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指导

指导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指导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指导问题。

分享

浏览

2225

作文

1238

小升初作文指导:借物喻人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怎么运用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作文

课业负担评论英文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I.习作要求: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依然存在。请根据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对过重的课业负担予以评论

内容要点如下:1.许多老师给学生留过多的课外作业,使学生大伤脑筋。2.学了一天,学生感到疲乏。3.应该休息,放松放松,诸如锻炼锻炼、唱唱歌等等。4.做太多的作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益处不大。很多学生变成了近视眼。5.许多学生学了过时的知识,他们需要的是信息社会所要求的技能和创造力。6.应该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意:1.词数:120个左右。

2. 提示词:放松relaxation;创造力creative power;全面发展develop in all-around way。

II. 学生习作:

III. 教师点评:

本文习作者抓住了提示作文的写作特点,所有的提示都能用上,不落俗套,没有逐句去翻译。成功地运用了一些语法难句,诸如被动语态、现在完成时、动词不定式及从句(What they need most)。在词语的用法上,虽有一些错误,但并不影响文章的整篇意义。纵观全文,作者对过重的课业负担予以评论,论点明确,论证有力,成功地运用了such as。这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希望作者继续努力,力争写出更好的作文来。

展开阅读全文

中考英语作文指导:书信类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书信我们分为两部分:信封和内容。

1、信封的写法。

英语信封正面的左上角,写发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在信封的正面中央偏左一点,写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

英语信封上的地点名称由小到大,视其长短可占二至五行不等。

寄信人只写姓名,不写头衔。但是,收信人一般都在名字前加上头衔,以示礼貌和尊敬。对于没有官衔和学衔的人士,通常在姓名前写上Mr., Mrs.,或Ms.。

信封的写法,一般来说,很少出现在中考英语的作文中。

2、内容。

英文信一般可以分为下列几个部分。

1)信端(Heading)即写信人的地址和发信日期。

2)收信人姓名地址

3)称呼

4)信的正文

5)结束语

6)签名

有的时候,出题者会让考生写e-mail。e-mail的写法和书信的写法基本一致。只不过少了书信在信封上的繁琐。

根据中文大意,写出意思连贯、符合逻辑、不少于50词的短文。

假设你叫王明,昨天收到了笔友David的e-mail,得知他不久要到北京来学习中文。他想了解如何学好中文。请你用英文给他回复一封e-mail,介绍学习中文的体会和方法,提出你的建议,以及表达你帮助他学好中文的愿望。

Dear David,

Im glad youll come to Beijing to learn Chinese. Chinese is very useful, and many foreigners are learning it now. Its difficult for you because its quite different from English. You have to remember as many Chinese words as possible. Its also important to do some reading and writing. You can watch TV and listen to the radio to practise your listening. Do your best to talk with people in Chinese. You can learn Chinese not only from books but also from people around you.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ask me. Im sure youll learn Chinese well.

Hope to see you soon in Beijing.

Yours,

Wang Ming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中考作文创新指导之九:多种方法并用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所说的方法,是指记叙文的叙述方法、描写方法,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等。写作时,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与之配合,也可以几种方法并举,使行文多姿多彩。当然,无论采用多少方法,都要围绕中心,依据内容来决定。

中考作文大都要求写记叙文和议论文。现以这两种文体为例,谈谈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多种叙述方法的综合运用。顺叙、倒叙、插叙在一篇文章里兼而有之,密切配合,相互作用。这种情况,从总体上看是运用倒叙,主体部分又运用顺叙,在顺叙中又有插叙。这样叙述,就显得疏密相间,张弛有致,时空跨度大,行文多姿多彩。例如,辽宁有一位考生在《重话母校》这篇应试作文中,就采用了这种写法。从全文运用了倒叙,首段写道:“毕业了,离开了母校,当我重话母校的时候……”主体部分运用顺叙,记叙“我”初中的两件事,一是初二入团,二是初三的体育加试。叙述每件事时又有插叙,在“入团”中插入了老师的嘱咐,“加试”中插叙了初试的情况。这样,三种叙述方法各显风采,相互作用,很好地完成了叙述任务。

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记事写人要用到描写方法,围绕所写的人和事,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围绕所写的人和事,采用多种描写方法,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请看下面一段文字:“……班会上出现了使人难堪的沉默,忽然传来一个声音:‘老师,我愿意当班长。’声音不大,令人震惊。说话的是周雅安。她那倔强的脸上,一双眼睛放射出坚毅的光芒。老师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惊动了几只落在屋檐的小鸟,飞向远方。”这是江苏考生写的《“小主人”二三事》这篇应试作文中的一段文字,文中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场面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论证方法有例证、引证、喻证、对比等。根据文章议论的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常以一种方法为主,综合运用其他方法,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如上海市中考作文题《母亲》,有一位考生将它写成了议论文,请看其中的一段话:“有句格言说得好:‘溺爱是一盆浊水,严爱是一座熔炉。’我的邻居小虎的母亲,对小虎就是严爱,难怪他的成绩这样好。”这段文字先后运用了引证、喻证、对比、例证等四种论证方法,将母亲的“爱”这种人间真情,说得深刻透彻,形象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用什么方法,用多少方法,要根据文章内容和主题来定,不能一味求多,影响了内容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2024中考作文指导:叙事作文需选择正确叙事方法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叙述是文章的表达方式之一。叙述要求把文章中要表现的人、事件交代明白,使文章线索清晰。叙述在记叙类文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叙述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叙述方式有两种:顺叙和倒叙。

顺叙是按照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顺叙的文章,读者容易把握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H版教材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文《弹琴的姑娘》,说的是一个姑娘勤奋练琴的故事。文章叙述“我”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在胡同里经常听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练琴的声音一年四季未曾间断过。春夏秋冬,小姑娘锲而不舍地练着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弹琴姑娘刻苦勤奋地练琴,同时融入“我”对琴声的感受和对姑娘的美好感情。由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顺叙的写法,故事情节显得清晰自然。

在运用顺叙的方式时,要注意用好表示时间或表示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另外,要避免平铺直叙,面面俱到。为此,要注意材料的取舍与详略。

倒叙不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而是将后发生的情况先写,然后再回转来交代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这种写法不仅能使文章曲折有致,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便于突出重点,吸引读者,增强艺术效果。

回忆性的文章,一般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也就是从时间上来说,先写现在,再写过去。

倒叙法并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倒过来写,只是先叙后面发生的事情,再讲它的由来罢了。这样,就要注意处理好由倒叙转向顺叙时的文字衔接问题。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才不会给人以过于突然或是前后割裂的感觉。一般可用“事情的起因是……”“原来是……”或者用问句“为什么会……?”把结果与事情的起因衔接起来。

总之,叙述方式的选用,要从表达内容的需要出发。尤其是倒叙方式的运用,不要故弄玄虚,为倒叙而倒叙,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展开阅读全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1532 字

+ 加入清单

自信上考场

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相信自己就不会怯场,不怯场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能力得以充分地调动。

首尾亮起来

开篇立论的好彩头,在第一时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是高考作文赢得高分的关键。而结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样是拿分的一大重点。

行文如流水

在语言运用上,除平时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形象、对偶华美、排比蓄势、对照鲜明、反复强调、设问抑扬、反语讽刺、暗示等等。此外,长句短句错综搭配,雅句俗语相得益彰,也可使文章生色。

字迹要清楚

高考语文试卷是网上阅卷,潦草的字迹、不洁的卷面有可能给阅卷人带来的不愉悦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字迹不清,丢失的可就不只是几分了。

开头结尾都要精彩

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大有讲究。 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那么,必会打动阅卷教师的心;哲理,是一种深度,一种高度,如果都做到了,那效果肯定错不了。

高考作文由于受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快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按时写作文

150分钟的语文测试时间,应该留出60-70分钟的时间作文。时间充足,心中不慌,文思才会泉涌;否则仓促成文,难免丢三落四。

细心审题目

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材料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考生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

精心选文体

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心中有模式

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破题开篇+分析论证+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

巧思出新意

为体现可写性的命题原则,高考的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都是宽泛的。例如《责任》这样的题目,范围太宽,无从下笔,这样的题目就要去窄作。所谓窄作,就是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然后再针对被限制后的某个侧面扩大其内涵。若从“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个角度去写,可能就容易多了。

素材书中找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掌握写作模式,还要有写作素材。当你在考场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笔时,可别忘了你学过的语文课本!那里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主旨要明确

高考作文主旨不要过于含蓄。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会慢慢地斟字酌句,所以如果写记叙文,不管叙事多么生动,也要在行文中适当地用一两句抒情或议论语句点明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议论文力求事例简洁新鲜,说理充分,紧扣主旨。文章要实实在在,不要过于另类,在明示主旨的基础上,张扬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高考英语作文指导日记类

全文共 5960 字

+ 加入清单

日记也是我们高考英语作文中会出现的一种类型,怎么样写日记能够拿到更高分呢?

第一,注意日记的格式:一般是左上角写当天的日期,右上角写当天的天气情况(cloudy/ clear/ windy/ rainy/ fine/ snowy…)。日期通常采用两种写法:一种是按“月、日、年”顺序;另一种是按“日、月、年”的顺序。注意要在年份之前有一个逗号,而且月份通常可用缩写词(如:Jan., Feb., Mar.等)。如果需要写星期,可将其写在日期的前面或后面。如:Monday, May15th, 2008或May15th, 2008, Monday

第二,抓准日记的时态:日记记叙的时间通常是在当天的下午或晚上,因此所用的时态多为过去时态。但应灵活掌握,如果日记叙述天气、描写景色或为了描写生动,也可用现在时。

第三,日记一般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述,所以常需借助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如at first, then, later on, afterwards, finally, at last等。一定要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和过渡,适当使用一些过渡词语使其连接紧凑、过渡自然。

第四,确立日记的中心要点,尽量突出主题,可以通过对某个细节、某个侧面的描写来突出主题,千万不要写成一个流水帐。

日记常用句子

(1)外出活动、欣赏美景

·I had a pleasant outing with some of my classmates today.今天我很高兴和我的同学一起出游。

·Early in the morning, we set off for the farm for a visit.今早我们动身前往农场参观。

·When we reached the farm, we were given a warm welcome.当我们到达农场的时候,我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They showed us around the farm(We were shown around the farm), where we saw many kinds of plants.他们带领我们参观了农场,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

·We caught sight of a stream with green grass and beautiful flowers on both sides.在小溪的两边,我们看到了绿草和漂亮的花。

·We were completely amazed at the wonder and the greatness of nature.(我们完全被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折服了)

·Once on the top of the hill/The moment we got to the top of the hill, we were deeply struck/attracted by the beautiful scenery.我们一达到山顶就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

·How we enjoyed the beautiful views from the top!

·After being divided into groups, we set to work at once. 分组之后,我们马上开始工作了。

·Some of us were getting water, some (were) cutting the meat and vegetables, and others (were) sitting on the grass enjoying music. 我们中一些人打水,一些切肉和菜,还有一些坐在草地上听音乐。

·Three hours had passed before we knew it.

·The time passed quickly before we knew it.

·It was time for us to go back when the sun started to go down.当太阳下山的时候,我们也该回去了。

·At four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we had to return / had to say goodbye to them..下午四点我们不得不和他们告别。

·On the way back, we were laughing and talking all the time.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一路有说有笑。

·What a wonderful weekend we had!

·We enjoyed ourselves very much.

·Through these out-of class activities we can learn a lot of things that cant be learned in class.通过这些课外活动,我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Although we were tired, we felt very happy. I think its our duty to cover our country with green.

(2)意外事故、天灾人祸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street when a terrible accident happened in the street.

·One day something unpleasant happened.,一天,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The girl fell off her bike and was badly hurt.

·An elderly man was hit by a car while he was crossing the road .

·Fortunately, the injured people were sent to hospital without delay.

·The girl was too frightened to move.

·The accident delayed all the traffic for an hour and caused the damage of $80,000 这起事故导致了一个小时的交通堵塞和$80,000的经济损失。

·Lots of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floods.

·The big floods, which occurred in 1998, caused great losses.发生在1998年的那次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A big fire broke out in an office building in a busy street. The cause of the fire has been unknown. 在一条繁忙的街道上的写字楼发生了大火。事故的原因还不知道。

·The fire lasted about two hours and was finally put out in the afternoon. 火灾持续了两个小时,下午才被扑灭。

·As a result, the three-storied building was destroyed, 50 people were killed, and more than 200 were injured.

·Up to the present,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is still unknown. 到目前,事故原因还未知。

(3)助人为乐、舍己救人

·Without thinking about her own safety, she rushed out and pulled him back.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匆忙地跑过去把他来了回来。

·She told the teacher what had happened to her on the way to school.

·The blind man was out of danger, but she lost her life./ got injured. 那位老人脱离了危险,但她却失去了生命。

·He was praised for what he had done. 他的行为被表扬。

·They all thanked him for his help.

·We hurried to the policeman for help. 我们急忙寻求警察帮助。

·With the help of the policeman, we found the owner of the bag. 在警察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包包的主人。

·A clever idea came to his mind. 他写出了一个好的主意

·Then he put his idea into practice.

·I left the hospital without giving my name.

·This may be the mos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of my life. 这可能就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He felt happy because he had done a good deed.

·It was not until then that I really understood the meaning of the proverb:"Helping others is the source of happiness." 次到那时候我才真正理解那句谚语的含义:“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He will always be remembered as a hero.

范文背诵

观察下面四幅画,以图中小女孩的第一人称,写一篇100词左右的日记。

要求:1.日记天气,日期,星期自拟

2. 日记必须包括图画所有内容。

Monday,May20,2010 Fine

This morning our teacher told us something about the Hope Project in class. She said, “Now in the countryside many children still can’t go to school because of poverty. Can you offer them assistance?”

After school, I went directly home. When I entered my room, I saw the little box in which I kept my pocket money. Though I wanted to buy a pocket recorded, I decided to sand my money to the children who are eager to go to school. So I began to write a letter to them at once. After finishing it, I went to the post office and posted all my pocket money, which will make a difference to some children.

I felt very happy today because I’ve done a food deed.

为了响应38年前毛主席提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配合北京迎“奥运”宣传活动,光明中学组织了一次到某车站的学雷锋活动。请根据下幅图画,用英语写一篇日记。

Tuesday, March 5,2002 Fine

Thirty-eight years ago, the late Chairman Mao called on us to learn from Lei Feng. To mark the occasion, we organized an activity at a nearby bus station today.

At 8 o’clock in the morning, we arrived at the 712 bus station, where we were warmly welcomed by the drivers and conductors. Then we broke up into several groups. Some of us taught some drivers and conductors English, while others cleaned the buses. Still others directed traffic at the crossroads near the bus station and helped the elderly cross the street.

Staff members of the bus station and our classmates then took part in a general knowledge quiz on the Olympic Games in the afternoon, which was great fun for both sides. Around four o’clock, we said goodbye to one another, and left very happy on the way home.

Today’s activity has taught us the new meaning of the spirit of Lei Feng : Sharing with others what you have--- your time, energy, or knowledge--- makes you feel warm in your heart. It has truly made a difference in how I feel about myself.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怎样写人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写人作文在文学创作中,它与“叙事”、“抒情”鼎足而三,又常常难解难分。小编收集了怎样写人作文,欢迎阅读。

一、熟悉中选材。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如在生活中对你关怀备至的爷爷奶奶、对你严格教育的爸爸妈妈、为你播下知识种子的老师、和你一同成长的同学伙伴等。从中加以筛选,选出你认为最值得写的人和事写下来。

二、所选的事例要突出人物的某一品质。

写人离不开写事。在对事情的叙述中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的特点多种多样。不仅有我们平时爱写的某个人刻苦学习、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等品质;还有人物的性格脾气,如平易近人、心直口快、做事拖拉、懒散傲慢、粗心大意等也可作为写作素材;还可以写人物兴趣爱好方面的特点,比如喜爱集邮、酷爱绘画,喜欢游泳等。只要你了解了某一个人的任何特点,都可以作为材料进行写作。正所谓:“千人千模样,万人万脾气。”

在确定了文章的中心后,接下来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排排队,比较一下哪一件事最能反映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所选的材料越有代表性,人物的特点就越鲜明,文章的中心就越突出。

三、描述要一定的技巧。

文章讲究文采。文章在中心明确,选材符号要求后还要讲究语言生动、叙述有一定的技巧。正如评价一个人的外在漂亮与否“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文章也是如此。既然写人要通过写事来突出人的特点。所写的事要符合记叙文六要素。尤其要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一步一步写清楚。但并不是把事情像报流水帐似的记一遍,而是要突出重点,有详有略。与突出人物特点密切的情节要详细写,写得具体些,而那些和中心不那么密切的情节要简单些,甚至不写。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语言叙述也要讲究技巧。刻画人物进行叙述的过程中,要多住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来刻画。如《爱唠叨的妈妈》:“妈妈一把拽过我,拉到她面前,整了整我整整全齐齐的衣领,拍了拍刚换的衣服上的‘灰’,又开始了唠叨:‘上课要老师的话,要积极发言,下课要-------,过马路要------’我只能一个劲地点头,表示已经记下了。如果我不做声或心不在焉,那可就糟了,她准以为我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她非要到学校问个明白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小升初作文指导:写条心得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要想拿高分就要偶遇一定的技巧,小编收集了写作五条心得,欢迎阅读。

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二、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不用成语,作文为什么写不长?

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展开阅读全文

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1455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是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记叙文的写作指导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如《一面》;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

5.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皇帝的新装》

(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

(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

(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7.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开拓意境,深化主题。很多是各种表达方工综合运用。

(1)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 )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 )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8.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总结:

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主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 以时空变化划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

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

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写作指导

全文共 2016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十多年来,受高考影响,使用全国卷的省份都只注重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训练了,所以,据考生反映,当今年的“看图作文”出现后,绝大部分都陷入了迷惘,不知从何处落笔。

的确,看图作文比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更难一些,因为首先要明白图画的本质含意。

怎样才能准确地理解图画的本质含意呢?

第一、 从图画的第一要件入手。

什么是“第一要件”?第一要件就是导致事情发生的第一件事物。拿《摔了一跤》来说,那个使孩子“摔了一跤”的“西瓜皮”就是第一要件。家长、学校、社会为什么同声呼叫“出事了吧”?因为孩子“摔了一跤”。孩子为什么摔跤?因为他踩上了“西瓜皮”。“西瓜皮”是这幅图画的“诱因”,没有“西瓜皮”则没有《摔了一跤》这幅图画。一般来讲,看图作文,只要把握住这属于“第一要件”的东西,就不会出现“跑题或离题”的失误。但是这样写属于“就事论事”,要想获得高分——难!

为什么?因为这样写达不到高考作文评判中的“思想深刻”等级。“思想深刻”乃是透过现象而得到的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因此,要想使我们的作文提高档次,就要从这“第一要件”深入思考,这“西瓜皮”单单指的是那被人丢在地上的“西瓜皮”吗?不是,这“西瓜皮”不单单是“西瓜皮”本身,它指代的是什么?是一切“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和文化垃圾)。而如果再深入一层,“西瓜皮”则可被视为“一切能够使人跌跤的障碍物”。障碍物既可是有形的,也可是无形的。有形的,如陡坡、沟坎、绊脚石等阻挡在道路上的一切具体的实物;无形的,如坎坷、挫折、困难、问题等所有意识形态方面的事物。

在彻底理解了这块“西瓜皮”的基础上,对《摔了一跤》的内涵,我们就不难领悟了:

此幅图画,旨在告诉我们,当孩子跌跤(遭遇挫折等)之后,家长、学校和社会是如何看待的。只要明白了这层含义,按要求行文,获取本篇作文的高分就大有希望了。

第二、根据图画褒贬色彩,明晰内涵主旨。

看图作文,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要判断图画的褒贬色彩。所谓“褒贬色彩”,指的是图画本身的褒贬性质。即是属于夸张褒扬还是属于批评讽喻。

关于此点,漫画表现得非常鲜明——要么“夸张褒扬”,要么“批评讽喻”。虽说此幅图画,出题人并没有说明是一幅漫画(这是出题人有意避开的),实际上《摔了一跤》是一幅漫画。根据漫画的“褒贬色彩”,我们不难确定,此幅《摔了一跤》不是在“褒扬”什么,而是在“讽刺”什么。

确定了图画的褒贬色彩,那么,我们就可深入思考,《摔了一跤》是在讽刺谁呢?图画中有四个人物,而四个人物“家长、学校、社会与孩子”完全可以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孩子,一个是站在孩子另一面的“家长、学校、社会”。这样一划分,很显然,图画并不是在讽刺孩子,嘲笑他摔倒了不知道怎么办;而是在嘲笑“家长、学校、社会”,嘲笑他们因为自己的教育及管理失之偏颇致使孩子“摔了一跤”反而笑话孩子。

为什么孩子不能成为“讽喻”的对象呢?因为在孩子没有长大成人不具备自立能力之前,被“西瓜皮”之类的东西“摔倒”是难免的,甚或是经常发生的。面对摔倒在地的孩子,我们既不能小觑他,也不能责怪他、挖苦他、嘲笑他,更不能袖手旁观、幸灾乐祸,称他的意,而应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跌交,即使孩子在跌跤之后,表现出一脸的无奈,不知所措地坐在地上不知自己起来。

当今,世界进入信息网络时代,西方文化、黄色读物、暴力凶杀音像、邪教毒品等如洪水猛兽般席卷神州大地。在这些“毒品”的侵蚀下,一个无知、幼稚的孩童被“西瓜皮”“摔倒”,作为家长,如果真正疼爱孩子,应该即刻蹲下身子,急切地问声:“摔着了吗,儿子?”紧忙将孩子扶起,假如是明智的家长,则会以关心的口吻说声“儿子,不要怕,摔倒了爬起来就是了”鼓励他自己起来,只有那些无知且冷血的妈妈,当自己的儿子“摔了一跤”之后,才跟漫画中的“家长”一样,发出那种责怪、怨恨的叫声;作为学校——育人圣坛,面对“摔了跤子”的学生,应该给予安慰,先启发或鼓励让他自己想法起来,然后再帮他找到摔跤的原因,教他学会自己走好路;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大环境恶劣,“西瓜皮”当道,莫说孩子就是成人也难免被“西瓜皮”给“撂倒”。

根据分析,我们明白,此幅图画,是在讽刺“家长、学校、社会”,旨在呼吁三方齐抓共管,关心孩子的成长,以积极的心态帮他们解决成长中的“跤子”问题,为他们排除一切诸如“西瓜皮”之类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和精神文化垃圾),还社会一个文明美好的生态环境,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健康成长的发展空间。

呜呼,救救孩子!

图画的深刻内涵及主旨找到了,我们便可围绕此一主旨确立文章的题目了。试用以下题目完成作文,看看是否能够写出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文章。

《西瓜皮自白》、《谁之罪》、《救救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会话》、《谁丢的西瓜皮?》、《评漫画〈摔了一跤〉》、《〈摔了一跤〉给我们的启示》、《小弟弟,你摔坏了吗?》、《祸兮福兮》、《女娲造人》、《假如我是这位孩子》、《妈妈,我想对您说……》、《状告环卫局》等。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围绕中心写场面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场面一般是指集体活动中某一段时间内,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情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围绕中心写场面,欢迎阅读。

劳动场面。我们在学校经常参加校办工厂、农场或服务性劳动,劳动中大家的热、干劲以及劳动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是很多的。我们也经常去工厂、农村、商店参观、问,看到叔叔阿姨们是怎样劳动的,这些就是劳动场面。

游戏场面。同学们在家里或校园里经常在一起做游戏,体育活动时老师也组织大家开展各种活动。这些游戏场面常常非常活跃,非常有趣,也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

娱乐场面。在我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娱乐活动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文艺演出,联欢活动,观看影视,都有许多生动的场面值得我们记叙下来。

典礼场面。每学期开学时,我们都要举行开学典礼。你所在的城市、村镇、有什么新的建筑落成,也常常举行典礼仪式。这些典礼的场面有意义、有教育性,应该认真观察,记录下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

运动场面。运动会上,运动员你追我赶,奋力拼搏,争取创造优异成绩;观众们为运动员鼓掌加油,欢呼助兴,这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令人难忘的。

生活场面。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场面也是很有特点的。例如购买货物,家人团聚,乘车坐船,求医治病,盖房修墙,;,布置居室等等,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会议场面。班会、队会、校会,;,和英雄模范人物会见,参加各种庆祝会,纪念会,那会议的场面也往往给我们留下深采刻的印象。

总之,练习场面描写,可以提高苛我们观察认识能力、记叙描写能力。

我们在记叙场面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认真观察。比如进行会议场面的描写,要仔细观察会场的环境:主席台在哪儿,会标是怎吞样写的,台上是怎样布置的,有哪些人在台上就座,他们的神态、动作、讲话 、 |内容是怎样的;会场有多大,有多少人参加,会场的气氛怎样;会议的议程怎样,怎样开始,哪时达到高潮,会议是怎样结束的等等,都应如实具体观察,认真积累写作的材料。

2.抓住重点

3;把人和事物写具体。场面描写常常离不开人物和事物,这是场面描写的主要内 ;:l容。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动作、心理,事物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以及物体的 i l形状、颜色、变化、活动情况等等,都应细致具体地加以描述,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这才是成功的场面描写。

当然,场面描写也应围绕一个中心,不要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就不集中了,这也是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

全文共 1923 字

+ 加入清单

怎样才能在阅卷老师的手中拿到高分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作文高分指导,欢迎阅读。

首先,要把字写好。

作文字体整洁美观,会给阅卷老师以赏心悦目之感。让他们在感情上认可你,得高分就难免了。曾有人设喻人的一生“100„„”其中“1”代表生命,后面的0代表事业、爱情等等,如果没有生命,其他一切为零。其实,文章也是这样,“1”代表字,后面的0代表文采、感情等等。字潦草得让人看不懂,文采、感情等则为“零”。

事实上,我们在中考阅卷中发现学生并不太重视字迹的清晰,有的把字写得撑破了格子,甚至某一“竖”某一“捺”踩到下面一行字的脑袋上;有的字小得如蚂蚁;更多的是自成一家的草书。字迹工整清晰的试卷达不到五分二。

那么怎样写好字呢?①把字写大一点,可以撑着格子写,让阅卷老师看得清楚。②力求用钢笔书写。钢笔书写有笔锋,有力度,美观新亮。墨水颜色深,老师看上去不吃劲。千万不要用那种极细极淡的圆珠笔书写。③坚持横平竖直的原则。这样即使单字不好看,但整体上是整齐的。当然,平时要选好字帖加强练字,使得考试时发挥出来。 其次,文章字数要足。

中考作文一般有“不少于600字”的要求限制,达不到要求,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就不舒服,得分率自然降低。

那么怎样能达到字数的要求呢?

①适当增加描写成份。一般可以增加环境描写,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这样不仅抻长了篇幅,而且还会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②增加所叙事情的数量。写一件事感到文字数量不足时,就可以根据作文要求考虑写两件事或三件事。如果是议论文的话,可以适当增加论据,或从另一个角度深入一层地论述论点。

③增加对照的成分。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或相反的事物存在,将某些对照的事情添写进来,往往会使内容更充实、中心更突出。

④多分几段,增加篇幅。批阅一篇文章,一般说来,看字数总是不考虑每段后面的空格的。因此,在不影响意思的完整表达时,多分段不失为明智之举,例如,可将人物之间的对话用分段的方式来排布等。这样,多分段不仅可以弥补字数不足,还可以收到利于阅卷的奇妙效果,使阅卷老师很轻松地把握你文章的思想内容及结构。 再次、要善于捕捉写作灵感。

作文是在题目后灵感的结晶。并不是刻意怎么审题,选什么材料。而是随灵感的突现,水到渠成的结果。灵感常常呈跳跃性、短暂性和不稳定性。如果不及时捕捉,灵感就会消逝。再冥思苦想,短时间内难以记起。在考场这种特定的紧张氛围中,越急就越打不开思路。因此,当灵感出现时,我们应立即捕捉,可用极简单的字词或特别的符号将点滴灵感火速记下,然后针对捕捉的灵感进行联想选材,把显现在头脑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迅速文字化、条理化,就能写出高质量的中考作文。 第四:写好文章的开头。

看人是否漂亮首先是看脸,不然,当今的整容业也不会这么火爆。同样,老师看作文,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开头一段话,如果开头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耳目一新之感,阅卷老师给出高分是自然的。难怪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请看2004年山东中考满分作文《美的发现》的开头: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美的瞬间,有春天的百花盛开,有夏天的浓浓绿色,有秋天的累累硕果,有冬天的银装素裹„„但我觉得那一瞬间是最美的! 第五、主体部分要有亮点。

一般的名篇佳作,也并非通篇精美,它们之所以出“名”称“佳”,也只是其中有一个或几个精彩的片断或精警性的诗以出“名”称“佳”,也只是其中有一个或几个精彩的片断

或精警性的诗句。这些就是文章的亮点。中考作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增加亮点:

1、加强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写人叙事一般人总能做到,比精彩就在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上。环境描写能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气氛,使阅卷老师的情绪受到感染。细节描写犹如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显目耀眼。平时上课时老师津津乐道我们拍掌叫好的不都是一些精彩片断或细节吗?

2、适当运用成语、熟语、歇后语、古典诗词等,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运用成语、熟语、歇后语、古典诗词,可以让阅卷老师感到你知识丰富,积累深厚,自然产生敬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对阅卷老师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3、恰当运用抒情议论。抒情可以使文章的感情得到升华,议论常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这写文字看似短少,但“磁力”大,它往往能像闪光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第六、结尾要简洁。

文章的结尾可运用抒情议论或者描写文字,将主体内容作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点示或推演,呼应题目,透出主旨,可以收到“豹尾一击”,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上文仅是一些实践经验的总结,当然,要真正写好文章,需要同学们平时多阅读、善观察、勤写作。只有这样,考试时,灵感才会涌出,笔下才能生花。

展开阅读全文

小升初作文指导:大诀窍

全文共 241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语文提分很困难,作文拉分最常见,仔细分析高分卷,原来里面有诀窍。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

一、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二、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蒋老师“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蒋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蒋老师此言一出震惊四座。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蒋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八、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老师认为,孩子学习写作一般要走过4个阶段:1、写作并不神秘;2、写作需要技巧;3、写作强调个性;4、写作就是生活。一些孩子在大量读写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顺利走到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但是也有很大一批孩子无法跨越第二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高考作文指导:素材的技巧

全文共 331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高考的议论文里,素材占了很大一部分内容,素材的好坏有决定着论据有力于否,所以说素材至关重要,下面小编来说说关于素材的运用技巧

一、特殊化,陈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现象,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特殊)现象”,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如2008年上海作文题是“他们”,不少学生都选取了城里农民工这一群体,可有一位考生却写农民工的子女,选材角度新颖,获得了该年度惟一的满分。这位考生的办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显。请看例子:

(1)我迷上了电脑——奶奶迷上了电脑(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表演——我骑在爸爸肩上看表演(方式特殊化)

(3)县长巡视保密室——县长被挡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学校里响起了歌声——村头广场响起了歌声。(地点特殊化)

二、设细节,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实在不能求新求异;要么有了新鲜的素材,却因为表述笼统而不能打动人心。存在这些情况怎么办?将素材的闪光点用“慢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地。写考试失利的文章很多,但多清汤寡水,无滋无味,看下面的例子:

苏格拉底喝下绿色的毒酒;伽利略软禁在不见天日的室内细细擦拭着望远镜;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吐出一口鲜血,染红了操作台……政治打压、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侵害……科学家们不顾这些,他们坚持真理,拖着历史的车轮向着正确的方向滚动。

这位考生没有罗列科学家们的成就,而是将历史人物放入特定场景,描述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之姿,当镜头语言在时空中横扫,我们油然而生对伟人的无限敬仰之情。

其实,“慢镜头”语言就是给历史人物创设一个场景——何时、何地、何景,人物在这样的场景中何为,尤其要将人物的动作和神情细致描绘。当笔力集中于此,寥寥数语亦足以动人心魄。

因此,平时作文中,在平凡平淡的素材中有意识地;加入这样的“芝麻虽小、香气扑鼻”的有趣的生活细节。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变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来与文题关联不大,但如果善于变通,巧妙处理,完全可以成为文题合适的题材。因为一个感情材料,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层次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开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第一,从做事持之以恒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第二,从探索科学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于挑战权威,只有如此,知识才能创新,科技才能进步,当然了挑战权威要具备非凡的胆识和学识,是能干而非蛮干。

第三,从品德修养的角度立意:无论名声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于自己的追求,才会收获最大的财富。

第四,从人生目标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远大的目标,要以天下为为己任,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作为最大的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这样的人物才是最风流的。

由此可见,同样一个材料,只要你取舍得当,挖掘得当,是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的题目的。这里,关键看你会不会多角度多侧面地看问题,善于分析,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四、细梳理,教材活用

有时候,为了写篇文章,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静心想想,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写作文时真得就没有可用之材吗?其他渠道不说,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们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运用于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经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读常新,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浪淘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有“千里澄江似练,翠蜂如簇”的“怀古金陵”;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有苏东坡的豪放,有柳耆卿的婉约;有鲁迅的深刻犀利,有徐志摩的柔婉绮丽;有冰心的冰清玉洁,有舒婷的侠骨柔情;有莫泊桑的《项链》警示那些虚荣心极强的人悬崖勒马,有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拯救无数陷入“孔方兄”的魔爪不能自拔的灵魂;有马丁?路德?金深沉的呼喊——《我有一个梦想》,有亨德里克?房龙真诚的呼吁——《宽容》……如此丰富的内容,为什么学生视而不见呢?我们以为,学好课本,疏通写作之源;利用课本,多角度写好作文;挖掘课本,加工课本,与高考[微博](课程)作文衔接,如果再辅以老师的身体力行,亲自下水,写一些示范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应当是可以期待的。看一段文字: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尝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流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

这是2009年安徽考生《抓住机遇,成就伟岸》中的文字,不说语言的流畅优美,但就素材的使用,《前赤壁》《赤壁怀古》,哪个不为我们熟知?语文课本就是一个蕴藏丰富素材的宝藏啊!

五、开茅塞,触类旁通

为了备战高考,考生要记忆大量的成语,而言简意赅的成语就是我们鲜活的素材库,将成语便素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看一例子:

曾经才华横溢的江淹,让无数的后人为他的凋谢而惋惜。少时家境贫寒,江淹却勤于读书,苦于学习。优越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就了他的文学成就。然而,声名鹊起动摇了他写作的原则。为了名与利,他不再用心属文,直至灵感消逝,文思减退。渐渐步入写作的低潮,终以“江郎才尽”名留文坛。

该考生将成语变素材,既可见其文学积淀,又显其考场机智,值得我们深思。很多成语就是一段悲欢故事,一个生动灵魂,像“卧薪尝胆”“握发吐哺(周公)”“高山流水”“韦编三绝(孔子)”“曳尾涂中(庄子)”“开天辟地(盘古)”“精卫填海”等等不可胜数。

我们还背诵了大量的诗文名句,为什么有些同学只想到用辛辛苦苦背诵的诗文名篇名句应对默写,却想不到将其用于作文。看一例:

所以你惊叹,榆柳萧疏交相掩映的阁楼上,孟郊在万籁俱寂的黑夜,看到了划破黑暗的嵩山白雪;所以你静默,明月入怀的夜晚,张九龄在清寒的夜露中看到天涯尽头的悠长相思;所以你悲伤,在阳光铺洒碎银的清晨,李商隐在镜中看到了流年偷换;所以你明白“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所以你惊喜“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

引用诗句,列举诗人,既展示了非凡积淀,又让文字得染诗情画意。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丰富的诗文素材。

六、吐心曲,倾情表述

文章特别是散文要以情动人,但材料的表达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把深沉蕴藉的情感融注于笔端。很多学生习惯用第三人称陈述材料,而不涉及自己的主观感受,特别是对史料的使用,这种处理方式并不高明。其实,展开自己的心灵,让材料的再现和自我的情感发生化学反应,其间的涟漪更能激荡读者的共鸣。看一例:

每每独坐斗室,吟哦着陶令“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时,我的心会立即变得水晶般明净,充满了恬然;每每在寒食端午,想到甘心自焚于烈火中的介子推与那正值盛年却投身汨罗的三闾大夫枯槁的身形时,我的心会猛然紧缩,任泪水在一阵阵刺骨的痛中注满眼眶;每每失意之时,瞥见案头张载的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豪言时,我那濒临破碎的意志又会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把史料与自己的感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强烈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个有追求、能担当的青年的强烈的心声。丰富真挚的情感为文章增色不少。

由此可见,当我们贴近这些材料中的人物的心灵,用文字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材料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或陈旧的印记,而是存在于生命长河的锦缎华彩,它们有质地,有光泽,它们有血有肉,它们有温度,有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读书笔记方法的指导

全文共 2639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笔记方法指导

刘 丽

读书笔记,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通过文字形式积累的素材,就成了读书笔记。那么,怎么才能使他们养成读书笔记的习惯呢?这就需要一个指导、训练与持之以恒的过程。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读书笔记方法的指导。

(一)分层、分类指导。

1、初期——摘记型。在这一阶段时,主要以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为主,因此读书笔记的形式以摘记为主,内容很开放,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都可以,好词、好句、好段甚至好插图等等,让学生做上一段时间,让学生渐渐喜欢上做读书笔记。随后,再根据你学生的具体情况,稍微提出一些规范性的要求,但仍要求做摘记,可摘记好段落、好词句等。等学生,对做读书笔记已经比较了解,能够熟练地做摘记型读书笔记了,那么这时就可以根据你本班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提出能够弥补自身缺陷的内容进行摘记。如,假如你的学生语句不够通顺,则就可以多摘记好句;如若,词汇较少,则可以提出较大容量的好词摘记等等。

2、中期——“内容大纲+感受”。以“内容大纲+感受”型为主,这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更认真地去看课外书。内容大纲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把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进行概括,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写这种读书笔记,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书或全文的内容要点、主要精神、逻辑结构、写作方法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而这里的感受,是指一些简单的想法,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不要求有很强的逻辑性、条理性,只要能够写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让学生写这种读书笔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要求不要够高,以鼓励为主;

② 要求学生尽量不遗漏要点。

③ 同时,在写这种笔记时,也可以自主添加一些摘记内容。

3、后期——综合型。综合型的读书笔记,主要是以感受为主,附加好词语(好语段),仿造好句等丰富的内容,结合批注式等等,渐渐形成读后感的形式,这就是读书笔记的最高境界。对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是指引其看书,根据不同类别的书做不同的读书笔记,这就是“分类别指导”,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故事、童话、传记体课外书。这是学生中的看书主流内容,对于这样的内容就以感受为主,附加好词句、好语段等,发展为读后感、书评等。

②优美散文、诗歌体课外书。一般的学生只有到中高年级才喜欢看这类书。很显然,这类课外书,就应该引导学生做摘记型读书笔记,摘记好词段,再加上让学生背诵。

③百科综合类课外书。这类课外书,拥有大容量的知识,应鼓励学生摘记知识点,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

(二)不同方式指导。

对学生的指导,要以怎样的时间、怎样的方式指导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阅读教学中渗透方法。读书笔记习惯的培养必须得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中的绝大多数的时间,利用这一时间渗透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叙述性较强的文章时,就可在教学中设置这样的问题:

① 书中主要写了什么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其实这就是内容纲要型读书笔记的方法渗透。)

② 你觉得应该向书中的哪些人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看法???(这是感想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再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发挥,说内容,谈感受,渐渐地在不知不觉当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

再如在教学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时,就可以安排这样的环节:

① 找找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词句,划出来或抄下来,再背一背。(这就是批注型、摘抄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段落或词句。(感受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同样的,这样的训练使读书笔记成于无形当中,不枯不燥、不厌不倦,而又不折不扣,一切水到渠成。

2、专门的阅读课中指导。阅读课做些什么?有的老师不知所措,觉得阅读课,只是让学生看看书,教师也没什么用。其实,阅读课,除了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目、维持秩序外,更重要的就是指导做读书笔记。没有什么比在实践中指导更有效的途径了,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当中直接应用这些方法,使学生的体会真切、深刻,对读书笔记的方法掌握熟练。主要的指导方法与阅读课中基本相似,只是更加集中,更具系统性、完整性,而且还可以现场交流。一般可以这样安排:

方案一:可以先统一推荐学生看某篇文章,在根据文章的特点,或摘记,或说要点,或谈感受等;再应用此方法,学生自主看书,做笔记,再交流。

方案二: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自主看书、做笔记,教师不断巡视观察,时刻进行个别指导,选取典型例子做具体指导。

3、日常阅读笔记批阅中指导。毕竟像阅读课中这样面对面指导的机会很少,因此,读书笔记的批阅就可以作为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有效途径。那么批阅的次数是多少?批阅中又应该写些什么呢?

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在做读书笔记的初期阶段,学生对读书笔记不很了解,每周就可以批阅3-4次,评语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法,如“可以摘记好词好句”、“真正优美的句子才记下来”等等,使学生初步建立做摘记的概念,直至渐渐熟悉方法;如果是中后期阶段学生,他们对这些方法比较熟练,则可以每周批阅1-2次,主要是写一些能够指明今后努力方向的评语,如“除了摘记,可以写一些自己读了文章后的看法”、“多看些文学类的书”等等,特别自觉的学生甚至可以1-2周批阅一次,但每次批阅一定要做到对学生有所帮助。

4、课外不定时的指导。这种课外不定时的指导,是指利用课间、放学前等一些非上课时间,到学生中间去,与个别学生做交流过程中的指导。这一方式作为指导方式的补充,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一方式学生容易与老师拉近距离,平等对话,容易接纳,效果更佳。

二、读书笔记习惯的深化。

多方位交流,深化习惯。

1、阅读课即时交流。在阅读课中,即时地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既直观又感性,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熟悉读书笔记的方法,深化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还能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积极性,提高兴趣。主要的方式是让学生读笔记内容、谈感受,或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等。

2、专门汇报课交流。专门的“读书汇报课”是班委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组织安排的集中交流的形式,一般都会要求语文老师到场。主要内容是,把自己近一段时间以来,读书的收获、想法等等进行交流,主要有演讲、作品展示、讨论交流等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般不怎么插话,只有等到快结束时,做一点小小的总结。这样的交流方式,学生较为喜欢,跟“谈天说地”有些相仿。

注:此文2009年2月获东台教育局第三届“新华杯”课外阅读论文三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往年高考作文指导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清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斟一杯清酒,独酌出两行浊泪。

中秋月,满月。月下人,孤人。亭下孤灯摇晃,人影幢幢。无人相与把盏对饮,只有月对你敞开了心。你的婵娟美梦,还能否唤起千里外的回音?凝望的太久,月影也若隐若现,是泪水感动了月,还是浮云遮住了你的心?狱外生活固然自由,却使你的一片忠心远离圣都。团圆的时候,你却只能团圆你一生的感伤。世事难料,如梦幻般缥缈。这双描绘宋朝宏伟蓝图的手,此刻竟连端起酒杯都要颤抖。风吹乱了浮云,也吹干了你的泪水,落叶是深秋的雨,洗不掉你尘世的俗,带不走你失意的伤。桌上放凉的饭菜你不曾动过,酒杯里,倒映的是你鬓间的白发和那忧郁的眼神。你害怕望见他,一个年老颓废的雕塑,怎能容下你那颗热血沸腾立志报国的心?

无情的叶在落,失意的你却在爬起,一蓑烟雨任平生,世俗的疾风骤雨打不散你坚固的爱国之心,受尽委屈你扔能笑看人生!一个伟大的抱负决定了你不屈的性格,你可以一时迷茫,一时失望,但你心中总会有不曾熄灭的希望。你就是天上那轮普照宋朝苍生的明月,过眼的烟云一能永远遮住你的光芒,大宋百姓的安宁还会由你的光芒指引。秋不仅是萧瑟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你,苏轼,收获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重要升华。

你起身,一饮而尽杯中的酒,斟满,向着明月,你再一饮而尽,再满,环视一周,那些与你同在却并不在场的朋友,再饮而尽风更大了,庭院里的树拼命的摇头枝条,用掌声欢迎英雄的归来。

一壶酒只剩一杯,你没有再饮,你面朝北面寂静的夜空,将这一杯酒洒向天空,然后你摔碎酒杯,仰天长啸着走向黑暗深处。以一副坚定骄傲的背影,昂首行走于尘世的黑暗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你一路平静的走过,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夜,再次静谧,风停了,云过了,万里晴空的瑰绿色中,一轮明月笑的正甜。中秋月,满月。月下人,人上人。

展开阅读全文

高考往年作文指导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典籍为依托,生生不息的精神以文字为载体,一个个方块字,融汇着我们的古老,我们的文明。

现如今,一些著名作家和学者会在作品中出现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的差错,被指出后积极改正固然安好,但事情不该就此结束,这反映出的文化缺失理应被进一步揭示。有一个词,

叫国学,国学之与我们,到底意味着多少?

当晚清的暮钟与新时代的歌声同时响起,有这样一些人,给了中华文化自由和希望。辜鸿铭留学11年归乡,将四书中三书译成英文传播中国文明,他推崇西方的先进,却不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王国维瘦弱的身躯,独自挺立在北大国学研究的讲台上,他用自杀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清洁,捍卫他对国学不易的信仰;而刘文典的激愤与刻薄,却是对传统文化最绝望的保护,当他骂沈从文不值四毛钱的时候,已经依稀看到一种文明渐行渐远的背影。胡适之和陈独秀等人的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但又在不经意间,把国学生生撕出一个缺口。

曾看到过一个访谈节目,叫民国范儿,正如王学斌曾言的民国底气,而这股孤傲的气,在当今已很难找到,因为文学褪色,文化走远。没有了文字,我们就是漂浮一族,是王开龄所言的从石头缝里蹦出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全国乙卷作文整体的审题立意指导

全文共 24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乙卷作文立足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紧扣“双奥”的时代情境,将2008北京奥运会与2022冬奥会相结合,采用图文结合的创新形式,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等五个方面展示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彰显了大国自信的情怀。引导学生不断寻求自我超越,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同时,还要将“小我”与“大我”相融合,让个人与时代同频共振,凸显了浓郁的家国情怀。总体而言,该作文命题体现了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也彰显了对学生写作思维和能力的考查。

首先,审原材料。材料从形式上比往年有所创新,采用了表文结合的方式。图标信息非常清晰,以“北京

双奥之城”为中心词,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与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残奥会进行比较,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等五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接着用文字进行进一步阐释。两次奥运会彰显了中国体育的大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大提升,材料信息清晰,指向明确。

其次,审驱动任务。题目要求依据上述材料,以“超越,再超越”为主题写一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这和2021年的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命题的方式相似,都是主题式作文。关键词无疑是“跨越”。学生可从“为什么”出发,思考个人和民族不断超越的意义,也可从“怎么办”出发,思考我们的国家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跨越的,我们个人又该如何实现不断跨越,个人可以怎样助力国家跨越,自我的跨越与国家民族的跨越如何关联。从这个意义上,该命题任务与国家的时代情境紧密相连,与学生的个人生活与人生规划紧密相连,学生是有话可说的,审题难度不大。

不过如果审题时应关注主题中的“再”字,也就是这里的超越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行为动作,可是不断跨越、不断追求卓越的动态过程。“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跨越式进取应该是永无止境的,不断的跨越铸就了个人发展的人生绵延之径,也形成了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关注这个动态过程,文章才能写得更有深意。

第三,审情境限制。作文命题没有设置具体的情境限制和实用类文本写作要求,但考生在写作时,应注意材料中的提示语“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考生写作时应该有代入意识,将自我放入行文中,体现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对“双奥之城”背后意义的挖掘,对“跨越,再跨越”的思考与感受。不要空喊口号,要有将小我与大我相融的澎湃情感,将个人与时代相联的深刻意识,将国家与世界相系的宏大思维。

需要提醒一点的是:考生需要注意到“结合以上材料”这一限制性句子,不能完全绕开“双奥”这一材料来写自己对“跨越、再跨越”这一主题的理解。

2022年全国乙卷语文优秀作文【秉承跨越之精神,铸就未来新辉煌】 2022 National Volume B outstanding composition [ adhering to the spirit of leapfrogging, creating new glory in the future

向高山攀登,而不止于高山;向深海探索,而不止于深海。每一次突破都会刷新历史,每一点进步都能振奋人心,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跨越是永恒的主题。

北京作为双奥之城,无论是比赛成绩,对群众体育的推动,点亮生活的科技进步,还是对国家经济的助推,从不满足于眼前的生活,从不止步于既有的东西,都体现出了“跨越,再跨越”的精神,引领着全国人民去实现那崇高的中华复兴之梦。这就告诉我们要秉承跨越之精神,方可铸就未来新辉煌。

回首往事,是他们告诉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敢于跨越,才能有所成就。

刘慈欣认为:“人类存在的意义在于向外拓展。”人类不断超越自身,这才是人类本身存在的意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带着08年汶川大地震的痛楚,北京夏季奥运会召开。中国人用最大的热情迎接着四方来客,积极参与全球盛事,贡献中国的力量。之后,我国航天事业一步步攀登高峰,歼击机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大难兴邦,中国跨越痛苦,走向人们期盼的美好社会。礼序乾坤,乐和天地。前辈们用血和泪走好他们的长征路,跨越一重又一重困难,我们应当秉承跨越之精神,铸就未来新辉煌。

慎思今朝,是他们告诉我“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要敢于跨越,才能实现心中理想。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没有人能选择时代,但可以选择创造什么样的时代。2022年的冬奥会,路途并没有那么坦荡,无论是新冠疫情还是世界分歧越来越大的影响,我们都选择勇敢面对,跨越横亘在眼前的困难。中美贸易战中我们并没有失去主阵地;重重科技封锁,没有锁住国人敢于跨越的斗志;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国人越来越有信心。一切的来之不易,更让我们懂得跨越的力量。春若不耕,秋则无望;少若不勤,老无所依。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秉承跨越之精神,定能铸就未来新辉煌。

展望未来,我会告诉他们“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要敢于跨越,才能一展宏图大志。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北京双奥之城不是等来的,是一步一步敢于跨越实现而来的。丈夫生时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新时代的青年,强国有我,要有家国情怀,立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敢于向那些从实力地位同我国谈话的人亮剑,敢于去突破卡脖子科技清单,敢于去攀登科技最高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我的力量也许弱小,但绝不会吝啬,秉承前人跨越之精神,我想我也能创造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奇迹,到那个时间我会骄傲地告诉后来人跨越精神的强大。

天道酬勤,笔揽万方,谁画云笺九万里?吾侪奋进,梦逐沧海,我开天籁第一声!北京双奥之城的神话,必然会在历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北京双奥之城所代表的“跨越,再跨越”精神,定然会世世代代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昂首挺胸,勇敢跨越,纵有疾风起,绝不言弃,胜利就在前方,梦想就在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作文的首尾写作指导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1、最好把最为抓人的场面放到叙事文的开头来写;

2、用几个字来归纳动物的特点,然后分别说明的描述,这是高超的写作手法;

3、说明文中加入谜语和诗歌等材料,能表现出你的文化素养,也能使说明的对象更为亲切;

4、用省略号结尾,既含蓄又节约,是一种“价廉物美”的结尾方法;

5、用人物对话结尾,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文学效果;

6、用一句精辟的语句作结尾,也是一种含蓄有力的结尾方法;

7、用大段的议论结尾,是赶跑读者的最好方法;

8、在结尾处大呼口号、大表决心和大作检讨,是最幼稚愚蠢的做法;

9、倒叙法的结尾应该与开头相呼应;

10、引用诗词或者歌词结尾,是一种余味悠长的收尾方法。

这次整理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在考试中鱼跃龙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