量,就直接将几位主人公推向了命运的风口浪尖:热恋中的印小天和瑛子,前一秒刚刚兴高采烈地回到北京商量结婚,后一秒就已经因意外而感情受阻被迫分离;巫刚、陈瑾前一秒还在家里包着饺子享受和两个儿子的团圆时光,后一秒家庭就因意外分崩离析,虽是生离,却更胜死别……这样的剧情展开方式,不仅别出心裁,更是别开生面,真是让人万万没想到。

紧密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整个故事的走向,使得观众在“一定是我打开方式不对”的感触中欲罢不能。有观众评论说,“这样一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的电视剧,节奏如此紧凑,剧情毫不拖沓,真可谓是献礼剧中的一股清流。”没错,作为一部有情怀的电视剧,《我的1997》始终立足于真实的历史背景,坚持对故事本身的精心打磨,希望终结电视剧的快餐时代,全力为观众献上一份米其林级的精品大餐。

小人物遭遇大时代,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

提到小人物,很多人就产生一种悲情,瞬间联想到“屌丝”“草根”等词汇,但其实芸芸众生都是小人物,也正因为如此,小人物组成了当下社会最丰富的存在,而小人物的故事也往往是最动人的;电视剧《我的1997》的故事开始于1976年,这是风云变幻的大时代,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犹如风浪袭来,影响了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或惊天动地,或悄声无息,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

陈瑾、印小天母子二人,代表的正是”小人物“群体,他们的“被逃港”离开的不仅仅是自己温暖的家,更是衣食无忧的安稳生活。在香港,初来乍到的二人,与当地环境有着明显的格格不入,碰壁、失败必不可少。然而每一次的艰难曲折,都无法阻挡他们想要努力前行、好好生活的决心。历史的车轮必将继续向前推进,而他们又将经历多少波折,才能在全新的时代烙下自己的印记,一切的答案都将在今后的故事中揭晓。

电视剧《我的1997》由四川新华发行荣誉出品,中央电视台、新华文轩、华影文轩、南方领航、浙江影视、蓝色星空、九州梦工厂、澄瀚影视、三新创业、福慧文化等单位联合出品,正在CCTV-1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中,相信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大剧必将带领广大观众穿越回那段不会被遗忘的历史中,体味那个时代的酸甜与苦辣,感受那个时代的失去与获得。

[2017电视剧《我的1997》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我的1997》电视剧观后感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纪念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献礼大剧《我的1997》将登陆CCTV-1。日前,《我的1997》在京举行盛大新闻发布会,女主角安慧的饰演者瑛子虽因工作遗憾缺席,但精心录制了祝贺视频,预祝《我的1997》顺利开播,收视长虹。

挣脱时代桎梏 瑛子吹响女性独立号角

电视剧《我的1997》以安慧(瑛子 饰)和高建国(印小天[微博] 饰)为代表,通过其在陆港两地的奋斗历程和曲折爱情,全景再现1976年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内地与香港的沧桑巨变。

1976年,安慧和高建国返京探亲,但这对内蒙古知青恋人却遭到安慧家人的强烈反对。一次争执中,高建国失手误伤了安慧的哥哥,坐船逃港,这对恋人由此分隔两地。相知相惜的两人,在异地各自展开了一段励志传奇。

瑛子饰演的安慧,靠知识改变命运,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最终成为了掌握自我命运的独立女性。瑛子非常欣赏安慧的勇气和独立,“做独立的女人,并非是指要去做女强人。我们要有独立的经济、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才会有为自己人生负责的能力,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的勇气。”

吻完就发烧 瑛子的吻有“毒”

有“良心剧收割机”之称的瑛子,曾主演《好家伙》《战长沙》《老农民》《青岛往事》《知青》等剧作,她总是能将各种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但身背“吻戏魔咒”的瑛子,拍吻戏总是状况百出,十分逗趣。

为了让首次搭档的演员们尽快入戏,刚进组导演就安排了一场雨中拥吻戏。患重感冒并持续发热的情况下,瑛子仍坚持在滴水成冰的寒冬天气里完成了这场戏。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结果,天哥(印小天)回去就感冒了,发烧了一晚上。而我,一点事没有,第二天奇迹般地退烧了。” 前有和张译[微博]的“拔丝”吻戏,后有和印小天的“吻完就烧”,瑛子的吻戏看来是有“毒啊”。

献礼大剧《我的 1997》今晚开播,瑛子邀你一起见证时代巨变!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我的1997》观后感

全文共 1624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剧《我的1997》目前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该剧描述了从1976年至1997年香港回归以前,内地与香港20多年的岁月变迁中,以主角高建国为代表的小人物为改变命运而不屈奋斗的励志情怀,折射出一代人在时代的沧桑巨变中生活与情感的起伏沉淀。

敬业精神完成艰巨任务

《我的1997》导演王伟民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从去年10月筹划,到今年6月播出,倒计时只有8个月的时间,要拍30多集电视剧,其间要经过前期筹备、选演员、选景、拍摄、后期制作、审查、播出等环节,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他的话说,一旦有任何的闪失和差池,要去补救都来不及。好在团队跟了他很多年,配合得很默契,不需要磨合期。

虽然时间很紧,但电视剧完成的效果和质量还不错。这么短的时间,对于演员的职业精神也是一种考验。“大家都有一份情怀,不计劳苦、不惜代价地一起创作。在我们这个剧组里,没有演员超时,没有规定多少时间就能收工,大家完全配合剧组的工作,说干多长时间就干多长时间,说收工才收工,没有所谓的大牌、大腕,大家非常敬业、非常专心地去创作这样一部戏。”巫刚、印小天、陈瑾等都是与王伟民第一次合作,但是王伟民对这些演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演员印小天和瑛子是上世纪80年代生人,而这部剧演的是1976年到1997年期间的故事,戏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没出生。这需要他们靠学习、观摩、大量看书、看视频资料,才能去了解。王伟民介绍,比如知青的生活,印小天和瑛子的生活中没有这一部分,但是他们很用功,看了很多书,经典影片《甜蜜蜜》也都看了很多遍,能够对当年的历史有所了解,让当年人物的特征体现在自己的身上。“他们非常努力地去完成,而且完成得很出色,很像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20年的风雨,在他们身上有很好的体现。”

史料与故事相结合

为什么选择1976年至1997年的时间节点?王伟民回答说:“这20年是香港回归风雨历程的20年,也是我们国家经济腾飞和国力强大的20年,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我对这20年充满了感情,因为我们都是这20年中的受益者,这20年使得我们获得了很大提升,作为中国人我为这20年感到自豪。”他表示:“有机会能够充分展现这20年内地和香港的风雨变迁、社会变革对普通人的影响,是非常骄傲的一件事。”

《我的1997》尝试用真实的历史资料镜头与故事片镜头相结合的办法,而这部剧既不完全像纪录片,也不太像一般的电视剧。纪实感与故事性的完美结合,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方式?王伟民回答说:“这部剧的格局比较大,要表现20年香港和内地的社会进程和大的历史变迁对普通人的影响。大的历史背景、历史节点和历史事件,在剧中要有充分的表现,这种表现靠人物嘴说是不行的,所以决定采用有点像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的表现形式,用大量历史资料片,给观众一种代入感。”

剧中还原了当年历史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之下,剧中的普通人被历史进程和历史转折所影响,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因此而改变。王伟民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表现方式,一种比较大胆的艺术形式的尝试,也是一次很成功的尝试。

主旋律应成为市场主流

很多导演不愿触碰主旋律影视剧,而王伟民拍过《我的铁血金戈梦》《彝海结盟》《红色利剑》等一批主旋律的电视剧,为何对此情有独钟?

王伟民说,他有学院派的教育背景,是有情怀的人,从骨子里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正能量的东西,有自己创作的观念。他认为:“主旋律应该作为我们国家影视市场很重要的一部分,应该是市场的主流,主旋律的影视剧应该也是商业化的,不应该与商业剧剥离。宣传正能量,表现家国情怀的主题,在任何国家都是很重要的商业剧,与主旋律一点都不矛盾。”

王伟民表示:“观众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偏颇的观点,一提到主旋律就会认为不好看,是喊口号,是假大空,其实这是一种创作上的误区。”而王伟民是决心要把主旋律拍好看的导演,“把主旋律里的人物构建得非常生动、鲜活、能够吸引人,把故事讲好看,观众一定会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我的1997》观后感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1997》这部“四川造”献礼大剧是如何酝酿诞生的?该剧制片人、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华影文轩影视文化公司制片总监高成生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透露,早在拍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时就有了拍摄《我的1997》的想法,“香港回归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未竟的志愿,而且香港回归即将满20周年,我们当时就想能不能把它单独拍成一部剧。”

对于该剧,央视电视剧频道项目部副主任王皓给予了高度肯定。在他看来,剧中无论是热血激扬的励志创业故事,还是在时代大潮中艰难跋涉的儿女情怀,都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了改革开放造就的时代新貌,以及“一国两制”为香港社会所带来的蓬勃气象。“香港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炎黄子孙心中有着沉重的意义,1997年香港回归结束了长达150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历史。一国两制掀开了香港全新的篇章。适逢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我的1997》通过展现两地20多年的岁月变迁,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王皓说,剧中主要人物的家庭、爱情、事业和梦想,都与香港回归密不可分,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众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

四川省广电局宣传管理处处长冯梅表示,《我的1997》是四川新华发行集团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后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她认为,《我的1997》通过小人物折射大事件,是一部凝聚了中国力量的优秀电视剧作品,代表四川电视剧创作的新高度。该剧在央视的播出,必将催生出更多讲述中国故事、展现四川气派的优秀影视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