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打响

打响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打响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打响问题。

分享

浏览

359

作文

8

在世界打响自己的品牌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在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一举成名,荣获2015年度唯一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作为这一技术的量产平台,晶能光电有限公司正努力凭借技术优势打破美国日本技术垄断,开启半导体照明产业新革命。李克强来到晶能光电有限公司,进车间、看生产,询研发、问市场,鼓励公司乘势而上,借势而为。总理说,科技成果不仅要转化为生产力,还要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力,这就要求你们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世界打响自己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真相五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日寇曾经认为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却没想到有人违抗“不抵抗”的命令打响抗日第一枪。这个人就是来自辽宁盘山的王铁汉。

据史料记载,“九一八”时北大营是王以哲第7旅驻地,王铁汉时任620团团长。

王铁汉曾说起,当时旅长王以哲因参加水灾赈济,不住在营房。日本人进攻北大营时,上面不断传来“不许抵抗”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准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

于是,一场没有抵抗的屠杀开始了。据史料记载,日本兵一开始都是用刺刀扎,东北军士兵赤手空拳,被扎死的很多,钻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机关枪扫射而死。

为了带领兄弟们突围,王铁汉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命620团士兵待日军一走近就开火。

展开阅读全文

王铁汉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故事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就是他,在那“九·一八”之夜,在那国难当头的时刻,毅然抛弃上级的“不抵抗”命令,以民族大义为重,忍无可忍地下令打响抗日的第一枪。

当时,正在东北军陆军第七旅当团长的王铁汉年方二十六、七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他的团与同旅另外两个团就驻扎在北大营。

那天夜里十时二十五分许,“九·一八”的爆炸声刚过,埋伏在北大营围墙外面的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的步兵在炮兵掩护下,以坦克开路,向北大营发起攻击。东北军参谋长竟然命令说: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晚十一时刚过,两个兄弟团已开始分别向北大营的东面撤退。王铁汉此时因未接到撤退命令而依然坚守营房。子夜时分,第七旅旅长终于从沈阳城内打来电话,指示说“不抵抗,等候交涉”,随后却失去联络。

凌晨一时四十分,进攻的日军开始接近王铁汉团,并炮击营房。这时,东北军参谋长再次来电话询问情况,并严令不准抵抗。王铁汉激愤地回答“敌人侵我国土,攻我兵营,斯可忍,则国格、人格,全无法维持。而且现在官兵愤慨,都愿与北大营共存亡。敌人正在炮击本团营房,官兵不能持枪待毙。”

这位参谋长当即质问:“你为什么不撤出?”王铁汉说:“只奉到不抵抗、等候交涉的指示,并无撤出的命令”。参谋长气哼哼地说“那么你就撤出营房,否则,你要负一切责任!”电话随即中断。

正在王铁汉准备撤退的时候,日军开始向王铁汉团发起新一轮进攻。被逼无奈的王铁汉怒火中烧,毅然下令还击。凌晨五时,就在日军攻击顿挫之际,王铁汉率部忍痛撤出了北大营。

就是这样,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打响了抗日第一枪。后来,王铁汉先后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淞沪抗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浙赣战役。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后,王铁汉曾奉命赴杭州受降。

后来,王铁汉回到辽宁,出任了国民政府最后一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这期间,王铁汉曾陪另一位着名抗日将领马占山回到北大营旧址。面对断壁残垣,王铁汉泪流满面地说:日本进攻北大营时,我们兵力将近八千人,敌方仅有不到七百人,可我们竟然要放弃!正是这一放弃,日本人进了中国,十四年间杀了我们那么多同胞!惨不惨?!惨不惨?!”

此后,王铁汉客居台湾,几十年不忘故土,常以诗文寄托思乡之情,直到前几年,这位抗日名将以九十多岁的高龄在台湾辞世,最终没能重返故乡。

如今,他的女儿王翠凤现在生活在沈阳市的铁西区,现年已经八十五岁了,父亲在辞世前还与她有书信往来。在王铁汉将军的家乡——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许多乡民都知道这位抗日英雄、民族骄子的事迹。

王铁汉,以他“铁汉”之风,在那如磐之夜,拔枪而起、挺身而出,打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打响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向世界昭示: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欺!

展开阅读全文

名人故事: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韩家麟

全文共 2223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有近百位将军为国捐躯,通常人们认为,1937年"七七"卢沟桥战争中牺牲的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是抗日战争中最早殉国的将军。然而,早在他们之前黑龙江省的江桥抗战中,就有一位将军为祖国献出了生命,他的名字叫韩家麟

韩家麟,号述彭,以号行,多称他为韩述彭。韩家麟祖籍山东省,韩家逃荒到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河山乡河山村。韩家到东北后,很快富裕起来,成为当地大户。韩家麟1898年出生,幼年丧母,先就读于私塾,后入高级小学读书。读完高小那年,一个骑兵团剿匪路过河山村。为了能让家中出个当官的,韩家麟祖父请求让16岁的韩家麟跟着队伍当兵。骑兵连连长马占山见韩家麟相貌端正,样子精明,就收下了他。

16岁的韩家麟给马占山当马弁,因为机灵能干,很得马占山喜爱,马占山收韩家麟为义子,并送他到沈阳东北军官养成所学习。因韩家麟学业优秀,学成后回部队更得器重,先当文书,1923年,被提升为少校副官。1927年,任中校副官长,成为马占山的得力助手。1930年,考入沈阳东北高等军官研究班深造。

1931年"九一八"时,正在沈阳东北高等军官研究班学习的韩家麟,坚决拒绝充当日本侵略者的帮凶,混在逃难人群中,冒死逃入关内,辗转找到黑龙江省省主席、五十三军军长万福麟。万福麟欲留韩家麟在五十三军任上校副官长,韩家麟却坚持要回东北敌占区参加抗日战斗。当时万福麟主席与黑龙江省已经失去联系,急于了解省内情况,就派韩家麟携密信回东北。1931年10月下旬,受张学良、万福麟委派,韩家麟化装启程经历重重风险,回到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

日军兵不血刃一路占领辽宁、吉林后,向北逼近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1931年10月13日,驻在白城一带的汉奸张海鹏部三个团在日军配合下,向齐齐哈尔南面的泰来嫩江哈尔葛铁路桥进犯。省督军署参谋长谢珂率部抗击,击退汉奸张海鹏部。江桥抗战从此拉开了序幕。19日,马占山将军率一团兵力由黑河到达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的抗战形成了新局面。11月4日晨,日军第二师团步、炮兵1300多人,在飞机掩护下对我江桥阵地直接发起大规模攻击。马占山当即下令还击,声震中外的江桥抗战正式展开。

我军在齐齐哈尔江桥一带与日本军队作战的生死关头,韩家麟带回万福麟密信。正是用人之际,马占山见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韩家麟回来助战,非常高兴,当即委之少将参议兼黑龙江省政府机要秘书,参与谋划江桥作战方略。在韩家麟等人的协助下,马占山指挥黑龙江省军队给日本精锐部队多门师团以重创。

江桥抗战失利后,韩家麟随马占山部队退守海伦。马占山又派韩家麟化装潜行去北平向张学良、万福麟汇报黑龙江省军事情况,然后携指令回省。日本进逼,海伦危急时,韩家麟安排马占山等将领家属秘密转移到天津。1932年2月,他接任义勇军参谋长职务,成为马占山的得力助手。1932年4月初,韩家麟介绍共产党员李继渊到马占山部队,李继渊被任命为少校(后提中校)秘书,马占山部队在海伦以东的罗圈甸子被日军重重包围,李继渊随卫军营营长及全体战士一起英勇奋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李继渊牺牲时年仅25岁。

在日军松木师团强敌压迫下,马占山抗日部队节节失利。1932年7月,部队转战小兴安岭一带深山老林,行至庆城县(今庆安县)东山张河白硷子山口时,突然日军伏兵四起,马占山部队被千余日军包围。抵抗至第三天,士兵牺牲过半,马占山受伤,弹药消耗殆尽。7月22日,抗日部队分两路突围,马占山与军长邰斌山、参谋处长容聿群以及随从卫队42人向东突围,奔深山;韩家麟、连长于俊海带官兵百余人、马50多匹向北突围,吸引敌军掩护马占山。敌军见向北突围的人数较多,以为必是马占山之所在,即以重兵尾追不舍。

战至28日,韩家麟的手下仅剩二十几人,疲惫已极,行至海伦县罗圈甸子南一个叫七八道林子的地方,见敌人追兵已远,恰有一民房,饥劳过度的战士便在民房中倒头睡下。7月29日清晨,屋里人还在酣睡,突然枪声大作,日军已将这所小房团团包围,敌人对屋内喊话,意思是:你们这几个人已经无路可逃了,赶快投降。韩家麟当即组织还击,明知决无生路也誓死不降。日寇见已入绝境的中国人竟然拒不投降,恼羞成怒,顷刻之间,机枪齐发。韩家麟等二十几人壮烈牺牲,其中有少校参谋佟玉衡、少校副官刘景芳、少校连长于俊海。

韩家麟将军身中数弹,脸部被子弹打得血肉模糊。因他身着将军服装,嘴上留着胡须,身材酷似马占山,身上还带着马占山的名片和一枚马占山的印章,敌人又在战场搜到马占山的玉质镶金烟具一套,误以为这人就是马占山。关东军司令本庄得知马占山已被击毙的消息,兴奋异常,立即向东京陆军省和天皇报功请赏。于是,日本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宣扬马占山已被击毙,通电各地报捷请功。日寇残忍地将韩家麟首级割下,悬于海伦城头"示众",后送至日本首都东京,并在东京举办展览会庆祝"击毙"马占山的"胜利"。我国多家报纸也报道了马占山牺牲的消息。因韩家麟等人的掩护,马占山部突出重围,进入小兴安岭深山老林。马占山收集余部不到百人,潜入大青山,以草根树皮充饥,历尽千辛万苦,在密林中辗转了五十多天,脱离险境,到达龙门县。不久,马占山抗日的大旗重新出现,日本人为之大吃一惊。

虽然日本人明知战死的不是马占山,但还是不肯放弃宣传,依然在报上吹嘘"战果",说"马匪军已被消灭"、"马占山已被皇军击毙"。日本靖国神社"游就馆"的玻璃展柜里摆放出马占山的印章、钱包、烟具、马大洋、照片,还有"马占山"的血衣。

展开阅读全文

点30分,战斗打响!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当切口完全打开时,一个装满鲜血、蓝紫色的巨大瘤体赫然呈现在眼前,让所有在场的手术室“常客”都有点毛骨悚然。

吴孟超定了定神,沉着地切断一根血管,并立即止血,又切断一根血管,再止血,小心翼翼地剥离瘤体。

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吴孟超重复着这些动作。

1小时,2小时,3小时,吴孟超依然重复着这些动作。

助手们看着他,大气都不敢出。要知道手术刀只要稍稍碰破哪怕是一点点瘤体,鲜血立即会喷涌而出。

吴孟超的额头渗出了汗水。护士见状,连忙用纱布帮他吸掉。不断渗出,不断吸掉。

当钟表指向晚上8点30分,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的吴孟超顺利完成了手术!

36年过去了,这个患者依然健康地活着,已经80多岁的他还经常打电话给吴孟超,反复表达他们全家人的感激。

吴孟超说:“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渡过难关。”

1983年春天,一对浙江的渔民夫妇,抱着出生4个月的女婴求救吴孟超。吴孟超全面检查后,很快断定女婴得的是“肝母细胞瘤”。这是一种少见的小儿胚胎性恶性肿瘤。当吴孟超把自己手术的想法告诉同事时,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

对付危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吴孟超和同事们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请小儿科专家联合作战。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有惊无险地从孩子肝脏上切下了重达600克的肿瘤,瘤子的体积竟比婴儿的脑袋还大!10天后,孩子出院。

2004年9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湖北女孩甜甜在父母陪伴下来找吴孟超求治。这个20岁刚出头的姑娘中肝叶长了个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稍有不慎,就会因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在多次讨论和论证之后,吴孟超决定再闯中肝叶禁区,手术切除血管瘤。他带领姚晓平教授用了近10个小时成功将瘤体完全切除。

“这个手术难度确实大,我们在手术中也创造了肝门阻断新的纪录,前后阻断4次共103分钟,才将瘤子切下来。”吴孟超记忆犹新地说,“瘤子有排球那么大,放在一个脸盆里都快满了。”

几十年来,吴孟超就是这样,以一个医学科学家的智慧和胆识,闯过了肝脏一个个“禁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之最,挽救了14000个鲜活的生命。直至今年90高龄,仍然奋战在肝脏外科最前沿……

展开阅读全文

上课铃打响后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校园里原本沸沸扬扬所有声音在上课打响后立即变得鸦雀无声。而我们班还仍然沉浸下课的喜悦当中。一声“老师来啦”打响了所有人的警钟。班里忽然安静了许多,所有的人都低下头写起了各自的作业,教室里顿时只能听见笔尖写字的“沙沙”声,过了一分钟,老师没有来,王智诚探头一看,大声喊道:“那个白痴说的,老师都没来。”经过排查,原来是孙晨旭呀,吓死我了。这下班级又回到了原来的模样。

我环顾四周,只见范浩然(“江湖”人称小范),他一声不吭的写着作业,谁知还不到半分钟,他就掉过头去跟陈丹讲话了,哇,真是神速呀!我似乎听见了他们的谈论声:“陈丹你说韩老师是不是不来了呀?”陈丹说:“怎么可能呢,也许是老师在忙吧,一会儿就应该来啦。”

我又换了一个方向,突然看见了赵越(“江湖”人称造孽),他有时在学海豚音,真是令人毛骨悚然,他有时还在唱“死了都要爱”真是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呀!”一个字“惨”。不知道他的音乐是在哪学的,我想全班的人都不喜欢听他唱歌吧。

再转一点就是孙晨旭,他可是我们班的调皮蛋,原来他正在跟赵越一起哼歌呀。呵呵,真是奇葩!他总是喜欢在角落里大喊“老师来啦,老师来啦。”过了一会儿,老师没来,他捧腹大笑,说:“哈哈,你们都被我骗了。”大家怒气冲冲的看着他。

这是一声“老师来啦”打破了班级体里的喜悦。我看了看原来是坐在窗口的徐民叫的。教室里立刻变得安静起来。这时老师进来了,我们就开始上课。

多彩的校园里有欢乐多彩的我们,而同学之间更加重要的当然就是友谊啦!让我们珍惜友谊,友谊万岁!

展开阅读全文

“战争”打响了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陈昱雯

天气晴朗,阵阵清风徐徐吹来,舒服极了。同学们穿着一身迷彩服,铿锵有力地喊着口号,浩浩荡荡向战地渔村进发,猜猜我们在干吗?原来我们正在进行一次军事研学活动!

这场研学活动丰富又充实,我们练习了队形动作,探访了军营,参观了战地文化。要说整场活动中,我最喜欢最难忘的还是真人CS大战!

这场大战可刺激了!教官首先给我们每人发“武器”——一杆枪和几桶“水宝宝”子弹。拿着枪杆,我仿佛就是真正的“海防战士”。我们连忙用最快的速度往弹夹里装上“水宝宝”。“噼噼啪啪”一阵枪声响起,大战一触即发!

攻击发起时,我决定躲避枪林弹雨,小心翼翼地钻进旁边一个草堆,隐藏起来,然后把枪口穿过重重树枝的空隙,瞄准附近一个壮实的“敌人”。敌人“中弹”了,他连忙扛着枪退回他的营地。我紧接着又打跑了好几个敌人,看来这招还蛮管用的。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就有一个敌人发现了我的藏身之处,往我这边射击。好在我这次反应迅速,打了她几枪,她才边叫疼边跑走了。很快,这场激烈的战争便在同学的哀叫声、枪声和脚步声中结束了。

虽然这场“战争”结束了,但经过这次军训活动的“洗礼”,我决定以后要磨炼自己,不断进步,争取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战士”,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地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下课铃声打响的那一刻作文800字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熟悉的下课铃声打响了,我不禁又想起了那一刻——最后一声属于小学的下课铃声打响那一刻。

墨绿色的黑板上没有一点白色的痕迹,干净的教室里没有一颗灰尘,银灰色的课桌椅排列的整整齐齐,身着白色校服的同学们正襟危坐,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这小学的最后一堂课。教室里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同学们的脸上全都是严肃,以及对这一切的留恋。那熟悉的A4大小的黑边稿纸又发了下来,我的指尖又触及了那平滑的纸面,我暗暗的思考着:“这应该是最后一次用这种稿纸写作文了吧?”老师拿起了粉笔,当笔尖触碰到了墨绿的黑板一排清秀的小字便显现出来“老师,我想对你说”。轻闭双眼,那六年间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恍如昨日。这最后的一篇作文,是对着美好回忆的纪念、留念,也算为小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学们没有丝毫的议论,没有丝毫的抱怨,都任自己的思绪流淌在那页稿纸上,源源不断,不曾有半点停顿。的确,六年一起共同经历的不是一张纸所能容纳的。四位班长,已经带头读起了自己的作文,那份真情,那种感动,那缕喜悦,那分失望,不时的冲击着我的心……。不知不觉间,眼泪早已蓄满眼眶。

朗读作文的声音不曾中断,也未有冲突,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自然。终于,那不和谐的声音打断了这一切。没错,这就是下课铃声,终于在这一刻,我的眼泪不争气的夺眶而出,滴落在了那张作文纸上,六年来老师所教育我们的,老师曾包容我们的,老师曾鼓励我们的,同学们的友谊,同学们的鼓励,同学们的欢笑,在这一刻,化作了那一滴泪水落在了纸面上。同时老师又走上了讲台:“同学们,小学的生活将要结束了,但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虽然你们将要各奔东西,但老师希望你们三年后相聚在赤峰二中的校园,六年后你们的身影遍布全国的重点大学或世界名校……下课!”体育委员用他最洪亮的声音喊:“起立”同学们都笔直的站立,用饱含真情的声音喊道:“老师,再见,辛苦了。”这不仅是对老师这一节课教导的感谢,还是对六年来老师坚守岗位,传授知识,精心哺育的感恩。

听着这熟悉的上课铃声,我不禁微微勾起嘴角,嗯!三年后在二中校园的重聚仍需要今天我们的努力。三年的三中校园生活,我一定不忘当初承诺和现在的约定。我在心中默默地许诺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