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抗旱

抗旱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抗旱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抗旱问题。

分享

浏览

3598

作文

4

抗旱救灾责任重如泰山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8月10日 星期六 晴

干旱依然持续,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6月初以来,我镇范围呈现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大部分山塘水库干涸,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据统计,全镇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33万亩,有近0.85万亩晚稻因干旱没能种植。早上7点30分,我与分管农林水的镇领导及相关人员一起到黄溪河沿线各村了解旱情。

我们首先赶到老江桥村,刚到村口,就遇到了村支书郭强群,他带领我们到田间仔细查看水稻等农作物受旱情况。老江桥村属黄溪河主渠灌溉的第一个村,黄溪河主渠在晚稻刚插下去时就断水了,稻田里才刚开黑坼,下游几个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有的村好多晚稻都没能插下去,他们正在筹集资金准备新购2台7.5KW的电动机及抽水设备,但还有资金缺口,我当即承诺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解决。

对塘坪村属黄溪河主渠灌溉尾水村,在该村我们看到村里的水稻、红薯等农作物严重减产,好多晚稻都无水插。我叮嘱随行人员及村干部,一定要调动一切力量,组织群众开展抗旱自救。要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发挥群众智慧,对不能种植二季水稻的稻田,要因地制宜改种抗旱性强的经济作物。

随后,我们沿途察看了黄溪河,随处可见挖凼抽水灌溉的群众。今年的旱灾露头早,持续时间长,降水少,高温强度大,造成黄溪河干枯断流,河水不能上坝,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灌溉附近的一些稻田,如果再不下雨的话,将直接影响下游28个行政村近万名群众饮水和黄溪河沿岸2万多亩稻田灌溉。沿途的群众告诉我们,黄溪河源头有个万和湖,蓄水量很充足且没有灌溉任务,但属双牌县国家森林管理局管辖。我当即与该局取得联系,讲明我镇的旱情,得到了对方的大力支持,并同意将万和湖开闸放水。

抗旱救灾责任重如泰山。我告诫大家,一定要树立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要深入抗旱第一线,及时化解调处矛盾纠纷。对有水的地方实行“一把锄头”管水,指导群众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把有限水源发挥到最大的效益上;对无水但能创造条件的地方,组织群众通过打井寻找新水源,解决群众生产用水;对确实无法解决水源的地方,要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积极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因地制宜,抢种改种,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我镇已投入41.5万元新建电排10处,维修电排12处;投入4.5万元购买20马力柴油机5台;投入3.3万元购买小型抽水机具50套;补助村组集体抗旱抽水电费3.5万元;补助村组打井资金5.5万元,解决抗旱和人畜饮水困难;投入4.3万元清淤、维修渠道3200米,保障了群众的人畜饮水,保障了大部分村的生产用水。

民生是本,民心是根。灾害面前,我们各级干部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戴。

展开阅读全文

把抗旱救灾紧紧抓在手上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8月4日 星期日 晴

高温干旱已持续一个多月时间了,抗旱形势日趋严重。群众生产生活近况如何?干群抗旱救灾进展怎样?这些问题一直愀紧我的心。今天一大早,我便约同县水利、民政等部门负责人,赶到蚣坝镇与干群一起共商抗旱之策,科学应对旱情。

到达镇政府后,镇党委朱书记首先向我汇报了目前全镇抗旱救灾情况。蚣坝镇是全县受旱较严重的乡镇之一,全镇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2500亩。目前,该镇已投入抗旱机械256台(套),打井灌溉12口。当了解到兴桥、金星、神背等村因部分塘坝干涸缺水,导致部分农作物因旱绝收时,我们便顶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间地头察看。据金星村党支部书记杨长发介绍,“兴桥、金星、神背等11个村,属蚣坝向阳坝灌区,因部分渠道年久失修,渠道渗漏、淤泥满渠,农田灌溉引水困难,仅靠村里的山塘蓄水灌溉,目前大部分山塘已干涸,致使农田灌溉用水严重紧缺”。一边实地察看灾情,一边对随行的镇村干部说:“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好群众抗旱,实行一把锄头放水和分片轮流放水,协调好群众科学管水、合理用水,不能因灌溉问题而发生纠纷械斗,要确保已插下的田能保收、能插下的田尽量插下、插不下的田要改种改制。”路途中,我看到部分村民正在打井、筑坝、抽水灌溉稻田,心里甚是欢喜,说明我们的基层干部在帮助和引导群众抗旱救灾方面还是做了一些工作。

向阳坝主干渠全长9.6公里,担负着全镇上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上午11时30分,我们又来到向阳坝主干渠,查看到长约300米干渠因埋设的涵管直径太小、掩埋位置偏高,导致过水能较小,致使灌区油榨屋、夏柳等8个村近万亩水田的灌溉用水得到不到保障。针对这一情况,我当即决定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明确由县水利、民政等部门调剂抗旱资金23万元,由镇党委政府组织力量对9.6公里主渠道进行清淤,对300米涵管重新埋设、疏浚,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旱情一天未除,抗旱一日不止。临走前,我还不忘叮嘱镇村干部,要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把抗旱救灾紧紧抓在手上,组织和引导好群众抗击旱灾、开展生产自救,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展开阅读全文

抗旱救灾——云南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这么一个地方,她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她有个响亮的名字:云南。看,那是个很多水的云南,那是个漫山遍野都是绿树的云南,那是一个环境优美的云南。

然而,云南的环境在悄悄的变化着,变的是那么干旱。大地裂开,从空中往下看,全都是一片土黄色,和昔日的云南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在那里的蛤蟆井村,里面生活这一户人家。有着七十二岁高龄的李奶奶,每天都要去上山背柴。她说:“我要放牛,老伴儿的眼睛看不见,烧柴要我背,吃的要我做。”李奶奶的话中透露出阵阵凄凉,这话犹如寒风般刺进我的心里。如果今年雨水好,那么就会有收成李奶奶的儿子也会在家,李奶奶也不用这么辛苦了,这么可怜,这么无助了。村里没有水,池塘干了,由原来清清的池塘变成土黄色的地面了。看来太阳这块烤面包机确实把云南给烤焦了。地面裂开了缝隙,蛤蟆井,这唯一的生存之井,这生命之井,全村人都靠它生存,但连它也没水了。李奶奶每天还要去上山打水,背着只能装几升水的白色水桶去打水,一次来回要走4小时,谁能承受得了?何况这是72高龄的李奶奶。因为旱灾,所以所需要的水也翻倍了。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过干枯的竹林,踏过干旱褐黄的土地,李奶奶艰辛地爬着,望着李奶奶上山的身影……

知道这些后,我的心情很沉重,这些受灾的群众毕竟也是我们的同胞!当我把101.5人民币双手拿着,郑重的放进捐款箱,我从那一刻起更希望那一笔钱能够帮助李奶奶或者其他受灾群众。抗旱救灾,从我做起,更应该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那次,我和老爸老妈一起去大排档吃粥。妈妈习惯性地把茶水倒进碗里然后拿筷子放在里面搅拌一下,再把茶水倒掉。望着那些茶水,我真觉得心疼,于是我就对老妈说:“你把茶水倒错地方了。”“不到在地上到去哪里?”老妈撇了一下嘴,说。“你应该倒去云南蛤蟆井山村。”我顿了一下,继续说:“你这种洗碗方法根本行不通,这样不但洗不了细菌,还有个能会增加细菌,并浪费水,不喝水就不要倒水,倒了水就一次性把它喝完。”“哦,原来是这样啊!”

以后老妈再也没有洗过碗了。那么我就等于在这儿把茶水送到云南了。

云南,百年一遇的旱灾,让我们惊心动魄。我们可以为云南做的比仅仅限于等待,还有许多许多是值得我们去做的。还可以捐款捐水等等。

干旱的云南,开裂的大地,仍然是火热的太阳,上山取水的道路留下了村民的脚印,每天,村民们都带着水箱,带着无助,去参加来回8小时的登山比赛,每天两次,那无助凄凉的眼神似乎告诉了我们,村民们,在等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抗旱救灾,节约用水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自去年7月以来,云南省遭遇60年不遇的干旱,给云南工农业造成严重灾难。是生命之源,我们要保护每一滴水,这句话说的没错,如果没有了水,地球就会干裂;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人类何德何能不节约用水呢。我们应该为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而努力奋斗,抗旱救灾,节约用水。

近日前不长,我们云南祥云地区的人们现在连水都吃不上了。俗话说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这干旱,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但我们是人,我们有爱呀。干旱就像弹簧,你越强,它越弱。

抗旱救灾,节约用水人类,行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