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摒弃

摒弃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摒弃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摒弃问题。

分享

浏览

6373

作文

8

世界艾滋病日征文:摒弃歧视与羞辱

全文共 183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过去,艾滋病往往与卖淫、嫖娼、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相关联,艾滋病病人往往受到社会的鄙视与羞辱。在某些医院,医生给学生做临床症状讲解时,可能要求艾滋病人当众脱下上衣。医生对这种情况也许并不以为然,但对于病人来说,这就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还有过多起医生拒绝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情况,将病人丢在手术室,医生拂袖而去,导致病人因无人医治而致死。这类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不公正、不公平的行为被称为对艾滋病人的歧视。目前,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对感染者和患者歧视的现象。这些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拒绝感染者和患者就医;拒绝他们和他们的亲属入学、就业;对他们进行强制的隔离;将他们驱逐出社区;剥夺他们结婚的权利;拒绝他们入境;甚至对他们进行人身伤害等等。

与歧视相伴的另一种公众错误认识心理是羞辱,它来源于人们对性行为和毒品使用的态度以及与艾滋病传播相关的事实。但随着艾滋病的不断蔓延,普通人群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感染者和患者。因为自己不赞同一些人的生活方式而鄙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对他们采取排斥行为的还大有人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也是疾病的受害者,他们应当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同情和支持。羞辱与歧视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悲剧,对艾滋病相关常识的无知,正是健康人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原因,只有摒弃羞辱与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才能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在权利和责任中生存与其他公民一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也享有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在卫生部1999年颁发的《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不受歧视,他们享有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社会福利。不能剥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工作、学习、享受医疗保健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也不能剥夺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权利。

除此以外,感染者和患者也有权对自己的病情保密。任何从事艾滋病诊断、治疗及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能向无关人员泄漏他们的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将他们的姓名、住址等个人情况公布或传播出去。但是,艾滋病毕竟是一种危害巨大的传染病,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国家也针对感染者和患者制定出了一些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措施,特别是针对婚姻问题,国家要求感染者和患者应暂缓结婚,如申请结婚,双方应接受医学咨询。其他还包括:感染者和患者应该认真听取医务人员的医学指导,服从卫生防疫部门管理。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说明自己的感染情况,防止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如果感染者和患者所从事的工作有传播艾滋病的危险,其所在单位应负责安排其从事其他工作。对明知自己是感染者或患者而故意感染他人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感染者和患者不得捐献血液、精液、器官、组织和细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在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当主动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飘扬的红丝带随着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加入到了关怀工作的行列之中,他们共同的标志就是“红丝带”。一根15厘米长的红色丝带,交叉折叠成一个倒V字,用别针别在胸前,这就是红丝带。1988年秋,美国纽约的一些关注艾滋病问题的艺术家成立了一个叫做“视觉艾滋”(VisualAIDS)的组织。这个组织通过展览、艺术大赛、出版画册等一系列视觉艺术活动唤起人们对艾滋病问题的关注。1991年,这个艺术家小组发起了“丝带计划”。他们希望创造出一个视觉标志来表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对他们提供帮助的人的同情与尊重,受参加海湾战争士兵在胸前别一个黄丝带的启发,艺术家们选择了红丝带作为标志,原因是红色象征着血液,也象征着激情。此后,经过一些著名演员的佩戴,红丝带很快成为国际上关注艾滋病的标志。

1996年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成立,它将红丝带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纳入到了该机构的标志之中,并将红丝带所表示的含义归纳为关注、希望与支持。关注,关注那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被艾滋病夺去生命的人以及那些为艾滋病感染者与患者提供关怀和帮助的人。希望,希望能够早日成功地研制出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和治愈艾滋病的方法,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支持那些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支持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支持研究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种种努力;支持那些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爱人和朋友的人。就像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对红丝带理解的那样:在他们手中,它标志着觉醒!在你们手中,它代表着理解!在我们手中,它意味着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摒弃心中那份贪念

全文共 1293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开国功臣周勃在随刘邦起兵反秦中屡建战功,被封为绛侯。汉朝建立初年,又率兵平定韩信叛乱,官拜太尉。高祖刘邦死后,周勃又与陈平等一起设计智夺吕家军权,一举消灭吕氏诸王,拥立刘恒为帝,刘恒感念周勃辅佐之功,又升其为丞相,周勃也毫不推让,慷慨赴任。

因周勃连年征战,少有读书,虽敦厚勤勉,为人朴实,但治国理政不是靠冲杀拼斗,它需要的是管理才能和用人智慧,而周勃对这些却是一窍不通。有一天,汉文帝刘恒心血来潮,想要了解一下国家的事情,他就问右丞相周勃:“全国每年要审理多少案件?”周勃听后,摇摇头小声地回答说不清楚。文帝又问道:“全国每年收入多少银两,又需要支出多少银两?”周勃仍是糨糊一团,急得直出冷汗,汗水把内衣都弄湿了,也答不出文帝的问询。无奈,汉文帝只好转过身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却对答如流:“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负责;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问问他们就清楚明白了。”文帝十分满意陈平的回答,周勃甚感羞愧,便辞去了右丞相的职务。可是,待陈平死后,他又走马上任去过丞相瘾了。有人曾劝他不要担任丞相,说他不是那块料,可他认为自己军功赫赫,不愿丢失自己的名望。

后来,有人陷害告发说周勃要谋反,文帝便借故免去了他的丞相职务,他被迫回到封地绛县避身。可这些人仍不罢休,又罗织罪名把他投入大狱,在狱中,周勃仍不愿放下架子,结果又被狱吏折磨得死去活来、困苦不堪,在文帝的过问下,才被放出监狱,出狱后不久,便郁闷而死。

周勃死后,他的儿子周亚夫承袭了父亲的封号,并很快成长为一名军事将才,他作战勇敢,治军有方,文帝劳军时,周亚夫敢于以军纪之礼迎接皇帝,深受文帝赞赏。他北击匈奴,镇守边陲,屡立奇功。文帝临终,嘱咐太子刘启要重用周亚夫。刘启称帝后,立即任命周亚夫为骠骑将军,由其掌握军队要权。周亚夫不负重托,于公元前154年,以其高超的军事才能,果断地平定了吴王刘濞发动的七国叛乱,保卫了西汉王朝的稳定。公元前152年,汉景帝也是感念周亚夫的辅佐之功,任命他担任丞相,周亚夫也和他老父一样,不懂得拒绝,乐呵呵地上任了。

开始景帝对周亚夫十分器重,也非常尊重,由于周亚夫为人太耿直,从来不会讲策略,后来逐渐被景帝疏远。被他冷落得罪过的梁王、窦太后等人趁机报复陷害他,以他儿子买“甲盾”为由,说他要谋反,景帝也很生气,就将周亚夫交给廷尉审理。廷尉也枉法裁决,讽刺他: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周亚夫受此屈辱,难以忍受,要自杀明志,自杀受阻后,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而死。

不得不承认,周勃父子都有极高的军事天赋,治军有术,又都为人朴实耿直,对汉家王朝也都忠心耿耿,但他们的下场却是那样可悲,令人唏嘘。他们的悲剧看似是政治权术所致,究其原因,其实是他们高估了自己。在军事作战上,他们能力超群,可以取得惊人的业绩,但在处理政事、与人交往方面他们却是门外汉,心有余而力不足,可他们又缺乏自知之明,不能为而强为,结果落得可悲的下场,害了家人也害了自己。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摒弃心中那份贪念,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贪功、不求名,扎扎实实做自己,绝不能让贪欲迷了眼,这就是周勃父子的遭遇带给我们的有益警示。

展开阅读全文

摒弃虚荣,回归本真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在印度尼西亚,母亲为女儿不买苹果手机当商场当众下跪,女儿则继续在大庭广众下斥责母亲,此消息令人大跌眼镜,而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需求也越来越高,从而造就了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以致于出现攀比之风,潮流之风,由此可见,我们应当摒弃虚荣回归本真。

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陶渊明淡泊名利。一生狂放不羁,忠爱隐逸的生活,羡慕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怀,向往他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淡雅生活,追求他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心灵正气。不仅古人如此,现代人也有许多不被名利与世俗淹没的人。

中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仍旧清贫地继续他的写作生活,不图名与利,只为留下一抹纯净的色彩。与他相同的是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她的一生都奉献于医学研究,她研究的青蒿素拯救了上千万的非州人民。她是一个优雅的老人,她在获奖感言中这样说道:“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她不求名利,只求晚年宁静致远。

现在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攀比之风尤为严重。我们应该学习居里夫人的摒弃虚荣,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的青纯之美,学习菊花的高洁隐逸情怀,使自己身着一抹纯净的色彩,开出绚丽优雅的花。

梅花之所以超然,是因为它的高洁使它无欲无求;沧海之所以无量,是因为他的干净使它波澜不惊;人心之所以豁达,是因为它的淡泊使它出类拔萃。由此,摒弃虚荣,淡泊名利,才能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上淡然处之,不染尘埃。

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乐。淡然,使人简单;简单,使人快乐。心善,自然美丽;心直,自然诚挚;心慈,自然柔和;心净,自然庄严。静静地感悟,抖落岁月的尘埃,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活的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的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摒弃物欲,做快乐的自己

全文共 1531 字

+ 加入清单

我这段时间一直非常郁闷,心情处于一种非常糟糕的状态。

就在上个月,我得知这一学年的综测是不算英语和公选课的,只计算专业课和一般公共课的成绩。上个学期我的专业课考得不好——两科专业课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的成绩,是我上个学期所有科目中成绩最差的。我上个学期的绩点有4.03,跟整个年级的其他学生比,可以算是比较高的。可是这完完全全是由于公选课和英语的缘故,我才能获得这样高的绩点。当我知道综测不算公共课和英语成绩的消息的时候,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因为这意味着我有可能拿不到国家奖学金,而且这可能性非常的大。别说国家奖学金了,就是校级的一等奖学金可能都有困难了!

因此,我开始陷入无边无际的痛苦,那种金钱欲无法满足的痛苦。

刚知道这个消息不久我们的教育学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让我深受打击的是我的教育学成绩非常不理想。在我看到成绩的那一瞬间,我几乎接近崩溃的边缘。我简直无法接受“优秀离我远去”、“奖学金离我远去”的现实。

又过了几天,辅导员向我们发布的一条消息——2016级学生助理班主任选拔开始了。原本我很想报名参加,可是就在我准备好所有的个人资料和竞选材料之后,我突然想起这个暑假我要去泰国皇家理工当交换生时间是7月15号到9月15号,而新生在我回国之前就要到学校里注册了。因此,我根本没有办法参加他们的迎新工作。辅导员劝我还是放弃竞选为好,因为迎新的工作太重要了。我感到非常沮丧。如果不是要去泰国当交换生这个原因我能当上助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我的能力足够强,也广泛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当不了助班,意味着我将失去更多的荣誉,同时政策加分的机会也少了,明年的奖学金恐怕又更加难获得了。我感到非常的不甘心,可是又无可奈何,内心的痛苦更加深了。

就在前几天,我像一支今年组织的三下乡队伍发出申请,因为他们是去做语言调研活动的,我又特别喜欢语言,希望将来可以考语言学的研究生,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够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可是问题又来了,因为我要去泰国,跟他们的活动有冲突,所以他们拒绝我加入他们队伍。我感觉我真的是悲痛到了极点。

这段时间我觉得我遇到的挫折太多,因此成天闷闷不乐的,渐渐地,我越来越萎靡不振。我觉得我想要获得的东西似乎触手可及,可就是得不到,好像我和他们之间隔着一层玻璃,其实距离很近的,可是就是不能相触。因为眼睛能看的到,心里就不断的去想得到,同时我就相信我可以获得他们,总是抱着能够得到他们的希望,不断地在努力,在抗争,于是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我开始自我反思,为什么我要被自己的欲望折磨?我想要的东西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仔细想想,我突然觉得我自己非常愚蠢。其实那些东西得到了又怎么样,得不到又能怎么样呢?因为金钱,因为荣誉,我让自己失去了做人本该有的快乐,把自己变成一个整天内流满面的失落之人,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让自己的精神状况越来越差,这样一来,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原本自己拥有的东西也失去了。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我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应该是好好学习,努力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应该是好好读书,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有了能力,将来我一定可以找到好工作,可以赚更多的钱,那么现在我又何必在意那一点儿奖学金呢?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走到哪儿,我都会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又何必在意那一点儿微不足道的荣誉呢?

所以说,做人该摒弃物欲,解放自我,拥抱快乐,拥抱阳光。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是大事,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没必要将他们放在心上。有些东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永远都得不到,得不到,也不必在意,因为你本身也拥有很多。快乐与不快乐,在于每个人的自我选择。我们不应该被欲望羁绊,而应该勇敢地去选择做一个快乐的人。

那么,子筠,从明天摒弃物欲,做快乐的自己吧!

展开阅读全文

摒弃功利,追求心灵的富足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人们开始带着功利性的目的阅读学习古代文学文化。成人带着“读了它有什么好处”的疑惑阅读,学生带着“考试可能会考”的想法学习。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屑与亵渎,而追求心灵富足才该是我们学习古文化的最终目的。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学瑰宝。有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论语》,积极入世的《孟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子》,“爱人若爱身”的《墨子》……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为人处世,都能让我们有所收获,受益匪浅。但如今,面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带着功利性心理学习的学生们首先想到“使动用法”“判断句”“句子翻译”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再深刻一点呢?这句曾鼓舞万千寒门学子追求正义和浩然之气的名言,竟不能在他们心中泛起半点波澜,思绪再次涌动,也不能让他们有所启示。

时代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让人们开始麻木追求功用,但心灵却日渐枯竭起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快餐式阅读,一条条夺人眼球的爆炸性新闻不绝于耳。尽管自己从网络上获取了不少知识却仍觉得自己脑袋空空,腹中无墨;空暇时去再多的社交场所娱乐仍不能阻止自己的思绪早已从脑袋中飞走。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静静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好好读一读古文学,你会体会这其中带给自己激励人心的力量,用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清静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等等使自己的的心灵得到慰藉,使自己纯粹正派的思想充溢于天地之间。

“腹有诗书气自华”,带着功用思想看待古文化的人,也定是没有文化修养底蕴的人。纵有再好的皮相,也只能让人在谈吐中一眼看穿他的道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古文化装裱自己,哪里比得上使自己拥有古典气质?像那些功利阅读的学生一样,只学习考试有用的关于古文化的东西,但学到的只是皮毛,其灵魂精髓却无法得到领悟,没有对古文化的深刻领悟,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瑰宝,如何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修养极佳的人?唯有不带功利之心,不带既定目标,认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才能使自己浸养在文化的氛围之中。

唯有抛开功用之心,感悟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富足起来,成为一个由里及外散发文化气质的人,才能使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自己正义之气、善良之心,才能使喧闹的社会中多些安宁静谧的天地,才能使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才能不断影响社会价值回到正确的位置,从而使整个社会都成为充满心灵富足,思想超脱,拥有浩然正气,高尚文化修养的人们的社会。

古文化带给人们积极的力量正在式微,更需要人们摒弃功利,纯粹追求心灵的富足和愉悦。挖就古文化精神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摒弃保守,心有所向作文

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高尔基说:“保守是舒服的产物。”正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生活的舒适也将带来身心的放松,人的头脑下意识地选择安然享乐以度过漫长一生,忘却曾经的奋斗本能,志满意得不愿改变,甚至不思进取。

保守源于对当下的满足。百年的康乾盛世曾令统治者自鸣得意,他们觉得天朝上国无可匹敌,他们开始松懈,在玉盘珍馐,歌舞升平中度日。美酒甘醇,在杯中波澜不惊——谁知底下的危机暗自蔓延。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清军即刻溃不成军。千年前老子:“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竟一语成谶。

曾经的富足丰硕,却造就了日后的安逸和不思进取。安宁常常只是表象,无论多么强大,一个保守的国家定会老化,腐朽,终有一日面临散架。此岸的清朝是黄昏最后一抹晚照,可彼岸的欧洲大陆却是黎明刚破晓。在地中海,大洋西岸,曾令我们不屑的“蕃夷”正在悄然崛起;蒸汽机的隆隆作响,灯泡的光芒万丈——西方仅凭创新的工业革命便赢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海子曾言:“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诚然,生活舒适常会使人停滞追求与进取的脚步,流连于繁华夜景,灯红酒绿。然而追求永无止境,心有所向即使穿枝拂叶也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不觉悲凉。

历来守陈容易突破难,无论帝王将相,皆深谙此道,唯恐牵一发而动全身,将病变的肌理抽丝剥茧地解开实属难事。当年王安石得遇宋神宗,方有机会大展宏图,发起“熙宁变法”,只可惜一场生不逢时的大旱到来,让愚昧的民众误以为是上天惩罚的征兆,为安抚民心,历时五年的变法被停止。神宗英年早逝,变法只成一纸空文。

“一波春木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定然是孤独的,他面临无数保守者的不解,背负了千古莫须有的罪名;但他又是幸运的,他不曾向生活妥协,他的变革如京口瓜州的一轮明月,永远照耀着北宋的天空,任世人纷说它阴晴圆缺。

古时的安逸常使保守之人相随,中华五千年的古木难现长久生机,蓊郁的叶片中蕴杂着衰老病变的斑点。今日的我们在固守当下的精神家园的途中,还要将改革与创新作为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剂猛药。

结晶牛胰岛素的制成,东方红一号的冉冉升起,神舟飞船的数次升空……一次次创新与改革所带来的辉煌与荣耀,无不印证着摒弃保守的重要性。

“保守是舒服的产物。”此言不假。只是舒服不是保守的理由。世间有无数姹紫嫣红等待采撷,有万千莺歌燕舞等待观赏。时间的流转如执拗的老人,不愿也不会放慢一刻步伐,若只是在生命极乐处流连,定会错失磨砺的风景。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说:“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走的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对于我们自身,适时的转变与革新并非反复无常,而是自身的跃进与人生另一处独好风景的体验。

正如晨光熹微,明知旭日即将升起,却又犹豫于它的不可预知性——不如抛开安逸与舒适的束缚,去追寻创造绚烂的彼岸花开,心有所向便不会迷途。

展开阅读全文

摒弃偏见作文

全文共 165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是一个人在家,我肯定不会去看《十二公民》这部电影。就电影的取材──对于“‘富二代是否杀害亲生父亲’一场的讨论”而言,并没有现在那些关于情仇爱恨的电影那么吸引我,演员也不是什么高颜值的小鲜肉。以我会先入为主的想──《十二公民》应该是一部无聊的电影,我对它应该很难产生兴趣。这是一种不知不觉间产生的偏见

因为到正式接触这部电影,步步深入时,我才发现《十二公民》并非我想象的如此。

电影讲的是某大学针对时下热点——富二代杀死亲生父亲的案件,来开展模拟法庭,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然后再请12个人针对这场模拟官司来对富二代进行“有罪”或“无罪”的投票。对于这个案件,人们都是一边倒的认为富二代就是杀人凶手。因为人证、物证俱在呀!而且富二代曾与其生父有过多次争吵,也曾扬言“我要杀了你”,所以当8号公民投“无罪”时,其他11人都惊呆了。之后,8号又一步一步的对证据和证人的证词提出合理的怀疑,其间固然与许多人有过多次争吵,也多次被质疑,但他始终坚持投“无罪”。当然,最后的结局也证实了富二代确实是无罪的。

说实话,我在看电影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结局会是如此的“单纯”。在电影开头8号刚出场时,我就觉得8号不简单,我把这种感觉归功于经验的直觉,毕竟看多了也就能猜到后面的剧情。而且他一直在强调“咱们就讨论讨论”但表情大多都是严肃的。他说“:在你举手投‘有罪’时,那个孩子就已经死了,在你的心里,他死了。”而在他拿出一把与杀人凶器一模一样、又非常罕见的刀时,更让我觉得他是有备而来。奇怪了,反正我是不觉得一个陌生人会为了一个所有人都认为是凶手的富二代努力,毕竟当下情形对富二代十分的不利。于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在我脑海中呈现。8号跟富二代有关系吗?他是不是凶手?他额头上的伤口又代表了什么?又或是他跟凶手有什么关系?而他在与人争辩中异于常人的隐忍,又说明了什么?好吧,看到结局的我是惊讶的,8号仅仅只是一个检察官,最后也没有什么巨大的阴谋,整件事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嗯,请原谅我,我并不是不相信正义,我只是没有想过“事实”的正义、“社会”的正义。而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偏见,使得明明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在我这却成了不可思议。

就像在电影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富二代是凶手。为什么?因为他是富二代呀,是“目无尊长、不学无术、花天酒地”的富二代呀!他有蹲过大牢的生父,口碑不好的养父,俩父亲又都是“外地人”,再加上证人是楼下孤苦伶仃的可怜老人和住在对面的与富二代不熟识的女子,人们便偏见的认为富二代就是凶手,却忽略了那漏洞百出的证词。还有电影中的5号公民,曾被冤枉入狱,虽然他什么也没做,但一年半后出狱,却遭众人指指点点,人们偏见的认为蹲过大牢的人就不是什么好人。还有10号,一直歧视外地人,只因曾有几个外地人干过坏事。

像这种对事对人都持有偏见态度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偏见,本质上源于人们的劣根性。人们是愿意相信美好的。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失望的次数多了,渐渐地,我们就不愿再去相信美好了。所以我们开始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一切。用恶意揣测、用曾经衡量、用道德判罪,却又不觉偏见。最后往往冤枉了无辜人,也不觉得自己有错。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群众呀,是“无辜的群众”呀,错是永远也不在群众的。可,若群众无辜,那谁又有罪,是受害者吗?

确实,我们无法给群众定罪。可是,假如,你就是那个被冤枉的人呢?在你经历本不属于你的苦难和群众的舆论后,突然有个人告诉你“对不起,弄错人”时,你会选择原谅因为偏见而伤害过你的群众吗?你会认为他们无辜吗?平心而论,我不愿意。为什么我要为你们的错误买单?这对我来说公平吗?难道你们无辜,我就不无辜吗?如果你也无法选择原谅,那么,就请不要再坚持自己的偏见了吧!毕竟,如今被偏见伤害过的人已经太多了。相信大家也一定不希望地球的未来,将由一群犯错却不自知、以偏见处事的人来统治吧!

或许,再开口之前,我们可以多一点思考,在错误面前,不要老想着撇清自己。摈弃偏见,才能透过生活的雾霾,迎来真相的红日。

展开阅读全文

摒弃安于现状的思想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像鸟儿一样,宁愿得过且过,也不去思图进取,寻找另一片新天地的人并非少数。长此以往的安于现状,个人会趋于麻木,不思进取,社会则会日渐僵化,裹足不前,因而此种安于现状的思想,必须摒弃

摒弃安于现状的思想,怎能缺少苦厄来袭的压力,逼迫呢?正所谓痛则思变,变则通。漫顺伟者,从浑浑噩噩的入秋日到安逸悠哉的张学良都是在突逢变故,苦难压力之时,为况所迫而寻求改变,进而成就不平凡。石海钩沉,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庚子赔款到《辛丑条约》,从甲午战海战到倭寇犯境,一幕幕痛入骨髓的现状悲剧令国人不再继续忍气吞声,受人摆布,他们开始打破那安于现状的思想,睁眼看世界,求存图强,因而有了那联名谏君的公车上书。那黄花岗上激昂的呼喊,那武昌城中乍起的惊雷……在泰山压顶的苦厄之前,突破于安于现状的思想,成了必须而唯一的选择。正如杰克伦敦对此的精辟洞悉,不赞死与生的抉择关头,妄谈打破旧局开辟新天。

摒弃安于现状的思想,怎能没有壮士断腕的革命勇气,目光短浅的安于现状,终会迎来致命的沙暴,与其如此,长痛不如短痛,直接打破藩篱,革故鼎新,放弃了安于现状。沉稳发展的思想,18大后的中国不再对发展中的沉疴痼疾,忍耐不顾,而是以背水一战的勇气向其宣战。反腐治标清扬,治本建制,城乡户籍二元结构打破,香港2017政改普选,农村宅基地买卖破冰,太多的大幅度改革举措,让全社会将安于现状的思想彻底摒弃,如此,对固有利益格局,及即得利益者的开战,诚非有壮士割腕,背水一战的勇气不能为,凭借着打破藩篱的革新勇气,中国。中华民族正在大刀阔斧的改革突破,锐意进取,以无畏举措描绘新的美好天地。

摒弃安于现状的思想,怎能丧失拼搏进取的活力激情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时更多的是因为其毫无奋斗的激情,心早已垂垂若琪。不由的想到朱时健,早年的亚洲烟王中年的琅铛入狱,晚年的出登大王,令人唏嘘不已。当他走出监狱的大门时以进耋耄,人人都料想他会安然地度过余下不多的岁月,但谁曾想唱的不安现状,进取不息的心又满怀激情活力,他二次创业,用不老的之激情展现不安现状之本性,夕阳之年又接硕果,吾等本应风华正茂之年,有多少人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只想着如何安稳地打理余生。其心态早已磨灭了激情,全然老气横秋,与褚时健相比真是自惭形秽。真可谓人老不足俱,心老方可畏。

人生至悲,莫过于终生困,只有于安于现状的思想,得过且过,却不知远处自由山高林密,云白山青的别番美景,因而,不若抛弃了安稳平静的苟且生活,向着新的美好天地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