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手抄报

手抄报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手抄报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手抄报问题。

分享

浏览

1852

作文

325

关于五四青年节的手抄报资料:五四的诗歌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青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阳

朝气蓬勃光芒万丈。

是一颗颗出土的向日葵

永远的向着太阳

太阳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

望你们一代比一代强。

青年是未来的接班人

盼你们茁壮成长。

青年是千千万万盏灯光

祖国的明天等待着你们照得更亮

青年是国家的柱石,国家的栋梁

各行各业都靠你们去争创

前人的事业靠你们去撑掌。

前人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

你们是一张银白色的纸张

可画上最美好的图画

写上最秀美的文章

青年是千千万万颗宝石

像天空的星星一样明亮

不管放到哪里都会

晶莹夺目闪闪发光

青年跟着前人指明的航向

勇往直前把人间建成美丽的天堂

青年是无数的螺丝钉

哪里需要哪里拧上

用先进的知识把头脑武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锻炼身体永远健康

身体健康能走四面八方

有健康的身体没有丰富的知识

好像鹦鹉缺了翅膀

有满腹锦纶没有好身体

好像鱼儿缺水不能游浪

青年你们是和平年代生长

要经风雨见世面,在艰难困苦中锻炼成钢

去实现前人的宏伟理想

青年你永远永远地跟着共产党

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勤俭节约手抄报内容精选:名言警句大全

全文共 1508 字

+ 加入清单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一定要继承并将它发扬光大。

今天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勤俭节约手抄报内容”,主要目的就是唤醒大家的勤俭节约的意识。一起来看一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作者:警言

布袍草履耐风寒。 作者:谚语

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作者:培根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作者:谚语

一星半星,凑两成斤。 作者:谚语

紧紧手,年年有。 作者:谚语

嘴是无底洞。大吃胜过小赌。 作者:谚语

浪费无底洞,坐吃山要空。 作者:谚语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作者:谚语

春天种下秋天收,如今存下将来用。 作者:谚语

毛毛雨湿透衣裳,杯杯洒喝垮家当。 作者:谚语

当花的,十个钱要花,不当花的,一个钱要省。 作者:谚语

吃千吃万,不如吃饭。 作者:谚语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作者:谚语

粮再多,野菜也要备几锅。 作者:谚语

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 作者:(锡伯族)谚语

好雨落在荒田里。 作者:谚语

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作者:谚语

穿破才是衣。 作者:谚语

布衣暖,菜根香。 作者:谚语

吃饭不忘农人苦,穿衣不忘工人忙。 作者:谚语

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作者:谚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作者:谚语

俭可以助廉。 作者:谚语

思前顾后,衣食常够。 作者:谚语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作者:警言

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作者:谚语

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就受穷。 作者:谚语

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作者:范继亭

一两煤,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 作者:谚语

笑破不笑补,穿旧不算丑。 作者:谚语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作者:谚语

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 作者:谚语

浪费是支出,节约是收入。

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 作者:谚语

零钱凑零钱,到时不费难。 作者:谚语

节用免求人。 作者:谚语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作者:警言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作者:马克思

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 作者:谚语

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作者:谚语

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 作者:谚语

借人衣,不整齐。 作者:谚语

细水和流,吃穿不愁。 作者:谚语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作者:谚语

家有千金,不点双灯。 作者:谚语

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作者:卢梭

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作者:谚语

出门走路看风向,穿衣吃饭量家当。 作者:谚语

只与人家赛种田,莫与人家比过年。 作者:谚语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作者:马克思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作者:培根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作者:警言

有勤又有俭,生活甜又甜。 作者:谚语

细水长流年年有,大吃大喝不长久。 作者:谚语

衣食俭中求。 作者:谚语

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 作者:谚语

吃饭穿衣看家底。 作者:谚语

君子以俭德辟难。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作者:警言

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 作者:谚语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作者:谚语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作者:(哈萨克族)谚语

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身不过华;遮身则可。 作者:谚语

粗茶淡饭就是福。 作者:谚语

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 作者:谚语

笑脏笑破不笑补。 作者:谚语

大吃大喝顾眼前,省吃俭用度灾荒。 作者:谚语

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 作者:谚语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小学生新学期寄语手抄报资料大全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亲爱的同学们,请珍惜每一个晴朗的早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让那灿烂的朝阳点缀我们的壮丽人生;

2.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成功之花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刻苦自觉的精神,都需要顽强拼搏的勇气;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希望同学们在新学期里积极向上,大显身手,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泓清池,必须不断有清泉的注入,否则,即使不干涸,也很容易混浊。读书也是一样,读书贵在持之以恒,要用心去感悟每一本书每一个文字。

5.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年级,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接新未来!

6. 今年是我们最关键的一年,我们即将要踏出小学的校门,走进中学。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拿出一个漂亮的成绩。加油!

7. 凡事从“认真”开始,认认真真地读书,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做作业。学业成功的过程离不开勤奋和刻苦。“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格言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8. 同学们,新学期你们的父母在关注着你们;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祝福你们。今天我们要将新学期视为一个新的起点,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和生活之中。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以优异的成绩向你们的父母汇报。

9. 多一分努力,多一分成绩,多一点希望,多一些欢乐。

10. 学业进步,贵在自觉。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学校同样有一些规矩和要求。同学们要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2024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全文共 5214 字

+ 加入清单

一、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清明节的简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清明节的来历

1、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三、关于清明节的内容: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扫墓祭祖的习俗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踏青的习俗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3、插柳的习俗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4、清明游乐的习俗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促谷)。

5、牵钩的习俗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吶喊,热闹非常。

6、放风筝的习俗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7、荡秋千的习俗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8、射柳的习俗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9、蹴鞠的习俗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近年来,在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10、斗鸡的习俗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1、蚕花会的习俗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12、拔河的习俗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四、我国各省对于清明节的农事谚语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清明暖,寒露寒(湘)

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五、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手抄报内容: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世界无烟日手抄报内容:爸爸戒烟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虽然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可我家还是烟雾弥漫。要是别人,准以为我家在烧饭,其实是爸爸正在吸烟。吃过午饭,爸爸又开始吸烟了。只见他悠闲地打开电视机,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跷起二郎腿。他从衣袋里拿出一包红双喜,从裤袋里拿出一只多功能打火机,只听见“嚓——嚓”的声音,火苗立即从打火机里蹿出来。他迫不及待地叼起一支烟,放在嘴边,凑过去,等香烟点着了,他朝着打火机吹了一口气,火苗立刻消失了。爸爸悠然自得地吸着烟,一缕缕的轻烟从爸爸鼻孔和口中飘出来。

只一会儿,烟雾更浓了。爸爸边吸边咳嗽,我和妈妈也呛得厉害。于是,我捏住鼻子,走到爸爸身边,对他说:“爸爸,我求你别抽了,这样下去,我们会生病的。”谁知,爸爸对我说:“你这小屁孩儿懂什么?你知道吗?俗话说得好: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吸烟是一种乐趣,我活了大半辈子,赚了这么多钱,也该享享清福了。”

唉,到底该怎么办,才能使爸爸把烟戒掉啊!爸爸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于是,我走到爸爸身边,对爸爸说:“爸爸,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爸爸说:“问吧!”“请问,如果一个孩子失去了爸爸,你觉得她可怜不可怜?”“当然可怜。”爸爸不假思索地说。我又趁热打铁,问:“那么如果一个妻子失去了丈夫,你觉得她可悲不可悲?”“当然可悲!”爸爸脱口而出。

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爸爸终于上当了。于是,我乘胜追击,让爸爸心甘情愿地把烟戒掉。我说:“爸爸,那么你不要再吸烟了。”爸爸暴跳如雷,对我大声喊道:“你这个小鬼,竟然管起老子来了,快去做你的作业。”接着,我的妈妈也苦口婆心地劝他,可他就是不听。最后,我气愤地说:“烟是有害的物品,你应该戒掉。现在你看你像什么样子了!”“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拉扯大,你竟敢这样对我说话,真是气死我了。”爸爸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压下火气说:“香烟含有尼古丁、烟焦油等有害物质,你多吸一口,就等于向死亡接近了一步,你这等于是慢性自杀呀!”

爸爸听着听着,若有所思。只见他把香烟扔在地上,嘴里还不住地骂:“你这个死香烟。”接着,他又把衣袋里的香烟全部扔在地上。

这时,正在拖地板的妈妈拿着拖把走过来,见状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说:“咦,这个老头子今天怎么了?怎么把自己喜爱的烟给全丢了?哪根神经搭错了?”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和妈妈说了。妈妈跷起大拇指,赞不绝口:“我们家什么时候出了一个销烟的林则徐啦……”我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我爸爸戒烟啦!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中元节的手抄报内容:鬼节和鬼文化

全文共 2954 字

+ 加入清单

汉语中用“鬼”组成的词如“鬼雄、鬼魅、鬼才”之类举不胜举,民间关于鬼的传说更无法搜集穷尽。我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达到几近完美的程度。

在上古神话中难以见到死后世界的描绘,“鬼”字最初也并不是现在的意义。甲骨文中“鬼”本是会意字,下面是个“人”字,上面是个可怕的脑袋,意即像人的怪物。后来逐渐演化成人死之后所变之物。《礼记"祭义》已说得很明确:“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法》则进一步指出:“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那就是达官贵人死后有庙供奉,终年有人祭祀,则成了神,普通百姓死后无庙享祭,四处飘泊,才是鬼。我国第一部辞书《说文》中解释的“鬼,人所归为鬼”就是现在的含义。先秦典籍中涉及到“鬼”的的文字很多,孔夫子有名句“敬鬼神而远之”,可见儒家是信奉鬼神的,但只是“敬”而已。后来虽有东汉王充的无鬼论,但总还无法动摇国人对鬼神的迷信。到了清代蒲松龄笔下,虽有凶神恶煞般的厉鬼,但更多的是重情意、懂礼仪年轻漂亮的女鬼,读了《聊斋》之后,不但不觉得鬼可怕,反而觉得十分可爱。

我国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实得益于佛道两教。道教是我们地产,佛教是汉魏时从西土传人,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后的阴间世界(佛家也称冥间),也就是鬼们生活的世界逐渐构建起来。道家的主要建筑是丰都城,并在四川东部长江之滨的平都山上具体演示。风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汉的王方平和东汉的阴长生都曾在此修炼,后得道成仙。丰都的由仙而鬼,与两位仙人的姓氏有关,王、阴倒读便是阴王,遂成了“阴间之王”,经过历代的演绎,加上《西游记》《钟馗传》等神魔小说的渲染,丰都便被营建成一座阴森可怖的鬼城,于是有了奈何桥、鬼门关、阴阳界、天子殿、无常殿、城隍庙等阴间地面和各级官府。比之于道教的阴间,佛教的冥间要完整系统得多。佛教有所谓“十界”之说,也就是世界上存在着十种境界,分别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前四者称“四圣”,即已经超凡入圣,脱离了生死轮回之苦,后六者叫“六凡”,要在秽土中不尽地轮回,最后三者又叫“三恶道”“三恶趣”,是更为不幸的境界,而地狱则是不幸之最。说起地狱,叫人不寒而栗,且有十八层之多,越往下层,苦难越深重。地狱中不但有阎罗、判官、鬼卒等凶神恶煞,还有刀山、油锅、碾盘、锯解、石磨种种酷刑,因此人死后最怕的是进入十八层地狱。

鬼文化的的构成要素除了鬼世界外,当然还离不开鬼节。我国重要的鬼节有两个:清明和农历七月十五。

清明祭扫坟茔和丧葬礼俗有关。据载,我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因此无从祭扫。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祭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后汉书"明帝记》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皇帝几乎是逢节便祭,一般官吏和普通百姓没那么多时间和金钱,便逐渐定格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届时,官府允许官吏请假祭扫,民间也“田野道路,士女遍满,卑吏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坟。”到了唐代,祭扫之举已将寒食、清明合二而一了,时值春暖花开,可以挑担载酒,热热闹闹去上坟,清明不但是祭祀的鬼节,也成了踏青游乐的日子。

至于七月十五,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从世俗的观点看,这两个鬼节的设置也恰到好处。清明正值北方雪化冰消之时,经过一秋一夏的雨水冲刷和一个冬天的冰雪压盖,坟茔上黄土有些被冲落,变矮变小,借清明扫一扫,添点土,让先人的房子不至于漏风淋雨;而七月十五,立秋已过,天气渐凉,到了该添衣服的时候了,也该给地下的先人送点钱去,置办点衣服,,不至于到了冬天挨冷受冻。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从来注重对祖先的祭奠追思。记得以前我家春节祭祖时上面的横批就是“木本水源”“慎宗追远”,即不忘祖先之意。文革期间,破四旧,反迷信,谁还敢上坟烧纸?市上也没有烧纸可买,但仍有不少人家买小学生订本子用的白纸去坟上偷偷地烧给亲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祭祀用品成了商家赚钱的一大门类,每到清明和七月十五,满街的烧纸,在店家门口,推成一座座小山,种类之繁,数量之多,不亚于端午、中秋成垛的果品盒。而且很有些现代商品意味,烧纸都成沓成捆,整齐美观,均匀地印着古钱币的印记,还有花花绿绿的美元、港币,大面值的,一张就是数亿,加上大小不一的黄灿灿的金元宝,如果真有冥国银行,也得自愧财力不足,甘心倒闭。烧掉这么多“钱”是否真能使离去的亲人在阴间过富足日子?无法得知,有句话叫“心诚则灵”,意到心到而已。记得小时候老人说,印现成的烧纸不好使,面值再大也没用,最好使的是拿着木头刻成铜钱样的凿子,用小榔头一下一下在纸上打。打纸时有很多讲究,最好是先人的后代,一定要男孩,榔头必是木头的,打的痕迹不能叠在一起。小时候,过年或两个鬼节,我就经常做这件事。老人告诉我,打上个印就行,可自己怕不清楚,到阴间不好用,总是用力地打,还怕钱少了,先人不够用,总是打得密密麻麻的。虽然现在纸多了,样子美观了,我倒觉得小时候由后人一凿子一凿子打出的纸钱倒更能体现出对先人的真情。

当然,鬼节这一天,从山野到街路,到处火光闪耀,烟气缭绕,纸灰飞扬,造成环境的污染,有时还会酿成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什么办法呢?祖上传下来的习俗,中国人还没有学会像西方人那样用鲜花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思和怀念的习惯。鬼节祭祀,不能简单看成是迷信,西方基督教国家,现代科学已把人送上了月球,把火箭发射到了火星,但对上帝仍然笃信不移,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寄托。我们给已逝亲人烧几张纸看似土俗,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伦理内涵。这是对离去亲人的一种感激和怀念,是同另一个世界人的一次对话,是同先人的一种沟通,是人类种族和精神的一种延续。即使亲人活着的时候,有不孝顺或照顾不周的情况,在上坟烧纸的时候,念叨几句,也能求得心理的一种平衡。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我们民族会找到更好的纪念先人的办法,但对先人的纪奠和追思却是什么时代都不可缺少的。

传说中阴历7月15日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在那天它们可以在阳间逗留一天.包括一些孤魂野鬼在那天都可以接受阳间人们的供奉,所以那天也称之为鬼节.

展开阅读全文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一、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普通话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员的官话,因为北京做过多朝首都,官话也就更接近北京话,今天南京方言不像其他苏南地区,也因为南京做过多朝首都,有点接近官话。

“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明: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需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这种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为简便起见,这种民族共同语也可以就叫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二、从方言闹笑话看普通话由来渊源

话说一个北方人到宁波出差,向人问路。宁波人以“灵桥牌”答曰:“呱叽呱叽向前揍,前面一个大坏蛋!”北方人愕然。原来,宁波人的意思是:“骨直骨直向前走,前面一个大花坛!”像这种因方言不同闹出的笑话随处可闻。其实,即使是在同一个方言区内,也常如“鸡同鸭讲”,不知所云。如福建就号称“八闽互不交通”,虽同为闽语,却分闽南话、闽北话、闽东话、闽中话、莆仙话等,保管听得你一头雾水,不辨“南北”。普通话由来渊源跟我国多个民族多种方言的现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普通话由来便是以此国情为出发点,方言闹笑话也可看出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小学生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1.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 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3.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4. 今年是第几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具体时间是哪几天?

今年是第十七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具体时间是9 月15日到9 月19日。

5. 你知道有多少使用汉字的国家?

除了中国,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

6. 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是“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7. 我国现在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

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40种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感恩节英语手抄报内容集锦

全文共 2554 字

+ 加入清单

Thanksgiving originated origi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riginated in the early settlers of Plymouth, Massachusetts. Known as the pilgrims when these immigrants in the UK, because of their religious reform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is not completely, and the king and the church of England repression of their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 so the pilgrims from the church of England, go to the Netherlands, then decided to move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Atlantic that desolate land, hope to be able to freely according to their wishes religious life.

In 1620, the famous "mayflower" ship loaded with unbearable the Britain domestic religious persecution Puritan 102 people had arrived in America. In 1620 and 1621, the turn of the winter, they met with refugees brought the necessities, also specially taught them how to hunting, fishing and planting corn, pumpkin. With the help of the indians, immigrants finally won a harvest, in the days of harvest celebration according to religious traditions, immigration rules the day of Thanksgiving to god, and decided to thank the indians sincere help, inviting them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together.

In late Thursday in November 1621, the pilgrims and massa soder 90 indians gathered, celebrated the first Thanksgiving Day in American history. A backwater at dawn, they marched into a room full of served as a church, devoutly grateful to god, and then lit a bonfire held a grand banquet, will hunt turkeys hospitality indians made delicacies. The second day and on the third day again held activities such as wrestling, running, singing and dancing. Male pilgrims go out hunting, capture the Turkey, women in the home made from corn, pumpkin, sweet potatoes and fruit such as delicacies. In this way, whites and indians around the bonfire, chating at, also singing and dancing, the whole celebration lasted three days. Many of the first Thanksgiving celebration has been circulated.

感恩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时被称为清教徒,因为他们对英国教会的宗教改革不彻底感到不满,以及英王及英国教会对他们的政治镇压和宗教迫害,所以这些清教徒脱离英国教会,远走荷兰,后来决定迁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

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们和马萨索德带来的90名印第安人欢聚一堂,庆祝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将猎获的火鸡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 。男性清教徒外出打猎、捕捉火鸡,女人们则在家里用玉米、南瓜、红薯和果子等做成美味佳肴。就这样,白人和印第安人围着篝火,边吃边聊,还载歌载舞,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 。第一个感恩节的许多庆祝方式一直流传后代 。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国家宪法日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决定指出,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步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决定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法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决定指出,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这一决定。

★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宪法所规定的内容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它所规定的都是一个国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宪法是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关系决定并影响着宪法的具体内容。

——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效力和修改程序不同于一般的法律。

★宪法的地位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宪法的历史

——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

——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第二部宪法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

——第三部宪法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

——第四部宪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了修正。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关于圣诞节手抄报资料集锦

全文共 1778 字

+ 加入清单

圣诞节(christmas)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定于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同时也是普遍庆祝的世俗节日。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期与时值仲冬的农节和太阳节这两个非基督教节日巧合,因此庆祝习俗来源不一。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12月17日农神节是寻欢取乐、互相馈赠的日子。12月25日是古伊朗人所崇奉的正义之神密特拉的生日。古罗马人在元旦用青枝绿叶和灯火装饰房屋,并向儿童和穷人赠送礼物。条顿人各部族渗入高卢、不列颠和中欧等地,又带来日耳曼人和克尔特人的宗教仪式。于是,有了团聚欢宴、燃烧大块柴木、品尝大木形糕饼,张挂树枝、陈放枞树、访亲问友、来往馈赠等庆祝活动。象征温暖和长寿的火与灯光,一向是冬季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内容,在基督教和非基督教习俗都是如此。常青树象征奋斗生存,自从中世纪以来就与耶稣圣诞节庆祝活动发生联系。由于历法不同,东正教及其他东欧教会的圣诞节日期相当于公历1月6日或7日。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树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德国传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纪用纵树供奉圣婴。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

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还点上蜡烛,象征基督。

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据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就成为圣诞树的来源。

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红帽子。

圣诞歌

脍炙人口的圣诞歌曲《圣诞歌》至今已有65年历史。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首在北半球寒冬里给人们带来融融暖意的歌曲却创作于一个炎热的夏季。作者创作这首歌的目的是消暑。歌曲作者是美国音乐人梅尔·托尔梅和鲍勃·韦尔斯。歌曲版权经理戴尔·希茨说,托尔梅1944年7月去韦尔斯位于洛杉矶的家拜访。他走进起居室,看见一个本子上涂写着一句话“火上烘烤着栗子”。 托尔梅问韦尔斯:“你为什么写这么一句话?”韦尔斯回答道:“我正在想些和冬天有关的事。今天热死了。我游泳,冲凉,用各种方法消暑。”托尔梅于是说:“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这句话开始写首歌。”

两人随即行动起来,仅用40分钟就谱写出《圣诞歌》的词曲。

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营造出冬日里合家团聚、喜迎佳节的温馨气氛。

圣诞卡

是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祝愿的话。

圣诞大餐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

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关于元旦的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也被称为“新年”,是指公历的1月1日。但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

元旦是很多国家的法定假日;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元旦均为法定假日;中国大陆及台湾均作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习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种方式互相祝福,贺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汉语“元旦”含义:“元”是20c开始、第一的意思;“旦”即早晨天明的时间,也通常包含一天之意。因此“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民国以前,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历史上,中国各个朝代对“元旦”说法不一致

夏代为正月初一(夏历1月1日)

商代为十二月初一(12月1日)

周代为十一月初一(11月1日)

秦王朝时期为十月初一(10月1日)

(参见农历、夏历、殷历和周历的分别的记载)

汉朝汉武帝太初元年时,邓平等人创立了“太初历”,定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公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名为“元旦”,自此我国的每年1月1日就成我们家喻户晓。

展开阅读全文

happynewyear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2083 字

+ 加入清单

Firecrackers in New Years eve, the spring breeze into toso gifts, Always find bunch ofred grapes, brought new peach in old character.

Happy New Year!

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year of the tiger, my father and I agreed to go to the zoo, yesterday all over the sky snow can stop the footsteps of our progress.

Us off in zhenhai, beautiful! Can see is white, beautiful like yushan built a white quilt. We risked falling snow, along the curved road will soon be in the zoo.

The door is a thick layer of snow on the road, it seems we are the first batch of visitors this year. Guest has fewer animals are passive, monkey mountain monkeys pile huddled together for warmth, all gone is lively, is also love reason disregard to us; Sleep in the box the black-tailed headstrong, thick and long, the stripes are deeper and deeper; Enthusiasm of emu swagger walking toward us, stick your head out of the rail, as is in welcome us; And then we went to see the camels, lion, crocodile, brown bear, leopard, but they are all in bed; The year of the tiger cant forget the tiger, the tiger has not wake up, only blame we came too early; Finally went to feed the peacock and pigeons, they are generous, see I put the grain to the face, pecking around each other. It was very happy.

Turn a circle, we went to mountain lake, make a snowman, snowball fights, play in the snow to the fullest, result I have become "snowman" with my father. It is cold outside, but I feel hot, in the heart is warm. Good time always in a hurry, unconsciously half a day past, home for dinner.

A snow good harvest!

Happy New Year!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彤彤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年快乐!

今天是虎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昨天约定好去动物园,漫天的大雪也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我们在镇海台下车,真美啊!满眼都是白色,秀丽的虞山就象盖了条白被子。我们冒着纷飞的大雪,沿着弯弯的山路很快就到了动物园。

进门的路上是一层厚厚的积雪,看来我们是今年的第一批游客呢。客人少了动物们也不起劲,猴山上的猴子们一堆一堆的挤在一起取暖,全没了平日的活泼,对我们也是爱理不理的;睡在箱子里的黑尾莽又粗又长,身上的斑纹也越来越深了;热情的鸸鹋大摇大摆向我们走来,把头伸出栏杆,象是在欢迎我们;接着我们又去看了骆驼,狮子,鳄鱼,棕熊,金钱豹,可惜它们都在睡觉;虎年可不能忘了老虎,老虎也还没有起床,只怪我们来得太早了;最后去喂孔雀和鸽子,它们很大方,看见我把谷物撒到面前,都争先恐后的跑来啄食。真是非常开心。

转了一圈我们来到映山湖边,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结果我和爸爸都成了“雪人”。虽然外面非常寒冷,但是我感觉身上热气腾腾,心里更是温暖如春。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回家吃饭咯。

瑞雪兆丰年!

新年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喜迎新春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2015已经接近尾声了,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家家都在准备着年货,打扫着卫生,迎接着这个节日的到来。

走在街上,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手里提着大包小包,不用说肯定是新年的衣服。商场里,也是人满为患:有小朋友牵着父母的手一起买衣服的,有夫妻俩甜甜蜜蜜买衣服的,还有儿女牵着长辈有说有笑买衣服的,总之大家都是喜气洋洋的。

来到农村,杀猪宰羊……以各自的风俗庆春节,在有的地方还开始了集市,他喊一声买饮料,他喊一声买衣服,这边喊减价了,那边喊买二送一了,各个东西应有尽有,真是琳琅满目,热闹极啦。

到了春节的大年三十晚上,春节晚会就开始了,演小品、说相声、唱歌什么节目都有,一个节目演完台下掌声一片,直到三更半夜人们都困了,节目才完。节目完了,可人们还兴致勃勃,因为还没发压岁钱、放烟花呢!等干完这一切,差不多十二点了,小孩子们都拿着压岁钱去睡觉了大人要闲聊一阵才去睡。

第二天,人们又得起个大早,带着买好的礼物去走亲戚,亲戚多的要走好几天呢,少的也至少要走一天多。

春节真好,可以让人们忙碌的生活得到放松,也可以为大家枯燥的事情添上一些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年俗的手抄报资料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吃腊肉,二十七,炖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备坛酒,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首童谣从明朝就已经广为流传了,它让我知道了老祖宗过年的风俗。

相传,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夜就来祸害人间。有位神仙教人们在门口贴红纸、放炮仗,终于吓跑了“年”兽。从此,每到年三十,人们就在门上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家家烛火通明,守更待岁;正月初一大清早,躲避了“年”兽的人们纷纷走亲访友,道喜问好。这一风俗流传至今。

春节的风俗从商朝开始,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化,有许多有趣的风俗和礼节。我最喜欢祭灶王爷,能吃到甜甜的麦芽糖,还有喝腊八粥,收红包。

除夕那天,妈妈亲自下厨做年夜饭,满屋子飘着鸡肉的香味,还有羊肉香、炸鱼香……好香啊!真是“飞涎直下三千尺,疑似神仙下人间”。

当妈妈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也在客厅里忙开啦——扫地,擦桌,收鞋子,倒垃圾。

这里面可是有习俗讲究的——“扫地、擦桌”是要干干净净过大年;“收鞋子”——是不能让“旧年的邪气”挡了“新年的财气、福气、喜气、好运气”倒垃圾——就是把旧年的晦气、霉运全倒掉,我们全家每个人都倒了垃圾,希望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

还有一个重要的年俗——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必须摆上包装精美漂亮的糕点、糖果。“糖”,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家里的生活比蜜甜。

展开阅读全文

垃圾分类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它们分别是——绿色的装可回收物的垃圾桶、蓝色的装不可回收物的垃圾桶和红色的装有害垃圾的垃圾桶。既然把垃圾桶分得这么清楚,那垃圾肯定也是要投到它们指定的“家”中。这种分类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分类。

那么,怎样将一大堆垃圾分类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产生生活垃圾。那些你看起来毫无作用的废纸、饮料瓶等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例如:1吨废纸若被有效地回收利用,就能生产出0。85吨再生纸,可以少砍伐17棵成材大树,节煤1。2吨,节电600度,节水100立方米,并可以减少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此有益的变废为宝行动,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你也别兴奋过了头,把可回收的垃圾投错了“家”——不可回收垃圾桶。这种垃圾桶与前一种垃圾桶又不同了:它只接受不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垃圾。比如说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这些垃圾最后都会根据垃圾的特性用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处理。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过一幅画:我们的地球上到处堆满了垃圾,地球伤心地哭了。画的下面有一行用绿色水彩笔写成的字:不要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哭泣!

最后,我想说,希望人人都爱护我们的地球,就像那幅画上所说的一样。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雷锋手抄报资料:学习雷锋助人为乐作文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的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有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出检票口的时候,他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儿的中年妇女。原来这名妇女是从辽宁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都丢了。雷锋连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眼含热泪地说:“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我叫解放军,家就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他为了赶 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男孩,手还牵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不假思索地脱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直发抖,又把自己的贴身衬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们早饭没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便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雷锋认真地说:“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啊!”

[雷锋手抄报资料学习雷锋助人为乐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学办手抄报作文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两个月的暑假就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而我也只剩下最后一项难做的做业——手抄报

原来见过哥哥办手抄报,都需要花费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不仅要画出来的画耐看,还要表达主题,还要摘取一些关于主题的资料,画上边,描上线,这样一张手抄报才算基本完成。现在,我也要开始办手抄报了,心里不禁有点忐忑,哥哥却很从容的对我说:“其实我第一次办也是这样的,多办几次就好了,我来教你。”我这才平静下来。

我们准备好了纸、铅笔、橡皮、水彩笔、勾线笔等,便开始办起了手抄报。我先开始打边。边刚画好,十分钟就这样过去了。我的手里还冒出了汗。第一步完成,我们开始进入第二步——排版。哥哥告诉我:“最好是左上角写一个大大的题目,这样显眼,右下角画点名主题的小漫画,中间部分画一个好看的外框,里面打好格子,来写你认为最能表达主题的资料,先办着三个小板块。”我按照哥哥说的,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进行着,不料我刚开始写题目,第一个字就让我失落了——写的十分难看,部首写的特别大,一个字看起来没有任何美感……哥哥见了我这副样子,笑着对我说:“我原来也是这样,这些啊,都是小问题,慢慢的就好了,我来帮你写题目吧!”我很不好意思的把笔交给了哥哥。哥哥写好了之后把笔又递给我,我接过笔后继续办。第二步进行的倒还挺顺利我开心的转过头去看哥哥,哥哥也会心的笑了。我更有信心了!

画好外框、画好格子……很快的,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步——摘抄资料。这一点还是蛮简单的啦!字谁不会写嘛!但是我写完之后一看,呀!好几个错别字!我一向认为自己是一个认真细心的人,这是怎么啦!哥哥看了看对我说:“还是要细心啊!写字也是一门功夫!”我听了,红着脸低下了头。

第一次办手抄报,不仅学会了方法,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心,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做手抄报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哎,又要做手抄报了!这次的主题竟然是‘垃圾分类’!这个领域我可比较陌生啊,怎么办呢?”我坐在桌前自言自语着。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垃圾分类”。虽然老师讲了很多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我也懂得了垃圾分类的好处,可当我在完成手抄报时,还是很茫然。标题该写啥?也像同学们说的“垃圾分类我能行”吗?这题目太普遍了,没有吸引力。我左思右想,“关注垃圾分类共创绿色生命”几个醒目的字跳入我脑海。对,就是它!我在报纸醒目位置写下了它们。

回头一看,标题上的几个字居然偏左了。这可怎么办呢?难道把它扔掉?不行!这样太浪费纸张了。不能因为一点小错误就前功尽弃吧。我犹豫着,手指在报纸上比比划划。“1、2、3、4……咦,正好。”我又认真地在右侧的空白处比了一下,发现可以画四个垃圾桶。太棒了,我不由得给自己鼓起掌来。

画好垃圾桶后,我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有害垃圾”。然后分版块写下了有关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手抄报完成后,我举起了自己的杰作:图文并茂,素材丰富,应该宣传到位了。

这次手抄报的体验活动,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我觉得只要认真去做一件事情,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父亲的手抄报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家里,母亲是教师,而父亲仅初中水平的文化,这多少让我对父亲的教育有些嗤之以鼻。

今年夏天,老师要求我们每人完成一份手抄报,想象力有些贫乏的我一筹莫展。“上网抄一份吧!”偷懒的念头久久盘旋在心头,挥之不去。最终,我打开电脑,开始综合“借鉴”。

“你在干什么?”略带严肃的问话突如其来,“不是该自己想,自己画吗?”

“我想不出好的。”我有些讪讪地说,“反正老师也不知道。”

父亲见我仍奋笔疾书,便转身离开,“不是自己的终究不是自己的。”

第二天早上,我却发现“自己”的手抄报被另一份普通略显粗糙的手抄报替代,已来不及追究,我拿着那份朴实无华的手抄报前往同学家。然而,到了同学家我才发现自己原本那份或多或少与他人的有些雷同,显然都是网上抄袭而来。

“那份手抄报是您画的?”晚饭后我找到父亲。

“嗯,我希望以后你能自己完成每一项任务,你可以借鉴他人的想法,可以完成得不那么优秀,但你绝不可以抄袭。”我有些意外,父亲竟说出这样的话,以往的教育也无非是好好学习等等,更意外的却是那连夜赶出的手抄报,虽算不上多么的华丽却也规规矩矩,切合主题。父亲应该花了不少心思吧。

那一夜,我向父亲做了承诺,也明白了许多。比如任何东西加了自己的思想才是自己的;比如你可以不那么优秀但至少要真实;比如仅初中水平的父亲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我无法想象父亲是如何一笔一划地完成了那份手抄报,至少我明白了每一位父亲都有他当父亲的资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